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归有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论归有光《项脊轩志》的抒情特点
摘要:明代归有光的散文《项夸轩志》用自然之笔抒写生命中的真实情感,尤其反映了祖母、母亲和妻子之间的真挚情感,揭示了家庭中朴紊的伦理亲情。归有光运用简洁、平淡的语言和抒情的笔调描写了人类最朴实的情感,整篇散文的脉络是先讲“可喜”,再讲“可悲”,并将景、事、情融为一体,展现了日常家庭生活中真挚而自然的亲情。
关键词:归有光;项脊轩志;散文;抒情特点
归有光(1506~1571年)。明代散文家。宇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江苏昆山人。他是明代著名散文家,以散文创作为主,与拟古主义者对抗,力矫前后七子"文必秦汉" 之论,并且取得较高的成就,使当时的文风有所转变,对后世也有一定的影响。
他创作善于把家庭琐事引到古文中来,使散文扩大了表现范围。其散文记叙家人之谊,朋友之情,感情真挚,神态生动,风韵悠远。《项脊轩志》是他的名篇。下面就对他这一散文进行简要分析介绍。
项脊轩是作者的书房,起名项脊,是由于作者祖父曾在一个名叫“项脊径”的地方住过,寓有追念之意。《项脊轩志》是记述这个地方发生的人和事,整篇散文围绕“然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来展开,其脉络是先讲“可喜”,再讲“可悲”。虽是记述此轩,但全文透过作者回忆的生活琐事来表达内心充溢着的浓郁情感,这种抒情笔法具体表现在以下儿个方面:
(一)情景交融
1、作者在写景主要是抒发一种淡薄之情、宁静之情。这种淡泊、宁静之情,恰恰是写他书斋周边的环境,写他生活的方式:
(1)、作者写书斋的环境,突出“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而能听到万籁的声音,恰恰是因为很安静,以万籁之声来反衬项脊轩的静。
(2)、再写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写出了鸟与人相亲相和的情感,说明环境不仅对人是可喜的.对小鸟也是可喜的,小鸟也对这个地方恋恋不舍。
这是写读书的外在环境,这种外在环境正是为了衬托作者内在的心境,这是一种宁静的心情。
2、另外,在写他妻子去世,归有光只用了“亭亭如盖”来写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批把树。这正体现了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之情如这棵茂盛的枇杷树一样逐年增长。
所以,此处既是写景,也是写情,写出了作者对妻子的深切怀念之情,这是写景当中运用的抒情笔调。
(二)、表面上写物,其实写人——寓情于事
《项脊轩志》全篇作者通过描写叙述总共悼念了三个人。《项脊轩志》全文不到八百字,其中作者怀念的悲凉之感无处不在:
作者通过老姐回忆作者的童年往事,追述作者早已辞世的母亲和祖母对他的关切和期望,虽然只有几句话,几个小动作,却情深意切,娓娓动人。作者对于自己的怀旧心情,只用了两句话来描写:“语未毕,余泣,姐亦泣。”“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1、悼念母亲,归有光八岁丧母,十七岁写此文时,其母已辞世九年,这九年对母亲的悼念化为一个字:“悲”。作者先写老抠,借老姐之语“母立于兹”引出母亲,写母亲仅抓住一个“指扣门扉”的细节,将母亲对儿女的疼爱“扣”了出来。情真意切,着笔细腻,慈母爱,母子情,着实感人。
2、悼念祖母:归有光8岁丧母,与祖母关系十分亲密,祖母去世后的追忆之情通过淡淡几笔,几则独白,几句描写,将老祖母的面貌,对作者的关爱及寄予的厚望,写得人丝人扣。“比去,以手阖门”,其神态跃然纸上,“儿之成,则可待乎?”,满心的希望,化为行动则是“持一象贫至”,具体真切地把祖母的疼爱、勉励、期望和盘托出。
3、悼念亡妻:在全文的最后一节只有一百多字,所记述的也只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但最后一句:“庭有批把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却引起读者“人亡物存”的深沉感啃,正因为说得平淡,更显得凄凉,令人掉泪,使人心酸。这个结尾托物抒情,写得惨恻隽永,感人肺腑。
(三)、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
在补叙之前的部分里,作者提及了妻子生前与项脊轩相关联的几个生活片段,抒写了夫妻间的甜蜜爱情。如“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夫妻亲密无间,一个问一个答,一个学一个教,字里行间流淌着从项脊轩中传出来的欢声笑语。二人相敬相爱,甜言蜜语,是多么美好的生活!“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吾妻”转述的“吾妹”的话无疑表明“吾妻”经常在她们面前提起的缘故。这也说明了“吾妻”和“我”经常同在项脊轩中相处。
“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班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此几句话分明描写了清幽雅致的景色,体现了作者所言“可喜”的景色,然而,虽表面“可喜”,实则“可悲”。眼前的景愈是美不胜收,对爱妻的仙逝愈是肝肠寸断,对爱妻的怀念愈是强烈而深沉。情景的超常规组合,形成二者间巨大的反差,以“亭亭如盖”烘托反衬自己的哀思,收到为一般的借景抒情文字难以企及的艺术效果。正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倍增其哀乐”。
《项脊轩志》的抒情笔调,通过写景、叙事、写人的相互融合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明代评论家称其文“不事雕饰,而自有风味”。清代文论家评价归有光的语言是“不事修饰,而情辞并得”。当然文章中雕饰不是没有,只是作者不刻意去求工,不刻意去修饰,好象没有修饰一样石这是一种境界,你看不出它在修饰,它却有很精致的修饰,看不出求工,但它却非常工整。归有光的散文之所以为历代人们所传颂,正是因为其写人叙事手法的独特之处,以及其“不事雕饰”的语言本色吸引了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