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精神病防治工作及信息化管理的实践和探索

合集下载

社区精神病防治工作总结 (2)

社区精神病防治工作总结 (2)

社区精神病防治工作总结
社区精神病防治工作是为了提高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和治疗精神疾病,保
障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

一、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社区居民对精神病的认识和理解,消除
对精神病患者的歧视和偏见。

宣传涉及精神健康知识、疾病防治方法、就医流程等方面。

二、建立社区精神病患者档案:建立精神病患者档案,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
治疗情况等,用于追踪管理患者和提供有效的治疗。

三、康复训练和社区康复服务:通过开展康复训练和提供社区康复服务,帮助精神病
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能力,减轻其对家庭和社区的负担。

提供职业培训、就业机会、社交支持等方式来促进社区居民的康复。

四、建立多学科合作机制:建立社区精神病防治工作的多学科合作机制,包括精神科、心理科、社工、医务人员等。

通过协同工作,提供多层次的服务和治疗,提高社区精
神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五、加强社区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的社区监督和管理机制,加强对社区精神病患者
的跟踪管理和定期随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加强对精神病患者的居住环境、生活
状况等方面的管理,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六、提供必要的医疗保障:为社区精神病患者提供必要的医疗保障,包括住院治疗、
药物治疗等。

加强与医疗机构的合作,确保患者能够及时获得有效的治疗。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社区精神病防治工作能够有效提高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
预防和治疗精神疾病,提供必要的医疗保障和社区康复服务,促进社区居民的身心健
康发展。

社区精神病管控总结

社区精神病管控总结

社区精神病管控总结社区精神病管控总结范文(精选7篇)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是增长才干的一种好办法,为此我们要做好回顾,写好总结。

总结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社区精神病管控总结范文(精选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社区精神病管控总结范文(精选7篇)1在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收治管控工作中,安徽省宿松县公安局汇口派出所社区民警在实践中总结出了“入户访、家属控、共同盯、积极治、真情帮”的收治管控“五步工作法”。

截至目前,汇口派出所共列管肇事肇祸精神病人16名、其他精神病人42名,没有发生一起精神病人肇事肇祸事件,管控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第一步:“入户访”。

今年3月,该所积极牵头镇综治、民政、卫生、财政等部门成立了排查行动领导小组,制订工作方案,组织社区民警按照“村不漏组、组不漏户”的要求,对精神疾患人员进行全面调查,做到逐人见面、逐人筛查,摸清底数。

通过认真细致的排查,摸清了辖区患有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等精神疾病的人员,以及严重精神发育迟滞的精神疾患人员底数,并积极开展危险性评估,逐人制订救治、服务、管控措施,落实监管人、看护人员和责任。

同时,全面采集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详细信息和照片资料,逐一建立档案,更新相关信息系统数据,为日常管控奠定坚实的信息基础。

第二步:“家属控”。

将排查出的42名病情较轻、家人能自行管理且日常活动范围都处于家人可控的视线范围内的精神病人,采取辖区民警与其家属签订协议的方式,提出要求,明确责任,做好日常自行看管,保证不闹事、不肇祸。

第三步:“共同盯”。

将间歇性、病情相对稳定、有一定工作和生活自理能力的精神病人列为关注级。

这部分人员日常活动能力较强,但范围相对稳定,在发病时有可能会发生一些过激行为。

对于他们,通过工作,委托其家庭所在村的村干部和周边领导做好日常监测,如发现病情复发、情绪不稳、活动范围反常等情况,要及时报告,果断采取强制治疗措施。

社区开展精神病工作总结

社区开展精神病工作总结

社区开展精神病工作总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精神病患者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

为了更好地关心和帮助这部分人群,社区开展了一系列的精神病工作。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社区开展精神病工作进行总结和回顾。

首先,社区精神病工作的开展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

只有通过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更好地关心和帮助精神病患者。

在这方面,社区组织和志愿者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为精神病患者提供了精神支持和帮助,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其次,社区开展精神病工作需要建立健全的服务体系。

这包括建立精神病患者的档案和信息系统,建立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机构和社区服务中心,以及培养一支专业的精神病工作人员队伍。

只有通过健全的服务体系,才能够更好地为精神病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帮助和支持。

最后,社区开展精神病工作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

只有通过宣传和教育,才能够更好地让社会大众了解精神病患者,减少对他们的歧视和偏见。

同时,也能够更好地让精神病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总的来说,社区开展精神病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才能够更好地关心和帮助精神病患者,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享受幸福生活。

希望未来社区精神病工作能够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为精神病患者带来更好的帮助和支持。

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工作总结范文

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工作总结范文

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工作总结范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在社区中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服务这些患者,社区工作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本文将总结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工作的经验和成果。

一、工作背景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工作,旨在为患者提供全面、连续、规范的医疗和管理服务,保障患者的权益,维护社区的和谐稳定。

二、工作目标1.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及其家庭的负担。

2. 预防和减少患者肇事肇祸事件的发生。

3. 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三、工作内容1. 患者排查:通过社区走访、医疗机构转介等方式,全面了解社区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具体情况,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2. 患者随访:定期对患者进行家庭访问,了解患者的生活状况、服药情况、病情变化等,及时解决患者遇到的问题,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3. 患者管理:建立患者档案,记录患者的个人信息、病史、治疗情况等,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持续性的管理服务。

4. 患者培训: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健康教育、心理支持等服务,提高患者的生活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

5. 患者支持:与医疗机构、社会组织等合作,为患者提供心理咨询、康复训练等服务,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四、工作成果1. 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通过社区工作人员的关爱和支持,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2. 患者肇事肇祸事件减少:通过社区工作人员的及时发现和干预,患者肇事肇祸事件的发生率得到了有效降低。

3. 社区工作人员素质提升:通过专业培训和经验交流,社区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得到了提升。

五、工作展望1. 加强社区与医疗机构的合作,实现信息共享,提高患者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2. 加强社区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3. 加强社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总之,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工作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社区工作人员付出巨大的努力和耐心。

卫生服务中心精神病防治工作总结6篇

卫生服务中心精神病防治工作总结6篇

卫生服务中心精神病防治工作总结6篇篇1一、引言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中心在精神病防治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通过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我们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同时也不断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水平。

本文将对过去一年的精神病防治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为未来的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工作总结1. 精神疾病预防与宣传我中心积极推动精神疾病的预防工作,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精神疾病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我们组织了多场专题讲座和健康咨询活动,向居民普及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预防方法和早期识别技巧。

同时,我们还利用微信公众号、宣传栏等渠道,定期发布相关健康信息,扩大宣传覆盖面。

2. 患者管理与服务在患者管理与服务方面,我们持续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通过建立患者档案、定期随访和健康评估,我们能够全面掌握患者病情和康复情况。

针对不同患者的需求,我们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康复建议,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疾病。

同时,我们还积极协调资源,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职业培训等综合服务,促进患者全面康复。

3. 医务人员培训与考核我中心高度重视医务人员的培训与考核工作。

通过定期组织专题培训、案例讨论和技能操作考核,我们不断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同时,我们还鼓励医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和学术交流活动,拓宽知识面和视野。

在考核方面,我们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医务人员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为优秀人才的选拔和激励机制提供依据。

三、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精神疾病预防工作仍需加强,公众对精神疾病的认知和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患者管理与服务仍需细化优化,特别是在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期护理方面仍存在不足;三是医务人员队伍建设仍需加强,部分医务人员在专业知识和服务意识方面仍需提升。

四、改进措施与建议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措施和建议:一是继续加强精神疾病预防宣传工作,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提高公众认知;二是细化优化患者管理与服务流程,特别关注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期护理需求;三是加强医务人员队伍建设,通过培训、考核和激励机制提高整体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精神病病人的社区管理和防治

精神病病人的社区管理和防治

精神病病人的社区管理和防治精神病病人是一类需要特殊关注和治疗的病人,他们在社会生活中需要得到关怀和帮助,同时需要避免对社会产生危害。

在社区管理和防治方面,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一、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对于精神病病人来说,得到社会的支持和理解是很重要的,因为他们经常会感到孤立和排斥,从而引发心理上的疾病和痛苦。

因此,建立社会支持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这种系统应该包括以下内容:•近邻之间互相了解,互相帮助,帮助病人更好的融入社会;•雇主应该关注员工的身体健康,为有需要的病人提供适当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岗位,让病人能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作用;•学校应该更好的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及时的心理疏导和扶持。

二、提高社会警觉性虽然精神病病人是一类需要关爱的病人,但是如果遇到极端情况,他们也有可能会对社会造成危害。

因此,提高社会警觉性是十分必要的。

这种警觉性可以通过以下方面实现:•通过广告宣传,让人们了解到精神病病人的性格特点和需要,获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警察部门应该加强对社区安全的巡逻,及时发现和制止可能发生的危害行为;•社区居民应该及时报告可疑人员的行为,以预防和化解潜在的安全隐患。

三、就医治疗,改善生活质量精神病病人的治疗和康复需要长期的过程,医院等医疗机构是提供最好的治疗条件的地方,因此,医院应该加强对精神病病人的治疗和护理,帮助病人更好的康复。

同时,也需要加强社区康复的工作,为病人提供更好的康复条件和机会。

•医院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并提供必要的康复指导;•社区提供康复辅助服务,如职业培训、康复辅助用品、心理咨询等,帮助病人重返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加强社区的审美环境改善,通过公共景观和绿化,提高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和精神文明素质。

四、加强心理疏导对于精神病病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得到及时的心理疏导。

正常的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的改善能够帮助病人恢复自信和自尊,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浅谈精神疾病社区管理模式5篇

浅谈精神疾病社区管理模式5篇

浅谈精神疾病社区管理模式5篇第一篇:浅谈精神疾病社区管理模式浅谈精神疾病社区管理模式2010年04月30日【摘要】精神疾病在我国发病率不断升高,国家卫生部在全国60个示范区开展了精神卫生项目工作,目的是探索精神疾病社区康复管理模式,把精神病人的管理从医疗部门向社区转移,实现精神病人管理家庭化、社区化、专业化。

精神疾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药、管理和康复。

由于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人们的心理压力比较大,精神疾病发病率不断升高,过去那种把好转的病人放在家里、把严重的精神病人送进专科医院或社会福利院的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患者及家属的需要。

由于精神疾病经常出现复发,而家庭和社区缺乏专业管理和技术处理能力,从而造成精神病人肇事肇祸事件不断发生,甚至出现许多杀人、纵火等恶性事件,危害社会。

自2005年四平市作为示范区之一参与了卫生部在全国开展的精神卫生项目工作,三年来我市精神病人肇事肇祸行为明显减少,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许多贫困患者得到免费救治,使病人不出社区就得到了很好的服务和管理。

依托社区开展精神疾病防治的工作探索,对实现精神病人从医院管理向社区管理的方式转变有重要意义。

完善组织机构建设及各项工作制度精神疾病的防治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政府和社会各部门的共同参与,公安、民政、卫生、残联、劳动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应密切配合、组织协调、各司其职。

市成立“市精神疾病防治项目领导小组”,由主管副市长任组长,各部门领导为主要成员,在卫生行政部门设项目办公室,负责项目日常管理工作,选派专业人员负责技术指导。

办公室成立之后,制定了《精神疾病监管治疗项目实施方案》,《精神疾病应急处理预案》,《社区重性精神疾病双向转诊制度》,《精神疾病免费药物治疗、免费住院治疗对象的申报、审批和管理程序》,《精神疾病监管治疗项目各成员单位管理职责》,《精神疾病监管治疗项目示范区督导检查方案》,《精神疾病监管治疗项目实施计划》及《档案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为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精神病管理工作总结村社区

精神病管理工作总结村社区

精神病管理工作总结村社区
精神病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对患者和其家人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在许多农村社区,由于医疗资源的匮乏和社会偏见,精神病患者往往无法获得适当的治疗和支持。

然而,一些社区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并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来改善精神病管理工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关怀和支持。

首先,村社区开始加强对精神病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举办健康讲座、宣传活动
和培训课程,社区居民和医护人员了解了精神病的症状、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这有助于消除对精神病的误解和歧视,让患者能够更容易地融入社区生活。

其次,社区开始建立精神病患者的支持网络。

通过成立支持小组、提供心理辅
导和康复培训,患者和他们的家人得到了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这不仅有助于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还能够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更好地适应社区生活。

另外,社区还加强了对精神病患者的医疗服务。

通过建立村级卫生站、引进专
业医生和提供必要的药物,患者能够更方便地获得治疗和监护。

同时,社区还在加强对精神病患者的定期随访和健康管理,确保他们能够获得持续的关怀和治疗。

总的来说,精神病管理工作在村社区的进展是令人鼓舞的。

通过加强对精神病
的认识、建立支持网络和加强医疗服务,社区为精神病患者提供了更好的关怀和支持。

希望这些努力能够继续,让更多的精神病患者能够获得适当的治疗和支持,重返社区生活。

信息技术在精神疾病防治和康复上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精神疾病防治和康复上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精神疾病防治和康复上的应用各大城市的医疗改革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而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在疾病防治中心,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帮助患者患者掌握到自己本身的健康情况,并及时做好预防疾病的措施,确保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本文主要探讨了信息技术在精神疾病防治和康复上的应用,对其进行了相关介绍和简要分析,旨在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又快又好发展。

标签:疾病防治;信息技术;精神疾病疾病防治、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是我国医疗改革中的重中之重。

现阶段,我国医疗问题主要集中在看病贵、看病难、医疗技术落后国际水平等方面。

基于此,在城市医疗体系疾病防治中心发展期间,有关决策者,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积极推动与疾病有关的预防措施,记录城市居民基础健康信息,针对常见的疾病病因,制定合理的、准确的、针对性的控制与预防措施。

除此之外,可借助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管理疾病防治和医疗卫生事业。

本文主要探讨了信息技术在精神疾病防治与康复方面的应用,现做报道如下。

1疾病控制以“预防”为主,促进城市居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我国医疗事业在发展过程中,十分关注疾病预防的实践与理论,尤其是精神疾病的康复与防治,针对精神类疾病也提出了诸多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强化预防精神疾病,可使精神疾病的发生率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降低精神病的发生率。

基于此,在疾病防治以及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期间,积极宣传以“预防”为主的疾病控制方针,相对于治疗疾病而言,尤为重要,同时也是防治精神疾病的关键。

在我国医疗改革方案中,曾经提出一个完善的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除此之外,强化健康宣教、疾病防治等医疗服务网络体系,将网络信息化技术充分利用,对城市居民进行强化健康宣教,使城市居民增强健康文明知识以及健康生活的意识。

在宣传精神疾病防治的知识以及医疗卫生事业建设的期间,必须要了解当地实际状况,将其作为制定医疗防治发难的出发点。

虽然大多数的城市医疗合作政策,为当地居民提供了诸多的优惠,就医的经济压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降低,但是,大部分城市依然存在着医疗设备落后、看病难等问题。

社区精神病年度总结(3篇)

社区精神病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工作概述2021年,我社区精神病防治工作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和《精神卫生工作条例》,紧紧围绕提高人民群众精神健康水平这一目标,积极开展各项工作。

现将2021年度社区精神病防治工作总结如下:二、工作成绩1. 组织开展精神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

全年共开展宣传活动20场次,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提高了社区居民对精神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2. 加强精神病患者的管理。

全年共发现、登记、报告精神病患者50例,其中新发患者30例,复发患者20例。

对患者进行了分类管理,落实了社区康复、随访、家庭支持等各项措施。

3. 提高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水平。

全年共组织康复活动10场次,参加人数达200余人次。

通过康复活动,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4. 加强精神病防治队伍建设。

全年共培训社区医生、护士、心理咨询师等20余人,提高了基层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5. 推进精神病防治信息化建设。

建立了精神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患者信息的实时更新和共享。

三、存在的问题1. 社区精神病防治宣传教育力度仍需加强。

部分居民对精神病的认识不足,存在歧视和偏见。

2. 精神病患者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部分患者家庭康复条件有限,影响康复效果。

3. 精神病防治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基层医务人员业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1. 深入开展精神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社区居民对精神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2. 加强精神病患者的管理,提高康复水平,落实康复措施,确保患者生活质量。

3. 加强精神病防治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4. 推进精神病防治信息化建设,实现患者信息的实时更新和共享。

5. 加强与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沟通与协作,争取更多政策支持,推动社区精神病防治工作持续发展。

总之,2021年我社区精神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精神病防治水平,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社区精神病防治工作总结

社区精神病防治工作总结

社区精神病防治工作总结近年来,我国社区精神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得到了政府、医疗机构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社区精神病防治工作在社会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关系到社会稳定、人民幸福,也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本文拟对我国社区精神病防治工作进行总结和回顾,以期从中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意见,推动社区精神病防治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一、我国社区精神病防治工作的现状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在社区精神病防治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绩,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防治体系。

首先,我国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为精神病患者的权益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持。

其次,我国积极推动了社区精神病防治工作的发展,建立了多层次、全方位的防治机制,包括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核心的基层防治体系,以精神专科医院为支撑的二、三级防治体系,以及政府、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等多方合作的防治合作机制。

此外,我国还积极推进了精神病患者的社会康复工作,通过康复机构、康复社区和康复联盟等方式,帮助患者融入社会,重建自信,实现自我价值。

不过,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社区精神病防治工作仍存在不少不足之处。

首先,我国社会对精神病患者存在一定的歧视和排斥,导致患者在社会中的安置、就业等问题依然面临不小的挑战。

其次,基层卫生服务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地区缺乏专业的精神卫生服务人才,难以满足精神病患者的防治需求。

再次,我国的社区精神病防治工作仍存在管理上的漏洞,包括医患矛盾、医疗事故等问题仍然时有发生。

总体来看,我国的社区精神病防治工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完善体制机制,提高服务水平,提升社会认知,促进患者康复。

二、我国社区精神病防治工作的经验与教训在开展社区精神病防治工作的过程中,我国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总结和借鉴。

首先,我国着力推动社区精神病防治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建立了健全的工作标准和流程,为精神病防治工作提供了基础保障。

其次,我国通过多部门的协同合作、多种形式的社会组织,建立了庞大的社区精神病防治网络,有效整合资源,优化服务效率。

精神病管理工作总结村社区

精神病管理工作总结村社区

精神病管理工作总结村社区
近年来,精神病患者在农村社区中的数量逐渐增加,这对于村社区的精神病管
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帮助精神病患者,村社区精神病管理工作需要进行总结和改进。

首先,村社区需要加强对精神病患者的关爱和支持。

精神病患者往往面临着社
会歧视和孤立,因此村社区需要加强对他们的关爱和支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

其次,村社区需要建立健全的精神病管理机制。

村社区需要建立健全的精神病
管理机制,包括建立精神病患者档案,定期进行跟踪和回访,及时发现和解决患者存在的问题,确保他们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和帮助。

此外,村社区需要加强对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指导和支持。

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是
一个长期的过程,村社区需要加强对他们的康复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克服困难,走上康复之路。

最后,村社区需要加强对精神病患者家庭的帮助和支持。

精神病患者的家庭往
往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和经济压力,村社区需要加强对他们的帮助和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增强家庭的凝聚力和支持力。

总之,精神病管理工作是村社区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加强精神病管理
工作,才能更好地帮助精神病患者,促进他们的康复和社会融合。

希望村社区能够认真总结精神病管理工作,不断改进和完善,为精神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帮助。

2024精神病防治工作总结

2024精神病防治工作总结

2024精神病防治工作总结2024年是精神病防治工作的关键一年,下面是对这一年工作的总结,总结内容大致如下:一、政策部署1. 全面贯彻落实精神病防治相关政策,制定并完善相关实施细则和工作方案,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

2.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形成跨部门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化精神病防治工作的整体效果。

二、基础设施建设1. 继续推进精神病院建设,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医疗设施和设备的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环境。

2.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和培训,提高基层精神病防治能力,减轻大医院的压力,方便患者就近就医。

三、人才队伍建设1. 加强对专业精神病医生和护理人员的培养和引进,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2. 设立精神病防治专业岗位,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精神病防治工作。

四、宣传教育1. 加强对精神病的宣传教育,增加公众对精神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和认知,减少社会对精神病患者的歧视和偏见。

2. 提高患者和家属的心理健康意识,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心理辅导和疏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精神病的困扰。

五、社区化管理推进1. 推进精神病患者的社区康复和社区照顾,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2. 加强对社区精神病防治机构的建设和管理,提高社区精神病防治网络的覆盖范围和质量。

六、科学研究1. 加强对精神病的研究,深入了解精神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为精神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2. 促进多中心合作,加强精神病的研究和诊疗水平,提高国内精神病防治的整体水平。

总结来说,2024年我们在精神病防治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们要继续加大精神病防治工作的力度,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和政策措施,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医疗条件,不断提升公众对精神病的认知和关注程度,不遗余力地推进精神病防治工作的深入发展。

精神病管理工作总结村社区

精神病管理工作总结村社区

精神病管理工作总结村社区
近年来,精神病患者数量逐渐增加,给社会治安和社区稳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帮助精神病患者,各地政府和社区纷纷加强了精神病管理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村社区的作用愈发凸显。

首先,村社区是精神病患者的第一道防线。

由于精神病患者通常在家庭中就诊,村社区的医疗机构和社会工作者成为了他们的主要服务对象。

因此,村社区的医疗机构和社工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精神病管理知识和技能,能够及时识别和干预精神病患者的行为问题,确保他们得到及时的治疗和帮助。

其次,村社区是精神病患者的社会支持网。

在村社区中,很多精神病患者由于
家庭条件的限制或者社会歧视而无法得到应有的关爱和支持。

因此,村社区的社会工作者需要加强与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庭的沟通,解决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减少他们的孤独感和自卑感。

最后,村社区是精神病患者的康复基地。

在村社区中,一些康复机构和社会组
织为精神病患者提供了康复治疗和职业培训等服务。

通过这些服务,精神病患者可以得到更多的关爱和帮助,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

总的来说,村社区在精神病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政府和社区应该加
强对村社区的支持和培训,提高村社区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为精神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社区精神病管控方案

社区精神病管控方案

社区精神病管控方案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精神疾病患者的数量逐渐增多。

如何有效地进行社区精神病管控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社区精神病管理的现状、挑战和解决方案展开讨论。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社区精神病管理的现状。

目前,社区精神病患者主要依靠家庭和社区来提供帮助和支持。

然而,由于社区管理能力的不足,很多患者无法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

此外,社会对精神病的偏见和歧视也使得患者在社区中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全面的社区精神病管控方案。

首先,社区应建立健全的精神疾病防控网络,加强对精神疾病的宣传和教育,提高社区居民对精神疾病的认知和理解,减少对精神病患者的偏见和歧视。

同时,社区应加强对精神病患者的早期发现和干预,完善病例登记和管理制度,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其次,建立社区精神病医疗机构和康复中心是提高管理水平的关键。

社区精神病医疗机构可以提供患者的门诊和住院服务,为患者和家属提供专业的医疗咨询和指导。

康复中心则可以为患者提供康复训练和心理支持,帮助他们重新适应社会生活。

同时,医疗机构和康复中心应建立与社区其他机构的紧密合作机制,形成多部门的协同治疗模式,提供综合性的服务。

此外,对于一些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社区可以考虑建立精神病庇护所。

庇护所可以提供长期的治疗和看护,帮助患者克服病痛,重返社会。

同时,庇护所应注重人文关怀和社会融入,为患者打造一个支持、理解和关爱的环境。

最后,我们还需要加强社区与家庭的互动和支持。

家庭是患者最重要的依靠和支持系统,因此,社区应提供专业的家庭指导和辅导服务,帮助家庭了解疾病的性质和特点,增加对患者的理解和包容。

同时,社区还可以组织家庭支持团体,为家庭搭建一个互助和分享的平台,让他们共同面对困难,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总的来说,社区精神病管控方案需要通过多种手段综合配合,涉及社区居民、医疗机构、康复中心、庇护所等多方面的力量。

社区精防工作总结范文(3篇)

社区精防工作总结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精神疾病患者数量逐年增加。

为提高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水平,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我社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深入开展精神卫生防治工作。

现将社区精防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目标1. 提高社区居民对精神卫生的认识,增强心理健康意识。

2. 加强社区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降低复发率。

3. 提升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

二、工作措施1. 宣传教育(1)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为社区居民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居民心理健康意识。

(2)利用社区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心理健康资讯,扩大宣传范围。

(3)组织社区志愿者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活动,深入居民小区、公共场所,发放宣传资料,提高居民对精神卫生的关注。

2. 精防网络建设(1)成立社区精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工作落实。

(2)建立精神疾病患者信息档案,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治疗情况等,便于跟踪管理。

(3)加强与上级卫生部门的沟通,及时了解政策动态,争取支持。

3. 精防服务(1)开展心理咨询,为社区居民提供心理疏导,缓解心理压力。

(2)组织专业医护人员定期巡诊,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随访,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3)开展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其回归社会。

4. 社区协作(1)加强与社区医院、心理咨询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精神卫生防治工作。

(2)与学校、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

(3)与社区社会组织、志愿者团体合作,共同开展心理健康服务。

三、工作成效1. 社区居民对精神卫生的认识明显提高,心理健康意识不断增强。

2. 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得到加强,复发率有所降低。

3.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水平得到提升,为患者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帮助。

4. 社区精防工作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并获得了一定的荣誉。

四、存在的问题与不足1. 部分居民对精神卫生的认识仍存在误区,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

社区对精神病人管理工作计划

社区对精神病人管理工作计划

社区对精神病人管理工作计划社区对精神病人管理工作计划篇1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服务的内容和服务的范围都将随着工作的深入而不断的增加和扩大。

根据西安市及未央区卫生局的要求我社区卫生服务站目前社区精神卫生工作的服务计划主要有:一、为社区普通人群提供心理咨询,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在例行的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活动的评估,尤其是对于重点人群,如妇女在孕产期的情绪状态,老年人的记忆、智力活动等,以早期发现抑郁症、老年期痴呆等。

通过举办科普讲座、开展咨询活动、发放科普宣传读物、制作宣传展板等形式,向社区居民普及精神卫生知识,促进其精神健康水平。

二、继续精神疾病线索调查,建立疾病档案在社区继续进行精神疾病线索调查。

社区精神疾病的建档立卡率应达到上级要求。

并对社区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年度的免费健康检查。

如果社区的精神疾病患者因病情复发加重,紧急住院治疗,出院后其住院治疗有关情况将被及时转入社区,以便社区卫生服务站继续进行社区康复治疗。

对社区精神疾病患者的疾病资料进行妥善保管,坚决维护患者的隐私权。

社区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属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疾病资料。

三、定期随访,对重性精神疾病进行管理治疗个案管理员,每月有电话或入户随访,并按时网络直报。

每季度至少一次主动对建档立卡的社区精神疾病患者进进行随访,并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的服药情况、病情稳定情况等,并指导家属开展家庭精神疾病的家庭护理。

以此提高社区精神疾病患者的服药率,动态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

四、建立应急处置机制,避免不良事件发生不良事件包括:急性药物不良反应,自杀自伤行为和肇事肇祸行为。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建立有应急处置机制,制定有应急处置预案,将在最短的时间,最直接的"渠道,以最恰当的方式做出应急处置反应,避免不良事件发生。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对社区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及周围人员提供应对精神疾病突发事件的专业指导。

精神病防治工作经验交流

精神病防治工作经验交流

精神病防治工作经验交流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精神健康问题日益凸显,精神病防治工作成为了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们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建立健全的防治体系完善的防治体系是做好精神病防治工作的基础。

我们首先建立了以社区为单位的监测网络,由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以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护人员组成,定期对辖区内的居民进行精神健康状况的排查。

通过与居民的日常交流、走访,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精神问题的人员,并建立档案进行跟踪管理。

同时,加强了与上级专科医院的合作与联系。

建立了转诊和会诊的绿色通道,确保病情较重的患者能够及时得到专业的治疗。

专科医院也会定期派专家到基层进行指导和培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二、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精神病的认知和理解是防治工作的重要环节。

我们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如举办健康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利用社区宣传栏等。

在宣传内容上,注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精神病的常见症状、发病原因、治疗方法以及康复措施等。

针对不同的人群,我们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宣传方案。

例如,对于青少年,重点宣传如何应对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带来的心理问题;对于老年人,关注孤独、失落等情绪可能引发的精神障碍。

通过持续的宣传教育,减少了社会对精神病患者的歧视和误解,营造了一个关爱、包容的社会环境。

三、注重早期干预早期发现和干预是控制精神病病情发展的关键。

我们在社区开展了心理健康筛查活动,利用简单有效的心理测评工具,对重点人群进行筛查。

对于发现存在心理问题或有精神病早期症状的人员,及时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服务。

此外,我们还建立了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当遇到突发事件或重大灾害时,能够迅速组织专业人员为受到影响的人群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

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每个患者的病情和需求都是独特的,因此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身体状况、家庭环境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康复训练等。

精神病防治工作经验交流

精神病防治工作经验交流

精神病防治工作经验交流精神病防治工作是一项关乎社会稳定、家庭幸福和患者身心健康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精神病患者的数量有所增加,这使得精神病防治工作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们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现与大家分享交流。

一、建立健全的防治网络要做好精神病防治工作,首先需要建立一个覆盖广泛、功能完善的防治网络。

我们积极与各级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建立合作关系,形成了以精神专科医院为龙头,综合医院精神科为辅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的三级防治网络。

在这个网络中,各级机构分工明确,职责清晰。

精神专科医院承担着疑难重症的诊断治疗、业务指导和培训工作;综合医院精神科则负责常见精神疾病的诊治和转诊工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负责患者的随访管理、康复指导和健康教育等工作。

通过这种分工协作,实现了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了防治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二、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认知由于对精神病的误解和偏见,很多患者及其家属往往不愿意正视病情,导致延误治疗。

因此,我们将宣传教育工作作为防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向公众普及精神病防治知识。

我们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以及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发布科普文章、宣传视频等,介绍精神病的常见症状、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和康复途径,让公众了解精神病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消除对患者的歧视和恐惧。

同时,我们还深入社区、学校、企业等场所,开展面对面的宣传讲座和咨询活动,解答公众的疑问,提高他们对精神病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通过这些宣传教育活动,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支持精神病防治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早期筛查和干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是精神病防治工作的关键。

我们建立了完善的筛查机制,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辖区内的居民进行定期排查,重点关注高危人群,如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属、遭受重大生活事件的人群等。

对于筛查出的疑似患者,我们及时组织专家进行评估诊断,一旦确诊,立即给予相应的治疗和干预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区精神病防治工作及信息化管理的实践和探索对社区精神病防治工作进行细化分配和信息化管理,同时对其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实践和探索。

通过对社区精神疾病的防治管理体系进行研究,对其社会支持、业务实施、疾病治疗信息系统级医疗救治体系进行分析,并对其中的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性的改变。

标签:社区精神病;防治;信息化管理;实践;探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人们的精神疾病的发生率也在不断攀升,同时精神病患者对他人和自身造成的伤害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增高,因此精神疾病的预防、治疗及预后康复等问题亦然成为了影响人们工作、生活的重要问题,此外随着其对社会公众造成伤害的影响程度愈来愈大,其也成为了影响公众健康、卫生等社会问题,因此精神病的预后不仅是当前社区的重点服务对象,也是政府部门的首要公共卫生服务的重大项目[1]。

我市制定了对于加强全区精神病防治工作的意见,其中明确的提出了“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保障措施、强化社区管理、构建医疗救助体系,提高各类人群的自我防护能力,建立和完善长效运行机制”的精神病预防工作要求。

故此,本工作单位北京市上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我市其观点的基础上,建立了精神患者的三级管理网络及精神病患者的信息管理系统,并于去年年底进行了本社区内的精神患者的摸底调查,对精神患者的初步患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切实可行的随访工作,其总结和探索如下。

1 社會精神病防治管理体系1.1社会支持精神病是一个特殊的病种,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问题,因此精神病调查工作的开展也自然而然会涉及到多种社会问题,同时也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与协助[2]。

对于社区服务中心及下属的卫生系统而言,建立卫生、民政、公安和残联等多种系统组成的精神病防治工作的管理小组,对精神病患者的规划和协调进行推动性的展开,同时需设立下属的办公室进行日常工作的处理和调查。

1.2业务实施体系在对精神病的业务可以分为3个等级,并在区级地区设立专科医院,由于我中心属于本市的城区近郊,故而其可作为全区的精神病的防治和管理的工作中心办公和汇总地点,对其下属的精神病防治而言,区级的疾病预防中心可作为我区全部精神病患者业务指导的管理中心,而同时的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全区的二级管理中心,因此此地应有精神病防治医生和开展精神病防治工作的具体措施,如重性精神患者管理、精神患者病态行为危害的预防和处理以及辖区精神患者信息管理[3]。

医院护理干预主要是目前临床中精神病患者在医院内接受的常规护理,社区护理干预主要以基层社区为主,定期组织护士、医生等专业人士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及心理、生理干预,家庭护理干预则是以患者的家属为主,通过鼓励患者多关心、照顾患者,同时对患者正确的康复护理,以达到改善患者病情的目的[4]。

而最为基本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应设立为一级防控业务,其主要的工作职责为对精神患者的发生、随访和预后的管理与记录等。

1.2.1确定患者社区护理管理等级[5] 根据全国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分级管理标准,社区精神病患者划分为4个社区护理等级,不同的护理等级有不同的随访要求,以便对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护理和康复措施。

根据社区精神病患者分级管理标准,一级管理:疾病发作期、治疗期,住院期间请假出院观察者,6个月内出现过自杀行为或自杀企图者;6个月内有影响社会或家庭安定行为者。

二级管理:经过系统治疗后,病情稳定超过半年但仍需要治疗,连续>半年且≤2年未出现过自杀行为或自杀企图者;连续>半年且≤2年无影响社会或家庭行为者;病情稳定但拒绝治疗者。

三级管理:病情稳定超过2年,自愿接受治疗者;连续>2年且≤5年未出现过自杀行为或自杀企图者;连续>2年且≤5年无影响社会或家庭行为者。

四级管理:经过系统治疗,病情达到痊愈且已停药,连续5年未发生对社会、家庭及自身不良影响者。

1.2.2患者随访管理内容患者一般情况:生活起居,饮食,睡眠,个人生活自理情况;精神症状:阳性、阴性、自知力评估,期间有无危险行为发生及次数、性质;精神疾病治疗情况:用药名称、剂量、用法,依从性及用药效果、不良反应表现;合并其他躯体疾病治疗情况:用药情况及药物名称、剂量、用法,用药依从性,治疗副反应;康复指导:个人生活能力训练,家庭职能训练,社会交往训练,学习劳动训练,职业功能训练;心理护理及精神卫生知识教育:心理支持与疏导,疾病知识及精神卫生健康教育;患者情况变动:走失,住他处,迁出,死亡,管理级别更改,转介措施(转诊流程、转诊目的地),药物名称、剂量、用法。

1.2.3随访方式[5]1.2.3.1上门入户随访社区护士定期或不定期(根据患者需求)走进患者家中,按随访管理内容对患者及监护人进行访视。

1.2.3.2集中访视社区护士定期(1次/月)到社区固定地点集中访视,允许部分合并其他躯体疾病或精神病患者家属参加,集中访视同时开展精神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

1.3疾病资料信息系统我国针对精神病康复治疗编制了精神病防治康复手册,因此各级和各区的卫生服务站应该为每个管辖区域内的精神病患者建立个人的管理手册,并且此手册应该由各个社区的医生进行妥善保管并按时对手册内容进行随访更新,做到认真填写和完善每位精神病患者的档案记录,在每次随访中也应该对患者的病情、诊疗情况、服药情况和康复措施等信息进行管理,对患者的走失、迁出、进入、康复及复发肇事等具体项目进行核查,并交由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相关信息的电子记录和管理。

在进行各级的治疗的完善同时对电子化资料的更新与管理业应不断的更新,实现网络化管理与基本管理二者一致,同时应借助计算机的网络化管理对社区管理的信息完善化和简便化[6]。

争取做到三级管理井然有序,各司其职,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去管理体制的制度化运行。

1.4医疗救助体系根据我区人民政府对去辖内精神病患者的康复工作的要求和体现党和政府对我区弱势群体的关心与关爱,本社区服务中心实行对精神患者的免费医疗救助,对经济困难者给予一定的经济救助,在此基础上本社区服务中心又制定了贫困经济困难患者免费药物领取管理意见,本社区服务中心医疗工作人员需要对其进行免费药物的在此救助,即对医疗救助减免后的自负部分,由区精防经费列支减免,实现了贫困精神患者住院全免、门诊患者每人每年减免定额管理。

2 问题与对策2.1精神病患者的检出率偏低对我区的精神病患者的在档人员进行统计分析,我区的精神患者的检出率仅为 2.7%,故而应该加强对患者检出率的提高。

本中心属于社区服务中心范围,且地理位置较为偏僻,故而其就诊人数较少,此外对院内人员的统计也较为落后,因此对本中心精神病患者的信息系统的管理是可增强其有效控制率,同时也可以更好的对患者的就诊信息进行实时的监控和把握,为后续的管理提供可靠依据,同时,要发挥本中心这一基层卫生组织的作用,与民政部门密切配合,发挥村(居)委会作用,及时掌握辖区内的精神患者情况。

2.2日常监护工作不到位从当前统计的数据来看,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随访情况结果显示其精神病患者并没有进行及时的随访,故而对患者的观察还不到位,因此也不能全面的掌握患者的康复信息,因此在考核各个医疗卫生服务时对患者的随访及信息的电子化处理也应该加强,同时由于精神病患者的变动及日常的檢查不合理,因此建立清楚的台账势在必行。

2.3医生对防治专业知识匮乏精神病的防治工作应从2005年开始实施,精神病医生由于是其他科室的医生兼任,因此其对专业的精神病知识的了解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缺陷,同时这些医生对精神病的防治等问题的也研究也有待提高,因此开展精神病医生的业务知识的学习和深入研究也是势在必行的,务必做到每年举办4次以上的学习和专业培训,同时提倡自学精防专业知识,提高精防工作水平,同时各个服务中心要保证精防医生用于精防工作的时间。

2.4精神病患者的管理难度大精神病患者分布范围较广,有些精神患者,特别是情感障碍性精神病及青年精神患者,他们不愿意公开患病情况,对社区医生上门表示出很大的反感,对其工作极其不配合,对于这部分患者的建档和管理还有待探讨。

参考文献:[1]Lechner S C,Whitehead N E,Vargas S,et al.Does a community-based stress management intervention affect psychological adaptation black breast cancer survivors[J].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Monographs,2014,2014(50):315-222.[2]Korten N C,Sliwinski M J,Comijs H C,et al.Mediator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fe events and memory functioning in a community sample of adults[J].Applied cognitive psychology,2014,28(5):626-633.[3]Chang E T,Wells K B,Gilmore J,et orbid depression and substance abuse among safety-net clients in Los Angeles:a community participatory study[J].Psychiatric services,2015,66(3):285-294.[4]谭焕君,朱艳清,顾慧英.”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改善社区精神病患者生活质量及依从性的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11-13.[5]陈文雯,白鹤,宋雅琴.社区精神病患者实施综合管理的体会[J].护理与康复,2014,13(4):396-398.[6]Mandelli L,Nearchou F A,Vaiopoulos C,et al.Neuroticism,social network,stressful life events:association with mood disorders,depressive symptoms and suicidal ideation in a community sample of women[J].Psychiatry research,2015,226(1):38-44. 编辑/张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