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的语文育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课改下的语文育人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最核心的是培养人的工具理性,人文性的核心意义在于人文精神。所以,语文教师应超越“教语文”的藩篱,做到“用语文育人”。

一、生命教育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调查显示,我国57.6%的中小学生因学习压力大而苦恼,38.7%的孩子因为成绩不好而存在心理障碍,学习就像一座大山,压垮了孩子稚嫩的心灵,甚至让许多孩子走上了不归路。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两方面因素:一是社会因素。虽然现在全社会都在提倡素质教育,但要真正转变人们的观念,仍然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老师、家长的紧箍咒依旧痛苦着学生。当他们承受不了了,就会选择自杀。二是学生自身因素。现在的孩子因家庭特点所至,生活能力差,心理意志不坚。当遇到一些生活或心理障碍,若此时他们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就容易产生轻生的念头。由此可见,生命意识的教育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语文教学就承载着这一使命,因为语文奠基生命,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新课程改革更加强调突出“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思想。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呢?

(一)热爱生命

可开展以“珍爱生命,热爱生命”为主题的文艺活动,或相声、或小品表演、或观看专题电影。另外,可开展主题班会讨论生命的意义。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受到熏陶,引发心灵碰撞,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懂得珍惜生活、热爱生命。

(二)关注生命

教育的的根本是人的精神境界的提高和人格的发展与完善。一个独立的自爱的人才是一个完整的人。教师可利用语文教材中的名人,伟人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去查资料,学习名人成才的故事,如爱迪生小时候的遭遇,高尔基的童年,史铁生瘫痪后立志成才、自强不息的事迹。

(三)思索生命

语文教育应该从生命深处唤醒沉睡的自我,唤醒人的创造力和生命力。因为生命的价值更体现在人的感受、情怀、思想上,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生命脉搏的跳动。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教科书中有《登上地球之巅》一文,主要写运动健将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和一级运动员

贡布挑战珠峰的撼人故事。我引导学生抓住三点讨论,即生命与爱国,生命与困境,生命与团结。通过讨论,学生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二、情感教育

(一)用真情培养情感。

善用课堂对话,师生平等交流,能激起学生情感的浪花,荡起学生感情的波澜,开启师生的智慧之门。教师要善于营造师生间“心灵的接触”,投入自己的真情,或慈祥的笑容,或亲切的目光,或生动形象的语言。用激情去点燃学生的快乐,搭建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这样能引起学生心理和情感的共鸣。情感教育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师用委婉动听的语言,支持学生的自尊心;以幽默亲切的语言,消除学生心理上的压力,使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愉快地接受知识,产生独特的情感体验。于漪老师说:“语文课要上的美,上出美好的情感,优美的语言,伴随丰富的感情,精湛的思想流入学生心田,带领学生在美的世界徜徉,让学生学得愉快,学得兴味盎然,获得艺术享受。”

(二)用情感提升情感

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色彩取决于教材本身,挖掘教材的感情因素是发展情感教育的基础。语文教材荟萃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每一篇无不是作家全身心的、纯真的,甚至是如痴如醉的情感投入。无论是《背影》还是《爸爸的花儿落了》,无论是《岳阳楼记》还是《爱莲说》,无不充满着作者深厚的感情。教师应通过师生互动、学习互动、情感投入,创设符合不同层次学生培养情感的情境,引起学生有意投入,共同奏响感情交响。达到以情感人,以情达人的目的。

(三)用评价升华情感

教师应多用欣赏性、鼓励性、理解性、祝福性的语言,千方百计地挖掘学生的优点进行肯定式评价。其实每个人都有积极的情感,就看教师如何引导使其发展。我们不妨从台湾作家林清玄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他的一句欣赏性评价让一个小偷脱胎换骨,重新做人,成为台湾几家羊肉店的大老板。看来真诚欣赏不仅培养了一个人积极的情感,更铸造了一个人积极的人生。教师要学会在一种温馨中,一种沟通中,一种理解中,一种祝福中,培养学生的情感。

三、创新教育

(一)质疑中创新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应努力创设质疑情境,启发学生由浅入深的设问、质疑,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当然,学生在探究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错误是难免的,也是允许的,教师不要一棍子打死,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少些“小人之心”。如我在教《范进中举》一文时,一学生认为范进是个执著的人。若联系作者的创作

意图,确实有点滑稽,但就文而论,也不无道理。我当时鼓励了这个孩子,我看到他脸上写的明明是幸福啊!

(二)感染中创新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积极的情感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强有力的发动者和鼓舞者,是教学成功的催化剂。所以教学语文时,要讲求艺术性,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在教学创意上教师要把科学性与艺术性统一起来,把容易感染学生情感环境的问题作为课堂的主要线索。通过精心制作的课件的运用,使文本形象化,使问题多元化,使思维活跃化,达到创新。

(三)联想中创新

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在于通过感悟、启发、联想,由此及彼,展开想像的翅膀,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司马迁的《陈涉世家》,文章重点叙述陈涉发起大泽乡起义的原因经过,但陈涉的出身与抱负也紧紧地牵动着学生的心。我引导学生展开想像,以“少年陈涉”为题,完成想像作文,然后谈出启示。学生创新的闪光熠熠生辉,谈出的启示更是创新思维织的锦缎。另外,教师要在充分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运用讨论、研究等法鼓励学生相互探讨、争论,交流思想,相互启迪,产生共鸣。这种合作必须是人人平等参与的合作,每一个人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帮助学生选择恰当的合作方式,使全过程成为一个愉快、欢乐和充满智能挑战的过程。

四、兴趣教育

(一)师爱——奠基兴趣教育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怎样才能达到一“亲”一“信”呢?我认为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师德。高尔基说:“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学生。”所以,教师心中要有学生,课堂教学要充满激情,以和蔼的态度,用耐心、细心、诚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真正成为人们所期盼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要使学生乐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有较高的汉语专业水平和渊博的知识。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所以,课堂上教师要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使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恰当穿插一些富有哲理性、知识性和情趣性的笑话、歇后语或妙趣横生的俏皮话,开启学生心智,活跃课堂气氛,引发学生学好语文的兴趣。

(二)机会——激励兴趣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要让孩子从学习中得到满足的良好情感,以便从这种情感中产生和形成一种情绪状态——即强烈的学习愿望。”我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