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格局的形成

合集下载

两极格局的形成

两极格局的形成

★.两极格局的形成:原因,冷战的表现,杜鲁门主义,北约和华约,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

1、两极格局的形成原因:①二战后美国、苏联成为超级大国。

②双方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冲突加剧,由战时同盟转为对抗。

2、冷战含义:指美国要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军事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

冷战开始的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宣称不论什么地方,只要资本主义的利益受到威胁,就与美国的安全息息相关。

这种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它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的正式破裂,标志冷战正式开始。

3、冷战的具体表现:①军事上“北约”“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

②修筑“柏林墙”、③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④美苏军备竞赛。

3、北约和华约:“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的出现,标志着东西方对峙格局的形成。

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12个西方国家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针对苏联的军事政治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55年,苏联和7个东欧国家在华沙签订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称为“华沙条约”,建立起抗衡北约的军事政治集团,简称“华约”。

从此,两大阵营的军事对抗进入新阶段。

4、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20世纪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意味着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格局的终结。

两极格局结束,冷战结束。

★依法治国,公民的基本权利(1)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任何组织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3)为什么要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

(4)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5)现阶段,我国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6)公民基本权利包括: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监督权(批评、议权;申诉、控告、检举权)等权利(7)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自由和权利。

“两极格局”形成

“两极格局”形成

两极格局形成概述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经济格局正逐渐形成两极分化的趋势。

这种两极格局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越来越明显。

本文将就两极格局的形成原因、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以及应对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形成原因1.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发达国家在技术、资本和知识的积累上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这给它们带来了更高的经济发展水平。

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面临着资源有限和技术落后等问题。

2.国际贸易不平衡:发达国家掌握着全球贸易的主导地位,它们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市场机制,占据了更多的贸易份额,从而获得更多的财富和资源。

而发展中国家在贸易中通常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面对来自发达国家的竞争压力。

3.资本流动的不平衡:由于发达国家在金融市场和产业结构的优势,它们能够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本流入,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

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风险评级的不利因素,面临着国际资本流出和财务困境的威胁。

对全球经济的影响1.贫富差距扩大:两极格局的形成使得发达国家的财富不断积累,而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日益突出。

这种贫富差距的扩大不仅导致了社会不稳定,也阻碍了全球经济的平衡发展。

2.资源分配不均:发达国家掌握着更多的资源和技术,为自身发展提供了支撑。

然而,这种不均衡的资源分配导致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受限,进一步加剧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3.全球市场垄断:发达国家在全球市场上的垄断地位使得它们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这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将会导致无法竞争的局面,丧失了发展的机会。

应对策略1.加强国际合作:各国之间应加强经济合作,共同应对两极格局带来的挑战。

通过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和技术的共享,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2.提升自身实力:发展中国家应加强自身的经济实力,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放来提升竞争力。

同时,加强教育和人力资源培养,提高国家整体素质水平,以适应全球化竞争的需求。

25 两极格局的形成

25 两极格局的形成

4.“冷战”时期的国际形势 (1)国际形势: 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 (2)动荡的表现
①德国的分裂(1949-1990年)、柏林墙事件(1961年)。 原因:美苏等分区占领。 ②朝鲜的分裂(1945至今)。起因:美苏分区占领。 ③美国侵越战争(1961-1973年)。美军最终撤出越南。 ④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 说明当时优势仍在美国。
某一条约有如下文字:“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 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 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 约”。该条约是( ) A.《北大西洋公约》 B.《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华沙条约》 D.《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该条约的签订:( ) A.促使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 B.勾画出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C.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D.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形成
1961年8月13日凌晨,在欧洲某城市突然涌出两万多士兵, 在6个小时内就修筑了一道由铁丝网和水泥板构成的长达 43公里的铁蒺藜墙。当时修此墙的直接目的是( ) A.防止公民外逃 B.防止敌人入侵 C.搜捕二战战犯 D.围捕国内反对派
韩国一离婚调查机构公布了1950年以来220万离婚个案咨 询,发现有一个时期,妇女以丈夫生死不明为理由提出离 .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 D.2000年以来
二、“冷战”:
(1)序幕: 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2)含义: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 除直接武装进攻外的一切敌对活动。 其对抗通常通过部代理人战争、科技和军备竞赛、 外交竞争等“冷”方式进行,即“相互遏制,却又不诉诸 武力”,因此称之为“冷战”。冷战不仅具有传统的大国 利益冲突的实在内容,具有明显的地缘政治与战略特点, 更以其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为主要特征 。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马歇尔计划
经济互助委员会(经互会)
6、1949年,以苏联为首成立“经互会”,经济对抗加强;
7、1949年和1955年,分别成立了“北约”和“华约”,标志两极格局的全面形成。
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对峙的政治措施
杜鲁门主义
欧洲共产党和工人情报局
对峙的军事组织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约)
华沙条约组织(华约)
对峙的经济措施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二战后期,雅尔塔体制的确立勾画出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2、1946年,丘吉尔“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3、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美苏“冷战”的正式开始。
4、同年,马歇尔计划为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
5、同年,以苏联为首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出现集团化对抗的倾向;

高三历史两极格局的形成

高三历史两极格局的形成

第2课两极格局的形成一、联合国的成立1、成立背景:(1)二战爆发后,宣告国际联盟破产;(2)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前夕,大国之间为协调行动,加强合作,决定成立一个国际性组织;(3)为避免战争重演,要求建立保障战后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2、成立概况:(1)筹建:1945年春,中、美、英、苏等50个国家在美国旧金山开会,筹建联合国;(2)建立:1945年10月,《联合国宪章》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3)总部:设在美国纽约;3、主要机构:(1)联合国大会;(2)安全理事会:①+;②职权:联合国中唯一有权采取行动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③原则:实质问题决定时实行“五大国一致原则”,即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6、基本评价:(1)成立初期,受美国操纵,成为美国推行霸权的工具;①1950年,以联合国名义组成“联合国军”干涉侵略朝鲜;②阻挠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③20世纪50年代中期后,成为美苏争霸的场所;(2)20世纪70年代,第三世界崛起,联合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归纳总结:国际联盟与联合国;二、战后对德日法西斯的处理1、战后对德国的惩治(1)纽伦堡审判①时间:1945年11月到1946年10月;②法庭:欧洲国际军事法庭(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③概况:审判纳粹战犯,惩罚法西斯分子,取缔纳粹党;④评价:纽伦堡审判基本上是一次公正的审判,是人类史上对发动侵略战争者的第一次法律制裁。

(2)分区占领德国:苏、美、英、法对德国及其首都柏林实行分区占领;2、战后对日本的惩治(1)美国独占日本:①概况:战后,美军以“盟军”名义单独占领日本;②原因:从根本上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遏制苏联,争夺远东势力范围;(2)东京审判:①时间:1946年5月到1948年11月;②法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三、两极格局的形成1、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2、形成原因(1)战后,美苏由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矛盾,由合作走向对抗;(2)雅尔塔体制的确立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主要原因)3、形成过程意识形态的斗争国家利益的冲突战时同盟战后破裂4、对抗后果(1)德国分裂①1948年柏林危机后,德国一分为二;②1961年,柏林墙的建立,成为德国和欧洲分裂的标志;(2)朝鲜分裂:以北纬38°为界分裂南北两个朝鲜;(3)1950年,美国侵朝,侵入台海,干涉中国内政;5、基本评价(1)积极性:①美苏均势,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②为世界经济发展和科技革命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2)消极性:①无视弱小国家利益,打上了大国强权色彩,导致霸权主义出现;②擅自分裂国家,种下不稳定的祸根,导致地区纷争和动荡;③为谋取霸权,展开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动荡;※归纳总结:1、二战后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1)目的:实现称霸全球的野心;。

高中历史两极格局的形成知识点归纳

高中历史两极格局的形成知识点归纳

高中历史两极格局的形成知识点归纳二战后国际力量发展重大变化,欧洲中心的地位受到挑战,以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逐渐形成。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高中历史两极格局的形成知识点归纳,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历史两极格局的形成知识点归纳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两极格局初步形成1. 含义:二战后期至战后初期,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会议确立的协议和原则,重划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起的新国际关系体系。

2. 形成的背景:战后初期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⑴西欧各国普遍衰落⑵苏联空前强大----唯一能与美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⑶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政治、经济、军事)⑷二战后初期,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形成抗衡美苏的力量。

3. 主要内容:⑴ 成立联合国⑵ 铲除日本、德国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惩办战犯(对德日两国法西斯处理的异同前一课已讲)⑶ 重新划分欧亚政治版图(对新的世界格局产生决定性影响)①分区占领德国及首都柏林,划分在巴尔干的势力范围②美国独占日本本土。

③苏联占有日本部分岛屿,保证苏联在中国东北铁路港口等方面拥有特权4. 性质:具有反法西斯、实行民主政治以及大国称霸多重性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帝国主义性质的)5. 评价:⑴ 积极: 有利于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秩序,在清除法西斯主义,恢复发展各国经济有积极作用⑵消极:①在美苏实力均势的基础上,事实上划分了美苏势力范围,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实质),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冷战的爆发提供了条件;②重划疆界,分裂国家, 也埋下了国际纠纷的种子(德国、朝鲜、印巴)⑶体系内隐藏着许多矛盾①美苏间矛盾 (争霸)②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这实质上是意识形态间的对立③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如美国与崛起的西欧、日本之间的经济领域的斗争,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④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如南斯拉夫与苏联之间、中苏之间、苏联与东欧之间存在的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⑤新老殖民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争取和维护独立的矛盾⑷影响: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6. 瓦解:①冲击:第三世界的兴起②解体:东欧巨变、苏联解体高中历史两极格局的形成知识点归纳二: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1. 概念:在雅尔塔体系下表现出来的国际关系(显著特征),包含:①美苏全球范围内的对抗、争夺;②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地区的严重对抗;③以及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在全球的斗争.三个层次。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演变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演变

显 呈 现 出 缓 和 与 紧 张 、和 平 与 动 荡 并 存 的 局 面 。一 些 地 区 和 国 家 内 部 长 期 以 来 抑
而不发的深层矛盾, 如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矛盾爆发, 使世界动荡不安。世界
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 使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从近期
看 , 美 国 仍 将 保 持 世 界 唯 一 超 级 大 国 的 地 位 ,“一 超 多 强 ”的 局 面 还 将 继 续 下 去 。
三 、两 极 格 局 的 终 结
崩溃: 20世纪八九十年代, 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战后存在四十多年的美
苏两极格局崩溃。
原因: 苏联解体是直接原因; 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
对比是根本原因; 欧共体、日本的崛起, 成为抗衡美国的力量, 帝国主义阵营开始
瓦解。
影响: 两极格局结束后, 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 但天下并不太平, 明
领域已经赶上或超过美国。西欧经济一体化, 促进和带动了政治一体化, 西欧开
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安全政策, 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
其次, 日本成为经济大国。战后, 日本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 把发展经
济作为立国的主要方针, 并制定了一系列合乎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1955年
以后, 日本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日本的人均国民生
但从长远看, 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两极格局的结束与前两次世界格局的演变有所不同。第一, 和平过渡。它的
结 束 是 在 没 有 发 生 战 争 或 世 界 大 战 的 情 况 下 出 现 的 , 是 经 过 长 期“冷 战 ”的 较 量
引起的。第二, 竞争过渡。美国、日本、俄罗斯、中国、欧洲联盟五个力量中心存在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4.1 两极格局的形成(共28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4.1 两极格局的形成(共28张PPT)

4、下列对雅尔塔体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美国依此取得了世界霸主地位②在雅尔塔会议等确定的 基本原则上建立 ③改变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④是 美苏两国实力均衡的重要体现⑤具有一定的进步性⑥具有 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色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⑤⑥
5.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苏联的关系经历了扼杀→合作→冷 战对峙的过程,这种关系的变化,给我们带来的最大启示 是 ( ) A.落后必然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 B.经济决定政治,只有经济发展了,国家在世界上才会 有地位 C.国家利益是决定国际关系的关键因素 D.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苏联的合作是一种错误行为
、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遏制。两极格局是 二战后特有的历史现象,对战后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课堂检测 1、雅尔塔体系的内容包括( ) ①铲除德国、日本的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②苏联占有日本 部分岛屿 ③对日本进行分区占领 ④划分战后欧洲一些国 家的边界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 2、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体系的不同之处在于( ) A.打破了欧洲为中心的格局 B.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 C.重新划分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 D.没有进步作用 3. 下列各项和雅尔塔体系形成无关的是( ) A.西欧各国普遍衰落 B.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 C.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D.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大国
课堂检测
1、雅尔塔体系的内容包括( ①铲除德国、日本的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 ②苏联占有日本部分岛屿 ③对日本进行分区占领 ④划分战后欧洲一些国家的边界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
C )
2、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体系的不同 之处在于( ) A.打破了欧洲为中心的格局 B.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 C.重新划分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 D.没有进步作用

两极格局的形成

两极格局的形成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里雅 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这条线背后坐落着中欧古国的首都—— 华沙、 柏林、布拉格、维也纳等地。所有这些名城及 其居民无一不处于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受莫 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丘吉尔
思考: (1)丘吉尔所说的“铁幕”下的国家和地区是指
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
二 、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
1.初步形成——雅尔塔体系的建立,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 本框架
雅尔塔体系
二战后,按照雅尔塔 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 本原则,重新划分世 界版图和势力范围, 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 局,称为雅尔塔体系。
请同学们认真看书,找出雅尔塔体 系形成的背景、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 谈谈你对雅尔塔体系的看法。
1)主要特征 全面“冷战”与局部 “热战”相交织,世界长期不得安 宁。 2)主要事件 (1)全面“冷 战”:
①欧洲:德国的分裂(1949)
东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社会主义国家) 西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德国分裂的主要标志—— 柏林墙的修筑(1961)
德国的分裂(1949)和柏林墙
德 德意 意 苏志民 志 占主共 联 区和国 邦 共 和 国美英法 占区
2.根本原因:
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战时同盟 关系开始破裂。(战后主要矛盾:美苏矛盾)
*不同的社会制度:美国是资本主义强国,苏联是社 会主义强国。双方都因不同的制度对对方有敌意。 *不同的国家利益:二战后两国的力量都空前壮大, 各自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领袖,两国 的势力范围大幅扩张,双方都认为对方是直接的最大 威胁。
3)苏联实力强大,成为战后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 政治军事大国。 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 重大贡献,使它在全世界 赢得了很高的威望。 控 制整个东欧地区。

第11讲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世界多极化趋势

第11讲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世界多极化趋势

5. (2017· 呼伦贝尔市高三模拟考试)斯塔夫里阿诺斯在《 全球通史》中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 ……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 欧和西欧;中国也已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 伙伴。”材料表明( B ) A.两极格局瓦解 B.多极化趋势出现 C.世界新格局形成 D.区域集团化发展
(2)消极影响: ①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导 致战后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②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种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 日后世界的纷争和不安宁。 ③美苏两强为谋求霸权,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 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 ④在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 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随之瓦解,“冷战”结束,世界形势出现了缓 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4)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加快,美国试图建立以自己为主 导的单极世界,中国、俄罗斯、日本、欧盟等政治力量不断壮大,多极化趋势进一 步加强,暂时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但目前,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
[史料应用] (2)《冷战的起源与两极格局的形成》中说: “朝鲜战争作为冷战中的 [学会读史] 第一场热战 ……使冷战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白热化程度。”结合史料二, 史料二揭示出美苏冷战的特点,即对抗与缓和交替;冷战和 概括指出朝鲜问题的实质。 “热战”并存(欧洲冷战,亚洲“热战”)。 提示:美苏冷战的产物。
跟进自测
4. 20世纪70年代初,英国首相希思认为,“整个资本主 义世界正在刮起狂风”,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不能“听 任自己陷于孤立”,否则,“前景的确将是黯淡的”。为 此,英国( B ) A.主动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B.加快谋求加入欧共体的步伐 C.投票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 D.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建立北约

两极格局的形成

两极格局的形成

探究:怎样才能避免冷战?
要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要相互尊重彼此间不同的文化,理解彼 此对不同社会制度的选择; 要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
世界需要交流与理解!
两极格局瓦解(20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 解体
多极化趋势加强(目前):一超多强
第1 课
两极格局的形成
一、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条件)
1、二战极大改变了世界各国政治力量的对比
1)二战后,西欧、日本普遍衰落
二战结束后,欧洲满目疮痍,西欧国 民经济呈现出一片衰败的现象。
原子弹爆炸过后,广岛市区已经 变成一片废墟。
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
二 、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
1、初步形成—— 雅尔塔体系的建立 ,奠定了两极格局 的基本框架
雅尔塔体系 二战后,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英、苏等国讨论了结束 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了若干协 议,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 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称为雅尔塔体系。
2、最终形成—— 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1949年北大西洋 公约组织成立 1955年华沙条约 组织成立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 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 降落下来。这条线背后坐落着中欧古国的 首都—— 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等 地。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于苏 联的势力范围之内,受莫斯科日益增强的 高压控制。 ——丘吉尔
掰手腕
(2)局部热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朝鲜战争(1950—1953)
越南战争(1961—1975)
①朝鲜战争(1950—1953) :二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 局部战争。 ②越南战争(1961—1975) :二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大规模局部战争。

两极格局的演变和向多极的转变

两极格局的演变和向多极的转变

经济格局的变化
两极格局
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在经济上各自 拥有一定的势力范围。
多极格局
冷战结束后,全球经济格局逐渐向多 极化发展,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 崛起,对全球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国际关系的变化
两极格局
冷战时期,国际关系紧张,美苏两国进 行激烈的军备竞赛和地缘政治争夺。
VS
多极格局
随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国际关系逐渐走 向合作与竞争并存,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 度增加。
未来经济格局的发展趋势
1 2 3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将继续深入发展,各国将更加注重国 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全球经济增长。
数字经济和科技创新
数字经济和科技创新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 引擎,各国将加大投入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和创 新发展。
可持续发展
应对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可持续发展问题将成 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各国将加强合作, 推动绿色发展。
非对称性力量的崛起
在两极格局结束后,一些非对称性力 量逐渐崛起,如中国、印度等新兴大 国。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国际影响 力不断提升,对全球政治格局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03
向多极的转变
世界多极化的趋势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
世界多极化的特点
随着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世界 多极化趋势逐渐显现。
世界多极化趋势具有长期性、复杂性、 曲折性等特点,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推 动。
发展与繁荣。
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03
世界多极化趋势有利于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
平与稳定。
04
两极格局与多极格局的比 较
政治格局的变化
两极格局
冷战时期,世界被划分为两个对 立的阵营,美国和苏联主导全球 政治格局。

第26课_两极格局的形成

第26课_两极格局的形成

区分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 什么是国际关系?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 二战后形成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 什么是国际格局? 是指国与国之间相对稳定的力量的对比。 二战后形成美苏两极格局。
什么是冷战?
含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 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3、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内容:
1)成立联合国;
2)铲除日本、德国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惩办战犯
3)重新划分欧亚政治地图;
分区占领德国,美国独占日本本土。
4、雅尔塔体系的评价:
1)实质: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之上的,事 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深深打上了大国 强权的烙印 2)有利于维护战后世界和平,促进了国际合作, 在清除法西斯主义,恢复各国经济有积极作用 3)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 格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新阶段,冷战局面开 始。
Catlett Marshall) 美国五星上将
思考: “马歇尔计划”又称作什么计划?
“欧洲复兴计划”
美国是慈善家吗?它要解决欧洲什么问题?
①援助欧洲恢复经济以增强遏制苏联的力量; ②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马歇尔计划”和“杜鲁门主义”有什么联系?
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 用。
针对“马歇尔计划”的实施,苏联有什么反应?
评价美苏“冷战”
1.在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 积极 爆发
影响
2.客观上两强竞争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1.使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
消极 2.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下 影响
3.破坏了世界的和平,爆发了局部的 “热战”
“冷战”思维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承认世界的多样性; “冷战”和对抗危及世界和平;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合作才能共进共赢

第25课 两极格局的形成

第25课  两极格局的形成

第25课两极格局的形成湖北省仙桃中学熊红荣一、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1、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2、二战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美苏均势局面形成(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苏联成为唯一可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3、美苏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以及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4、美苏之间的冷战加速了两极格局的形成★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抗衡、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这种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但又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雅尔塔体系通过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确立,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它取代了原有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两极格局在冷战中形成:1、冷战的概念: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目的在于遏制共产主义,基本状态是不战不和)2、冷战的原因:反法西斯联盟政治基础的丧失;二战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的力量对比;美苏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以及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二战后和平思潮的盛行;美苏势均力敌(实力相当);乔治·凯南的遏制理论和丘吉尔铁幕演说的推波助澜★杜鲁门主义针对希腊、土耳其危机而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美国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

★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援助对象本来包括苏联和东欧国家,但遭其拒绝):⑴背景:西欧经济困难,政局动荡⑵目的:复兴西欧经济,稳定西欧资本主义秩序;控制西欧国家;联合西欧共同遏制苏联⑶影响:①对西欧:促进了西欧经济的恢复和政局的稳定;客观上促进了西欧国家的联合;使西欧不得不受制于美国;②对美国:加强了美国对西欧政治经济的控制;有利于遏制苏联势力的扩张;拓展了美国的海外市场;③对世界:加剧了美苏在欧洲的对峙与争夺★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异同点:⑴相同点:都发生于二战后初期美苏走向对抗的背景下(背景);都是为了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目的);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组成部分(内容)⑵不同点:杜鲁门主义是公开地反共反苏;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达到政治目的(方式)★北约与华约都是由一个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这两个集团的形成既对欧洲的安全构成直接威胁,又使欧洲存在“刺刀下和平”的可能★两极格局形成过程:①雅尔塔体系确立——奠定基础;②两大阵营出现——初步形成;③“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正式开始;④北约、华约两大组织建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三、两极格局下的国际关系:1、全面冷战:1948年朝鲜半岛的分裂;1949年德国的分裂;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2、局部热战:1950---1953年的朝鲜战争(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名义入侵朝鲜);1961---1973年的越南战争(1973年美国撤军后,南越当局力量削弱,1975年越南实现南北统一)★二战末期,美苏以北纬38度为界分别进驻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

两极格局的形成

两极格局的形成

两极格局的形成二战后,美国为了遏制苏联,维护其在欧洲的主导地位,联合西欧一些国家于1947年9月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苏联针锋相对,于1955年5月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建立了美苏两极格局。

所谓“两极”,是指北约和华约两个集团在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的对峙和抗衡。

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政治上,美国与西欧等国建立了共同敌人。

美国实行“遏制战略”,竭力制造“铁幕”,出现“冷战”局面。

在军事上,美国与西欧等国建立了军事同盟关系。

美国拥有核武器,并掌握了西欧等国的“核门槛”,使这些国家处于美国的核保护之下。

同时,美国在资本主义国家集团内部建立了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防线,在北起挪威、南至洪都拉斯的防线上部署了核武器,使西欧成为美国的“核战略前沿”。

在经济上,美国与西欧等国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利用。

竞争表现在争夺市场、原料、技术等方面;利用表现在美国与西欧等国在经济上互补性很强,美国需要西欧的商品和货币,西欧则需要美国的资金和市场。

两极格局的形成,实质上构成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基本格局。

在这个格局中,美国占据了支配地位,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社会主义国家则处于相对孤立的地位。

这种格局对战后世界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20世纪中叶,世界经历了两大阵营的对立和冷战的爆发。

这场全球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对抗导致了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形成了两极格局。

本文将探讨冷战的爆发和两极格局的形成,以及它们对国际关系和全球事务的影响。

冷战的爆发可以追溯到1947年,当时美国政府出台了“杜鲁门主义”,宣称美国将领导西方世界对抗苏联及其共产主义势力。

此后,两个超级大国陷入了长达近50年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对抗。

这种对抗不仅体现在两国之间的明争暗斗,还表现为各自阵营内部的矛盾和冲突。

对于冷战的爆发原因,学界存在多种观点。

其中一种观点认为,美国和苏联在全球范围内争夺霸权,试图将自己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强加于其他国家。

两极格局的形成、结束及影响

两极格局的形成、结束及影响

考点:两极格局的形成、结束及影响形成:“北约”、“华约”的成立,标志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结束。

影响:美苏冷战,两极格局形成,对人类进步和安全造成巨大威胁;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彼此势均力敌,都不敢轻易动武,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易错微析美苏冷战中的局部战争: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例题1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B.北约的成立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D.华约的建立答案:D解析:1949年成立“北约”、1955年成立“华约”,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答案D。

例题2二战后初期,世界呈现出“不战不和”的局面。

“不战不和”的局面是指()A.冷战的两极格局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C.世界的多极化D.协约国和同盟国的对峙答案:A解析:二战后的冷战,形成两极格局,美苏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对抗,世界呈现出“不战不和”的局面。

答案A。

1. 这是一场特殊的战争,它存在于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之间,既威胁了世界和平又维持了相对和平。

这场战争是()A.第二次世界大战B. 冷战C.朝鲜战争D.中东战争2.历史上,世界政治格局曾多次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世界政治格局演变为()A.两极格局B.美国独霸C.一超多强D.多极化趋势3.某班开展“二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探究活动。

下列内容符合这一主题要求的是()A.《共产党宣言》B.十月革命C.第二次工业革命D.“北约”“华约”的建立4.有人认为,尽管“冷战”期间,美苏进行着激烈的意识形态的对抗。

但是,“冷战”也包含着强大的稳定因素。

其中“强大的稳定因素”主要是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第三世界崛起C.美国和苏联势均力敌D.欧洲走向联合1.【答案】B【解析】美苏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冷战,对人类进步和安全造成巨大威胁;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彼此势均力敌,都不敢轻易动武,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答案B。

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是什么有什么特点两极格局表现在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北约和华约的军事对峙及对第三世界的争夺等,对于两极格局形成相信很多朋友也是有很大的疑问。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雅尔塔体系二战后期,为协调彼此行动,斯大林(苏)、丘吉尔(英)和罗斯福(美)在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多次举行会晤。

随着战争局势的日益明朗,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被提上议事日程。

在几次会议上,三国首脑就联合国的建立、处置德国等问题最终达成了一系列协议。

这些协议是以雅尔塔会议为中心确定的,其内容和具体实施构成了战后世界格局,即雅尔塔体系。

主要内容:处置战败国,以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重新确定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重新划定法西斯战败国及其被占领地区的疆界,对德意日的殖民地及委托统治地实行托管,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建立联合国,作为协调国际争端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机构。

评价:雅尔塔体系有利于加速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进程,体现出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共处与合作以共同维护战后和平的精神,反映了世界人民对和平安全的渴望,具有一定进步性。

但是,雅尔塔体系具有建立在战时军事实力基础上的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色彩。

雅尔塔体系结束了欧洲国家作为世界中心的国际格局,为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雅尔塔会议和《雅尔塔协定》1945年2月,美、苏、英三国首脑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在苏联雅尔塔召开会议,签订了《雅尔塔协定》。

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上的《雅尔塔协定》,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2、二战后的美苏力量和关系的变化二战后西欧列强普遍衰败,而美国经济、军事实力则空前膨胀,成为世界头号强国,推行称霸全球的战略;苏联的军事实力也迅速增长,成为唯一可以抗衡美国的国家;美苏由二战时的合作关系走向战后对抗。

华约和北约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的签订,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建立(12国、西欧和北美针对苏联)1955年,《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统称《华约公约》签订,以苏联为首的7个国家社会主义建立(8国,东欧和苏联,抗衡北约) 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出现,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两极格局的形成(精编版)

两极格局的形成(精编版)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美国成为唯一超级
大国
在两极格局崩溃后,美国成为世 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试图在政 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建立单极 世界。
欧盟的崛起
欧洲联盟的成立和发展,使得欧 洲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 要的角色,成为世界多极化趋势 中的重要一极。
中国的崛起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 在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取得 了巨大成就,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成为世界多极化趋势中的重要力 量。
02
北约与华约的形成
美国通过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来对抗苏联的华沙条约组织
(Warsaw Pact),标志着冷战格局的形成。
03
核武器竞赛
冷战期间,美苏两国展开了激烈的核武器竞赛,对世界和平与安全构成
了严重威胁。
美苏两国实力的崛起
美国的经济崛起
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经 济体,其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和技术 创新使其在冷战中占据了优势。
苏联的军事崛起
苏联凭借其庞大的军事力量和资源优 势,在冷战中逐渐崭露头角,成为美 国的主要竞争对手。
意识形态的对立与冲突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对立
美国代表资本主义阵营,而苏联则代表社会主义阵营,两者在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上存在根本性对立 。
文化、教育、宗教等方面的冲突
在文化、教育、宗教等领域,美苏两国也存在激烈的意识形态对立和冲突。
两极格局的形成(精编版)
目 录
• 两极格局的形成背景 • 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 • 两极格局的形成标志 • 两极格局的影响与后果 • 两极格局的终结与世界多极化趋势
01 两极格局的形成背景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

两极格局的形成

两极格局的形成

马歇尔计划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1947年美国国务卿 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 计划”。从1948年到 1950年,共有16个国家 (基本为西欧国家)接 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 的援助,其中90%是赠 予,10%是贷款,因此 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 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 慨的举动”。
接受马歇尔计划的国家
《北大西洋公约》
什么是“冷战”?
“冷战”一词是美国人的发明,它是指“二战”后美 国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进行遏制苏 联、遏制社会主义的政策 。它既不能被称为战争,因为 它争而不战;也不能被称为和平,因为它既不和也不平。 于是,有人称之为“战争与和平的私生子”。 包括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外交对 抗、封锁禁运、军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发动代理人 战争等。 表面“冷”——没有硝烟炮火,枪林弹雨的直接行动 实质“战”——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进行激烈的 对抗和较量
战后英法经济衰退
英国:战争带来的是“胜利与悲剧”。大量的军事开 支和战争破坏使之失去了以往的富有和在世界经济中 的显赫地位。战后,英国国债高达237.4亿英镑。其国 民财富减少了1/4,外贸削减2/3,工业生产在整个资 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日益降低。 法国:战争使法国经济损失达到1.4万多亿法郎,相当 于战前3年的全部生产总值。工业生产指数等于1938年 的20%,法郎价值是战前的1/6。人民生活非常困苦,每 人每天只配给200克面包,还要掺入20%—30%的玉米 面。全国有60万失业大军在忍饥挨饿。
“二战”后,美国拥 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 与军事力量。军事上, 美国不但垄断了原子弹, 还拥有1200多万军队, 30艘航空母舰和1000多 美国白宫 艘其他战舰;在世界各 地建立了近500个军事基地。经济上,美国 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 备,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 体系。 美国还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英国装可怜想乘虚而入
D.美苏两极格局初现雏形
解析: 由丘吉尔讲话的时间和“俄国 熊”“北美野牛”看出,这是他对二战后国 际形势的一个准确而幽默的概括。 答案: D
纵横联系
在美苏争霸的不同阶段,美国和苏联对中国采取了什么政策? 并分析采取这些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阶 段 第一阶段 50年代中期—60年代 初 外交孤立政策 敌视社会主义国家, 对新中国的发展壮 大感到恐惧 苏中关系恶化 推行霸权主义企图 控制中国 第二阶段 60年代中期—70年 代末 关系正常化 第三阶段 时 政 国 间 策 原 家 因 政策 措施
成。
“冷战”是二战后美国推行的全球霸权战略,
导致部分国家分裂和国际局势紧张,说明了霸权
主义是地区冲突、局势动荡不定的根源。因此只 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才能建立持久、和
谐、共同繁荣的世界。
题4 (2011· 湖南师大附中月考)英国首相丘吉 尔在战后说到:“我的一边坐着一只把一条 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俄国熊,另一边是 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 英国小毛驴。”这段讲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英国地位下降 B.美苏平起平坐
关史实。从“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的信息,联
系二战后期美苏关系变化的史实,可以判断出美苏两
国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的矛盾加剧,预示着战时同盟
关系随战争结束而削弱。“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不 符合史实,排除A项;B、C项不能反映出“另一场战 争的开始”,排除B、C项。 【答案】 D
例2 “帮助建立一个在军事上和其他重大问题上 同美国和加拿大紧密结合的繁荣而统一的西欧, 使它作为一个强大力量重新回到世界舞台,同北 美进行广泛协作。”这段话旨在( ) A.推行马歇尔计划 B.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建立欧洲共同体 D.推行杜鲁门主义
姜瑜就朝鲜半岛核问题答记者问: “我们希望有关各方着眼大局,继续推进半岛 无核化进程,共同维护半岛和东北亚的和平与稳定。 我们愿与各方共同努力,推动朝核问题尽早重回对
话解决的轨道。”
隐形介入这一社会热点问题可考查朝鲜半岛 的分裂,美国在欧洲的“冷战”政策,在亚州的 热战政策。
题4.(2011· 山东省德州市高考模拟)阅读下列 图片:
解析:选B。解题时注意题干中“美国现在正以经 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的关键信息,
分析选项,答案为B。
“全世界的人民指望着我们支持他们维护他们的自由。 如果我们领导不力,我们就可能危机世界和平——而肯定 会危及我们自己的国家利益。” ——杜鲁门,1947年3月12日
“杜鲁门主义的宣布,标志着美国放弃了那种认为美 国可以置身于欧亚舞台之外,只承担有限的或暂时的义务 的希望。” ——罗斯托,《美国在世界舞台上》
“欧洲的复兴比期望的要慢得多。分化瓦解的力量日益明显。 病人正陷入沉疴,而医生们还在争论不休。我认为不能等待那旷日 持久、耗尽精力达成的妥协,必须立即采取行动。”
——马歇尔,1947年初
1947年6月5日,国务卿马歇尔在哈 佛大学授予他名誉学位的仪式上发表演 说,指出欧洲经济、社会、政治状况处 于严重的恶化之中,急需援助。他要求 欧洲各国提出一项集体计划,即建立在 美国援助基础上的“欧洲复兴计划”即 马歇尔计划。他特别指出计划不是针对 任何国家,而是为了对付贫困、饥饿和 混乱。马歇尔提出援助不能分配给个别 国家,而是要求欧洲国家、至少是其中 一部分联合提出一个总体方案。
美 苏 “ 冷 战 ” 两 极 对 峙 格 局 的 形 成
背景
——
经济
军事
消极影响:美苏相争使世界长 期不得安宁,全面冷战与局部 “热战”相交织,造成国际局 势一次又一次的紧张 影响
全面冷战
①德国分裂 ②朝鲜分裂 ③古巴导弹危机
①朝鲜战争 ②越南战争
局部热战
冷 战
积极 影响
①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 大战的爆发 ②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相互借鉴经验,推动了世界整体 的发展 ③面对两极对峙局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兴起不结 盟运动,第三世界崛起
【分析比较】 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 (1)联系 ①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组成部分。 ②实质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 本主义,确立美国的霸权地位。 (2)区别 ①“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的赤裸裸的反共反苏, 是美国“冷战”的宣言书,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 宣言书,标志着美国的政策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 张。 ②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稳定资本主义 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苏反共。
请回答: (1)上述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2)“冷战”中爆发了哪两次热战?各有何影响? 解析: 本题命题视角新颖,解答时应紧扣 两极格局的形成和美国推行“冷战”政策, 热战政策。
答案: (1)共同主题:美苏在全球范围内实 行“冷战”对峙。 (2)热战: ①朝鲜战争 影响: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美国采取遏制 中国的政策,“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 ②越南战争 影响:1973年美国被迫于越南全部撤军;导 致了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
解析:选D。“没有哪个国家敢于使用原子武器”
说明在美苏“冷战”之下,由于核恐怖和核平衡,
目的: 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称霸世界。
【点拨巧记】 美苏“冷战”
(1)两大特征 ①以美苏的对抗为标志,由此构成了二战后国际斗争
的中心和焦点;②双方的斗争形式以“冷战”为主、
以“热战”为辅,在欧洲两国以“冷战”为主,亚洲
等地则出现了与之相对应的“热战”。
(2)三个步骤:政治上:杜鲁门主义对共产党和工人党 情报局;经济上: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军事上:北 约和华约。 (3)三大影响:德国分裂、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
解析:选B。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在
军事上”“统一的西欧”“同北美进行广泛协
作”,结合教材知识可知,这段话旨在建立北 大西洋公约组织。
例3 (2011年深圳测试 )德国的历史学家曼弗雷 德· 马伊说:“古巴危机是现代历史中的一个转折。 两个超级大国都认识到‘强权政治’已经进入了 死胡同:没有哪个国家敢于使用原子武器,如果 它不想毁灭自己和整个人类的话。”这说明美苏 “冷战”( ) A.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B.威胁到世界和平,使人们生活在恐怖之中 C.美苏开始形成对峙的局面 D.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的“反法西斯”实际是指防止西方势力的渗透。
2、新情景新材料
考查论证问题的能力
1.考核目标与要求:选取新材料,创设新情境综
合考查学生论证问题的能力。
2.主要考核方式:论证问题是指用论据来证明问 题真实性的论述过程。
论证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对学科知识总体把握的程度;第二,答案组
考点整合
两极格局的形成
二战后期召开雅尔塔会议,美、英、苏三国
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 题,达成了若干协议。这些协议确立了以美、苏 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雅尔塔体制,奠定 了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框架和基础。随着美苏在
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全面对抗,北约和华约
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全面对峙,美苏两极格局形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考点一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冷战”局面的形成; 德国、朝鲜的分裂和古巴导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活跃于世界舞台充当主角 的国家及国际组织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作 用形成的一种结构、态势。世界政治格局是世界 政治形势最根本的特征,是把握国际风云变幻的 基本脉络及认识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总体历 史进程及其规律的主要依据。 2.影响因素 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取决于主要国家或国 家集团综合国力的对比,取决于主要国家或国家 集团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
解析:选B。对抗与妥协,处于战争边缘而未爆发
战争,这是“冷战”的基本特点,③④体现了这
一特点。朝鲜战争是热战不是“冷战”,两大军 事集团的建立体现不出材料信息所要表达的内容,
故①②不选。
题3 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联合国 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 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 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 营。”为此,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 ) A.成立共产党情报局 B.成立经互会 C.成立华约组织 D.支持民主德国成立
题1
(2011年福建厦门模拟)二战后美国外交官凯
南形容:“美国是鲨鱼,苏联是老虎,二者虽然 都很凶猛,却生活在截然不同的环境里,暂时不 会兵戎相见。”凯南评述的是美苏( )
A.都成为超级大国
B.进行“冷战”对峙
C.共同对付法西斯
D.军事实力接近
解析:选B。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二战后”,由
此可排除C;“暂时不会兵戎相见”即不会发生
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
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 世界不得不重建。“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 ) 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
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
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 D.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期美苏关系变化的有
“热战”,A项与题干意思无关,D项只看到表面 现象,未理解凯南评述的实质。
题2 (2011年广东广州模拟)“冷战”期间,既体现 了美苏对抗的紧张与激烈,又体现了他们成功运 用自我控制机制,在战争边缘上寻求妥协的事件 是( ) ①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②朝鲜战争 ③古巴导弹 危机④柏林危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题5
(2010年深圳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1961年,东
德政府修建柏林墙,阻止东、西柏林之间的往来。柏 林墙的正式名称是“反法西斯防卫墙”,其中“反法 西斯”的含义是( ) A.防止西方势力的渗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