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
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
学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地方,真正的好学生只是成绩好是远远不够的,道德修养更是一个人做人的根本。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是教师面临的一个重
大问题,更是班主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班主任是班级的核心领导,学校德育工作离不开班主任,无论是进行学习活动,还是课内、课外、校内、校外,都需要留意,尤其是学生的思想品行、品德风范,可以说和班主任息息相关。开展大型的教育活动,都离不开班主任积极、主动、创造性的配合,班级中大大小小的事,班主任都操心。因此班主任会要正确的思想、恰当的方法,把事情处理好,把矛盾化解开,以便于班级工作的正常进行。现在的学生的思维活跃,知识面广、能力也很强,只是目前形势所迫,每家孩子都倍受父母宠爱,娇气甚为严重,任性的多,怕脏,怕累的多,老师要带好一个班级很不容易,这实际上也是对班主任提出很高的要求。作为班主
任,我们更有义务去帮助孩子们改掉这些不良的习惯,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
一、要全面塑造和培养学生就必须全面了解学生。
学生内心世界是极丰富的,也是多变的,对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
至了如指掌,教育才具有针对性。了解的最基本手段是观察,教师应具备敏锐
的观察力,能从细微的表情中发现学生内心世界,把握学生内心变化不失教育
时机。当然,要了解学生仅靠观察是不够的,学生更多情况是教师观察不到的。例如,学生在思想品德发展中具有矛盾性。有时,他们对集体给予他们的品德
上评价内心十分关心和敏感,但表面上却对这一评价装作无所谓;同时,学生在自我意识上追求道德理想,但在行为习惯上却又无原则,所以,我们必须观察了解学生,坐下和学生谈话,开座谈会等形式,通过学生行为了解动机,通过表面现象看到学生内心世界,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高尚思想品质。
二、加强校园文明礼貌建设,让全校学生对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有更深刻更广泛的理解和认识。
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国旗下的讲话、班队活动、校园文化墙、黑板报、队角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有哪些,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有什么意义,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身上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在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
三、行为习惯教育要抓住关键,从点滴抓起。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为什么不少学生对《守则》、《规范》倒背如流,却随地吐痰、随手乱扔纸屑;为什么许多学生在校内校外学雷锋做好事,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行为习惯教育应实实在在,需要从学生点滴的行为养成抓起。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的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放学站好路队……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对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记得刚开学时,学生随手丢垃圾的现象非常严重,每天打扫干干净净的的教室,第二天早读刚上完,地上随处都可见纸片,中午一回来,教室里隐隐约约可见一些粉笔头,这些都是班上同学有意中和无意中丢的,学生的随意性比较强,针对这一情况,要抓住关键期对学生卫生习惯的教育,找准学生丢垃圾最为严重的一刻,故意不让学生打扫,抓住教室一团糟的情况,才着手做学生的教育工作,召开主题班会,让学生分析这些垃圾是怎样形成的,当你见到这些垃圾你有什么想法,对那些随便丢垃圾的同学你想说些什么?使学生在热烈的谈论氛围中、在同伴的互相交流中,认识到随手丢垃圾的不良习惯对同学们的健康成长不利,改正自己不良行为。小学生年龄小,可塑性比较大,若教育得法、疏导有方,就有可能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果小学生养成了不良习惯,再来纠正必将会付出太多还可能收效甚微。因此行为习惯教育要抓住关键期,注意研究他们的特点,严格要求,正确引导,强化训练。
四、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要教育学生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除了理论上的说服,更重要的是以榜样的力量去影响学生。从某种意义上是说:“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应表里如一,言传身教,如果教师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这样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没有威信的,优秀的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在政治觉悟,思想境界道德情操方面都应成为学生的楷模。“身教虽为贵,行知不可分”,这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亲切告诫教师的衷言。在教育活动中,无声的“身教”往往胜于有声的“言教”,学生的优秀品德,要靠教师的高尚品德来熏陶,甚至教师每一个细小行为,都会对学生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的表率作用,好比一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五、因材施教,正确运用教育手段。
不同学生由于家庭环境、个性以及所遇事情的性质与程度不同,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是不相同的。对具体对象、具体问题,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措施。或正面教育、严辞警告,或动之以情,委婉启发,也可以灵活矫正,运用集体力量时常督促,因人因事而异,力求收到最佳教育效果。
六、家校配合
习惯是在长时间里逐渐形成的。单靠我们一方面的努力有时很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家校的配合来共同完成。
总之,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希望,学生的道德行为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而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还是美好心灵的塑造者,也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兼顾着这么多身份的教育工作者,肩上所负的责任自然不言而喻,所以我们必需以科学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让其能顺理成章地接受道德培养,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成长为社会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四有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