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26计 【并战】指桑骂槐_原文注释译文解读

合集下载

《三十六计》第五套

《三十六计》第五套

第五套并战计25.偷梁换柱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

曳其轮也。

【大意】古代战阵中有“天衡”首尾相对,犹如大梁;又有“地轴”贯穿中央,恰似支柱。

本计是指通过把对手居于“梁”、“柱”位置的主力进行频繁的变更,以求达到“偷”、“换”的目的,俟其虚弱不振,一举将对手彻底控制。

26.指桑骂槐大凌小者,警以诱之。

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大意】此计是三十六计中比较少有的侧重军事管理方面的一项计策。

它为施计者设计了一种富有很强暗示作用和迂回特点的整肃法纪、治兵树威的方法。

而此计后来则更多地被运用到处理复杂多变的人际关系的活动之中,显示出它的奇特作用。

27.假痴不癫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

静不露机。

云雷屯也。

【大意】表面上糊里糊涂,心底却非常清楚,实际是心理战的应用。

疯疯傻傻是装给旁人看的,信则有,不信也罢。

总之,施计者巴不得众人都会信以为真,而能够蒙混过关暗自经营,伺机改变不利地位。

既然都是装出来的,便也就无奇不有,不足为怪了。

28.上屋抽梯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

遇毒,位不当也。

【大意】挖好了陷阱让敌人来跳,原因就在于对方被所示惠的诱饵所迷惑,勾起贪性,自以为有利可图,便贸然前来,不想做个瓮中之鳖,令其在无所戒备的情况下突遭致命打击,足见置梯之功的妙处。

29.树上开花借局布势,力小势大。

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也。

【大意】在本身力量比较有限时,利用已经形成的有利条件,虚张态势,大造声威,令对手真假莫辨,不敢轻举妄动,自然而然对其形成一种镇慑的作用,进而寻觅强己胜敌的宝贵机会。

30.反客为主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

【大意】即要积极进取争势,努力把握机会,逐渐从较为不利的一方转化到较为有利的一方来,从较为受制被动的一方转化到主动制敌的一方,因势而为,随机应变,从而令主客易位。

《三十六计》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译文

《三十六计》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译文

《三十六计》原文及翻译三十六计简介《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

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胜战计·瞒天过海》原文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胜战计·瞒天过海》译文防备得周全时,更容易麻痹大意;习以为常的事,也常会失去警戒。

秘密常潜藏在公开的事物里,并非存在于公开暴露的事物之外。

公开暴露的事物发展到极端,就形成了最隐秘的潜藏状态。

《胜战计·围魏救赵》原文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胜战计·围魏救赵》译文攻击团结强大的敌人,不如瓦解敌人分而击之。

攻击敌军的强硬部位,不如攻击敌军的薄弱部位来得有效。

《胜战计·借刀杀人》原文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胜战计·借刀杀人》译文敌人的情况已经明了,盟友的态度还在犹豫,这时应极力设法诱使盟友去攻打敌人,来保存自己的实力。

这是从《周易·损》卦推演出的计策。

《胜战计·以逸待劳》原文困敌之势,不以战。

损刚益柔。

《胜战计·以逸待劳》译文要迫使敌人处于困顿的局面,不一定要直接出兵攻打,而是采取疲惫、消耗敌人的手段。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夬柔也。

《胜战计·趁火打劫》译文敌人的处境艰难,就要趁机进攻夺取胜利。

这是强大者利用优势,抓住战机,制服弱敌的策略。

这是从《周易》夬卦“刚决柔也”一语悟出的道理。

《胜战计·声东击西》原文敌志乱萃,不虞。

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胜战计·声东击西》译文敌人乱撞瞎碰,不能正确预料和应付事变和复杂局面,正如坤下兑上的萃卦受到扰乱一样,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给以消灭。

《敌战计·无中生有》原文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三十六计原文及白话文解释

三十六计原文及白话文解释

第一计瞒天过海【原典】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本指光天化日之下不让天知道就过了大海。

形容极大的欺骗和谎言,什么样的欺骗手段都使得出来。

第二计围魏救赵【原典】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本指围攻魏国的都城以解救赵国。

现借指用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第三计借刀杀人【原典】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第四计以逸待劳【原典】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

第五计趁火打劫【原典】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本指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东西。

现比喻乘人之危,捞一把。

第六计声东击西【原典】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指表面上声言要攻打东面,其实是攻打西面。

军事上使敌人产生错觉的一种战术。

第七计无中生有【原典】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本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

现形容凭空捏造。

第八计暗度陈仓【原典】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

比喻暗中进行活动。

后多比喻暗中进行某种活动(多指男女私通达)。

第九计隔岸观火【原典】阳乖序乱,阴以待逆。

暴戾恣睢,其势自毙。

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隔着河看对岸的火。

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予援救而在一旁看热闹。

第十计笑里藏刀【原典】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

刚中柔外也。

比喻外表和气而内心阴险。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原典】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原指桃、李共患难。

比喻兄弟相爱相助。

后用来指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原典】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

少阴,少阳。

顺手就牵了羊。

比喻不费劲,乘机便得到的。

现多指乘机拿走人家东西的偷窃行为。

第十三计打草惊蛇【原典】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

打动草惊动了藏在草里的蛇。

后用以指做事不周密,行动不谨慎,而使对方有所觉察。

三十六计全文译文及注解

三十六计全文译文及注解

三十六计全文译文及注解三十六计全文译文及注解《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

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三十六计全文译文及注解,希望对你有帮助。

【三十六计全文、译文及注解】原创文学/竹林曲第一计瞒天过海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注】太:大。

阳:公开的。

阴:秘密的。

译:防备周到就容易放松警惕,看惯了的就不再怀疑。

秘计隐藏在暴露的行动中,而不和暴露的行动相抵触。

非常公开的事物,往往蕴藏着鲜为人知的秘密。

第二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注】阳:正。

阴:奇。

敌阳:正面击敌。

敌阴:奇兵制胜。

译:与其攻击兵力集中之强敌,不如设计分割敌方兵力,避实就虚,各个击破。

堂堂正正之阵,不如出奇制胜之兵。

第三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译:攻击的目标已经确定,而友军犹豫不定,设计诱导友军攻击敌人,保存我方实力,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这个道理可以用损卦来推演。

第四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设计迫使敌之兵势处于困顿无为之地,把握战局而不急于出击,坚壁清野,不给敌人反扑之机,以静制动、以逸待劳、以柔克刚。

第五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注】刚:强势。

决:击。

柔:弱势。

译:敌人内忧外患、处境艰难,我方应抓住时机,乘机出击,以优势力量战胜弱势之敌。

第六计声东击西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注】萃cuì:古同“悴”,憔悴。

不虞:没有预料。

译:敌人惊惶失措、斗志萎靡,无法应付和抵挡预料不到的攻击,这是《易经·萃卦》“坤下兑上”之卦象,有利于我方趁敌人不能自控之机,消灭它!第七计无中生有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注】诳kuáng :欺骗,假的。

三十六计原文及翻译

三十六计原文及翻译

三十六计原文及翻译三十六计原文及翻译三十六计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也很广泛,下面小编为你分享一下三十六计原文及翻译吧,欢迎阅读!原文:第一套〖胜战计〗第01计瞒天过海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第02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第03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

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第04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

损刚益柔。

第05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第06计声东击西敌志乱萃,不虞。

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第二套〖敌战计〗第07计无中生有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第08计暗渡陈仓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第09计隔岸观火阳乖序乱,阴以待逆。

暴戾恣睢,其势自毙。

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第10计笑里藏刀信而安之,阴以图之。

备而后动,勿使有变。

刚中柔外也。

第11计李代桃僵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第12计顺手牵羊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

少阴,少阳。

第三套〖攻战计〗第13计打草惊蛇疑以叩实,察而后动。

复者,阴之媒也。

第14计借尸还魂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

借不能用者而用之。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第15计调虎离山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第16计欲擒姑纵逼则反兵,走则减势。

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

需,有孚,光。

第17计抛砖引玉类以诱之,击蒙也。

第18计擒贼擒王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

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第四套〖混战计〗第19计釜底抽薪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第20计混水摸鱼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

随,以向晦入宴息。

第21计金蝉脱壳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

巽而止蛊。

第22计关门捉贼小敌困之。

剥,不利有攸往。

第23计远交近攻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

上火下泽。

第24计假道伐虢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

困,有言不信。

第五套〖并战计〗第25计偷梁换柱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

《三十六计》第五套(并战计)

《三十六计》第五套(并战计)

《三十六计》第五套(并战计)
(偷梁换柱)
【原文】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

曳其轮也。

【译文】多次变动敌人的阵容,把他们的兵力调开,等待他们自己败阵,然后乘机进攻。

《易经.既济》卦说;'先拖住敌人,然后再替换他。


(指桑骂槐)
【原文】大凌小者,警以诱之。

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译文】强大的势力想要控制弱小的势力,应该以警告的方式去诱导他。

刚强而不偏激可能得到人们的信服。

冒险行事,果断而又勇敢,也可能使人顺从。

(假痴不癫)
【原文】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为作假知妄为。

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译文】宁愿假装什么都不知道不采取行动,也不要假装什么都知道而轻举妄动。

就像是云压住了雷一样,静待时机,不露机巧。

(上屋抽梯)
【原文】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

遇毒,位不当也。

【译文】故意露出破绽,诱敌深入,断其后援,陷敌人于绝地。

敌人贪功冒进,举措失当,身陷绝境,自取灭亡。

(树上开花)
【原文】借局布势,利小势大。

鸿渐于阿,其羽可用为仪也。

【译文】借别人的局面布成阵势,兵力弱小的看起来阵容也显得强大。

《易经.渐》卦说;鸿雁飞向大陆,全凭它的羽毛丰满助长气势。

(反客为主)
【原文}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

【译文】敌方细小的疏漏我们也要乘机插足进去,进而控制它的最关键的地方,渐渐地向前走,循序渐进。

《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原文、译文及注释

《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原文、译文及注释

《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原文、译文及注释
题记:
指着桑树骂槐树。

比喻借题发挥,指着这个骂那个。

原文:
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
明代-三十六计
【原典】
大凌小者,警以诱之。

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按语】
率数未服者以对敌,若策之不行,而利诱之,又反启其疑,于是故为自误,责他人之失,以暗警之。

警之者,反诱之也。

此盖以刚险驱之也。

或曰:此遣将之法也。

注释:
〔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强大者要控制弱下者,要用警戒的办法去诱导他。

〔刚中而应,行险而顺〕语出《易经.师》卦。

师卦名。

本卦为异卦相叠(坎下坤上)。

本卦下卦为坎为水,上卦为坤为地,水流地下,随势而行。

这正如军旅之象,故名为“师”。

〔本卦《彖》辟说〕“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

”“刚中而应”是说九二以阳爻居于下坎的中信,叫“刚中”,又上应上坤的六五,此为此应。

下卦为坎,坎表示险,上卦为坤,坤表示顺,故又有“行险而顺”之象。

以此卦象的道理督治天下,百姓就会服从。

这是吉祥之象。

“毒”,督音,治的意思。

〔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治军,有时采取适当的强刚手段便会得到应和,行险则遇顺。

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三十六计》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胜战计“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即便我们身处顺境,也要深谋远虑,切不可狂妄自大、目中无人,甚或轻浮焦躁、骄傲轻敌。

一计瞒天过海此计是一种示假隐真的疑兵法,主要用于战役的伪装。

“天”即喻皇帝也,原意为瞒着皇帝,让他平稳渡海。

瞒天过海用在兵法上,就是把秘密之计隐藏在公开的行动中,以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原文】“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译文】防备周密时,更容易思想麻痹,意志松懈,司空见惯的事情就不会产生疑惑了。

密谋往往隐藏在公开的事物里,而并不与公开事物相对立。

最公开的事物中往往隐藏着最秘密的阴谋。

二计围魏救赵“围魏救赵”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十分成功的战例,它主张对敌方避实就虚,善于抓住敌方的弱点,使敌人受到牵制,从而用最少的代价去取得最完满的成功,此乃转化敌我地位的迂回战略。

【原文】“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文】进攻兵力集中、实力强大的敌军,不如使这样的敌军分散,减弱了再攻击。

攻击敌军的强盛部位,不如攻击敌军的薄弱部分最有效。

三计借刀杀人此计就是借助别人的力量去消灭自己的敌人,以达到保全自己的目的。

【原文】“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

以《损》推演。

”【译文】敌人的情况已经很明了,盟友的态度尚不明朗,这时应诱使盟友去攻打敌人,而无需自己出力。

这是从《损卦》卦义的逻辑推演出来的。

四计以逸待劳这是一条养精蓄锐、以守为攻、疲劳敌人的谋略。

此计策说明强敌当前,不一定只用直接进攻的方法,而是积极防御,慢慢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使敌人由强变弱,再等待时机一举消灭敌人。

【原文】“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文】耗损敌人的力量,迫使敌人陷于危难,不一定要用直接进攻的方式,完全可以采用静守不战的战略。

因为这自然是减弱了强势而增强了弱势。

五计趁火打劫运用此计的关键是趁敌人遭遇困难、力量薄弱无力还击时加以打击,这样就可以就势取胜。

40计指桑骂槐

40计指桑骂槐

计谋全集《六十四计》(《三十六计》补缺)第四十计,指桑骂槐●原书解语大凌小者,警以诱之。

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译文:大将驾驭众将士,是用警戒来诱导的。

内心刚正不阿才能得到众人的敬畏和应,行事险诈才能迫使众人绝对服从。

●原书批语率数未服者以对敌,若策之不行,而利诱之,又反启其疑,于是故为自误,责他人之失,以暗警之。

警之者,反诱之也。

此盖以刚险驱之也。

或曰:此遣将之法也。

译文:率领一些还未对你敬畏服从的人去御敌,如果命令他们行进,他们却不执行,又用利益诱导他们行进,反而引起他们对你才能的怀疑。

这时,你就故意让自己的亲信犯错,然后依军法仗责他的过失,用暗示的方法警告众人。

这种警戒,是从反面诱导众人执行命令。

这就是用险诈而又强硬的手段迫使士兵服从。

有人说,这就是调兵遣将的方法。

●计谋精要一、术语本意及引申和出处指桑骂槐。

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骂那个人。

语出《红楼梦》一六回。

例如,后唐皇帝庄宗爱好打猎。

一次,庄宗带随从在中牟县打猎,为了追赶一头受伤的野猪,踩坏了许多庄稼。

中牟县令看见后很心疼,就进谏庄宗不要再追赶野猪了。

庄宗大怒,立刻下令把县令捆绑起来,即刻斩首。

这时,给庄宗演戏的敬新磨急忙上前,大骂县令:“你这糊涂东西,亏你还是县令,难道不知道皇上最喜欢打猎吗?”庄宗听了,不住地点头。

敬新磨接着说:“既然你知道皇上喜欢打猎,早该把这片麦田空出来给皇上打猎用,还种什么庄稼?是皇上打猎事大,还是百姓吃饭事大?是皇上高兴事大,还是粮仓空虚事大?这你都分不清吗?”庄宗越听越不对劲,心想:好你个敬新磨,明里骂县官,暗里在骂我啊!但转念一想,觉得他的话也不无道理,于是就下旨放了县官。

在军事中指用警告、诱迫等暗示手段达到统领部下和树立威严的一种谋略,是通过赏罚手段来实现的,究其思想本源具有两方面的重要内容:(一)赏罚原则:奖赏贵在守信,惩罚贵在必行。

赏罚的目的在于鼓励善行,警戒恶行。

通过奖赏一人而使大部分人受到鼓励,通过惩罚一人而使大部分人得以警戒。

三十六计译文及注释

三十六计译文及注释

三十六计译文及注释三十六计《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

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胜战计·瞒天过海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译文及注释译文防备周密,往往容易导致思想麻痹,意志松懈;常见的事情就不会产生疑惑(以致丧失警惕)。

秘谋就隐藏在公开的行动之中,并不是与公开行动相对立的。

最公开的行动当中往往隐藏着最秘密的计谋。

注释①备周则意怠:防备十分周密,往往容易让人斗志松懈,削弱战力。

②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阴阳是我国古代传统哲学和文化思想的基点,其思想笼罩着大千宇宙、细末尘埃,并影响到意识形态的一切领域。

阴阳学说是把宇宙万物作为对立的统一体来看待,表现出朴素的辩证思想。

阴、阳二字早在甲骨文、金文中出现过,但作为阴气、阳气的阴阳学说,最早是由道家始祖楚国人老子所倡导,并非《易经》提出。

此计中所讲的阴指机密、隐蔽;阳,指公开、暴露。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在兵法上是说秘计往往隐藏于公开的事物里,而不在公开事物的对立面上。

③太:极,极大。

此句意思是说非常公开的事物里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计谋。

胜战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文及注释译文进攻兵力集中、实力强大的敌军,不如使强大的敌军分散减弱了再攻击。

攻击敌军的强盛部位,不如攻击敌军的薄弱部份来得有效。

注释①共敌不如分敌:共,集中的。

分,分散,使分散。

句意:攻打集中的敌人,不如设法分散它而后再打。

②敌阳不如敌阴:敌,动词,攻打。

句意为先打击气势旺盛的敌人,不如先打击气势低盛的敌人。

胜战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

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译文及注释译文敌人的情况已经明了,友方的态度尚未确定。

利用友方的力量去消灭敌人,自己不需要付出什么力量。

这是从《损》卦推演出的计策。

《三十六计》全文及翻译

《三十六计》全文及翻译

《三十六计》全文及翻译第一卷:胜战计第一计:瞒天过海原文: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翻译:当防备周全时,更容易麻痹大意;常见的事情,则往往不引起怀疑。

阴谋就隐藏在公开的事物里,并不和公开的事物相对立。

最公开的,往往蕴藏着最阴险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原文: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翻译:面对兵力强大、阵势稳固的敌人,如果集中兵力正面攻击,难以取胜。

可采取包围敌人侧翼或后方的战术,迫使敌人分兵应战,从而削弱其整体战斗力。

第二卷:敌战计第三计:借刀杀人原文: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翻译:当敌方已经明确,而盟友尚未确定时,可以诱导盟友去攻击敌人,自己不必出力,根据《损》卦的原理来推演。

第四计:以逸待劳原文: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翻译:当敌人处于困境时,不必急于进攻,而是应该消耗其力量,使其疲惫不堪,然后再乘机发动攻击。

第三卷:攻战计第五计:趁火打劫原文: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翻译:当敌人遭遇重大灾难时,趁机利用这个机会获取利益,这是以刚克柔的策略。

第六计:声东击西原文: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

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翻译:当敌人意志混乱、没有防备时,可以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趁其不备而攻取之。

第四卷:混战计第七计:无中生有原文: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翻译:先用虚假的信息欺骗敌人,然后再用真实的信息迷惑敌人,使敌人无法判断虚实。

这种方法包括少阴、太阴、太阳三种情况。

第八计:暗渡陈仓原文: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翻译:故意展示自己的行动,引诱敌人保持静止,然后趁机采取行动。

这种方法可以增益自己的行动力,使敌人无法应对。

第五卷:并战计第九计:隔岸观火原文:阳乖序乱,阴以待逆。

暴戾恣睢,其势自毙。

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翻译:当敌人内部发生混乱时,应该静观其变,等待敌人自取灭亡。

顺应形势而动,就可以取得胜利。

第十计:笑里藏刀原文: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原文及白话文翻译推推书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原文及白话文翻译推推书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原文及白话文翻译推推书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和军事谋略学的兵书。

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

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

三十六计是依据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

总说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

阴阳燮理,机在其中。

机不可设,设则不中。

第一套胜战计第一计瞒天过海原文: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翻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再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

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根据阴阳相互转化的规律,阳极而阴生,阴极而阳生。

第二计围魏救赵原文: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翻译:打击兵力集中的敌人不如打击兵力分散的敌人;正面攻击敌人不如背后偷袭敌人。

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第三计借刀杀人原文: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翻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利用各方矛盾,借敌方内部力量或盟友的力量削弱或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的力量。

第四计以逸待劳原文: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翻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第五计趁火打劫原文: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翻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果断地攻击软弱的敌人。

第六计声东击西原文:乱志乱萃,不虞。

坤下兑上之象。

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翻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

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第二套敌战计第七计无中生有原文: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翻译: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以假乱真,以真乱假,以使敌人防不胜防。

《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三十六计》记载了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冰法策略,成书于明清时期。

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而成的兵书。

第一计:瞒天过海备周则意怠,常见而不疑。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译文:防备十分周全时,就容易松懈斗志,麻痹轻敌;习以为常的事,往往就不再怀疑而失去警惕。

秘密常常隐藏在公开的事物里,而不是与公开的事物相对立。

非常公开的事物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事。

第二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文:进攻兵力集结的部位,不如打击敌人兵力分散的部位;攻击敌人阳刚的部分,不如攻击敌人薄弱的部位。

第三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译文:敌人的情况已经明了,盟友的态度尚未确定。

利用友方的力量去消灭敌人,自己不需要付出代价,这是从《损卦》的逻辑推演出来的。

第四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文:迫使敌人处于困难局面,不一定采取直接进攻手段,可以根据刚柔相互转化的原理,使己逸敌劳,逐渐地消耗疲惫敌方,使敌人由强变弱。

第五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文:敌人遇到困难、危机,就乘机出兵夺取胜利。

这就是强者乘势取利,一举打败困境之敌的策略。

第六计:声东击西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译文:敌人神志慌乱,失去明确的主攻方向,就不能正确预料和应付突然发生的变故,犹如水位暴涨,随时有溃决之险,这时要利用敌人这种不能自主把握前进方向的时机,对敌人发起进攻。

第七计:无中生有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译文:运用假象欺骗对方,但并非一假到底,而是以各种假象掩盖真相,让对方把受骗的假象当作真相。

第八计:暗度陈仓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译文:故意暴露我方的行动,诱使敌人集结固守某地,然后我军暗地里迂回到敌后进行偷袭,乘虚而入,出奇制胜。

第九计:隔岸观火阳乖序乱,阴以待逆。

暴戾恣睢,其势自毙。

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新中易解《三十六计》之二十六指桑骂槐

新中易解《三十六计》之二十六指桑骂槐

新中易解《三十六计》之二十六指桑骂槐新中易解《三十六计》之二十六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大凌小者,警以诱之。

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一、计名:“指桑骂槐”从历史故事中概括而出。

前汉时期,韩信在“明修栈道”时,先令将军樊哙、周勃二人,带领一万余人,限期3个月内修完栈道。

但先前烧毁的栈道断断续续有300多里,地势险要,其修复工程非常艰难。

上万人日夜苦干了十几天,才完成一小段。

官兵们不知修栈道的真正意图,于是一片载声怨道。

同时韩信来到汉军的时间不长,他在军中威信不高,很多人对他就任大将军颇有不满;尤其是宿将樊哙,更是牢骚满腹,他大声骂道:“这么大的工程,既使用10万劳力,用一年时间,也是很难完成的呀。

”韩信见到如此状况,自己在军中的威严受到严重挑战,并且,眼看工期就要延长,从而会延误战机,于是,韩信断然决定,对樊哙、周勃等头领作出撤职处分。

军中大震,再也没有怨气和消极怠工的现象,修复栈道的工程如期完成,也使得韩信的“暗度陈仓、奇袭关中”作战方略胜利在望。

二、解语:强大的慑服弱小的,要用警告的办法来诱导他。

按照师卦的推演结果来看:适当的强硬,可以得到拥护,施用果敢的手段,可以得到顺从。

三、易解:1、“刚中而应,行险而顺”是师卦的彖辞,师卦的卦画是(010 000)。

师,指军队或战争。

此计并无两军对峙或交战的含义,而是讲自己军队内部的问题。

由此逆推,“军队”是其卦义。

未曾与敌交战,先要对付自己,这是非常情况,因此除以彖辞为主占,还须参考对卦与反卦。

2、“彖曰:师,众也;贞,正也。

能以众正,可以王矣,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意思是说:师,即部属众多;贞,即守持正固。

能使众多部属坚守正道,就可以作君王了。

九二爻刚健居中与六五爻阴阳相应,冒极大的风险行事而能履险如夷。

凭借这些来攻伐天下,百姓纷纷服从,当然吉祥,哪里会有灾祸呢?3、彖辞强调,师卦之所以吉,是因为九二阳爻刚健中正。

此卦只有一个阳爻,被上下五个阴爻所包围,象征一个统帅和众多的部队。

《三十六计》原文及白话文解释

《三十六计》原文及白话文解释

《三十六计》原文及白话文解释三十六计原文:第一计瞒天过海、第二计围魏救赵、第三计借刀杀人、第四计以逸待劳、第五计趁火打劫、第六计声东击西、第七计无中生有、第八计暗渡陈仓、第九计隔岸观火、第十计笑里藏刀、第十一计李代桃僵、第十二计顺手牵羊、第十三计打草惊蛇、第十四计借尸还魂、第十五计调虎离山、第十六计欲擒故纵、第十七计抛砖引玉、第十八计擒贼擒王、第十九计釜底抽薪、第二十计浑水摸鱼、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第二十四计假途伐虢、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第三十计反客为主、第三十一计美人计、第三十二计空城计、第三十三计反间计、第三十四计苦肉计、第三十五计连环计、第三十六计走为上。

三十六计白话文解释:第一计瞒天过海【原典】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本指光天化日之下不让天知道就过了大海。

形容极大的欺骗和谎言,什么样的欺骗手段都使得出来。

第二计围魏救赵【原典】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本指围攻魏国的都城以解救赵国。

现借指用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第三计借刀杀人【原典】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第四计以逸待劳【原典】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

第五计趁火打劫【原典】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本指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东西。

现比喻乘人之危,捞一把。

第六计声东击西【原典】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指表面上声言要攻打东面,其实是攻打西面。

军事上使敌人产生错觉的一种战术。

第七计无中生有【原典】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本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

现形容凭空捏造。

第八计暗度陈仓【原典】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三十六计》全文及翻译(最全系列)

《三十六计》全文及翻译(最全系列)

《三十六计》原文及翻译第一计瞒天过海原文: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译文:防备非常严密时,更容易麻痹大意,对于习以为常的事,就会失去警戒。

秘密常常潜藏在公开的事物里,并非存在于公开暴露的事物之外。

公开暴露的事物发展到极端,就易形成最隐秘的潜藏。

第二计围魏救赵原文: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文:进攻兵力集中、实力强大的敌军,不如使这样的敌军分散减弱了再攻击。

攻击敌军的强盛部位,不如攻击敌军的薄弱部分最有效。

第三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

以《损》推演。

译文:敌人的情况已明,友方的态度未定,利用友人的力量去灭敌,不必自己付出代价。

这是从《损》卦义推演出的计谋。

第四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

损刚益柔。

译文:耗损敌人的力量,可以采用静守不战的战略。

因为这自然是减弱强势而增强了弱势。

第五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

刚决柔也。

译文:敌方内部矛盾越尖锐,越是有利于我方乘机用兵。

因为事物从来都是刚强存在于柔弱中。

第六计声东击西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攻之。

译文:敌人混乱时,必然会出现意料不到的空隙,就像处于高山地面的沼泽,溃决之势已成,应利用其混乱无主这一点战胜它。

第七计无中生有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译文:人为地制造假象,并非完全是虚假的,而是以假为手段,由虚假开始,并把虚假态势发展至极端,最终转化为真实。

第八计暗度陈仓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译文:公开显示假动作,有利于暗中进行的真正行动,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无尽的。

第九计隔岸观火阳乖序乱,阴以待逆。

暴良态睢,其势自毙。

顺以动豫,豫以顺动。

译文:违逆正常越发展越乱,阴阳变化有序,才稳定大局。

残暴凶恶,反目成仇,必然自取灭亡。

顺其自然,当有所得,阴阳顺理,不能强求。

第十计笑里藏刀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

刚中柔外也。

译文:让敌人相信我,没有任何防备,就可以暗中图谋他;事情准备好而后行动,不要使敌人早知有变。

《三十六计》第26计指桑骂槐故事:笑谈优孟

《三十六计》第26计指桑骂槐故事:笑谈优孟

《三十六计》第26计指桑骂槐故事:笑谈优孟指桑骂槐:有时对不服从自己的见解,或对上司提出反对的谏言,受到不理睬,不重视。

这时,你可以故意制造误会,委婉的讽刺,从侧面指责他的过错,采取暗示警告。

故事:笑谈优孟优孟,荆州人,身不满五尺,长相奇特,春秋时期楚国宫内艺人。

优是职业,即优伶,孟是他的名。

因性格爽朗,为人忠义,擅长表演,故常以自己的技能向楚王讽谏不平之事。

有一年,楚王有一匹宗爱的好马死了,楚王非常伤心,于是下了一道使人啼笑皆非的命令,要为死马大办丧事,采用棺椁装殓,按士大夫的规格去礼葬。

左右大臣觉得荒谬,争先劝谏,恼的楚王大发脾气,下令:“如再有人提出反对葬马的谏言,立刻处死!”这下,大臣都吓得不敢吭声了。

优孟看着眼里,心中生出个主意。

趁楚王闲暇时,噗通一声跪在楚王的脚下,开始放声大哭,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楚王很吃惊,便回头问他怎么了?优孟边擦眼泪边说:“见到大王心爱的宝马去世,我是替大王伤心啊,想想咱楚国地大物博,物阜民丰,享誉中外,而大王您竟然只用大夫的规格去安葬它,我觉得为马感到不平。

”楚王非常惊讶,忙问:“那寡人该怎么下葬它?”优孟继续说:“我劝大王要按君主的规格来安葬它,首先以美玉做棺,外罩上等梓木为椁,以樟木刻成装饰物增加香味,另派上万人给它挖坑,妇孺老幼为它背土添坟,然后请赵国、齐国使臣在前面献上祭礼,韩国和魏国使臣在后面哭泣,燕国、秦国使臣带兵护卫。

下葬后,为它建立庙宇,用猪狗牛羊各一千头的太牢礼来祭祀,并安排一个万户城邑每年进行供奉,如此才配得上这匹马的规格。

”楚王听罢,瞪大双眼盯着优孟,似乎心有所悟,一会不由噗嗤笑问他:“那后果会怎样?”优孟见楚王有所领悟,便也微笑着说:“后果那必定是相当深刻,从此以后,整个中原全都知道大王您把人看得非常低贱,却将一匹马看得非常贵重,然后将士伤心,谋臣落泪,不久纷纷辞职投奔他国,大王您也就真的成了孤家寡人了。

”楚王至此完全明白了优孟的苦心,也觉得自己是真的错了,便红着脸问优孟:那寡人现在该咋办好呢?优孟说:“为收回人心,又不失大王面子,臣有个好主意,还是对它厚葬,只是葬礼换个方式,以锅为棺,以灶为椁,姜和大枣为调料,草木做祭品,点火为装殓,就把它葬在楚国大臣的肠胃里吧。

法院执行三十六计之"指桑骂槐"

法院执行三十六计之"指桑骂槐"

“ 可不行 , 今天 拖 明天拖 , 了我不 那 你 应 下 几 十 次 , 现 在 都 好 几 年 了 , 不 能 到 我
再 等 了, 听 法 官 的 。 ” 我
里 面学 问大 了,执行 法官 正在 考 虑, 一
个 高 大 且 满 不 在 乎 的 男 人 说 话 了 :我 “
说 你 通 知 我 来 , 快 说 事 行 吗 ? 还 有 赶 我
华 还 是 坚 持 不 执 行 ,不 过 在 执 行 法 官 的 连 续 思 想 工作 下 ,杨 宝 华 终 于 同 意
要 千什 么 。 这 也 正 是 执 行 法 官 考 虑 要 先 接 待
偿 别人 经济 损 失 80 9 0元 ,还 有 一 个 是 黄 大 伟 , 是 因 为 不 赡 养 父 母 欠 一 年 的 他
赡养 费 20 4 0元 。
和 朋 友 把 钱 都 凑 齐 了 。 最 后 只 有 杨 宝
年之 内, 肯定给 你清 了 。就这点儿小 我 钱儿 , 你那 小 气样 儿 。 ” 瞧 马强 依然 是
我 行我 素 。

赌博 , 有 的钱 都用 在 了赌博 上 , 所 他欠
的 赌 债 很 多 本 是 个 没 有 信 用 的 人 。 根 执 行 法 官 多 次 通 知 他 到 庭 他 都 没 有

马 强 , 庆 国 告 我 , 不 是 有 话 对 我 说 于 你
吗?来人 大大咧 咧地 回答 。 ”
下 ,看 能 不 能 商 量 个 和 解 执 行 方
不 知 所 措 的 马 强 说 :等 我 接 待 完 了 , “
西 公民与癌冶 21・9 口 0 0 I
法治故事 、} 1 征 ' , 鉴 £ { - , ■ ;

指桑骂槐 三十六计之第2十六计

指桑骂槐 三十六计之第2十六计

指桑骂槐三十六计之第2十六计
三十六计第26计指桑骂槐大凌小者,警以诱之。

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指桑骂槐:指着桑树哭槐树。

比喻借题发挥,指着这个哭那个。

指桑骂槐的故事
两位美女不甘心自己的失宠,采取种种手段引诱宣王。

同时买通宫中仆人,监视钟离春。

宣王经不起诱惑,常和美女们过夜,时常耽搁朝政。

钟离春劝说,宣王当面悔过,可一见那两个美女,又经不住诱惑。

钟离春对嫔妃宫女约法三则,不准随意留齐王在嫔妃处过夜,以免耽误齐王处理朝政。

齐王宠爱的美王妃不把钟离春的约法放在眼中,再次引诱齐王在住处过夜,并因此耽误了齐王上朝。

钟离春先斩后奏,杖毙美玉,众嫔妃皆怕,再也无人敢违背约法,耽误齐王处理朝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十六计》26计【并战】指桑骂槐【原文】大凌小者①,警以诱之②。

刚中而应,行险而顺③。

【注释】①大凌小:大,强大。

小,弱小。

凌,凌驾、控制。

全句意为:势力强大的控制势力弱小的。

②警以诱之:警,警戒。

这里是指使用警戒的方法。

诱,诱导。

全句意为:用警戒的方法进行诱导。

③刚中而应,行险而顺:语出《易·师·彖》:“师,众也;贞,正也。

能从众正,可以王矣。

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专又何咎关。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师——军队是由为数众多的人组成的。

人数众多,必是良莠不齐,必须以正道使之统一,方可称王于天下。

师卦为坎下坤上,九二为阳、为刚,处于下坎之中位,又与上坤的六五相应,象征着主帅得人并受到信任,这种“刚中而应”。

但坎卦又为水、为险,坤卦则为地、为顺,象征着为帅者需用险毒之举,方可使士兵顺从,这叫做“行险而顺”。

以险毒之举使全军将士归之于正,乐于顺从,其结果必将是专胜的而不会有过错。

【译文】凭借强大的实力去控制弱小者,需要用警戒的方法去进行诱导。

这就像师卦所说的:适当地运用刚猛阴毒的办法,可以赢得人们的归顺,获得最后的成功。

【计例】孙武调教美女方阵春秋时期,吴王阖庐看了大军事家孙武的著作《孙子兵法》,非常佩服,立即召见孙武。

吴王说:“你的兵法,真是精妙绝伦。

你能不能当面给我演示一下,让我开开眼界呢?”孙武说:“这个不难。

您可以随便找些人来,我马上操练给您看。

”吴王一听,好生好奇。

随便找些人来就可操练?吴王存心为难一下孙武,说道:“我的后宫里美女多得很,先生能不能让她们来操练操练?”孙武一笑说:“行呀!任何人都可以操练。

”于是,吴王从后宫叫来180名美女。

众美女一到校军场上,只见旌旗招展,战鼓排列,煞是好看。

她们嘻嘻哈哈,东瞅西瞧,漫不经心。

孙武下令180名美女编成两队,并命令吴王的两个爱姬作为队长。

两个爱姬哪里做过带兵的官儿,只是觉得好笑好玩。

好不容易,才把稀稀拉拉、叫叫嚷嚷的美女们排成两列。

孙武十分耐心地、认真细致地对这些美女们讲解操练要领。

交待完毕,命令在校军场上摆下刑具。

然后威严地说:“练兵可不是儿戏!你们一定要听从命令,不得马马虎虎,嬉笑打闹,如果谁违犯军令,一律按军法处理!”美女们以为大家是来做做游戏的,不想碰见这么个一脸正经的人!这时,孙武命令擂起战鼓,开始操练。

孙武发令:“全体向右转!”美女们一个也没有动,反而轰然大笑。

孙武并不生气,说道:“将军没有把动作要领交待清楚,这是我的错!”于是他又一次详细讲述了动作要领,并问道:“大家听明白了没有?”众美女齐声回答:“听明白了!”鼓声再起,孙武发令:“全体向左转!”美女们还是一个未动,笑得比上次更加厉害了。

吴王见此情景,也觉得有趣,心想:你孙武再大的本领,也无法让这些美女们听你的调动。

孙武沉下脸来,说道:“动作要领没有交待清楚,是将军的过错,交待清楚了,而士兵不服从命令,就是士兵的过错了。

按军法,违犯军令者斩,队长带队不力,应先受罚。

来人,将两个队长推出斩首!”吴王一听,慌了手脚,急忙派人对孙武说:“将军确实善于用兵,军令严明,吴王十分佩服。

这次,请放过寡人的两个爱姬。

”孙武回答道:“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

吴王既然要我演习兵阵,我一定要按军法规定操练。

”于是,将两名爱姬斩首示众,吓得众美女魂飞魄散。

孙武命令继续操练,并且命令排头两名美女继任队长。

全场鸦雀无声。

鼓声第三次响起,众美女精神集中,处处按规定动作,一丝不苟,顺利地完成了操练任务。

吴王见孙武斩了自己的爱姬,心中不悦,但仍然佩服孙武治兵的才能。

后来以孙武为将,终使吴国跻身强国之列。

楚庄王优待功臣之后优孟是春秋时有名的戏子,平日里以滑稽调笑取欢左右,深得楚庄王的宠爱。

楚国贤相孙叔敖死后不久,优孟在郊外看到孙叔敖的儿子在山上砍柴。

优孟这才知道此位贤相身死萧条,儿子沦落到靠砍柴为生的地步。

优孟决心帮孙叔敖的儿子渡过难关。

经过一番思考之后,他特制了一套孙叔敖平时常穿的服装,每日细心模仿孙叔敖的一举一动。

一天,楚庄王在宫中大宴群臣,优孟穿着孙叔敖的服装走了过来。

楚庄王远远一望,误以为孙叔敖复活,惊讶得差点叫出声来,及至近前,才看出是优孟所扮。

楚庄王想起孙叔敖以前的功劳,感慨地对优孟说:“你若有孙叔敖的才干,我愿意拜你为相。

”出人意料的是,优孟并未磕头谢恩,而是不以为然地回答说:“做丞相有什么好处,最后连自己的儿子的生计都保障不了!”接着,他把孙叔敖身后萧条的状况如实地告诉了楚庄王。

楚庄王听后,翻然醒悟,下令召孙叔敖的儿子入朝,加封晋爵,赐绢赏地,从此孙叔敖的儿子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优孟并不是直接劝谏楚庄王,而是装扮成孙叔敖,对楚庄王进行旁敲侧击,使楚庄王明白了“人走茶凉”这一做法的危害性,从而帮助孙叔敖的儿子改善了生活条件。

优孟这一指桑骂槐的计谋巧妙适度,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禳苴依军法斩监军春秋时期,齐景公任命田禳苴为将,带兵攻打晋、燕联军,又派宠臣庄贾作监军。

禳苴与庄贾约定,第二天中午在营门集合。

第二天,禳苴早早到了营中,命令装好作为计时器的标杆和滴漏盘。

约定时间一到,禳苴就到军营宣布军令,整顿部队。

可是庄贾迟迟不到,禳苴几次派人催促,直到黄昏时分,庄贾才带着醉容到达营门。

禳苴问他为何不按时到军营来,庄贾无所谓,只说什么亲戚朋友都来为我设宴饯行,我总得应酬应酬吧?所以来得迟了。

禳苴非常气愤,斥责他身为国家大臣,有监军重任,却只恋自己的小家,不以国家大事为重。

庄贾以为这是区区小事,仗着自己是国王的宠臣亲信,对禳苴的话不以为然。

禳苴当着全军将士,命令叫来军法官,问:“无故误了时间,按照军法应当如何处理?”军法官答道:“该斩!”禳苴即命拿下庄贾。

庄贾吓得浑身发抖,他的随从连忙飞马进宫,向齐景公报告情况,请求景公派人救命。

在景公派的使者没有赶到之前,禳苴即令将庄贾斩首示众。

全军将士看到主将杀违犯军令的大臣,个个吓得发抖,谁还再敢不遵将令。

这时,景公派来的使臣飞马闯入军营,拿景公的命令叫禳苴放了庄贾。

禳苴沉着地应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他见来人骄狂,便又叫来军法官,问道:“乱在军营跑马,按军法应当如何处理?”军法官答道:“该斩。

”来使吓得面如土色。

禳苴不慌不忙地说道:“君王派来的使者,可以不杀。

”于是下令杀了他的随从和三驾车的左马,砍断马车左边的木柱。

然后让使者回去报告。

禳苴军纪严明,军队战斗力旺盛,果然打了不少胜仗。

孙权劈帅案表决心公元208年,曹操的大军逼近江陵,打算进攻孙权。

曹操向孙权下战书说:“我奉献帝之命来讨伐罪臣。

现在刘琮已经投降,刘备也战败逃走,我亲率80万水军,准备同将军决一雌雄。

如若降我,可免你血光之灾。

”在这种紧急的情况下,孙权召集群臣商议对策,有人主张降曹,有人主张抗曹,弄得孙权一时也没了主意。

这时,诸葛亮前来舌战群儒,又加上鲁肃、周瑜对形势的全面分析,使孙权最后下定决心,要倾东吴之兵抗击曹操。

孙权义正辞严地对大家说:“我与曹操这个老贼誓不两立,东吴要与曹操血战到底。

”接着,他抽出刀来,一下子劈掉帅案的一角,提高声音说:“从现在起,谁再说投降曹操,下场如同此帅案!”见此情景,那些主张降曹的人缄默无言了。

孙权刀劈帅案目的是警告那些主张降曹的人,这种敲山震虎的做法,强行压制住了不同意见,为有效地统一内部认识,起到了积极作用。

念旧情奶妈获救西汉时,长大成人的汉武帝渐渐讨厌自己的奶妈,嫌她好管闲事,说话啰里啰唆,想把她迁到宫外去住。

奶妈在皇宫生活了几十年,不愿意离开熟悉安逸的环境。

为了继续留在皇宫,她找到汉武帝面前的红人东方朔。

东方朔安慰她说:“当你向皇上辞行的时候,回过头来看皇上两次,我就自有办法了。

”这天,奶妈前来向汉武帝告别,只见她满眼泪水,出宫时频频地回头去看汉武帝。

这时,在一旁的东方朔大声说道:“奶妈,你快走吧!皇上现在不用你喂奶了,你还留在宫里干什么?”汉武帝听了这几句话,思想上受到很大的震撼,感到自己的做法有些欠妥,于是,他收回成命,留奶妈继续住在皇宫里。

苏轼婉言拒“后门”北宋中叶,苏轼与苏辙兄弟俩均在朝中做高官,前来“走后门”的人络绎不绝。

一次,苏辙的一个朋友来到苏府,想让苏辙帮他谋个差事。

苏辙躲着不见,这个人便向苏轼求助。

苏轼没有办法,就把他让进了屋里。

苏轼不提找差事的问题,却给他讲起了故事:“传说有一个人穷得无以为生,便去盗墓。

挖开第一个墓,只见里面光着身子的古人,嘴里还念念有词:‘你没听说过汉朝杨王子孙轻财傲世,下葬时连衣服都不穿吗?我自己光着身子,还能拿什么接济你呢?’”求职者听得津津有味,于是苏轼继续讲下去:“穷汉又凿开第二个墓,墓中是个帝王,他很和气地说:‘我是汉文帝,早已立下遗诏,墓中不放金玉之物,你还是到别处去吧!’”苏轼讲到这里哈哈大笑,求职者似乎明白了苏轼讲这个故事的用意,脸上不觉有些发热。

苏轼又讲了起来:“穷汉气得没办法,又去找墓。

他发现有两座连在一起的墓,便首先凿开左边的墓,只见一个羸弱的身影走了过来,对他说:‘我是伯夷,早年饿死在首阳山下,我怎么能满足你的要求呢?’穷汉只得去挖右边的墓,伯夷劝道:‘那里住着我的兄弟叔齐,他的状况和我差不多,我看你是白费力气。

’”听到这里,求职者彻底明白了苏轼的用意,以有急事为由匆匆地离开了苏府。

苏轼所讲的故事是“桑”,求职者相当于“槐”。

苏轼表面上轻轻松松地讲故事,实际上表明了自己不开“后门”的立场,他最后的几句话巧妙地提醒求职者不要再去麻烦他的弟弟。

【解读】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治军,有时采取适当的强刚手段便会得到应和,行险则遇顺。

古人按语说:率数未服者以对敌,若策之不行,而利诱之,又反启其疑,于是故为自误,责他人之失,以暗警之。

警之者,反诱之也:此盖以刚险驱之也。

或曰:此遣将之法也。

统率不服从自己的部队去打仗,如果你调动不了他们,这时你想用金钱去利诱他们,反而会引起他们的怀疑。

正确的方法是:你可以故意制造些错误,然后责备别人的过失,借此暗中警告那些不服自己指挥的人。

这种警戒,是从反面去诱导他们:迄就是用强硬而险诈的方法去迫使士兵服从。

或者说,这就是调遣部将的方法。

对待部下将士,必须恩威并重,刚柔相济。

军纪不严,乌合之众,哪能取胜?如果只是一味地严厉,甚至近于残酷,也难做到让将士们心服。

所以关心将士,体贴将士,使将士们心中感激敬佩,这才算得上是称职的指挥官。

《孙子兵法》中对此早有名训:“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

”这就是强调治军要严。

“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

”这就是强调要关心将士,使他们愿意与将帅一同战死。

指桑骂槐,此计的比喻意义应从两方面广为理解。

一是要运用各种政治和外交谋略,“指桑”而“骂槐”,施加压力配合军事行动。

对于弱小的对手,可以用警告和利诱的方法,不战而胜。

对于比较强大的对手也可以旁敲侧击威慑他。

春秋时期,齐相管仲为了降服鲁国和宋国,就是运用此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