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教育学与教育政策、方针、经验之间的异同

合集下载

王道俊《教育学》(第7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1-16章)】【圣才出品】

王道俊《教育学》(第7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1-16章)】【圣才出品】

绪论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为什么说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经验汇编有所不同?答:(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对教育学的研究对象这一问题,历来存在不同看法。

一般认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以“教育现象”为基础,在教育价值观引导下形成的“教育问题”,其目的在于探索和揭示教育活动的规律性联系,以服务于教育实践。

(2)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经验汇编不同的原因①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的规律,它与教育方针政策有所不同。

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制定出来的,它是人们意志的体现。

一种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是依据科学的教育原理和当时的现实状况和需要制定出来的,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

但教育方针政策只是符合了教育规律,却不能取代教育规律。

人们只能认识教育规律,而不能制造教育规律,教育规律不等同于教育方针政策。

而教育学是一门揭示教育规律的学科,所以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是不同的。

②教育学与教育经验汇编也是不同的。

教育经验汇编多为教育实践经验的汇集,它们还只是表面的、局部的、感性的、零碎的经验,尚未揭示出教育规律。

教育学不能离开教育的实际经验,经验中有规律,教育者应该重视教育经验,将教育的实践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从经验中总结出教育规律,以丰富和发展教育学。

如果把教育学等同于教育经验,仅仅满足于教育经验的介绍,就会否定教育学是一门学科。

2.你能举出一些事例说明“要按照教育规律办教育”这一论断吗?答:教育规律是教育本身固有的、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因此,要按照教育规律办教育,具体举例说明如下:(1)事例一一位同学学习成绩很好,每次都考全年级第一,老师们都很喜欢她。

但这位同学不善于与人交往,也不喜欢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因此,绝大多数同学都不愿和她一起玩。

久而久之,这位同学形成了孤僻的性格。

类似的事情在应试教育中还是很常见的。

应试教育往往仅关注学生智能方面,如学习成绩,其他领域则很少关注,割裂了学生的整体协调发展,造成了学生的片面发展。

02第二章教育学与教育研究(教育学模块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02第二章教育学与教育研究(教育学模块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第二章教育学与教育研究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理解)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现象是教育活动外在的、表面的特征,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教育现象被认知和研究,便成为教育问题。

但并不是所有的教育现象都可以成为教育问题,只有教育现象引起人们的注意,并具有研究价值的时候,才成为教育问题。

教育问题就是人们从大量教育现象中提出来作为认识和研究的课题,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教育规律是教育活动中内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包括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教育外部诸因素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教育最基本的规律: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规律(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和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的规律(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

2、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教育学的研究任务就是要阐明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揭示教育的基本规律,为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时间工作者提供理论支撑,为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服务。

二、教育学研究的价值1、超越日常教育经验:对教育的认识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日常教育经验,一种是科学的形式,即教育学。

2、科学解释教育问题:教育学作为对教育问题的科学解释,其解释是有理论依据的,而不是直接建立在感性经验与判断的基础之上的,因而是一种科学的解释。

3、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学扮演者一种“中介”或者“桥梁”的作用,有效地沟通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

三、教育学与教育科学(了解)教育科学是有关教育问题的各种科学理论的学科群,包含许多分支学科。

教育学是庞大教育学科体系中的基础学科,研究的是教育的基本的、一般的问题,如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途径等,是从总体上分析教育问题,而其他学科是从某一角度或者某一方面进行研究。

所以、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

四、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汇编的关系(了解)1、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的不同点:教育学就其内容来说,是客观的、是对客观规律的揭示,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而制定出来的,它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

《教育学》王道俊王汉澜版

《教育学》王道俊王汉澜版

《教育学》王道俊王汉澜版绪论1、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3、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的不同?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规律,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而制定出来的,它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

作为一种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它是依据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当时的现实状况和需要制订出来的,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

尽管如此,教育方针政策只是符合了教育规律,却不能代替教育规律。

人们只能认识教育规律而不能制造教育规律。

教育规律与教育方针政策绝不等同的。

因此,教育学虽然也要阐明一些教育方针政策的问题,但是,教育的方针政策并不是教育学研的主要对象和最终依据。

如果把阐发、论证教育的方针政策作为教育学的主要任务,就会忽略对教育规律的探讨,舍本逐末,最终导致按主观意志办教育的错误。

4、教育学与教育经验汇编的不同?教育经验汇编多为教育实践经验的汇集,它们还只是表面的、局部的、个别的具体经验,尚未揭示出教育规律。

当然,教育学不能离开教育的实际经验,经验之中有规律,我们应当重视教育经验,将教育的实践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从教育经验中总结出教育规律,以丰富和发展教育学。

5、常用的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历史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等。

6、历史法:就是要从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去进行考查,以弄清它的实质和发展规律。

历史法的研究步骤:①是史料的搜集②对史料的鉴别③对史料进行分类运用历史法研究教育问题时要注意:①要坚持全面分析的方法: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应当与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思想等联系起,全面地去进行考察与分析。

②要把历史分析和阶级分析结合起来③要正确处理批判与继承的关系。

7、调查法的工作步骤:①要确定好调查的目的②选择适当的调查对象③拟定调查提纲④计划好调查的步骤和方法。

调查的方法多种多样,经常采用的有:观察、谈话、问卷8、实验法:一般是自然实验法即在教育活动的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实验,不是在专门的实验室里进行的实验,可以叫教育实验法:是研究者根据对改善教育问题的设想,创设某种环境,控制一定条件,所进行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

教育学易混考点辨析及常考点总结

教育学易混考点辨析及常考点总结

教育学易混淆知识点辨析!无论什么性质的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都是必考内容之一,并且在分值上始终占据不可动摇的地位,同样掌握教育学基本理论也是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之一,然而教育学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掌握基本概念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为大家辨析几个容易混淆的概念。

辨析一: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

例如,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国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从宏观的角度确立了人才的质量和规格,是我国培养人才总的方向。

教育方针是国家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和指导思想,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它包括:教育工作的服务方向、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例如,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联系:都明确规定了教育的社会性质和教育为哪个社会培养人才,为教育活动提供宏观指导。

区别:首先,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教育方针包含的内容比教育目的要广。

其次,教育目的是针对人才培养方面国家提出的要求,而教育方针是针对我国整个教育工作提出来的要求和指导意见,除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还包括如何培养以及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此外,教育目的在对人培养的质量规格方面要求较为明确,而教育方针则在“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方面显得更为突出。

【考题再现】【判断题】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政策性表达,具有政策的规定性,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必须贯彻的强制性。

()【答案】错误。

解析:教育方针是国家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和指导思想,教育目的只是规定了国民接受教育后应具备的能力。

因此教育方针的内容为政策性表达。

辨析二: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教学目标培养目标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2012教育学简答题

2012教育学简答题

简答1.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有什么关系?.答: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1)它们的区别是:教育学是一种科学研究活动和科学理论,是客观的,是对客观规律的揭示,而教育方针政策是主观制定的,是一定阶级集团为了教育上的利益而制定的,二者可能一致,可能不一致。

(2)它们的联系是:教育方针的制定是要考虑一定阶级、集团的利益和价值取向,也要考虑教育学所阐述的教育科学理论,这样,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才能比较可行,同时,教育学也要围绕教育方针政策提出问题、课题,开展科学的研究和探讨,提出可供参考的意见。

2.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答:(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制约教育目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学校结构以及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几方面(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知识技术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生产科学知识技术的手段三方面3.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制约性答:(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它决定教育的性质,具体表现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力几方面(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通过培养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维护和巩固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4.为什么说“教育救国论”是错误的答:(1)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它不能决定政治经济发展的方向,不能成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2)“教育救国论”企图在不触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前提下从改造教育入手,实行清明政治,富国强民,实际是行不通的。

我国历史上出现教育救国论皆以失败告终5.简述教育的育人功能答:(1)促进人的先天素质发展,是生理、心理素质得以呈现(2)把人类在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人类精神文明移植于个体中(3)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造就出合格的社会成员6.如何理解遗传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答:①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②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进程及阶段③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④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7.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哪些规律?答:①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的促进受教育者的发展②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均衡性,因材施教的促进受教育者的发展③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做到了接受教育者,为受教育者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8.为什么说教育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导因素答:①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②教育是在受过专门训练和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下进行的③教育能控制和利用环境的影响④教育的主导作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9.如何理解个体主观能动性是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答:①人作为主体是通过自身实践活动来参与和接受客观的影响,以获得自身的发展②人是按照自己的认识、经验以及需要和兴趣来对客观事物做出反应,并为了实现自己的意向,自觉地、有目的地开展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活动③正确处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直接影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充分发挥10.中学生教育应如何进行使其健康全面发展?答:①家庭、学校、社会应该为中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②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生活有节奏,学习讲效率③培养稳定而积极的情绪和情感④进行青春期生理、心里和性道德、性发展的教育⑤加强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⑥重视人生观教育⑦重视安全教育,法制意外伤亡事故11.为什么说中等教育在整个国民体系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答:①中等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承担着双重任务,一方面它是初等教育的发展和延伸,对初等教育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又要为高等教育输送合格的新生,是高等教育的基础②普通中等教育归属于基础教育的范畴,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也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基础③中等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是由其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12.简述确立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客观依据答:①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受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制约②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受生产力、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程度的制约③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受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的制约④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受教育对象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13.简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关系答: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①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

教育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DOC)

教育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DOC)

教育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DOC) 教育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A。

教育哲学 B。

教育心理学 C。

教育学 D。

教学论2.“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四书范围的是()A。

《大学》 B。

《中庸》 C。

《论语》 D。

《春秋》3.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A。

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 B。

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C。

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4.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A。

顺序性和阶段性B。

不均衡性C。

稳定性和可变性D。

个别差异性5.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A。

观察力 B。

想像力 C。

思维力 D。

判断力6.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A。

地方 B。

中央 C。

社会力量 D。

学生家长7.“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A。

复杂性、创造性 B。

连续性、广延性 C。

长期性、间接性 D。

主体性、示范性8.“学而时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

启发性原则 C。

循序渐进的原则 D。

巩固性原则9.“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10.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A。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

全面了解学生 C。

培养优良的班风 D。

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11.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A。

学科课程论 B。

活动课程论 C。

实质教育论 D。

现代课程论12.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A。

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 B。

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C。

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D。

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13.XXX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王道俊、郭文安版《教育学》笔记

王道俊、郭文安版《教育学》笔记

绪论1、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3、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的不同?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规律,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而制定出来的,它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

作为一种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它是依据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当时的现实状况和需要制订出来的,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

尽管如此,教育方针政策只是符合了教育规律,却不能代替教育规律。

人们只能认识教育规律而不能制造教育规律。

教育规律与教育方针政策绝不等同的。

因此,教育学虽然也要阐明一些教育方针政策的问题,但是,教育的方针政策并不是教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最终依据。

如果把阐发、论证教育的方针政策作为教育学的主要任务,就会忽略对教育规律的探讨,舍本逐末,最终导致按主观意志办教育的错误。

4、教育学与教育经验汇编的不同?教育经验汇编多为教育实践经验的汇集,它们还只是表面的、局部的、个别的具体经验,尚未揭示出教育规律。

当然,教育学不能离开教育的实际经验,经验之中有规律,我们应当重视教育经验,将教育的实践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从教育经验中总结出教育规律,以丰富和发展教育学。

5、常用的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历史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等。

6、历史法:就是要从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去进行考查,以弄清它的实质和发展规律。

历史法的研究步骤:①是史料的搜集②对史料的鉴别③对史料进行分类运用历史法研究教育问题时要注意:①要坚持全面分析的方法: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应当与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思想等联系起,全面地去进行考察与分析。

②要把历史分析和阶级分析结合起来③要正确处理批判与继承的关系。

7、调查法的工作步骤:①要确定好调查的目的②选择适当的调查对象③拟定调查提纲④计划好调查的步骤和方法调查的方法多种多样,经常采用的有:观察、谈话、问卷8、实验法:一般是自然实验法即在教育活动的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实验,不是在专门的实验室里进行的实验,可以叫教育实验法:是研究者根据对改善教育问题的设想,创设某种环境,控制一定条件,所进行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与教育学》考点特训最新版(二)_1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与教育学》考点特训最新版(二)_1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与教育学》考点特训最新版(二)1、简答题试述教育学与教育方计政策、教育实践经验及教育科学的关系。

参考答案:【答案要点】 (1) 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

教育学揭示教育规律,具有客观性。

教育方针政策是一定的阶级、集团为了教育上的利益而制定的,具有主观性。

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要考虑教育学所阐述的教育规律;教育学也要围绕教育方针政策提出的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和探讨,提出可供参考的意见。

(2) 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

教育学源于教育实践经验,又高于教育实践经验,它是运用理性思考对实践经验的系统化、科学化概括。

教育实践经验是学习、研究、发展教育学的基础之一。

(3) 教育学是庞大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

教育科学是有关教育问题的各种科学理论的学科群,它包含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学论、课程论、教育技术学等。

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基本的、一般的问题,是从总体上分析教育问题的,而其他学科则是从某个角度对某个方面问题的研究。

其中,普通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一般原理和中小学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师范学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是理论性和应用性相结合的学科。

2、多选题赫尔巴特的“三中心”是指_____。

A : 教师中心B : 学生中心C : 教材中心D : 课堂中心E : 教学中心参考答案: AC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CD【解析】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3、单选题古代中国的教育学思想中主张“道法自然”的是_____。

A : 道家B : 法家C : 墨家D : 儒家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 解析:道家老子主张“道法自然”教学思想。

4、多选题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_____。

A : 狄尔泰B : 梅伊曼C : 利特D : 拉伊参考答案: BD本题解释:【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的了解。

【参考答案】BD【名师点睛】实验教育学的思想最早产生于德国,主张用实验的方法去研究教育学。

教育学专业的比较教育学与政策学

教育学专业的比较教育学与政策学

教育学专业的比较教育学与政策学教育学专业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其中比较教育学与政策学是两个重要的分支。

比较教育学关注不同国家和地区教育体系的比较研究,而政策学则关注教育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估。

本文将对比较教育学与政策学进行介绍与比较,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两个领域的特点与差异。

一、比较教育学比较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教育系统和政策的学科。

通过对教育体制、教育政策、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比较分析,比较教育学旨在找出不同国家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并从中寻求更好的教育发展路径。

比较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多样,可以采用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等。

研究领域包括教育体系结构、学校管理、教师培训、教育评估等方面。

比较教育学的目标是促进各国教育改革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平性。

二、政策学政策学是一门研究公共政策制定、实施和评估的学科。

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领域,教育政策的制定对于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具有重要作用。

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政策,旨在研究政策的形成与实施过程,并评估政策效果。

政策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政策分析、案例研究等。

研究内容包括政策制定机构、决策过程、政策实施与监督等方面。

政策学的目标是推动政策的科学化、合理化和可持续发展,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

三、比较教育学与政策学的比较比较教育学和政策学虽然都涉及到教育领域,但关注的角度和研究内容存在一定的差异。

1. 角度与目标:比较教育学关注于不同国家和地区教育体系的比较研究,旨在找出共同点和差异性,并为各国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而政策学侧重于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关注政策形成与有效性评估。

2. 方法与研究领域:比较教育学主要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从教育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涉及的领域较广。

而政策学更侧重于政策制定与实施过程的研究,方法上更加注重政策分析和案例研究。

3. 目标与应用:比较教育学的目标是推动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提升各国教育质量和公平性。

2017年成人高考教育综合考点六

2017年成人高考教育综合考点六

2017年成人高考教育综合考点六二、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的关系(一)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学是揭示教育规律的,对教育规律的理性认识,是客观见诸主观。

斯大林论述这个问题时说:“一种是科学法则,它反映自然中和社会中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另一种是政府所颁布的法令,它是根据人们的意志创造出来,并且只有法律上的效力。

但这两种东西无论如何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而制定,它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

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应反映教育规律,但不等于规律。

因为规律是客观的,如果把教育学所揭示的教育规律理解为教育方针政策的汇编,甚至企图创造出教育规律去解释教育方针政策,这是本末倒置的作法。

这不仅不利于探索教育规律,而且会导致唯意志论。

(二)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教育学要总结教育经验,但它绝不是教育经验的汇编,而是按照一定的理论原理去发现和总结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并加以分析、概括、总结,将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并用这种理论来指导教育实践。

教育规律是教育经验的高度概括,是上升到理论上的东西,而教育经验则是偏重于感性、具体的东西,而且有些教育经验不一定符合规律。

我们要善于把教育实践经验加以总结,将其提高到理论高度,从而克服盲目性,提高自觉性,增强预见性。

因此,教育学所揭示的教育规律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

三、教育学与教育科学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教育的一般原理及基本规律。

它一方面从其他学科中汲取营养,丰富和发展自己,另一方面又对其他学科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

教育科学是指以教育现象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多种相关学科的总称,是一个庞大的科学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包括许许多多各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而相对独立的学科,如教育概论、教育哲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技术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教学论、德育论、学校管理学、比较教育学等,它们都属于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个分支学科。

教心学辨析题

教心学辨析题

教心学辨析题㈠1.教育规律是指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错误。

此说法不全面。

教育规律包括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也包括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如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等。

2.教育学等同于教育方针政策。

错误。

教育学不等同于教育方针政策。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因此客观性是教育学的特点。

而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既要体现人的主观愿望,同时又要遵循教育规律。

(二)1.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错误。

该观点属于教育心理起源说,虽然看到了教育中的模仿因素,但却没有看到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把人的意识行为混同于无意识模仿,导致了教育的生物学化。

所以,该观点是错误的。

2.教育决定着人的发展。

错误。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是这种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

该观点把教育的作用夸大化,忽视了其它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作用。

3.教育对社会发展有巨大作用,可以决定社会发展方向。

错误。

教育对社会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等方面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但不可能决定社会发展方向,社会发展方向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决定的,教育在这种矛盾运动中只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4.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同步进行。

错误。

教育受社会发展制约,但也具有相对独立性。

其独立性表现之一就是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有可能落后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也可能超于一定的政治经济水平。

(三)1.我们在制定教育目的时,既要考虑社会需要,又要考虑人的自身发展需要。

正确。

社会需要与人的发展是辩证统一的。

一方面,教育总是按社会的需要来培养人,人的自身发展离不开社会的需要;另一方面,社会是由个体的人组成的,社会需要并不排斥个人自身兴趣、爱好、才能的发展,因此制定教育目的应反映社会需要和个体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2在我国,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校具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不准确或错误。

此说混淆了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概念。

2016年教育学辨析题集锦

2016年教育学辨析题集锦

教育学辨析题集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规律是指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是不全面。

教育规律是指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不仅包括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的本质的联系,也包括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如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等。

2、教育学等同于教育方针政策。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教育学不等同于教育方针政策。

教育学是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客观性是教育学的特点。

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教育政策是一个政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依据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基本任务、基本方针而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行动准则。

总的来说,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而制定出来的,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但它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

3、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该观点属于教育心理起源说,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避免了生物起源说的错误所在,提出模仿是教育起源的新说,有其合理的一面。

模仿作为一种心理现象,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可视之为教育的诸种途径之一。

但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这种观点忽略了人之所以成为人是有意识的本质规定,忽略了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意识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行为,没有看到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把人的意识混同于无意识模仿,导致了教育的生物学化。

因而,此观点是错误的。

4、动物界也存在教育。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由此可知,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

教育学与教育方针策

教育学与教育方针策

---------------------------------------------------------------最新资料推荐------------------------------------------------------教育学与教育方针策教育学与教育方针策,教育实践经验的关系: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学是对教育规律的理性认识,是客观见诸主观。

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为解决教育实践问题制定的,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体现,它是主观见诸客观。

因此,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当然,教育方针政策所要解决的重大教育实际问题也是教育学所要研究的对象,同时,教育方针政策与教育学所阐明的教育客观规律并不是排斥的,它们有时是符合的,本来也应该是相符合,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应该以教育学所揭示的教育客观规律为其理论根据,只有建立在教育客观规律基础上的教育方针才是正确的,才能在实践中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教育学应研究教育的客观规律,为党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教育方针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但不能把教育方针政策作为教育学的表达研究对象,不能把教育学变成教育方针政策的汇编注释解说,否则就不能保证教育学的科学性,就会颠倒客观和主观的关系,陷入唯意志论,因而也给教育实践带来任意性盲目性最终也将使教育方针政策被否定。

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教育实践经验是教育学的源泉,但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教育实践经验往往只反映教育表面的局部的并带有一定偶然性的关系,教育学反映的则是教育本身固1 / 14有的,内在的必然的和本质的联系,教育学是对教育实践经验的科学抽象和概括,是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是一种理性的认识,而实践经验则偏重感性认识,因此,决不能把教育学等同于教育经验汇编,只有不断地对教育实践经验进行科学抽象概括,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才能使教育学得到丰富和发展,才能为解决教育实践问题提供教育科学理论指导,从而克服盲目性,提高自觉性,增强预见性。

教育学知识点

教育学知识点

教育学绪论: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事实,教育说明。

2、教育学和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的区别于联系:区别:教育学一探讨教育的客观规律为标志,而教育方针,法规是通知阶级教育意志的反映。

联系:教育方针,政策想要顺利实施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就必须遵守教育的客观规律,同时教育学也可以对教育政策、方针和法规进行评价,建议乃至批评。

3、普通教育学:是以普通中小学教育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它集中研究了中小学教育中得学校制度、课程设置、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以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等。

4、《雄辩学术原理》,昆体良,西方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5、《学记》,我国和世界教育史上成书最早,体系最完整的教育学专著。

6、《论科学的价值发展》,1623年,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

7、捷克的夸美纽斯,1632年,《大教学论》,教育学独立标志,提出班级授课制,“泛智思想”。

8、康德,德国,1776年首次开教育学讲座,《康德论教育》。

9、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科学教育学诞生标志,五段教学论创史人,主张分科教学。

10、卢梭,法国,《爱弥儿》,“自然教育”。

11、洛克,英国,1693年,《教育漫话》,《白板说》。

12、裴斯泰洛齐,瑞士,《林哈德和葛笃德》。

13、实验教育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梅伊曼,1901提出“实验教育学”。

拉伊,1903年《实验教育学纲要》,主张实验、统计和比较方法探索儿童心理。

14、1916年,美国,杜威,《明主主义与教育》,实用主义教育学,现代教育,主要观点是: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经验的不短改造。

15、前苏联,凯洛夫,《教育学》,中国,杨贤江,《新教育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16、皮亚杰,瑞士,布鲁纳,美国,“结构主义教育学”。

17、赞科夫,“教学促进一般发展”。

18、朗格郎,法国,“终身教育”。

19、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20、布鲁姆,创立教育目标分类学。

名词解释政策与方针的区别

名词解释政策与方针的区别

名词解释政策与方针的区别政策与方针是在社会实践中经常出现的术语,它们都是用来指导行为和发展的原则。

虽然这两个概念经常被人们混淆,但它们之间存在一些明显的区别。

首先,政策和方针在概念上有一定的差异。

政策是指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制定的具体行动步骤和措施。

政策通常由政府、组织或机构制定,并以法律、法规或指导性文件的形式发布。

政策的目标是通过采取特定措施来解决特定问题,如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

政策的性质是实用性的,因此政策往往具有时效性和具体性。

与之相反,方针更多地体现了一种指导思想或思维方法。

方针通常表达一种总体的指导思想,提供了一种思考和决策的框架。

方针不像政策那样具体和实用,它更多是一种原则性的指导,为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了方向和基础。

方针往往具有长期性和普遍性。

其次,政策和方针的制定过程也有所不同。

政策的制定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考虑和研究,需要了解特定问题的背景、情况和需求。

政策的制定通常需要经过专家咨询、社会意见征询等程序,并由高层决策者进行最终决策。

而方针的制定往往是在政策制定的基础上,通过总结和归纳经验教训,提炼出一种普遍性的思维方式和原则。

此外,政策和方针在内容和作用上也有所区别。

政策的内容主要包括具体的措施和行动步骤,旨在解决特定的问题。

政策的作用是指导和规范具体的行为,促进目标的实现。

而方针的内容更多地涉及一种思想方式和方法,是一种普遍的指导原则。

方针的作用是指导和影响决策的过程,为具体实施提供思路和框架。

总的来说,政策和方针在定义、制定过程、内容和作用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政策更加具体、实用,是为了解决特定问题而采取的具体措施;而方针更多地体现了一种指导思想或思维方式,为决策提供框架和原则。

政策和方针在实践中相辅相成,互相支持,共同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

在正确理解政策和方针的区别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制定和实施相关措施,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辨析教育学与教育政策、方针、经验之间的异同

辨析教育学与教育政策、方针、经验之间的异同
教育经验汇编
教育经验汇编主要是教育者地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汇集,教育经验汇编主要是解释归纳表面的、局部的、个别的具体的教育经验,尚不能从深层揭示出教育规律,主要是教育者地经验总结归纳,但当教育经验汇编把教育的实践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的时候,从教育经验中总结出教育规律,有助于丰富和发展教育学。
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教育事业所选定的发展方向和预期目标.它一般是通过政府宣布、宪法规定或领袖言论等形式表现出来集中地反映了国家举办教育的基本宗旨,其主要是统治阶层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所提出的教育工作发展的总方向,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其具有全局性、现实性、阶段性等特征,其所概括的内容一般有教育性质、教育的目的及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等。其中以指出培养什么规格的人即教育目的最为重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当前的阶段的教育方针主要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经验汇编之间的异同
教育名词不同点教育学 Nhomakorabea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并提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伴随时间推移和教育发展,教育学已发生了细密分化,形成了教育科学群其目的是深化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更新人们的教育观念,并为教育的发展改进提供决策依据,为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科学水平提供理论选择。
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是一个政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依据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基本任务、基本方针而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行动准则。其又常常与教育政策法规一起使用,例如教师法、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语言文字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及相关的种种条例。学习掌握一定的教育政策知识有助于我们提高依法从教、依法行政的素养和增强依法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也有利于教育法学学科的发展

2016年教育学辨析题集锦

2016年教育学辨析题集锦

教育学辨析题集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规律是指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是不全面。

教育规律是指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不仅包括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的本质的联系,也包括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如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等。

2、教育学等同于教育方针政策。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教育学不等同于教育方针政策。

教育学是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客观性是教育学的特点。

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教育政策是一个政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依据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基本任务、基本方针而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行动准则。

总的来说,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而制定出来的,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但它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

3、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该观点属于教育心理起源说,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避免了生物起源说的错误所在,提出模仿是教育起源的新说,有其合理的一面。

模仿作为一种心理现象,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可视之为教育的诸种途径之一。

但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这种观点忽略了人之所以成为人是有意识的本质规定,忽略了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意识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行为,没有看到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把人的意识混同于无意识模仿,导致了教育的生物学化。

因而,此观点是错误的。

4、动物界也存在教育。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由此可知,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

简答题 Microsoft Word 文档(3)

简答题 Microsoft Word 文档(3)

简答题 Microsoft Word 文档(3)简答题1. 说明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的关系。

(1)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

教育学是对教育规律的理性认识,是客观见诸主观。

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为解决教育实践问题制定的,是人的主管意志的体现,它是主观见诸客观。

(2)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教育实践经验沈红教育学的源泉。

但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

教育学反映的是教育自身固有的、内在的、必然的和本质的联系。

教育学是对教育实践经验的科学抽象和概括,是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是一种理性认识,而教育实践经验则偏重感性认识。

2. 说明学习教育的意义。

(1)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正确的自觉性(2)有助于巩固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的素养(3)有助于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从事学校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4)有助于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 3 说明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是人心发展的自然或生理的前提条件,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人的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和阶段。

人的遗传素质是逐步成熟的,它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和阶段。

教育只有与青少年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相适应,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

脱离青少年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过早或过晚地进行教育是没有或很少有实际效果的。

(3)人的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人的遗传素质如机体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类型都存在差异,它们都影响着人的后天身心发展。

人的大脑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不同,会影响人的才能的发展。

如有的人第二信号系统占优势,善于抽象逻辑思维;有的人第一信号系统占优势,善于形象思维;多数人是综合性,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比较平衡。

由于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在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方面的特点不同,就是人有不同的气质和性格。

(4)不能夸大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教育学与教学实践经验、教育方针的关系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

教育学与教学实践经验、教育方针的关系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

★教育学与教学实践经验、教育方针的关系?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也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

(1)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既有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

(2)教育实践经验是教育学的源泉,但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有助于巩固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的素养;有助于教师认识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从事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有助于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四个方面:①生产力制约并决定着教育目的的确定;②生产力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③生产力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及学校结构;④生产力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③教育是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作用(1)教育通过培养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来维护和巩周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2)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3)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影响人的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遗传素质;(2)环境;(3)教育。

★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1)教育委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身心发展;(2)教育委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加强学生身心发展关键期的教育;(3)教育委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选择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简述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具体表现(1)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2)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述教师的作用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有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青少年一代的成长起关键作用;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劳动的特点和任务(1)教师劳动的任务:做好教学工作;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关心学生的身体和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教师劳动的特点:复杂性和创造性;连续性和广延性;长期性和间接性;主体性和示范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教育事业所选定的发展方向和预期目标.它一般是通过政府宣布、宪法规定或领袖言论等形式表现出来集中地反映了国家举办教育的基本宗旨,其主要是统治阶层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所提出的教育工作发展的总方向,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其具有全局性、现实性、阶段性等特征,其所概括的内容一般有教育性质、教育的目的及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等。其中以指出培养什么规格的人即教育目的最为重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当前的阶段的教育方针主要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经验汇编
教育经验汇编主要是教育者地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汇集,教育经验汇编主要是解释归纳表面的、局部的、个别的具体的教育经验,尚不能从深层揭示出教育规律,主要是教育者地经验总结归纳,但当教育经验汇编把教育的实践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的时候,从教育经验中总结出教育规律,有助于丰富和发展教育学。
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是一个政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依据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基本任务、基本方针而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行动准则。其又常常与教育政策法规一起使用,例如教师法、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语言文字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及相关的种种条例。学习掌握一定的教育政策知识有助于我们提高依法从教、依法行政的素养和增强依法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也有利于教育法学学科的发展
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经验汇编之间的异同
教育名词
不同点
教育学
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并提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伴随时间推移和教育发展,教育学已发生了细密分化,形成了教育科学群其目的是深化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更新人们的教育观念,并为教育的发展改进提供决策依据,为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科学水平提供理论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