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输穴中经穴之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中医临床版) 2006 年 7 月, 13( 4)
·针灸推拿·
· 35 ·
五输穴中经穴之临床应用
刘颖 张学丽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 北京 100700 )
关键词: 五输穴; 经穴; 主治作用; 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 R246
五输穴即“井、荥、输、经、合”5 类特定腧穴的统 称, 它以自然界的水流喻气血在经脉中的运行, 以 此说明五输穴经气深浅大小的不同。正是由于经气 流注存在着这种差异, 因而治疗作用也就不同。五 输穴之“井、荥、输、合”4 穴无论是在穴位分布上, 还 是在其主治作用方面均有着较强的规律性, 只有 “经”穴较为特殊, 本文将经穴分布流注及主治作用 简要归纳, 试图探讨经穴临床应用的规律。 1 古籍中关于应用原则的论述
《内 经 》中 关 于 经 穴 应 用 的 论 述 可 见 于 《灵 枢·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 在论述季节时间与所刺五输 穴的相应关系中记载: “冬刺井; 春刺荥; 夏刺输; 长 夏刺经; 秋刺合。”即长夏季节之病可取“经穴”。《灵 枢·咳论篇》云: “浮肿者, 治其经。”说明经穴可用于 治 疗 浮 肿 。 《针 灸 甲 乙 经 》 在 提 出 五 色 配 五 输 时 有 “溺青赤白黄黑 , 青取井 , 赤 取 荥 , 黄 取 输 , 白 取 经 , 黑取合”之说, 即小便色白者可用经穴治疗。《难经· 六十八难》指出: “经主喘咳寒热”。这些论述揭示了 经穴的主治规律, 成为后世医家应用经穴的指南。 2 分布及主治特点、
在五输穴中, 井穴多分布于四肢末梢, 荥穴、输 穴分别分布于 掌 ( 跖 ) 指 关 节 前 、后 , 合 穴 分 布 于 肘 膝关节周围, 只有经穴分布规律不似其他五输穴那 样强, 它们或位于腕踝关节处, 或位于臂胫部。六阳 经中除手足少阳经的经穴分布于臂胫部外, 其他四 阳经均在腕踝关节处; 而六阴经只有足少阴和手厥 阴之经穴位于臂胫部, 其他四阴经之经穴均未远离 腕踝关节。分布的不规律也揭示了其主治作用的多 样性。经穴流注特点为“所行为经”, 显示气血经过 经穴时已初现洪大之势, 相应也就具有较强调整经 脉气血的作用。《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云: “荥输治 外经, 合治内府。”经穴前承荥输, 后通合穴, 是连接 输合之桥梁, 因而既能疏外经又可调内府, 内外病
症兼可治之。 3 临床应用 3.1 宣降肺气以主喘咳
《难经》云: “经主喘咳寒热。”经穴临床应用最 多的莫过于治疗喘咳类病症, 这类记载屡见于古籍 中。如《针灸甲乙经》记载: “寒热喉痹, 咳上气, 喘, 汗出, 刺经渠 ”; “寒 热 善 呕 , 商 丘 主 之 ”; “热 病 汗 不 出, 寒热, 阳谷主之”; “热病汗不出, 咳, 支沟主之”。 《针灸大成》记 载 阳 溪 主 “寒 热 疟 疾 , 寒 嗽 呕 沫 ”; 昆 仑主“咳喘满”等。现代医家多宗古代之法, 应用经 穴治疗外感病和咳喘。治疗咳嗽亦需辨证选用经 穴, 胡氏[1] 用 经 穴 治 疗 咳 喘 时 提 出 外 感 咳 嗽 选 用 肺 经经穴经渠为主治疗; 咳嗽痰多者选用脾经经穴商 丘为主治疗; 肾不纳气之咳喘则选用肾经经穴复溜 为主治疗; 肝火灼肺所致的咳喘则选用肝经经穴中 封为主治疗。 3.2 祛寒清热以治寒热证
纵观针灸医籍并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可以看出, 经穴既能清经络之热, 又能泄脏腑之火, 同时还具 有温阳散寒之功, 故可以将“经主喘咳寒热”广义地 理解为治疗寒热类病证, 而不仅仅是外感引起的表 证之恶寒发热。
在 治 疗 热 证 方 面 , 《针 灸 甲 乙 经 》中 记 载 有 “热 病烦心, 胸中 澹 澹 善 动 而 热 , 间 使 主 之 ”; “面 赤 热 , 支沟主之。”《针灸大成》也有阳溪主“热病烦心, 目 风赤烂有翳”的论述。现代应用的例证就更多, 如解 溪清胃降火治疗阳明经脉郁热, 循经上炎之牙痛、 牙龈红肿, 胃腑蕴热之口臭、腹胀便秘等症; 支沟清 利 少 阳 湿 热 , 治 疗 带 状 疱 疹 、周 围 神 经 炎 等 引 起 之 胸胁疼痛或热蕴三焦之便秘。在治疗寒证方面, 《针 灸 大 成 》记 载 中 封 治 疗 寒 凝 厥 阴 之 足 厥 冷 、寒 疝 、痿 厥 失 精 ; 复 溜 主 肾 阳 亏 损 之 “胻 寒 不 自 温 , 腹 中 雷 鸣, 腹胀如鼓”。现代临床运用商丘治疗脾阳不足引
刘颖, 女, 44 岁, 医学硕士, 副主任医师, 医学硕士生导师
· 36 ·
起之脘腹胀满 、食 欲 不 振 、完 谷 不 化 、便 溏 ; 运 用 灵 道 治 疗 心 阳 不 振 引 起 之 心 悸 怔 忡 、胸 闷 、失 眠 健 忘 等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3.3 健脑开窍以定神
经 穴 具 有 泄 火 清 热 、豁 痰 开 窍 、健 脑 定 神 之 功 效, 用以治疗痰热上蒙清窍或火热上扰心神引起的 诸 如 癫 痫 、躁 狂 、抑 郁 症 、高 热 抽 搐 、中 风 昏 迷 、癔 病 等多种脑源性疾病。这在《针灸甲乙经》《千金方》等 著作中均有阐述。在《针灸大成》主治中 , 除了经渠 和 中 封 穴 外 , 其 他 经 穴 均 有 治 疗 神 经 、精 神 疾 病 的 作用, 如商丘主心悲, 魇梦, 小儿慢风; 阳谷主癫疾 狂走, 吐舌, 妄言, 小儿瘈疭; 间使主卒狂, 多惊, 中 风气塞等。现代也常应用间使治疗中风、癫狂等。 3.4 健脾宣肺以调整水液代谢
《灵 枢·咳 论 篇 》有 : “浮 肿 者 , 治 其 经 ”, 故 治 疗 水肿是经穴的又一个特点。依据五输配五行理论, 阴 经 经 穴 属 金 , 金 应 肺 , 肺 可 “通 调 水 道 , 下 输 膀 胱 ”; 阳 经 经 穴 属 火 , 火 可 生 土 , 脾 土 健 运 则 水 湿 得 以运化, 水肿得除。
经穴治肿的记载诸多, 如《针灸甲乙经》记载解 溪主“风水面跗肿”; 商丘主“厥头痛, 面肿起”。《针 灸大成》记载阳辅主“腰溶溶如坐水中, 膝下浮肿”; 复溜主“四肢肿, 五种水病”等。笔者在临床曾以经 穴为主治疗淋巴回流障碍所致之肿胀( 象皮腿) 、中 风患肢肿胀, 均获效明显, 从而使“浮肿者, 治其经” 理论得以印证。 3.5 运气上达以治头面
经穴缘其内通外达的特点, 可输送经气上达头 面以祛除头面之邪, 恢复头面经络气血的正常分 布。据《针灸大成》记载经穴具有治疗头面疾病的特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中医临床版) 2006 年 7 月, 13( 4)
点, 如经渠主喉痹; 阳溪主目风赤烂有翳, 耳聋耳 鸣; 复溜主目视目巟目巟, 舌干, 齿龋; 商丘主舌本强痛, 面黄。正符合《灵枢·终始》“病在上者下取之; 病在 头 者 取 之 足 ”的 原 则 , 头 面 有 病 可 取 远 端 的 经 穴 治 疗。 3.6 疏经通络以治痛
经穴分布位于腕踝关节处或臂胫部。此处经脉 气血已初现洪大之势, 所以也就决定了经穴具有较 强疏经通络、行气活血的作用, 临床用于治疗疼痛, 有较好的镇痛效果, 如支沟治疗胸胁痛可获立竿见 影之效。值得注意的是临床上阴经和阳经经穴治疗 疼 痛 不 尽 相 同 。 根 据 《针 灸 大 成 》对 经 穴 主 治 的 记 载, 阳经经穴治疗之疼痛多较表浅, 如阳谷主胁痛、 齿龋痛、臂外侧痛不举等。只有支沟例外, 支沟既可 治胁腋痛, 又可治卒心痛。与阳经不同, 阴经经穴治 疗疼痛病位多较深, 如经渠主胸背拘急、心痛; 中封 主“小腹肿痛 , 食 怏 怏 绕 脐 痛 ”等 , 阴 经 经 穴 治 疗 远 端疼痛已在上述头面病中列举。
综上所述, 经穴的作用不仅是 “主喘咳寒热”和 “治 肿 ”, 而 且 其 对 脑 源 性 疾 病 、头 面 病 和 疼 痛 的 疗 效亦不容忽视。同时经穴内通外达, 既可祛外经病, 又可治脏腑病。将经穴纷杂的主治病症进一步规律 化, 目的在于让其可以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使五输 穴的重要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 胡葵.五输穴的主治特性及临床运用[J].南京中医药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16 ( 6 ) :362- 363.
(收稿日期: 2006- 04- 04)
!!!!!!!!!!!!!!!!!!!!!!!!!!!!!!!!!!!!!!!!!!!!!!!!!!!!!!!!!
声明
本刊现已被《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 ——CMCC》《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JFD) 》《中国学术期刊 综合评价数据库( CAJCED) 》《中国核心期刊( 遴选) 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 ——CMCI》收录, 凡不愿被其转载文章者勿投本刊。本刊所付稿酬已包括刊物内容上网服务费, 不再另付。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中医临床版) 》
·针灸推拿·
· 35 ·
五输穴中经穴之临床应用
刘颖 张学丽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 北京 100700 )
关键词: 五输穴; 经穴; 主治作用; 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 R246
五输穴即“井、荥、输、经、合”5 类特定腧穴的统 称, 它以自然界的水流喻气血在经脉中的运行, 以 此说明五输穴经气深浅大小的不同。正是由于经气 流注存在着这种差异, 因而治疗作用也就不同。五 输穴之“井、荥、输、合”4 穴无论是在穴位分布上, 还 是在其主治作用方面均有着较强的规律性, 只有 “经”穴较为特殊, 本文将经穴分布流注及主治作用 简要归纳, 试图探讨经穴临床应用的规律。 1 古籍中关于应用原则的论述
《内 经 》中 关 于 经 穴 应 用 的 论 述 可 见 于 《灵 枢·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 在论述季节时间与所刺五输 穴的相应关系中记载: “冬刺井; 春刺荥; 夏刺输; 长 夏刺经; 秋刺合。”即长夏季节之病可取“经穴”。《灵 枢·咳论篇》云: “浮肿者, 治其经。”说明经穴可用于 治 疗 浮 肿 。 《针 灸 甲 乙 经 》 在 提 出 五 色 配 五 输 时 有 “溺青赤白黄黑 , 青取井 , 赤 取 荥 , 黄 取 输 , 白 取 经 , 黑取合”之说, 即小便色白者可用经穴治疗。《难经· 六十八难》指出: “经主喘咳寒热”。这些论述揭示了 经穴的主治规律, 成为后世医家应用经穴的指南。 2 分布及主治特点、
在五输穴中, 井穴多分布于四肢末梢, 荥穴、输 穴分别分布于 掌 ( 跖 ) 指 关 节 前 、后 , 合 穴 分 布 于 肘 膝关节周围, 只有经穴分布规律不似其他五输穴那 样强, 它们或位于腕踝关节处, 或位于臂胫部。六阳 经中除手足少阳经的经穴分布于臂胫部外, 其他四 阳经均在腕踝关节处; 而六阴经只有足少阴和手厥 阴之经穴位于臂胫部, 其他四阴经之经穴均未远离 腕踝关节。分布的不规律也揭示了其主治作用的多 样性。经穴流注特点为“所行为经”, 显示气血经过 经穴时已初现洪大之势, 相应也就具有较强调整经 脉气血的作用。《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云: “荥输治 外经, 合治内府。”经穴前承荥输, 后通合穴, 是连接 输合之桥梁, 因而既能疏外经又可调内府, 内外病
症兼可治之。 3 临床应用 3.1 宣降肺气以主喘咳
《难经》云: “经主喘咳寒热。”经穴临床应用最 多的莫过于治疗喘咳类病症, 这类记载屡见于古籍 中。如《针灸甲乙经》记载: “寒热喉痹, 咳上气, 喘, 汗出, 刺经渠 ”; “寒 热 善 呕 , 商 丘 主 之 ”; “热 病 汗 不 出, 寒热, 阳谷主之”; “热病汗不出, 咳, 支沟主之”。 《针灸大成》记 载 阳 溪 主 “寒 热 疟 疾 , 寒 嗽 呕 沫 ”; 昆 仑主“咳喘满”等。现代医家多宗古代之法, 应用经 穴治疗外感病和咳喘。治疗咳嗽亦需辨证选用经 穴, 胡氏[1] 用 经 穴 治 疗 咳 喘 时 提 出 外 感 咳 嗽 选 用 肺 经经穴经渠为主治疗; 咳嗽痰多者选用脾经经穴商 丘为主治疗; 肾不纳气之咳喘则选用肾经经穴复溜 为主治疗; 肝火灼肺所致的咳喘则选用肝经经穴中 封为主治疗。 3.2 祛寒清热以治寒热证
纵观针灸医籍并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可以看出, 经穴既能清经络之热, 又能泄脏腑之火, 同时还具 有温阳散寒之功, 故可以将“经主喘咳寒热”广义地 理解为治疗寒热类病证, 而不仅仅是外感引起的表 证之恶寒发热。
在 治 疗 热 证 方 面 , 《针 灸 甲 乙 经 》中 记 载 有 “热 病烦心, 胸中 澹 澹 善 动 而 热 , 间 使 主 之 ”; “面 赤 热 , 支沟主之。”《针灸大成》也有阳溪主“热病烦心, 目 风赤烂有翳”的论述。现代应用的例证就更多, 如解 溪清胃降火治疗阳明经脉郁热, 循经上炎之牙痛、 牙龈红肿, 胃腑蕴热之口臭、腹胀便秘等症; 支沟清 利 少 阳 湿 热 , 治 疗 带 状 疱 疹 、周 围 神 经 炎 等 引 起 之 胸胁疼痛或热蕴三焦之便秘。在治疗寒证方面, 《针 灸 大 成 》记 载 中 封 治 疗 寒 凝 厥 阴 之 足 厥 冷 、寒 疝 、痿 厥 失 精 ; 复 溜 主 肾 阳 亏 损 之 “胻 寒 不 自 温 , 腹 中 雷 鸣, 腹胀如鼓”。现代临床运用商丘治疗脾阳不足引
刘颖, 女, 44 岁, 医学硕士, 副主任医师, 医学硕士生导师
· 36 ·
起之脘腹胀满 、食 欲 不 振 、完 谷 不 化 、便 溏 ; 运 用 灵 道 治 疗 心 阳 不 振 引 起 之 心 悸 怔 忡 、胸 闷 、失 眠 健 忘 等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3.3 健脑开窍以定神
经 穴 具 有 泄 火 清 热 、豁 痰 开 窍 、健 脑 定 神 之 功 效, 用以治疗痰热上蒙清窍或火热上扰心神引起的 诸 如 癫 痫 、躁 狂 、抑 郁 症 、高 热 抽 搐 、中 风 昏 迷 、癔 病 等多种脑源性疾病。这在《针灸甲乙经》《千金方》等 著作中均有阐述。在《针灸大成》主治中 , 除了经渠 和 中 封 穴 外 , 其 他 经 穴 均 有 治 疗 神 经 、精 神 疾 病 的 作用, 如商丘主心悲, 魇梦, 小儿慢风; 阳谷主癫疾 狂走, 吐舌, 妄言, 小儿瘈疭; 间使主卒狂, 多惊, 中 风气塞等。现代也常应用间使治疗中风、癫狂等。 3.4 健脾宣肺以调整水液代谢
《灵 枢·咳 论 篇 》有 : “浮 肿 者 , 治 其 经 ”, 故 治 疗 水肿是经穴的又一个特点。依据五输配五行理论, 阴 经 经 穴 属 金 , 金 应 肺 , 肺 可 “通 调 水 道 , 下 输 膀 胱 ”; 阳 经 经 穴 属 火 , 火 可 生 土 , 脾 土 健 运 则 水 湿 得 以运化, 水肿得除。
经穴治肿的记载诸多, 如《针灸甲乙经》记载解 溪主“风水面跗肿”; 商丘主“厥头痛, 面肿起”。《针 灸大成》记载阳辅主“腰溶溶如坐水中, 膝下浮肿”; 复溜主“四肢肿, 五种水病”等。笔者在临床曾以经 穴为主治疗淋巴回流障碍所致之肿胀( 象皮腿) 、中 风患肢肿胀, 均获效明显, 从而使“浮肿者, 治其经” 理论得以印证。 3.5 运气上达以治头面
经穴缘其内通外达的特点, 可输送经气上达头 面以祛除头面之邪, 恢复头面经络气血的正常分 布。据《针灸大成》记载经穴具有治疗头面疾病的特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中医临床版) 2006 年 7 月, 13( 4)
点, 如经渠主喉痹; 阳溪主目风赤烂有翳, 耳聋耳 鸣; 复溜主目视目巟目巟, 舌干, 齿龋; 商丘主舌本强痛, 面黄。正符合《灵枢·终始》“病在上者下取之; 病在 头 者 取 之 足 ”的 原 则 , 头 面 有 病 可 取 远 端 的 经 穴 治 疗。 3.6 疏经通络以治痛
经穴分布位于腕踝关节处或臂胫部。此处经脉 气血已初现洪大之势, 所以也就决定了经穴具有较 强疏经通络、行气活血的作用, 临床用于治疗疼痛, 有较好的镇痛效果, 如支沟治疗胸胁痛可获立竿见 影之效。值得注意的是临床上阴经和阳经经穴治疗 疼 痛 不 尽 相 同 。 根 据 《针 灸 大 成 》对 经 穴 主 治 的 记 载, 阳经经穴治疗之疼痛多较表浅, 如阳谷主胁痛、 齿龋痛、臂外侧痛不举等。只有支沟例外, 支沟既可 治胁腋痛, 又可治卒心痛。与阳经不同, 阴经经穴治 疗疼痛病位多较深, 如经渠主胸背拘急、心痛; 中封 主“小腹肿痛 , 食 怏 怏 绕 脐 痛 ”等 , 阴 经 经 穴 治 疗 远 端疼痛已在上述头面病中列举。
综上所述, 经穴的作用不仅是 “主喘咳寒热”和 “治 肿 ”, 而 且 其 对 脑 源 性 疾 病 、头 面 病 和 疼 痛 的 疗 效亦不容忽视。同时经穴内通外达, 既可祛外经病, 又可治脏腑病。将经穴纷杂的主治病症进一步规律 化, 目的在于让其可以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使五输 穴的重要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 胡葵.五输穴的主治特性及临床运用[J].南京中医药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16 ( 6 ) :362- 363.
(收稿日期: 2006- 04- 04)
!!!!!!!!!!!!!!!!!!!!!!!!!!!!!!!!!!!!!!!!!!!!!!!!!!!!!!!!!
声明
本刊现已被《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 ——CMCC》《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JFD) 》《中国学术期刊 综合评价数据库( CAJCED) 》《中国核心期刊( 遴选) 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 ——CMCI》收录, 凡不愿被其转载文章者勿投本刊。本刊所付稿酬已包括刊物内容上网服务费, 不再另付。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中医临床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