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准工时的认识

合集下载

标准工时简介

标准工时简介
标准产能的设定:
1 每月工作天数 2 每日工作时数 3 生产效率目标值 4 品质不良率 5 标准人机配制 6 标准工时
标准工时的具体运用( 标准工时的具体运用(四)
工缴费用比较: 1. 直接人工=薪资+用人费用 直接人工=薪资+ 制造费用= 电话费+修缮费+折旧+消耗品+…… 2. 制造费用=水/电+电话费+修缮费+折旧+消耗品+…… 3. 工 缴=直接人工+制造费用(=¥300,000) 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300,000)
标准工时的作用( 标准工时的作用(二)
效率计算的依据:
生产效率 = 产出工时 / 出勤工时 = 生产数量 X 标准工时 / 出勤工时
标准工时的作用( 标准工时的作用(三)
生产计划制定的依据:
有了标准工时,企业可以算出生产效率,而 结合生产效率和标准工时,可以得出一张订 单所需出勤工时,再结合的人机配置、空余 时间等资源,可以比较科学地排定生产计划
有了标准工时企业可以算出生产效率而结合生产效率和标准工时可以得出一张订单所需出勤工时再结合的人机配置空余时间等资源可以比较科学地排定生产计划生产线平衡的依据
标准工时简介
什么是标准工时? 什么是标准工时?
标准工时是一个 标准工时 一个操作熟练程度中等 熟练程度中等 一个 偏上的作业人员,在机器设备、原物 偏上 料等生产条件完全正常 生产条件完全正常 生产条件完全正常的情况下,顺 顺 利流畅地完成 完成某道工序或某个组件或 利流畅地完成 是某个产品所需要的时间。
标准工时定义分解( 标准工时定义分解(三)
因为是“标准”,所以就不能考虑各种外在的 因素。这个“标准”才会有意义。 ◎保障生产条件完全正常,是工厂管理中最重要的 工作。或者说,工厂管理层所做的一切,就是最大 限度地保障生产条件的正常。所以,针对实际与 “标准”之间的差异,就是工厂要进行改善的重点。 “标准”才可以发挥出它应有的“比较价值”。 ◎生产条件正常包括:机器设备运行良好、原物料 供应顺畅、人员配合正常等因素。

简述标准工时的定义与构成。

简述标准工时的定义与构成。

简述标准工时的定义与构成。

标准工时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对于特定的工作任务所需的预计工时数。

它是根据工作任务的复杂程度、过程和资源需求等因素来确定的,是对完成工作所需的合理时间的一种计划和预测。

标准工时的构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基本工时:基本工时是指完成一个工作任务所需的最低限度的工时数,即完成工作所需的纯粹劳动时间,不包括非工作时间和中断时间。

2. 额外工时:额外工时是指在完成一个工作任务时,超过基本工时限度所需的工时数,包括加班、加点等。

3. 间接工时:间接工时是指完成一个工作任务所需的间接时间,包括交流、协调和合作等事务性工作所需的时间。

4. 中断时间:中断时间是指在完成一个工作任务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如会议、电话、紧急任务等)导致的工作中断的时间。

5. 休息时间:休息时间是指完成一个工作任务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休息和恢复的时间,包括午休、茶歇等。

6. 浪费时间:浪费时间是指人力资源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时间,如等待、调整、破损、损失等。

7. 标准工时总数:标准工时总数是指在完成一个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所有工时构成的总和,包括基本工时、额外工时、间接工时、中断时间、休息时间和浪费时间等。

通过对标准工时的合理估计和控制,可以帮助企业进行生产计
划和资源分配,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浪费,实现工作目标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什么是标准工时

什么是标准工时

什么是标准工时
标准工时是指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完成一定数量的工作所需
的时间。

它是衡量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效率的重要指标,也是企业管
理和劳动者权益保障的重要内容之一。

首先,标准工时的设定是根据具体的生产经营情况和劳动力供
需状况来确定的。

在制定标准工时时,需要充分考虑生产工艺、设
备设施、劳动强度、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等因素,以确保标准工时
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通过科学测定和分析,可以确定不同岗位、不
同工种的标准工时,从而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科学依据,为劳动者
提供合理保障。

其次,标准工时的实施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效率具有重
要意义。

通过合理设定标准工时,可以激发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和
创造性,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

同时,标准工时的实施也有利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避免过度劳累和
超时加班,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另外,标准工时的管理需要建立科学的考勤制度和监督机制。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考勤管理制度,加强对劳动时间的监督和管理,
确保标准工时的执行。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劳动过程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劳动过程中的问题,保证标准工时的有效实施。

总之,标准工时作为衡量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效率的重要指标,
对于企业和劳动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设定和合理实施标准
工时,可以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实现企
业和劳动者的双赢局面。

因此,各方应当共同努力,加强标准工时
的管理和实施,推动企业和劳动者共同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
效益的良性循环。

对标准工时认识

对标准工时认识

标准工时的基本认识被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以作业合理化的手法,从事在当时没有人做过的时间研究( Time Study );换言之,这意味着:「标准工时」是 IE 的原点。

即即是经过一世纪以后的今日,这项 IE 的基本手法之一,仍合适全球的工厂使用,以提高家产的生产性。

标准工时的定义现代对标准工时最一般的定义是:「标准工时乃指对于必需之能力受过充分训练的作业人员,在合适的速度和作业环境下,执行作业所需的时间。

」在这个定义中,所谓「合适的速度」,指的是「在合适的督查之下,工作均衡性的作业人员执行作业的速度;并且依据这类速度,即使作业人员每天连续执行作业,也不会引起身体及精神上的过分疲惫,所以为了保持这类速度,作业人员一定相当努力。

」而所谓「工作均衡性的工作人员」,是指「能够拥有执行某一项作业所需要的知识、体力、完好的训练,以及达成令人满意的质量水平之充分经验等等技术与作业步伐节奏,并足堪成为作业集体之代表者。

」但是,即使经过以上详细的说明,仍没法就此求出标准工时的绝对数值,因此只好依据各家企业使用标准工时的目的及其企业实力,来设定标准工时。

标准工时的角色标准工时的角色,是运用在工厂管理、价格管理的基准,或是对外估价的基准;其范围之广,以以下图所示。

正因这样,在设定标准工时制度与基准值以前,一定经过充分的考量,并且从设定标准工时开始,到全部情况都十分稳固为止,需要投入相当的人力,以及好多的时间与花费。

同一家产内的各家企业,其标准工时并不是完好一致,所以,每家企业应该各自设定其标准工时。

其他,决定后的标准工时,也不是绝对不变的;设备更新、作业改进,或是效率提高等,都会使标准工时不停的更改,并且,重要的标准工时更要合时加以更正。

一般来说,标准工时应在 2 至 3 年内加以更正。

标准工时的构成标准工时的构成,是以在本体作业时间中加入换模时间的型态来表示。

本体作业时间又分为机械作业时间和手工作业时间;其他,换模时间、机械作业时间,以及手工作业时间中,都包含了宽放时间。

什么是标准工时

什么是标准工时

什么是标准工时
标准工时是指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完成一定数量的工作所需
要的时间。

它是用来衡量工作效率和劳动生产力的重要指标。

标准
工时的设定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员工的工作效率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标准工时的设定需要考虑到工作的性质和特点。

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工作性质不同,因此标准工时的设定也应该因岗位
而异。

比如,一些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和体力的工作,可能需要较
短的标准工时,而一些较为轻松的工作则可以设定较长的标准工时。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工作的环境和条件,比如是否需要长时间站立
或者需要在高温环境下工作,这些都会对标准工时的设定产生影响。

其次,标准工时的设定需要考虑到员工的身体状况和工作负荷。

标准工时过长会导致员工疲劳过度,影响工作效率和身体健康,甚
至会增加工伤事故的风险。

因此,企业在设定标准工时时需要充分
考虑员工的身体状况,合理分配工作任务,避免超负荷工作,保障
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另外,标准工时的设定也需要考虑到生产效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过长的标准工时会导致员工的精力分散,降低工作效率,从而
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因此,企业在设定标准工时时需要在保障员工权益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总之,标准工时的设定需要综合考虑工作性质、员工身体状况和企业经济效益等多方面因素。

合理的标准工时设定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因此,企业在设定标准工时时需要慎重考虑,科学合理地制定标准工时,促进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

什么是标准工时

什么是标准工时

什么是标准工时标准工时是指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完成一定数量的工作所需的时间。

它是对工作效率和生产率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企业管理和劳动力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标准工时的设定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员工的工作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标准工时的设定需要考虑到具体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

不同的工作岗位和不同的行业都有着不同的工作性质和工作要求,因此标准工时的设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例如,对于繁重体力劳动的工作岗位,标准工时可能会相对较短,以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而对于知识型劳动的工作岗位,标准工时可能会相对较长,以适应工作的灵活性和复杂性。

其次,标准工时的设定还需要考虑到工作环境和劳动力成本的因素。

在一些行业中,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和劳动力成本的压力,标准工时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和调整。

例如,在一些高温、高压、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中,为了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标准工时可能会相应地减少;而在一些劳动力成本较高的行业中,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标准工时可能会相应地延长。

最后,标准工时的设定还需要考虑到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福利的要求。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于标准工时的设定都有着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社会福利政策。

企业在设定标准工时时,需要充分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和社会福利政策,以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

总之,标准工时的设定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劳动力成本、法律法规和社会福利等多方面的因素。

只有合理地设定标准工时,才能更好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标准工时的概念和意义,为企业管理和员工生活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标准工时的概念

标准工时的概念

07 . 工时及效率管理网络结
●通过工时系统的实施,可实时掌握现场所有生产线人员或生 产线的状态,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及调度生产线人员,提高生 产效率。同时通过系统的工时统计等数据,为相关部门提供 准确的工时、产能及效率数据,用于核算员工工资及计算人 力成本,无需耗费大量的人力进行统计、核算。
● 该系统收益如下: ● 绩效管理:帮助客户轻松实现生产绩效管理,实时掌控个人、班组、车间的效率数据; ● 生产效率: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加班时间 ● 生产调度:随时掌握各生产线人员的工作状况,帮助实现灵活的人员调度; ● 消除浪费:减少生产闲置时间,减少人员及时间的浪费; ● 物料管理:通过移动终端的网络功能,及时通知仓库补充物料; ● 管理决策:为管理决策提供全面、实时数据; ● 客户服务:使生产过程更加透明化,实时系数: 评比是一种判断或评价的技术,目的是将实际的 操作时间调整到平均工人的正常速度。
●其中影响评比的因素包括:操作者的熟练程度设备工具的完 善度操作者的教育程度工作的困难度
●以 1 0 0 % 作 为 正 常 速 度 的 基 准 , 如 果 评 价 系 数 为 1 . 1 ( 即 110%),代表比正常速度快10%左右,如果评价系数为0.6 (即60%),由代表作业速度相当于正常速度的60%。
● 因此,同一种作业可能基于相同的正常工时,但是由于制造单位或时、地 不同就会有差异性出现,导致差别的标准工时。这一点认知是很重要的, 因为它而有成本的差异,更会产生许多差异化的经营管理策略和管理改善 的思考。
01 . 标准工时的定义
●所谓的标准时间,就是指在正常条件下,一位受过训练的熟 练工作者,以规定的作业方法和用具,完成一定的质和量的 工作所需的时间。
一、关于标准工时的概念:

标准工时的定义制定课件

标准工时的定义制定课件
关注行业标准和最佳实践 关注行业标准和最佳实践,及时更新标准工时以 保持竞争力。
考虑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提升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升,标准工时也 应随之调整。
确保标准工时的公平性
01
确保标准工时对所有员工公平
标准工时应适用于所有员工,避免对某些员工造成不公平待遇。
02
考虑员工工作和生活质量的平衡
实际测定法
总结词
实地观察和测量
详细描述
此方法通过实地观察和测量,直接获取某项工作的实际工时数据,经过分析和处理后确定标准工时。 这种方法所得结果较为客观准确,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实地测量。
04
标准工时制定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机械制造企业标准工时制定
总结词
复杂流程,精细分工
详细描述
该机械制造企业产品种类多、工艺流程复杂,需要精细的分工和协作。通过制定标准工 时,企业能够确保每个岗位的工作量合理、生产节拍协调,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
详细描述
电子生产企业产品更新换代快,技术含量高, 对生产过程中的精度和品质要求极高。通过 制定标准工时,企业能够确保每个生产环节 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降 低不良率。
05
标准工时制定注意事项
保持标准工时的灵活性
考虑到不同岗位和工作性质的差异
01
标准工时应根据不同岗位和工作性质的特性进行制定,避免一
标准工时的制定流程
确定作业内容
明确生产过程中的作业步骤和
要求。
01
确定作业方法
规定作业步骤的标准操作方法
和工具使用。
02
确定作业条件
设定作业步骤的标准工作环境
和设备参数。
03
实际测量

什么是标准工时

什么是标准工时

什么是标准工时标准工时是指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完成一定数量的工作所需的时间。

它是衡量工作效率和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指标,也是企业管理中常用的管理工具之一。

标准工时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员工的工作效率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标准工时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工作的性质和特点。

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各不相同,因此制定标准工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

比如,在生产制造行业,标准工时可能会考虑到生产线的运转速度、设备的效率等因素;而在服务行业,标准工时可能会考虑到客户需求的变化、工作强度等因素。

只有充分考虑到工作的实际情况,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标准工时。

其次,标准工时的执行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督和考核机制。

制定了标准工时之后,企业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监督和考核机制,确保标准工时得以有效执行。

这包括对员工工作时间的记录和统计,对工作效率的考核和评估,以及对违反标准工时规定的处罚和奖励机制。

只有建立起这样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才能有效地推动标准工时的执行。

此外,标准工时的实施还需要考虑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质量。

过高的标准工时可能会导致员工压力过大,降低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质量;而过低的标准工时则可能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

因此,在制定标准工时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员工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求,确保标准工时既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又能够保障员工的权益。

总的来说,标准工时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工具,它对于提高工作效率、优化生产组织、改善劳动条件都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要想使标准工时发挥最大的作用,就需要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员工的需求,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确保标准工时能够科学合理地制定和有效执行。

只有这样,标准工时才能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有力工具。

劳动法标准工时

劳动法标准工时

劳动法标准工时
劳动法规定了每周工作时间的上限,以及加班工资的计算标准。

标准工时是指在不影响员工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的前提下,规定员
工每天、每周的工作时间。

标准工时的设定,对于保障员工权益、
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标准工时的设定有利于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根据劳动法,标准工时为每周不超过40小时。

这一规定的出台,旨在避免员
工因长时间工作而导致身体健康受损,确保员工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和生活空间。

同时,标准工时也规定了加班工资的支付标准,进一
步保障了员工的合法权益。

其次,标准工时的设定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长时间的连续工
作容易导致员工疲劳,从而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

而通过规定标准
工时,可以有效避免员工疲劳引起的工作失误和事故发生,提高工
作效率和生产质量。

另外,标准工时的设定有利于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过长的工
作时间不仅容易导致员工流失,还会增加企业的用工成本。

而通过
严格执行标准工时,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降低员工流失率,
减少用工成本,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标准工时的设定对于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提高生
产效率、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
应严格执行劳动法规定的标准工时,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确
保员工的休息和生活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员工也应增强法律意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共同营造良好
的劳动关系,实现共赢局面。

标准工时定义

标准工时定义

标准工时定义标准工时是指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完成一定数量的工作任务所需的时间。

它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生产组织和管理、合理安排生产计划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标准工时的制定和执行,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首先,标准工时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生产条件和工作内容。

在制定标准工时时,必须充分了解工作任务的具体内容,包括工序、工艺、工具设备、操作方法等,同时还需要考虑到生产环境、人员素质、技术水平等因素。

只有全面了解了这些因素,才能够制定出合理的标准工时,确保工作任务的完成。

其次,标准工时的制定需要科学、客观、公正。

制定标准工时要遵循科学的原则,不能主观臆断或随意确定。

必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测算,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标准工时。

同时,标准工时的制定要客观公正,不能偏袒某一方,也不能过于苛刻,必须兼顾企业和员工的利益,确保标准工时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另外,标准工时的执行需要严格监督和管理。

一旦确定了标准工时,就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执行和监督,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按照标准工时进行。

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对执行标准工时的员工进行奖惩,激励他们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标准工时的有效执行。

最后,标准工时的不断完善和提高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需要。

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标准工时也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以适应新的生产要求。

同时,还需要不断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素质,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标准工时。

综上所述,标准工时的定义和制定对于企业生产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科学合理地制定和严格执行标准工时,才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生产组织和管理,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企业需要高度重视标准工时的制定和执行,不断完善和提高标准工时,以适应新的生产要求,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标准工时名词解释

标准工时名词解释

标准工时名词解释
标准工时是指正常工作时间标准,即法律规定的职工在每个工作日相对固定的工作时间,是中国工时制度的主要形式。

我国的标准工作时间以前是每日8小时,每周6天,工作48小时。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缩短工时成为趋势。

1994年每周工作时间缩短为44小时,1995进一步缩短为40小时。

标准工时的制定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计划生产、控制成本、评估员工绩效等。

它是企业管理中重要的基础数据之一。

它具有以下特点:
1.客观性:以科学的方法确定,以减少主观判断的误差。

2.公平性:相同的工作内容应该有相同的工时标准。

3.可衡量性:可以准确地衡量工作的效率和生产能力。

劳动法标准工时

劳动法标准工时

劳动法标准工时
劳动法标准工时是指国家规定的每日、每周和每月的工作时间,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维护劳动秩序的重要制度。

合理的标准工时既
能保障劳动者的生活质量,又能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经济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标准工时的设定应当充分考虑劳动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过长的工作时间会导致劳动者疲劳过度,影响身体健康,甚至引发
各种职业病。

因此,国家规定的标准工时应当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避免劳动者长时间连续工作,保证劳动者有足够的休息和休假时间。

其次,标准工时的设定也要考虑到生产效率和企业经济效益。

过短的工作时间会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影响
企业的竞争力。

因此,标准工时的设定应当兼顾劳动者的权益和企
业的经济利益,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另外,标准工时的执行也需要加强监督和管理。

一些企业为了
追求利润最大化,可能会违反劳动法规定,强制劳动者加班加点,
严重超过标准工时,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因此,相关部门应当
加强对标准工时执行情况的监督,严厉打击违法加班行为,保障劳
动者的合法权益。

总的来说,劳动法标准工时的设定和执行对于维护劳动者权益、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的标准工时既能保
障劳动者的生活质量,又能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是劳动法制度的重
要组成部分。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对标准工时的管理和监督,确
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推动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浅谈标准工时

浅谈标准工时

一、目的:规范标准工时制定与修改作业,使标准工时具有完整性,使ERP系统运行之排程合理和成本准确。

二、名词定义:2.1、标准工时:在特定的工作环境条件下,用规定的作业方法和设备,以普通熟练工作者的正常速度完成一定质量和数量的工作所必需的时间。

2.2、宽放时间:指作业员除正常工作时间之外必须的停顿及休息的时间。

包括操作者个人事情引起的延迟,疲劳或无法避免的作业延迟等时间。

对于没有规定发生时间、发生频率、所需时间的不规则要素作业,并不在正常时间范围之内,而属于宽放时间。

2.3、标准速度:没有过度体力和精神疲劳状态下,每天能连续工作,只要努力就容易达到标准作业成果的速度。

三、标准工时的构成:3.1、标准时间=正常时间+宽放时间=观测时间*(1+熟练修正数+努力修正数)+观测时间*宽放率3.2、正常时间:3.2.1、主体作业时间:按照作业目的进行的作业。

指能创造价值的作业,如改变产品外形,改变产品性能等。

3.2.2、副作业时间:与主体作业同步发生,起附属作用。

如取放工具、检查等。

正常时间设定方法如下:直接观测法:秒表观测法;摄影分析法;worksampling法。

优点:比较简单;任何人都可以做。

缺点:难于跟标准速度相比较,需要评价标准速度;生产之前不能设定。

合成法:动作分析法、历史数据法。

优点:信赖程度和一贯性高;客观性和普遍性高;不需要评价标准速度;可在生产之前设定;容易消除不必要动作。

缺点:需要教育和训练。

3.3、宽放时间:3.3.1、私事宽放时间:作业过程中,满足生理要求的宽放时间,如上厕所,喝水,擦汗。

3.3.2、疲劳宽放时间:为了补偿工作过程中体力和精神疲劳,采取的休息或操作速度减弱的宽放时间。

3.3.3、特殊宽放:学习宽放、机械干涉宽放、奖励宽放、工厂宽放、其它宽放.作业宽放时间:补偿作业过程中发生不规则的要素作业。

如用处理不良品等。

3.3.4、集体宽放时间:集体作业时,对于个体差异产生损失的补偿。

标准工时的定义与运用

标准工时的定义与运用

标准工时的定义与运用标准工时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于计量和衡量员工工作量的基准。

它通常以小时为单位,并根据不同工作的性质和要求而设定。

标准工时的定义和运用在现代职场中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地管理和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标准工时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其在实际运用中的作用。

首先,标准工时的定义是在一个确定的时间段内,规定员工需要完成的工作量。

它可以根据不同的工作性质和要求有所不同,例如,对于某些生产流程繁琐的工作,标准工时可以设置为相对较长的时间,而对于一些简单的任务,标准工时可以设置为较短的时间。

总之,标准工时的定义是根据具体情况来设定,以确保员工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作,并且能够有效地进行工作评估。

其次,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其中一种常见的方法是根据实际工作时间来计算。

例如,假设员工的工作时间是每天8小时,那么在一周工作5天的情况下,标准工时可以设置为40小时。

另一种方法是根据工作任务的复杂程度和工作的量来计算标准工时。

例如,对于一项复杂的任务,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和经验估计出完成该任务所需的时间,然后将其作为标准工时。

标准工时在实际运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可以作为员工绩效考核的依据。

标准工时的设定可以帮助企业建立一个公平的绩效考核体系,通过对每个员工完成工作量的评估,能够客观地评价员工的工作表现,并为员工提供相应的奖励和激励措施。

其次,标准工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通过设定合理的标准工时,可以督促员工高效工作,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此外,标准工时还可以帮助企业制定生产计划和工作安排。

通过准确计算和掌握员工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企业可以合理安排生产计划,确保工作进度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然而,标准工时的运用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标准工时的设定需要考虑到工作的特殊性和员工的能力。

一些工作任务可能存在不确定因素,如工作环境的变化、设备故障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工作的完成时间产生影响。

标准工时定义及作用

标准工时定义及作用
3)作业者均具备制程所要求的熟练度与适应度
4)在不妨害生理健康的情况下
5)以企业所认定的正常作业速度,完成一个单位作业量所需的时间
二、标准工时的作用
1)预估工厂负荷产量。工厂空间一定,过程上有了标准时间,即可测算工厂产能。
2)制定生产计划的基础。利用标准时间,生产管制部门可以更精确地做生产计划,如在进度控制上有了问题,也可依标准时间来做人力调整。
深圳市科技有限公司
标准工时的定义及作用
一、标准时间定义:
现代对标准工时最一般定义是:「标准工时乃指对于必要之能力受过充分训练的作业人员,在适当的速度和作业环境下执行作业所需要的时间。就标准时间之定义再作说明。所谓标准时间,乃是在下列条件下,完成一单位作业所需的时间:
1)采用标准作业方法与设备
2)在标准化的作业条件下
三、标准工时的计算
1、计算标准时间:
标准工时=实测时间×(1+宽放率)
2)测算宽放率。工艺人员根据作业条件测算宽放率,其中:
宽放时间=管理宽放时间+生理宽放时间+疲劳宽放时间
宽放率=×100%=管理宽放率+生理宽放率+疲劳宽放率
其中:管理宽放率一般取3%~10%;(一般指的是作业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小事,如工作台面的清扫、工作的讨论、不良品发现等)
疲劳宽放率一般取5%~20%;(因疲劳引起的速度减慢和必要的休息)
生理宽放率一般取2%~5%。(一般指上厕所、喝水、擦汗等私人生理需求引起的延迟)
3)修改标准工时
标准工时不是固定不变的,企业应根据生产状况及客观实际重新测评。
(1)产品正式投入生产后,生产趋于稳定时(一般为生产一周以上),工艺人员应再次测评标准工时;必要时应予以修改,并发出变更通知。

对标准工时的认识

对标准工时的认识

标准工时的基本认识被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以作业合理化的手法,从事在当时没有人做过的时间研究(Time Study );换言之,这意味着:「标准工时」是IE的原点。

即使是经过一世纪之后的今日,这项IE的基本手法之一,仍适合全世界的工厂使用,以提升产业的生产性。

标准工时的定义现代对标准工时最一般的定义是:「标准工时乃指对于必要之能力受过充分训练的作业人员,在适当的速度和作业环境下,执行作业所需的时间。

」在这个定义中,所谓「适当的速度」,指的是「在适当的监督之下,工作均衡性的作业人员执行作业的速度;而且按照这种速度,即使作业人员每天持续执行作业,也不会引起身体及精神上的过度疲劳,因此为了维持这种速度,作业人员必须相当努力。

」而所谓「工作均衡性的工作人员」,是指「能够拥有执行某一项作业所需要的知识、体力、完整的训练,以及达成令人满意的品质水准之充分经验等等技能与作业步调节奏,并足堪成为作业团体之代表者。

」但是,即使经过以上详细的说明,仍无法就此求出标准工时的绝对数值,因而只能根据各家企业使用标准工时的目的及其企业实力,来设定标准工时。

标准工时的角色标准工时的角色,是运用在工厂管理、价格管理的基准,或是对外估价的基准;其范围之广,如下图所示。

正因如此,在设定标准工时制度与基准值之前,必须经过充分的考量,而且从设定标准工时开始,到一切状况都十分稳定为止,需要投入相当的人力,以及许多的时间与费用。

|—效備機種的選定—棣績管理—[—海械會孰的決定'—俸置船決定—生產禅理一—生產計割 —a@sft)I —工程管理——作索管理—一通當的人XHil1—作案改弄一奴隼管理 一~效率典生逢(4的#H1P 1—激勵津踮的策略同一产业内的各家公司,其标准工时并非完全一致, 因此,每家公司应该各自设定其标准工时。

此外,决定后 的标准工时,也不是绝对不变的;设备更新、作业改善, 或是效率提升等,都会使标准工时不断的变更,而且,重 要的标准工时更要适时加以修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准工时的基本认识
被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以作业合理化的手法,从事在当时没有人做过的时间研究(Time Study);换言之,这意味着:「标准工时」是 IE 的原点。

即使是经过一世纪之后的今日,这项 IE 的基本手法之一,仍适合全世界的工厂使用,以提升产业的生产性。

标准工时的定义
现代对标准工时最一般的定义是:「标准工时乃指对于必要之能力受过充分训练的作业人员,在适当的速度和作业环境下,执行作业所需的时间。


在这个定义中,所谓「适当的速度」,指的是「在适当的监督之下,工作均衡性的作业人员执行作业的速度;而且按照这种速度,即使作业人员每天持续执行作业,也不会引起身体及精神上的过度疲劳,因此为了维持这种速度,作业人员必须相当努力。

」而所谓「工作均衡性的工作人员」,是指「能够拥有执行某一项作业所需要的知识、体力、完整的训练,以及达成令人满意的品质水准之充分经验等等技能与作业步调节奏,并足堪成为作业团体之代表者。


但是,即使经过以上详细的说明,仍无法就此求出标准工时的绝对数值,因而只能根据各家企业使用标准工时的目的及其企业实力,来设定标准工时。

标准工时的角色
标准工时的角色,是运用在工厂管理、价格管理的基准,或是对外估价的基准;其范围之广,如下图所示。

正因如此,在设定标准工时制度与基准值之前,必须经过充分的考量,而且从设定标准工时开始,到一切状况都十分稳定为止,需要投入相当的人力,以及许多的时间与费用。

同一产业内的各家公司,其标准工时并非完全一致,因此,每家公司应该各自设定其标准工时。

此外,决定后的标准工时,也不是绝对不变的;设备更新、作业改善,或是效率提升等,都会使标准工时不断的变更,而且,重要的标准工时更要适时加以修改。

一般来说,标准工时应在 2 至 3 年内加以修改。

标准工时的构成
标准工时的构成,是以在本体作业时间中加入换模时间的型态来表示。

本体作业时间又分为机械作业时间和手工作业时间;此外,换模时间、机械作业时间,以及手工作业时间中,都包含了宽放时间。

这些作业时间,整体巧妙地勾绘出标准工时的构成。

为使标准工时的构成易于区分,下图中分别为以机械作业为主,以及以手工作业为主的组装作业两大类型。

(1) 以机械加工作业为主
(2) 以手工作业为主
以下针对各构成要素做一简单说明:
1. 换线时间:
换线时间又称为准备时间。

由于在作业开始之
前必须先准备好夹治具或工作机械,待作业完
成后还得恢复其原本状态,因此,不论是再进
行作业时所必要的准备换线,或是工作后整以
所需的时间,均称为换线时间。

不过,在作业中,相同的零件虽然进行了多次
的制造组装,但换线的时间指计算一次。

2. 机械作业时间:
原本作业所需的时间,例如工作机切削的时间、
焊接基于焊接时冒出火花的时间等,称为净机
械作业时间;在净机械作业时间中加入宽裕时
间,变形成机械作业时间。

3. 手工作业时间:
于原本作业进行时,加工品的装、卸、调整中
心,以及机械的把手或按钮的操作、加工品的
检测等,均为必须进行的作业,而随着这些必
须进行之作业所产生的附加时间,称为手工作
业时间。

4. 本体作业时间:
包括上述机械作业与手工作业在内的时间,总
称为本体作业时间。

5. 宽裕时间:
作业人员在作业时间内,既未进行作业、但也
不休息,而是不需负担任何责任地静待各项作
业的到来;例如,等待材料或等待因工具模号
及折损而需更换工具,甚至是因生理上的需要
必须小解,或因疲倦而必须休息等。

在作业时
间中所必须包括的间接需要之时间,就称为宽
裕时间。

为求得宽裕时间时分析作业方便起见,将宽裕时间做了以下的分类。

(1) 职场宽裕时间 - 例如:等待运送、等待材料,或是在图面
与作业方面与长官进行沟通协调
等。

(2) 作业宽裕时间 - 例如:加油、切削的处理,以及焊接或切
断时所产生的毛边处理等。

(3) 解手宽裕时间 - 例如:小解、取暖、擦汗等主要的生理需
求。

(4) 疲劳宽裕时间 - 例如:因重复加工作业、精密作业,或超
时作业所需的休息。

因此,为了设定标准工时,就一定要加入适当的宽裕时间;而要加入这些宽裕时间,一般所采取的是如下所示的宽裕时间对净时间之比。

事实上,求取宽裕率,并不是针对各个作业人员来逐一计算,而是以工作现场为单位来计算的。

例如,机械作业现场、组装作业现场等工作场所。

职场宽裕时间、作业宽裕时间以及解手宽裕时间这三类,大概是受到工作管理之良窳以及作业环境之优劣所影响;一般而言,受其影响的范围,都在 3%~5% 之间。

对于疲劳宽裕时间而言,作业的轻重、时间的长短,以及使用的机械设备之机种,都会受到影响,因此,必须在各作业及各机种之间,赋予相当的疲劳宽裕时间。

例如,热锻造冲压棘手工敲击作业等的宽裕率范围,约在
10%~50%。

标准工时的设定
首先提出「以时间对作业要素进行量测」的时间研究方法者,正式美国的泰勒。

泰勒在加入机械工厂担任一名作业人员之后,为了更正一直以来以量计酬得不合理状况,成为世界上第一为以马表进行时间测定者;即便是现在,这种手法对标准工时而言,仍旧是最有利、最简单的手法之一。

不久,法兰克-吉尔伯斯夫妇发展出一种手法,以分析手工作业的基本动作,并逐一赋予时间价值、大幅提升产业效率与产出。

泰勒和吉尔伯斯,都可称为是时间与动作研究的创始者,后来也有很多先进发表相关论文与文献,但他们的基本想法,也是将标准工时及标准作业的设定,视为有力的工具,即便现在也是如此。

标准工时设定的手法很多,以下就几个较具代表性的手法略作说明。

1. 马表测定法:
以马表测定法,针对对象作业进行多次观测,
并将这些实测值加以平准化之后,决定出标准
工时,然后再据以对各加工品做成工时估算表。

这种求得对象工时的方式,适用任何作业,特
别是多样少量的生产。

2. 动作时间测定法:
是针对身体在作业上的必要基本动作进行分
析,并根据这些动作的性质及型态,从事先决
定的动作时间值,求得净时间。

此一测定法主
要适用于大量生产及输送在线的单纯作业,最
大特色包括:
(1) 在作业实施前,可先预估时间值。

(2) 能正确纪录作业方式。

(3) 治工具或设备于使用时的好坏,可事先获
知。

3. REFA 法:
REFA(Reichsausschusses fur
Arbeitsstuiden)是德国作业时间设定委员会
的简称。

REFA 法是使用各种标准数据及机械时
间计算图表,以对象的加工图面为基础,计算
出机械加工时间,适用于少量多样的生产。

4. 工件样品分析法:
此法是以迅速解读的手法作为统计理论,并以
较少的劳力决定误差和信赖度所执行的作业分
析法。

不仅是标准工时的设定,即使是对事务
的分析,也经常使用这种手法。

5. 摄录像观测法:
将摄录像机架设于观测对象的作业现场柱子旁
或二楼,以录像方式代替人力,来进行观测。

根据观测对象的作业性质,可选择采用间断录
项或连续录像不同的方式,十分便利。

一般以马表来进行观测时,由于直接面对作业人员,因此会造成作业人员心理上的压迫感,使其作业速度比平常快 30% 左右。

但采摄录像方式时,作业人员比较不会有被人观测的感觉,因此是在作业人员自然的心理状态下加以观测,所产生的个人差异也较少。

而且录像后之影片,透过电视机的放映,还可慢慢地观测,以得到正确的分析。

尤其当观测的对像是许多人的共同作业,或是工作机械台数众多时,摄录像观测法更是最理想的手法,因此备受重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