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体腔动物
假体腔动物知识点总结
假体腔动物知识点总结一、生物学特点1.没有真正的器官和组织假体腔动物的身体没有明显的器官和组织,通常由一系列称为针刺的细胞组成的。
这些细胞具有各种功能,例如摄取食物、排出废物和捕捉猎物等。
2.辐射对称的身体假体腔动物的身体通常呈现辐射对称,即从中心向四周放射的结构,这种身体结构有利于它们进行捕食和防御。
3.生殖方式多样假体腔动物的生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方式。
有些假体腔动物可以通过出芽或分裂实现无性生殖,也有一些可以通过释放生殖细胞实现有性生殖。
4.具有特殊的捕食和防御机制假体腔动物通常具有特殊的捕食和防御机制,例如海葵可以通过释放毒液捕捉和消化猎物,水母则可以释放刺细胞来捕捉猎物。
二、分类假体腔动物包括珊瑚、海葵、水母和腔肠动物等,它们的分类主要根据它们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征进行划分。
1.珊瑚珊瑚是一类生长在海水中的动物,它们通常以钙质形成的外骨骼为主要特征,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
2.海葵海葵是一类生长在海水中的动物,它们具有特殊的捕食和防御机制,通常生活在浅水区域。
3.水母水母是一类生长在海水中的动物,它们具有透明的身体和触手,具有特殊的捕食和防御机制,通常生活在海洋和淡水中。
4.腔肠动物腔肠动物是一类生长在海水和淡水中的动物,它们具有辐射对称的身体和捕食的细胞结构,包括海葵、刺胞动物等。
三、解剖和生理1.身体结构假体腔动物的身体通常呈现辐射对称的结构,没有明显的器官和组织,通常由一系列称为针刺的细胞组成的。
2.呼吸和循环假体腔动物通常通过皮肤呼吸和水的循环来实现气体交换和养分循环。
3.消化和排泄假体腔动物通常通过胃囊进行消化,排泄则通过体壁的细胞或绒毛进行。
4.生殖假体腔动物的生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方式,有些可以通过出芽或分裂实现无性生殖,也有一些可以通过释放生殖细胞实现有性生殖。
四、生态假体腔动物通常生活在海洋和淡水环境中,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包括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促进海洋生物多样性和提供食物链的重要环节等。
假体腔动物(Pseudocoelomata)
第八章假体腔动物(Pseudocoelomata)假体腔动物是动物界中比较复杂的一个较大的类群,又称原腔动物(Protocoelomata)。
这个类群包括7个门的动物,它们的外部形态差异很大,相互之间的亲缘关系不太清楚,但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都有假体腔。
假体腔是动物进化中最早出现的一种体腔类型。
现在以线虫动物门为代表说明假体腔动物的特征。
第一节线虫动物门(Nematoda)线虫动物门是假体腔动物中一个重要类群,已知约15000种,据估计有50万种,是动物界中仅次于节肢动物的第二大类群。
广泛分布在海洋、淡水和土壤中,也有寄生于动物和植物体内的。
一. 线虫动物门的主要特征1.两侧对称,体不分节或仅体表具横纹(假分节)2.体表有角质膜。
是由上皮分泌形成,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坚韧富有弹性,起保护作用。
3.角质膜下面是一层合胞体的表皮层(无细胞界限)。
4.三胚层,具假体腔。
假体腔——又称初生体腔。
是胚胎时期囊胚腔的剩余部分保留到成体形成的体腔,只有体壁中胚层,没有肠壁中胚层及体腔膜。
腔内充满体腔液,将体壁和肠道分开,能促进肠道在体内独立运动。
5. 完全的消化系统。
有口和肛门,具发达的肌肉质咽,但肠壁无肌肉层。
为管中套管结构。
6. 无循环系统和特殊的呼吸系统。
7. 排泄系统:为原肾管型的排泄系统。
但是是由原肾细胞(一般为1细胞个)或腺细胞(一般为2个细胞)衍生形成.8. 神经系统:为筒形,由围咽神经环,以及从围咽神经环向前发出6条神经和向后发出6条神经索构成,神经索都嵌在上皮中。
纵神经索之间有横神经相连。
感觉器官不发达,主要有纤毛窝、乳突、眼点、刺毛等。
二. 代表动物——人蛔虫(Ascaris lumbricoides)是人体最常见的肠道寄生线虫之一,感染率高,尤其是儿童。
1. 外形:20—30cm。
雌虫:粗长雌雄辨别雄虫:细短、尾呈钩状,具交合刺从外形看主要有以下几种结构:背唇:1片,具有2双乳突z口(在前端顶部,有3片唇)腹唇:2片,各具一双乳突和一侧乳突。
假体腔动物
症状:严重贫血
消化功能紊乱
嗜异症
3.丝虫 传播媒介:蚊子 寄生部位:淋巴系统 病症:乳糜尿、象皮肿
几种重要的寄生线虫对比
感染虫态 蛔虫 胚胎卵 传播途径 经口感染 寄生部位 小肠 病症 营养不良、 发育不良
绕虫
受精卵
经口感染
(逆行感染)
大肠
贫血、消瘦
肛门瘙痒
钩虫
感染蚴
经皮肤感染Βιβλιοθήκη 小肠严重贫血、 异嗜症
三、几种重要习见线虫介绍 • • • • 人蛲虫 十二指肠钩虫 丝虫 小麦线虫
1.蛲虫
寄生部位:大肠;虫体前端钻入肠粘膜吸取 营养
传播途径:经口感染、逆行感染
成虫常在夜间爬到肛门处产卵,引起肛门骚痒, 卵在肛门处孵化后,幼虫可经肛门侵入大肠,行 逆行感染
2.十二指肠钩虫
寄生部位:小肠
传播途径:经肤感染
血丝虫 感染蚴
接种感染
淋巴系统
乳糜尿、
象皮肿
四.门的主要特征 1.体表具有角质膜 2. 原体腔 3.具有完全的消化系统 3. 原肾型排泄系统 4. 无循环和呼吸系统 5. 雌雄异体异形
第二节 轮虫动物门
水生的小型动物,身体分头部、 躯干部和尾部 头部有一长有纤毛,的轮盘(头 冠),具运动和取食功能。
2. 体壁和体腔
蛔虫的体壁是由角质膜、表皮和肌肉组成的 皮肤肌肉囊
3、大体解剖结构
4 .消化系统
具有完全的消化道,可分为前、中、后三部分:
▲前肠:由前端体壁 外胚层内陷而成,包括口、口腔、 食道。 ▲中肠:由内胚层形成,是食物的主要消化吸收部位。
▲后肠:由后端的外胚层内陷而成,包括直肠和肛门
消化道简单,由口、咽、肠、直肠和肛门组成 取食宿主体内的半消化物质,可不需进行消化就可 直接吸收利用,无特殊的消化腺 肠腔内有微绒毛,可增加吸收面积
假体腔动物
• 雌性个体通常有两个 卵巢,少数个体仅一 个卵巢,卵巢管长短 不等,相对排列或平 行排列,卵巢后端为 输卵管、子宫。子宫 的上端为受精囊,用 以贮存交配后的精子, 两个子宫后端联合, 经肌肉质阴道,以雌 性生殖孔开孔在身体 近中部腹中线上。
• 线虫需交配并行体内受精,产卵量大,繁殖 力强。卵受精后沿子宫下行,子宫的分泌物 形成卵的厚壁卵壳,以度过不良环境。卵和 卵壳的形状常作为寄生线虫分类的依据。受 精卵常在子宫内时已开始发育。直接发育, 幼虫期一般脱皮4次,前两次脱皮常在卵壳 中进行,成年后不再脱皮。 • 极少数的线虫是雌雄同体并行自体受精,如 小杆线虫目的一些种。也有极少数陆生线虫 可行孤雌生殖。
▲机械阻塞: 可阻塞肠道,引起机械性肠梗阻,产 生腹绞痛。 ▲机械损伤: 幼虫在人体内移行,可生造成一系列 机械损伤引起炎症和全身性过敏反应,出 现咳嗽、发热、荨麻症。严重时可引起暴 发性哮喘、肺炎。 蛔虫受药物刺激时可窜入肝脏、胆囊、 脑等处,引起急性炎症和绞痛。
线虫 动物门 •秀丽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是现代发育生物 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模式材料
钩虫
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线虫
十二指肠钩虫 • 寄生于人的小肠内 ,大多 生活一年 • 雌 虫 长 10mm—13mm , 雄 虫 8mm—11mm,口囊发达,腹 侧有2对钩齿,背侧有一对 三角形齿板 • 危害时 , 口囊吸附在肠壁 上,以钩齿咬破肠黏膜 , 并分泌抗凝血剂 ,使伤口 不易凝血 ,有利于钩虫不 断迁移咬附部位 ,造成新 老伤口不断流血 ,其代谢 快,吸入的血液约经 10秒 或几分钟很快从体内排出 , 根据测量 ,每条钩虫每日 可 导 致 失 血 量 0.14—0.40 毫升
• 原体腔
3.5假体腔动物
孤雌生殖:非需精卵(卵大壳薄),不经减 数分裂,发育成雌性个体,称非混交雌 体。 有性生殖:混交雌体产生的卵,经减数 分裂,成为需精卵(卵小壳薄)。受精 后,分泌形成卵壳,当环境好时,发育 成非混交雌体,进行孤雌生殖。需精卵 未受精,发育成雄性个体。
40
生活史
非需精卵
非混交 ♀(2n) (2n)
有丝分裂
非需精卵
卵 ♀(2n)
有丝分裂 卵(2n)
非混交
有丝分裂
卵(2n)
混 合 刺 激
非混交(2n)
混交
♀(2n)
非需精卵
受精
休眠卵(2n)
需精卵
卵(n)
个体♂(n)
41
精子(n)
( 三)常见轮虫
已发现2 000多 种,多生活于 淡水。 我国报道252种
42
五、腹毛动物门 (Gastrotricha)
14
5.♀♂异体异形
♀♂ 异 体 , ♀♂ 异 形 , 常♂比♀短、细, ♂尾 端呈钩状,多数种类有 交合刺。 生殖器官长管状。 ♀♂交配,卵在子宫内受 精,个体发育中有幼虫 阶段。自由生活种类产 卵量少,寄生产卵量大
15
雄性:精巢、输精管、储精囊、射精管,泄殖腔。 雌性: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雌性生殖孔。
31
3、体被角质膜,且在躯干部增厚称兜甲(lorica)。 上皮为合胞体。具环肌和纵肌 图7顶突 轮盘 轮盘伸缩肌 环肌 环肌 腹伸缩肌 背伸 缩肌
侧伸缩肌
背面观
腹面观
22 一 种 蛭 态 轮 虫 的 肌 肉 系 统
32
4、尾部(足)内有足腺,尾一般分叉(趾toe), 起固定作用 5、咽部肌肉发达,内具咀嚼器(trophi)
08假体腔动物
一、线虫动物门
原体腔动物的重要类群,已知 15000种,估计50万种 海水 淡水 土壤, 数量大,农田土 壤中有1000万条/m2 自由生活 寄生人体、动植物体内 土壤和植物线虫微小,最小长 200um,寄生线虫可300mm, 1m,直径< 2mm 孵化出以后,细胞数目恒定
6
代表动物1:人蛔虫
* 蛔虫侵入心、胰、 动脉、耳道、眼等。
27
(2)引起超敏反应
蛔虫变应原
出现荨麻疹、皮肤瘙痒、血管神 经性水肿、视神经炎、结膜炎、 蛔虫中毒性脑病等症状。
由IgE介导的I型超敏反应引起
28
(3)并发症(主要危害)
钻孔习性+寄生环境发生改变
刺激虫体活动力增加 钻入开口于肠壁的各种管道
胆道蛔虫症(最常 见,占严重并发症 的64%)、肠梗阻、 29 肠穿孔
(1) 掠夺营养和破坏肠粘膜 影响吸收
损伤肠粘膜 引起营养不良
症状:食欲不振 、恶心、 呕吐, 间歇性脐周腹痛,
消化不良,腹泻。
26
特例
* 广西一17岁男孩肠 梗阻,手术在肠内取 出200条成虫; * 南非一9岁女童,因 窒息死亡,在其胃内、 胆道、肠道内发现908 条蛔虫;
* 台湾11岁男孩感染 1806条,重4KG;
生活于海洋或淡水底部 沉积物周围; 体呈圆筒状,被角质膜, 腹面具纤毛,借 纤毛摆动游泳或爬行。 被认为是假体腔动物中 最原始的一类。 体长65-500微米; 如:鼬虫 (Chaetonotus)
48
Chaetonotus
)
四、动吻动物门
生活于海底泥沙中 一般 <1mm,体表有 13个节带(zonites), 无纤毛。
第8章假体腔动物
生殖
轮虫雌雄异体、异形 周期性孤雌生殖 条件良好时行孤雌生殖
温度、光照、 食物、种群密度等 诱导
有性生殖
休眠卵
五、轮虫门的分类 六、轮虫门的经济意义
淡水浮游生物的主要类群之一 净化水环境
第三节 线形虫门(Nematomorpha)
与线虫外观相似,但具特殊的特征:
2、无尾感器纲 :无尾感器;排泄系统腺型;雄
体具一个交接刺;多数营自由生活;如鞭虫、旋 毛虫。
常见线虫
1、蛔虫
雌虫体长200-250mm,直径5mm 口具3片唇;具乳突和头感器 排泄孔:口稍后的腹中线上 肛门 雌性生殖孔:前部1/3腹侧中线上 雄性生殖孔:与肛门合称泄殖孔,
交合刺
雄 雌
蛔虫的生活史
4、生殖
雌雄异体 常雌雄异形 生殖器官 管状
泄殖孔
5、神经和感官
神经中枢:围咽神经环 从围咽神经环向前向后发 出一对背神经索,一对腹 神经索,一对侧神经索
感官:乳突 头感器 尾感器
三、线虫门的主要类群
1、尾感器纲 :具尾感器;排泄器管管型;雄体
具两个交接刺;大多数营寄生生活;如蛲虫、蛔 虫、粪类圆线虫。
▪ 2、体壁有了中胚层形成的肌肉层,同时体腔 液有一定的流动压力,使得动物的运动能力 加强。
▪ 3、体腔液使得腔内的物质出现了简单的流动 循环,能够有效地输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第一节 线虫门 Nematoda
一、概述 ▪ 种类多,数量巨大,已记录15000多种。 ▪ 分布广泛。
二、线虫门的主要特征
后肠 直肠 肛门
外胚层形成、内壁具角质膜
咽 口腔 口
中肠
直肠 肛门
3、排泄器官
原肾型
腺型排泄器官 管型排泄器官
假体腔动物
6、筒状神经系统(图)
神经系统简单,由神经环、纵神经干、神经节构成,筒状 7、大多数雌雄异体异形,生殖器官呈管状。(图)
原体腔的含义、特点、生物学意义是本章的重点!!
原体腔:它是指体壁内侧中胚层和肠壁外侧内胚层之间的空 腔,是囊胚腔的剩余部分。 (图) 特点: ①只有体壁中胚层,无肠壁中胚层; ②假体腔直接与肌肉为界,无中胚层形成的体腔膜和肠系膜 ③是一封闭的腔,充满体腔液。 生物学意义: ①体腔的出现,促进肠道与体壁独立运动;
筒 状 神 经 系 统
与扁形动物比较!?
(一)线虫动物门(Nematoda)
1 、代表动物 — 人蛔虫
请看书自学! (1)外形、内部结构 (图) (2)生活史: (图) 受精卵(20万/天)—幼虫:十二指肠孵化—肠壁— 肺泡—气管—咽喉—小肠 (3)危害:①夺走营养②穿梭损伤③毒素作用④堵塞肠道 (看书自学P133-138)
2、纲的特点:
身体线形,有角质膜,合胞体层,侧线,皮肌囊。三胚 层,假体腔,完全消化系统,体表呼吸或厌氧呼吸。生殖系 统呈管状,自由生活或寄生。
3、主要类群
(图)
血丝虫,蛲虫,钩虫,鞭虫,旋毛线虫,小麦线虫
橡皮肿
钩虫病
转续宿主
终末宿主
感染人
中间宿主
广州管圆线虫生活史
(二)轮虫动物门(Rotifera)
②使内腔器官具有稳定内环境。
完全消化系统:动物消化系统的一端为口,另一端为肛门, 食物从口进入,废物由肛门排出的消化系统
子宫 口 咽 排泄孔 肠
卵巢 肛门 背神经索 肠 肌肉 卵巢
雌蛔虫整体结构)
生殖孔
输卵管 子宫 表皮 腹神经索 角质层
假体腔
雌蛔虫局部放大
假体腔动物的名词解释
假体腔动物的名词解释假体腔动物,学名Pseudocoelomata,是一类特殊的多细胞动物。
其名称源自其特殊的解剖结构,即假体腔。
假体腔是一种体腔,是在胚胎形成过程中由体腔真体腔的变异或退化而形成的,因此被称为“假体腔”。
1. 假体腔动物的特征:假体腔动物具有以下特征:首先,它们是真正的多细胞生物,由许多不同细胞组成。
其次,它们具有三胚层结构(内胚层、中胚层和外胚层),这意味着它们的细胞可以分化成不同类型的组织和器官。
第三,假体腔动物的体腔是特殊的,它不同于其他动物的体腔,如软体动物的体腔(真体腔),而是由退化或变异的体腔真体腔形成的。
最后,假体腔动物的消化道是完整的,具有口和肛门。
2. 假体腔动物的分类:假体腔动物是一个大的分类群,包括多个亚门和类。
其中,较为典型和常见的假体腔动物有线虫、瓢虫和蛔虫等。
这些动物在形态上有明显的差异,但它们都具有假体腔的特征。
- 线虫(Nematoda):线虫是一类非常丰富多样的假体腔动物,它们通常呈长而细长的圆柱形,体表有纵向条纹。
线虫寄生在其他生物体内,甚至可以引起人类疾病,如肠道寄生虫引起的蠕虫感染。
线虫的体腔是由特殊细胞形成的,可以容纳内部器官并提供支持。
- 瓢虫(Tardigrada):瓢虫是一类微小的假体腔动物,体长一般为0.1-1.5毫米。
瓢虫具有类似昆虫的外部形态,但它们没有昆虫的体节。
瓢虫的体腔是由胚胎发育过程中体腔真体腔的变异而形成的,通过体腔来实现气体交换和循环系统的功能。
- 蛔虫(Aschelminthes):蛔虫是一类具有明显节律性蠕动运动的假体腔动物,其体形多样,可以是细长的,也可以是扁平的。
蛔虫广泛分布于海洋和淡水环境中,一些种类也寄生于人和其他动物体内。
蛔虫的体腔不仅提供支持,还起到比较复杂的内环境调节作用。
3. 假体腔动物的生态功能:假体腔动物在生态学中具有重要的功能。
首先,它们作为分解者,可以分解有机物质,促进营养循环的进行。
假体腔动物
第六章假体腔动物假体腔动物一般认为包括7个独立的门:腹毛、轮形、动吻、线虫、线形、棘头、内肛。
这7个门之间的共同之处是在体壁和消化道之间的空腔为假体腔。
所谓假体腔,是动物进化中最早出现的一种原始的体腔类型,是由胚胎发育期的囊胚腔持续到成体而形成的体腔,其中充满体腔液,没有体腔膜。
假体腔的出现比扁形动物的原体腔或实质有明显的进步意义:1.为体内器官系统的自由运动和发展提供了空间。
2.体腔液比间质能更好的输送营养物质,以完成循环的机能。
3.体腔液作为一种流体静力骨骼,使身体更迅速的运动,以摆脱了以纤毛作为主要运动器官的状态。
假体腔动物都有完整的消化道,有肌肉质的咽,能进行机械性消化。
大多数假体腔动物雌雄异体,甚至雌雄异形。
具有原肾型排泄系统,没有呼吸和循环系统。
除寄生种类外,大多为小型动物。
体表被覆角质层,纤毛减少或消失,一些小型种类构成身体或器官的细胞或细胞和数目固定,这是因为细胞分裂在孵化前已经停止。
第一节线虫动物门线虫类是假体腔动物中最大的一门,已记录中大约有15000种,绝大多数体小呈圆柱形,因此又称为圆虫。
一外形身体多圆柱形,两端略尖,身体不分区。
前端为口,口周围有唇,原始种类有六个唇片,其他常见种类为三片,唇上具有感觉器官。
唇及感觉器的数目、排列、形态是线虫分类的重要依据。
二体壁体壁由角质层、上皮细胞、肌肉组成。
角质层结构复杂,可分为三层:最外一层为鞣化蛋白质,中间为均质,内层为胶原蛋白的支持柱层。
寄生种类的内层还可分为三层。
角质层为上皮细胞的分泌物,限制了身体的生长,因此在成长过程中有多次的蜕皮现象。
蜕皮现象仅出现在幼虫期,成虫仅能增加角质层的厚度而不蜕皮。
上皮细胞多为合胞体(蛔虫)。
在身体的背腹中线及两侧,有四条纵行的上皮索,称为背线、腹线、侧线。
肌肉层缺乏环肌,只有纵肌,分布在上皮索之间,为斜纹肌。
肌细胞原生质延伸形成线状,分别连接到背索和腹索内的神经上,接受神经支配。
其他动物是由神经发出分支到肌肉上进行支配,线虫是肌肉延伸到神经接受支配。
第七章 假体腔动物
身体的运动。
二、消化管 完全消化管,有口和肛门。 • 前肠:来自外胚层,包括口、咽、食道 • 中肠:来自内胚层,主要消化吸收场所 • 后肠:来自外胚层,包括直肠、肛门
三、其它特征
1.体表具有角质膜。
体壁内有假体腔,其内充满体腔液,构成
流体静力骨骼。 流体静力骨骼提供颉颃纵肌活动所必需的 支撑。
(2)摄食与消化 消化管简单,为一直管 前肠:口、咽(肌肉发达) 中肠 后肠:直肠(雄性为泄殖腔) 、肛门(雄
性为泄殖孔) 肠壁由单层柱状上皮构成。无消化腺,无 肌肉,取食宿主体内的半一种是 腺型,一种是管型。 通常是由一个原肾 细胞演变而来的。 因此,均属于原肾 型。 6.无呼吸器官
7.神经系统。线虫
的神经系统是圆筒 状的神经系统(梯 形)。有围绕咽部 的围咽神经环,背、 腹、侧神经索。感 觉器官不发达。常 见有乳突(触觉)、 头感器和尾感器 (化学)、眼点 (感光)
端向腹侧弯曲,肛门和生 殖孔为共同开口,称泄殖 孔,有交合刺。
3.结构和机能 (1) 体壁、假体腔及运动: 体壁:角质膜、上皮层(表皮层)、肌肉
层构成的皮肌囊。
角质膜由上皮细胞分泌而成,具选择透过
性质,对保护虫体,保持流体静力压有重 要作用。 上皮层为合胞体。在背腹及两侧加厚成背 腹线(内具背腹神经)和侧线(内具排泄 管)。 肌肉层仅有纵肌,为斜纹肌。细胞质突起 连到背腹神经。
2.许多假体腔动物细胞数目恒定。
3. 排泄系统为外胚层演化而来的原肾管型。
4.多雌雄异体。
第二节 线虫动物门
线虫又名圆虫,线虫动物门是原腔动物中
8、假体腔动物
1、假体腔动物的共性(1)假体腔:胚胎发育时囊胚腔遗留的空腔,在体壁中胚层与肠壁内胚层之间,肠壁上无肌肉层,没有体腔膜。
(2)完全消化管:有口有肛门,消化管分前、中、后肠。
前肠和后肠由外胚层形成,中肠由内胚层形成。
(3)原肾管排泄:自由生活种类的为腺型,寄生线虫的排泄器官为管型。
(4)圆筒状神经系统(5)管状生殖系统:雌雄异体、异形。
2、线虫动物:圆柱状,细长,统称圆虫(1)自由生活和寄生都有(2)线虫在发育中都会蜕皮四次。
(3)线虫分类:腺肾纲(人鞭虫)和胞管肾纲(钩虫、丝虫),钩虫为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
(4)代表动物——人蛔虫:雌虫长,雄虫短,雌性生殖孔位于体前端腹线1/3处;雄虫的肛门和生殖孔为同一开口,称为泄殖孔。
①体壁(皮肌囊)由角质膜、表皮层和肌肉层(只有纵肌)构成,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②消化:前肠(口和咽)、中肠、后肠(直肠和肛门)③呼吸:与寄生虫一样行厌氧呼吸。
④排泄:没有纤毛和焰细胞。
⑤生殖和发育:雄性有交合刺,便于撑开雌雄生殖孔,将精子排入。
蛔虫的发育为直接发育。
⑥人蛔虫寄生在人体小肠内。
⑦共蜕皮4次,人体外一次,人体内3次。
(5)线虫门特征:①两侧对称、三胚层、假体腔。
②完全消化道,原肾管排泄系统无呼吸器官③神经系统的后端有背、腹、侧神经索。
④大多数雌雄异体,少数为雌雄同体。
3、线虫是如何适应寄生生活的?(1)体形上的改变:线虫的线状或带状体形,使其适应肠道的寄生环境。
(2)附着器官的发展:吸盘、小钩、口钩、齿板、、叶冠、口囊、吻突。
(3)运动器官退化(4)消化器官简化或退化(5)生殖器官高度发达,繁殖能力大大加强生殖系统发达,消化系统退化,头部特化为吸盘或头节,成体多行厌氧性呼吸,感觉器官不发达,成体体表无纤毛,吸虫纲有特化的吸附器4、轮虫动物门(1)体前端有纤毛冠或纤毛轮盘,既是摄食器官也是运动器官。
(2)口后有咀嚼囊和咀嚼器,消化管包括口、咽、胃、肠、肛门。
(3)雌雄异体,行孤雌生殖(环境适应),两性生殖(环境恶劣)。
008.假体腔动物
线虫的主要特征(续)
6)动物多数♀/♂,异形,通 常雄性比雌性小。生殖腺管状 ,雄性导管(射精管)通入直 肠末端(称为泄殖腔)。 由雌雄同体转变为雌雄异 体,进而转变为雌雄异形,在 进化上具有重要意义。 7)圆筒状神经系统,感觉器 官不发达。 8)营自由生活(海水、淡水 或陆生)或寄生生活(人、动 物或植物的寄生虫)
危害及防治原则。
6、轮虫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附 :线形动物门 • 一 与线虫动物门相似特征:原体腔;体线形。 • 二 线形动物的特有特点
• • • • • •
•
1) 无侧线、排泄系统。 2) 表皮细胞有细胞膜。 3) 原体腔的肌肉有膜包围。 4) 成虫无消化道。 5) 具腹部中央神经索。 6) 雌、雄均具泄殖腔。
寄生虫:一种动物生活于另一种动物体内或 体表,并摄取该动物的营养。 寄 主:被寄生虫所寄生的动物。
中间寄主:寄生虫幼虫寄生的动物。
终末寄主:寄生虫成虫寄生的动物。
扁形动物分纲
1.涡虫纲 体表被纤毛、具杆状体、肠发达、自由生活。 2.吸虫纲 无纤毛、无杆状体、肠道简单、具吸盘、寄生。 3.绦虫纲 无纤毛、无杆状体、无肠道、具吸盘和钩、寄生。
• 二、常见种类: • 蛭形巨吻棘头虫——寄生于猪的肠道内 • 鲑棘吻虫——寄生于鱼的肠道中。
思考题
1、名词解释:原体腔(假体腔)、颈翼膜、卵胎 生、象皮肿、孤雌生殖 2、假体腔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3、试述蛔虫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征? 4、蛔虫病成为常见病的原因何在? 5、简述蛲虫、钩虫、丝虫的识别特征、生活史、
④危害:主要由成虫引起丝虫病,可使患者淋巴管发 炎,“乳糜屎”和“象皮肿”。
象皮肿——由于淋巴液淤积的长期刺激,致使皮肤和皮下
3.5 假体腔动物
蜕皮两次
肺泡
心脏
幼虫 穿 出 肠 壁 循环系统
线虫在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一般为4次。 神经细胞分泌激素,促使排泄细胞分泌蜕皮 液,蜕皮液可溶解旧角质层,其中有用的物质被 虫体吸收,然后上皮细胞重新分泌新的角质层, 使旧角质层与上皮细胞分离并脱落,虫体得以生 长。 线虫的卵是决定型卵,在器官发生完成后, 除生殖细胞外,其他的体细胞有丝分裂停止,即 体细胞数目已固定,孵化后幼虫的生长是通过细 胞体积的增大而实现。
8 兜甲动物门(Phylum Loricifera) 已发现约100种,多数未鉴定,已描述为14 种。全部海生,分布广。个体微小(< 500μm), 结构复杂,约由上万个细胞构成。 身体分为头、胸、腹3部分。由于虫体微小, 与底物附着牢固,无法采集活标本,因此对其生 理、生活特征知之甚少。
9 圆环动物门(Phylum Cycliophora) 1995年首次报道,目前仅描述1个种——实 球共生虫(Symbion pandora),发现于丹麦采 集的海螯虾的口器上。 体长约350μm,体呈小囊状。前端为口漏斗, 由短颈连接到躯干部,其后有一短柄连到黏附盘, 通过黏附盘附着于海螯虾体上。
秀丽线虫生活周期
L1~L2示幼虫的4个蜕皮阶段
其它常见线虫
人蛲虫(Enterubius vermicularis)
世界性分布,儿童感染率特别高。 危害:烦躁不安,失眠、消瘦、磨牙。 十二指肠钩虫(Ancylostoma duodenale) 寄生于人的小肠内,大多生活一年。
危害:口囊吸附在肠壁上,以钩齿咬破肠黏膜, 并分泌抗凝血剂。钩虫不断迁移咬附部位,造成 新老伤口不断流血。
具有假体腔的动物
• 线虫动物门(Nematod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假体腔动物
一、名词解释
1、假体腔:又称原体腔或初生体腔,是胚胎时期囊胚腔的剩余部分保留到成体形成的体腔,是体壁中胚层与内胚层消化道之间的腔。
是动物进化中最早出现的一种体腔类型。
(假体腔内充满液体或具有间充质细胞的胶状物;腔内的液体和物质出现简单的流动循环。
)
二、假体腔动物的主要特征
1、假体腔
2、体壁发达,角质膜厚——蜕皮
3、消化管完善——前肠、中肠、后肠
4、排泄系统腺形或管形——原肾细胞
5、多雌雄异体
6、神经系统不发达—围咽神经环、侧神经节、腹神经节
触觉——头棘毛、唇乳突
化学感受器——头感器、尾感器
三、假体腔如何形成?其出现有何进化意义?
形成:中胚层体腔囊在发展过程中全部靠向体壁,形成肌肉层,使原来的囊胚腔加了一层内衬,而未形成新的空间,这种腔只有体壁中胚层,没有肠壁中胚层和肠系膜,是体壁中胚层和肠壁内胚层之间的腔,所以称之谓假体腔。
意义:提供体内器官发展和运动的空间;有效的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有效的维持体内水分平衡;辅助运动。
四、假体腔动物的分类
(1).*线虫动物门
1.主要特征
1.生活环境:分布极广,约15000种。
2.体壁(皮肌囊)
3.原体腔
4、发育完善的消化管
5、排泄器官
6、生殖
7、神经系统
2.分类:无尾感器纲。
无尾感器:虫体尾端无尾感器,具尾腺,排泄器官腺状,由单细胞或多细胞腺体组成。
排泄器官退化或无;雄虫有1交合刺,多自由生活。
⑴人鞭虫:寄生于人盲肠及阑尾。
⑵旋毛虫:寄生于人、猪、鼠的十二指肠。
(食用未熟透的肉类感染;人并不是其自然寄主;在肌肉中形成包囊,引发疼痛。
)
尾感器纲:虫体尾端具有1对尾感器,无尾腺,化感器不发达,排泄器官为成对纵管,位于身体两侧的侧线中。
雄虫有1对交合刺,多寄生生活。
(1)小麦线虫
(2)丝虫
(3)人蛲虫:卵藏于指甲,也可通过空气传播。
引发疾病并不严重。
(4)*人蛔虫:1、外形:体呈圆长型,侧线明显,全体乳白色。
口有三片唇片,四个乳突。
雄虫:短且细,尾钩状,泄殖腔中具有交合刺。
生殖孔和肛门合并称泻殖孔。
雌虫:长,200-250mm。
生殖孔在体前部约1/3处腹侧的中线上。
蛔虫生活史:
(5)十二指肠钩虫:寄生在人的十二指肠,造成慢性失血,浮肿,无力。
虫体小,雌虫长10-13mm,雄虫长8-11mm,口囊发达,腹侧有2对钩齿。
雌虫每日排卵在2万个以上,卵在土壤中发育,经杆状蚴及丝状蚴,蜕皮两次,直接钻入人体,经3-4周成成虫。
⑹美洲板口线虫
(7)广州管圆线虫
(2)轮形动物门
主要特征:淡水浮游生物的主要类群之一,2000多种,大部分生活于淡水的潜水水域,底栖为主。
绝大多数为单体,少数为群体(簇轮虫、巨冠轮虫)。
以细菌、原生动物、藻类、轮虫、有机质碎屑等为食。
具有高度的生态耐性,是广酸碱性种类。
1.体形:身体微小,100-500μm,纵长形,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
3、排泄系统:由排泄管和焰球(flame bulb)组成原肾管。
为合胞体的细胞衍
生而成,细胞核位于排泄管壁,与涡虫不同。
排泄管通膀胱,入泄殖腔,由泄殖孔排出。
4.生殖和发育:雌雄异体,且异性的动物。
但有些种类至今尚未发现雄性虫体的存在,
有的即便有雄性个体,也是仅在年周期的一定时间内出现,主要是孤雌生殖。
5.神经系统:脑神经节:双叶状,位于咽背侧。
腹神经2条。
感觉器官:头冠感觉毛,眼点,背触手,侧触手。
所有器官组织均为合胞体,且各部分含有的细胞核数目恒定不变。
说明轮虫的发育有一个显著的固定形式。
不能再生。
(3)腹毛动物门
生活环境:海洋,少数淡水。
1.形态:体圆筒形,0.6mm左右;被角质膜,背面有刚毛、鳞片、棘等,有感觉
作用。
腹面平,具若干纵行或横排纤毛,可游泳或爬行。
体壁:上皮为合胞体,纵肌成束;
原体腔。
2、生理:消化管完整;口位于前端,周围有纤毛或棘毛,司感觉。
排泄器官为原肾管。
脑神经节位于咽的前端,2侧神经与之相连。
雌雄同体,直接发育。
个别种类精巢退化,营孤雌生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