胰腺癌综合诊治指南(最新知识点)
中国胰腺癌综合诊治指南更新,好医友总结了这些要点!(2)
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的第3位。
过去十年,胰腺癌的诊治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国内不同地区水平参差不齐,其诊治现状依然严峻。
近日,《中国胰腺癌综合诊治指南(2020版)》更新,都有哪些要点呢?胰腺癌的化疗理论上胰腺癌化疗前均应获得细胞学或组织病理学证据,并行MDT讨论。
化疗策略主要包括:(1)术后辅助化疗;(2)新辅助化疗;(3)局部进展期不可切除或合并远处转移患者的姑息性化疗等。
一、可切除胰腺癌的化疗原则(1)根治术后的胰腺癌患者如无禁忌证,均推荐行辅助化疗。
(2)辅助化疗方案推荐以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或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类药物[包括卡培他滨、替吉奥及5-FU/甲酰四氢叶酸钙(calcium leucovorin,LV)]为主的联合化疗。
常用方案见表5。
其中,对于切缘阴性(R0)的术后患者,推荐以5-FU 或口服替吉奥为基础的辅助化疗方案;对于切缘阳性(R1)的患者,建议以GEM为基础的辅助化疗方案。
但这一推荐仍需更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来证实。
(3)术后体能状态恢复较好的患者,辅助化疗起始时间尽可能控制在术后8周内;体能状态差的患者,辅助化疗时间可以延至术后12周,但需完成足够疗程(6~8个疗程)。
(4)对于合并以下危险因素的可切除胰腺癌患者,建议开展术前新辅助化疗:①较高水平的血清CA19-9;②较大的胰腺原发肿瘤;③广泛的淋巴结转移;④严重消瘦和极度疼痛等。
2016年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多学科临床研究协作学组(Chinese Study Group For Pancreatic Cancer,CSPAC)专家共识推荐术前“CEA(+)、CA125(+)、CA19-9 ≥1 000 U/ml”的可切除胰腺癌患者接受2~4个疗程的新辅助化疗。
(5)新辅助化疗后接受序贯根治手术且术后无复发或转移证据的可切除胰腺癌患者,建议经MDT评估后继续开展辅助化疗,参考前期新辅助化疗的效果或临床研究结论制定化疗方案。
《中国胰腺癌诊治指南》解读
2、诊断和分类:指南详细介绍了肝衰竭的诊断方法和分类标准。对于急性肝 衰竭,应尽快确诊并评估病情,以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于慢性肝衰竭,需 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加强保肝和营养支持治疗。
3、治疗措施:指南针对不同类型的肝衰竭提供了不同的治疗措施。在药物治 疗方面,指南推荐使用各种保肝药物、抗病毒药物、免疫抑制剂等。同时,还 强调了及时进行营养支持治疗的重要性。
一、背景介绍胰腺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 趋势。尽管胰腺癌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与吸烟、饮酒、饮食结构、遗 传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胰腺癌早期症状不典型,常常被忽视,导致确诊时已 处于中晚期,给治疗带来很大困难。因此,提高胰腺癌的诊治水平,早期发现、 早期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在免疫检查点方面,研究发现了胰腺癌细胞通过调节免疫检查点分子(如PDL1)来逃避免疫攻击。针对这些免疫检查点的抑制剂可以重新激活患者的免疫 系统,对治疗胰腺癌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胰腺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且预后较差。了 解胰腺癌的流行状况、诊治流程以及最新的研究进展,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广大民众应健康生活,预防癌症的发生。同时,医 生也应该不断提升胰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预 后。
然而,该指南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指南并未涉及某些新型的药物治疗 方案和新技术在肝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此外,指南也未对不同地区的医疗资源 和实际情况进行全面考虑,这可能会影响指南的适用范围。
总体来说,《肝衰竭诊治指南》对于提高肝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改善患者 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其在临床实践 中的应用价值不容忽视。
3、开展预防和随访:指南强调了预防和随访的重要性。对于慢性肝衰竭患者, 应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和随访,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同时,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括疗效、安全性、质量保证、适用范围等方面。根据《肝衰 竭诊治指南》,对于不同类型的肝衰竭患者,其诊疗流程、治疗方案、预防和 随访措施等方面均得到了充分的阐述和推荐。这些建议是基于最新的国际标准 和专家共识制定的,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2024胰腺癌NCCN指南解读
2024胰腺癌NCCN指南解读引言胰腺癌是一种高度致命的恶性肿瘤,其治疗策略的选择对患者的生存期和质量具有重大影响。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发布的指南为胰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最新的临床实践指南。
本文档将深入解读2024年NCCN胰腺癌指南,以帮助医疗专业人员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胰腺癌患者。
指南概述诊断- 影像学检查:指南推荐对疑似胰腺癌的患者进行腹部CT扫描,以评估肿瘤的位置和范围。
MRI和pet-CT也可作为辅助检查手段。
- 生物标志物:血液中的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可作为辅助诊断手段,但其特异性不高。
- 组织病理学:确诊依赖于组织病理学检查,可通过细针穿刺活检(FNA)或手术切除后进行。
治疗- 手术治疗:手术切除是胰腺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指南推荐患者在新辅助化疗后进行手术。
- 新辅助化疗:指南建议在手术前使用吉西他滨和奥沙利铂为基础的化疗方案。
- 辅助化疗:手术后,患者可接受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的辅助化疗。
- 放射治疗:对于局部晚期胰腺癌,放疗可以作为术前或术后辅助治疗。
- 系统性治疗:对于不能手术的患者,指南推荐使用吉西他滨、奥沙利铂和紫杉醇联合治疗。
指南更新点分子靶向药物- 指南强调了针对特定分子异常的靶向治疗,如针对BRCA1/2突变的PARP抑制剂。
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和纳武利尤单抗在晚期胰腺癌治疗中的作用得到了认可。
综合治疗策略- 指南强调了多学科团队在胰腺癌治疗中的重要性,包括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和病理科的专业合作。
结论2024年NCCN胰腺癌指南为医疗专业人员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治疗框架,强调了个体化治疗和多学科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随着新药和治疗技术的出现,这些指南可能会继续演变,以反映最佳临床实践。
请根据您的具体需求继续完善文档内容,包括具体药物剂量、治疗流程、特殊情况的处理等详细信息。
胰腺癌诊疗指南
最新:胰腺癌诊疗指南(全文)一、概述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在国内外均呈明显上升趋势。
2021年统计数据显示,在美国所有恶性肿瘤中,胰腺癌新发病例男性位列第10位,女性第9位,占恶性肿瘤相关死亡率的第4位。
中国国家癌症中心2021年统计数据显示,胰腺癌位居我国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7位,女性第11 位,占恶性肿瘤相关死亡率的第6位。
(本文所述胰腺癌均特指胰腺导管腺癌)近年来,随着影像、内镜、病理等学科的发展,胰腺癌诊断水平有所提高;外科手术新理念和新技术(如腹腔镜技术、机器人等)的发展,局部治疗手段(如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纳米刀消融治疗、粒子源植入等)以及抗肿瘤药物(如吉西他滨、纳米白蛋白紫杉醇、替吉奥、卡培他滨、伊立替康、奥沙利铂、尼妥珠单克隆抗体等)的应用,为胰腺癌的治疗带来了机遇和进步。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胰腺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胰腺癌诊疗水平,改善胰腺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指南。
虽然该指南旨在帮助临床决策,但它不能纳入所有可能的临床变化。
本指南仅适用于胰腺导管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
二、诊断技术与应用(一)高危因素胰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胰腺癌发病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
非遗传性危险因素:长期吸烟,高龄,高脂饮食,体质量指数超标、慢性胰腺炎或伴发糖尿病等是胰腺癌可能的非遗传性危险因素。
遗传性危险因素:家族遗传是胰腺癌的高危因素,大约10%胰腺癌患者具有家族遗传性。
患有遗传性胰腺炎、波伊茨耶格综合征、家族性恶性黑色素瘤及其他遗传性肿瘤疾病的患者,胰腺癌的风险显著增加。
目前这些遗传易感性的遗传基础尚不清楚,多达80%的胰腺癌患者没有已知的遗传原因。
CDKN2A 、BRCA1/2、PALB2等基因突变被证实与家族性胰腺癌发病密切相关。
(二)临床表现胰腺癌恶性程度较高,进展迅速,但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临床就诊时大部分患者已属于中晚期。
首发症状往往取决于肿瘤的部位和范围,如胰头癌早期便可出现梗阻性黄疸;而早期胰体尾部肿瘤一般无黄疸。
最新:NCCN胰腺癌临床实践指南更新解读要点(全文)
最新:NCCN胰腺癌临床实践指南更新解读要点(全文)摘要胰腺导管腺癌生物学行为不良、预后较差,如何规范诊疗以进一步提高术后生存率和长期生存质量是胰腺外科医生长久以来所面临的难题。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于2023年6月19日发表了本年度第2版胰腺癌诊治指南。
相较于前版,新版指南做出如下更新:NALIRIFOX 方案正式进入局部进展期和转移性胰腺癌的一线全身治疗中;功能状态评分细分为良好(0~1分),中等(2分)和较差(3~4分);以及某些新型药物纳入了胰腺癌靶向治疗的范畴,整体治疗趋于精准化、综合化、实效化。
NCCN指南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权威的影响力,期待未来更多循证医学证据的面世,从而使胰腺癌的治疗更加规范。
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是一种预后不佳、死亡率极高的恶性肿瘤。
随着外科、肿瘤科、病理科等科室诊断水平不断进步、外科干预技术不断升级、局部治疗手段不断涌现以及新型抗肿瘤药物不断问世,胰腺癌的诊治已初见曙光。
但据2021年流行病学数据显示,胰腺癌病人死亡率仍逐年攀升,占美国恶性肿瘤相关死亡率第4位[1],在我国这一数值为第6位[2]。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形成了由外科、肿瘤内科、病理科等数十位专家组成的专家小组,结合最新的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和专家共识,出版了2023年胰腺癌临床实践指南(V2版)[3],以期进一步规范胰腺癌诊治流程,提高病人生存率和总体生活质量。
新版指南较前版在体能评分、联合用药方案和免疫治疗等方面有所更新,本文将就以上更新点对新版指南进行解读。
1 胰腺癌病人的临床检查和危险因素筛查当临床可疑胰腺癌或存在胰胆管扩张/狭窄证据时,新版指南建议通过腹部CT或MRI行横断面扫描。
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模式应作为核心理念贯穿诊疗全程,必要时加做增强CT、肝脏MRI、超声胃镜检查术(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 computed tomography,PET-CT)等方式评估可切除性及是否转移,指导肿瘤分期。
2024版CSCO胰腺癌诊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包括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营 养需求选择合适的营养支持方式。
营养支持效果评估
通过体重、血液学指标等,评估营养支持的效果,及 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
THANKS
液体活检技术
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的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 DNA等,为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疗效监测和预后 评估提供新的手段。
实验室检查在胰腺癌诊断中价值
01
实验室检查是胰腺癌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血清学、生化 学等指标的检测,可以为胰腺癌的诊断提供重要线索。
02
实验室检查可以与其他影像学检查手段相结合,提高胰腺癌的
术后辅助治疗
手术后需根据病理分期和患者情况,给予相应的化疗、放疗等辅助治 疗。
晚期或转移性胰腺癌非手术治疗选择
化疗
01
晚期或转移性胰腺癌患者可接受化疗,以延长生存期、缓解症
状。
放疗
02
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胰腺癌,放疗可以缓解症状、延
长生存期。
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
03
随着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的发展,这些新型治疗方法为晚期胰
内镜超声(EUS)
将超声探头置于内镜顶端,可更近距离地观察胰腺及 周围组织结构,提高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适应症包括疑似胰腺癌、评估手术切除可能性等。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介绍
平扫CT
显示胰腺肿块及其与周围结构的 关系,但难以准确区分肿瘤与正 常胰腺组织。
增强CT
注射造影剂后,可更清晰地显示 肿瘤边界、血供情况以及有无远 处转移,是胰腺癌诊断和分期的 重要手段。
心理干预目的
01
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康复信
心。
心理干预方法
胰腺癌诊疗指南
磁共振成像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胰腺 肿瘤信息,尤其在评估肿瘤与周围 血管、神经的关系方面有优势。
病理学检查
细针穿刺活检
在超声或CT引导下,用细针穿刺胰 腺肿瘤,获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 查,以明确诊断。
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检查
对于疑似胰腺癌的患者,手术切除后 ,标本将进行详细的病理学检查,包 括肿瘤的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 等,以指导后续治疗。
营养支持
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பைடு நூலகம்案,提高患者的免 疫力和抵抗力,促进康复。
心理干预
关注胰腺癌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服务,帮 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提高生活质量。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肿瘤标志物监测
定期检测患者的肿瘤标志 物,如CA19-9等,动态 观察病情变化,指导后续 治疗方案的调整。
症状观察
密切关注患者的症状变化 ,如腹痛、黄疸等,及时 采取对症治疗,提高患者 的生活质量。
生活质量改善
疼痛管理
针对胰腺癌患者的疼痛问题,采用药物、放疗、介入等多种手段 进行综合治疗,有效控制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吸烟
03 长期吸烟会增加患胰腺癌的风
险。
饮食因素
04 高脂肪、高蛋白质饮食,缺乏
蔬菜和水果的摄入与胰腺癌发 病风险增加有关。
遗传因素
05 家族中有胰腺癌病史的个体,
患病风险增加。
慢性疾病
06 糖尿病、慢性胰腺炎等疾病与
胰腺癌的发病风险增加有关。
02
胰腺癌的诊断
临床症状和体征
腹痛
胰腺癌患者常常出现上腹 部或腰背部的持续性隐痛 或钝痛,有时疼痛可放射
放射治疗
2023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整合诊治指南(精简版)要点
2023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整合诊治指南(精简版)要点胰腺癌在中国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居第10位,女性居第12位,恶性肿瘤死亡率居第6位。
胰腺癌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
在〃整合医学〃理念的推动下,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制订指南,旨在以〃防-筛-诊-治-康〃为基础,全面、全程地指导胰腺癌的整合治疗和康复管理。
诊断临床表现多数胰腺癌起病隐匿,早期症状和体征不典型,可表现为上腹部饱胀不适、上腹疼痛、腰背部疼痛、恶心、食欲减退、大便性状改变、黄疸、新发糖尿病、偶发胰腺炎、体重减轻、乏力等。
亦有部分患者无任何临床表现,通过体检偶然发现。
实验室检查生化检查早期无特异性血生化指标改变;胆管压迫或梗阻时可出现血胆红素升高,伴酶学改变;胰管压迫或梗阻时可能会有血淀粉酶一过性升高。
血清肿瘤标志物临床上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有CA19-9.CEA.CA125、CA242等,其中CA19-9最为常用,其诊断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达78.2%和82.8%o CA19-9不仅在胰腺癌中会升高,在其他恶性肿瘤如结直肠癌、胃癌、肺癌、乳腺癌、肝癌、胰腺神经内分泌瘤以及胆管梗阻、胆管炎、慢性胰腺炎、肝硬化也会升高,影响其诊断特异性。
5%~10%的胰腺癌呈1ewis抗原阴性,不分泌或极少分泌CA19-9,此类患者检测不到CA19-9水平升高,影响其诊断灵敏度。
CEA诊断胰腺癌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43%和82%,CA125分别为59%和78%,联合检测上述多个肿瘤标志物有助于提高胰腺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液态活检标志物近年来液态活检技术包括循环肿瘤细胞CTCs\循环肿瘤DNNCtDNA\外泌体、microRNAs等,与CA19-9联合应用可提高胰腺癌诊断的准确性,但其在临床上普及应用仍需高质量临床研究予以验证。
影像学检查常用影像学检查有B超、CT x MRkPET等,特点各不相同。
简便、无创、无辐射、可多轴面观察;缺点是易被胰腺前方胃肠道内的气体干扰,尤其胰尾部显示不清晰,且受操作者主观影响较大。
中国胰腺癌诊治指南
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
胰腺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等。手术是治疗胰 腺癌的首选方法,可分为根治性手术和姑息性手术。根治性手术可以切除肿瘤, 提高患者生存率,而姑息性手术则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放疗和 化疗可以辅助手术治疗,有助于减小肿瘤、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免疫治疗则 是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内容摘要
胰腺癌综合诊治指南在临床实践和政策制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一方面, 医生可以根据指南进行诊断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另一方面, 政策制定者可以参考指南,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医疗政策,为胰腺癌的治疗提 供更多的保障和支持。
内容摘要
总之,胰腺癌综合诊治指南是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重要参考,对于提高胰腺癌 的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期待胰腺癌 综合诊治指南在未来能够不断更新和完善,以更好地造福广大患者。我们也希望 医生能够认真学习和掌握指南内容,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不断提高胰腺癌的 治疗水平。
内容摘要
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 了极大的威胁。由于胰腺癌早期症状不典型,很多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给治 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提高胰腺癌的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效果,各国专家共同 制定了胰腺癌综合诊治指南,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内容摘要
胰腺癌综合诊治指南具有以下特点: 1、全面性:该指南涵盖了胰腺癌的各个方面,包括病理生理、诊断、治疗、 康复和预后评估等,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全面的指导。
内容摘要
一、疾病概述胰腺癌是一种发生于胰腺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主要与吸烟、 饮酒、高血糖、慢性胰腺炎等因素有关。胰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全球范 围内致死率最高的肿瘤之一。由于胰腺癌早期症状不典型,很难在早期发现,多 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病情较为严重。
胰腺癌诊治指南(2022年版)
胰腺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一、概述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在国内外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2021年统计数据显示,在美国所有恶性肿瘤中,胰腺癌新发病例男性位列第10位,女性第9位,占恶性肿瘤相关死亡率的第4位。
中国国家癌症中心2021年统计数据显示,胰腺癌位居我国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7位,女性第11位,占恶性肿瘤相关死亡率的第6位。
(本文所述胰腺癌均特指胰腺导管腺癌)近年来,随着影像、内镜、病理等学科的发展,胰腺癌诊断水平有所提高;外科手术新理念和新技术(如腹腔镜技术、机器人等)的发展,局部治疗手段(如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纳米刀消融治疗、粒子源植入等)以及抗肿瘤药物(如吉西他滨、纳米白蛋白紫杉醇、替吉奥、卡培他滨、伊立替康、奥沙利铂、尼妥珠单抗等)的应用等,为胰腺癌的治疗带来了机遇和进步。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胰腺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胰腺癌诊疗水平,改善胰腺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指南。
虽然该指南旨在帮助临床决策,但它不能纳入所有可能的临床变化。
本指南仅适用于胰腺导管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
二、诊断技术与应用(一)高危因素。
胰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胰腺癌发病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
非遗传性危险因素:长期吸烟,高龄,高脂饮食,体重指数超标、慢性胰腺炎或伴发糖尿病等是胰腺癌可能的非遗传性危险因素。
遗传性危险因素:家族遗传也是胰腺癌的高危因素,大约10%胰腺癌病例具有家族遗传性。
患有遗传性胰腺炎、波伊茨-耶格综合征、家族性恶性黑色素瘤及其他遗传性肿瘤疾病的患者,胰腺癌的风险显著增加。
目前这些遗传易感性的遗传基础尚未清楚,多达80%的胰腺癌患者没有已知的遗传原因。
CDKN2A、BRCA1/2、PALB2等基因突变被证实与家族性胰腺癌发病密切相关。
(二)临床表现。
胰腺癌恶性程度较高,进展迅速,但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临床就诊时大部分患者已属于中晚期。
首发症状往往取决于肿瘤的部位和范围,如胰头癌早期便可出现梗阻性黄疸;而早期胰体尾部肿瘤一般无黄疸。
胰腺癌诊治指南精品详解
治疗
3 不可切除(resectable)
胰头癌:
手术切除范围以外 存在淋 巴结转移者 应视为不可
切除
➢①远处转移。
➢②肠系膜上动脉包裹>180̊,肿瘤紧贴腹腔动脉干。 ➢③肠系膜上静脉或门静脉受累,不可切除重建。
➢④主动脉或下腔静脉浸润或包裹。
胰体尾癌:
腹主动脉旁、腹腔动脉 干周围及肠系膜上动脉
➢影像诊断明确无需病理:对于影像学诊断明确、具有手术指征者,行 切除术前无需病理学诊断;亦不应因等待病理学诊断而延误手术。 ➢放化疗者必须有病理:对于拟行新辅助化疗或病灶不可切除拟行放化 疗者,治疗前需明确病理学诊断。
现在是28页\一共有59页\编辑于星期日
检查技术:病理
直视下活检 获取诊断可靠方法
现在是8页\一共有59页\编辑于星期日
流行病学
男性发病率 女性发病率 死亡率
12 10
8 6 4 2 0
美国 中国
国家
一.概述
➢多发生在胰头部
➢好发于40岁以上
➢男性比女性多见
➢发病率明显增高
恶性肿瘤中排名
现在是9页\一共有59页\编辑于星期日
一.概述
➢ 发病隐匿、进展迅速;
➢ 生物学特性:早期转移(约60%确诊时已发生远处转移)
五.诊疗流程
现在是5页\一共有59页\编辑于星期日
一.概述
现在是6页\一共有59页\编辑于星期日
一.概述
➢“胰腺癌诊治指南” ----规范胰腺癌诊断和治疗方式,提高胰 腺癌病人的疗效,便于交流和总结。
➢ 本指南仅适用于胰腺导管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 (胰腺癌)
现在是7页\一共有59页\编辑于星期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胰腺癌综合诊治指南胰腺癌综合诊治指南(2018版)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胰腺癌发病呈快速上升趋势.2017年美国癌症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胰腺癌新发病例数男性列第11位、女性列第8位,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第4位.中国国家癌症中心最新统计数据也显示,胰腺癌位列中国城市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8位,居大城市(北京、上海)人群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5位. ...感谢聆听...胰腺癌的诊治现状不容乐观,但在肿瘤学新理念的推动下临床诊疗水平近年取得明显进步:(1)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Multidisciplina ry Team,MDT)得到普及,由多学科专家根据肿瘤临床及分子生物学特征,结合病人体能状况制定出个体化治疗方案,贯穿诊疗全程.(2)高通量测序技术联合系统生物学分析对胰腺癌进行分子分型,同时结合皮下或原位移植瘤动物模型(Patient—Derived Xenograft Model,PDX模型)开展药物敏感性的临床前研究,为胰腺癌“个体化诊疗"提供线索。
(3)临床试验的开展和多中心跨区域合作为胰腺癌新药研发和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了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为改善病人预后提供参考。
为此,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结合中国国情制定了《胰腺癌综合诊治指南(2018版)》,以期规范和提高我国胰腺癌诊治水平。
1.胰腺癌的诊断:胰腺癌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常表现为上腹部不适、腰背部痛、消化不良或腹泻等,易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相混淆。
病人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出现症状时大多已属中晚期.1.1胰腺癌危险因素的筛选:(1)长期吸烟、高脂饮食、体重指数超标、过量饮酒、伴发糖尿病或慢性胰腺炎等是胰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
(2)CDKN2A、BRCA1/2、PALB2等基因突变被证实与家族性胰腺癌发病密切相关。
1。
2实验室检查:(1)糖类抗原CA19-9是目前最常用的胰腺癌诊断标记,具有以下临床特征:① 血清CA19—9 > 37 U/ml作为阳性指标,诊断胰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达到78.2%和82.8%9。
② 约10%胰腺癌病人呈Lewis抗原阴性,CA19-9不升高,此时需结合其他肿瘤标记物如CA125和/或癌胚抗原(CEA)等协助诊断.③发现CA19-9升高者,排除胆道梗阻或胆系感染等因素后则高度怀疑胰腺癌.(2)血糖变化也与胰腺癌发病或进展有关:①老年、低体重指数、无糖尿病家族史的新发糖尿病者,应警惕胰腺癌的发生。
② 既往长期罹患糖尿病,短期出现血糖波动且难以控制者,亦应警惕胰腺癌的发生.③ 前瞻性研究显示空腹血糖每升高0.56 mmol/L,胰腺癌发病风险增加14%。
(3)其它诸多生物靶标如外周血内microRNA、ctDNA、外泌体内Glypican-1等也具有潜在临床应用前景,尚待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的证实。
1.3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技术诊断胰腺癌的基本原则为:①完整(显示整个胰腺);②精细(层厚1~3 mm 的薄层扫描) ;③动态(动态增强、定期随访);④立体(多轴面重建,全面了解毗邻关系)。
(1)增强三维动态CT薄层扫描是目前诊断胰腺癌最常用的手段,能清晰显示肿瘤大小、位置、密度及血供情况,并依此判断肿瘤与血管(必要时采用计算机断层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邻近器官的毗邻关系,指导术前肿瘤的可切除性及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
...感谢聆听...(2)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 ng,MRI)除显示胰腺肿瘤解剖学特征外,还可清晰地显示胰腺旁淋巴结和肝脏内有无转移病灶;且在与水肿型或慢性肿块型胰腺炎鉴别方面优于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C holaniopancreatography,MRCP)与MRI 薄层动态增强联合应用,有助于明确胰腺囊/实性病变(尤其是囊腺瘤、IPMN的鉴别诊断),并进一步明确胰、胆管的扩张及侵犯情况,诊断价值更高。
...感谢聆听...(3)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ositron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显示肿瘤的代谢活性和代谢负荷,在发现胰外转移,评价全身肿瘤负荷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4)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在内窥镜技术的基础上结合了超声成像,提高了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特别是EUS引导细针穿刺活检(Fine NeedleAspira tion,EUS—FNA),成为目前胰腺癌定位和定性诊断最准确的方法.另外,EUS也有助于肿瘤分期的判断,对T1-2期胰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72%和90%;而对T3-4期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和72%。
...感谢聆听...1.4病理学检查:组织病理学和/或细胞学检查是诊断胰腺癌的“金标准"。
除拟行手术切除的病人外,其余病人在制订治疗方案前均应力争明确病理学诊断.目前获得组织病理学或细胞学标本的方法包括:(1)EUS或CT引导下穿刺活检;(2)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3)腹腔镜或开腹手术下探查活检。
2. 胰腺癌的病理类型:根据WHO分类,胰腺恶性肿瘤按照组织起源可分为上皮来源和非上皮来源,其中上皮来源的主要包括分别来自于导管上皮、腺泡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导管腺癌、腺泡细胞癌和神经内分泌肿瘤以及各种混合性肿瘤。
本胰腺癌指南中主要针对导管腺癌(包括腺鳞癌、胶样癌(黏液性非囊性癌)、肝样腺癌、髓样癌、印戒细胞癌、未分化癌、伴有破骨样巨细胞的未分化癌等特殊亚型)和腺泡细胞癌. ...感谢聆听...随着一系列高通量分子病理技术的应用,胰腺癌的分子分型(详见表1),为临床药物选择提供了一定参考:如基因组不稳定型因合并BRCA通路突变或信号异常,被认为对铂类药物敏感;而免疫型因表达较多的肿瘤特异性抗原及存在相关免疫细胞浸润,可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
然而受目前取材方式的限制和高通量检测过程耗时较长等因素的影响,分子分型尚不能常规开展并用于指导临床治疗,但胰腺癌分子分型的探讨可能会成为未来开展“个体化综合诊疗”的基础。
...感谢聆听...3. 胰腺癌的分期:新版(第8版)AJCC—TNM胰腺癌分期系统的实用性和准确性在我国多中心研究中获得验证(详见表2)。
但在如何更好地平衡分期系统中肿瘤大小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以及如何结合肿瘤生物学因素进行优化等方面,这一分期系统仍需要更深层次的探讨。
4.胰腺癌的外科治疗: 根治性切除(R0)仍是目前治疗胰腺癌最有效的方法。
术前应开展MDT讨论,依据影像学评估将胰腺癌分为:①可切除胰腺癌,②交界可切除胰腺癌,③局部进展期胰腺癌,④合并远处转移的胰腺癌(详见表3)。
4.1可切除胰腺癌的手术治疗:(1)胰头癌:推荐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① 包括完整切除胰头部及钩突,并行区域淋巴清扫。
要求胆管、胃或十二指肠、胰颈和肠系膜上动脉切缘阴性。
②微创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手术安全性、淋巴结清扫数目和R0切除率方面与开腹手术相当,但其“肿瘤学”获益性有待进一步的临床研究证实,推荐在专业的大型胰腺中心由有经验的胰腺外科医生开展。
(2)胰体尾癌:推荐根治性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术。
①微创胰体尾切除术的手术安全性和根治性与开腹手术相比无显著差异,已获得较为广泛的应用与认可,但其“肿瘤学”获益性仍需进一步临床研究证实,推荐在专业的大型胰腺中心由有经验的胰腺外科医生开展。
② 根治性顺行模块化胰脾切除术(RadicalAn tegrade Modular Pancreatosplenecto my,RAMPS)在提高肿瘤R0切除率和淋巴清扫方面具有优势,但其对病人长期生存的影响有待临床研究证实。
(3)部分胰腺颈部癌或胰腺多中心病灶的病人,可考虑行全胰腺切除.此类病人的手术操作及围手术期处理更加复杂,推荐在专业的大型胰腺中心由有经验的胰腺外科医生开展.(4)扩大淋巴结清扫或神经丛切除,以及联合动、静脉或多器官切除等的扩大切除术对胰腺癌病人预后的改善存在争论,仍需要临床研究验证(胰腺癌标准根治与扩大切除术的手术范围详见表4)4.2 交界可切除胰腺癌的手术治疗:(1)交界可切除胰腺癌病人能否从直接手术中获益,目前缺乏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建议参加临床研究。
(2)新辅助治疗是目前交界可切除胰腺癌病人首选的治疗方式.部分交界可切除胰腺癌病人可从新辅助治疗中获益。
对于新辅助治疗后序贯肿瘤切除的病人,联合静脉切除如能达到R0根治,则病人的生存获益与可切除病人相当。
联合动脉切除对病人预后的改善存在争论,尚需前瞻性大样本的数据评价38。
...感谢聆听...(3)不推荐这部分病人行姑息性R2切除,特殊情况如止血挽救生命除外。
4。
3 局部进展期胰腺癌的手术治疗:(1)对CT或EUS引导下反复穿刺活检仍无法明确病理诊断的局部进展期胰腺癌病人,可行手术(腹腔镜或开腹)探查活检以明确病理诊断.(2)合并胆道及消化道梗阻的局部进展期胰腺癌病人,优先考虑内支架置入解除梗阻。
当支架置入失败而病人体能状况尚可时,推荐开展胃-空肠吻合术或胆囊/胆管—空肠吻合术。
(3)术中探查发现肿瘤无法切除但存在十二指肠梗阻的病人,应行胃-空肠吻合术;对暂未出现十二指肠梗阻,预期生存时间超过3个月的病人,仍建议行预防性胃-空肠吻合术;肿瘤无法切除而存在胆道梗阻,或预期可能出现胆道梗阻的病人,建议行胆总管—/肝总管—空肠吻合术。
...感谢聆听...(4)术中探查判定肿瘤无法切除的病人,在解除胆道、消化道梗阻同时,应尽量取得病理学诊断证据.4.4合并远处转移胰腺癌的手术治疗:(1)不推荐合并远处转移的胰腺癌病人行减瘤手术.(2)部分合并远处孤立转移灶的胰腺癌病人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化疗,若肿瘤明显退缩且预计手术能达到R0切除,则推荐参加手术切除的临床研究。
(3)对于合并胆道及消化道梗阻的远处转移的胰腺癌病人,优先考虑内支架置入解除梗阻。
当支架置入失败且病人体能状态尚可时,才考虑开展姑息性旁路手术。
5 胰腺癌的化学治疗:理论上胰腺癌化疗前均应获得细胞学或组织学病理证据,并行MDT讨论.化疗策略主要包括:①术后辅助化疗,②新辅助化疗,③局部进展期不可切除或合并远处转移病人的姑息性化疗等.5.1 可切除胰腺癌的化疗原则:(1)根治术后的胰腺癌病人如无禁忌证,均应行辅助化疗。
(2)辅助化疗方案推荐以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或氟尿嘧啶类药物(包括卡培他滨[Capecit abine]、替吉奥以及5—氟尿嘧啶/甲酰四氢叶酸[5-FU/LV])为主的单药治疗;体能状态良好的病人,建议联合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