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泛长三角区域合作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促进泛长三角区域合作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2008年5 月16日在省政协促进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论坛上的发言)

滁州市政协主席江俊

根据省政协的工作部署,我市政协就促进泛长三角区域合作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就促进泛长三角区域合作问题,提出如下思考及对策建议:

一、促进泛长三角区域合作的思考

本世纪之初,蓝鲸咨询在研究了世界主要经济区特点,以及长三角经济区(沪苏浙)经济、地理、社会、行政等资料的基础上,发现更大范围的长三角经济区是客观存在的,将包括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的全部称作“泛长三角区”,后来又将江西的部分扩展进去,形成当前热议的“3+2”模式。蓝鲸咨询预测,泛长三角经济区将形成扇贝状分布的9条放射状高速增长脊,发育成高成长经济区,成为世界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中心。这与摩根士丹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在《明天的太阳从安徽和江西升起》一文中的观点不谋而合。中央党校和一些省市社科院的专家学者,则用区域经济学的“扩散效应”和总部经济理论,从不同角度充分阐释了泛长三角的必然性。

滁州在推进东向发展的实践中,将长三角地区作为开展区域合作的主战场,强势宣传,主动出击,大力招商引资,培育支柱产业,积极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打造长三角加工制造业基地。去年我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05亿元(不含房地产项目),来自长三角的占73.5%,一批长三角地区知名企业纷纷落户我市,已由单向融入向互动融入阶段转变。从滁州融入长三角的实践看,促进泛长三角区域合作,是长三角地区经济外延扩张、拓展发展空间和腹地的客观要求,是东部地区解决资源环境要素紧缺矛盾、产业向中部地区梯度推进的必然选择,必将促进区域内各地在大开放系统整合资源、合理分工、协调发展。

二、从滁州看促进泛长三角区域合作面临的深层次问题

一是互利共赢的思想亟待强化。遵循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规律,打破行政区域划分,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应该是开展区域合作的指导思想。在促进泛长三角区域合作中,必须把思想解放落实到具体工作和事项上,注重各方利益,否则发达地区就会“抵制我们”,甚至出现“不带你玩”的现象。比如,我们呼应南京跨江发展,在来安汊河建立了东向发展的“桥头堡”汊河新区,江苏在一河之隔的交界处设置了收费站,严重阻滞了江苏企业到汊河投资。究其原因,不外乎是利益的共享问题,要解决跨省市间的税收分成,市一级政府是无法做到的,只能由省级政府从区域联合发展的高度来协调解决。

二是政府的推动需要进一步加强。在我市目前开展的泛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中,大多是通过招商引资,以市场化引进的项目,通过两地政府间合作直接转移的项目基本没有。去年以来,我市多次到上海市经委产业转移办公室商谈产业转移事宜,上海方面很积极,组织企业家来滁考察,但进展不够理想,主要还是在税收分成、企业搬迁费等具体环节上无法突破。希望能引起省委、省政府的重视。

三是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在调研中,我们了解部分在安徽及滁州的投资者,他们普遍感到安徽的政策环境比长三角地区相对比较严格,尤其在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方面过于机械,在土地、税收、劳动用工政策及行政审批等诸多方面,都没有发达地区宽松。如我市一家企业在上海宝山投资建厂,从提出申请到办理好营业执照、税务登记只用了3天时间,而且该企业在运行期间销售额在3000万元以内时,实行定额征税,税负大大低于我省、我市的水平。我们如何灵活运用国家的政策,降低投资成本,减轻企业负担,提高行政效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四是企业融资渠道不够顺畅。目前,我市企业融资渠道单一,主要依赖国有银行和徽商银行,而国有银行的存贷差很大,存贷比与经济增长速度没有保持同幅提升,直接融资一时难有大的突破,担保市场发展滞后,而企业贷款一年一评估又加重了融资的成本负担。这种状况与企业大发展、快发展的融资需求相去甚远,严重制约企业发展的步伐。

三、促进泛长三角区域合作的几点建议

第一,促进泛长三角区域合作必须要在观念上融入。开展区域合作,观念的对接尤为重要。基层同志反映,有的事情在长三角能办,而在安徽则难以做成;到上级有关部门办事总是存在搬文件找依据,用条条框框去套;在具体工作中存在着怕被查处,干着看着,等上面表态,等政策规定出台,不敢大胆探索创新。为此,建议在全省上下大力加强政治生态建设,大力营造允许在探索中有失误的氛围,冲破等靠要的唯条件论,树立路在人走、事在人为、业在人创的能动意识,拿出改革当先的果敢气魄、打破常规的非凡胆识,从具体事项、具体工作、具体环节上为基层干部的探索实践撑腰壮胆,确保促进泛长三角区域合作各项工作部署落地见效。

第二,要加快构建泛长三角区域的形成机制。要推进泛长三角跨行政区合作,必须充分发挥政府推动、市场推动、概念推动三种推动因素的合力作用。市场推动是主体,以企业为主角,加强企业之间的直接联系与合作;政府推动应起着服务的作用,搭建城市政府与企业界的交流、对接和论坛平台;概念推动要发挥理论工作者与新闻工作者的力量,形成理论与舆论的催生机制。我们认为,当前政府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省政府向国家有关部委提出政策建议,促成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泛长三角区域合作的意见》,构筑泛长三角区域合作政策洼地。

二是建立泛长三角经济区高规格的领导协调组织,由沪苏浙皖政府一名副职挂帅,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明确具体协调部门,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逐步发展成具有一定权威性的区域组织。其主要任务是:从经济区整体利益出发,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杠杆进行宏观调控,研究经济区综合开发规划,确定重大产业与设施布局,解决区域内经济矛盾,协调各行政区之间的经济利益,为区内企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服务。

三是省政府要指定部门(如省发改委)积极主动与沪苏浙三省市有关部门接洽,并发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参加,就泛长三角合作的规划、远期目标和近期安排形成一致意见,重点研究解决区域间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促使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先行接纳我省部分城市如合肥、芜湖、马鞍山、滁州等为会员或观察员,建立与长三角城市的沟通渠道,享受现有经济协调会城市的优惠政策,促进更加务实广泛的合作对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