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11例说历史学科创新素养能力的培养-黄燕00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说“历史学科创新素养能力”的培养
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历史组黄燕
丰子恺先生说得好:“教育是教人以真善美的理想,使其窥见崇高更大的人世的。在心理学上说,真、善、美就是科学(真的、知的)、道德(善的、意的)、艺术(美的、情的),就是知、情、意。知情意三面齐发育,造成崇高的人格,就是教育的完全的奏效。倘有一面偏废,就不是健全的教育。”①创新素养是什么?“创造新事物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自信心与合作意识、怀疑精神与独立性、意志力与进取精神、兴趣与好奇心等方面,是创新素养的主要内容,直接影响创造力的发挥和发展。”②历史学科作为一门传统的人文学科在创新素养(包括创造力)培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必须通过创新素养教育,开启学生创新大门、唤起学生创新个性、训练学生创新思维、传授学生创新技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学生成为21世纪的创新型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
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历史学科在创新素养能力培养上的一些做法。
(一)准确制定三维目标,提升历史创新素养教育功效。
按照上海二期课改的精神,课堂教学目标被定义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它蕴含着新的教育理念,是上海二期课改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亮点之一。因此,细心而慎重、因课而异构、因地而制宜、准确地制定三维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师在教学设计本课时突出的重点就是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让学生有真正的感悟。例如,《新文化运动》一课,我的设计是:第一,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中国资产阶级为打破封建束缚而在思想文化上开展的启蒙运动,是反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它动摇了封建正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潮流,弘扬民主和科学,为五四运动爆发作了思想准备,在国内外产生巨大的影响。
第二,通过新文化运动背景、内容及代表人物的介绍与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及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
第三,通过新文化运动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到新文化运动宣传了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既是一次思想革命,又是一次文化革命,对封建的思想文化给予彻底的冲击,是辛亥
①金冲及《中学历史教育:意义深远的大事》《课程教材教法》2010年2月。
②王洋《文理相通人文引领——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创新素养有意培育》《现代教学》2011年11月。
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反封建斗争的继续。它再一次进行了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它是课改实事求是精神的体现,也是新课程学习强调的内容。它的关键是“适当”,不强灌,真正发挥历史学科在促进学生成长和提高人文创新素养上的作用。
(二)鼓励自主学习,提升历史创新素养教育功效。
课堂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我们经常鼓励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以此不断积累学生的知识储备,扩大学生的眼界与思路。例如:在《新文化运动》一课中,我要求学生首先预习新文化运动主将们的生平简介,其次学习胡适、陈独秀、鲁迅等新文化运动主将们的相关作品。课外的自主学习有助于学生对这些新文化运动主要人物及其作品的深刻理解,能较为深切感受到新文学的生命力与创造力;为他们这种打破封建守旧思想的精神枷锁,挺身而出,大声疾呼;对国家对社会勇担重任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产生钦佩之心;从而鞭策自己作为新一代的青年要确立积极进取、敢于创新的民主精神和求真务实、学以致用的科学态度。“预习也意味着信任学生,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恰当处理——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有的放矢,实现‘有效果、有效用和有效率’的教与学。”③因此,“在学习者自主阅读学习的基础上授课。让阅读学习成为多数学习者主要的学习方式,是提升当代中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举措。”
④这更是人文创新素养培养的主要途径之一。
(三)精心创设问题,提升历史创新素养教育功效。
“教师一定要针对学生独立学习中提出的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这就是教学的针对性。没有针对性的教学就是一般化的教学,一般化的教学是无效和低效的教学。值得强调的是,在针对学生独立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也不是包办代替,而是要继续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并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⑤例如,在《新文化运动》一课教学中,借助系列有意义的材料,加上针对性的叙述与提问,我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先请学生阅读两段材料:
材料一:萧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
③刘强《基于学情分析和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1年1-2月。
④文喆《有效教学及其实施策略》《人民教育》2009年第5期。
⑤余文森《有效教学的三条纪律》《中国教育学刊》2008年11期
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
材料二:“这柯(棵)大树很可恶,他碍着我的路!”来!快把他砍倒了,把树根亦掘去。哈哈!好了!——胡适《乐观》
“你认为两段材料有什么区别?哪一段读起来更顺口,更通俗易懂?”这一有关文字书写的浅显问题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学生能答出:书写上,从右往左竖写,从左往右横写;内容上,文言文;白话文。“那么我们国家从什么时候开始将汉字由竖写改为横写?用白话文替换文言文了呢?”之后我又播放一段视频设问:“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已经进行过哪些救国救民的探索之路?怎样才能振兴中华民族呢?”引导学生阅读、分析相关史料后,我精心创设好相关问题,让学生一直处在不断寻求答案中,不断热烈地争辩中,不断积极地思维中,逐渐地解答了一个个问题。由此学生的历史创新思维能力会得到有效地激发。
(四)恰当运用史料,提升历史创新素养教育功效。
历史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可靠的史料和可信的史实与真实的新闻为基础和保证的。上海师大李稚勇教授认为“我们可以说史料教学已成为21世纪历史教学的发展趋势。”⑥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引入相关材料,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和探究,经过解读与探讨而得出结论,做到了史学方法中的“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傅斯年先生曾说,历史就是“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⑦例如,在讲“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时,我引用了陈独秀话“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引导学生对材料一步步进行分析并点拨:“德先生”是指民主,包括民主制度和民主精神。“赛先生”是指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此段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陈独秀先生认为“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它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已经由技术、制度层面深入到思想文化的层面。史料的呈现让学生由点及面学习从新材料中汲取、鉴别、整理和归纳信息的方法;由浅入深地运用历史信息的过程,学习在新情境中借助史料观察、思考和解决历史或与之相关问题的方法。师生探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历史思维品质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⑥李稚勇《论史料教学的价值》[J].北京:《课程教材教法》.2006.9
⑦上海商务印书馆1928年《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创刊号)【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