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运专线铁路箱梁技术标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客运专线铁路箱梁技术标准
QB 中铁十四局联合体中铁十一局京津5#梁场项目部企业标准. QJ/JJ01.01-2005
客运专线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
铁路简支箱梁技术标准
编制:
审核:
批准:
受控标识:
发放编号:
2006-3-12发布2006-3-12实施
中铁十四局联合体中铁十一局京津5#梁场项目部发布中铁十四局联合体中铁十一局京津5#梁场项目部
客运专线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简支箱梁技术标准
中铁十四局联合体中铁十一局京津5#梁场项目部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经规标准[2005]110号《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3-2005)和《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0-2005)、科技基[2005]101号《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和《客运专线桥梁混凝土桥面防水层暂行技术条件》、《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暂行技术条件》、铁建设[2005]160号《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和《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等七个标准制定的。

本标准从2006年3月12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中铁十四局联合体十一局5#梁场项目部标准化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工程技术部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继仁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客运专线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简支箱梁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指标,适用于铁道部审查批准的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简支箱梁的制造。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350km/h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条件
350km/h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暂行技术条件
350km/h客运专线桥梁混凝土桥面防水层技术条件
350km/h客运专线桥梁盆式橡胶支座技术条件
350km/h客运专线桥梁伸缩装置技术条件
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指南
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施工指南
TB10002.1-2005 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
TB10002.3-2005 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TB10203-2002 铁路桥涵施工规范
TB10210-2001 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
TB10424-2003 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415-2003 铁路桥涵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TB10425-1994 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TB/T2092-2003 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梁静载弯曲抗裂试验方法
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T50080-2002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
GB/T50081-2002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JG/T3064-1999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
CECS53:93 混凝土碱含量限值标准
ASTMC1202-97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试验方法
AASHTO PP34-99 混凝土抗裂性试验方法
GB1499-1998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
GB13013-1991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
GB/T701-1997 低碳钢热轧圆盘条
GB/T228-2002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GB232-1999 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
GB700-88 碳素结构钢
JGJ18-2003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T10-1995 预应力混凝土金属螺旋管
YB/T9231-1998 钢筋阻锈剂使用技术规程
GB/T5224-2003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
GB/T14370-2000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
GB175-1999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GB/T17671-1999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
GB1345-1991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80μm筛筛析法)
JC/T894-2001 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
GB1596-1991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JGJ52-1992 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JGJ53-1992 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TB/T2922.1-1998 铁路混凝土用骨料碱活性试验方法岩相法
TB/T2922.2-1998 铁路混凝土用骨料碱活性试验方法化学法
TB/T2922.3-1998 铁路混凝土用骨料碱活性试验方法砂浆棒法TB/T2922.4-1998 铁路混凝土用骨料碱活性试验方法岩石柱法TB/T2922.5-2002 铁路混凝土用骨料碱活性试验方法快速砂浆棒法GB8076-1997 混凝土外加剂
GB8077-2000 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
GB1346-2001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
GB/T10002.3-1996 埋地排污、废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
3 原材料技术指标
3.1.钢材
3.1.1钢材进厂时均应附有出厂合格证明书及进场复验报告单。

无出厂证明书,材质报告单和复检报告单不得入库。

3.1.2.Ⅰ级钢筋技术要求
3.1.2.1 Ⅰ级钢筋力学性质和工艺性能分别见表1《低碳钢热轧圆盘条钢筋性能》,表2《拉丝用盘条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表3《热轧光圆钢筋性能》。

表1 低碳钢热轧圆盘条钢筋性能
牌号
力学性能冷弯试验1800
d=弯心直径
a=试样直径屈服点σ
s
(Mpa)抗拉强度σ
b
(Mpa)伸长率δ
10
(%)
不小于
Q235 235 410 23 d=0.5a 表2 拉丝用盘条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
牌号
力学性能冷弯试验180°
d=弯心直径
a=试样直径抗拉强度σ
b
(Mpa)伸长率δ
10
(%)
不小于
Q235 490 23 d=0.5a
表面型状钢筋
级别
强度
等级
代号
公称
直径a
mm
屈服点
σs
(Mpa)
抗拉强度
σb
(Mpa)
伸长率
δ
10
(%)
冷弯
d-弯芯直径
不小于
光圆I Q235 8~20 235 370 25 180°d=a
3.1.2.2 热轧光圆钢筋的直径允许偏差和不圆度应符合表4《光圆钢筋的直径允许偏差和不圆度》的规定:
表4 光圆钢筋的直径允许偏差和不圆度
公称直径直径允许偏差不圆度不大于
≤20 ±0.40 0.40
3.1.2.3热轧光圆钢筋的长度及允许偏差:
通常长度:钢筋按直条交货时,其通常长度为3.5~12m,其中长度为3.5m至小于6m
之间的钢筋不得超过每批重量的3%。

定尺、倍尺长度:钢筋按定尺或倍尺长度交货时,应在合同中注明。

其长度允许偏差不得大于+50mm。

热轧光圆钢筋的弯曲度:钢筋每米弯曲度应不大于4mm,总弯曲度不大于钢筋总长度的0.4%。

3.1.2.4 表面质量
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结疤和折叠。

钢筋表面凸块和其他缺陷的深度和高度不得大于所在部位尺寸的允许偏差。

3.1.3 Ⅱ级钢筋技术要求
3.1.3.1.Ⅱ钢筋的力学性能、工艺性能应符合表5《热轧带肋钢筋性能》中规定,当钢筋进行冷弯时,弯心直径弯曲1800后,钢筋弯曲部位外表面不得产生裂纹。

表5 热轧带肋钢筋性能
钢筋级别强度等级
代号
公称
直径a
mm
屈服点
σ
s
(MPa)
抗拉强
度σ
b
(MPa)
伸长率
δ
冷弯
d=弯心直径
mm
不小于
ⅡHRB335
6~25
335 490 16
180°d=3a 28~50 180°d=4a
3.1.3.2表面质量
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结疤和折叠。

钢筋表面的凸块和其他缺陷的深度和高度不得大于横肋的高度。

3.2 预应力钢绞线
3.2.1钢绞线按GB/T5224进行外观质量和机械复检。

3.2.2 预应力钢绞线的公称直径、直径允许偏差、测量尺寸及测量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预应力钢绞线的公称直径、直径允许偏差、测量尺寸及测量尺寸允许偏差》规定:
钢绞线结构公称直
径(mm)
钢绞线直
径允许偏
差(mm)
钢绞线公
称截面积
(mm2)
每1000m钢
绞线理论
重量(kg)
中心钢丝直
径加大范围
不小于,%
1×7标准型
9.50 +0.30
-0.15
54.8 432
2.0
11.10 74.2 580
12.70 +0.40 98.7 774
15.20 -0.20 139 1101
1×7模拔型12.70 112 890 15.20 165 1295
3.2.3表面质量
成品钢绞线的表面不得有油、润滑脂等物质。

钢绞线允许有轻微的浮锈,但不得有目视可见的锈蚀及麻坑,钢绞线的平直性为1m的钢绞线,放在一平面上,其弦与弧的最大自然矢高不大于25mm。

3.2.4 预应力钢绞线性能应符合表7《预应力钢绞线性能》规定:
钢绞线结构钢绞线

称直径
mm
强度
级别
MPa
整根钢绞线
的最大负荷
kN
屈服
负荷
kN
伸长率
%
应力松驰性能
初始负荷
相当于公
称最大的
百分数 %
1000h后
应力松驰
率r/%不
大于
不小于
1×7 标准型
9.50
1860
102 86.6
3.5 80
4.5
11.10 138 117
12.70 184 156
15.20
1720 239 203
1860 260 220
1×7 模拔型
12.7 1860 209 178
15.2 1820 300 255
注:规定非比例延伸力F
P0.2
值不小于整根钢绞线公称最大力Fm的90%
注:1、Ⅰ级松弛即普通松弛级,Ⅱ级松弛即低松弛级,它们分别适用所有钢绞线;
2、屈服负荷不小于整根钢绞线公称最大负荷的85%。

3、除非生产厂另有规定,弹性模量取为(195±10)GPa,但不作交货条件。

3.3水泥
3.3.1采用品质稳定、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的低碱硅酸盐水泥或低碱普通硅酸盐水泥(掺合料仅为粉煤灰或磨细矿碴),禁止使用其它品种水泥。

水泥进场必须附有出厂证明书、实验报告单,并由物资部通知试验室取样复验。

3.3.2 当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日期逾3个月时应取样试验,满足GB175有关规定方可使用。

3.3.3 细度
普通水泥80um方孔筛筛余率不得超过10.0%。

3.3.4 凝结时间
普通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不得早于45min,终凝时间不得迟于10h。

3.3.5 水泥其它技术要求见表8《水泥其它技术要求表》。

表8 水泥其它技术要求
序号检验项目标准要求备注
1 烧失量≤5.0%
2 氧化镁≤5.0%
3 三氧化硫≤3.5%
4 强度≥50MPa
5 安定性合格
6 助磨剂名称及掺量≤1%水泥质量
7 石膏名称及掺量符合标准规定
8 混合材名称及掺量符合标准规定
9 游离氧化钙含量≤1.0%
10 碱含量≤0.6%
11 Cl-含量≤0.06%
12 熟料中C
3A含量
≤8% 非氯盐环境
≤10% 氯盐环境下
3.4 粉煤灰
3.4.1粉煤灰在进场时应检查合格证上的厂名和批号、合格证编号及日期、粉煤灰的级别及数量、质量检验结果等,如有不符合的应予以退回。

3.4.2 拌制水泥混凝土时作掺合料的粉煤灰成品应满足表9《粉煤灰的技术要求》的规定。

表9 粉煤灰的技术要求


名称技术要求
1 细度(0.045mm方孔筛筛余)% ≤12
2 需水量比,% ≤100
3 烧失量,% ≤3
4 含水量,% ≤1(干排灰)
5 三氧化硫,% ≤3
6 CaO含量,% ≤10(对于硫酸盐侵蚀环境)
3.4.3检验结果评定方法:符合上表中要求的为合格等级品。

若其中有任何一项不符合要求的,应加倍重新取样,进行复验。

复验不合格的应作为不合格品处理。

3.5 矿渣粉
3.5.1拌制水泥混凝土时的矿渣粉应符合表10《矿渣粉的技术要求》的规定。

表10 矿渣粉的技术要求
序号名称技术要求
1 MgO含量,% ≤14
2 SO3含量,% ≤4.0
3 烧失量,% ≤3.0
4 氯离子含量,% ≤0.02
5 比表面积,m2/kg 350~500
6 需水量比,% ≤100
7 含水率,% ≤1.0
8 活性指数,%,28d ≥95
3.6粗骨料
3.6.1选择石场(厂)时,须有石产地全面质量检查资料,碎石的质量指标应符合JGJ53-92《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标准的规定。

3.6.2 检验项目及要求如表11《碎石的技术要求》的规定。

表11 碎石的技术要求
序号检验项目要求标准备注
1 碱活性≤0.10% 砂浆捧膨胀率
2 母岩抗压强度≥100MPa 饱和水状态
3 压碎指标≤10%
4 颗粒级配符合标准规定
5 紧密空隙率<40%
6 吸水率<1%
7 坚固性<5%
8 碱活性≤0.10%
9 针片状≤8%
10 含泥量≤0.5%
11 泥块含量≤0.1%
, 以质量计
12 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0.5% 折算成SO
3
13 氯离子含量<0.02%
13 有机物含量比色合格
14 堆积密度>1500kg/m3
3.7 细骨料
3.7.1细骨料选用级配合理、质地均匀坚固、吸水率低、空隙率小的洁净天然河砂,其颗粒级配(累计筛余百分率)应满足国家标准的规定。

选择砂场(厂)时,须有砂产地全面质量检查资料。

砂的质量指标应符合JGJ52-92《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和
TB10201-2001《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标准的规定。

3.7.2 检验项目与要求符合表12《砂的技术要求》的规定。

表12 砂的技术要求
序号 检验项目 要求标准 备注 1 吸水率 ≤2% 2 细度模数 2.6~3.0
3 坚固性 质量损失率≤8% Na 2SO 4溶液循环浸泡法,经5次循环
4 碱活性 ≤0.10% 砂浆棒膨胀率
5 含泥量 ≤2% 以质量计
6 泥块含量 ≤0.1%
7 云母含量 ≤0.5%
8 轻物质含量 ≤0.5%
9 有机物含量 比色合格 10 CL -含量
≤0.02%
11 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
≤0.5% 折算成SO 3,以质量计
12 堆积密度 >1350kg/m 3 13 空隙率 <47% 14
表观密度
>2500kg/m 3
3.8 外加剂
3.8.1 试验项目与标准符合表13《外加剂的性能》的规定。

表13 外加剂的性能
序号 项目
指标 备注 1 水泥净浆流动度,mm ≥240 2 硫酸钠含量,% ≤10.0 3 氯离子含量,%
≤0.2 4 碱含量(Na 2O+0.658K 2O),%
≤10.0 5 减水率,%
≥20
6 含气量
≥3.0 用于配制非抗冻混凝土 ≥4.5 用于配制抗冻混凝土 7 坍落度保留值,mm
30min
≥180 用于泵送混凝土 60min
≥150 用于泵送混凝土
8 常压泌水率,% ≤20
9 压力泌水率,%
≤90 用于泵送混凝土
10 抗压强度比,% 3d
≥130 7d
≥125 28d
≥120 11 对钢筋锈蚀作用 无锈蚀 12 收缩率比,%
≤135 13
相对耐久性指标,%,200次
≥80
3.9 预埋件
所有预埋件应位置准确,预埋钢板应保持平整,预埋钢筋应绑扎牢固,预埋钢筋包括防撞墙、接触网支柱基础、电缆槽竖墙、综合接地等。

支座预埋钢板、套筒、防落梁预埋钢板及螺栓、接触网支柱预埋钢板采用多元合金共渗+封闭层处理;接触网支柱预埋螺栓及其它部位的预埋螺母采用多元合金共渗+达可乐技术+封闭处理;防落梁挡板采用渗锌处理。

3.10 水
3.10.1拌合用水采用饮用水。

采用其他来源的水时,水品质应符合表14《拌合用水的品质指标》要求:
表14 拌合用水的品质指标
项目预应力混凝土
PH值>4.5
不溶物,mg/L <2000
可溶物,mg/L <2000
氯化物(以Cl-计)。

mg/L <500
2-), mg/L <600
硫酸岩(以SO
4
碱含量(以当量Na
O计),mg/L <1500
2
3.10.2用拌合用水和蒸馏水(或符合国家标准的生活饮用水)进行水泥净浆实验所的水泥初凝时间差及终凝时间差均不得大于30min,其初凝和终凝时间尚应符合水泥国家标准的规定。

3.10.3用拌合用水配制的水泥砂浆或混凝土的28d抗压强度不得低于用蒸馏水(或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拌制的对应砂浆或混凝土抗压强度的90%。

3.10.4养护用水除不溶物、可溶物不作要求外,其他标准应符合上表规定。

3.11预应力锚具
锚具必须符合GB/T14370的要求,并通过省、部级鉴定。

须有出厂合格证书、质量保证书和复检报告单,方可入库。

3.12 防水涂料
直接用于作防水层的聚氨酯防水涂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表15《聚氨酯防水涂料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及试验方法》
表15 聚氨酯防水涂料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及试验方法
序号 项目 指标 试验方法 1 拉伸强度(MPa ) ≥6.0 GB/T19250-2003
2 拉伸强度保持率
加热处理(%) ≥100
3 碱处理(%) ≥70
4 酸处理(%) ≥80
5 断裂伸长率 无处理(%) ≥450
6 加热处理(%) ≥450
7 碱处理(%) ≥450 8 酸处理(%) ≥450
9 低温弯折性 无处理 ≤-35℃,无裂纹 10 加热处理
11 碱处理 12 酸处理 13 表干时间(h ) ≤4 14 实干时间(h ) ≤24 15 不透水性 0.4MPa ,2h 不透水 16 加热伸缩率(%) ≥-4.0,≤1.0
17 耐碱性,饱和Ca(OH) 2溶液,500h 无开裂、无起皮剥落
GB/T9265-88
18 固体含量(%) ≥98 GB/T19250-2003
19 潮湿基面粘结强度(MPa ) ≥0.6 20 与混凝土粘结强度(MPa ) ≥2.5 21 保护层混凝土与固化聚氨酯
防水涂料粘结强度(MPa )
≥0.5
22 撕裂强度(N/mm ) ≥35.0 GB/T529-1999 23 剥离强度(N/mm ) ≥3.5 GB/T2790-1995 4 工序质量指标
4.1 钢筋工序
4.1.1 钢筋调直采用单控冷拉工艺时,应严格执行试验室规定,准确控制钢筋伸长值,Ⅱ级钢筋冷拉伸长率≤1%。

调直后钢筋外表不得有裂纹、擦伤、缩颈及重皮现象,调直后的钢筋其抗拉强度、弯曲性能均满足设计要求。

4.1.2 钢筋连接
采用闪光对焊施工工艺过程中,严格按操作规程施工。

焊接接头处不得有横向裂纹;
电极接触处不得有烧伤现象;焊接接头处弯折角不得大于40;钢筋轴线的偏移不得大于钢筋直径的0.1倍且不得大于2mm。

4.1.3钢筋加工成型
4.1.3.1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允许误差±10mm。

4.1.3.2弯起位置误差为±20mm。

4.1.3.3箍筋内边距离尺寸误差为±3mm。

4.1.3.4钢筋不得有马蹄形切口、重皮、油污或弯起现象。

4.1.3.5 下料、成型好的钢筋应分类堆方整齐,挂牌管理。

4.1.4钢筋骨架绑扎
后张梁预留管道及钢筋绑扎要求见表15《后张梁预留管道及钢筋绑扎要求》。

表15 后张梁预留管道及钢筋绑扎要求
序号项目要求
1 橡胶管在任何方向与设计位置的偏差距跨中4m范围≤4mm、其余≤6mm
2 桥面主筋间距及位置偏差(拼装后检查)≤15 mm
3 底板钢筋间距及位置偏差≤8mm
4 箍筋间距及位置偏差≤1
5 mm
5 腹板箍筋的不垂直度(偏离垂直位置)≤15 mm
6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与设计值偏差+5mm、0
7 其它钢筋偏移量≤20 mm
4.2 模板工序
模型进场后应对模型进行细致全面的检查,并进行试拼装。

模板及制作尺寸允许误差见表16《模板制作及安装允许误差表》。

表16 模板制作及安装允许误差表
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 )
1 模板总长±10mm
2 底模板宽+5mm、0
3 底模板中心线与设计位置偏差≤2mm
4 桥面板中心线与设计位置偏差≤10mm
5 腹板中心线与设计位置偏差≤10mm
6 模板倾斜度偏差≤3‰
7 底模不平整度±2mm /m
8 桥面板宽±10mm
9 腹板厚度+10mm、0
10 底板厚度+10mm、0
11 顶板厚度+10mm、0
12 支座板处底模相对高差≤2mm
13 端模板预留孔偏离设计位置误差≤3mm
4.3 混凝土工序
4.3.1 高性能混凝土的拌合
4.3.1.1混凝土搅拌时投料顺序为:先向搅拌机投入细骨料、水泥、矿物掺和料和外加剂,搅拌均匀后,再加入所需用水量,待砂浆充分搅拌后再投入粗骨料,并继续搅拌至均匀为止。

上述每一阶段的搅拌时间不少于30s,总搅拌时间不少于2 min,也不宜超过3 min。

4.3.1.2水泥、粉煤灰、矿粉、外加剂及水的计量误差≤1%,砂、碎石计量误差≤2%。

4.3.2混凝土的输送、灌注
4.3.2.1泵送时输送管路的起始水平段长度不小于15m,除出口处采用软管外,输送管路其它部分不得采用软管。

输送管路应固定牢固,且不得与模板或钢筋直接接触。

泵送过程中,混凝土拌合物应始终连续输送。

灌注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

4.3.2.2混凝土拌合物入模前含气量应控制在2~4%。

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45min损失不大于10%,混凝土灌注时,模板温度控制在5~35℃,混凝土拌合物入模温度控制在5~30℃。

4.3.2.3每层混凝土厚度不超过30cm。

4.3.2.4 每孔梁制作11组混凝土强度试件,其中7组随梁蒸养后进行标准养护28天以评定混凝土强度,其余6组为施工控制试件;制作3组弹性模量试件,随梁振动,其中1组标准养护28天以评定混凝土弹性模量,2组为施工控制试件。

4.3.2.5正常生产中,第60n+1(n=1,2……)孔混凝土抽取抗冻融循环、抗渗性、抗氯离子渗透性、碱骨料反应的耐久性试件各一组,进行耐久性试验。

4.4 养护工序
4.4.1 蒸汽养护
蒸汽养护分为静停、升温、恒温、降温四个阶段。

静停期间应保持棚内温度不低于5℃,灌筑完4小时后开始升温,升温速度不大于10℃/h,恒温时蒸汽温度不超过45℃,梁体芯部混凝土温度不超过60℃,降温速度不大于10℃/h。

蒸养其间及撤除保温设施时,梁体混凝土芯部与表层、表层与环境温差不超过15℃。

蒸汽养护每小时进行一次记录。

4.4.2 自然养护
自然养护采用草袋或麻袋覆盖后洒水,并在其上覆盖塑料薄膜养护。

洒水养护采用喷雾器进行,保证养护不间断。

洒水次数以能保持混凝土表面充分潮湿为度。

当环境相对湿度小于60%时,养护不少于28d;相对湿度在60%以上时,养护不少于14d。

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预制梁表面应喷涂养护剂,并采取保温措施,不得对混凝土洒水。

4.5预应力工序
4.5.1张拉设备的校定
4.5.1.1千斤顶每月校验一次,按使用应力值分点校正。

张拉校正系数不大于1.05。

如长期不用,在使用前应全面检查和校验。

4.5.1.2 张拉油压表应选用精度不低于1.0级的压力表。

其表盘直径不小于15cm,读数分格不大于0.5Mpa。

实际使用压力应在表盘最大压力的1/3-3/4范围内(可选用0-60MPa 油压表)。

4.5.1.3 压力表的校正后使用有效期:1.0级不得超过一周,0.4级不得超过一个月。

4.5.1.4 工作锚具及夹片在使用前应进行外行外观检验及硬度和锚固效率试验,并符合GB/T14370标准要求。

4.5.1.5 张拉设备在使用前应进行检查并满足以下要求:
a. 油泵运转正常;
b.润滑良好;
c.油箱储油量不少于张拉过程中总输油量的150%,根据气温不可选用10号或20号的机械油,给油箱加油必须用铜丝布过滤;
d.油泵安全阀能在额定压力下灵敏开启回油;
e.高压输油胶管完好,使用时无小半径弯曲;
f.油泵及油管接头清洁;
g.千斤顶和压力表均在校正有效期内。

4.5.2梁体混凝土达到图纸设计要求强度及相应弹性模量值,并经监理认可才能进行张拉。

预张拉混凝土强度≥33.5MPa;初初张拉混凝土强度≥43.5MPa;终张拉混凝土强度≥53.5MPa,弹性模量≥35.5GPa,且混凝土龄期≥10d。

4.5.3 按照设计的张拉顺序进行张拉,两端两侧同时对称张拉(即四台张拉千斤顶同时工作),最大不平衡束不应超过1束。

张拉应缓慢进行,不得超过控制应力。

4.5.4 张拉完毕后,检查全部钢绞线束,应符合以下质量要求:由锚固引起每片梁钢绞线
的滑丝量(指单根钢丝)总和不得超过全部钢丝张拉伸长值之和的0.5%,并不得位于梁体的同一侧,且一束内的滑丝量不得超过2根钢丝张拉伸长值之和。

一束内断丝不得超过一丝。

4.5.5张拉工序出现以下情况,须换夹片或换束重新张拉。

a.后期张拉时发现早期张拉的锚具中有夹片断裂者;
b.夹片错牙5mm(含有断、滑丝的3mm)以上者;
c.切割钢绞线或压浆时发生滑丝者;
d. 钢绞线工作长度内断丝者;
e.锚环裂纹损坏者。

4.5.6终张拉完毕,经检查合格并静停8小时后,用手持式砂轮切割机切割钢绞线。

在锚具外钢绞线留长40mm处切割,严禁砂轮片碰触夹片。

4.6 压浆、封锚工序
4.6.1 管道压浆
4.6.1.1水泥浆调制应使用4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并不得使用有受潮结块的水泥,水泥应满足GB175有关规定。

外加剂满足GB8076和JC475标准有关要求,对预应力钢绞线无腐蚀作用,使用前经试验室检验合格方能进场。

4.6.1.2 水泥浆的水胶比不得超过0.34,且不得泌水;流动度应不大于25s,30min后不大于35s;水泥浆28d抗压强度不得小于35MPa;压入管道的水泥浆应饱满密实,24h内最大自由体积收缩率不大于1.5%,标准养护条件下28d浆体自由膨胀率为0~0.1%。

4.6.1.3真空度应达到-0.06~-0.1之间并保持稳定。

灌浆泵压力达到0.6MP左右,持压1~2分钟,当输浆管长度大于30m时应提高压力0.1-0.2Mpa。

4.6.1.4水泥浆自调制至压入管道的间隔时间不得大于40分钟。

4.6.1.5自封闭进浆管时,一小时后才能撤除压浆筒,并检查确认无漏浆。

4.6.1.6每工班制做7.07cm立方体标准试件4组。

一组标准养护28天用来评定水泥浆强度,其余3组为施工控制试件,随梁养护。

4.6.2封锚
4.6.2.1 封锚混凝土采用无收缩混凝土,强度等级C50。

4.6.2.2制作混凝土试件6组,其中5组标准养护28天用来评定混凝土强度,其余为施工控制试件,随梁养护。

4.7箱梁吊装、运输及存放工程
4.7.1箱梁存梁及顶梁支点设置在梁端底板的腹板下方,距梁端距离1.3m。

运输支点设置在梁端底板的腹板下方,距梁端距离≤3.0m。

4.7.2为防止存放时,存梁基础不均匀沉降造成梁体扭曲,在每个支点处放置7cm厚橡胶垫板,以保证每支点实际反力与四个支点的反力平均值相差不超过±10%或四个支点不平整量不大于2mm。

4.8 桥面防水层工序
4.8.1桥面混凝土基层平整度用1m长靠尺检查,空隙只允许平缓变化,且不大于3mm/m。

4.8.2涂料主剂称量允许误差为±2%。

4.8.3 采用人工涂刷配制涂料时,按照先主剂、后固化剂的顺序将液体倒入容器,并充分搅拌使其混合均匀。

搅拌时间3~5min。

搅拌时不得加水,必须采用机械方法搅拌,搅拌器的转速宜在200~300转/分。

4.8.4涂刷时须分2次进行,以防止气泡存于涂膜内。

第一次使用平板在基面上刮涂一层厚度0.2mm左右的涂膜,1~2小时内使用金属锯齿板进行第二次刮涂。

配制好的涂料应在20分钟内用完,随配随用。

4.8.5严禁雨中施工。

不得使用风扇或类似工具来缩短干燥时间。

喷涂后4小时或涂刷后12小时内须防止霜冻、雨淋及暴晒。

四级以上强风天气不宜进行桥面防水层施工。

环境温度低于10℃时,应采取保温措施。

5 产品技术指标
客运专线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铁路简支箱梁技术指标

次项目要求备注
1 梁体及封端混凝土
外观平整密实,整
洁,不露筋,
无空洞,无石
子堆磊,桥面
流水畅通
对空洞、蜂窝、
漏浆、硬伤掉角
等缺陷,需修整
并养护到规定
强度。

蜂窝深度
不大于5mm,长
度不大于10mm,
不少于5个/m2
2 梁体表面裂纹非预应力部分不允许有宽度大于0.2mm的表面裂纹,预应力部位梁体表面不允许有裂纹。

3 产





桥梁全长±20mm 检查桥面及底
面两侧桥梁跨度±20mm
桥面及防撞墙内
侧宽度±10mm
检查1/4L、跨
中、3/4L和梁
两端
腹板厚度+10mm、-5mm 检查1/4L、跨
中、3/4L 底板宽度±5mm
检查1/4L、跨
中、3/4L和梁
两端
桥面外侧偏离设
计位置≤10mm
从支座螺栓中
心放线,引向桥

梁高+10mm、-5mm 检查两端
梁体上拱度±L/3000 终张拉/放张后
30d时
顶、底板厚+10mm、0 检查最大误差

表面倾斜偏差≤3mm/m 检查两端,抽查
腹板
梁体平整度偏差≤3mm/m
检查1/4L、跨
中、3/4L和梁
两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