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三下教案 第五单元 面积教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面积人教新课标(2104秋)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面积人教新课标(2104秋)我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三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五单元——面积。
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面积的概念,学会用不同的单位来衡量面积,以及如何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我的教学目标是希望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们能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重点讲解如何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这些图形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同时,我也会教学生们如何用分割、拼接等方法来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面积的概念,我会准备一些教具和学具,比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模型,以及一些不规则图形的实物。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将不同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写在黑板上,方便学生们随时查阅。
对于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有关面积计算的题目,比如求一个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以及求一些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我会要求学生们在完成作业的同时,能够理解和掌握面积的概念。
在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部分,我会鼓励学生们思考面积在生活中的应用,比如如何计算家里客厅的面积,如何计算农田的面积等等。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通过实践来加深对面积的理解,比如在家里量一量房间的长和宽,然后计算一下房间的面积。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面积的概念,学会计算不同图形的面积,并且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面积的教学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学生们特别关注。
面积的概念是学生们需要重点理解和掌握的。
面积是二维图形所占空间的大小,这个概念对于学生们来说是新的,可能会有点抽象。
因此,我会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和实物来帮助学生们理解面积的概念,比如让他们观察教室的面积,或者用手掌来感受面积的大小。
不同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是学生们需要重点学习的。
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梯形是常见的图形,它们各自的面积计算方法是不同的。
三年级下册数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范文(2篇)
三年级下册数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范文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知道了面积的含义,初步认识面积单位和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度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初步练习运用公式进行面积计算。
有些学生可能在课前已经知道了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但可能在理解为什么长乘宽就是长方形的面积的问题上遇到困难。
在这堂课中主要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解决为什么长乘宽就是长方形的面积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通过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迁移得到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经历探索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并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设想:围绕长方形面积公式这个重点问题,我力图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在操作交流之后,让学生对面积与长宽进行观察、比较、思考,组织学生围绕长方形面积和长宽之间有什么关系进行讨论,归纳分析问题,从而引导概括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根据迁移规律,充分利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和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也就迎刃而解,顺理成章地得出正方形面积公式。
这样使学生了解了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又形象地沟通了正、长方形之间的联系。
本节课练习题的设计,力求紧扣重点,层次清楚,并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要求。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得出后,安排一组专项练习题,旨在及时巩固所学会公式,获取足够的反馈信息,以便教师及时调理教学节奏。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五单元《面积》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五单元《面积》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面积》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单元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面积的概念,学会用面积单位(如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来度量物体的面积,并能进行简单的面积计算。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计量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了长度和体积的概念,对于测量和计算有一定的基础。
但面积的概念与长度、体积有很大的不同,需要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建立起面积的概念。
此外,学生对于面积单位的认识和转换还需要加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面积的概念,能用面积单位度量物体的面积。
2.学会简单的面积计算方法,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面积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计量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面积的概念和面积单位的认识。
2.面积的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情境导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面积的概念,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实物模型、卡片、练习题等教学道具。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花园、教室等,引导学生关注面积的概念。
提问:“请大家看看周围的物体,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介绍面积的概念,讲解面积单位的由来和转换。
通过实物模型和卡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面积单位的大小,并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面积单位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面积计算的练习,如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面积公式,注意单位转换。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面积计算方法。
4.巩固(10分钟)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面积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如计算教室的面积、书桌的面积等。
三年级面积教案及反思
三年级面积教案及反思教材介绍“认识面积”是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内容,面积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
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
面积概念是贯穿于整个单元的核心内容,是学习其他相关内容的重要基础。
教材在编排上借助生活中熟悉的物体,让学生充分感知面积的大小。
注重概念认识的直观性、层次性、全面性,强化与周长的比较和辨析。
前置作业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面积”。
看到这两个字,你有哪些疑问?生:面积是什么?有什么用?怎么算?······(二)初步感知,理解面积。
汇报前置作业1:阅读课本第61-62页,说一说下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指什么?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来。
1.指一指每个图形的周长,摸一摸它的面积。
2.对比“角”的答案,讨论有没有周长和面积。
小结:有周长就存在面积,没有周长就没有面积,封闭的平面图形就一定存在周长和面积。
3.师: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哪里有面积?学生边摸边说。
(桌面、数学书封面、黑板面······)出示圆柱体杯子:这里有面积吗?摸一摸,说一说。
(上底面拓在黑板上,讨论侧面是否有面积,唤醒已有经验“化曲为直”到“化曲为平”,生动手操作积累活动经验。
)出示桔子:它有面积吗?摸一摸,说一说。
(做一做:剥桔子皮,铺平,画下来。
)说一说:通过刚才的活动说一说你对面积的理解。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对面积和周长概念的理解,明确不封闭图形不存在周长和面积,体会面在体上,不规则图形、曲面等都有面积,扩大学生的已有认知。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动手实践、语文表达能力。
】(三)深入辨析,理解面积。
1.一个长方形变换位置,周长和面积有没有变化?2.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如下图剪去相同的小长方形后,剩下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相等吗?为什么?【设计意图:通过面积与周长的比较辨析,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守恒性。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整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认识面积,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面积》—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第一部单元分析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例4)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在理解面积含义的基础上,通过1cm的小正方形测量三个不同长方形的面积,从而推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再用同样的方法推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质疑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
重、难点:重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难点:运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长方形、正方形纸片若干张。
教学思路:情景引入—师生互动探究—小组讨论—交流汇报—总结评价。
教学过程:一、情景设疑、引入新课师:同学们,非常高兴今天又能和大家一起探讨有趣的数学问题。
这节课,老师为同学们请来了两位客人。
是谁呢?是两只可爱的小老虎,一只叫淘淘,另一只叫乐乐,他俩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件小事争吵了起来,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淘淘说:“我的家可漂亮了,面积很大”,乐乐说“你瞎说,我的家面积比你的大”他俩谁也说服不了谁?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课件出示情境图)生互相讨论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讲故事导入新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师:同学们的这些方法都很有创意,那有没有一种简便的方法来很快得出答案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一种计算面积的新方法来帮助淘淘和乐乐解决这个问题好吗?揭示课题:长方形的面积二、操作实验、探究新知(一)探究长方形的面积计算1、估一估:课件出示P63 “估一估”。
引导学生看书63页,让学生说一说用哪个面积单位表示这几个图形比较合适。
请学生估计一下它们的大小。
(设计意图:让学生估一估这些长方形的面积,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估算能力)师:同学们估计了很多答案,怎样知道这三个长方形的准确面积是多少cm2呢?你们每个学习小组也有这样的一个长方形。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五单元《面积》(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五单元《面积》(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理解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能够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
–掌握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测量、比较和计算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计算能力。
–引导学生发现面积计算方法的规律,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数学的探索欲望。
–培养学生的学习耐心和细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面积的概念、简单图形面积的计算、面积单位的换算。
2.教学难点:面积单位的换算。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白板、彩色粉笔、教学PPT、计算器、测量工具等。
2.学生准备:学习笔记本、教材、作业本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示例引入面积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面积。
二、学习面积的定义(10分钟)通过展示图形,并引导学生从图形的面积变化中理解面积的含义。
三、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20分钟)1.讲解计算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简单图形面积的公式和计算方法。
2.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简单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四、拓展(10分钟)提出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思考更复杂一些的图形如梯形、圆的面积计算方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面积概念(5分钟)通过简单问题复习上节课所学面积的概念。
二、面积单位的换算(20分钟)1.讲解不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演示如何通过换算关系进行单位之间的转换。
3.练习让学生掌握面积单位的换算方法。
三、综合练习(15分钟)布置一些综合练习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面积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简单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学会了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
2.预习下节课内容。
通过本次教学,相信学生对面积的理解和计算能力会有所提升,希望学生能够在课后继续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为未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五单元《面积》
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一)阅读与理解
铺客厅地面一共要用多少块地砖?
问题:1. 仔细阅读,你知道了什么? 2. 理解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要解决的问题是……
我知道了客厅 的长和宽。
地砖是正方形的, 边长是……
问题:下面这个大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我这样算:边长是1分米,面积 就是1平方分米。
还可以这样算:边长是10厘 米,面积就是10×10=100 (平方厘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二、自主探究,研究新知
(二)探究平方米与平方分米之间的关系
想一想: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
仿照上面的方法说一说。
问题:(1)仔细阅读,你知道了什么? (2)理解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3)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4)解答正确吗?说一说你的想法。
90×6=540(平方米) 540平方米=54000平方分米 54000÷4=13500(块) 答:需要13500块。
三、巩固练习,强化理解
3. 教室前面的墙壁,长6米、宽3米。墙上有一块黑板, 面积是3平方米。现在要粉刷这面墙壁,要粉刷的面积 是多少平方米?
问题: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体一个面的面积大约是 1平方米?
三、运用面积单位测量面积
1. 下面图形的面积各是多少?
15个
16个
27个
三、运用面积单位测量面积
2. 下面三个图形中,哪个面积最大?哪个面积
最小?(每个□代表1平方厘米。)
8平方厘米
最小
10平方厘米
最大
9平方厘米
三、运用面积单位测量面积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五单元《面积》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五单元《面积》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是学生在掌握了长度、重量、货币等基础知识后,进一步学习面积的概念和计算。
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面积的概念、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面积的计算及应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在二年级学习了长度单位,对单位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面积的概念和长度单位有较大的区别,学生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消化和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应用问题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需要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面积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能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面积的概念,面积单位的认识,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面积单位的换算,面积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感受面积的意义。
2.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面积的计算方法。
4.问题驱动法:设计具有挑战性和思考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面积尺、实物、图片、PPT等。
2.学具准备:练习本、尺子、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客厅的地板面积、教室的墙壁面积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面积?面积有什么意义?2.呈现(10分钟)介绍面积的概念,呈现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让学生感知和认识面积单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实践,用尺子和剪刀测量实物,计算实物的面积,巩固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面积人教新课标(2104秋)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面积人教新课标(2104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能够区分平面图形的面积。
2. 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3.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测量、计算等方式解决面积相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直观的实物和图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
2. 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深化对面积概念的理解。
3. 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面积的计算过程,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热情。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 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面积的概念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平面图形,让学生观察和比较它们的大小。
2. 讲解:介绍面积的概念,让学生理解面积是表示平面图形大小的量。
3. 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面积的概念,并进行判断题练习。
第二课时:长方形的面积计算1. 引入: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 讲解:介绍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即长×宽,并解释其意义。
3. 练习:让学生计算一些长方形的面积,并进行应用题练习。
第三课时:正方形的面积计算1. 引入: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2. 讲解:介绍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即边长×边长,并解释其意义。
3. 练习:让学生计算一些正方形的面积,并进行应用题练习。
第四课时:面积的应用1. 引入: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面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 讲解:介绍面积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房屋装修、土地测量等。
3. 练习:让学生解决一些与面积相关的实际问题,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展示实物和图形,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面积的概念。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面积》教案》
第五单元面积新知识点:1、理解面积的含义。
2、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
3、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要求:1、结合实例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2、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和平方千米,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3、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4、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使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所给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建议:1、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加强直观教学。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增加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手、口、眼、耳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特别是通过动手操作,掌握相关知识,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地提高知识摄取的效果。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还应注意选择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选择教具或课件,从中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真实的感受,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更有利于表象的形成。
2、变机械的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
机械的学习往往体现在概念教学中,机械的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数学概念的描述、符号,却不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不理解有关概念的联系,更不会灵活地运用。
有意义的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概念的描述或符号,而且能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了解相关数学概念的实质性联系,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教学“面积单位”可以从三个方面促进学生理解概念:一是初步感知为什么选用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的形状;二是指导每个面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三是了解面积单位与相应长度单位的内在联系。
3、让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结论。
在本单元中,有些内容探究的难度不大,结论不叫容易发现,而且便于展开直观操作,因此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适宜让学生探究的课题,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教学内容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
4、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本单元的教材对面积的估算给予较多的关注,不仅在“做一做”中有所体现,在练习中也有较多反映,如很多计算面积的练习,都要求学生先估计,再测量计算出面积。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认识面积》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认识面积》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能够识别物体的表面大小。
2. 使学生掌握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面积计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面积的概念。
2. 面积单位及换算。
3. 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1. 面积概念的理解。
2. 面积单位的应用和换算。
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面积的概念。
2. 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直观地感受面积的大小。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计算器。
3. 面积单位换算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表面大小,引入面积的概念。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面积吗?面积是用来表示物体表面大小的。
二、探究新知(15分钟)1. 讲解面积的概念,让学生理解面积是用来表示物体表面大小的。
2. 讲解面积单位,让学生掌握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概念。
3. 讲解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学会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
4.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直观地感受面积的大小。
三、巩固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计算一些简单图形的面积,巩固面积的计算方法。
2. 让学生进行面积单位换算,巩固面积单位的应用。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面积的概念、面积单位及换算、面积的计算方法。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学到了什么?五、布置作业(5分钟)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讨论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面积的概念、面积单位及换算、面积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要让学生动手操作,直观地感受面积的大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面积》精品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面积》精品教案一、单元教材分析:1.主要内容: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包括四部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地位与作用: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还有利于学生把握度量的数学结构,为体积及其他相关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使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用所学的有关面积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建议用8课时进行教学。
第1课时认识面积教学内容:教材P61~62例1、例2及“做一做”,教材P64“练习十四”第1、2题。
教学目标:1.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感知面的存在与面的大小,并结合具体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
2.尝试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初步感悟选用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的合理性,为后续学习面积单位作准备。
3.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面积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用正方形等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1.在直观比较中引出“面积”。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P60情境图。
师:教室里,同学们正在打扫卫生,请大家想一想,如果两个同学用同样的速度(擦黑板的快慢程度)来擦黑板和国旗,谁先完成呢?为什么?【预设】擦国旗的同学先完成,因为黑板面比国旗面大。
小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精品教案范文三篇
小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精品教案范文三篇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准备的小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精品教案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小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精品教案范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第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亲身感受物体的表面,正确理解面积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3、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感受用正方形做面积单位的便捷与合理。
教学重点:使学生真正理解面积的含义教学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教具准备:卡纸若干、眼罩、毛线绳、桔子、长方体教具学具准备:不同形状的小卡片若干、卡纸若干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引出“面积”同学们,这是?对了!我们最熟悉的数学书。
那今天这节课的数学学习,就从我们的数学书开始。
拿起你的数学书,伸出你的小手,从边缘开始,学着老师的方法,来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
现在放下数学书,还像刚才那样,摸一摸课桌的表面,大家看!这是什么?谁来摸一摸它的表面?同学们,你还对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感兴趣呢?用你的小手摸一摸,看看能不能有所发现。
生汇报自己摸面的感受(发现有的面是平的,有的面是弯曲的。
发现有的面大,有的面小)。
总结: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在数学上,物体表面的大小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做“面积”。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面积。
二、创设活动探究新知(一)结合实例进一步理解面积含义同学们,那我们现在可不可以说,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那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那谁来说一说你刚才摸的物体,表面的面积指的是什么呢?1、摸一摸接下来,老师想进行一个测试,测试的方法是,请同学上来,蒙上眼睛摸两个面,然后根据自己的感觉,判断一下哪个面积大?哪个面积小?2、画一画——补充“面积”含义现在老师把刚才他摸的这个面画在黑板上,这是什么?它是不是一个封闭图形呢?刚才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那现在我们可不可以说,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封闭图形的面积呢?当然可以!那现在我们就可以说,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三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五单元面积和面积单位-认识面积(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和面积单位-认识面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的面积。
2.经历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
3.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简便与合理。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
教具准备:课件、圆片、三角形、正方形、胶棒、长方形纸片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生:喜欢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个涂色的游戏,我们把男生分为一组,女生分为一组,请一位男生上来再请一位女生上来,女生给这个图形涂色,男生给这块黑板涂色, 我说开始你们就开始涂,预备开始涂,好停!我宣布女同学获胜,我们看看男同学涂好了吗?男生你服吗?生:不服师:为什么不服?生:因为他的比我的小师:他的什么比你的小?生:他涂的面比我涂的面小.师:请你们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是女生涂的面,这是男生涂的的面,男生认为女生涂的面小一些,男生要涂的面大一些,你们同意吗?生:同意师:那这个比赛公平吗?生:不公平师:由于女生涂的面小,男生涂的面大,所以这次比赛成绩无效,我们通过刚才的游戏发现面有大有小,(板书大小)其实生活中像这样的面还有很多很多,比如说我们的手掌面,大家一起来摸摸自己的手掌面,非常不错。
好,现在请大家把自己的数学书拿出来,跟着老师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再摸摸数学书的下面,他还有面吗?生:有侧面师:那大家一起摸一摸数学书的侧面,非常好,请大家静静的将数学书放好,刚才都是老师带着大家找面摸面,那请你们观察我们的周围,你还发现哪些面呢?你来说生:桌子的桌面我们大家一起摸一摸,非常不错,请坐。
师:你来说生:讲台面师:你上来摸一摸,感受一下,找的真准确。
师:你来说生:手背面师:大家一起来摸一摸自己的手背面,好请坐,再请一个同学来说一说生:黑板面师:你上来摸一摸,摸不到的地方老师来帮帮你,黑板的面可真大呀,黑板的面比谁的面大呢?你来说生:黑板的面比数学书的面大,师:观察的真仔细,那你们能像这样比一比别的物体面的大小吗?生:门的面比数学书的面大生:窗户的面比课桌的面大,生:课桌的面,比铅笔盒的面大生:数学书的封面比练习本的封面大师:你们可真聪明,我们发现物体有的面大,有的面小,那物体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课题)好,请大家把这句话齐读一遍,声音真洪亮,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认识面积(板书课题)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师:比如我们把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叫做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我们一起一边摸一边说,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叫做数学书封面的面积,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和老师一起边摸边说一遍师:我们手掌面的大小叫做手掌面的面积。
新课标-人教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面积》教材分析可修改全文
4 教材例题解析
推理与验证相结合 直观经验不容忽视 让学生感受单位换算的价值 指导学生口头表达单位换算过程
例6、例7 面积单位的进率
教材在编排上采用了类比推理的方式。先让学生想 一想二者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直观图仿照上面的 方法说一说,最后得出结论。体现了解决问题方法 的迁移和对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
解决问题 例8
1
单元教材分析
教 01
材
编 02
排
特 03
点
04
注重学生对面积概念的真正理解。
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度量的意义,认识度量单位 及实际意义,渗透度量意识。 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
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2 课标解读及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 提出:“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 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02
变机械的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机械的学习往往体现在概念教学中,机 械的学习是指学生仅能记住数学概念的描述、符号,却不理解它们的内在 含义,不理解有关概念的联系,更不会灵活地运用。有意义的学习是指学生 不仅能记住概念的描述或符号,而且能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了解相关数学 概念的实质性联系,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教材例题解析
引导学生关注物体表 面,通过比较感知面 的大小。
采用描述的方式借助 具体事例说明面积的 概念。
用丰富的事例进一步 认识面积概念。
完善面积的直观认识。
例1、例2 面积的含义
给学生更大的空间,让 他们对面积单位的形状 进行选择。教材提供了 三种图形作为面积单位, 让学生用不同的单位对 长方形进行测量,在一 个一个摆面积单位的过 程中,体验什么图形既 便于拼摆,又能准确测 量出图形的面积。在此 基础上,让学生讨论并 确定用正方形作面积单 位合适。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 面积 全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5单元面积第1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1)【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实践操作和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获得合作学习的经历,了解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4、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在学会与人分享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难点: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并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和直径1厘米的圆,两个长方形。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师:(出示多媒体:射靶)这个游戏同学们喜欢玩吗?今天咱们来比比赛。
老师选择大靶,你们选小靶,同意我的安排吗?为什么?师:你们说的大小指的是靶的什么?师:是指面积。
它就是我们这节所要学习的新知识。
板书课题:面积和面积单位(1)二、新课讲授1.面积。
(1)面积概念。
物体的表面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师:老师现在摸的是课本的什么?你能摸一摸你周围物体的表面吗?你们发现这些物体的表面有什么不同?(大小)师:(出示多媒体)你能比较一下这些物体的表面大小吗?师: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物体的表面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板书:物体的表面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黑板的表面比较大,我们就说黑板的面积比较大,国旗面比较小。
我们就说国旗面的面积比较小。
(2)认识封闭图形的大小。
师:仔细观察,你能把这些物体的表面用图形表示出来吗?(动态演示把物体抽象成平面图形),我们还学过哪些平面图形?我们把这样的图形都称作封闭图形,它们有什么不同?(大小)师:这些封闭图形也有大有小,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板书:封闭图形)(3)概括面积的意义。
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什么是面积?指名回答。
(师总结,出示多媒体)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面积。
(4)下面老师考考大家,课本封面的面积和周长各是指哪里?你能指一指吗?(电脑演示)师:面积和周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请同学们注意区分。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单元教案
教学
重难点
重点: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难点:运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
准备
课件
设计
环节
内 容
耕耘手记
教
学
设
计
一、谈话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 位,知道了计量面积的大小要用面积单位。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
单 元
第5单元面积
单元教学
内容
1.面积和面积单位(2课时)
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2课时)
3.面积单位间的进率(3课时)
单元教学
目标
1.认识面积的含义,能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建立l平方米、1平方分米、l平方厘米的概念;熟悉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
重难点
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
难点: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教学
准备
课件
设计
环节
内 容
耕耘手记
教
学
设
计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一幅画。
师:这有一幅画,要给它加上框,是求它的什么?(周长)再给它配上玻璃,还是求它的周长吗?那又是求它的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面积和面积单位。(板书课题:面积和面积单位)
2.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利用有关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课题:练习十五)
二、练习讲解
1.完成教材第68页“练习十五”第1~3题。
要求学生先独立解答,再全班交流。反馈时,让学生说说利用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 面积-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面积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面积的基本概念,能够运用公式计算矩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会面积的含义,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热情。
教学重点1. 面积的概念。
2. 面积单位。
3. 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1. 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2. 矩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运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面积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实践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会面积的含义。
3. 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面积的概念1. 导入:通过实际例子,如桌子的表面,让学生初步理解面积的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面积的定义,让学生明确面积是表示平面图形大小的量。
3. 实践:让学生用纸片拼出不同的图形,感受面积的大小。
第二课时:面积单位1. 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描述面积的概念。
2. 讲解:介绍面积单位,如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并讲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 练习:让学生进行面积单位换算的练习。
第三课时:矩形和正方形的面积1. 复习:回顾面积的概念和单位。
2. 探究:引导学生探究矩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3. 讲解:讲解矩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4. 练习:让学生进行矩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练习。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是否积极回答问题,参与实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看是否能够正确计算面积,进行单位换算。
3. 测试成绩:通过单元测试,评价学生对面积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 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学生是否能够掌握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以上为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面积的全部内容,希望通过本教案,学生能够掌握面积的概念,能够熟练计算矩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五单元《面积》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五单元《面积》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面积的概念,知道如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和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如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2.如何将面积的计算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问题中。
四、教学准备1.PowerPoint课件。
2.教学实例和练习题目。
3.相关练习册和教材。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认识面积1.引导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
2.讲解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3.给出相关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
第二课时:梯形的面积计算1.讲解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分析梯形的特点和计算过程。
3.给学生一些梯形面积计算的实例,让他们进行练习。
第三课时: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1.引导学生探讨如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2.讲解不规则图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3.给学生一些不规则图形面积计算的实例,让他们进行练习。
六、课堂小结在本单元中,我们学习了面积的概念,掌握了计算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和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方法。
通过课堂练习和实例,相信大家对面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希望大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七、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目。
2.思考并解决以下问题:如何计算一个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在实际生活中,你能举出哪些需要用到面积计算的例子?以上就是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掌握好面积计算的方法。
祝大家学习进步!。
新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面积》教案
新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面积》教案一、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能够区分长度和面积的差异,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通过观察和比较,让学生理解面积单位的概念并能够进行单位换算。
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让学生体验面积计算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对面积计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面积问题,让学生意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同时通过面积计算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耐心、细致、严谨的学习态度。
1. 知识与技能:理解面积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面积是指物体表面所占空间的大小,能够区分长度和面积的不同概念。
认识面积单位:使学生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包括平方厘米、平方米等,并能够理解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应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够熟练运用这些公式进行面积的计算。
测量技能: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习使用不同的工具测量物体表面的面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比较能力:培养学生通过比较不同物体表面的面积,进一步加深对面积概念的理解。
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习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计算面积,并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房间的面积、计算操场面积等。
推理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推理,发现面积计算中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实际操作和实例讲解,使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面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为后续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2. 过程与方法:引导观察: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形状和图案,了解面积这一概念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践操作:通过让学生动手测量不同形状的面积,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让学生直观感受面积的大小。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共同讨论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公式,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面积【教学内容】第五单元面积【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对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起正确的表象,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解答,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能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增强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4.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重点难点】1.理解面积的含义,建立正确的常用的面积单位的表象。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
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单位的推导过程。
教师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认真观察,找出面积与边长的关系。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以及它们的周长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包括以下内容:1.面积与面积单位。
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3.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学情分析】教学时要充分利用直观的图形,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来进行教学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找出面积与边长的关系,从而总结出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教材还特别安排了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的比较,以免混淆面积和周长的计算。
【教学指导】这一部分内容很重要,它是学生以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找出面积与边长的关系,从而总结出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这里教材内容包括面积单位间进率和简单的换算,学好这部分内容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每个面积单位大小的印象,而且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7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1)1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2)1课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1)1课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2)1课时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1课时面积单位间的进率(2)1课时单元综合训练1课时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1)【教学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材第61~62页例1、例2及“做一做”,第64页练习十四的第1~4题)。
【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实践操作和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获得合作学习的经历,了解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4.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在学会与人分享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1.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并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挂图、口算卡片、电教媒体【情景导入】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师:(出示多媒体:射靶)这个游戏同学们喜欢玩吗?今天咱们来比比赛。
老师选择大靶,你们选小靶,同意我的安排吗?为什么?师:你们说的大小指的是靶的什么?师:是指面积。
它就是我们这节所要学习的新知识。
板书课题:面积和面积单位(1)【新课讲授】1.面积。
(1)面积概念。
物体的表面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师:老师现在摸的是课本的什么?你能摸一摸你周围物体的表面吗?你们发现这些物体的表面有什么不同?(大小)师:(出示多媒体)你能比较一下这些物体的表面大小吗?师: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物体的表面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板书:物体的表面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黑板的表面比较大,我们就说黑板的面积比较大,国旗面比较小。
我们就说国旗面的面积比较小。
(2)认识封闭图形的大小。
师:仔细观察,你能把这些物体的表面用图形表示出来吗?(动态演示把物体抽象成平面图形),我们还学过哪些平面图形?我们把这样的图形都称作封闭图形,它们有什么不同?(大小)师:这些封闭图形也有大有小,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板书:封闭图形)(3)概括面积的意义。
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什么是面积?指名回答。
(师总结,出示多媒体)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面积。
(4)下面老师考考大家,课本封面的面积和周长各是指哪里?你能指一指吗?(电脑演示)师:面积和周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请同学们注意区分。
2.感受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1)说说谁的面积大。
(出示多媒体)师:妈妈的手、宝宝的手,谁的手掌的面积大?你们怎么知道的呢?(观察法)师:这两个长方形面积大小看不出来呀,有别的方法吗?(重叠法)师:这两个长方形观察和重叠都比较不出大小,这下可怎么办?(方格法:经历方格法的优化选择)(2)猜猜看。
师:你认为谁的面积大?(课件出示不同大小的正方形、长方形)(3)统一面积单位。
教学教材第61页例2。
问题:下面两个图形哪个的面积大?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汇报:选择一种图形来比较。
(4)应该用哪种单位表示图形的面积更合适呢?为什么?学生讨论后统一意见:用正方形表示更合适,因为正方形表示最标准。
师:看来,比较面积我们要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衡量面积的标准就叫做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
【课堂作业】完成教材62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注意:第二、三个图形有的不够一个正方形可以用三角形来拼成一个正方形。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给自己打个分吧!面积和面积单位(1)面积: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
比较面积我们要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衡量面积的标准就叫做面积单位。
第二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2)【教学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材第63页例3及“做一做”,第65页练习十四的第5~8题)。
【教学目标】1.初步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2.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概念。
通过观察、比较,明确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
3.学会合作学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1.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
2.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含义。
3.明确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准备】常用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模型【情景导入】1.知识回顾。
什么叫面积?什么叫面积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用什么单位?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学生回顾、交流。
(表示物体的长度用长度单位,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厘米、分米、米、千米)2.导入。
我们这节课来学习面积单位。
板书课题:面积和面积单位(2)【新课讲授】教学教材第63页例3:面积单位的探究认识。
(1)1平方厘米。
①在白纸上剪一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这个小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
(板书:1平方厘米)②用手比画大小,闭上眼睛想一想。
③说一说1平方厘米的大小。
④举例。
⑤请你们用这个1平方厘米去量桌面的面积,怎么样?说一说:要测量笔盒的一条边有多长,应该用什么为单位?要测量笔盒的上面有多大,应该用什么为单位?(2)1平方分米。
①拿出老师发给你们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分米。
(板书:1平方分米)②大家猜一猜它的边长。
③动手量一量,验证。
④说一说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⑤举例。
⑥请你们用这个1平方分米去量地面的面积,怎么样?(3)1平方米。
①你们还能想到什么面积单位?②同桌讨论1平方米的大小。
(板书:1平方米)③黑板上的正方形就是1平方米,请四人围一围。
④说一说1平方米的大小。
⑤举例。
⑥估计1平方米的地面可以站多少学生?(多媒体影像展示)(4)巩固。
判断大小,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还是1平方米?(5)表示物体的面积用什么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63页“做一做”。
学生相互讨论后交流,然后集体订正。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问题吗?面积和面积单位(2)面积单位:平方厘米: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平方分米: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平方米: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第三课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1)【教学内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材第66~67页中的例4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使学生能利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进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3.通过学习,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通过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模型(符合例题要求)等。
【情景导入】复习导入,提出问题。
1、提问:上节课,同学们认识了面积和面积单位。
什么叫做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生: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出示下图,并提问:这两个图形哪个面积比较大,大多少?你们有什么办法比较吗?3、提问:要想知道操场面积有多大,你们怎么测量呢?(生:用1平方米的单位面积去测量)要想知道中国土地的面积有多大,你们怎么测量呢?使学生感到:用单位面积一个一个去摆、去测量的方法太麻烦,也不实际。
4、教师在学生产生疑问的同时,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
用单位面积去量的方法太不现实了,那么有没有一种简便的计算方法可以求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板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1)【新课讲授】1.猜想: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与长和宽有怎样的关系呢?2.发现规律。
(1)分组活动,出示活动要求。
①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按组分别发给每个同学一个长方形纸板,要求学生先用直尺量出长方形的长与宽,并做好记录。
②用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长方形的面积,并记录。
③出示教材第66页例4(1)学生摆小正方形的图,得出面积是15平方厘米。
④思考讨论:a.你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沿长方形的长边摆,一排可以摆()个1平方厘米,摆一排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b.沿着长方形的宽边可以摆()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也就是说可以摆()排。
c.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什么关系?(2)活动反馈。
四个小组测量操作完毕,反馈活动情况。
结合反馈结果,师总结:每排摆的个数×排数=面积(3)抽象概括。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归纳,得出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正好等于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
师生共同抽象概括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3.验证与拓展。
(1)验证: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面积都可以用长×宽来计算?出示简单的图形面积计算。
让学生快速说出答案。
(2)观察讨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师:这是什么图形?正方形的面积可以怎样计算呢?学生解答。
思考:正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系?反馈:对呀!正方形本身就是特殊的长方形嘛!只是长和宽相等的长方形,我们习惯上把正方形的长和宽叫边长,所以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板书)。
【课堂作业】我们探究学习了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方法,在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的长方形存在着,这些长方形的面积都是可以运用今天探究得到的方法来计算的,想不想试一试啊?要求:计算数学书本封面的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