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常考名言
2016考研:马原常考古句总结
2016考研政治:马原常考古句总结来源:文都教育马原这门学科重在理解,考生在做题过程中常会遇到古句与哲学道理的考查。
为了方便2016考研考生复习,下面我们来总结下一些常考古句所蕴含的哲学道理:1.“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范缜的这句话承认了物质决定意识,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只是一种猜测,缺乏科学依据,过于简单化。
2.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的这句话表明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它既不因有了尧这样的杰出人物才存在,也不因出现了桀那样的暴君而消失。
这句话体现了规律是客观的,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的这句话指的是祸与福相互依存,互相转化。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这句话体现了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这句诗的意思是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
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这句诗体现了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5.“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这句诗意思是说,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毕竟比较肤浅,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还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并把这种可能变为现实。
这句话体现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强调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这些古句都体现了事物发展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即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考生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二是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完整)马克思主义著作经典语录
马克思主义著作经典语录1、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2、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及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3、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4、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5、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6、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88年英文版序言》7、从封建社会的灭亡中产生出来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
它只是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式代替了旧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8年)8、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8年)9、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8年)10、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是过去支配现在,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是现在支配过去。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8年)11、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8年)12、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2019考研政治马原:古文古句知识点分析(3)
马原的知识点有很多易错的地方,临近考试更应该对所有知识点得心应手。
下面考研小编整理的“2019考研政治马原:古文古句知识点分析(3)”相关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1.不出户,知天下。
不窥牖,见天道。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老子的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否认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2.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就人的本性说,是能够认识客观事物的;就客观事物的道理说,是可以被认识的。
13.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学至于行而止矣。
明之,行也
荀子的这段话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
14.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
这句话的意思是,检验言行的客观标准是“功用”,即效用。
这句话强调了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
15.事实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认识和理论必须符合客观事实,必须通过实际效果来检验,凡是符合事实效果,就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
马原需要将知识点灵活运用,考试答题的时候得心应手。
以上是考研小编整理的“2019考研政治马原:古文古句知识点分析(3)”相关文章,提醒大家冲刺复习注意方法,预祝大家都能考上理想的学校,更多马原信息请关注考研马原频道。
马原分析题背诵语录
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两次飞跃的辩证过程。认识的发展是反复性和无限性的统一。认识运动的反复性是指人们对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是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运动的无限性是指客观世界是不断发展的,人的认识运动也必然随之不断发展。所以我们要坚持认识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不断推进认识过程的深化。
1.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事物产生、发展和灭亡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统一的。偶然性中有必然,任何偶然的东西都必须受必然性制约。必然性中有偶然,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补充,而且为必然性开辟道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所以我们要重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又要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把握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机遇。
5.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所以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6.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不可分离的。个性背后隐藏着共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所以我们要坚持事物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从个别把握一般,举一反三。
7.两点论和重点论:事物的发展来自于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次要矛盾也影响着事物发展的方向。所以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要抓住事物发展的重点和主流,分清主次,把握事物发展的根本,也要看到事物的整体,综合运用矛盾分析法认识和解决问题。
8.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非根本矛盾、次要矛盾是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次要矛盾也对事物发展具有影响作用。所以我们要分清主次,抓重点,解决主要矛盾,同时不能忽视次要矛盾的发展。
3.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事物发展不仅相辅相成也可以相反相成。所以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同一中把握对立,促进事物的转化。
马原 哲学有关语句(很实用!)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哲学问题的经典论断1、“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
”(马、恩)2、“物质是从各种实物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马、恩)3、“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
”(马、恩)4、“一切物质在本质上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
”(列宁)5、“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马、恩)6、“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列宁)7、“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
”(斯大林)8、“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马、恩)9、“头脑的辩证法只是观实世界(自然界和历史)的运动形式的反映。
”(马、恩)10、“所谓客观辩证法是支配着整个自然界的,而所谓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自然界中到处盛行的对立中运动的反映而已。
”(马、恩)11、“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质。
”(列宁)12、“辩证法对观存事物作肯定理解的同时包含对观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观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
”(马、恩)13、“原因和结果经常交换位置。
”(马、恩)14、“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末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
”(马恩)15、“被断定为必然的东西,是由纯粹的偶然性构成的,而所谓偶然性的东西,是一种有必然性隐藏在里面的形式”。
(马、恩)16、“本质在表现出来;现象是本质的。
”(列宁)17、“假象的东西是本质的一个规定,本质的一个方面,本质的一个环节。
”(列宁)18、“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马、恩)19、“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列宁)20、“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就会变成物质力量。
”(马、恩)21、“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
”(马、恩)22、“人的思维既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
2021考研政治马原常考古诗文含义与考点(2)
2021考研政治马原常考古诗文含义与考点(2)1.不出户,知天下。
不窥牖,见天道。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老子的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否认了实践是理解的来源。
2.凡以知,人之性也;能够知,物之理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就人的本性说,是能够理解客观事物的;就客观事物的道理说,是能够被理解的。
3.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学至于行而止矣。
明之,行也荀子的这段话体现了实践是理解的来源和目的。
4.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句话的意思是,检验言行的客观标准是“功用”,即效用。
这句话强调了实践对理解的检验作用。
5.事实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理解和理论必须符合客观事实,必须通过实际效果来检验,凡是符合事实效果,就是准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
6.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
既亲历其域,则知之益明,非前日之意味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知而不行,则体会不深;见之于行,则理解更明,知行互相依赖,互相促动,不可偏废。
这是知行关系问题上的相互辩证法思想。
7.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王阳明的这段话是说,知是行的来源,行是知的作用;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完成;认为知决定行。
颠倒了知和行的关系,是唯心主义的知行观。
8.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王阳明提出的这个命题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存有即被感知”、“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等命题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9.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人之苏轼的这句话体现了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10.治大国如烹小鲜老子的这句话表明做事情要注意火候,要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
2019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考的名言、成语、谚语、诗歌汇编与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考的名言、成语、谚语、诗歌汇编与解析(1)名言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解析:这句话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
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解析:这句话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解析:马克思的这句话表明,要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①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③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4、“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土的广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
5、“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解析:这句话是形而上学否定观,这种观点否定是外在的否定,主观任意的否定;否定是绝对的否定,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这就割断了事物的联系,使发展中断。
6、“所谓的客观辩证法是在整个自然界中起支配作用的,而所谓的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在自然界中到处发生作用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①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②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③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④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但在表现形式上则是不同的。
7、“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辩证思维与科学研究的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①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方法论前提;②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及其成果丰富和深化了辩证思维方法。
8、“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解析:列宁的这句话表明了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马原经典名句
马原经典名句引言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称马原,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马原中蕴含了许多经典名句,这些名句凝练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念,深刻把握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本文将选取几条马克思主义经典名句,并对其进行解读。
名句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对人的历史地位的科学界定。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意味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取决于广大劳动人民的创造力和智慧。
历史上的伟大变革和进步都是人民群众的斗争和创造的结果。
这句话的背后蕴含着对劳动阶级的信任和尊重,鼓舞着人们为实现社会进步而奋斗。
名句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之一是实践唯一性原则,即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句话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关系。
理论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并通过实践得以验证和完善。
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理论才能具有真理性和科学性。
这句话告诉我们,追求真理和科学的道路上必须紧密结合实践,不能脱离实际和实践背离真理。
名句三:解放全人类是我们的最终目标这句名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类关怀和社会理想。
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解放全人类,消除剥削和压迫,才能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和幸福。
这句话激励着人们为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人类的共同福祉而奋斗。
它呼吁我们关注人类全体的利益,超越个人和集团的狭隘利益,努力为全人类的解放和发展贡献力量。
名句四:新事物总是要代替旧事物这句话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历史是不断变化的,新事物总是要不断涌现并取代旧事物。
这个规律体现了事物的发展和进步的不可逆转性。
在社会发展中,旧的生产方式、旧的观念和制度总会被新的生产方式、观念和制度所代替。
这句话提醒我们要顺应历史发展的规律,更新观念,推动社会进步,不断适应新的时代需求。
名句五:党的利益高于一切这句话强调了党的利益的至上地位。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党的利益高于一切,意味着党员必须始终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决维护党的团结和纯洁性。
马原名句
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
3.气者,理之所依也;子不语怪、力、乱、神: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5.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违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
6.按图索骥: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7.画饼充饥: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没有认识到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8.掩耳盗铃: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违背了物质的客观性。
9.智子疑邻: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
人们必须以站在正确立场观察事物。
10.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11.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2.审时度势: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
13.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拔苗助长: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必将受到惩罚。
1/614.目无全牛;庖丁解牛:把握客观规律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5.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把革命精神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16.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18.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灯不拨不亮,理不辨不明:因果联系的观点。
19.瑞雪兆丰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走不以手,缚手不能集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唇亡齿寒: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20.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事物的部分离不开整体。
2020考研政治:马原常考37条古句及背后的含义
2020考研政治:马原常考37条古句及背后的含义考研政治马原部分知识点众多,但是无论考察形式如何多变,都离不开对于一些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的掌握。
考研君今天整理了考研政治马原常考37条古句及背后的含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元气是构成世界的本体这句话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并力图从某种具体的实物中寻找世界的本原,如中国古代的五行说,古希腊、罗马关于水、火、气是世界本原的学说。
典型句子有:“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气者,理之依也”、“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太虚即气”、“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五行之气、天与人相交胜”、“水是万物的始基”、“原子是世界的共同基础”等。
2.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这句话把“天”看成自然界的最高主宰或天意,所以这句话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而且它还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又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形而上学的典型句子有:“至大无外,至小无内”、“白马非马”、“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飞矢不动”等。
3.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是一种只见联系不见区别的相对主义观点。
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与“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前一句是辩证法观点,后一句是诡辩论观点。
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第一句的意思是在人第一次踏入河水中的时候,人与河水相对静止,人是踏入了同一条河流中;而河水是处于绝对运动的状态当中,因此当人再次踏入河中,河水已经流动,人是无法两次踏入同一条河的。
这句话承认了绝对运动,也承认了相对静止,因而属于辩证论。
第二句话意思是说河水永远在流动,随着人的“踏入”,河水依然不断流淌,人永远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这句话认识到了河水的绝对运动,却没有认识到人在第一次踏入河流中,人与河水的相对静止关系。
这种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属于诡辩论。
附录名人名言马原范文
附录:在选择题和辨析题中易出题的有关哲学家或哲学派别的命题、论断和观点(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哲学问题的经典论断1、“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
”(马、恩)2、“物质是从各种实物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马、恩)3、“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
”(马、恩)4、“一切物质在本质上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
”(列宁)5、“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马、恩)6、“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列宁)7、“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
”(斯大林)8、“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马、恩)9、“头脑的辩证法只是观实世界(自然界和历史)的运动形式的反映。
”(马、恩)10、“所谓客观辩证法是支配着整个自然界的,而所谓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自然界中到处盛行的对立中运动的反映而已。
”(马、恩)11、“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质。
”(列宁)12、“辩证法对观存事物作肯定理解的同时包含对观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观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
”(马、恩)13、“原因和结果经常交换位置。
”(马、恩)14、“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末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
”(马恩)15、“被断定为必然的东西,是由纯粹的偶然性构成的,而所谓偶然性的东西,是一种有必然性隐藏在里面的形式”。
(马、恩)2416、“本质在表现出来;现象是本质的。
”(列宁)17、“假象的东西是本质的一个规定,本质的一个方面,本质的一个环节。
”(列宁)18、“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马、恩)19、“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列宁)20、“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就会变成物质力量。
”(马、恩)21、“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
马原常考名言
1、“物质就是标志客观实在得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就是人通过感觉感知得,它不依赖于我们得感觉而存在,为我们得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解析:这句话就是从物质与意识得关系上来把握物质得。
2、“观念得东西不外就是移人人得头脑并在人得头脑中改造过得物质得东西而已.”解析:这句话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就是实践得”.解析:马克思得这句话表明,要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
社会生活得实践性主要体现在:①实践就是社会关系形成得基础;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得基本领域;③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得动力。
4、“世界不就是既成事物得集合体,而就是过程得集合体。
"解析:恩格斯得这句话表明,事物发展得过程,从形式上瞧,就是事物在时间上得持续性与空间土得广延性得交替;从内容上瞧,就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与关系上得更新。
5、“就是就就是,不就是就不就是;除此之外,都就是鬼话。
"解析:这句话就是形而上学否定观,这种观点否定就是外在得否定,主观任意得否定;否定就是绝对得否定,就是不包含肯定得否定,这就割断了事物得联系,使发展中断.6、“所谓得客观辩证法就是在整个自然界中起支配作用得,而所谓得主观辩证法,即辩证得思维,不过就是在自然界中到处发生作用得、对立中得运动得反映。
”解析:恩格斯得这句话表明:①客观辩证法就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得辩证法;②主观辩证法就是指人类认识与思维运动得辩证法;③主观辩证法就是客观辩证法得反映;④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在本质上就是统一得,但在表现形式上则就是不同得。
7、“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得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解析:恩格斯得这句话表明:辩证思维与科学研究得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①辩证思维方法就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得方法论前提;②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及其成果丰富与深化了辩证思维方法。
8、“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解析:列宁得这句话表明了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得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考的名言,成语,谚语
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考的名言、成语、谚语、诗歌汇编与解析( 1 )名言1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解析:列宁的这句话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
2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解析:马克思的这句话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几物质并反作用丁」几物质。
3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解析:马克思的这句话表明,要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①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③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4 、“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土的) ’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
5 、“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解析:这句话是形而上学否定观,这种观点否定是外在的否定,主观任意的否定;否定是绝对的否定,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这就割断了事物的联系,使发展中断。
6 、“所谓的客观辩证法是在整个自然界中起支配作用的,而所谓的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在自然界中到处发生作用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①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②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③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④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但在表现形式上则是不同的。
7 、“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辩证思维与科学研究的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①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方法论前提;②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及其成果丰富和深化了辩证思维方法。
8 、“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马原选择题常用名言及其内涵
马克思
自由王国只是在由必需和外在目的规定要做的劳动终止的地方才开始;因而按照事物的本性来说,它存在于真正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在这个必然王国的彼岸,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挥,真正的自由王国,就开始了。但是,这个自由王国只有建立在必然王国的基础上,才能繁荣起来
从必然走向自由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列宁
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出现大幅度的跃退,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
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马克思
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
恩格斯
我认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列宁
必须把人的全部实践--作为真理的标准,也作为事物同人所需要它的那一点的联系的实际确定者--包括到事物的完整的“定义”中去
实践是检验价值评价结果的标准
马克思
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
真理与谬误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列宁
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错误
个人与社会历史
马克思
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
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马克思
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
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来源
名言
内涵
马克思
所谓原始积累只不过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所以表现为“原始的”,因为它形成资本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的前史
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考的名言、成语、谚语、诗歌汇编与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考的名言、成语、谚语、诗歌汇编与解析 (1)名言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解析:列宁的这句话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
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解析:马克思的这句话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解析:马克思的这句话表明,要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①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③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4、“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土的广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
5、“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解析:这句话是形而上学否定观,这种观点否定是外在的否定,主观任意的否定;否定是绝对的否定,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这就割断了事物的联系,使发展中断。
6、“所谓的客观辩证法是在整个自然界中起支配作用的,而所谓的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在自然界中到处发生作用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①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②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③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④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但在表现形式上则是不同的。
7、“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辩证思维与科学研究的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①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方法论前提;②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及其成果丰富和深化了辩证思维方法。
8、“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见古语诗句哲学原理归纳
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见古语、诗句哲学原理归纳一、物质和意识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气者,理之所依也;子不语怪、力、乱、神。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3.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4.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违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
5.按图索骥。
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6.画饼充饥。
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没有认识到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7.掩耳盗铃。
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违背了物质的客观性。
8.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有差别。
二、实践与认识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灯塔。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3.吃一堑长一智;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三、运动变化和发展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事物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
2.树欲静而风不止。
物质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户枢不蠢,流水不腐。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四、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制约。
2.兴亡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事物运动有其自身规律,规律是客观的。
3.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4.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2019考研政治马原:古文古句知识点分析(2)
马原的知识点有很多易错的地方,临近考试更应该对所有知识点得心应手。
下面考研小编整理的“2019考研政治马原:古文古句知识点分析(2)”相关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6.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荀子认为,如果不欲动心的功能,就会导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这段话蕴涵了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认识主体在反映中具有创造性。
7.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老子的这句话中所蕴涵的哲理是,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8.无平不陂,无往不复
这句话说明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普遍性和永恒性。
9.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强调的是对立统一而反对绝对等同;“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强调的是相反相成并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并产生新生事物。
10.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的这句话指的是祸与福相互依存,互相转化。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这句话体现了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又如“善泳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塞翁失马,安知非福”、“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满招损,谦受益”、“居安思危”、“失败乃成功之母”等都包含着矛盾同一性原理。
马原需要将知识点灵活运用,考试答题的时候得心应手。
以上是考研小编整理的“2019考研政治马原:古文古句知识点分析(2)”相关文章,提醒大家冲刺复习注意方法,预祝大家都能考上理想的学校,更多马原信息请关注考研马原频道。
2019考研政治马原:古文古句知识点分析(6)
马原的知识点有很多易错的地方,临近考试更应该对所有知识点得心应手。
下面考研小编整理的“2019考研政治马原:古文古句知识点分析(6)”相关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6.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的这句话表明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它既不因有了尧这样的杰出人物才存在,也不因出现了桀那样的暴君而消失。
这句话体现了规律是客观的,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2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这句诗的意思是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
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这句诗体现了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28.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句诗意思是说,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毕竟比较肤浅,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还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并把这种可能变为现实。
这句话体现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强调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些古句都体现了事物发展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即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大家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二是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30.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毛泽东的这句诗体现了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即时空的相对性;同时也体现了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马原需要将知识点灵活运用,考试答题的时候得心应手。
以上是考研小编整理的“2019考研政治马原:古文古句知识点分析(6)”相关文章,提醒大家冲刺复习注意方法,预祝大家都能考上理想的学校,更多马原信息请关注考研马原频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解析:这句话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
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解析:这句话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解析:马克思的这句话表明,要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①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③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4、“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土的广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
5、“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解析:这句话是形而上学否定观,这种观点否定是外在的否定,主观任意的否定;否定是绝对的否定,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这就割断了事物的联系,使发展中断。
6、“所谓的客观辩证法是在整个自然界中起支配作用的,而所谓的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在自然界中到处发生作用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①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②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③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④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但在表现形式上则是不同的。
7、“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辩证思维与科学研究的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①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方法论前提;②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及其成果丰富和深化了辩证思维方法。
8、“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解析:列宁的这句话表明了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9、“人的实践经过亿万次的重复,在人的意识中以逻辑的式固定下来。
这些式正是(而且只是),由于亿万次的重复才有先人之见的巩固性和公理的性质。
”解析:列宁的这句话主要说明了实践作为一种客观物质活动,是按照一定规律进行的,这种合规律的活动,久而久之会在人们头脑中积淀下来形成各种模式,如逻辑格式等。
10、“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
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
”解析:马克思的这句话主要说明了造成人们认识和才能差别的决定性原因是后天的社会实践。
11、“假若我能比别人瞭望得略为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启膀上。
”解析:牛顿的这句话表明了学习间接经验的重要性,这是发展人类认识的必要途径。
12、“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了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
13、“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说明了实践锻炼和提高主体的认识能力。
14、“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说明了认识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充分体现在作为认识的高级形式的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上:①理论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它可以而且应该走在实践的前头来指导实践的进程;②科学理论能预见未来,端正实践的方向;③科学理论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推动人们在实践中创新。
15、“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
”解析:这句话表明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
这句话里的“基础”指的就是实践。
16、“对于同一句格言,出自饱经风霜的老年人之口与出自缺乏阅历的青少年之口,其内涵是不同的。
”解析:这句话说明了理性认识不仅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而且要通过感性的认识来说明。
感性认识丰富的人与经验贫乏的人相比,对事物理解的深度是不一样的。
丰富的经验积累能加深我们对事物的认识。
17、“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
”解析:列宁的这句话说明了积极的情感、情绪给认识活动注入活力,对认识的发展是一种推动力量。
这句话体现了非理性因素的动力作用。
18、“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解析:马克思的这句话说明了意志对人的认识的发展也是一种重要的支撑力量和推动力量。
这句话体现了非理性因素的动力作用。
19、“以为只有诗人才需要想象,这是没有道理的,这是愚蠢的偏见!甚至在数学上也需要想象,甚至微积分的发现没有想象也是不可能的。
”解析:这句话主要说明了非理性因素的诱导作用。
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会使人产生种种想象和幻想,而想象和幻想是科学创造中的极可贵的品质。
20、“从历史的观点来看……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人的认识受实践范围、立场、观点、方法、思维能力、工作经验和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
21、“真理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是社会组织起来的经验。
”解析:这种命题的是错误的,因为它否定真理的客观性。
又如,“有用即真理”、“被社会公认的就是真理。
”等都是主观真理论。
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是坚持了真理问题上的唯物主义。
一切唯心主义都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22、“必须把人的全部实践──作为真理的标准,也作为事物同人所需要它的那一点的联系的实际确定者──包括到事物的完整的‘定义’中去。
”解析:列宁的这句话表明了实践是检验价值评价结果的标准。
23、“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解析:马克思的这句话表明了社会意识是人们进行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
24、“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
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
”解析:马克思的这句话说明了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它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是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物质标志。
25、“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解析:马克思的这句话表明了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26、“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
”解析:列宁的这句话表明了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辩证关系。
社会发展过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表现为同类社会形态既有共同的本质,又有各自的特点。
在现实社会中,每一种社会形态在不同的民族那里都有自己的特殊表现形式。
27、“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出现大幅度的跃退,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
”解析:列宁的这句话表明了社会形态更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曲折前进是历史的普遍规律。
28、“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解析:马克思的这句话体现了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表现在:①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②革命使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③革命能改造和教育群众以及革命阶级本身;④革命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9、“我认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改革。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要求,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手段,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动力。
30、“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解析:马克思的这话说明了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及作用,又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包括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和精神文化条件)的制约。
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是他们进行活动的既定前提和基础。
31、“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气力去为它安排葬礼呢?”解析:美国社会学家阿尔温·古尔德纳的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抹杀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否认革命在社会质变中的作用,否认历史主体的能动作用。
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社会规律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革命是社会形态的质变,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
32、“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
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
”解析:马克思的这句话表明了:①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②人的自觉选择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③人类总体历史进程是不可超越的。
33、“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告诉我们宗教观念仍然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
34、“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
”解析:这句话说明了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这表明任何一个时代的真理既有确定性、绝对性、又有不确定性、相对性,因此对一定时代来说不可能的事情对以后的时代来说往往就是可能的,因此真理需要不断地扩展和深化。
35、“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解析:这句话强调了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
36、“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
”解析:这句话表明:①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②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37、“在纯粹的光明中,就象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
”解析:黑格尔的这句话体现了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统一的关系。
38、“元气是构成世界的本体。
”解析:这句话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并力图从某种具体的实物中寻找世界的本原,如中国古代的五行说,古希腊、罗马关于水、火、气是世界本原的学说。
典型句子有:“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气者,理之依也”、“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太虚即气”、“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五行之气、天与人相交胜”、“水是万物的始基”、“原子是世界的共同基础”等。
39、“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解析:这句话把“天”看成自然界的最高主宰或天意,所以这句话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而且它还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又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