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例研修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性质的探究》反思式课例研修报告

张军成化学西信中学

一、教学背景:

在第一章前几节已经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学习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了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科学探究”,本节以探究金属铜化学性质为载体,让学生试着提出问题,作出假设,主动收集证据,得出结论,并学会对结论进行反思与交流。同时通过分组实验巩固给固体加热的操作技能。

教学的起点定位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完成探究,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合理结论,并能提出需进一步探究的问题。二、课文解读

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科学探究”,要求学生理解探究的思维方法和步骤,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在具体教学中,要体现两个教学原则:一是启发性原则,引导学生阅读,观察实验,用简介,学生易懂的语言引导学生;二是实践性原则,安排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整个探究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

1,初步体验科学探究是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

2,认识如何探究物质的性质。

3,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4,感受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应用。

教学重点:如何探究物质的性质,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假设,进而设计实验予以判断。

2,保证课本实验的成功。

3,学习如何根据实验现象进行逻辑推断,得到结论。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法

三、教学设计与实践改进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举例说明什么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通常包括哪些内容?化学性质怎么得出?

叫学生回答。教师及时点评。

引人课题:物质的性质是物质的内在特点,而物质的变化是其外在表现,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物质的重要属性,要认识和使用物质,就必须了解和研究物质的性质,而物质的化学性质不易观察或测量出来,要通过化学实验去探究。

科学探究既是有效的学习方法,又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进行探究。

【点出课题】 1.4 物质性质的探究

【探究活动、板书】二、金属铜化学性质的探究

【教师演示实验】教师演示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引导学生观察,语言多注意启发性,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提出环节一:“观察与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提出环节二:“假设与预测”,启发学生怎样用实验来证明。

提出环节三:“实验与事实”师生完成实验,记录现象。思考。提出环节四:“解释与结论”,要求学生合作讨论解释,提出自己不懂之处,得出正确结论。

提出环节五:“反思与评价”,如何证明铜在空气加热得到是氧化铜?

提出环节六:“表达与交流”学生书写铜在空气中加热的文字表达式。

【学生分组实验】 4名学生一组,设立一名组长,一名记录员,然后相互协作完成实验体验。

【板书】三、科学探究的步骤

总结上述环节,得出科学探究的步骤。

【小结】在进行化学探究时,化学实验是中心环节,猜测需要事实去验证,结论又来源于实验事实。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四,课堂实录和反思

对于第一次进行实验的探究,学生们显得还是有点茫然,尤其是在设计实验验证假设的环节上似乎理解上有困难,而自己在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中,也没有一定的思路,常常是不知道做什么,此外小组合作进行的也不好,这些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对于第一次进行这样的实验,学生有什么样的问题都是正常的,需要经过一定的锻炼来强化。

当然,从课堂气氛来看很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

生分组实验,教师演示实验都很成功,突破了本节教学的重难点。本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实验探究,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等得到了培养提高。

五、研修体会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革,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积极作用,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物质入手,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引导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增强学习的兴趣,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以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加深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及其点评(一)

《质量守恒定律》

一、提出问题

师:我们已经知道化学反应特征就是生成了其他物质,例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硫;那么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质量与反应物硫和氧气的质量之和之间有无变化呢?

二、猜想与假设

生—生:分组交流,讨论。若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有变化,则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组代表: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大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二组代表: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三组代表: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小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师:从讨论的情况看,有三种不同的意见,那么哪一种正确呢?我们不妨用实验来验证。

三、假设的检验及推理

1.制定计划。

师:把学生分成三组:

一组:进行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二组:进行铁钉与CuSO4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三组:进行NaOH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2.进行实验。

生一生: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自行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并能积极分工、协作、共同顺利地完成实验。

3.收集证据。

生—生:根据现象进行讨论、归纳,然后请各小组组长代表本组对所做的实验做小结,自然地得出结论。

四、发现规律

生:三个组的小结情况:

一组:磷燃烧后有白色烟生成即生成了五氧化二磷,但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二组:铁在CuSO4溶液中反应,铁丝上附着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之和仍然不变。

三组:无色NaOH溶液与蓝色的CuSO4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絮状沉淀,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之和还是不变。

师:通过学生小结发言,教师归纳、评价得出质量守恒定律,请一个学生叙述。

生: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生:为什么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会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