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的翻译技巧(可编辑修改word版)
文言文的翻译技巧
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哲学、文学等方面的知识。
然而,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在词汇、语法、表达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给我们的阅读和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因此,掌握一定的文言文翻译技巧是非常必要的。
一、准确理解词义1、借助工具书遇到不认识的字词,首先要查阅权威的古汉语字典、词典,如《说文解字》《康熙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了解其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
2、结合上下文很多字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上下文来推断其准确含义。
例如,“兵”在“兵者,凶器也”中是“兵器”的意思,在“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中则是“军队”的意思。
3、注意古今异义有些字词在古代和现代的意义完全不同,如“妻子”在古代指“妻子和儿女”,现代则仅指“妻子”;“牺牲”在古代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现代则指“为正义事业舍弃自己的生命”。
4、辨析一词多义一个字词可能有多种含义,要根据具体语境选择最合适的解释。
以“故”为例,有“缘故”“所以”“旧的”等意思,在“既克,公问其故”中是“缘故”,在“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是“所以”,在“温故而知新”中是“旧的”。
二、掌握语法结构1、特殊句式(1)判断句文言文判断句的常见形式有“……者,……也”“……,……也”“……者,……”等。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夫战,勇气也”“马之千里者”。
(2)被动句被动句的形式有“于”字句、“为”字句、“见”字句、“被”字句等。
如“受制于人”“为天下笑”“见欺于王”“忠而被谤”。
(3)倒装句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比如“何陋之有”是宾语前置,“马之千里者”是定语后置,“战于长勺”是状语后置,“甚矣,汝之不惠”是主谓倒装。
2、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如“沛公军霸上”中的“军”,本是名词“军队”,在此处用作动词“驻军”。
(2)名词作状语“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的“箕畚”,名词用作状语,表示“用箕畚”。
文言文翻译技巧方法
文言文翻译技巧方法文言文翻译技巧方法学习方法,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因个人条件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不同,选取的方法也不同。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文言文翻译技巧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文言文翻译不易,也算是高考中的一个“高难度动作”。
其中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考生掌握这些方法和技巧,做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容易得多;否则,就会捉襟见肘,甚至难以完成。
1、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理解。
要译好一个句子,同样要遵从“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
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来理解,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斟酌。
判定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字多义的实词到底是哪个义项,文言句式是如何选用的,怎样准确断句,意译如何进行,这些都要依托上下文。
离开了一定的语言环境,句子往往很难准确理解,也就很难能翻译好。
有些考生不注重推敲上下文,两眼只盯着要求翻译的句子本身,结果是“欲速则不达”,翻译中出现偏差甚至错误,这就是没有语境意识造成的。
2、翻译最基本的方法是将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
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最大区别在于,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即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即由两个字构成一个词。
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在多数情况下就是把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
理解并掌握了这一方法,许多翻译题做起来就不难了。
例: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
译文:自己认为不能够广泛施恩,以至使得这个人跌倒了,于是就在种植竹子处的水沟上建立一座小桥,让人足以能够通行。
原句中的“自”“以”“广”“施”“至”“使”“此”“乃”等都是由单音节词换成了双音节词。
3、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换”“调”“留”“增”“补”“删”五字诀。
五字诀是译文语言组织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举例简述如下:(1)“换”。
对那些词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说法已经不同的词,在译文中替换为现代汉语。
例: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
”各怀之而出。
译文:老人知道了我们的心思,说:“我不需要(它们)了。
文言文翻译实用技巧(定稿)
地名
官名
与现代汉语义同
译: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作为赵国的 将领征讨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 封为上卿,他凭借勇气闻名于诸侯各国。
删除没有实在意义、也无须译出的文言词。如:
①句首发语词。②句中停顿或结构作用的词。 ③句末调节音节的词。 ④偏义复词中的衬字。 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2.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3.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 4.且君尝为晋军赐矣。 5.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翻译方法点津
第一招第一式:
凡人名、地名、官名、国号、年号、 帝号、书名、度量衡单位等专有名词或 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翻译时保留不变。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 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请问:上面句子中哪些内容是直接保留的?
人名、年号
人名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 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指导
发语词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结伏构焉助词《曹刿论战》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停顿助词
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句末语气词
衬字
1.将古词换作现代词; 2.通假字换成本字; 3.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 4.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 换言之,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 “换”的对象了,这是字词翻译的重点所在。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事)甚急” 。 2.省宾语:以相如功大,拜(之)为上卿。 3.省谓语: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4.省介词:晋军(于)函陵,秦军 (于)汜南。 5.省量词:口技人坐屏障中,一(张)桌、一(把)椅、 一(把)扇、一(把) 抚尺而已。
古文翻译方法与技巧
古文翻译方法与技巧
古文翻译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掌握合适的方法与技巧。
以下是一些古文翻译的方法与技巧:
1. 了解背景知识
在进行古文翻译时,需要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
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内涵和原意,从而更准确地翻译古文。
2. 逐字逐句理解
古文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与现代语言不同,需要仔细地逐字逐句地理解每个字和句子的意思。
这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原文,并避免翻译过程中的歧义和错误。
3. 考虑上下文
在进行古文翻译时,需要考虑上下文的语境,包括前后文和文
章的整体结构。
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含义,并帮助翻译更好
地传达原文的信息。
4. 注意文学风格和修辞手法
古文常常使用文学手法来表达含义,包括比喻、夸张、反复等,这需要注意在翻译时保留原文的文学风格和修辞手法。
同时,需要
注意翻译的自然流畅程度和准确性。
5. 积累词汇和用法
古文的词汇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不同,需要进行积累和熟悉。
可
以通读古代文学作品,积累并模仿古代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增加对
古文的理解和掌握。
以上是一些古文翻译的方法与技巧,希望对需要进行古文翻译
的人们有所帮助。
语文学习技巧:文言文翻译的十种方法及口诀
语文学习技巧:文言文翻译的十种方法及口诀文言文是以古汉语口语为基础的书面语,在远古时代文言文与口语的差异微乎其微。
现今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
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
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来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
其特征是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
经过历代文人修饰越显浮华,唐代起文学大家韩愈等发起“古文运动”,主张回归通俗古文。
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
01、如何翻译文言文首先要把每个实虚词的解释了解透彻,这是基本,就好比看一篇文章一样,如果这篇文章有很多字你不认识,那么你肯定一知半解或者看不懂。
剩下的时间看一下并用笔标记一下不会的那些实虚词并把它背诵下来(这里说的是注重平时练习所得,并非考场)。
接下来我们讲解文言文阅读考场做题的方法及做题技巧:一、首先要掌握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众所周知,由于考试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具有不准借助任何工具书,只能独立解题的特殊性,因此不少学生心理上比较紧张,拿到文言文材料,常常是读完一遍就去选择答案。
其实这种作法是很不正确的,作为文言应试的阅读应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初读全文指的是集中心思稳住神,浏览或跳读一遍。
最近几年高考都有一篇考人物传记的,看这样的文章要知道记载几个人,有的人物关系简明,有的人物关系复杂。
一般有主人公,主人公有正反好坏之分,在人物身上,表现一种特殊的品格和性格。
这要求考生解读人物关系,体味出人物的特有的品格和性格。
作者写人物传记,或出于某种政治需要,或出于个人目的,通过人物传记,表现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要求考生能分析传记的基本内容,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古文翻译技巧
古文翻译技巧古文翻译是一门需要耐心和技巧的艺术。
在翻译古文时,我们需要准确地理解原文的含义,并将其转化为现代读者易于理解的语言。
以下是几种古文翻译的技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准确理解古文在进行古文翻译之前,首先要对原文进行准确的理解。
阅读并分析句子结构、词语意义和上下文信息是必要的步骤。
如果遇到难懂的词语或短语,可以通过查阅字典、注释或参考其他版本的译文来帮助理解。
二、把握句法结构古文的句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
一些古文的句子可能包含倒装、省略或其他复杂的结构。
在翻译时,要注意重组句子结构,使其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
同时,还需要注意词序、主谓宾关系等语法要素的准确表达。
三、注重文化背景古文常常带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特定的时代背景。
在翻译过程中,要了解故事背后的文化意义,以便更好地传达原文的含义。
此外,还要考虑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和习俗,以便准确翻译并传达古人的思想和情感。
四、准确传达情感古文中常常包含作者的情感表达,如激动、伤感、愤怒等。
在翻译时,要注意把握句子的情感色彩,并在翻译中传达给读者。
通过选择适当的词语和表达方式,可以更好地还原古人的情感态度。
五、避免字面翻译古文和现代汉语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字面翻译往往难以准确传达原文的意义。
因此,在翻译古文时,应该避免过于依赖字面翻译,而是要根据上下文和语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来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
六、细致入微的校对与润色翻译完成后,需要进行仔细的校对和润色工作。
检查翻译是否准确、流畅,并修正可能存在的语法、拼写或标点错误。
此外,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以确保翻译的质量和准确性。
总结:古文翻译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和学习的技巧。
通过准确理解古文、把握句法结构、注重文化背景、准确传达情感、避免字面翻译以及仔细的校对与润色,我们可以更好地将古文的美与智慧传递给现代读者。
希望以上的古文翻译技巧对你有所启发,并能够在你的翻译实践中起到指导作用。
文言文翻译技巧和方法(小编推荐)[修改版]
第一篇:文言文翻译技巧和方法(小编推荐)文言文翻译技巧和方法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婴”、“晏子”等不用翻译。
“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
”(《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中的“而”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是“子猷与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补”,就是增补。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
“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是“为什么”。
“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子猷问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是“手下的人”,“左右对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是“近臣”。
文言文翻译技巧顺口溜
文言文翻译技巧顺口溜
文言文翻译,技巧多端,顺口溜来帮忙,记忆更轻松。
首先,要理解
文言文的语境和背景,这是翻译的基石。
其次,掌握一些基本的翻译
技巧,如直译、意译、增译、减译等,这些都是翻译文言文时常用的
方法。
直译,就是按照原文的字面意思进行翻译,尽量保持原文的风貌。
意译,则是更注重原文的意境和情感,适当地进行调整和润色。
增译,
是为了使译文更加通顺,有时会添加一些原文中没有的词语或句子。
减译,则是删去一些不必要的重复或冗余的信息,使译文更加精炼。
在翻译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词义要准确,不可望文生义,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词义。
2. 句式要灵活,文言文的句式多变,翻译时要灵活运用现代汉语的句式。
3. 语气要恰当,文言文的语气往往含蓄,翻译时要把握好语气的转换。
4. 修辞要得体,文言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等,翻译时
要恰当运用。
最后,翻译文言文时,还要注重语言的流畅性和可读性,使译文既忠
实于原文,又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积累,文
言文翻译的技巧将会越来越熟练。
《文言文翻译法口诀》
一、读文断句,理清脉络翻译文言文,首先应读通全文,断句合理。
此所谓“读文断句,理清脉络”。
通过阅读,把握文章的主旨、结构,为翻译打下基础。
二、逐字逐句,对照注释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生僻字、词,应对照注释,了解其含义。
此所谓“逐字逐句,对照注释”。
同时,注意句式、修辞手法,为翻译提供依据。
三、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力求忠实原文。
直译即逐字逐句翻译,保持原文的词义、句式。
但在某些情况下,可适当采用意译,使译文更加通顺、易懂。
此所谓“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四、注意修辞,准确表达文言文中,修辞手法丰富多样。
翻译时,要注意修辞,准确表达原文意境。
如比喻、夸张、对偶等,可根据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适当调整。
此所谓“注意修辞,准确表达”。
五、增删改移,灵活处理在翻译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难以直译的语句。
此时,可根据上下文,灵活处理,适当增删改移。
但要注意,增删改移要有根据,不可随意改动原文。
此所谓“增删改移,灵活处理”。
六、关注语境,揣摩语气文言文中,语气、语境对理解文意至关重要。
翻译时,要关注语境,揣摩语气,力求准确表达原文的语气、情感。
此所谓“关注语境,揣摩语气”。
七、总结归纳,形成规律在翻译实践中,总结归纳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技巧,形成自己的规律。
这样,在遇到不同类型的文言文时,能够迅速找到合适的翻译方法。
此所谓“总结归纳,形成规律”。
八、反复推敲,力求完美翻译完成后,要反复推敲,检查是否有错别字、漏译、误译等现象。
力求使译文达到完美。
此所谓“反复推敲,力求完美”。
总之,文言文翻译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灵活运用。
以下口诀可供参考:读文断句理脉络,逐字逐句对照注。
直译为主意译辅,注意修辞准确表。
增删改移灵活处,关注语境揣语气。
总结归纳成规律,反复推敲求完美。
牢记此口诀,定能提高文言文翻译水平。
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总结
自古文以载道,文言文者,先秦两汉之遗风,六朝唐宋之韵致。
然今之人,多疏于古文,欲通其意,必先求译法。
兹将文言文翻译之技巧,略述如下,以俾学者有所遵循。
一、字义准确,文脉贯通文言文翻译,首在字义。
一字之差,谬以千里。
故译者须熟谙字义,明辨字词之异同,方能准确翻译。
同时,译文需保持文脉贯通,使读者如读原文,不失原意。
二、词性转换,活用成语文言文词汇丰富,词性多变。
译者需根据上下文,灵活转换词性,使译文通顺。
如“曰”字,可译为“说”、“曰”、“言”等。
此外,成语亦需活用,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三、句式调整,符合语法文言文句式严谨,与现代汉语存在差异。
翻译时,需根据现代汉语语法规则,调整句式,使译文流畅。
如将文言文中的省略句、倒装句等,转换为现代汉语的完整句式。
四、文化背景,深入理解文言文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译者需了解相关文化背景,深入理解原文,才能准确翻译。
如“三顾茅庐”一词,需了解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历史典故,才能准确表达其含义。
五、修辞手法,巧妙运用文言文修辞手法多样,如比喻、排比、对偶等。
译者需掌握这些修辞手法,巧妙运用,使译文生动形象。
如原文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一句,可译为“明月何时再照我?举杯邀月问苍穹。
”六、语气神态,传神达意文言文表达语气丰富,神态各异。
译者需把握原文语气神态,使之在译文中得到体现。
如原文中“一笑倾国,再笑倾城。
”一句,可译为“一笑倾国色,再笑倾城姿。
”七、逐字逐句,逐句成章文言文翻译,需逐字逐句,逐句成章。
不可急于求成,忽视细节。
在翻译过程中,要反复推敲,确保译文准确无误。
八、参考注释,汲取精华文言文注释详实,蕴含着前人智慧。
译者可参考注释,汲取精华,丰富译文内容。
同时,注释中的解释也可作为翻译的依据。
九、校对修改,精益求精翻译完成后,需进行校对修改。
检查译文是否准确、通顺,是否存在错别字、语法错误等。
反复修改,力求译文精益求精。
总之,文言文翻译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
文言文翻译技巧
例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译:率领妻子儿女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注意古今异义;将词类活用词换成
活用后的词, 将通假字换成本字.
换
试一试
例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诸 侯中显声扬名.
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
调
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
文言文的翻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
一、字字有着落,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做到“信”、“达”, “雅” 信: 信—不走样(译文要符合原意,不歪曲,不遗漏) 达:达—无语病(译文要合于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雅:雅—有文采(译文要尽量做到美一些)
辨一辨
例1:属予作文以记之。 译:嘱托我写文章来记载这件事。“属”通
可根据现代汉语语法增加或补充一些 成份,使译文显得通顺。
试一试
例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译:我唯独喜爱莲花,出自淤泥却不沾污秽.
例2:夫战,勇气也。 译:作战,是靠勇气的。 译:例停3止:耕辍种耕到之田垄畔上高,地上怅(恨休久息之)。,怅恨了很久。
删
文言中有些虚词,译文时可删减。这些词 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
[注]①藉:垫、衬。②惠:李惠,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③顾州纪纲:回头看着州府的 主簿。
译文:(李惠)让两个相争的人看(从羊皮上)打下 的盐粒,背柴的人于是就服了气接受了惩罚。
〖训练〗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 “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 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 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 上》)
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
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智慧。
在语文学习和考试中,文言文翻译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不仅考查我们对文言文词汇、语法的理解,还检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及解题技巧。
一、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1、信“信”就是要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词句,准确无误地把原文翻译出来。
这要求我们不能随意增减内容,更不能曲解原文的意思。
2、达“达”指的是译文要通顺流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要避免生硬、晦涩的翻译,让读者能够轻松理解。
3、雅“雅”则是在“信”和“达”的基础上,尽量使译文生动、优美,富有文采。
不过,在考试中,我们重点追求的还是“信”和“达”。
二、文言文翻译的方法1、留保留原文中的一些专有名词、人名、地名、朝代名、年号、官职名等,不需要翻译。
比如“沛公军霸上”中的“沛公”“霸上”就可以直接保留。
2、删删除原文中那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比如句首发语词、句中停顿词、句末语气词等。
例如“夫战,勇气也”中的“夫”,“之乎者也”等。
3、换把古文中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
比如“吾日三省吾身”中的“吾”换成“我”,“日”换成“每天”,“省”换成“反省”。
4、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
比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要将其调整为正常的语序。
例如“何陋之有”应翻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这就是宾语前置的调整。
5、补补充原文中省略的成分,使句子完整通顺。
比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应翻译为“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开始衰落,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耗尽了”,这里补充了省略的主语“士兵们的勇气”。
三、文言文翻译的解题技巧1、积累常见实词和虚词的含义这是翻译文言文的基础。
我们要多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如“走”“去”“使”“假”等;还有常见的文言虚词,如“而”“以”“于”“之”等。
可以通过背诵文言文课文、做相关练习来加强积累。
文言文翻译技巧总结
文言文翻译技巧总结一、如何理解文言句子二、翻译要求:信、达、雅三、翻译原则:直译与意译四、翻译方法——“留”“删”“补”“调”“换”“贯”等一、如何理解文言句子1.要在全文中理解句子。
句子的翻译不能脱离全文或文段,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
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2.要注意省略句、倒装句、词类活用、通假字、互文见义和偏义复词等,对这些现象的理解把握,往往是翻译文言语句的关键。
如《过秦论》当中写到“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句中的“云”是名词活用为状语,而“景”则是通“影”。
在翻译的时候只有了解并掌握了这些字的意思才能更好的理解文意。
3.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通过前后推导或推敲分析义项等方法进行理解。
比如《劝学》当中的“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句中的“焉”字多用做句末语气词,但在本句中将其作为语气词来翻译则翻译不通,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结合全句来理解。
根据句意,句中缺少了表示目的的状语,而“焉”字可以作为兼词来使用,相当于“于此”。
当掌握了这个意思之后,这个句子就能够翻译通顺了。
4.利用文言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把握句意。
也就是说,在理解文言句子时,要充分利用对应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去把握文句意思。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当中的“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这两个句子在句式上是相对的,“引”“眄”“眄”“审”几个字都是动词,分别是“拿起”“斜视”“倚靠”“知道”理解了这几个词的意思之后想要理解这个句子就容易了。
5.对复杂的、不好理解的句子,可做好句子成分分析,先抓主干,再看枝叶;或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句间关系。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分析句子主干:“古人……鸟兽”是主语,其中“之”放在主谓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古人”与“观于……鸟兽”是主谓关系;“有”是动词,作谓语;“得”是宾语,动词作名词,引申为“收获”“心得”较为恰当。
(完整版)文言文的翻译技巧
文言文翻译技巧:1、原则:文言文翻译要求准确达意,必须遵循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不可以随意地更换。
省略现象应该作补充,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加以调整,力求通顺。
2、标准:信、达、雅。
信:要求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增、不漏、不歪曲。
达:要求明白通顺,没有语病。
雅:要求遣词造句比较讲究,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
3、方法:增、删、调、留、换。
增:增加内容,保持句子顺畅。
删:去掉多余、累赘的成分,使句子简洁。
调:在遇到特殊句式时,需要把句子中的某些语法成分调整位置,更好地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留:对于人名、地名、时间名词以及专有名词,一般保留原词。
换:某些内容损及到整个句子的“雅”时,调换其中冲突的内容。
[例]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要注意到“物喜”“己悲”的意思,需要添加一些成分,还要注意“以”字的意思。
答案应为“不因为外物的好坏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加字法:古文一般都是单字词,用加字法改成双字词。
如:名余曰正则兮,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其中“名余”加字为把我的名字取为改字法:古文中有古今异议词如上面例句的“余”在现代汉语中是“我”改变顺序法:注意改变倒装句语序重要一点就是多练,练多了自己也会总结出方法,改写得更加得心应手一、录“录”,就是把文言文句子中不必翻译的词抄录下来。
文言文中不必翻译的词大体分两类:一类是特殊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年号、日期等;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不必翻译的词,如:山、石、高、远等。
例句①: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 《梦溪笔谈》) 句中元“丰”是年号,“庆州”是地名,“子方虫”是害虫名,“秋田”与现代语意思相同,均不必翻译,抄录即可。
二、释“释”,就是把需要翻译的词加以解释。
文言文的翻译方法与技巧
文言文翻译的一般方法
调 文言文倒装句应依据现代正常语序进行调整。
加
对句中省略成分,须据上下文文意,适当补充,使 语意完整。
减 句中无实在意义的虚词,可舍去不译。
选
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比喻 字,应慎重挑选。
义,通假
套 固定结构,有其固定的意思;判断句,被动句有其
固定的翻译格式,可以照套。
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的翻译,是指把用文言写 成的文章,译成现代汉语。文言 文的翻译,是训练和提高古文阅 读能力、检查和考核古汉语水平 的重要手段。
文言文的翻译有两种: 直译和意译
1.直译,是按照原文的词语和句式逐一对译, 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的词语和句式。努力使原 文中的每个词都能在译文中得到反映。
如:原句: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到中山 去找猫。中山人给了他猫。这猫既善于 捉老鼠,也善于捉鸡。过了一个多月, 老鼠少了,鸡也没有了。他的儿子很担 心,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 他父亲说:"这就是你不知道的了。我怕 的是老鼠,不是没有鸡。有了老鼠,就 会吃我的粮食,毁我的衣服,穿我的墙 壁,啃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害 处不是比没有鸡更大吗?没有鸡,只不 过不吃鸡罢了,离开饥寒交迫还很远, 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作业:
按照我们这节课所学的方 法预习《愚公移山》。
译句:于是带领子孙中能挑担的三个人 直译要求这样字字有着落。
2、意译,是根据原文的意思去进行灵活的翻译, 如:原句: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 鸟乐也。 译句:树林茂密成荫 ,到处是鸟的鸣叫声, 这是游人离开后鸟儿们欢乐的情景。
我们初中生学习文言文,要学会直译。
2024高考文言文翻译常用技巧总结
2024高考文言文翻译常用技巧总结一、字词解释1. 结构助记:(1)正一负一:对照解释,强调对立关系;(2)正一正一:举例解释,引用相似情况加以解释;(3)正一正二:递进解释,引用相似情况进行递进解释;(4)正一正仄:对仗解释,强调言辞的美感;(5)正二正二:总分解释,将事物进行细致分析。
2. 音韵质地:(1)音近形远:发音相近但意义不同的字;(2)形似音远:形态相似但读音不同的字;(3)形似音近:形态相似且读音相近的字。
3. 义意解释:(1)引申义:原义上下文不通时,可引申为合理的意义;(2)直指义:直接解释文中字词的本意;(3)象征义:有特殊象征意义的字词;(4)比喻义:用具体的字词比喻抽象的概念;(5)补充义:添加补充解释,丰富内容。
4. 上下指代:(1)上下文暗示;(2)上下文流转。
二、句子翻译技巧1. 主谓宾结构:(1)主语置前:将主语放在句首时,可以通过主动语态翻译;(2)主语置后:将主语放在句末时,可以通过被动语态翻译。
2. 并列结构:(1)并列主语:将两个主语合为一个,采用汉语“又…又…”的结构;(2)并列谓语:将两个谓语合为一个,采用“和…都…”的结构;(3)并列宾语:将两个宾语合为一个,采用“既…又…”的结构。
3. 虚词处理:(1)副词翻译:保留原文词序,根据上下文意义进行翻译;(2)连词翻译:根据上下文意义确定合适的连接词;(3)助词翻译:根据上下文意义把握语境。
4. 反问句处理:(1)语气助词:根据反问句语气使用合适的助词;(2)语气词:根据句子语气使用合适的语气词。
5. 平行结构处理:(1)省略句:省略部分需根据上下文补充;(2)补充句:根据上下文进行相关内容补充。
6. 表达方式处理:(1)对仗句:通过对仗方式进行对应翻译;(2)倒装句:根据汉语语序习惯进行对应翻译;(3)比喻句:根据上下文把握具体比喻意义。
三、篇章翻译技巧1. 分析文段:(1)段首总结:把握文段开头总结句的意义;(2)段中翻译:逐句进行翻译,并进行情感把握;(3)段尾句解读:结合前文理解文段结束句的意义。
文言文翻译方法口诀
文言者,古人之言也,简练而意深。
欲解其意,非翻译不可。
翻译之道,繁复而微妙,然有口诀,可助学者一臂之力。
兹录《文言文翻译方法口诀》如下:一、字字推敲,意译为宗。
翻译文言,首重字义,一字一句,皆须推敲。
意译为主,直译为辅,使文意通顺,不失原意。
二、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翻译文言,须将词置于句中,句置于篇中,前后连贯,方显文意。
不可断章取义,孤立解读。
三、词性辨析,句式识破。
文言文词性变化多端,句式亦复杂。
翻译时,需辨析词性,识破句式,准确翻译。
四、虚词翻译,注意语境。
文言文虚词丰富,翻译时需注意语境,虚词用法多样,不可一概而论。
依语境而定,方为上策。
五、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即直译词义,使文意明确。
意译,即意会文意,使文意流畅。
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两者相辅相成。
六、增删润色,保持文风。
翻译文言,有时需增删润色,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同时,保持原文文风,使译文更具可读性。
七、注重音韵,保持节奏。
文言文讲究音韵,翻译时注意音韵搭配,保持原文节奏。
使译文读起来朗朗上口,更具美感。
八、典故引用,注重考据。
文言文中典故繁多,翻译时需注重考据,确保典故准确无误。
同时,可适当引用典故,丰富译文内涵。
九、成语翻译,注意搭配。
文言文中成语丰富,翻译时需注意搭配,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同时,保留成语原意,使译文更具韵味。
十、文化差异,注意传达。
文言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翻译时需注意传达。
尽量使译文符合原文文化背景,避免误解。
《文言文翻译方法口诀》共十句,简明扼要,便于记忆。
学者若能熟记并运用,定能在翻译文言文的道路上,事半功倍。
以下为具体口诀:1. 字字推敲,意译为宗。
2.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3. 词性辨析,句式识破。
4. 虚词翻译,注意语境。
5.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6. 增删润色,保持文风。
7. 注重音韵,保持节奏。
8. 典故引用,注重考据。
9. 成语翻译,注意搭配。
10. 文化差异,注意传达。
文言文翻译技巧
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文言文翻译要尽量做到对原文的每一个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要有所反应,力求符合原意,译文语句要准确通顺,简洁流畅。
文言文的翻译技巧,可用“留、补、调、删、换”五个字来概括。
一、留,就是保留不译。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以及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建筑物名等,译文时均不作翻译,可直接保留下来。
如:例1.孔子云:何陋之有?(2002年福建三明市中考题)例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002年大连市中考题)例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002年黑龙江哈尔滨市中考题)解析:例1中的“孔子”是人名,“有”古今义相同,例2中“太守”是官名,例3中“岳阳楼”是建筑物名,翻译时均要保留,不译。
二、补,增补。
补充原文中所不用的量词以及被省略的成分。
如:例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002年四川省中考题)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00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考题)解析:例1中的“一”后省略了量词“次”(或“趟”),例2中在“再”“三”叙述此后省略了动词“鼓”(敲鼓),翻译时均应补出。
例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002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题)解析:例3译为“当官的自会去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此例中的第二个分句应补出省略的主语“你”。
三、调,即调整次序。
文言中由于一些特殊的句式与现代汉语不一致,翻译适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调整次序。
如:例1.甚矣,汝之不惠。
(2002年甘肃省中考题)解析:此句为了突出谓语,加强语气,把谓语放在主语的前面,构成了主谓倒装,翻译时应调整次序,译为“你太聪明了”。
例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002年广州市中考题)例3.一食或尽粟一石。
(2002年重庆市中考题)例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002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题)解析:列2中的“于乱世”“于诸侯”等介宾短语被放在谓语动词的后面,构成状语后置,翻译时应把介宾短语还原到谓语动词的前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翻译技巧:1、原则:文言文翻译要求准确达意,必须遵循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不可以随意地更换。
省略现象应该作补充,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加以调整,力求通顺。
2、标准:信、达、雅。
信:要求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增、不漏、不歪曲。
达:要求明白通顺,没有语病。
雅:要求遣词造句比较讲究,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
3、方法:增、删、调、留、换。
增:增加内容,保持句子顺畅。
删:去掉多余、累赘的成分,使句子简洁。
调:在遇到特殊句式时,需要把句子中的某些语法成分调整位置,更好地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留:对于人名、地名、时间名词以及专有名词,一般保留原词。
换:某些内容损及到整个句子的“雅”时,调换其中冲突的内容。
[例]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解析: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要注意到“物喜”“己悲”的意思,需要添加一些成分,还要注意“以” 字的意思。
答案应为“不因为外物的好坏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加字法:古文一般都是单字词,用加字法改成双字词。
如:名余曰正则兮,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其中“名余”加字为把我的名字取为改字法:古文中有古今异议词如上面例句的“余”在现代汉语中是“我”改变顺序法:注意改变倒装句语序重要一点就是多练,练多了自己也会总结出方法,改写得更加得心应手一、录“录”,就是把文言文句子中不必翻译的词抄录下来。
文言文中不必翻译的词大体分两类:一类是特殊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年号、日期等;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不必翻译的词,如:ft、石、高、远等。
例句①:“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梦溪笔谈》)句中“元丰”是年号,“庆州”是地名,“子方虫”是害虫名,“秋田”与现代语意思相同,均不必翻译,抄录即可。
二、释“释”,就是把需要翻译的词加以解释。
这些词大致分两类: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但要翻译的古代汉语词,这一类词很多可以用“单音节变双音节”的方法解释;另一类是古今异义的词。
例句②:“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曾子杀彘》)句中“欺”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但要翻译为“欺骗”;“今、是”属古今异义的词,要翻译为“现在、这”。
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要借助工具书和文中注释;另一方面得根据自己积累的古代汉语词汇进行解释。
三、补“补”,就是在翻译文言文省略句时,把原句中被省略的成分补充进去。
在文言文中,省略句不少,主要是省略主语、宾语、谓语、介词,翻译时应把省略成分补充进去。
例句③:“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桃花源记》)句中“便”前省略了主语“渔人”,“初”前省略了主语“洞口”。
例句④:“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句中“以”后省略了宾语“之(这点)”。
四、添“添”,就是有些文言句子,不好说它省略掉什么成分,但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要添加一些词语,译句才连贯通顺。
例句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桃花源记》)此句是判断句,在翻译时需在“高尚”前加“是”。
例句⑤:“虽鸡狗不得安宁。
”(《捕蛇者说》)此句应翻译为“(不要说人,)即使是鸡狗也不得安宁啊。
”需要注意的是,增添的内容一定要必要,二要与语境吻合,否则就是画蛇添足了。
五、删“删”,就是删除原文有而翻译句可略的字眼。
例句⑥:“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弱篷,为楫,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
”(《核舟记》)这句话中共有七个“为”字,翻译时只需要保留第一个即可,其余省略不翻译,这样反而显得简洁利落。
文言句子中,还有些虚词也是不翻译的,也应该删除。
例句⑦:“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句中“之”是帮助宾语前置的,不翻译。
这种省略原文不翻译的情况虽不多,但也值得注意。
六、调“调”,就是有一些文言句子古今语序不同,翻译时必须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把其中某些成分的位置调整过来。
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是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谓语前置、介词宾语前置等,这样的文言句子在翻译时必须调整过来。
例句⑧:“屠惧,投以骨。
”(《狼》)句中“投以骨”是“以骨投”的倒装,翻译为“把骨丢(给它)”。
翻译文言文的原则:信、达、雅。
信,忠实原文,就是所谓的直译。
达,翻译出来的句子最起码要通顺,上下句要连贯,不能首尾相悖。
雅,有文采。
一、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1、反复诵读。
宋代朱熹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 古人是聪明的,幼童入学,老师并不多讲理论,而是让其一遍一遍、踏踏实实地去将看上去一字不通的《三字经》、“四书”、“五经”等背得烂熟于心,文章的意思也自然明白了。
著名文学评论家、小说家李国涛先生说:“中国古诗古文是不能不背的。
当时不懂或不全懂的,先背下再说。
”郭沫若老先生也说,“儿时背下的书,像一个大冰ft,入了肚子,随年龄增大,它会慢慢融化,一融化,可就是大财富了。
”由此可见,学习文言文最简单快捷的方法就是多读多诵,然后就能达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境界了。
2、字词积累。
学习文言文就像学习外语一样,没有足够的词汇量,一切都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所以字词积累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
字词积累分两大类:实词积累和虚词积累。
相比较而言,实词又好记一些,而虚词是难点,因为文言虚词意义较抽象,使用频率高,用法灵活多样。
这时用一些灵活巧妙的方法也不难记忆。
例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一共有23 处用到“而”这个虚词,我们可将其用法归纳为五种,就比较好记了。
①“溪深而鱼肥”,表示并列关系;②“日出而林霏开”,表示承接关系;③“杂然而前陈者”,表示修饰关系;④“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表示递进关系。
⑤“禽鸟知ft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表示转折关系。
3、语法归纳。
一篇文言文中,通假活用、前置后置、古今异义等弄得学生晕头转向,怎么办?我们不如用归纳法将它们分类总结,可画一简表,将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疑问句、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变式句分门别类标在表中,这样一目了然,记忆起来就很容易了。
二、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1、喜爱文言,培养兴趣。
有些同学抱怨我们今天不用文言文,干嘛去学“之乎者也”?此言差矣:首先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所有文化的承载形式。
无论是医学、数学、天文、地理都是用文言文写成,流传至今。
文言文是渊源流长的瑰丽财富,我们不懂它,又如何领略中国文化的古典深厚,搏大精妙呢?其次,现代汉语中的成语和典故绝大部分来自文言文。
例如:缘木求鱼(盂子·粱惠王上)、远交近攻(《战国策,秦策三》)、因噎废食(《吕氏春秋·荡兵》)、平易近人(《史记·鲁周公世家》)……这些脍炙人口、词简意达的成语皆来自文言文,更不必说“事后诸葛亮”、“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样的典故了。
再次,文言文中蕴含丰富的生活哲理,既能陶冶我们的情操,又能指导我们如何为人处世:《邹忌讽齐王纳谏》告诉我们对于别人的赞美要头脑冷静,仔细分析;而《谏太宗十思疏》则告诫我们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文言文的益处远远不只这些,“学习的最好刺激,乃对所学材料的举,”,只有从心底里喜欢上了文言文,才能学好它。
2、克服懒惰,“勤”字当头。
“书ft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学习的苦和勤在学习文言文上尤为突出,磊量的文章要全篇背诵,密密麻麻的注释要一一背会,频频出现的语法要条条掌握,没有“勤”是断然不行的,学习文言文最大的敌人是懒惰,只有勤背勤记勤写的同学才能学好它。
怎么样,这样一座宝库——文言文,你去开掘,只要做到以上两方面,文言文其实并不难学,不是吗1.审,在翻译句子之前,首先要审清文言文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和重要的语法现象,因为这些都是高考阅卷时候的得分点,必须仔细思考,确保准确地位。
2.切,将文言文句子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用上面介绍的六种方法逐一加以解释。
3.连,按照现代的汉语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成一个语义通畅的句子。
4.誊,将上述的句子写到答题卡上。
要注意字迹工整,笔画清晰,不写错别字。
在进行文言文翻译时,掌握一些可行的翻译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归纳如下:(一)抄录法,就是把文言文句子中的词语对照抄录。
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对于特殊名词可直接抄录;如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年号、日期等等。
人名示例:《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子”直接抄录;年号示例:《岳阳楼记》中的“庆历四年春”的“庆历”可以直接抄录,直接译作“庆历四年的春天”就可以。
(二)替换法,也就是说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
这也有两种情况,一是把古词换成同义或近义的现代词,如:诸葛亮《出师表》中的“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愚” 要换成“我”,“悉”要换成“都”,“咨”要换成“商量”。
又如《曹刿论战》中“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狱”、“虽”分别用“案件”、“即使”换之。
就译成“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处理。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文言词语,其字形在古今上完全相同,但词的意义却发生了变化。
体现如下:1、词义扩大了。
如:“江”、“河”古代专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泛指一切河流。
“ft” 古代专指华ft,现在指一般的ft脉。
示例:张养浩的散曲《潼关怀古》中“ft河表里潼关路” 的“ft”指华ft,“河”指黄河,与现代汉语中的“ft河”意义不同。
3、感情色彩变化。
如“卑鄙”古代表示地位低下,见识浅陋,并没有贬义,现在指品质恶劣。
示例: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中“卑鄙”即为地位低下,没有贬义色彩。
(三)调整法,就是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在翻译时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否则就不符合现代语法。
如:《曹刿论战》“何以战?”一句是宾语前置句,“何”作“以”的宾语应译为“凭什么打这一仗”。
又如《岳阳楼记》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一句为定语后置,“高”为“庙堂”的定语,译时应放在“庙堂”的前面。
“甚矣,汝之不慧。
”是主谓倒装,意在强调谓语“甚矣(太过分了)”,应按“汝之不慧甚矣”的语序翻译。
(四)增补法,就是把文言句子中省略的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补充出来,以求句意的完整。
如《扁鹊见蔡恒公》:“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句中“以”后面省略了代词“之”(治好病),翻译时就要补出来,应是“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 当作自己的功劳。
”再有,在古汉语中,数词可以直接修饰名词,但在现代汉语中数词必须与量词结合成数量结构后才能修饰名词。
因此,对于这类有数词的语句进行翻译时应在数词后加上量词构成数量结构来修饰名词。
如《口技》中“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的“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数词修饰名词都没有量词,翻译时应对应把这些量词“个”、“张”、“把”、“把”、“块”补出来才清楚连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