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有光与《项脊轩志》

合集下载

归有光《项脊轩志》原文和翻译

归有光《项脊轩志》原文和翻译

归有光《项脊轩志》原文和翻译《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名篇。

文章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表达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也表达作者怀念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感情。

被编入多种版本的高中语文课本。

原文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shèn)漉(lù),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qì),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shǔn),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dài)诸父异爨(cuàn),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páo)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yù),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bǐ)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zǐ)在吾怀,呱呱(gū)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hù)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余扃(jiōng)牖(yǒu)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

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

高中语文文言文归有光《项脊轩志》原文和译文(含鉴赏)

高中语文文言文归有光《项脊轩志》原文和译文(含鉴赏)

归有光《项脊轩志》原文和译文(含鉴赏)原文: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前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译文:项脊轩,就是原来的南阁子。

室内面积仅一丈见方,可容一人居住。

由于是一间百年老屋,灰尘和泥土常从屋顶上漏下来,(尤其是)下雨时雨水往下直灌。

每次移动桌子,环顾四周没有可安置的地方。

又加上屋门朝北开,不能得到阳光照射,太阳一过中午,屋里就暗了下来。

我稍微加以修补,使屋顶不再漏雨。

室前就开四扇窗户,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边射来的阳光,经日光反射,屋子里才明亮起来。

(在庭前)又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旧时的栏杆,也增加了新的光彩。

借来的书堆满了书架,我在这里生活悠然自得,有时长啸或吟唱,有时静悄悄地独自坐着,自然界的声响都能清晰地听到;庭前阶下异常寂静,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到它面前也不离开。

浅析《项脊轩志》的情感层次

浅析《项脊轩志》的情感层次

浅析《项脊轩志》的情感层次2019-09-25《项脊轩志》是归有光借项脊轩的兴废来表达三世变迁、物在⼈亡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妻⼦的深切怀念的散⽂。

若能理清《项脊轩志》的情感层次,也就⾛进了归有光的⼼灵世界。

归有光⼋岁丧母,⼗五岁读书,⼗六岁祖母去世,⼆⼗三岁结婚,⼆⼗九岁丧妻。

三⼗五岁才中举⼈,后连续⼋次考进⼠不第。

到六⼗岁才中进⼠,⼀⽣郁郁不得志。

⼈⽣三⼤不幸遭遇其⼆,再加上⼤家庭中道颓败、衰落,家⼈⽼死不相往来;⾃⼰功名未遂,辜负了祖母的殷切期望。

接⼆连三的悲痛压得他喘不过⽓来,在如此痛楚的遭际中,亲情是他的精神⽀柱,埋头苦读振兴归家是他唯⼀的⼈⽣⽅向。

作者⼗⼋岁写了《项脊轩志》(最后两段是三⼗岁左右所写),母爱缺失了⼗年的⼼灵如同久旱的⽥地,渴望⽢露般亲情的滋养,然⽽已逝的亲情⽆法挽回,只能⽤回忆来慰藉。

我们仿佛能触摸到⼀颗在孤寂中苦苦煎熬的鲜活的⼼灵。

⼀、以“珊珊可爱”的项脊轩滋养⼼灵修葺后的项脊轩迷⼈可爱,令⼈留恋之处,不仅仅表现在修葺后的明亮、不漏和安静等⽅⾯,更表现在作者的⽣活情趣上,与周围环境的⾃然融合上。

作者笔下修葺后的项脊轩,充满了诗情画意:阳光照射在新修的围墙上,从新开的四扇窗户反射到室内,原来阴暗的⼩屋变明亮了;院前普通的围栏因主⼈在周围种植了兰花、桂树、修⽵⽽增添了⽆限美景;⽩天,在⼩屋或仰或躺,或长啸或吟唱,悠然⾃得;有时,静静地独⾃端坐,可以清晰地聆听⼤⾃然各种各样美妙的声⾳;庭院前幽静的环境,吸引着⼩鸟常来觅⾷,有⼈来了也不愿飞⾛;每当农历⼗五的晚上,皎洁的⽉光照亮了院前半截墙壁,桂树的影⼦交杂错落在墙上,有如⼀幅清淡优美的⽔墨画,⽽且是活的⽔墨画――微风吹来,花影摇动,美丽可爱。

明亮幽静的环境涵养了主⼈恬淡⾼雅的情怀。

轩中主⼈时⽽“偃仰啸歌”,时⽽“冥然兀坐”,与兰桂⽵⽊为友,以⼩鸟明⽉为曲,⾍鸟的窃窃私语,绿⽵的风移影动,在作者的⽿中都是美妙的⾃然之声。

作者的⼼灵世界是多么的悠闲⾃得,“⽆丝⽵之乱⽿,⽆案牍之劳形”,远离尘嚣,弃绝纷扰,这⼀⽚天地完全是作者的。

归有光《项脊轩志》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归有光《项脊轩志》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归有光《项脊轩志》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项脊轩志归有光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①,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②,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③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④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⑤,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⑥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而为墙,凡再变矣。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节选)【注】①渗漉:从小孔慢慢漏下。

①栏楯(shǔn):栏杆。

纵的叫栏,横的叫楯。

①冥然:静静地。

①珊珊:衣裾玉佩的声音,通“姗”,引申为美好的样子。

①迨(dài)诸父异爨(cuàn):等到伯、叔们分了家。

①庖:厨房。

1.下列与“客逾庖而宴”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B.朝而往,暮而.归C.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D.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2.下列各项加点词意义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小鸟时.来啄食;学而时.习之B.顾.视,无可置者;顾.野有麦场C.日影反.照;寒暑易节,始一反.焉D.冥然.兀坐;豁然.开朗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4.本段文字记叙了项脊轩修葺前后的变化,请结合文章分析项脊轩修葺前后的特点。

【答案】1.A2.C3.东边的狗对着西边叫,客人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里栖息。

4.修葺前“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特点是狭小、阴暗、破漏;修葺后“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特点是明亮、幽雅、安静。

归有光《项脊轩志》原文、注释、译文

归有光《项脊轩志》原文、注释、译文

归有光《项脊轩志》原文、注释、译文【原文】《项脊轩志》明·归有光项脊轩①,旧②南阁子③也。

室仅方丈④,可容⑤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⑥,雨泽⑦下注⑧;每移案⑨,顾视⑩无可置(11)者。

又北向(12),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13)。

余稍为修葺(14),使不上漏(15)。

前(16)辟(17)四窗,垣墙周庭(18),以(19)当(20)南日,日影(21)反照,室始(22)洞然(23)。

又杂(24)植兰桂竹木于庭(25),旧时栏楯(26),亦遂增胜(27)。

借(28)书满架,偃仰(29)啸歌(30),冥然(31)兀坐(32),万籁(33)有声;而庭阶寂寂(34),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35)。

三五之夜(36),明月半墙,桂影斑驳(37),风移影动,珊珊(38)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39)喜,亦多可悲。

先是(40),庭中通(41)南北为一(42)。

迨(43)诸父(44)异爨(45),内外多置(46)小门,墙往往(47)而是(48)。

东犬西(49) 吠(50),客逾(51)庖(52)而宴(53),鸡栖(54)于厅。

庭中始为(55)篱,已(56)为墙,凡(57)再(58)变矣。

家有老妪(59),尝(60)居于此。

妪,先大母(61)婢(62)也,乳二世(63),先妣(64)抚(65)之甚厚(66)。

室西连于中闺(67),先妣尝一至(68)。

妪每(69)谓余曰:“某所(70),而(71)母立于兹(72)。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73),呱呱(74)而泣;娘以指叩(75)门扉(76)曰:‘儿寒乎?欲食乎?’ 吾从板(77)外相(78)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79)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80)曰:“吾儿,久不见若(81)影,何竟日(82)默默(83)在此,大类(84)女郎也?” 比去(85),以手阖(86)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87),儿之(88)成,则(89)可待(90)乎!”顷之(91),持(92)一象笏(93)至,曰:“此吾祖太常公(94)宣德间执此以朝(95),他日(96)汝当(97) 用之(98)!”瞻顾(99)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100)不自禁。

归有光-项脊轩志(初稿)

归有光-项脊轩志(初稿)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
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
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
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
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 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 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 :“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其后二年源自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举一反三
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细节描写?请找出 来,并加以分析。
合作探究
探究二:有人说作者在描绘心中之悲时“语言 委婉含蓄,抒情富有层次性”,对此观点你有 何看法?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今已亭亭如盖矣。 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
令人长号不自禁 情如汹涌的潮水, 直泻而出,完全失控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情动于中,有泪无声, 含蓄而有节制
归有光虽仕途不得意,但他博览 群书,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他的散 文源出于《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 家,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 “明文第一”。当时人称他为“今之 欧阳修”。 清桐城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姚鼐 (nà i)视之为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 的一座桥梁。
归有光简历
1506年(1岁)生于江苏昆山 1510年(5岁)开始读书 1513年(8岁)丧母 1528年(23岁)娶妻魏氏 1533年(28岁)丧妻 1540年(35岁)中举人,徙居嘉定读书、讲学 1565年(60岁)中进士,任湖州府长兴县令 1568年(63岁)任顺德府通判(管粮运、水利) 1570年(65岁)任南京太仆寺丞(管皇家车马) 1571年(66岁)去世

归有光散文《项脊轩志》特色赏析

归有光散文《项脊轩志》特色赏析

归有光散文《项脊轩志》特色赏析
《项脊轩志》是一部杰出的散文作品,它的作者是明代著名文学家归有光。

《项脊轩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已经成为中
国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符号。

《项脊轩志》以节奏畅达、形式精妙、思想深刻和见解独到,将自然和社会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反映出中国古代文明的精神,表达了归有光崇高的思想主张,被公认为中国明清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项脊轩志》描绘了一幅山水画,以项脊轩为主要视角,描写了项脊轩的自然风光及其有趣的故事,创作了极具鲜明特色的文学语言,使其具有浓厚的自然、幽默、古雅的气质,具有表现力和艺术性,受到了众多爱好者的欢迎。

归有光以他纯洁的笔触和自然的叙写,写出了一幅精美而又细腻的山水画卷。

《项脊轩志》的语言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项脊轩志》的表达简洁而清晰,其次,《项脊轩志》的语言气质极具文雅,
有着自然的语言特色;最后,《项脊轩志》的文字韵味极为浓郁,能
引起读者的共鸣。

此外,《项脊轩志》的思想内涵也很丰富,蕴含着诸多文人思想,把古今中外的文化元素融为一体,探究价值问题,传达“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的观点,弘扬了人文精神。

总的来说,《项脊轩志》的语言具有鲜明的特色,表达准确、洗练,思想深远、丰富,具有重要的档案价值和文学价值,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与鉴赏。

从《项脊轩志》看归有光的人生价值观

从《项脊轩志》看归有光的人生价值观

《项脊轩志》是唐代文学家齐己的一篇散文,通过对自己的庭院生活的描述和反思,传达了他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和追求。

其中,归有光作为齐己的朋友,在文中也出现了不少次,展现了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归有光是一个隐居的文人,他的生活简朴而自足,不追求名利和权势。

他与齐己一样,都喜欢静谧的环境和自然景色,他在庭院中种植花草树木,不为别人所知,只是为了自己的兴趣和满足感。

他还喜欢读书、写作,对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非常坚定,不被外界的干扰所动摇。

归有光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反映了他对自由和独立的追求,他不愿意受到社会和人群的束缚和压力,更注重内心和精神的自由和自律。

他的生活虽然简朴,但是充满了自我价值和意义,他不需要追求虚荣和功名,而是通过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找到了人生的快乐和满足。

归有光的人生价值观,反映了传统文化中重视个体精神和自我价值的观念,他认为真正的幸福和成功,并不是来自物质的满足和社会地位的提升,而是来自内心的自由和精神的升华。

归有光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启示,即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应该注重个体的精神追求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不要被社会和人群的压力所迷惑和束缚,而是要坚持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找到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价值。

归有光散文《项脊轩志》特色赏析

归有光散文《项脊轩志》特色赏析

每一 个 形 象 . 只有 三言 两 语 的 简短 描 写 . 它 们 都 但
皆为 浓缩 了作 者 深情 的意 象 ,所 以叙事 效果 极 佳 。 读 过之后 . 不仅 难 以 忘 怀 . 且 能 “ 览 者 恻 然 有 而 使
修葺 、 饰后 的项 脊轩 :余 稍 为修 葺 , 不上 漏 。 整 “ 使 前
了人亡 物 在 、 世 沧 桑 的感 慨 以及 对 项 脊轩 . 祖 三 对 母 、 亲 和 妻子 的深 切怀 念 。在 文章 中作 者 淋漓 尽 母
致地 显 示 了选取 生 活琐 事 、 常 景物 表 现人 物 的音 平
充分 表 达 了作者 对项 脊轩 的深厚 情怀 脊轩 的一 项 再遭 火 。使 人感 受到 作 者遭受 的生活艰 难 坎坷 : 但 多次 火灾 中项脊 轩得 以保 全 . 叫人体 会 到 了作者 又
绍 出来 的 。 过 老妪说 出“ 通 某所 , 而母立 于 兹 ”造 成 ,
鸟 时来 啄食 , 人至 不 去 三 五之夜 , 明月半 墙 , 影 桂 斑驳 . 移影 动 . 风 珊珊 可爱 。 在作 者笔 下 . 时 的项 ” 这
脊轩 严 实 完 整 , 独立 明亮 , 花木 增 胜 , 寂静 美 丽 , 作
时对 孩 子 关心 爱 护 . 问寒 问 饥 的 神情 。 灵 活现 地 活 表 现 出来 借 老妪 之 口描绘 出 “ 以指 叩门扉 ” 再 娘 的 轻 微 动 作 . 现 慈母 怕 孩 子 受 惊 的心 情 . 使 人 有 表 更
来说 . 是 “ 居 于此 , 可喜 ” 就 余 多 。 但 是 , 脊轩 发 生 了 巨大 变 迁 : 先是 , 中通 项 “ 庭
的兴废 . 与之 有 关 的 家庭 琐 事 和 人 事 变 迁 . 达 写 表

高中语文文言文归有光《项脊轩志》原文和译文(含鉴赏)

高中语文文言文归有光《项脊轩志》原文和译文(含鉴赏)

归有光《项脊轩志》原文和译文(含鉴赏)原文: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前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译文:项脊轩,就是原来的南阁子。

室内面积仅一丈见方,可容一人居住。

由于是一间百年老屋,灰尘和泥土常从屋顶上漏下来,(尤其是)下雨时雨水往下直灌。

每次移动桌子,环顾四周没有可安置的地方。

又加上屋门朝北开,不能得到阳光照射,太阳一过中午,屋里就暗了下来.我稍微加以修补,使屋顶不再漏雨。

室前就开四扇窗户,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边射来的阳光,经日光反射,屋子里才明亮起来。

(在庭前)又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旧时的栏杆,也增加了新的光彩。

借来的书堆满了书架,我在这里生活悠然自得,有时长啸或吟唱,有时静悄悄地独自坐着,自然界的声响都能清晰地听到;庭前阶下异常寂静,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到它面前也不离开。

《项脊轩志》与归有光的身世之感

《项脊轩志》与归有光的身世之感

证 ,归 有 光 写作 《 脊 轩 志 》 初 稿 时 只 凡 人 的 悲 哀 ” 的抒 写 上 升 到 一个 诗 的 哲 项 十九 岁 ,补 记部 分则 写 于 他 三 十 五 岁左 学 的 层 面 : 即是 对 “ 命 的 不确 定性 与 生 右 。 十 九 岁 时 能有 这 样 的 手 笔 着 实让 人 时 空 的 永 恒 ” 的 追 问 。
之 者 ,其 谓 与坎 井之 蛙 何 异 !
这让人不禁记起了 《 世说 新 语 ・ 言 语 中桓 温 的那 旬 “ 有 如 此 ,人 何 以 木
堪” 。物 是 人 非 的 遥 深 感 慨 ,虽 千 载 以
下 ,每有 人 出 ,使 此 处 的 “ ” 既是 写 树
实 ,也 成 为一 个 包 含 深 厚情 感 内涵 的 古 这 一 段 也 即初 稿 的 议 论部 分 。据 考 老 意 象 。 而作 者 的 身 世 之 感 也 由对 “ 平
轩 志 》与
身世 之 感
◇ 李 黎
九 一 七年 二 月 , 陈独 秀 先生 在 另 太 史公书 ,得 其神理 ” ,又说他 “ 制举义 ,


份新 文 学 运动 的 纲 领性 文 件 《 学 革 湛深 经 术 ,卓 然成 大 家” 文 。不过 今人之 所 以仍 喜 爱 着 、阅读 着 他 的 文章 ,却绝 非
臻 于 天 然 。 如 首 段 描 述 庭 院 光 景 时 细 试 皆落 第 ” 的久 困场 屋 之 路 ,但 在 接 连 节 描 写 即 又 是 一 例 。从 文 中可 知 ,《 项 遭 遇 至 亲 的 亡故 ,并 已饱 受 科场 岁 月 的 脊 轩 志 》 由 两部 分 组 成 , 即末 两段 的补 磨 砺 后 , 作者 此 时 的 心 态 与年 轻 时 究 竟 记 和 这 之 前 的 初 稿 。 现 行 人 教 版 教 材 大 不 一样 。 十九 岁 前 的 归有 光 在 回忆 母 课 文 删 去 了接 在 “ 有神 护 者 ” 后 的初 亲和 祖母 时会 “ ” 长号 ” 殆 泣 、“ ;而 回忆 亡

归有光及《项脊轩志》若干问题释疑

归有光及《项脊轩志》若干问题释疑

《项脊轩志》是明代著名史学家项燕著作的一部史料性史书,全书共十卷,记载了明代项氏家族的历史。

项脊轩志中有关归有光的记载,主要集中在第六卷第二章《归有光传》中,记载了归有光的生平及其子孙的事迹。

关于归有光,项脊轩志记载了他的出生、家世、官职、学业、家族及子孙等内容。

其中,归有光是明朝江南地区的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他曾任江苏省江宁县令,担任过多个官职,擅长文学,曾参与编撰《江宁志》,并且著有《归有光集》。

他的子孙也都有才华,有的担任过官职,有的从事文学创作,有的从事医学研究,有的从事商业活动,有的从事农业生产等。

此外,《项脊轩志》还记载了归有光的子孙们的家训、家规、家风等内容,以及归有光家族的发展历史。

归有光《项脊轩志》

归有光《项脊轩志》

诵读明情
多媒体朗诵
字音检测
项脊轩 jǐ
老妪yù
象笏 hù 扃牖jiōng yǒu 呱呱而泣gū
庖厨páo
迨 dài
异爨 cuàn 渗漉 lù 婢女 bì
呱呱而泣 gū 先妣bǐ 姊妹zǐ 垣墙yuán
整体感知
作者写到一家几代的哪几位亲人?
一家三代:祖母、母亲、乳母、妻子。
围绕着项脊轩,作者记叙了哪些事情?
修葺前—— 狭小、破旧、阴暗
多 修葺后— 不漏不暗 明亮 优雅 安静 可 喜 景色—— 生机勃勃、焕然一新
幽 雅 别 致

①诸父异爨 ( 回顾记述 )
②悼念亡母 ( 借老妪之口回忆 )

③怀念祖母 ( 记 事 )
可补
① 忆往事:幸福恩爱的夫妻生活。
悲 补写亡妻
② 写 景:亡妻留下的枇杷树。
写作特点
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 文 眼 —— 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
句。文眼往往奠定文章的感 情基调,以及确定文章的中 心。 本文文眼 ——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 全文不是一气写成,是分两次完成的, 你能找到两者的分界吗?补记接上去是否 合适?请谈谈你的认识。
补记部分是写婚后与项脊轩有关的一段生活,主 要表现丧妻前后的欢乐和悲伤,仍是紧扣了文眼。
归有光崇尚唐宋古文,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是明代“唐宋派” 代表作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 与唐顺之、王慎中并称为“嘉靖三大家”,又与胡友信齐名,世称“归、 胡”。著有《震川先生集》、《三吴水利录》等。
故事背景
归有光8岁时,年仅26岁的母亲就离开了 人世,当时姐姐也只有9岁,年幼的他们 根本不知道死是怎么回事,只是看见家 里的人都哭,就跟着哭,却还以为母亲 在睡觉呢。母亲带着对娇女弱子的难以 割舍的牵挂,永远离开了人世。他自幼 苦读,9岁能文,但仕途坎坷,35岁才中 举人,此后连续八次进士不第,到60岁 才中进士,授县令职,一生郁郁不得志。

项脊轩志及归有光事迹

项脊轩志及归有光事迹

明代散文大家归有光的一生执着于举业,然而仕途坎坷,七岁入学,九岁能写文章,十四岁应童子试,在乡里颇有才名,二十岁以童子试第一名补苏州府学生员。

其科举前期还算一帆风顺,但此后却一直科场蹭蹬,35岁才乡试中举,以后更是8次会试都落选,直到60岁两鬓苍苍才考中进士,66岁病死于任上。

可以说他一生都在为功名忙碌。

其间有过太多的苦痛与折磨,这种感情伴随他一生,对他的一生文学创作有很大影响,这种影响在他的代表作《项脊轩志》中以一种隐约而生涩的方式展现出来。

《项脊轩志》是作者两个时期所写。

前一部分写于19岁,后一部分写于32岁或更晚的时候。

作品描写细腻,我们能从字里行间读出浓浓的亲情,但结合归有光写作此文的背景,我们似也能捕捉到他从少年到中年时追求功名的时不同心境,正是这种不同的心境,造成了前后两部分的风格略有差异。

19岁时归有光对自己充满信心,对未来更是憧憬。

“百年老屋,尘泥渗漏,雨泽下注”,条件虽然艰苦,然而对未来的希望让他苦中有乐,“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一个充满激情奋发向上的读书郎的形象跃然纸上,让人为之胸潮澎湃。

“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分明是此时归有光的心情真实的写照。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十五岁的归有光刚刚完成童子试,成绩骄人,在乡里颇有才名,“少年心思当拿云”,少年得志,自然心情舒畅,踌躇满志,自信自己能够在残酷的科场上一路顺遂,平步青云。

文章第三段其实也是归有光作为读书人的心声——光宗耀祖。

有人认为唐宋派作家是“道学家”的代言人,这一点在王慎中、唐顺之等人身上体现的更充分,但对对归有光来说,“读书明道,知书达理”,道德自然是读书的目的之一,这在《项脊轩志》中也有体现。

从对诸父的态度可以看出。

这一部分只有区区四十九个字,但是却记录了归家一段让人伤心但又不愿让人知的伤心事。

归氏先人曾为大官(?),而在昆山形成了一个大家族,可是,到了归有光这一代,家道已衰,分崩离析。

2025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文言文《项脊轩志-归有光》知识点梳理

2025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文言文《项脊轩志-归有光》知识点梳理

一、通假字以当南日(同“挡”,挡住)二、古今异义①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古义:一丈见方。

今义:佛寺或道观中住持住的房间;寺院的住持)②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古义:到处。

今义:表示根据以往的经验,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三、一词多义1.过①日过午已昏(动词,超过)②大母过余曰(动词,探望,看望)③从轩前过(动词,经过)④闻大王有意督过之(动词,责备)(《鸿门宴》)⑤非寡人之过也(名词,过错)(《寡人之于国也》)⑥过故人庄(动词,拜访)(《过故人庄》)⑦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动词,犯错误)(《左传》)2.归①后五年,吾妻来归(动词,旧指女子出嫁)②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动词,返回,回来)(《乐羊子妻》)③民归之,由水之就下(动词,归向,归附)(《孟子·梁惠王上》)④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动词,归还)(《廉颇蔺相如列传》)⑤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同“馈”,赠送) (《诗经·静女》)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动词,归附)(《短歌行》)⑦视死如归(动词,回家)3.置①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动词,挪置)②内外多置小门(动词,设置)③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动词,放弃,丢下)(《鸿门宴》)④郑人有且置履者(动词,置办,购置)(《韩非子·外储说左上》)4.为①庭中通南北为一(动词,成为)②始为篱,已为墙(动词,扎,砌)③吾从板外相为应答(介词,介绍对象,向)④轩东故尝为厨(动词,是)5.顾①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动词,回头看)②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动词,拜访)(《出师表》)③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副词,难道)(《为学》)6.比①比去,以手阖门(副词,及、等到)②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介词,与……相比)(《捕蛇者说》)③其两膝相比者(动词,靠近)(《核舟记》)7.每①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副词,每次)②妪每谓余曰(副词,常常)③每字有二十余印(代词,每个)(《活板》)8.得①又北向,不能得日(动词,得到、获得)②轩凡四遭火,得不焚(副词,能够)9.然①冥然兀坐(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②然余居于此(连词,然而、但是)10.之①三五之夜,明月半墙(结构助词,的)②儿之成,则可待乎(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③他日汝当用之(代词,代指象笏)④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音节助词,不译)11.而①客逾庖而宴(连词,表顺承)②而母立于兹(代词,你的)③呱呱而泣(连词,表修饰)12.于①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介词,在)②室西连于中闺(介词,跟、和)③其制稍异于前(介词,比)四、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雨泽下注(往下)②使不上漏(从上面)③前辟四窗(在前面)④东犬西吠(朝西)⑤内外多置小门墙(内,在里面;外,在外面)⑥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亲手、亲自)2.名词作动词①垣墙周庭(砌上垣墙)②客逾庖而宴(吃饭)③乳二世(喂奶、哺育)④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上朝)3.形容词的活用①亦遂增胜(形容词作名词,美好的景致)②借书满架(形容词作动词,装满)③多可喜,亦多可悲(形容词作名词,“喜”,高兴的事;“悲”,悲伤的事)4.数词的活用庭中通南北为一(数词作名词,一个整体)五、文言句式1.判断句①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无标志词的判断句)②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也”表判断)③项脊轩,旧南阁子也(“……也”表判断)④妪,先大母婢也(“……也”表判断)2.省略句①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省略主语“余”,即“(余)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②吾儿,久不见若影[省略主语“吾”,即“吾儿,(吾)久不见若影”]③使不上漏[省略代词“之”,即“使(之)不上漏”]④明月半墙[省略谓语“照”,即“明月(照)半墙”]⑤余自束发读书轩中[省略介词“于”,即“余自束发读书(于)轩中]⑥垣墙周庭[省略介词“于”,即“垣墙(于)周庭”]3.倒装句①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又于庭杂植兰桂竹木”)②尝居于此(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尝于此居”)③室西连于中闺(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室西于中闺连”)④鸡栖于厅(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鸡于厅栖”)⑤其制稍异于前(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其制于前稍异”)⑥令人长号不自禁(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令人长号不禁自”)4.被动句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语意表被动,焚,被焚毁)5.固定句式载欣载奔(“载……载……”译为“一边……一边……)”词语积累亭亭如盖:高高挺立,树冠(枝叶繁茂)像伞一样。

这个题目:《项脊轩志——归有光〔明代〕》的主题

这个题目:《项脊轩志——归有光〔明代〕》的主题

这个题目:《项脊轩志——归有光〔明
代〕》的主题
主题:《项脊轩志——归有光〔明代〕》
该文档主要讨论明代作家归有光的《项脊轩志》的主题。

主要分析
《项脊轩志》是归有光的散文作品之一,通过描写项脊平凡的
生活态度和崇尚自然的思想,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理解和审美追求。

生活态度
作品中,项脊轩是一位身居乡野、自力更生的普通人物。

他坚
持修建雅致的小楼,舍弃荣华富贵的诱惑。

这表现了他对自由、平
凡生活的向往,并展示了他从容不迫、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崇尚自然
作者通过描绘项脊轩的小楼建筑和周围环境,强调了对自然的
热爱和追求。

项脊轩的小楼被安置在清幽的山水之间,与自然融为
一体。

他追求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拒绝与世俗的功利和纷争纠缠。

人生的理解和审美追求
作品中呈现了项脊轩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美的追求。

他认为人生
应当以内心的舒畅为目标,强调精神的富足和心境的宁静。

他通过
建造小楼,创造了一个宜居的环境,体现了对精神和生活品质的追求。

总结
《项脊轩志》以项脊轩的生活与思想为主线,通过刻画他对自
由自在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崇尚,展示了作者归有光对人生的理
解和审美追求。

这篇作品给人以思索和启示,让我们反思现代社会
中功利主义的弊端,倡导追求内心自由和生活品质的价值观。

解读归有光及《项脊轩志》

解读归有光及《项脊轩志》

导读 原文 译文 赏析 艺术特色 名家评论
导读
归有光的文章如一杯老茶, 淡雅微苦,冬日寒气略有 余温…… 归有光擅长将琐事引入文中, 娓娓叙之,让人不知觉中沁 入其情,婉约而缕缕忧伤其 中,表面叙事,实际在记人 记情。
《项脊轩志》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 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 顾视无可置者。又向北,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 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 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 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 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 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 吠,客越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 再变矣。家有老妪,曾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 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 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当姊在吾怀, 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 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赏析5 赏析 主旨
本文通过记作者青少年时代 的书斋,着重叙述与项脊轩 有关的人事变迁,借“百年 老屋”的几经兴废,将与项 脊轩有密切联系的往事交织 成篇,以生活中的一桩桩琐 事,尽现了祖母、母亲、妻 子三代人与作者的情谊,同 时也反映了归家中三世变迁 的沧桑。
《归有光》 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九岁能属文,弱 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师事同邑魏校。嘉靖十九 年举乡试,八上春官不第。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 学徒常数百人,称为震川先生。四十四年始成进士,授长兴 知县。用古教化为治。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刺刺作吴 语,断讫遣去,不具狱。大吏令不便,辄寝阁不行。有所击 断,直行己意。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明世, 进士为令无迁卒者,名为迁,实重抑之也。隆庆四年,大学 士高拱、赵贞吉雅知有光,引为南京太仆丞,留掌内阁制敕 房,修《世宗实录》,卒官。 有光为古文,原本经术, 好《太史公书》,得其神理。时王世贞主盟文坛,有光力相 触排,目为妄庸巨子。世贞大憾,其后亦心折有光,为之赞 曰:"千载有公,继韩、欧阳。余岂异趋,久而自伤。"其推 重如此。 有光少子子慕,字季思。举万历十九年乡试, 再被放,即屏居江村,与无锡高攀龙最善。其殁也,巡按御 史祁彪佳请于朝,赠翰林待诏。 有光制举义,湛深经术, 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归有光《项脊轩志》原文及鉴赏

归有光《项脊轩志》原文及鉴赏

归有光《项脊轩志》原文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归有光《项脊轩志》原文及鉴赏【导语】: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归有光《项脊轩志》

归有光《项脊轩志》

《项脊轩志》
• • • 第一自然段,记叙了“项脊轩”这所家中百年老屋环境 的简陋,自己对它稍加修葺改造后在这里读书时的种种乐 趣,从而表现出作者不同流俗的志趣。 第二段从写环境转入写人事的变迁,由可喜转入可悲。百 年来封建大家庭向衰落和崩溃;幼年丧母;自己岁月蹉跎, 功名未就,有负祖母厚望。 第三自然段是过渡段。写了两件有关项脊轩的往事,来表 明自己与这间又旧又小的阁子感情之深厚。 第四段作者议论,表明作者对自己的才德充满了自信和自 负和不遇于时的牢骚。 第五、六两自然段,是此文写成多年后的补记,寄托对亡 妻的深切怀念。
• 九岁即文章,十岁洋洋洒洒挥就数千言, 十一、二“慨然有古人志”,十四应童子 试,二十得补生员。后续科考却坎坷多磨 砺,趔趄蹭蹬。他乡试六次,远赴南京, 连连落第。 • 八岁丧母,十二、三岁时祖母去世,十八 岁时作《项脊轩志》前部分。二十三岁娶 魏氏,但好景不常,二十八岁魏氏即卒。 其间还经历了幼女夭折之痛。


• 本文历叙项脊轩的环境及其前后的变化, 作者亲人生前对自己的关切,以及自己对 她们死后的怀念。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在科 举仕途上及齐家兴族上的期许、困顿和坚 守。
• 1、谋篇匠心独运,是“形散而神不散”的典范。 文章紧扣项脊轩来写,又用或喜或悲的感情作为 贯穿全文的意脉,将生活琐碎事串为一个整体。 所叙往事不仅都与阁子有关,而且阁子已成了作 者感情寄托之所在,喜、怒,哀、乐,都缘阁子 而发。这样,所记往事虽多、虽杂、虽琐碎,但 都紧紧地围绕着主题,给人以神完意足之感。 • 2、语言简洁生动。描写景抓往往寥寥数语,便创 造出一个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在记述人物时, 又善于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语言动作,从而 增强了叙述的生动性。
请添加文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有光与《项脊轩志》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于贞贞摘要:归有光是中国散文史上重要的一位大家,其散文《项脊轩志》深得大家的喜爱。

本文主要从思想情感与艺术手法两方面来分析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以便更好的了解和体会作者思想情感,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关键字:归有光、《项脊轩志》、怀念、平淡正文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号震川,江苏昆山人。

自幼聪颖绝人,8、9岁时便无童子之好,20岁时便“尽通六经三史大家之文及濂洛关闽之说”,①先生吴纯甫读了他的文章,“以为当世士无及此者”,由此,名声大起。

但是随后一连八届二十四年春闱之试,届届名落孙山,此后,有关归的传记及其文章,多以“八上春官不第”引为憾事。

1565年,归有光第九次春闱以三甲赐进士出身,授湖州长兴县令,但是他的所作所为不为当时的上级官员所接受,所以始终郁郁不得志,于明升暗贬中一病不起,与世长辞。

归有光一生都郁郁不得志,然而他的一生却饱读诗书,著书立说,也须正是仕途上的无所发挥,成就了他在文学上的非凡地位,使他成为了明代散文史上最有名的文学家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成就卓著的文学家之一。

归有光生前身后,人们都充分肯定了他的文学成就。

生前,安亭江畔求学者络绎不绝;身后,文章泽被后世。

包括姚鼐在内的“桐城派”都将其尊为鼻祖,在姚鼐编撰的《古文辞类篆》中,归有光的文章成了元明两代古文家的唯一代表。

②归有光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但是尤其为人们所传诵的是他的怀人散文。

如《项脊轩志》、《先妣事略》、《寒花葬志》、《家谱记》等,其中最为人们所称赞的便是《项脊轩志》。

归有光写《项脊轩志》主要是通过一些及其平常的家庭琐事来表达自己对已经逝去的亲人的思念之情,也从中抒写自己的志向。

《项脊轩志》通篇都充满了强烈的深深怀念之情,怀念年少的轩中苦读,怀念当年和睦温馨的五世同堂,怀念母亲的慈爱,怀念祖母对其寄予①归有光.墓志铭[A].震川先生集[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480.的深切希望,怀念举案齐眉,鼓励支持他的亡妻。

文章的开头介绍了项脊轩的内外概貌,以及前后变化。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漏,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①”,表明项脊轩是一个又小、又旧、破烂不堪的小阁子,归有光将它修葺装点只是为了从中读书。

接着写他在轩中读书的情景:“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②这十六字将归有光认真好学的形象展现在了读者的眼前。

归有光在轩中读书并不是寡然无趣的,他将“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月夜,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融入了他的读书之中,充满了无限的生机与情趣,也表达了作者甘于清贫,愿意与书为伴,以书为乐。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文章接着写了归有光的家世变迁。

文章也由轻松愉悦转向了伤感的回忆。

生活在一个日益衰落的大家庭里,家族的分崩离析定会是必然的趋势。

而归有光是一个家族观念很强的人,他的祖上曾有过五世同堂的记载,其祖父的高祖曾留有遗训:“吾家自高、曾以来累世未尝分异。

传至于今,先考所生吾兄弟姊五人,吾尊父存日遗言,切切不能忘也。

为吾子孙,而私其妻子求析生者,以为饿不孝,不可以列于归氏。

”③但是,五世同堂这种形象并没有因为这种遗训而延续下来,“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

源远而未分,口多而心异。

自吾祖父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其间。

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礼仪者。

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冥冥汶汶,将入于禽兽之归。

平时呼招友朋,或费千钱,而岁时荐祭,辄计杪忽。

俎豆壶觞,鲜或静嘉。

诸子诸妇,班行少缀。

乃有戒宾之故,而改将事之期;出庖下之餕,以易荐新之品者。

而归氏几于不祀矣。

”④随着归有光的成长,家族的分崩离析日益加剧,待到作者创作此时,作者已经目睹了十几年来的家族变化,①归有光.项脊轩志[A].震川先生集[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429.②归有光.项脊轩志[A].震川先生集[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429.③归有光.归氏世谱后[A].震川先生集[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637-638.“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殆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庭。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①从篱笆到墙壁,途中几经变化,百年老屋被瓜分,鸡、狗东奔西跑,客人穿过厨房去吃饭,整个家庭呈现出了杂乱无序之感,家庭成员之间日益生疏。

作者没有就家族的变化发表言论,只是用客观的笔墨将其描绘出来,但是字里行间却透出了悲凉之感,表达了作者对于家族没落,家人生疏的无奈与伤心,同时又传达出了作者对以前和睦大家庭的怀念之情。

如果说,家族的分崩离析还只是让归有光体会到了失望与无奈的话,那么至亲过早的离世则使作者体会到了人之为人的残酷。

归有光于轩中读书之时,生母早已辞世。

他对母亲的记忆只停留在了儿时,写此文时,他是通过曾经是他家“乳二世”的老妪口中来了解母亲生活中的点滴的。

归有光在《先妣事略》中写道:“孺人殊颦蹙顾婢曰:‘吾为多子苦。

’老妪以杯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

’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

”②归有光的母亲勤劳温厚,虽然“为多子苦”,但是对儿女却百般怜爱。

他与老妪共同怀念母亲时,“妪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必,余泣,妪亦泣。

”看似平淡无奇的对话,却包含着人间至情,显示出母亲的无限慈爱,那情景读罢犹如亲临其镜。

七岁,正是躺在母亲怀里撒娇的时候,可是归有光却永远只能怀念了。

这其中饱含这多少泪水,多么深重的思念,以及多少难以实现的温情梦境啊!作者对母亲如大海般的深深思念,并没有写下只言片语,但是仅仅从侧面的描写中也足以让我们读出这其中的哀伤与辛酸,体味这人间至情,并忍不住随之掉泪。

悲伤一件接着一件,至情离世,宏愿难展,归有光深深的觉得对不起祖母寄予的厚望。

对于祖母,归有光采取的是自己回忆的方式:①归有光.项脊轩志[A].震川先生集[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430.“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日竟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年间持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①祖母有感于归家几代人读书不能及第,就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了归有光身上,几天没见孙子,一旦见其在小屋默默读书就感叹“大类女郎”,祖母的话听似埋怨,但其中却充满了疼爱与赞许。

“吾家读书久不效”是祖母对于家族的失望,但是看到如此刻苦努力的孙子,便又重新燃起了希望,“持象笏至”表达了祖母望子成龙的殷切希望。

回想当时,又对照现实,自己科场失意,面对先人空留下的象笏,以致“长号不自禁”。

归有光的一生是苦痛的,儿时丧母,未到中年丧妻,老年丧子,人生三大痛事,他每一件都经历了,其中浓烈的辛酸与悲痛也只有当事人才能体会,文章也只能窥探一角罢了,但只这一角,也已经让我们深有感触。

归有光的原配妻子魏氏是他在23岁时所娶。

魏氏为人天真贤淑,她“少长富贵家”,与归有光结婚后,生活并不宽裕,对此,她从无怨言,反而劝慰归说:“丈夫当自立,何忧目前贫困。

”不仅如此,她还陪归有光一起在轩中学习,“从余问古事”,“或凭几读书”,真实的刻画出了魏氏温和的性格以及夫妻二人真挚融洽的感情。

但是婚后六年魏氏便染病西去,又想起自己当下的处境,归有光的内心苦痛不言而喻。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也”,睹物思人,但却物是人非。

树已“亭亭”而人却已经长埋于地,天人永隔,这是多么痛的领悟!作者于这些微小的家庭琐事间,将人间至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这无不得之于作者高超的写作手法。

《项脊轩志》所叙述的生活以及事件本身并无任何新奇特别之处,但是在表达上却堪称独步。

不言而喻,《项脊轩志》便是一篇的艺术手法高妙的抒情散文,它的抒情特色便在于以极淡之笔,极细之事,抒极至之情。

作者把强烈的感情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融合在人物的声音言语之中,但是又不过分言说,只蜻蜓点水恰到好处,而抒发的感情却如汪洋一般深厚,容易引发同感,产生共鸣。

文章开头就是通过层层渲染、步步加深的手法,来表达作者对项脊轩的深厚情感的。

先从项脊轩的历史入手,写项脊轩是如何经过作者之手,由一个又破又旧的小阁子变成作者读书学习的地方,这样作志,不仅仅是为了项脊轩写志,更是为了自己写志。

这样还不够,作者不是一个只会死读书的人,他的生活同样也是充满了情趣的,作者用巧妙地手法描绘小鸟于庭前啄食,桂影在月夜晃动,珊珊可爱,充满了生活的乐趣。

归有光所描绘的这两幅画面,简洁生动,有静有动,有声有色,有日有月,有鸟有树,给读者营造出了一种物我交融,寄情于景的艺术境界。

这不仅表现了作者对项脊轩的喜爱,更突出轩中人的乐观心态,甘于贫困,愿意与书为伴,以书为乐。

整篇文章中,作者还采取了借事抒情的手法。

作者通过回忆往事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如,在“殆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墙,往往而是”后,紧接着写到“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庭”,一片家族没落后的杂乱、无序之感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让人不禁深感惋惜,而后又写到“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更将家族的分崩离析,家人生疏的景象呈现了出来,可想而知,作者内心是多么无奈与惋惜!在回忆母亲时,作者通过老妪之口来表现母亲的慈爱,通过最简单不过的“儿寒乎?欲食乎?”两句问候,便作者对早亡母亲的无限思恋以及母爱这一人间至情推向了顶峰。

在回忆祖母与妻子时,作者采取的是直叙的方式。

“吾儿,久不见若影,何日竟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表现出了祖母对作者的疼爱与赞许。

由于“吾家读书久不效”,所以祖母对作者给予了很大的希望,并将他的祖父于“太常公宣德年间”所用的笏拿来给作者,并说“他日汝当用之”,这其中寄予的深厚希望不言而喻,但是对比现在,自己多次考试均无成就,不禁悲从中来,以至“长号不自禁”。

同时,又想起妻子魏氏不仅不嫌弃自己贫困,还愿意陪着自己在简陋无比的书房里读书学习,始终如一的鼓励自己,但是在妻子去世多年后自己依然无所成绩,想到这里作者更加痛苦难堪。

作者就是借以上这几件看似微小的事件来表现自己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以及自身愿望难以实现的苦痛的。

总而言之,无论作者用什么方式抒情,其间不漏一丝痕迹,却能抒发至深至诚之情,这便是作者写作的高妙之处。

在整篇文章中,作者往往能准确的捕捉到日常生活中典型的细小情节,细微动作,并且淡淡道来,却至情至深,让人宛如亲临。

而且,文章语言精练,文笔清秀,全篇没有一处华丽的辞藻,难懂的典故等,读来清新优美,朗朗上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