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埃粒子检测记录单
尘埃粒子计数器校准原始记录(带数据)
53798
52839
59777
59156
57943
58569
平均值
-7%
62378 /
61033
60278 电气强度
63792
60272 /
53890 51577 58256 61542
5256
5236
5122
5026
平均值
13%
5125
5059
5280
5012
5136
0.5μm,(45000-55000)个/28.3L,引用值100000个/28.3L
52793
53156
57943
51569
平均值 示值误差
52369
51055
50239
C 0.5i
设定标称值(mL/min)
实际值1 (mL/min)
实际值2 (mL/min)
平均值 流量误差 (mL/min) (%)
28.30
27.30
27.30
27.30
3.7%
t 0(s)
360
t(s)
360.5
计时误差(s)
-0.50
测量值(个/28.3L,0.5μm)
引用值
s
6422 6408
6710 6236
6342 6057
6506 6278
6939 6073
10000
2.7%
44879
0.6μm,h 理论值=100%
41144
40147
h 平均值
Δh
48061
57881
57000
78% -22%
4574
0.4μm,h 理论值=0
尘埃粒子数检测报告
记录编号: 检测状态 _________ —静态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检测人数 — ~~ ___ 环境湿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报告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仪器状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定标准 A w 级别界限尘埃粒子数检测报告单检测依据GB/T 16292-2010 检测区域 洁净室区 — 环境温度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检测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备型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核者:___________________ 质量管理部经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测依据GB/T 16292-2010 检测状态___________ —静态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检测区域万级洁净区—- _____________ 检测人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境温度 _________ = _ C相对湿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测日期—报告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备型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仪器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定标准A w级别界限十万级,要求如下:》0.5卩m粒子应w 350万粒/m >> 5卩m粒子应w 20000粒/m万级,要求如下:》0.5卩m粒子应w 35万粒/m3>> 5卩m粒子应w 2000粒/m3 百级,要求如下:》0.5卩m粒子应w 3500粒/m、》5卩m粒子应w 0粒/m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测者: ____________________ 复核者: ___________________ 质量管理部经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洁净室检测原始记录(一车间)7
点位
次数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6
7
1
1136
1114
34
46
2
1061
1223
32
41
流量:
2.83升/分
3
1211
1164
26
39
平均值
1136
1167
30
42
UCL
十万级
取
样
位
置
图示符号: A照度测点, B风速, C温湿度测点, D悬浮粒子数测点,E噪声测点,送风口
D .
D.
结论
型号:HS5633
次数(xi)
1
2
3
平均值
噪声(dB)
温
湿
度
名称:
电子温湿度表
型号:
次数
项目
1
2
3
平均值
温度(℃)
湿度(%)
压
差
名称:差压仪
型号:DP-2000
相对位置
检测结果(Pa)
照
度
名称:照度计
型号:LX1010B
测点
1
2
3
4
5
平均值
照度值(LX)
悬
浮
粒
子
数
名称:尘埃粒子计数器型号:CLJ-D
江苏姑苏净化科技有限公司
洁
净
室
检
测
报
告
建设单位: 江苏诺泰制药技术有限公司
工程名称:一车间净化车间
检测日期: 2011年4月25日
洁净区尘埃粒子监测标准规定操纵程序
1、目的:专用于无菌原料药生产的。
建立该程序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无菌区空气。
2、适用范围:A级、B级、C级、D级生产区的尘埃粒子控制和频率;可接受标准;出现不符合情况的措施计划。
3、职责:工程部人员负责尘埃粒子在线监测系统操作、数据检查、偏差汇报。
QA负责手动尘埃粒子检测、报告。
负责在线监测数据的复核及检测报告的存档。
QA、生产部、工程部负责尘埃粒子超标调查。
4、程序4.1监测指标及频率:4.1.1 检测标准4.2.1在净化空气系统正常运行不少于10min后开始。
4.2.2测试12号、34号房间时,风幕开启不少于10min后开始。
4.3测试状态静态测试时测试人员不得多于2人。
4.4采样高度:采样点一般与操作面水平(离地面0.8m~1.5m高度)。
4.5采样布点原则:关键操作点,应避开回风口。
4.6采样时,测试人员应在采样口的下风侧。
4.7 采样量4.7.1 A级、B级采样量每个点不少于1000L。
实际每个点采样量为50L/min×20min×1次。
4.7.2 C级、D级采样量每个点V≥20/C×1000,V指的是单个点的最小采样量,C指的是相对应级别最大粒子的限度。
实际每个点采样量为C级、D级50L/min×1min ×2次。
4.7.3 取样点选取根据房间的面积,具体参照N≥S,N表示取样点的数量,S表示检测房间的面积。
具体采样点位置和数量见附件4。
4.8在线检测4.8.1工程部人员负责尘埃粒子的在线检测,每周打印一次数据,主管检查签字后交于质量保证部存档。
4.9手动检测4.9.1质量保证部QA人员负责尘埃粒子的手动检测,检测仪器:3400型便携式空气粒子采集器。
4.9.2准备4.9.2.1接通电源开关,启动仪器,界面显示“conunter navigation”,根据需要对相关内容设置。
4.9.2.2按下“settings”键,显示屏显示“sample setup”界面。
洁净度测试记录表(J8-D级)
附 图 附件:1、Y09-310型激光尘埃粒子仪GMP模式测定. 及 2、洁净度测试数据. 说 明 监理(建设)单位 监理工程师(项目负责人):(签字)
测 试单 位 测试人:(签字)
安 装 单 位 项目负责人:(签字)
2015年
月
日
2015年
月
日
2015年
月
日
洁净度测试记录表
工程名称 设计专业 施工单位 测试单位 系统编号 JK-xx 序号 房间名称 机电与净化安装工程 暖通 制剂车间 分项工程名称 检测日期 监理(建设)单位 净化级别 J8(D级) 室外风速 设计点数 设计洁净度 测试仪器 面积开方 GMP-D级 Y09-310 每点采样次 数 次 标准值 粒/m 3520000 29000 3520000 29000 3520000 29000
3
室内温度
室内湿度
粒径 um
房间面积 m
2
采样点数 点
实测值-UCL 粒/m
3
评定
1 2 3
晾丸初干 安全门斗 托盘终干
0.5 论
按照国标GB50243-2002(附B洁净室洁净度检 测相关规定),用激光型尘埃粒子计数器对该房 间洁净度进行检测,所测得的洁净室尘埃粒子浓 度及其相关参数均符合设计净化级别要求及验 收规范,该房间洁净度检测结果合格。
洁净空调系统验证方案(参考)
洁净空调系统验证方案(参考)洁净空调系统验证方案文件编号:起草:审核:批准:设备概述:本验证方案旨在验证洁净空调系统的运行是否符合规定标准,以确保系统能够提供高效、安全、可靠的服务。
验证目的:本次验证的目的是为了评估洁净空调系统的性能,检查其是否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并确定是否需要采取措施来改进其性能。
验证范围:本次验证的范围包括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运行。
验证的重点是系统的过滤器、风道、送风口、回风口、风机和控制系统等关键部件。
在验证过程中,我们将检查系统的运行情况,包括温度、湿度、风速、气流质量等指标,以及系统的能耗情况。
我们还将评估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并对系统的运行记录进行分析和评估。
通过本次验证,我们将为系统的运行提供科学依据,为改进系统的性能提供建议,并确保系统能够满足相关要求和标准。
4.验证小组成员在开始验证之前,需要确定验证小组成员,并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
验证小组成员需要包括负责人、技术人员和记录人员。
负责人负责整个验证过程的组织和协调,技术人员负责实施验证和记录,记录人员负责记录验证过程中的数据和结果。
5.时间进度表在进行验证之前,需要制定时间进度表,明确验证的时间节点和进度。
时间进度表需要包括验证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各个验证阶段的时间节点和进度。
时间进度表可以帮助验证小组掌握整个验证过程的进度,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6.验证前确认内容在进行验证之前,需要进行验证前确认,以确定验证的内容和要求。
验证前确认需要包括验证的目的、验证的对象、验证的方法和要求、验证的标准和限制等内容。
验证前确认可以帮助验证小组明确验证的目标和方向,提高验证的效率和准确性。
7.验证内容7.1 安装确认(IQ)安装确认是验证的第一个阶段,主要是确认净化系统的安装情况和符合要求。
安装确认需要包括净化系统的安装、高效过滤器的安装和安装确认结果的判断。
通过安装确认,可以确保净化系统的安装符合要求,为后续的运行确认和性能确认打下基础。
采集和测量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实验报告单
生物实验报告单
姓名时间班级
实验内容采集和测量空气中的尘埃粒子
实验目的 1.了解空气的污染程度 2.学习抽样计数的方法实验用材凡士林、计数载玻片、显微镜、
实验过程1.计数载玻片涂上凡士林,在室内放置5分钟。
2.在显微镜下计数,选取100个小格,分别在左上、左下、
右上、右下、中央五点选取四个小格,算出这20格的平均粒子数,再乘以100,就是所有小格内的粒子数。
实验结果粒子数为个
分析讨论粒子数的多少与放置的环境有关,本实验的偶然性比较大。
清洁度检查报告单
清洁度检查报告单一、引言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和工作环境清洁度的要求不断提高,清洁度检查成为一项重要的质量保证措施。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某场所进行清洁度检查,确保其环境卫生状况良好,符合相关标准与规定。
二、检查的内容及标准本次清洁度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地面、墙面、天花板、设备、工具、工作台等表面的洁净程度,以及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数。
检查标准依据国家相关卫生标准和行业规定,同时结合该场所的具体情况制定。
三、自查过程和方法1.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区域作为样本。
2. 使用专业清洁度检测仪器,如尘埃粒子计数器、表面污染度检测仪等。
3. 对各个表面进行细致观察,记录污渍、尘埃等不洁物的情况。
4. 检测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数,判断空气洁净度。
5. 数据整理与统计,形成自查报告。
四、发现问题及原因分析在检查过程中,发现以下问题:- 地面存在污渍和垃圾残留;- 部分墙面有手指印和污渍;- 部分设备表面有积尘;- 工作台面不整洁,有杂物堆放。
原因分析如下:- 清洁工作未按时进行,导致污渍和垃圾残留;- 工作人员卫生习惯不佳,容易造成表面污染;- 清洁工具和设备未得到及时维护和更新,影响清洁效果。
五、解决方案和计划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方案和计划:- 制定详细的清洁工作计划,确保每个区域得到及时清洁;- 加强员工卫生培训,提高员工的清洁意识和习惯;- 定期检查和维护清洁工具和设备,确保其有效性;- 增加清洁频次,特别是在高污染风险区域;- 建立清洁度检查制度,定期进行自查和第三方审核。
六、监督和整改措施为确保解决方案的有效实施,采取以下监督和整改措施:- 设立清洁度检查专员,负责监督日常清洁工作;- 定期对场所进行全面清洁度检查,确保各项标准得到落实;- 对不符合标准的区域进行整改,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将清洁度检查结果纳入员工绩效考核,激励员工积极参与清洁工作。
尘埃粒子监测计算表28.3L
部门: 洁净区 编号 洁净区 名称 级别: 100级 监测状态: 设备流量(L/Min): 28.3 平均粒子浓度A 3 (粒/m ) ≥0.5µm 12 24 ≥5µm 0 0 每次取样时间(Min): 1 95%置信上限 3 UCL(粒/m ) ≥0.5µm 55 ≥5µm 0 符合百级标准 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洁净区 监测点 (粒/取样量) (粒/取样量) (粒/取样量) 面积 L (m2) ≥0.5µm ≥5µm ≥0.5µm ≥5µm ≥0.5µm ≥5µm 1 2 1 2
M= A1+A2+…+
2
0 0
2
0 0
2
0 0
备注:折算公式为:A=
C1+C2+…+CN N
(A1-M) +(A2-M) +…+(AL-M) L(L-1)
UCL=M+SE×t
式中:A:各点测得均数 M:总均数 SE:总均数的标准误差 t:为常数,当采样点数为 2 时,t=6.31 UCL:为总均值的 95%置信上限 3 3 合格判定标准:1、A≤3500 粒/m (≥0.5µm) ;A=0 粒/m (≥5µm) 3 3 2、UCL≤3500 粒/m (≥0.5µm) ;UCL=0 粒/m (≥5µm) 上述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方为合格,否则不合格
监测人:
监测日期:
复核人:
复核日期:
各级无尘室尘埃粒子测量表
小于或等于表中被考虑的粒径的最大浓度限值 (pc/立方米 )
小于或等于表中被考虑的粒径的最大浓度限值 (pc/立方英尺 )
0.5µm
5µm
0.5µm
5µm
100级
≤35*100
0
≤98
0
1000级
≤35*1000
≤250
≤980
≤7
10000级
≤35*10000
≤2500
≤9801
≤70
100000级
XXXXXX科技有限公司
检测日期
区域
尘粒大 小
0.5µm
测试位1
测试位2
测试位3
无尘室尘粒测量表
平均值 (pc/立方英
尺)
符合 测量结果 等级 判定
测试人
异常处理记录
5µm
0.5µm
5µm
0.5µm
5µm
0.5µm
5µm
0.5µm
5µm
0.5µm
5µm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5µm
5µm
0.5µm
5µm
尘粒等级对照表
等级
表单编号:F-QA-101
≤35*100000
≤25000
≤98012
≤700
说明: 1.一般厂房洁凈度标准:每立方英尺空气中0.5微米及以上尘粒数≤708,215,每立方英尺空气中5微米及以上尘粒数≤56,657;每立方米空气中0.5微米及以上尘粒数≤25,000,000,每立
方米空气中5微米及以上尘粒数≤2,000,000; 2.无尘棚洁凈度标准:每立方英尺空气中0.5微米及以上尘粒数≤9,915,每立方英尺空气中5微米及以上尘粒数≤71;每立方米空气中0.5微米及以上尘粒数≤350,000,每立方米空气中5 微米及以上尘粒数≤2,500; 3.检测周期:一般厂房洁凈度:1次/月;无尘棚洁凈度:不低于1次/周; 4.由于涉及测量过程的不确定性,一般要求用3个有效的数据来确定浓度等级水平. 5.当洁净度达不到标准要求时,测量人员应分析不达标的原因,如因5S原因造成则通报区域主管全面做5S,如因厂房或出风口等原因造成则通知厂务处理,并将处理结果记录于表中。 6.单位换算公式:1立方英尺=0.028立方米,1立方米=35.71立方英尺
尘埃粒子检测记录表
复核人:
测试人:
标准 (粒/m3)
≤35000
≤200
≤35000
≤200
≤35000
≤200 ≤35000
≤200
≤35000
≤200
≤35000 ≤200
≤3500
0
≤35000
≤200
≤35000
≤200
≤35000
≤200
≤35000
≤200 ≤3500000
≤20000
≤35000
≤200
≤350000 ≤20004 Nhomakorabea≥0.5 ≥5
2
≥0.5 ≥5
测试结果判断: □OK □NG
尘埃粒子检测记录
静压 差
温度
编号: 相对湿度 备注:采样点大于3时,另加附页记录。
记录器数据(采样点A,粒/2.83L)
1
2
3
平均值
记录器数据(采样点B,粒/2.83L)
12
3
平均值
平均值的均值 粒子浓度 粒/2.83L (粒/m3)
UCL
理化室
千级 <100
仓库一
千级 <100
转运间 十万级 <100
泵房
千级 <100
走廊(2) 万级 <30
2
≥0.5 ≥5
2
≥0.5 ≥5
2
≥0.5 ≥5
2
≥0.5 ≥5
4
≥0.5 ≥5
20
≥0.5 ≥5
40
≥0.5 ≥5
10
≥0.5 ≥5
10
≥0.5 ≥5
10
≥0.5 ≥5
4
≥0.5 ≥5
2
≥0.5 ≥5
尘埃粒子监测计算表(ABCD级别)
3 0
SE=
0 0
2
0 0
2
0 0
2
0 0
备注:折算公式为A=
C1+C2+…+CN N
(A1-M) +(A2-M) +…+(AL-M) L(L-1)
UCL=M+SE×t
式中:A:各点测得均数 M:总均数 SE:总均数的标准误差 t:为常数,当采样点数为 2 时,t=6.31 UCL:为总均值的 95%置信上限 3 3 合格判定标准:1、A≤3520 粒/m (≥0.5µm) ;A≤20 粒/m (≥5µm) 3 3 2、UCL≤3520 粒/m (≥0.5µm) ;UCL≤20 粒/m (≥5µm) A 级动态静态标准相同。 上述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方为合格,否则不合格
洁净室尘埃粒子监测记录
部门: 洁净区 编号 洁净区 名称 级别: A级 监测状态: 设备流量(L/Min): 50 平均粒子浓度A 3 (粒/m ) ≥0.5µm 0 0 ≥5µm 20 0 每次取样时间(Min): 1 95%置信上限 3 UCL(粒/m ) ≥0.5µm 0 ≥5µm 73 不合格 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洁净区 监测点 (粒/取样量) (粒/取样量) (粒/取样量) 面积 L (m2) ≥0.5µm ≥5µm ≥0.5µm ≥5µm ≥0.5µm ≥5µm 1 2 0 0
监测人:
监测日期:
复核人:
复核日期:
洁净室尘埃粒子检测
尘埃粒子包括生物粒子和非生物粒子,它以气溶胶形式存在于空气中,附着在这些尘埃粒子上的微生物随空气流动,影响药品生产的无菌环境,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是洁净室的污染源,因此,制药企业对无菌生产的洁净室检测有很高的要求,规定了相应的标准。
一般可以采用计数浓度法,即通过尘埃粒子计数器测定洁净环境内单位体积空气中含大于或等于某粒径的悬浮粒子数,来评定洁净室(区)的悬浮粒子洁净度等级。
1、测试要点(1)仪器开机后,预热至稳定后,方可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规定对仪器进行校正。
(自检、自校、零计数)(2)采样管口置采样点采样时,在确认计数稳定后方可开始连续读数。
(3)采样管必须干净,严禁渗漏。
(4)采样管的长度应根据仪器的允许长度。
除另有规定外,长度不得大于1.5 m 。
(我们仪器无采样管)(5)计数器采样口和仪器的工作位置应处在同一气压和温度下,以免产生测量误差。
(6)必须按照仪器的检定周期,定期对仪器作检定。
(视仪器本身特点、使用频率、使用环境等决定)2、测试条件(1)洁净室(区)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与其生产及工艺要求相适应。
(温度:18 ~24 ℃;湿度45 ~60% )(2)空气洁净度不同的洁净室(区)之间的压差应≥4.9Pa ,空气洁净度级别要求高的洁净室(区)对相邻的空气洁净度级别低的洁净室(区)一般要求呈相对正压。
(3)静态测试时,室内的测试人员不得多于2 人,测试报告中应标明测试时所采用的状态。
(4)对于单向流,测试应在净化空气调节系统正常运行时间不少于10min 后开始,非单向流要不少于30min 后开始。
总之,如果空气中存在大量尘埃粒子,我们通过初效、中效和高效空气过滤器的三级过滤,对进入洁净室的空气进行过滤,在无菌生产操作中,通过严格的更衣洗手、控制进入洁净室人员的数量、限制其活动等等措施,保证洁净室的无菌状态。
尘埃粒子的定期监测是洁净室检测的一项重要指标,对保证HVAC系统及洁净室的无菌环境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尘埃粒子
检验区尘埃粒子 房间
粒子直 监测点 径
检测数据
平均值 #DIV/0! #DIV/0! #DIV/0! #DIV/0!
尘埃粒子数 #DIV/0!
无菌一 更 (10000 0级)
0.5
1 2 3 4
无菌一 更 (10000 0级)
5
无菌二 更 (10000 级)
0.5
5
无菌缓 冲间 (10000 级)
尘埃粒子数 #DIV/0!
结净物 料间 (10000 0级)
0.5
5
0.5 缓冲室 (10000 0级) 5
0.5 二更 (10000 0级) 5
洁具清 洗间 (10000 0级)
0.5
5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0.5
5 0.5
阳性二 更 (10000 级)
5
0.5 阳性缓 冲室 (10000 级)
5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无尘车间尘埃粒子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文件编号JH-GL-GC-056编制工程部批准黄剑1.目的为了规范洁净室(区)中悬浮粒子的测试方法,用以规范员工的检测操作。
2. 范围适用于适用于公司内部生产无尘车间尘埃粒子检测工作3. 术语无。
4. 职责4.1工程部门:负责规范无尘车间尘埃粒子的检测方法,并进行技术协助、指导。
4.2品质部门:负责监督、确认无尘车间尘埃粒子的工作实施。
4.3生产部门:负责执行车间尘埃粒子的测试与车间洁净度维护,并将异常情况反馈至各职能部门。
5.内容:5.1仪器:光散射粒子计数器和滤膜显微镜。
5.2 测定标准洁净度级别悬浮粒子最大允许数/立方米(a)频次静态(b)动态(b)≥0.5μm(d) ≥5μm≥0.51μm(d) ≥5μm100级3500 1 3500 1 一次/季度10000级3500 1 350000 2000 一次/季度100000级350000 2000 3500000 20000 一次/季度300000级3500000 20000 不作规定不作规定5.3 测试方法:5.3.1仪器开机,预热至稳定后,方可按说明书的规定对仪器进行校正。
5.3.2采样管口置采样点采样时,在确认计数稳定后方可开始连续读数。
5.3.3采样管必须干净、严禁渗漏。
5.3.4采样管的长度应根据仪器的允许长度,除另有规定外,长度不大于1.5m。
5.3.5计数器采样口和仪器工作位置应处在同一气压和温度下,以免产生测量误差。
5.3.6必须按照仪器的检定周期,定期对仪器作检定,以保证测试数据的可靠性。
文件编号JH-GL-GC-056编制工程部批准黄剑5.4 测试规则:5.4.1 测试条件5.4.1.1 温度和湿度:洁净室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与其生产及工艺要求相适应,温度控制在22~28℃,相对湿度控制在30~70%之间为宜。
5.4.1.2 压差:空气洁净度不同的洁净室(区)之间的压差应≥5Pa,空气洁净度级别要求等高的洁净室(区)对相邻的空气洁净度级别低的洁净室(区)一般要求呈相对正压。
无尘车间洁净度检测关联测试记录表(治理扬尘)
风速、风量
监测工具
风量仪
风量仪
风量仪
标准
风口实测风量与设计风量之差在设计风量的±15%之内
风口实测风量与设计风量之差在设计风量的±15%之内
风口实测风量与设计风量之差在设计风量的±15%之内
测定位置
室内进风口
室内进风口
室内进风口
测定频次
至少1次/半年
至少1次/半年
至少1次/半年
尘埃粒子
监测工具
与非洁净区以及不同级别洁净区不低于10Pa
测定位置
室内及室外
室内及室外
室内及室外
测定频次
至少1次/班
至少1次/班
至少1次/班
温、湿度
监测工具
温、湿度计
温、湿度计
温、湿度计
标准
18-26℃,45-65%
18-26℃,45-65%
18-26℃,45-65%
定位置
室内
室内
室内
测定频次
至少2次/天
至少2次/天
浮游菌
监测工具
浮游菌采样器
浮游菌采样器
浮游菌采样器
标准
≤200个/皿
≤100个/皿
≤1个/皿
警戒线20~100个/皿10 Nhomakorabea50个/皿
0个/皿
纠偏限
≤200个/皿
≤100个/皿
≤1个/皿
测定位置
关键操作点
关键操作点
关键操作点
测定频次
至少1次/月
至少1次/周
至少1次/周
洁净室照度检查记录
监测点
技术要求(Lx)
照度(Lx)
结 果
1
2
温、湿度及压差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平均值
1
2
3
平均值
一更室
D级
<10
2
≥0.5
≤3520000
≥5
≤29000
二更室
D级
<10
2
≥0.5
≤3520000
≥5
≤29000
换鞋室
D级
<10
2
≥0.5
≤3520000
≥5
≤29000
缓冲室
D级
<10
2
≥0.5
≤3520000
≥5
≤29000
车间1
D级
<40
2
≥0.5
≤3520000
≥5
2
3
平均值
1
2
3
平均值
理化室
C级
<10
2
≥0.5
≤352000
≥5
≤2900
微生物限度室
C级
<10
2
≥0.5
≤352000
≥5
≤2900
无菌检验室
C级
<10
2
≥0.5
≤352000
≥5
≤2900
阳性菌室
C级
<10
2
≥0.5
≤352000
≥5
≤2900
阳性菌室超净工作台
A级
<10
2
≥0.5
≤3520
≥5
≤20
微生物限度室超净工作台
A级
<10
2
≥0.5
≤3520
≥5
≤20
结果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查人:复核人:
尘埃粒子检测记录
JL-ZL-08-00
测试部门:测试日期:静 压 差:相对湿度:温 度:
测试状态:检验依据:
房间
名称
净化
级别
面积(m2)
采样点
粒径
(um)
记录器数据
(采样点A,粒/2.83L)
记录器数据
(采样点B,粒/2.83L)
平均值
的均值
粒/2.83L
粒子
浓度
(粒/m3)
UCL
标准
(粒/m3)
1
清洗消毒室
D级
<10
2
≥0.5
≤3520000
≥5
≤29000
器具存放
D级
<100
2
≥0.5
≥5
喷雾干燥室
C级
<10
2
≥0.5
≤352000
≥5
≤2900
洁净走廊
D级
<100
2
≥0.5
≤3520000
≥5
≤29000
结果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查人:复核人:
尘埃粒子检测记录
JL-ZL-08-00
测试部门:测试日期:静 压 差:相对湿度:温 度:
测试状态:检验依据:
房间
名称
净化
级别
面积(m2)
采样点
粒径
(um)
记录器数据
(采样点A,粒/2.83L)
记录器数据
(采样点B,粒/2.83L)
平均值
的均值
粒/2.83L
粒子
浓度
(粒/m3)
UCL
标准
(粒/m3)
1
≤29000
车间2
D级
<100
2
≥0.5
≤3520000
≥5
≤29000
称量间
D级
<10
2
≥0.5
≤3520000
≥5
≤29000
原辅料暂存
D级
<40
2
≥0.5
≤3520000
≥5
≤29000
脱外包室
D级
<10
2
≥0.5
≤3520000
≥5
≤29000
内包室
D级
<40
2
≥0.5
≤3520000
≥5
≤2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