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及其启示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及其启示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及其启示作者:刘冉婷来源:《中国证券期货》2013年第09期【摘要】在全球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国家安全不仅仅是领土安全,文化安全呗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可以为现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的国家安全提供启示。
【关键词】文化领导权;产生;内容;启示文化领导权或称文化霸权,是指一个阶级主宰另一个阶级的意识型态及文化,通过控制文化内容和建立重要习俗以统一意见来达到支配目的。
一、文化领导权理论的产生文化领导权的概念是由普列汉诺夫在一八八三至一八八四年间作为推翻沙皇制度的策略的一部分而首次提出的,而到了葛兰西手里,这个词又有了新的含义,被用来描述社会各个阶级之间的支配关系。
但这种支配或统治关系并不局限于直接的政治控制,而是试图成为更为普遍性的支配,包括特定的观看世界、人类特性及关系的方式。
由此,领导权不仅表达统治阶级的利益,而且渗透进了大众的意识之中,被从属阶级或大众接受为“正常现实”或“常识”。
文化领导权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当时欧洲革命的失败与十月革命的胜利直接成为葛兰西提出文化霸权理论的契机,马克思、列宁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文化关系的分析与论述构成其理论来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与革命现状提供了其理论产生的经验。
1.社会背景公元1917年11月7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临近结束的时候,爆发了震惊世界的俄国十月革命,在列宁的领导下,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革命似乎像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预期的那样在发展。
于是,在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欧洲进入了一个高潮期,中东欧包括一些传统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后爆发了一系列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在东欧的匈牙利,南欧的意大利,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故乡德国,革命接踵而至,欧洲国家走上社会主义似乎指同可待了。
但令人意外的是,这些革命在短期内就先后遭到了失败。
这时,以葛兰西、卢卡奇和科尔施为代表的一批人,既不同意第二国际又不同意第三国际对于革命失败的解释,他们普遍认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意识出了问题,即革命的文化——意识形态领域出了问题。
试论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及其启示

目录摘要 (2)前言 (3)一、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 (3)(一)文化霸权的三个理论层面 (3)1、市民社会 (3)2、统治权和领导权 (4)3、有机知识分子 (4)(二)文化霸权的实质 (4)(三)文化霸权的特征 (4)1、权威与服从 (4)2、合法性 (4)(四)文化霸权的维护 (5)二、文化霸权对中国社会的启示 (5)结语 (6)参考文献 (7)内容摘要:文化霸权理论已经成为当代文化研究的重要领域和热点问题。
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强调了文化自身的功能,更进一步地说是意识形态的领导权。
葛兰西认为,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的统治不再是依赖暴力,而是依赖舆论,依赖于它对市民社会的文化权的控制。
面对新时代,尤其是我国面对全球化的大背景,如何维护和巩固我国社会主义的文化领导权,预防西方的渗透和西化,葛兰西的霸权理论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启发意义,而在实现被统治阶级对统治阶级自觉自愿的认可过程中,知识分子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字:葛兰西文化霸权意识形态知识分子Synopsis:Theories of cultural hegemon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ield of contemporary cultural studies and hotspots. Gramsci's cultural hegemony theory emphasizes the function of culture itself, further is the ideology of leadership. Gramsci's view, in the Western capitalist societies, bourgeois rule is no longer dependent on violence, but rely on public opinion, rely on it to the public control of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rights. Facing a new era, especially the backdrop of globalisation, how to maintain and consolidate the Chinese socialist cultural leadership to prevent infiltration of Western and westernized, Gramsci's hegemony theory has important influence and inspiration of significance, and in the realization of the ruled class in the process of recognition for the ruling class conscious, intellectual plays an important role.Keywords:Gramsci cultural hegemony ideology intellectuals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启示前言:“文化霸权”这个概念是由安东尼奥·葛兰西在《狱中札记》一书中提出来的,简单地说,他把马克思主义的上层建筑划为了两个层面,一是“政治社会”或“国家”,其“执行机构是军队、法庭、监狱等等,它作为专政的工具代表暴力”;一是“市民社会”,它是由“政党、工会、教会、学校、学术文化团体和各种新闻媒介构成的,它作为宣传和劝说性的机构代表的是舆论”。
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及对我国文化建设的启示

、
葛兰 西文化霸权 理论的概念及 主要 内容
1 .“ 文化 霸权 ”的概念 “ 霸 权 ” 的英 文 是 H e g e m o n y ,H e g e m o n y来 自 于 希腊 语 中 的 e g e m o n y ,其 本 意是 指一个 国家 的领 导 者 或 领 导人 。 [ ・ ] 撒 葛 兰西 的文 化 “ 霸 权 ”并 不 是强 权 与暴力 ,更多 的是一种 文化上 的领导权 。它 指 的是 统治 阶级通过政 党 、学 校 、工会 、教会 等社 会 团体 ,以文化 宣传 、宗教信 仰、教育 教化等 为媒 介 ,将本阶级的价值观和信仰普遍推行给社会各阶 级 ,对广 大 民众 进行精 神上 、道德上乃 至心理 上 的 指 导与 控制 ,使 被统治 阶级 自觉接受统 治 阶级 的世 界 观和价 值观 ,从 而维护其统 治地位 。 2 . 市 民社 会与文化 霸权理论 葛 兰西在 马克思 和黑格尔 的市 民社 会理论 的基 础 上 创 立 了 自己的市 民社会 理 论。 但 与 马克 思从 经 济角度理解市民社会不同的是,葛兰西认为市 民社 会 属 于上层建 筑 。他 提 出 ,国家是 由政 治社会 与市 民社会 构成 ,政治社会 是 以暴 力 、法律 为基 础的政 府 活 动领域 ,而市 民社会则 是以道德 、文化 为基础 的伦理社会。葛兰西认为 , 市民社会是 由政党、工 会 、教 会 、学 校 、学术 文化 团体和各 种新 闻媒介构 成 ,统 治 阶级 的文化 霸权控 制正是通 过这些 团体 和 机构 向整个 社会 渗透 。在 葛兰西看来 ,随着资本 主
义 经济 的迅 速发 展 ,在西 方发 达 资本 主 义 国家里 , 市 民社会 已经发展 成为—个 非常成 熟的机 构 。资 产 阶级的统治 之所 以难 以摧毁 ,正是 由于它 文化 霸权 的渗透 。资 产阶级 的统 治 主要 不是依 靠政 治社会 的 强权统治来 维系 的 ,而很 大程度上是 依靠 以伦理 和 教育为 核心的文化 霸权 的统治来维 系 。对 此 ,葛 兰 西得出结论 ,在市民社会高度发达的国家要取得革 命胜利 ,维持社会秩序就必须采取 以意识形态斗争 为主线 的 “ 阵地战” ,即夺取 文化霸权 。 3 . 文化 霸权理 论领域 中的知识分子理 论 葛 兰西深刻地认 识到 ,要夺取 领导 权 ,是 一项 长期艰 苦 的任务 ,必须经 历漫长 的过程 。 因为任 何 统治 阶级都不会 自愿地放 弃其 既得 的利 益 ,他 们会 竭力维 护政权 ,维持本 阶级 的固有统治 。除 了用暴 力以外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运用他们已经建立起来 的庞 大的意识形 态结构 ,也就是 其有机 的知识 分子 阶层 。对 此 ,葛 兰西 的理论 视野转 向了作为 文化 霸 权历史 主体 的知识分子 。 《 i i l l 中札 记》 中把 知识 分 子分 为 “ 有 机 的知 识 分子 ”和 “ 传统 的知识分 子 ”两 种 。所 谓 “ 有机 的 知 识 分子 ” 是 由一 个 历史 时期 的新 阶级 培 养 出来 的 ,直 接 同新 阶级 的经 济和政治 结构 紧密联 系 的知 识分 子 ;是人类 历史 中文化 、精 神 、知识 、理论 等 能动因素 的实 践者 ,是由以前 的生产方式所产 生 的知识分子 ,是 “ 独立于居统治地位 的社会 集 团。 ”他们有些 是 旧制度 残 留下 来 的有 机知识 分 子 , 还 有 同贵族 有密切联 系 的牧 师 、旧官僚 ,以及 同新 的统治集 团没有共 同语言 的 旧艺术 家 、学 者等 。在
“文化霸权“——葛兰西意识形态批判思想

断生命与死亡的联系,劳动者永远失去了回馈剥削者生命的意识,因此资本对劳动就具有永久的权力。
另一方面资本把它的合理性建立在保存生命、驱逐死亡上,统治秩序通过掌握死亡而掌握生命,把生命完全安置在资本的再生产中。
这就使资本对社会所实行的是一种象征暴力,因此只有通过象征性的颠覆才能真正反抗社会的统治。
这种颠覆就是意外死亡,为什么只有意外死亡才能起到这种作用呢?因为,任何自然死亡,如老死、病死等,社会都付出了相应的代价,如养老金、治疗等,可以说社会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对自然死亡回馈了相应的物品,所以社会并不亏欠什么,自然死亡被系统本身所吸收,不具备系统无法解释的意义。
只有意外死亡具有颠覆系统的意义,一方面,意外死亡作为一个事件、一个对社会的挑战,社会无法给它以回馈,已经死亡了,各种物质对它没有意义,死后再多的物质补偿也不能与死亡事件相等同,也就是前面所说的交换的节奏不同。
社会只有用死亡才能回馈意外死亡本身,这是社会无法做到的,因此意外死亡打开了系统崩溃的缺口。
另一方面,死亡在现代社会成为一个生物学意义上的事情,对于我们来说它是所有意义、所有激情消失的分界点。
只有意外的死亡重新成为集体的事务,成为全体的焦点,唤起了人们的激情。
原始社会没有“自然”的死亡,他们通过仪式把死亡变成公共的、集体的事务,死亡成为另一种社会关系的建立。
这种死亡的仪式有点类似于藏传佛教中的活佛转世制度,只不过在原始社会中每个人都必须有象征性的死亡后,才有社会意义上的出生。
正是通过这种仪式,“人们从随机的、不可逆的自然死亡,过渡到一种馈赠与接受的死亡,因此这是可以在社会交换中逆转的、可以在交换中‘溶解’的死亡。
与此同时,生死的对立消失了:生死也可以通过象征可逆性的形式相互交换。
”[!"]现代社会不仅没有吸收死亡的有效仪式,而且驱逐了死亡,因此我们只有把意外死亡当作象征性事件来体验。
死亡作为对现代社会的颠覆,是波德里亚所说的唯一对符号社会起作用的反抗手段,也是波德里亚用象征交换原则来批判现代社会的逻辑结论。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及其对我国文化建设的启示

each group
dominant position,and maintain the status
concession.According to this
theory,we
should pay great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culture and should cultivate proletarian intellectuals.
行词源的探讨。 文化霸权是来自西方的一个概念,其中“霸权"的英文是“Hegemony",Hegemony 一词的希腊文和拉丁文形式是egemon和egemonia,本意是指一个国家的领导人或 统治者,一般用来表示国与国之间的政治统治关系1。在中文中“霸权"多指一国
处于操纵或者控制其他国家的地位,而“霸"字本身在汉语中更是一种依仗权势 或武力欺压他人的表现,因此Hegemony通常在中国被译为“霸权’’。但Hegemony 有时候也被翻译为“领导权",这时候产生的中文理解意义就不同了。通常“霸权”
the function of culture itself and its the
of its dynamic role for economic basis.It stresses and class which in the
on
hegemony
by the negotiation of by making
路日亮教授、刁志萍教授对于我的科研工作和论文都提出了许多的宝贵意见, 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撰写论文期间,班主任刘秀萍老师及全体06级哲学班同学对我论文的研究 工作和课余生活给予了热情帮助,在此向他们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另外也感谢家人,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使我能够在学校专心完成我的学业。
解析葛兰西的文化霸权主义及其启示

解析葛兰西的文化霸权主义及其启示作者:朱瑞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4年第08期【摘要】本文阐述了葛兰西文化霸权核心理论及其内涵,对葛兰西的意识形态理论及其当代效应进行深入分析与思考,提出:充分运用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坚持本国文化,扩大民众的民族认同感,巩固并提升自己的文化领导权,从根本上提高意识形态领域的竞争力。
【关键词】葛兰西;文化霸权;意识形态安东尼奥·葛兰西是意大利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是意大利共产党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他被誉为“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马克思最正统的继承者”,1926 年被法西斯政府逮捕入狱,在狱中写下了《狱中札记》这本经典之作,书中论述了他的哲学、政党思想和国家理论,在新时代背景下,研究其“文化霸权”理论及其意识形态领域,有利于我们制定并发展自身的文化战略,增强我国文化自信,进一步推进我国文化繁荣。
一、葛兰西的文化霸权内涵文化霸权,又称文化领导权,是指在市民社会中,某个社会集团在文化、伦理和意识形态上的领导权。
葛兰西的文化霸权思想的核心是国家和市民社会,他认为国家并非是一种权利的强制机构,而是“政治社会”与“市民社会”之间的平衡或统一。
葛兰西对国家的本质和功能的阐述与传统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不同,他提出“在关于国家职能(狭义地作为政治一法律组织来理解)的论战中,‘国家—守夜者’的说法与‘国家—卡宾枪手’的意大利说法相等,它所表示的国家职能只限于维持公共秩序和保证守法。
……市民社会也是‘国家’,并且不仅如此,市民社会恰好构成国家。
”[1]葛兰西在一封书信中写道:“通常把国家看作是政治社会——即用来把群众控制得与特定的生产和经济类型相一致的专政或强制性机器,而不是把它看作政治社会和市民社会之间的平衡。
我所谓的市民社会是指一个社会集团通过像社会、工会或学校这样一些所谓私人组织而行使的整个国家的领导权。
”[2]这就是说,文化霸权(即文化领导权)是政治社会对市民社会的意识形态的平衡和统一。
读书学习心得体会: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

读书学习心得体会: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通过这样简单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任何统治阶级都依靠一种比较可靠的工具维系自己的统治。
那么我们要问,无产阶级如果要成为统治者,他们有什么可靠的工具呢?他们长期以来一直处于社会的底层,显然不会有直接的力量上的优势,也没有所谓的优秀的血统,更没有足够的土地和资本。
那么无产阶级依靠什么工具来维持自己的统治呢?无产阶级回头去寻找,可以利用的工具,经过长期的总结发现,在以往的统治中,所有的统治者用的都是物质层面的工具,虽然也有基督教教会等一些统治的机构,但是这些机构也大多是做一些幕后的工作,没有拿到台前来展示。
既然这样的思想方面的工具,可以利用,为什么不直接拿到台前来用呢?葛兰西把这种精神工具明确地称之为文化领导权。
他通过分析俄国和西欧共产主义运动的不同现实情况,认为西欧共产主义运动与俄国的运动是完全不一样的。
俄国没有经历资本主义的萌芽与发展,也没有民主自由意识的觉醒,因此可以通过单纯的暴力手段取得一种统治,并且很快形成一种风气与氛围;而西欧则完全不一样了,资本主义已经得到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民众的民主自由意识业已觉醒,不能通过简单的暴力革命就能取得政权,更困难的是不能很简单的形成一种社会风气与氛围。
因此,葛兰西提出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之前就要形成自己的一种文化体系,获得文化的领导权,并且一直到取得政权之后也要牢牢的把握这种领导权。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文化领导权其实并非表面理解的那么风光,它只是无产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寻找到的一个工具而已。
并且也不一定是非常好用的工具,而是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寻找到的。
换句话说葛兰西提出文化领导权这个理论,完全是在西欧的共产主义运动陷入困境时的公关与妥协,如果找不到这样的一种工具,共产主义运动也许就面临“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局面,那么说这个理论真正算得上是应运而生,共产主义运动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
从另一个侧面来说,文化领导权对于无产阶级的统治而言成为不可替代的理论,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对我国文化治理的启示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对我国文化治理的启示□李翔/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要想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应当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导向,严格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增强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以及话语权。
当前我国除了在党的领导下打好“三大攻坚战”,还应当做好文化治理工作,不断推动文化治理的现代化发展。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对于我国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全面树立民众的文化自信,从而让广大民众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文化治理举措具有重要的启示。
1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的基本内涵在葛兰西思想之中,文化领导权是重要组成部分,葛兰西认为要想让无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必须要在道德以及精神层面获得较高的认同感,并不是过度依靠暴力政治方式。
应当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载体作用,与广大人民群众建立紧密地联系,通过阵地战占领文化领域以及意识形态领域,这样才能够顺利获得文化领导权。
文化领导权最早是葛兰西于1926年在《南方笔记》中所提出,他认为文化领导权能够获取人民群众的接受与认可,要想实现政权的稳定,必须要不断吸收新鲜无产阶级血液,并在文化层面作出有效的领导[1]。
就其本质而言,文化领导权主要指的是统治阶级通过文化与意识形态方式来对被统治阶级行使相应的国家权力,归根结底是一种典型的统治手段,虽然在内容、形态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但其与政治统治却有着相同的目的,即巩固统治。
文化领导权的核心在于摒弃暴力革命手段,而是将视角置于意识形态领域,通过意识形态宣传教育工作的广泛开展,来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内心深处的某一种道德,帮助其树立反对资产阶级这一正确革命意识,进而与社会道德标准相契合。
葛兰西的这一观点主要针对对象是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在他看来组建一支具备较高无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对不同阶层的人民群众进行有效的整合,并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来开展相应的意识形态宣传与推广工作,实现对无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这样才能够在革命中掀起一股精神与文化上层建筑革命大潮,最终形成反对资产阶级的文化意识形态和构建无产阶级的话语体系[2]。
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对当前舆论引导的启示

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对当前舆论引导的启示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对当前舆论引导的启示史惠斌本文通过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探析了葛兰西“文化霸权”思想给当前舆论引导带来的重要启示。
启示包含四个方面,高举旗帜,意识形态引领;围绕中心,注重文化安全;团结人民,营造氛围;凝心聚力,做好舆论引导。
标签:文化霸权;意识形态;舆论引导安东尼奥·葛兰西以其《狱中札记》而闻名,他的“文化霸权论”分析了意识形态对于社会体制和政治变革的重要性,而在这一过程中,大众传媒成为夺取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重要工具和场所之一。
新媒体飞速发展的时代环境下,多层次、多样化的信息传播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迫切需要构建融媒体舆论引导新格局,其“文化领导权”思想存在很多值得我们对当前舆论引导工作的借鉴与反思的地方。
一、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文化霸权(cultural hegemony)理论这个概念的原创者当之无愧应属于因《狱中札记》而闻名的安东尼奥·葛兰西,纵览“文化霸权”这一理论过程形成的历史脉络,虽然马克思、列宁的思想以及卢卡奇的著作等都对这一理论的产生有过或多或少的影响,但是可以说只有到了葛兰西,“文化霸权”这个概念才形成了有影响力的系统化理论,并真正的被提了出来。
葛兰西的《狱中札记》中这样描述:“一个社会集团能够也必须在赢得政权之前开始行使‘领导权,”。
通过这段描述我们分析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中“霸权”的实质,其实就是通过民众自觉自愿认同来实现的文化意识形态的一种控制手段,这种手段不是通过暴力而是通过人们的“意识形态”、通过“社会舆论”这样润物细无声的方式。
葛兰西认为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要取得政治领导权首先应先夺取文化领导权。
他甚至提出,无产阶级想要获得民众的支持和同意首先要通过市民社会取得文化上的领导权,在无产阶级的革命中,掌控文化领导权是更为重要、更为关键的。
反之,若统治阶级因疏忽了意识形态建设,丧失了文化领导权,那么就会面临丧失政权的威胁。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包 括工 会
、
教 会 等 民 间组 织 所 代
、
整 个社会 陷入 管辖 和 统 治 危 机
”
表 的社 会 舆 论 和 新 闻媒 介
的 关头 所 建 立 的
。
“
代 表 的意 识 形 态 领域
化 领 导权 理 论 是 葛 兰 西 在 看 到 2 0
世 纪 2 0 年代 前 后 主 义 革命相 继 失败 后
,
,
其特 征 是 同 意
,
认
葛兰 西 还 指 出
它 为 同化 和 在
‘
任何 在 争 取 统 治 地 位
一
同
,
是 文 化 领 导权 的载体
。
是 国 家统 治 的
一
的集 团 所 具 有 的最 重 要 的特 征 之
意识 形 态上
, ’
,
就是
西 方资本 主 义
前提
如 果 没 有公 民 的同意
,
,
个 国家将
,
“
经 演 变 为 更 加 复 杂 的结 构 可 以 抵 制 经 济
”
因 而 工 人 阶 级 要 取 得 革 命 的胜 利
,
,
葛 兰 西 文化领 导 权 理 论 中的 文化 是
何 含 义 呢 ? 葛 兰 西 解释说 底 的统
‘
一
政 治 因 素 入 侵 的灾难 性 后 果
从 以 上 分 析 中可 以看 出
而 在 西 方 发达 资 本 主 义 国 家
,
方 面 是 随 着 无 产 阶 级 在社会 化 大 生
,
葛兰 西 的文化领导 权理 论
(
一
;
产 中培 养 与 发 展 自身 时造 就 的
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对当前舆论引导的启示

高举旗 帜, 意识形态引领 ; 围绕 中・ , 注重文化安全 ; 团结人 民, 营造 氛围 ; 凝心聚力 , 做好舆论 引导 。
【 关键词 】 文化霸权 ; 意识形 态; 舆论 引导
安 东尼奥 ・ 葛兰 西 以其 《 狱 中札 记》 而 闻名 , 他的“ 文化 霸权论 ” 分析 了意 识形 态对 于社会 体 制和 政治 变革 的重 要性 , 而在 这一 过程 中, 大 众传 媒 成为夺 取意 识形 态领 导权 的 重要 工具和 场所 之一 。新 媒体飞速发展的时代环境下, 多层次、 多样化的信息传播方式改变 着 人 们 的生 活 , 迫 切需 要构 建 融 媒体 舆论 引 导新 格 局 , 其 “ 文 化领 导 权 ”思想 存 在很 多 值得 我们 对 当 前舆 论 引导 工作 的借 鉴与 反思 的地 方 。
分。
个人通 常需要 考虑大 多数人 的 态和做 , 然后再把 自己放到这个 既 定的思潮之 中, 而把 自己真 实的 意见臆藏起来 这种现 象他称之为
,
“ k i t s c h ”( 媚 俗)
脱离 公共舆论而 独立乃 是取得某 种伟 大的和合乎 公共舆论 中真理和无 穷错误 直接 黑格尔 ( 德 国) 理 性的成就 ( 不 这 是一种诉诸伟大人 混杂在 ( h 起, 所 以鲍不能把它们任 e g e l ,f ) 论在 现实生活或 物的舆论观 何 科 学方面)的第 个看作的确认 真的东西 。
一 一
、
个 形式上条 件。
一
愧 应 属于 因 《 狱中 札记 》而闻 名的 安东 尼 奥 ・ 葛 兰西 , 纵览 “ 文化 霸权 ”这一 理 论过 程形 成 的 历史 脉 络 , 虽然 马克 思 、 列 宁 的思 想 以 及卢 卡奇 的著 作等 都对这 一理 论 的产 生有 过或 多或 少的 影响 , 但是 可 以说只 有到 了葛 兰西 ,“ 文 化霸 权 ”这个 概念 才形 成 了有影 响 力 的系统 化理论 , 并 真正的 被提 了出来 。 葛 兰西 的 《 狱 中 札记 》中这 样 描述 : “ 一个 社 会 集 团能 够 也必 须 在 赢 得政 权 之前 开 始行 使 ‘ 领 导权 , ” 。通 过这 段 描述 我 们 分析 葛 兰 西文 化霸 权理论 中 “ 霸权 ”的实质 , 其 实就 是通 过 民众 自觉 自 愿 认 同来 实现 的文 化意识 形态 的一 种控 制 手段 , 这 种 手段 不是 通过 暴 力 而是 通 过人 们 的 “ 意 识形 态 ” 、 通过 “ 社 会舆 论 ”这 样 润 物细 无 声 的方 式 。葛 兰西 认为 在西 方发 达资 本主 义 国家 , 要取 得政 治领 导 权首 先 应先夺 取文 化领 导权 。他 甚 至提 出, 无 产阶 级想 要获 得 民 众 的 支持 和同 意首 先要 通过市 民 社会 取得文 化上 的领 导权 , 在 无产 阶级 的革命 中 , 掌控 文化 领导 权是 更为 重要 、 更 为关键 的 。反 之 , 若 统治阶级 因疏忽了意识形态建设, 丧失了文化领导权 , 那 么就会面 临丧失政 权的 威胁 。 葛 兰西 指 出 , 国家 具有 强 力 和 同意 的双 重 本质 , 如果 在 国 家的 杠杆上强力因素逐渐减弱而同意因素逐渐增强, 当同意因素增强到 不 再 需要 强制 因素 时那 么国 家就会 消 亡 , 国家就 成 了空壳 。葛 兰西 这 一思 想是对 马克思 和恩 格斯关 于 “ 国家 消亡学 说 ” 的进 一步 解析 。 如 恩格 斯 指出 : “ 当 国家终 于 真正成 为整 个社 会的 代表 时 , 它就 使 自 己 成 为多 余 的 了 ” 。由此 我 们不 难 看 出 , 葛 兰 西 的霸 权概 念 在 实际 意 义上 其实 与领 导权 有相 似之 处 , 葛 兰西 的文 化霸 权 实质 就是 智识 和 道德 上 的领导 权 , 在 葛 兰西 看来 , 政权 要想 稳定 , 要 想形 成文 化的 领 导权 , 其 首要 的条件 就 是被 统治 者自愿 地接 受和 赞 同 , 与 此 同时 , 这 是一 个斗 争 、 冲突 、 平衡 、 妥 协的 复杂过 程 。一旦 文 化和 意识形 态 上 的领 导权 受到 削弱 , 国 家也 就进入 到 了危机 状态 。葛 兰西 也 始终 认为, 无 产 阶级 政党在 建 立国 家以 及维护 国 家稳定 的 同时 应注重 构 建 一个 “ 总 体性 世界 观 ” 。所谓 “ 总 体性 世界 观 ”就 是一种 强调 统 治 阶级 获得 文化 领导 权的 表现 方 式。葛 兰西 认为 , 让 国家 政权 得到 有 效稳 固的办 法 就是 确 保统 治 阶级 在 文化 和 意识 上 的领 导权 能够 得 到稳 固 。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及其现实启示

2012摘要: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奠基于实践哲学。
文化领导权理论的致思路径体现在:“完整国家”是文化领导权理论的逻辑前提、市民社会是文化领导权践履的现实场域、阵地战是文化领导权的夺取策略。
文化领导权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建设提供了双重启示:中国共产党要坚守对社会主义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双重领导权,为此要坚持不懈地培养和教育“有机知识分子”、充分重视和利用中国“市民社会”的作用。
关键词:葛兰西;实践哲学;文化领导权;市民社会中图分类号:B5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90X(2012)12-081-03作者: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教师;湖南,长沙,410083安东尼奥·葛兰西是意大利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理论家,他在反思西欧国家无产阶级运动失败教训的基础上,在对庸俗经济决定论的批判中打破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济还原论式的理解”①,创造性地提出并阐释了“文化领导权”理论。
这一理论的提出,一方面揭示了资产阶级是如何巧妙地利用统治阶级的优势,在不放弃暴力统治的同时,更加侧重于从精神文化和意识形态上来引导、教化和操纵人民,从而维护和巩固本阶级统治地位;另一方面也强调了作为历史主体的人民群众的文化精神等主观意识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从而把马克思主义对经济、政治的关注引向对观念上层建筑的关注,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意识形态的理论,并为现时代解决人类异化危机和人类解放问题提供了一种文化革命的思路。
什么是“文化领导权”?葛兰西认为:“社会集团的领导作用表现在两种形式中———在‘统治’的形式中和‘精神和道德领导’的形式中”②。
其中,“精神和道德领导”的形式就是文化领导权,即某一社会集团在思想文化、伦理道德、意识形态上的领导权,靠民众社会的“同意”而非“强制”获得。
文化领导权理论既是葛兰西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验和教训的反思与总结,也是他带有强烈现实性和实践性革命新战略的推出与升华。
一实践哲学:文化领导权理论的哲学基础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奠基于实践哲学。
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及其研究意义

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及其研究意义摘要:文化霸权主要是指统治阶级对社会意识形态的控制和领导。
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包含三个主要的理论层面,即统治权和领导权、市民社会以及知识分子阶层。
他的文化霸权为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文化与权利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与主流意识形态不同的研究方法与理论选择。
关键词:文化霸权葛兰西研究意义一、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的主要内容葛兰西的文化霸权是社会统治集团可以使用的各种社会控制模式,它的产生背景是社会冲突。
文化霸权观念不在于强迫大众违背自己的意愿和良知,屈从于统治阶级的权利压迫,而是让个人心甘情愿积极参与被同化到统治集团的世界观。
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葛兰西强调文化霸权是通过取得统治权和领导权得以维持的。
他说:“文化霸权的事实是假定采取步骤照顾到了蒙受文化霸权集团的利益和倾向,假定是做出了某种妥协平衡。
他指出,文化霸权是占支配地位的集团与被支配地位集团之间谈判的结果,是一个以抵抗和融合为标志的过程。
2.葛兰西提出了以争夺市民社会为核心的文化革命观。
葛兰西认为:文化霸权的产生及转化都是市民社会的产物,西方社会不同于东方社会就在于西方社会形成了独立的市民阶层。
他在《狱中札记》里明确指出:“目前我们所能做的是确定上层建筑的两个主要层面:一个可以称作‘市民社会’,即通常被称作民间的社会组织的集合体,另一个可称作‘政治社会’或‘国家’。
”葛兰西所指市民社会是指文化伦理和意识形态领域,政治社会则指国家和政府政治活动领域。
国家作为政治社会的主要内涵同市民社会并列,构成了上层建筑的主体。
因此市民社会不再单纯代表传统的经济活动领域,而代表着从经济领域中独立出来的伦理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它在人类社会机制的运行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资产阶级不但拥有政治上的领导权,而且取得了市民社会的文化领导权。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葛兰西才提出,在西方国家,掌握市民社会的文化领导权是掌握政治社会领导权的前提条件,革命重心应该从暴力夺取政权转向文化领导权的争夺,其中核心是取得文化领导权或意识形态领导权。
(马克思主义哲学优秀论文)从“霸权”到“合法化”——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及其当代意义

论文摘要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安东尼舆·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论证。
首先,分析了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来源。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西欧无产阶级革命的失败把西方革命的道路问题摆在了面前,“一战”后意大利的法西斯政权对人民实行恐怖主义,甚至使意大利共产党也不能合法存在,这些时代问题和国际国内环境迫使葛兰西开始了自己的独特思考。
从理论来源看,文化领导权理论批判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的批判的精神实质;吸取了马基雅维里《君主论》的政治意识形态和政治艺术相结合的思想。
其次,梳理了以市民社会为逻辑起点的文化领导权理论。
根据葛兰西的独特界定,市民社会既不同于亚里斯多德从政治角度的理解,也不同于黑格尔、马克思从经济角度的诠释,而是从伦理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来理解,它既包括政党、工会、学校、教会等民阃社会组织所代表的社会舆论领域,也包括报刊、杂志、新闻媒体、学术团体所代表的意识形态领域。
他的文化领导权是建立在民众赞同基础上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提出必须以“阵地战”的方式来夺取文化领导权,即不主动出击,坚守自己的阵地,然后逐步扩大并最终夺取敌人的阵地,是无产阶级为赢得文化领导权进行的战斗,是获得民众赞同的保证;而与“运动战”不同,“运动战”是面对面地、直接地向敌人发动进攻,通过直接发动武装革命夺取资产阶级国家的领导权。
他认为在工厂委员会领导工人阶级对资产阶级进行斗争受到了严重的挫折后,只有“现代君主”即无产阶级政党才能实现文化领导权;并通过依靠知识分子和发挥意识形态的“社会水泥”作片i来巩固文化领导权。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蕴涵着从“霸权”到“合法化”的理论旨趣。
作者认为文化领导权理论的基本要点是建立在实践哲学的基础之上的,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的丰富和发展。
再次,论文从文化领导权在当代西方社会主义中的作用,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以及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地位的角度进行了全面分析和评价。
解析葛兰西的文化霸权主义及其启示

用葛兰西的文化 霸权理论 坚持本 国文化 , 扩 大民众的民族认 同感 , 巩 固并提升 自己的文化领导权 , 从根本上提 高意识形 态领域 的竞争 力。 【 关键词 】 葛兰西 ; 文化霸权 ; 意识形态
利共 产 党的创 始人 和领 导人 , 他被誉 为 “ 发 达资本 主义 社会 的马 克
解 析葛兰西的文化霸权 主义及 其启示
他 山之 石
解析葛 兰西的文化霸权主义及其启示
朱 瑞
( 南京政 治 学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摘
江 苏南京
2 1 0 0 0 3 )
要 】 本文 阐述 了葛兰西文化霸权核 心理论及其 内涵 , 对葛 兰西的意识形 态理论及其 当代 效应进行 深入分析与思考 , 提 出: 充分运
葛 兰西 在 一劐 书 信中 写道 : “ 通常 把 国 家看作 是 政治 社 会—— 即 用
的文 化 霸权 思想 , 在 互联 网 上传 播 的美 剧 、 韩剧 、 日本 动漫 , 将 一些
行为 方式 和价 值观 念给我 们 本土 的生 活习惯 和风 来 把群 众 控制 得 与特 定 的生产 和 经济 类 型相 一 致的 专政 或 强制 性 外 来的 思想观 念 、 机器 , 而 不是 把它 看作 政治社 会 和市 民社会 之间 的平 衡 。我 所谓 的 俗 有力 的冲 击 。随着经 济 全球化 带来 的文 化上 全球 趋 同的现 象 , 使 把 原有 的民族 文化 市 民社会 是 指一个 社会 集 团通过像 社会 、 工会或 学校这 样一 些 所谓 得 西方 发达 国 家的文化 和 价值观 念渗 透到 我 国 , 葛 兰西 的 霸权思 想对 我们 取得 市 民社会 同 私 人组织 而行使 的整 个国家 的领导 权 。 ” 这 就是说 , 文化 霸权 ( 即 特征 给模 糊掉 了 。因此 , 文 化 领 导 权 )是 政 治 社会 对 市 民 社会 的 意 识形 态 的 平衡 和 统 一 。 市 民 社会 同意 国家权 力 机关 制 订和 传 播的 领导 阶级 意 识形 态 的基 础上, 并 服从 其 的意 识文 化 的领 导 , 这种 构 建起 的统 治 阶级 对其 从
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及对我国文化安全的启示的开题报告

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及对我国文化安全的启示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概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文化交流与互动日益频繁,文化安全问题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
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提出文化在全球化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成为了全球文化安全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
本研究拟就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及其对我国文化安全的启示展开探讨。
相关研究综述在全球化背景下,对于文化安全问题的关注不断增加,国内外学者也开展了大量的相关研究。
对于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的研究也日趋深入。
李智海(2012)从文化全球化的视角分析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认为其揭示了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李若芸(2016)则从文化现代化的角度探讨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进一步阐述了其意义与价值。
本研究的意义本研究旨在结合当前中国文化安全面临的问题,运用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其对我国文化安全的启示,为我国文化安全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同时,本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可以为全球文化安全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研究内容本研究将围绕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及其对我国文化安全的启示,展开以下方面的探讨:1. 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的核心概念、内涵和理论体系;2. 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对于全球文化安全的意义和价值;3. 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对我国文化安全的启示,包括文化自信、文化“走出去”战略、防范外来文化入侵等方面;4. 基于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进一步分析中国文化在全球化过程中的现状与挑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对相关理论和实践进行分析和研究。
同时,结合具体案例,深入剖析全球化对文化安全的影响和对策,以期为当前我国文化安全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三、预期成果与研究价值预期成果本研究预计将达到以下成果:1. 对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的内涵、特点及价值进行深入解析;2. 探究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对全球文化安全的影响和启示,寻找解决文化安全问题的对策;3. 分析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的现状、挑战及其原因,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4. 为我国文化安全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及其对中国社会改革的启示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及其对中国社会改革的启示作者:孔洁来源:《群文天地》2012年第15期摘要:西方马克思主主义理论者葛兰西围绕领导权和统治权、知识分子、阵地战等内容,揭示了新时期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党的新道路—“文化领导权”理论。
它是是当代文化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而对于处于文化发展、社会改革关键阶段的中国当今社会来说也是具有重大的启示价值的。
关键词:葛兰西;文化领导权;中国社会改革马克思主义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因此在生产力高速发展的今天,文化研究必然成为当今富有创造性的学术思潮之一。
如果从1964年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成立算起,文化研究的发展史也不足50年,但它已然对世界社会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而在文化研究的发展史中,有一个我们无法绕开的重要人物,即意大利著名的政治活动家、革命家和文化学者—安东尼奥?葛兰西。
一、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是对领导的合法性进行探讨研究,因而把文化教育放在了夺取政权之前,并使得领导权的获得具有了更多谈判和协商的空间,这也是其独创之处。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是结合其所处时代政治情况提出的,它主要包括部分统治权和领导权、市民社会、知识分子阶层、阵地战等内容。
1、文化领导权的逻辑起点—市民社会。
葛兰西汲取了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决定政治国家的思想”,把市民社会作为其文化领导权的逻辑起点。
但是葛兰西的“市民社会”与马克思所提出的和现在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市民社会”不同。
葛兰西在他的《狱中札记》里明确地指出“目前我们所能做的是确定上层建筑的两个主要层面:一个可以称作‘市民社会’,即通常被称作‘民间’的社会组织的集合体,另一个可称作‘政治社会’或‘国家’。
”由此可见,葛兰西的“市民社会不再单纯代表传统的经济活动领域,而代表着从经济领域中独立出来与政治领域相提并列的伦理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它包括政党、工会、学校、教会等民间社会组织所代表的意识形态领域,也包括报刊、杂志、新闻媒介、学术团体等所代表的社会舆论领域。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及其当代意义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及其当代意义文章中作者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安东尼奥·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论证。
旨在通过对这一理论深入解读和阐释来分析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标签:市民社会文化领导权文化软实力一、文化领导权与文化霸权“文化领导权”这一理论是葛兰西在借鉴吸收了马克思早期关于国家的论述,马克思和列宁的无产阶级革命意识思想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
通常我们把“cultural hegemony”译为“文化霸权”,但也被译为“文化领导权”。
据考证,Hegemony一词的希腊文或拉丁文形式是egemon和egemonia,在本义上是指一个国家的领导人或领导者;但在传统意义上,这个词主要用来表示国与国之间的政治统治关系,在这一意义上,它就同我们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的“霸”的概念有些类似,都包含有以实力迫使别国臣服的意思。
“文化霸权”和“文化领导权”都表示某种统治关系,都试图将某种特殊的如阶级的、种族的或性别的意识形态转换成普遍有效的价值观,所不同的是“领导权”它代表一种非暴力的文化意识形态控制手段,它是通过社会中的大多数人的自觉自愿的认可和赞同来实现的。
所以,仅就这个意义而言,有些类似于我国古代思想中的“王道”思想,也就是孔子所宣言的“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在大量阅读葛兰西的著作后,我们可以看到,葛兰西着重强调“现代国家”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就是“文化领导权”,它不是强调对某种政治文化的被迫忠于,也不是借助意识形态的强制推行;而是民众同意的领导权。
这就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婚姻”和“合同”相类似,都是以自愿的方式为前进并最终得以实现目的的,它体现了政治民主的根本原则。
因此,相对于霸权而言,领导权比霸权则更深入的触及到社会结构与文化生产的复杂隐秘的机制。
[1](P117)同时,在人们的意识里,“领导权”这个词更显得温文尔雅(通常情况下领导权带有褒义色彩,霸权带有贬义色彩),也更符合葛兰的表述,所以我们把“cultural hegemony”译为“文化领导权”。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内容摘要: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把意识形态对工人阶级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作用提高到了首要地位,开创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形态问题研究的先河。
本文将从文化领导权理论的内涵、实现主体及实现方式来探究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并阐述其对我国当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文化领导权知识分子教育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是葛兰西在看到20世纪20年代前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按照俄国革命模式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相继失败后,提出在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是一个总体过程,不仅包括经济、政治方面的革命,还包括意识形态方面的革命,而且后者更为重要,是革命能否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前提,“工人阶级夺取政权之前,必须首先夺取意识形态的领导权”。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一)文化领导权理论的内涵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中的“文化”是何含义呢?葛兰西解释说“它无疑是指彻底的统一和在整个民族普及的‘对生活对人的观念’,是某种‘世俗宗教’,是某种‘哲学’;它应名副其实地成为‘文化’,即应该产生某种道德、生活方式、个人与社会的行动准则”。
基于此,他将某一社会集团在文化、思想、道德、意识形态等方面所取得的领导权,称之为“文化领导权”,其特征是“广大人民群众自发的同意主要的统治集团对社会生活作总的指导”。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是构筑在其对“国家”的独特见解之上的,他曾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即“国家=政治社会+市民社会”。
他没有从经济关系来理解市民社会,而把其看作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当于统治集团通过社会行使的‘霸权’职能”。
代表着从经济领域中独立出来的与政治领域并列的文化、伦理等意识形态领域,包括工会、教会等民间组织所代表的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介、学术团体等所代表的意识形态领域,其特征是同意、认同,是文化领导权的载体,是国家统治的前提。
如果没有公民的同意,一个国家将维持不下去,所以一个国家的领导权,就是借助强力之外的力量来对公民进行教育,使之自愿接受这种领导权。
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对当前中国的启示

他 们警惕 并 自觉地抵 制传统文化 中腐朽 没 落 的观念为 ,以及资产阶级文化意识形态 的 渗透和侵蚀 。 第二 、 ,在文化领域 ,应发挥知识分子
的积极性 , 创设更好的环境和氛围让他们提 高先进文化创造的能力和技巧 , 探索文化发 展的新的方法和新 的途径 , 从而促进先进文 化的创新和发展 , 使我 国的 “ 文化领导权” 占据 稳固的地位 。 这要求 国家在兴办大学教 育 的过程 中要努力贯彻先进的、人民的、大 众 的文化 。让他们在成为社会主义文化的直 接 制造 者和传 播者 的过程 中为无产阶级 和 广 大人民群 众服务 。 进而将党和国家先进的 意识形态传递到广大的人民群众心中。 四 、结 语 他 山之石 ,可以攻玉 。面对我 国当前政 治 领域 中强制 拆迁等 政府行为不 被民众认 同导致的政府公信力下降的事实 , 我们应 当 借鉴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 。 改进某些激进 的政府行为 ,促进社会 的和谐与稳定 。
一
、
关行政 当局 的 “ 文化领导权”的代表 ,保证 市民社会各种组织 与群众 “ 同意”统治 阶级 的社会 秩序 与规则, 从而维持社会稳定 。 ( 三) 葛兰西文化霸权 理论 的 “ 阵地战” 葛兰西从其文化霸权理论出发 , 为西方 无产 阶级革命 策划 了两 种革命 战略:“ 运 动 战”和 “ 阵地战 ” 。他认 为 ,“ 运动 战” ,政 治上指对 国家 机器 的直接进 攻; “ 阵地战” , 政 治上指 的是在 市 民社 会里对 资产 阶级 的 意识形态进行长期的进攻 。他认为 ,西方 国 家资 产阶级 为 了在整体 上对社 会实施 有效 的控制 , 将统治权与文化霸权有效结合 , 使 强制的功能建立在市民社会 同意 的基础 , 且 “ 强制 ”和 “ 同意”的交替使用达到一种巧 妙 的平衡 。而民主的政体及其包含 的权力分 立 与制 衡原 则 ,有 助于被 统治 阶级 的 “ 同 意” 。于是 ,社会 性的冲突就被调 节在一个 适 当的范围之 内,使人们的抱怨、反抗 、造 反 冲动得 到 了渲泄 ,同时又 不危及 国家 本 身 。因此 。 西方 国家很难发生导致重大社会 变革 的政治事件 , 即使发 生了 。 它也抗得住。 在这种情况下 。 资本主义国家 中的意识形态 或文化霸权问题 , 对无产阶级来 说便是 至关 重要了 。为此 , 葛兰西指出 。 无产 阶级和共 产党 不能仅 仅 以夺 取 国家的执 政权 和变更 经济 的控制权 为奋斗 目标搞 “ 运动战” 。而 且必须 同时搞 “ 阵地 战” 。夺 取文化 的领导 权 或霸权 ,把市 民社会整个地争取过来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摘要 (2)前言 (3)一、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 (3)(一)文化霸权的三个理论层面 (3)1、市民社会 (3)2、统治权和领导权 (4)3、有机知识分子 (4)(二)文化霸权的实质 (4)(三)文化霸权的特征 (4)1、权威与服从 (4)2、合法性 (4)(四)文化霸权的维护 (5)二、文化霸权对中国社会的启示 (5)结语 (6)参考文献 (7)内容摘要:文化霸权理论已经成为当代文化研究的重要领域和热点问题。
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强调了文化自身的功能,更进一步地说是意识形态的领导权。
葛兰西认为,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的统治不再是依赖暴力,而是依赖舆论,依赖于它对市民社会的文化权的控制。
面对新时代,尤其是我国面对全球化的大背景,如何维护和巩固我国社会主义的文化领导权,预防西方的渗透和西化,葛兰西的霸权理论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启发意义,而在实现被统治阶级对统治阶级自觉自愿的认可过程中,知识分子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字:葛兰西文化霸权意识形态知识分子Synopsis:Theories of cultural hegemon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ield of contemporary cultural studies and hotspots. Gramsci's cultural hegemony theory emphasizes the function of culture itself, further is the ideology of leadership. Gramsci's view, in the Western capitalist societies, bourgeois rule is no longer dependent on violence, but rely on public opinion, rely on it to the public control of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rights. Facing a new era, especially the backdrop of globalisation, how to maintain and consolidate the Chinese socialist cultural leadership to prevent infiltration of Western and westernized, Gramsci's hegemony theory has important influence and inspiration of significance, and in the realization of the ruled class in the process of recognition for the ruling class conscious, intellectual plays an important role.Keywords:Gramsci cultural hegemony ideology intellectuals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启示前言:“文化霸权”这个概念是由安东尼奥·葛兰西在《狱中札记》一书中提出来的,简单地说,他把马克思主义的上层建筑划为了两个层面,一是“政治社会”或“国家”,其“执行机构是军队、法庭、监狱等等,它作为专政的工具代表暴力”;一是“市民社会”,它是由“政党、工会、教会、学校、学术文化团体和各种新闻媒介构成的,它作为宣传和劝说性的机构代表的是舆论”。
葛兰西认为,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的统治不再简单地依赖暴力镇压,而是依赖舆论,依赖于它对市民社会的文化权的控制。
他的1“霸权理论”在大众传媒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文化霸权(cultural hegemony),或称“文化领导权”、“领导权”,是指处于主导地位的文化群体,通过非正规权力机构所产生的控制力量,多表现在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上。
葛兰西指出,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尤其是先进的具有较高民主程度的资本主义社会,其统治方式已不再是通过暴力,而是通过宣传,通过其在道德和精神方面的领导地位,让广大的人民接受他们一系列的法律制度或世界观来达到其统治的目的。
(一)文化霸权的三个理论层面1 、市民社会葛兰西笔下的“市民社会”是指民间社会组织的集合体,是创建新的意识形态和散布统治阶级思想的“公共领域”,是复杂的意识形态、文化关系的总和。
它是由“政党、工会、教会、学校、学术文化团体和各种新闻媒介构成的,它作为宣传和劝说性的机构代表的是舆论”,众所周知,市民社会是整个国家和政治社会的基础。
2、统治权和领导权葛兰西认为,一个社会集团的霸权地位表现在“政治统治权”和“文化领导权”两方面,而文化领导权起着比政治统治权更为根本的作用。
在资本主义的社会里,统治与被统治的争斗并不是简单地显现为赤裸的反抗和压迫。
统治阶级除了依靠暴力来维持社会的秩序之外,更重要的是还必须通过意识形态的领导来争取被统治者的自发同意和拥护,从而使得统治合法化。
文化霸权所给予我们的不是一种静止的或静态的统治模式,而是一种动态的统治方式,一切都正在进行中,是统治与反抗之间的一种不断变化的动态的平衡,或如葛兰西所说的“运动中的平衡”。
3、有机知识分子阶层葛兰西认为,知识分子在文化领导权的行使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他从更广义的角度看待知识分子,并要求他们完成在社会各个领域诸如生产领域、意识形态领域等中承担领导或指导性工作。
所谓“有机知识分子”,就是指各社会阶级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一个阶级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都会造就出自己的知识分子阶层,他们和自己的阶级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在国家生活中明确地表达他们的阶级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中的集体意愿。
知识分子是具有阶级性与社会干预性的,是实现思想文化领导权,即文化霸权的力量。
(二)文化霸权的实质:“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在葛兰西看来,文化霸权的实质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领导权,即统治阶级通过政党、学校、工会、教会等社会团体和报纸、杂志、学术文化团体等民间文化组织,以文化宣传、宗教信仰、习惯养成、教育教化等为媒介,对广大民众进行精神上、道德上乃至心理上的指导与控制,使被统治阶级接受统治阶级意识形态要求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从而维护其统治地位。
意识形态的领导和控制不同于政治统治,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
”无产阶级在革命或执政过程中只引领文化意识形态的领导权(霸权),才能最终取得胜利。
也就是说,“统治阶级不仅凭借物质武器而且依靠精神武器支配被统治阶级。
”这也是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的观点:权利不能简单地依赖于镇压手段,而是依赖于控制掌握知识的力量。
要说服整个社会全体相信一种盛行的意识形态才真正是唯一自然而正常的思考方式。
(三)文化霸权的特征1、权威与服从霸权的形成并不是统治者单方面的意愿,而是由统治者与被统治者谈判后产生的,是被统治者某种“自愿的赞同”。
也就是说,文化霸权并不是通过打压其对立面,而是通过将对立方的利益接纳到自身来维系的。
2、合法性合法性是存在于统治阶级以及被统治阶级关系中的一种合理性和正当性。
统治阶级在执行统治的过程中,任何形式的统治或命令能否得到贯彻在于被统治者是否愿意接纳这种统治,从被统治者一方来看,他们只有认为统治具有他们多期待的目标是才会服从,这是,统治阶级的统治才具有合法性。
简而言之,文化霸权的合法性取决于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在政治统治中能否达成共识。
(四)文化霸权的维护葛兰西并不认为统治阶级维护和巩固文化霸权的方式在于消灭被统治阶级的文化;被统治阶级的争取文化领导权的斗争,也并非表现为完全消灭统治阶级的原有文化。
他提出,文化霸权的观点是一种争夺文化霸权的动态的斗争的观点,“它被看作一种由关系——更确切地说是那些互相冲突的压力和倾向所塑造的力的场”。
统治阶级维护文化霸权的手段大致有三种:一、制定统治阶级的文化政策,要求各类文化机构按照统治阶级的思想意志生产文化产品,影响人民大众。
二、通过文化、教育机构,如教会、学校、家庭等灌输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使人从小就内化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
三、在维护统治阶级文化霸权的机构系统中,发挥大众传媒的重要作用。
文化、教育机构和大众传媒与人们的工作、学习等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经过它,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可以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产生持久深远的影响,从而认可统治阶级的文化霸权。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影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越来越凸显其重要作用。
二、文化霸权对中国社会的启示文化霸权的争夺需要“有机知识分子”的参与同“普通人”进行价值观念上的接触,从而建立一个智力道德集团,将统治阶级的意志“社会化”为人们协调一致的精神和道德要素,也即取得“文化霸权”。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各种文化霸权的挑战,我们必须唤起民族的忧患意识,站在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高度,积极地应对,制定合理的文化战略。
首先,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保持独具魅力的中国特色文化,同时学习和借鉴国外各类优秀文化先进成分,坚决抵制各种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依托,而且对世界历史影响深远,保护本民族的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需要,更是维护民族独立与主权的必要条件。
我们应当理直气壮地捍卫社会主义文化主权,要做自己国家的统治者。
对于外来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要吸收先进的异质文化,利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丰富和完善自己。
第二,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说,深入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明确了先进文化对于党的建设的重要作用和地位,而葛兰西明确提出即使是无产阶级执政以后也要牢牢掌握文化领导权,从这一点上来说,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无疑与“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理论是一脉相通的。
不仅如此,我们更应该重视教育、培养无产阶级知识分子,使其通过占有文化领导权,改造社会意识形态,最终获得政治领导权。
第三,重视精神文明建设,重视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创新。
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
通过党的正确领导,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
进行文化创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增强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