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化学说课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化学说课ppt课件
![化学说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f59cd57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02.png)
课程大纲
第四部分:化学与生活 第十章:化学与能源
第十一章:化学与环境
课程大纲
第十二章:化学与健康 第十三章:化学与材料
02
化学基础知识
化学概念
01
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指的是物质的形态、状
态等发生改变,而化学变化指的是物质的化学组成或结构发生改变。
02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指的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相互作用,产生新的物质的过程
课程大纲
第三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二部分
有机化学基础
第四章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课程大纲
第五章
01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第六章
02
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和降解
第三部分
03
化学实验基础
课程大纲
01
02
03
第七章章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 能
第八章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 施
第九章
化学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 析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在高中阶段,化学是必修课程 之一,对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和应对高考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目标
掌握化学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 力、创新意识和实践 能力。
认识化学在生活、生 产和社会发展中的作 用和意义。
课程大纲
第一部分
化学基础知识
第一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第二章
分子结构和化学键
04
有机化学
有机化合物概述
有机化合物的定义
有机化合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3.2焰色反应改进实验》课件ppt(18张PPT)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3.2焰色反应改进实验》课件ppt(1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c50f662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ef.png)
六、 说教学过程:
焰色反应的实验原理
焰色反应的实验原理
谱线
波长 670 589 404 612 587 553 524
nm
教材焰色反应实验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①酒精灯火焰颜色干扰大 ②铂丝蘸取量少,焰色强度低,现象不明显 ③金属铂贵重不易得
实验改进与探究
探究目的:改进焰色反应实验
活动形式:每4人为一组,进行合作探究
过程与方法: ①、培养实验操作的技能和实验创新的能力 ②、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进一步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 ②、体悟科学及化学学科的现象之美
四、 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改进实验中的优缺点。
2、教学难点:观看教材中焰色反应的实验视频, 分析实验的优缺点。
五、说教法:
实验法、合作探究法
二、说学情
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一些基本实验技能,具有一 定的观察、分析能力,对化学实验充满期待和 向往,且思维活跃,喜欢挖掘问题本质。对于 实验现象不够明显的实验,学生具有探究的欲 望,进而激发教师引领学生改进本实验。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深化对焰色反应的理解 ②、初步了解和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缺点 1、酒精灯或乙醇燃烧的火焰颜色仍然干扰很大 2、Ca元素的焰色反应现象不是很明显
作业布置
查阅资料,烟花制作过程中加入的化学 物质通常有哪些?
七、说板书设计
焰色反应 1.实验原理: 2.实验步骤:洗→烧→蘸→烧→洗→烧→蘸→ 烧→ 洗 3.常考内容:Na→黄色
K→紫色(需透过蓝色钴玻璃)
八、说实验教学效果评价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
化学必修1
说课题目:焰色反应实验
化学说课ppt课件
![化学说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fe4c62b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bf.png)
06
课程总结与展望
本节课总结
重点知识回顾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课堂互动分析
对本节课的课堂互动情况进行总结,包括学生的参与度、 回答问题的质量等。
教学效果评估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本节课的教学 效果,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下节课预告
01
教学内容介绍
简要介绍下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提前预习。
耐心解答
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应耐心倾听并给予详细的解答,同时可以引 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鼓励多种答案
对于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答案,培养他们 的发散性思维。
分组讨论
合理分组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将他们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以提高 讨论的效率和效果。
设定主题
为避免讨论偏离主题,教师应设定明确的讨论主题和目标。
02
重点难点提示
指出下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注意听讲和记笔记。
03
教学方法预告
预告下节课将采用的教学方法,如实验、演示等,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
。
学生作业布置
作业内容安排
布置与本节课所学内容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作业要求说明
说明作业的具体要求和提交方式,确保学生明确作业要求。
作业批改与反馈
引导讨论方向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适时给予指导和引导,确保讨论顺利进行。
课堂互动游戏
选择合适的游戏
选择适合化学知识和学 生特点的互动游戏,如 知识竞赛、角色扮演等 。
调动学生参与
通过游戏的形式,调动 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 习化学知识。
总结与反思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说课课件33张PPT.ppt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说课课件33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57058c1c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0a.png)
•
15、最终你相信什么就能成为什么。因为世界上最可怕的二个词,一个叫执着,一个叫认真,认真的人改变自己,执着的人改变命运。只要在路上,就没有到不了的地方。
•
16、你若坚持,定会发光,时间是所向披靡的武器,它能集腋成裘,也能聚沙成塔,将人生的不可能都变成可能。
•
17、人生,就要活得漂亮,走得铿锵。自己不奋斗,终归是摆设。无论你是谁,宁可做拼搏的失者,也不要做安于现状的平凡人。
二、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装置确定 1、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 2、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
三、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验证和 1、检验方法:把产生的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的石灰水的试管
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二氧化碳,反之,则不是。 2、验满方法: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
说明已经收集满,反之,则未收集满。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教学目标
1、了解实验室
制取二氧化碳的反 应原理,探究实验 室制取二氧化碳的 装置,并设计装置
制取二氧化碳;
2、 通过制取氧 气和二氧化碳原理 和性质的比较,初 步确定实验室制取 气体的一般思路和
方法;
3、通过对二氧化 碳的理想药品的探 究,培养学生善于 合作、勤于思考、 严谨求实、勇于创 新、乐于实践的科 学精神,也发展其 学习化学的兴趣。
相信你会思考
●确定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
反应物的状态 反应发生条件
固体—液体 不需要加热
●确定二氧化碳气体收集装置应考虑的因素?
二氧化碳的密度
密度比空气大
二氧化碳的溶解性
能溶于水
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 能与水反应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环节二: 探究解疑
探究活动2:探究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
化学说课PPT课件
![化学说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3d3c44b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62.png)
及时批改 定期反馈
个性化指导 实施效果评估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批改,给 出明确的评分和评语,指出学生 的优点和不足。
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提供个性 化的学习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 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20
成绩评定标准明确和公平性保障措施
明确的评分标准
制定详细的评分标准,确保评分的客观性和公正 性。同时,让学生了解评分标准,引导学生按照 标准完成作业。
化学说课PPT课件
2024/1/29
1
目录
2024/1/29
• 课程背景与目标 • 教学内容与方法 • 课堂互动与活动设计 • 作业布置与评价体系建立 • 资源开发与利用策略 • 总结反思与未来改进方向
2
01
课程背景与目标
Chapter
2024/1/29
3
化学学科重要性
2024/1/29
基础学科
12
03
课堂互动与活动13
提问技巧及问题设置原则
提问要有针对性
针对课程重点、难点、疑点进行提问,引导 学生思考。
提问要具有启发性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
2024/1/29
问题设置要有层次性
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引导学生逐步掌 握知识点。
2024/1/29
9
重点难点剖析及解决策略
针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进行深入剖析和讲解。
2024/1/29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 案例分析、图表解析、动画演 示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设计针对性的练习和作业,加 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
10
实验设计与操作演示
结合教学内容,设计 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 的化学实验。
初中化学《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PPT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初中化学《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PPT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a25275b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a6.png)
(A)加热氯酸钾 (B)加热高锰酸钾 (C)分离液态空气 (D)加热二氧化锰
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旳作用是(C)
(A)加紧化学反应速率 (B)使生成物质量增长 (C)变化化学反应速率 (D)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3.某同学设计了4种制氧气旳方案:①用氯酸钾和
二氧化锰共热;②使高锰酸钾受热; ③用高
锰酸钾和氯酸钾共热;④使二氧化锰受热.判断
概念 特点 联络
“一变多”旳化学反 “多变一”旳化学反
应
X→ A + B + …
应 C+ D + … → Y
两者都是化学反应旳基本类型之一
小资料: 五、工业制取大量氧气旳措施: 分离液态空气法 ── 物理变化
液
空 气
降温、加压
态 空
蒸发 利用沸点不同
气
氮气 液氧 加压
贮存在蓝色钢瓶中
随堂检测
1.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旳措施是 (C)
二氧化锰
氯酸钾 加热 氯化钾 + 氧气 高锰酸钾加热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四、分解反由应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 上其他物质旳反应。“一变多” A → B + C + ···
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 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 质生成另一种物质旳反 旳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应,叫做化合反应
结 论:常温下二氧化锰(MnO2)加速了 过氧化氢溶液旳分解,放出旳氧气使带火星旳 木条复燃。
环节三:反应停止后,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把带火星旳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旳现象。 现 象:带火星旳木条复燃了 结 论:二氧化锰(MnO2)依然在起作用使过 氧化氢溶液分解产生氧气。 4、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变化其他物质旳化 学反应速率,而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 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旳物质。催化剂旳特点
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旳作用是(C)
(A)加紧化学反应速率 (B)使生成物质量增长 (C)变化化学反应速率 (D)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3.某同学设计了4种制氧气旳方案:①用氯酸钾和
二氧化锰共热;②使高锰酸钾受热; ③用高
锰酸钾和氯酸钾共热;④使二氧化锰受热.判断
概念 特点 联络
“一变多”旳化学反 “多变一”旳化学反
应
X→ A + B + …
应 C+ D + … → Y
两者都是化学反应旳基本类型之一
小资料: 五、工业制取大量氧气旳措施: 分离液态空气法 ── 物理变化
液
空 气
降温、加压
态 空
蒸发 利用沸点不同
气
氮气 液氧 加压
贮存在蓝色钢瓶中
随堂检测
1.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旳措施是 (C)
二氧化锰
氯酸钾 加热 氯化钾 + 氧气 高锰酸钾加热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四、分解反由应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 上其他物质旳反应。“一变多” A → B + C + ···
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 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 质生成另一种物质旳反 旳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应,叫做化合反应
结 论:常温下二氧化锰(MnO2)加速了 过氧化氢溶液旳分解,放出旳氧气使带火星旳 木条复燃。
环节三:反应停止后,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把带火星旳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旳现象。 现 象:带火星旳木条复燃了 结 论:二氧化锰(MnO2)依然在起作用使过 氧化氢溶液分解产生氧气。 4、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变化其他物质旳化 学反应速率,而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 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旳物质。催化剂旳特点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说课稿 ppt课件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说课稿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c39f6bffe4733687f21aa13.png)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说课稿
探究新知
药品的选择和反应原理
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2、碳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铜 和二氧化碳
3、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 、水和二氧化碳
4、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 、水和二氧化碳
5、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 、水和二氧化碳
考虑因素
探究新知
药品的选择和反应原理
步骤一:请同学们写出能够产生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看哪个 小组写的又对又多?
步骤二:请同学们判断哪些药品适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步骤三:老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提示学生重点比较三个反应的速度。 步骤四:确定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反应原理。
设计意图:运用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利用 已有知识为探究新知识提供依据,让学生 能体验到探究方法以及其中的乐趣。
↑ H2CO3=H2O+CO2
总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说课稿
探究新知 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
步骤一:选择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并说出选择依 据步骤二: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
步骤三:选择收集氧气的装置及选择依据
步骤四:确定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
说教学过程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节课我采用 了以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情景导入
神奇的剥壳实验
探究新知
药品 原理 装置
合作实验
制取二氧化碳
归纳拓展
知识再现与提升
检测巩固
练习作业
课堂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说课稿
情景导入
自动剥壳装置 设计意图:带着疑问走进化学 课堂,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2024版化学说课课件(PPT课件)
![2024版化学说课课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8ec9330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6e.png)
按照课程大纲和教学计划,系统讲解 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 确保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
化学实验演示
通过现场实验或视频演示,展示化学 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提高学 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案例分析与应用
结合生动的案例,分析化学知识在实 际问题中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抽象 概念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能力。
谢谢聆听
夯实基础,提高学习效果。
02
完善实验教学条件
加大对实验设备和实验室建设的投入,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同
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科技活动,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03
多样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引入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在线课程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
通过教师的系统讲解,使学生掌握化学基本 知识和理论。
案例分析法
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促进学 生思考和交流。
引入典型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和原 理。
02
01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利用PPT、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 学,提高教学效果。
04
03
实验设计与操作
实验目的
课堂表现评价标准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发 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注意听讲,认真记录笔记, 对重要知识点进行标注和整 理。
能够理解并掌握教师讲授的 化学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 识解决问题。
在小组活动中积极合作,与 同学互相交流、讨论和分享 学习成果。
作业布置与批改情况
01
作业布置要针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合理安排作业难度和题量。
化学实验演示
通过现场实验或视频演示,展示化学 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提高学 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案例分析与应用
结合生动的案例,分析化学知识在实 际问题中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抽象 概念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能力。
谢谢聆听
夯实基础,提高学习效果。
02
完善实验教学条件
加大对实验设备和实验室建设的投入,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同
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科技活动,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03
多样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引入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在线课程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
通过教师的系统讲解,使学生掌握化学基本 知识和理论。
案例分析法
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促进学 生思考和交流。
引入典型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和原 理。
02
01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利用PPT、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 学,提高教学效果。
04
03
实验设计与操作
实验目的
课堂表现评价标准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发 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注意听讲,认真记录笔记, 对重要知识点进行标注和整 理。
能够理解并掌握教师讲授的 化学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 识解决问题。
在小组活动中积极合作,与 同学互相交流、讨论和分享 学习成果。
作业布置与批改情况
01
作业布置要针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合理安排作业难度和题量。
《氯气的性质》说课稿PPT课件
![《氯气的性质》说课稿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e53ebb5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ca.png)
氯气的医学应用
随着医学的发展,氯气在医学上的 应用将更加广泛,如用于杀菌消毒 等。
THANKS
溶解性及其他物理特性
总结词
氯气不易溶于水,但易溶于有机溶剂。
详细描述
氯气的溶解性较弱,不易溶于水,但在高温或高压条件下可以部分溶解。此外,氯气是 一种密度较大的气体,比空气重,因此容易在低洼处聚集。此外,氯气还具有较高的热 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这些物理特性使得氯气在工业和实验
氯气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氯气用于游泳池消毒
游泳池水中的氯气可以杀死细菌和病毒,保证游泳者的健康。
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
自来水通过加氯消毒,杀死水中的细菌和病毒,保证饮用水的卫 生安全。
氯气用于家居清洁
一些家居清洁产品中含有氯气,可以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氯气的安全使用案例分析
某化工厂因氯气泄漏导致人员中毒事故
某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发生氯气泄漏,导致多名员工中毒,事故原因是设备老化、管理不 善。
某游泳池因氯气泄漏导致游客呼吸困难事故
某游泳池在消毒过程中发生氯气泄漏,导致多名游客出现呼吸困难症状,事故原因是操作 不当、设备故障。
某自来水厂因氯气投加量过多导致异味问题
某自来水厂在消毒过程中因氯气投加量过多,导致水质异味问题,事故原因是技术失误、 操作不当。
02
可以进一步了解工业上如何制备氯气,以及实验室中如何制备
氯气。
氯气的毒性
03
可以进一步了解氯气的毒性,以及如何避免氯气中毒。
氯气未来可能的应用领域预测
氯气的替代品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们正在 寻找氯气的替代品,如二氧化氯
等。
氯气的工业应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氯气在工业上的 应用将更加广泛,如用于制造高分 子材料等。
随着医学的发展,氯气在医学上的 应用将更加广泛,如用于杀菌消毒 等。
THANKS
溶解性及其他物理特性
总结词
氯气不易溶于水,但易溶于有机溶剂。
详细描述
氯气的溶解性较弱,不易溶于水,但在高温或高压条件下可以部分溶解。此外,氯气是 一种密度较大的气体,比空气重,因此容易在低洼处聚集。此外,氯气还具有较高的热 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这些物理特性使得氯气在工业和实验
氯气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氯气用于游泳池消毒
游泳池水中的氯气可以杀死细菌和病毒,保证游泳者的健康。
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
自来水通过加氯消毒,杀死水中的细菌和病毒,保证饮用水的卫 生安全。
氯气用于家居清洁
一些家居清洁产品中含有氯气,可以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氯气的安全使用案例分析
某化工厂因氯气泄漏导致人员中毒事故
某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发生氯气泄漏,导致多名员工中毒,事故原因是设备老化、管理不 善。
某游泳池因氯气泄漏导致游客呼吸困难事故
某游泳池在消毒过程中发生氯气泄漏,导致多名游客出现呼吸困难症状,事故原因是操作 不当、设备故障。
某自来水厂因氯气投加量过多导致异味问题
某自来水厂在消毒过程中因氯气投加量过多,导致水质异味问题,事故原因是技术失误、 操作不当。
02
可以进一步了解工业上如何制备氯气,以及实验室中如何制备
氯气。
氯气的毒性
03
可以进一步了解氯气的毒性,以及如何避免氯气中毒。
氯气未来可能的应用领域预测
氯气的替代品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们正在 寻找氯气的替代品,如二氧化氯
等。
氯气的工业应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氯气在工业上的 应用将更加广泛,如用于制造高分 子材料等。
高中化学说课ppt课件
![高中化学说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5e567b5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04.png)
有关的内容标准
知道元素、核素的涵义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认识化学键的涵义,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
01
02
教学目标
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第三节 化学键 以前两节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知识为基础,进一步学习物质结构基础知识、物质的形成以及化学反应的本质
课时建议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2课时
第三节 化学键 3课时Biblioteka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3课时
机动与复习 2课时
2
从周期表前三周期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入手,分析电子层数的不同和最外层电子数的递增关系
3
通过第三周期元素代表物的性质,认识元素周期律,并拓展到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应用
说明:所涉及到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是通过模型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直接给出的,没有介绍排布的规律,主要是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有关内容在选修模块进行教学。
碱金属元素 卤族元素
钾与水反应 钠与水反应 钾在空气中燃烧
本节结合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元素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核外电子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又引出原子核与元素性质关系:介绍核素、同位素
1
第二节,利用周期表的横向结构进一步认识元素周期律,通过周期来体现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通过有关数据和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知道核素的涵义。认识原子结构相似的一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认识元素周期律。
在初中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认识化学键的涵义,通过实例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3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课题2 亚硝酸钠和食盐的鉴别
教材分析
“亚硝酸钠和食盐的鉴别”选自苏教版《实验化学》专题3 课题2。本节课的主题是物质的鉴别,鉴别的对象是跟生产、 生活密切相关的亚硝酸钠(工业盐)和食盐,鉴别方法主要 涉及被鉴物质的化学性质,且给学生从物理性质、物质结构 等角度探讨鉴别方法预留了足够的空间。
NO2-+ Fe2++2H+=Fe3++NO↑+H2O
NaCl 较稳定
无明显氧化性
还原性
5NO2-+2MnO4-+6H+=5NO3-+2Mn2++3H2O 3NO2-+ Cr2O72-+8H+=3NO3-+2Cr3++4H2O
还原性较弱
溶液酸碱性
弱碱性
与Ag+反应
Ag++NO2-=AgNO2↓
加稀硝酸后沉淀溶解
5、设计方案 实验论证 ➢ 方案设计
序号
实验原理 实验方法
加入试剂
方案一 热稳定性
加热法
方案二 对应酸的不稳定性 气体法
H2SO4 (aq)
方案三 对应银盐的溶解性 沉淀法
AgNO3(aq)、HNO3(aq)
方案四 氧化性
方案五 方案六 ……
氧化性 还原性
显色法 显色法 显色法
KI(aq)、淀粉、H2SO4(aq) (NH4)2Fe(SO4)2(aq) K2Cr2O7(aq)、H2SO4(aq)
81 g 显著吸热
有毒
食品防腐剂、发色剂、 混泥土防冻剂……
NaCl
白色晶体、咸味
801℃ 1413 ℃
35.9 g 无明显变化
无毒
食品防腐剂、 调味剂……
4、搜索信息 明晰方向
性质对照表二:
性质 热稳定性
NaNO2 320 ℃分解
氧化性
2NO2-+ S2-+4H+=S↓+2NO↑+2H2O 2NO2-+ 2I-+4H+=I2+2NO↑+2H2O
化学 实验 方法 应用
化学 核心知识
基本 操作技能
设计 评价能力
数据 处理能力
学情分析
➢储有知识: 学生已掌握常见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具备能力: 学生已具有物质鉴别实验方案设计与操作的基本能力。
➢拓展方向: 培养学生思维迁移、发散、收敛的品质,提高物质鉴别的 能力,形成物质鉴别的学科思想。
目标分析
1、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课堂引入]四川景区百余游客检验结果确诊为亚硝酸盐中毒
为何会出现这类严重的中毒事件?
1、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展示NaNO2样品,简介NaNO2的用途。
亚硝酸钠为白色至淡黄色粉末或颗粒状,味微咸,易溶于 水,有毒。外观及滋味都与食盐相似,并在工业、建筑业 中广为使用,肉类制品中也允许作为发色剂限量使用。
中性
Ag++Cl-=AgCl↓
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过程分析
1、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2、呈现先行 寻找启迪 3、激发思维 拓展思路 4、搜索信息 明晰方向 5、设计方案 实验论证 6、创新优化 不断升华
5、设计方案 实验论证
[问题3]怎样用实验方法鉴别NaNO2和NaCl两种固体?
在学生分组讨论的基础上回答
➢知识与技能 通过分析NaNO2和NaCl组成、性质的差异,学会物质鉴别
的基本技能
➢过程与方法 通过NaNO2和NaCl的鉴别过程,培养学生设计、评价、操
作、处理等实验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生活中如何防止误食亚硝酸钠中毒为载体,建立将化学
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提高应用已有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分析
1、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2、呈现先行 寻找启迪 3、激发思维 拓展思路 4、搜索信息 明晰方向 5、设计方案 实验论证 6、创新优化 不断升华
过程分析
1、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2、呈现先行 寻找启迪 3、激发思维 拓展思路 4、搜索信息 明晰方向 5、设计方案 实验论证 6、创新优化 不断升华
教材要求学生从已有知识出发,根据物质的特性多角度设 计物质鉴别的实验方案,并开展实验探究,使学生感悟理论 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以进一步提升其运用化学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化学 实验 方法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物质性质的探究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电化学问题研究 物质的定量分析 物质的制备与合成
2、呈现先行 寻找启迪
[问题1]怎样用实验方法鉴别NaCl与NH4Cl两种固体?
序号
加入试剂
现象
鉴别的方法
方案一
方案二 NaOH 固体
方案三 石蕊试液 方案四 pH 试纸
……一种呈黄色, 焰色反应 Nhomakorabea 一种无特殊现象
一种无气体, 一种有气体
气体法
一种溶液变红 色,一种溶液 无明显现象
一种溶液 pH为 小于 7,一种溶 液pH等于 7
显色法 显色法
过程分析
1、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2、呈现先行 寻找启迪 3、激发思维 拓展思路 4、搜索信息 明晰方向 5、设计方案 实验论证 6、创新优化 不断升华
3、激发思维 拓展思路 [思考与整理]
由物理性质 形成的鉴别
物质鉴别 的原理
由化学性质 形成的鉴别
由组成、结构形成的鉴别 ……
过程分析
1、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展示NaNO2样品,简介NaNO2的用途。
如何鉴别NaNO2和NaCl,以减少这类中毒事件的发生?
过程分析
1、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2、呈现先行 寻找启迪 3、激发思维 拓展思路 4、搜索信息 明晰方向 5、设计方案 实验论证 6、创新优化 不断升华
2、呈现先行 寻找启迪
[问题1]怎样用实验方法鉴别NaCl与NH4Cl两种固体? 在学生分组讨论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5、设计方案 实验论证 ➢ 方案实践
序号
加入试剂
实验步骤与现象 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1、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2、呈现先行 寻找启迪 3、激发思维 拓展思路 4、搜索信息 明晰方向 5、设计方案 实验论证 6、创新优化 不断升华
4、搜索信息 明晰方向
[问题2]鉴别NaNO2和NaCl,已有哪些知识的储备?
交流已完成的预习作业: NaNO2和NaCl性质和用途的科普小论文
4、搜索信息 明晰方向
预习作业节选
性质 色、状、味
熔点 沸点 溶解度(20℃) 溶解吸放热 毒性 用途 热稳定性 氧化性 还原性 溶液酸碱性 与Ag+反应
NaNO2
NaCl
4、搜索信息 明晰方向
性质对照表一: 性质
色、状、味 熔点 沸点
溶解度(20℃) 溶解吸放热 毒性
用途
NaNO2
白色或淡黄色晶体、咸味
271℃ 320 ℃分解
课题2 亚硝酸钠和食盐的鉴别
教材分析
“亚硝酸钠和食盐的鉴别”选自苏教版《实验化学》专题3 课题2。本节课的主题是物质的鉴别,鉴别的对象是跟生产、 生活密切相关的亚硝酸钠(工业盐)和食盐,鉴别方法主要 涉及被鉴物质的化学性质,且给学生从物理性质、物质结构 等角度探讨鉴别方法预留了足够的空间。
NO2-+ Fe2++2H+=Fe3++NO↑+H2O
NaCl 较稳定
无明显氧化性
还原性
5NO2-+2MnO4-+6H+=5NO3-+2Mn2++3H2O 3NO2-+ Cr2O72-+8H+=3NO3-+2Cr3++4H2O
还原性较弱
溶液酸碱性
弱碱性
与Ag+反应
Ag++NO2-=AgNO2↓
加稀硝酸后沉淀溶解
5、设计方案 实验论证 ➢ 方案设计
序号
实验原理 实验方法
加入试剂
方案一 热稳定性
加热法
方案二 对应酸的不稳定性 气体法
H2SO4 (aq)
方案三 对应银盐的溶解性 沉淀法
AgNO3(aq)、HNO3(aq)
方案四 氧化性
方案五 方案六 ……
氧化性 还原性
显色法 显色法 显色法
KI(aq)、淀粉、H2SO4(aq) (NH4)2Fe(SO4)2(aq) K2Cr2O7(aq)、H2SO4(aq)
81 g 显著吸热
有毒
食品防腐剂、发色剂、 混泥土防冻剂……
NaCl
白色晶体、咸味
801℃ 1413 ℃
35.9 g 无明显变化
无毒
食品防腐剂、 调味剂……
4、搜索信息 明晰方向
性质对照表二:
性质 热稳定性
NaNO2 320 ℃分解
氧化性
2NO2-+ S2-+4H+=S↓+2NO↑+2H2O 2NO2-+ 2I-+4H+=I2+2NO↑+2H2O
化学 实验 方法 应用
化学 核心知识
基本 操作技能
设计 评价能力
数据 处理能力
学情分析
➢储有知识: 学生已掌握常见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具备能力: 学生已具有物质鉴别实验方案设计与操作的基本能力。
➢拓展方向: 培养学生思维迁移、发散、收敛的品质,提高物质鉴别的 能力,形成物质鉴别的学科思想。
目标分析
1、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课堂引入]四川景区百余游客检验结果确诊为亚硝酸盐中毒
为何会出现这类严重的中毒事件?
1、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展示NaNO2样品,简介NaNO2的用途。
亚硝酸钠为白色至淡黄色粉末或颗粒状,味微咸,易溶于 水,有毒。外观及滋味都与食盐相似,并在工业、建筑业 中广为使用,肉类制品中也允许作为发色剂限量使用。
中性
Ag++Cl-=AgCl↓
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过程分析
1、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2、呈现先行 寻找启迪 3、激发思维 拓展思路 4、搜索信息 明晰方向 5、设计方案 实验论证 6、创新优化 不断升华
5、设计方案 实验论证
[问题3]怎样用实验方法鉴别NaNO2和NaCl两种固体?
在学生分组讨论的基础上回答
➢知识与技能 通过分析NaNO2和NaCl组成、性质的差异,学会物质鉴别
的基本技能
➢过程与方法 通过NaNO2和NaCl的鉴别过程,培养学生设计、评价、操
作、处理等实验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生活中如何防止误食亚硝酸钠中毒为载体,建立将化学
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提高应用已有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分析
1、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2、呈现先行 寻找启迪 3、激发思维 拓展思路 4、搜索信息 明晰方向 5、设计方案 实验论证 6、创新优化 不断升华
过程分析
1、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2、呈现先行 寻找启迪 3、激发思维 拓展思路 4、搜索信息 明晰方向 5、设计方案 实验论证 6、创新优化 不断升华
教材要求学生从已有知识出发,根据物质的特性多角度设 计物质鉴别的实验方案,并开展实验探究,使学生感悟理论 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以进一步提升其运用化学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化学 实验 方法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物质性质的探究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电化学问题研究 物质的定量分析 物质的制备与合成
2、呈现先行 寻找启迪
[问题1]怎样用实验方法鉴别NaCl与NH4Cl两种固体?
序号
加入试剂
现象
鉴别的方法
方案一
方案二 NaOH 固体
方案三 石蕊试液 方案四 pH 试纸
……一种呈黄色, 焰色反应 Nhomakorabea 一种无特殊现象
一种无气体, 一种有气体
气体法
一种溶液变红 色,一种溶液 无明显现象
一种溶液 pH为 小于 7,一种溶 液pH等于 7
显色法 显色法
过程分析
1、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2、呈现先行 寻找启迪 3、激发思维 拓展思路 4、搜索信息 明晰方向 5、设计方案 实验论证 6、创新优化 不断升华
3、激发思维 拓展思路 [思考与整理]
由物理性质 形成的鉴别
物质鉴别 的原理
由化学性质 形成的鉴别
由组成、结构形成的鉴别 ……
过程分析
1、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展示NaNO2样品,简介NaNO2的用途。
如何鉴别NaNO2和NaCl,以减少这类中毒事件的发生?
过程分析
1、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2、呈现先行 寻找启迪 3、激发思维 拓展思路 4、搜索信息 明晰方向 5、设计方案 实验论证 6、创新优化 不断升华
2、呈现先行 寻找启迪
[问题1]怎样用实验方法鉴别NaCl与NH4Cl两种固体? 在学生分组讨论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5、设计方案 实验论证 ➢ 方案实践
序号
加入试剂
实验步骤与现象 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1、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2、呈现先行 寻找启迪 3、激发思维 拓展思路 4、搜索信息 明晰方向 5、设计方案 实验论证 6、创新优化 不断升华
4、搜索信息 明晰方向
[问题2]鉴别NaNO2和NaCl,已有哪些知识的储备?
交流已完成的预习作业: NaNO2和NaCl性质和用途的科普小论文
4、搜索信息 明晰方向
预习作业节选
性质 色、状、味
熔点 沸点 溶解度(20℃) 溶解吸放热 毒性 用途 热稳定性 氧化性 还原性 溶液酸碱性 与Ag+反应
NaNO2
NaCl
4、搜索信息 明晰方向
性质对照表一: 性质
色、状、味 熔点 沸点
溶解度(20℃) 溶解吸放热 毒性
用途
NaNO2
白色或淡黄色晶体、咸味
271℃ 320 ℃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