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类食品致病菌检查汇总表

合集下载

食品中的致病菌检测要求与标准

食品中的致病菌检测要求与标准

食品中的致病菌检测要求与标准在食品安全领域,致病菌的检测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食品中的致病菌如果未能得到及时检测和控制,可能会对人体健康带来严重风险。

因此,必须制定相应的检测要求与标准,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一、背景食品中的致病菌来源于各种因素,包括生产、加工、储运等环节。

常见的致病菌有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这些菌种不仅在经过恶劣环境条件后能够生存,还具备对人体造成伤害的能力。

因此,及时检测食品中的致病菌,对于保障公众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二、检测对象食品中的致病菌检测主要针对易受污染和易滋生致病菌的食品,如肉类制品、蛋类、乳制品、果蔬类等。

这些食品在生产、加工和贮存过程中容易引起细菌滋生,因此需要特别关注。

三、检测方法目前,食品中的致病菌检测主要使用的方法是传统培养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

传统培养法是通过培养细菌样品并观察菌落特征,然后进行进一步的鉴定和计数。

分子生物学方法则是通过检测细菌的DNA或RNA来确定是否存在致病菌,并可以快速鉴定特定的菌种。

四、检测要求食品中的致病菌检测要求严格遵循相关标准和规定。

一般来说,要求以国家颁布的食品安全标准为依据,确保食品中的致病菌数量在合理范围内,不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

对于不同食品的致病菌检测,要求也有所不同。

例如,对于肉制品,主要关注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的数量限制;对于蛋类和乳制品,要求检测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存在与否;对于果蔬类食品,则要求检测出大肠杆菌等常见致病菌的数量。

五、检测标准食品中的致病菌检测标准是根据食品安全领域的相关法规和规章制度制定的。

这些标准是为了确保食品中的致病菌数量在安全范围内,并提供一定的法律依据和约束,以推动食品生产企业更加注重食品安全。

常见的食品中致病菌检测标准包括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等重要参数,以及相关微生物标准。

六、检测实施食品中的致病菌检测实施需要有合格的实验室和专业检测人员。

同时,实验室应具备一定的检测设备和试剂,并保证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标准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标准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标准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食品中的致病菌则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保障公众健康,各国都制定了食品中致病菌的限量标准,并对食品生产企业进行监督检查。

本文将就食品中致病菌限量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食品中的致病菌主要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这些致病菌如果存在于食品中且数量超过一定标准,就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各国针对不同类型的食品都制定了相应的致病菌限量标准,以确保食品安全。

其次,不同类型的食品对致病菌的限量标准也有所不同。

以肉类产品为例,通常对大肠杆菌的限量标准为每克不超过100个。

而对于奶制品来说,沙门氏菌的限量标准则更为严格,通常为每毫升不超过10个。

这些标准的制定是根据不同食品的特点和人体对致病菌的耐受能力而来,旨在最大程度地保障公众健康。

此外,食品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也要严格控制致病菌的数量。

他们需要建立健全的生产管理体系,对从原料采购到生产加工再到成品包装的每个环节进行严格监控,确保致病菌不会超出限量标准。

同时,企业还要定期对生产环境进行卫生检查,保持生产场所的清洁和卫生,防止致病菌的滋生和传播。

最后,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也要注意产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避免购买过期或者质量不合格的食品。

同时,在食品加工和食用过程中,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将致病菌带入食品中,从而造成食品安全问题。

总的来说,食品中致病菌的限量标准是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举措。

各国政府、食品生产企业和消费者都应共同努力,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和管理,确保食品安全,保障公众健康。

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能够让食品安全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标准》编制说明一、基本情况为贯彻《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9〕8号)规定,切实做好食品中致病菌食品安全基础标准清理工作,卫生部组织起草了《2010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清理工作方案》,并委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牵头制定食品中致病菌限量标准。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组织卫生、农业、质检等部门及相关科研院所的专家和行业协会的代表组成标准起草专家组.标准的制定遵循“先进性、实用性、统一性、规范性”的原则,根据我国的国情,参考国际通行标准,注重标准的可操作性。

二、起草过程2010年4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组织召开食品中致病菌限量标准研讨会,确定了标准起草原则和工作内容。

2010年5月,完成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美国、欧盟、澳新等国际组织和国家、地区的相关标准研究、与我国标准的比较,并起草标准初稿。

2010年6月,专家组对食品分类、指标和限量的设定、格式及标准起草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充分研讨.2010年8月,专家组研究并形成标准草案。

2010年9月,专家组再次根据相关方面意见对标准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形成征求意见稿.三、标准制定与起草原则(一)优先解决的主要矛盾。

本次工作重点是优先解决目前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行业标准、农产品质量标准间重复交叉问题.(二)标准的清理完善既要和国际通用原则接轨,又要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食品中致病菌限量标准在现有国家标准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和完善。

(三)标准中涉及的食品分类尽可能与食品添加剂、食品污染物限量标准等基础标准的分类协调一致。

四、主要内容和依据(一)参考国际和相关国家标准,包括ICMSF、欧盟、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的食品中致病菌限量标准,同时充分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注重标准的可操作性和一致性。

五、食品抽检检测、种类、项目及检测费报价表

五、食品抽检检测、种类、项目及检测费报价表
计算法
蛋黄酱沙拉酱坚果与籽类的泥(酱)

GB 5009.12
总砷
GB 5009.11
黄曲霉毒素B1
GB/T 18979
苯甲酸
GB/T 23495
山梨酸
GB/T 23495
脱氢乙酸
GB/T 23377
GB 5009.121
糖精钠
GB/T 23495
GB/T 5009.28
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
GB/T5009.97-2003
碱性橙Ⅱ,21,22
GB/T 23496
鸡粉鸡精调味料
谷氨酸钠
SB/T 10371
呈味核苷酸二钠
SB/T 10371
总砷
GB 5009.11

GB 5009.12
苯甲酸
GB/T 23495
山梨酸
GB/T 23495
糖精钠
GB/T 23495
GB/T 5009.28
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
GB/T5009.97-2003
GB 5009.34
滑石粉
GB/T 21912
二氧化钛
GB/T 21913
2
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
食用植物油
酸值/酸价(KOH)
GB/T5009.37
GB/T 5530
GB 5009.229
过氧化值
GB/T 5009.37
GB/T 5538
GB 5009.227
总砷
GB 5009.11

GB 5009.12
GB/T 23495
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
GB/T5009.97-2003
GB 5009.97-2016

食品安全分析报告的致病菌检测

食品安全分析报告的致病菌检测

食品安全分析报告的致病菌检测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而致病菌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对食品中的致病菌进行检测和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何为致病菌、致病菌检测的重要性、常见的致病菌种类、致病菌检测方法以及如何预防致病菌污染等方面展开讨论,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食品安全分析报告中的致病菌检测。

何为致病菌致病菌是指能够引起人体或动植物发生疾病的微生物。

常见的致病菌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等。

这些致病菌如果存在于食品中且数量超过一定标准,就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引发食源性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致病菌检测的重要性食品中的致病菌检测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食品样品进行致病菌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避免因食用受污染食品而引发食源性疾病。

同时,对于食品生产企业来说,进行致病菌检测也是履行社会责任、提升产品质量和信誉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致病菌种类大肠杆菌:大肠杆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细菌,在食品中常常作为粪便污染的指示微生物。

某些毒性大肠杆菌株可引起严重的食源性感染。

沙门氏菌:沙门氏菌是一类革兰氏阴性杆菌,主要存在于动物的肠道中。

通过受污染的食品摄入沙门氏菌后,易引起肠道感染和食物中毒。

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和人体皮肤粘膜上,其产生的毒素是导致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

枯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是一种耐高温、耐干旱的芽孢形成细菌,在环境条件适宜时能够产生毒素,引起食物中毒。

致病菌检测方法培养法:培养法是最常用的致病菌检测方法之一。

通过将样品接种在含有特定培养基的培养皿上,利用细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生长特性的差异来鉴定和计数致病菌。

PCR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是一种快速、敏感且特异性强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可用于快速检测和鉴定食品样品中微量的致病菌DNA。

免疫学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免疫学方法,通过检测样品中特定抗原与抗体结合来实现对致病菌的检测。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5
1
100 CFU/g
1000 CFU/g
沙门氏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埃希氏菌 O157:H7
5
0
0
5
1
100 CFU/g
5
0
0
5
0
0
5
1 100 CFU/g(mL)
5
0
0

1000 CFU/g — —
1000 CFU/g(mL) —
GB 29921—2013
检验方法
GB 4789.4 GB 4789.4 GB 4789.10 第二法
GB/T 4789.36

— 仅适用于生食果蔬 制品
2
GB 29921—2013
表1 (续)
食品类别
致病菌指标
采样方案及限量(若非指定,均以/25 g 或/25 mL 表示)
n
c
m
M
检验方法
饮料(包装饮用水、碳酸饮料除外)
沙门氏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见表 1。
1
食品类别
肉制品 熟肉制品 即食生肉制品
水产制品 熟制水产品 即食生制水产品 即食藻类制品
即食蛋制品 粮食制品
熟制粮食制品(含焙烤类) 熟制带馅(料)面米制品 方便面米制品 即食豆类制品 发酵豆制品 非发酵豆制品 巧克力类及可可制品
即食果蔬制品(含酱腌菜类)
致病菌指标
沙门氏菌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埃希氏菌 O157:H7 沙门氏菌 副溶血性弧菌
GB 29921—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致病菌指标、限量要求和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预包装食品。 本标准不适用于罐头类食品。

食品中常见的卫生指示菌汇总(二)

食品中常见的卫生指示菌汇总(二)

食品中常见的卫生指示菌汇总(二)引言概述:食品卫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卫生指示菌是评价食品卫生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总结食品中常见的卫生指示菌,以供读者参考。

正文:一、肠道致病菌1. 大肠杆菌:可导致食物中毒和肠炎,高温烹饪可杀灭,主要来自动物粪便。

2. 沙门氏菌:常引起肠胃炎、腹泻等食物中毒,生长适温较广。

3. 腸道毒素產生弧菌:主要存在于鱼、贝类等水产品中,高温加热可杀灭,引发食物中毒。

4. 耶尔森氏菌:从动物性原料或者粪便中寄生,主要通过生食或不洁加工导致食物中毒。

5.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于奶制品及其制品,毒素难以被高温杀灭,需注意食品卫生。

二、霉菌与酵母菌1. 黄曲霉菌:产生黄曲霉毒素,主要存在于粮食、豆类和坚果中,加热能杀灭霉菌但不一定能完全清除毒素。

2. 青霉菌:产生青霉素的菌种,主要存在于奶制品、肉类和果蔬中,需要注意食品的储存和处理。

3. 粉状黑曲霉菌:常见于果蔬、谷物和饲料中,可产生多种毒素,食用后可能引发健康问题。

4. 酵母菌:存在于发酵食品中,是一种有益菌,但过度生长可能导致食品变质。

三、耐热菌与芽孢菌1. 热休克耐受菌:耐受高温的菌群,它们的生长条件会随温度的升高而改变,需把握食品的加热温度和时间。

2. 大孢芽胞杆菌:常见于土壤、灰尘和粪便中,若食品储存条件不当,芽胞可能在适宜的条件下再次繁殖,导致食品变质。

3. 亚硫酸盐还原芽孢杆菌:主要存在于酿酒、果汁和腌制食品中,繁殖会导致食物腐败和质量下降。

四、嗜热菌1. 泡菜嗜热菌:存在于泡菜、酱菜等发酵食品中,它们能耐受高温,需注意储存和食用。

2. 肉品中的嗜热菌:常见于肉制品中,可能导致食物变质、异味产生等问题。

五、其他卫生指示菌1. 青枯霉:主要存在于坚果、谷物和食用油中,产生的黄酮根毒素可引起食物中毒。

2. 产锡微生物:在海鲜中常见,特别是在有暴露于含锡涂层的罐头食品中,食用可能导致食物中毒。

分类食品对应检测项目与国标汇总

分类食品对应检测项目与国标汇总

注:
1、表中的磺胺类包括: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甲恶唑、磺胺间二甲氧嘧啶、磺胺喹恶啉;四环素族包括: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硝基呋喃类包括:呋喃唑酮、呋喃妥因、呋喃西林;着色剂包括:柠檬黄、日落黄、胭脂红、苋菜红、诱惑红、亮蓝等人工合成色素,检测时应根据产品的颜色确定;甜味剂包括:糖精钠、甜蜜素;防腐剂包括:苯甲酸、山梨酸,糕点、面包类还包括丙酸钙、丙酸钠。

2、产地检测中:杂粮、豆类中应删除检测项目着色剂;油料食品中应删除检测项目“黄曲霉素B1”
3、各种食品类别对应的检测项目,应视产品的不同情况具体,判断确定应该检测什么项目。

餐饮食品致病菌要求地方标准

餐饮食品致病菌要求地方标准

餐饮食品致病菌要求地方标准一、术语和定义1.餐饮食品:本标准所称餐饮食品,是指餐饮服务单位(含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在生产和供应过程中,经口摄入食道的即食和可食用食品,包括主食、菜肴、肉类、乳制品、水果、饮品等。

2.致病菌:本标准所称致病菌,是指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微生物,包括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等。

二、食品分类1.根据食品种类和特性,分为以下四类:2.a) 热菜类:包括中式菜肴、西式菜肴等;3.b) 凉菜类:包括凉拌菜、刺身等;4.c) 糕点类:包括面包、蛋糕、饼干等;5.d) 饮品类:包括果汁、茶饮、咖啡等。

6.根据食品加工方式,分为以下两类:7.a) 即食食品:指在餐饮服务现场供消费者直接食用的食品;8.b) 非即食食品:指在餐饮服务现场供消费者加工食用的食品。

三、检测方法及判定标准1.致病菌检测方法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法规和规定执行。

2.判定标准应符合以下要求:3.a) 不得检出致病菌;4.b) 若检出致病菌,应判定为不合格。

四、食品中致病菌限量1.即食食品中致病菌限量应符合以下要求:2.a) 沙门氏菌:不得检出;3.b) 副溶血性弧菌:不得检出;4.c) 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得检出;5.d) 大肠埃希氏菌:每100g不得检出。

6.非即食食品中致病菌限量应符合以下要求:7.a) 沙门氏菌:每100g不得检出;8.b) 副溶血性弧菌:每100g不得检出;9.c) 金黄色葡萄球菌:每100g不得检出;10.d) 大肠埃希氏菌:每100g不得检出。

五、食品生产、加工、贮存、运输过程中的预防措施1.食品生产单位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2.食品加工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卫生操作规程,避免交叉污染。

3.食品贮存应采取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控制措施,确保食品新鲜度和质量安全。

4.食品运输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食品污染和变质。

六、监管与处罚1.监管部门应对餐饮服务单位实施监督检查,发现不符合标准的,应依法进行处理。

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测定附mpn检索表)

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测定附mpn检索表)

实验六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测定一、概述(一)大肠菌群的定义及范围根据国家1994年颁布的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学部分,大肠菌群(coliform bacteria)系指一群在37℃、24h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

大肠菌群主要是由肠杆菌科中四个菌属内的一些细菌所组成,即艾希氏菌届、拘橼酸杆菌属、克雷伯氏菌属及肠杆菌属,其生化特性分类见表5-4。

表5-4 大肠菌群生化特性分类表注:+,表示阳性;—,表示阴性;+/-,表示多数阳性,少数阴性。

由上表可以看出,大肠菌群中大肠艾希氏菌I型和Ⅲ型的特点是,对靛基质、甲基红、v-P和拘橼酸盐利用四个生化反应分别为“十十一一”,通常称为典型大肠杆菌;而其他类大肠杆菌则披称为非典型大肠杆菌。

(二)大肠菌群的测定意义1、粪便污染的指标细菌早在1892年,沙尔丁格(Schardinger)氏首先提出大肠杆菌作为水源中病原菌污染的指标菌的意见,因为大肠杆菌是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肠道内的常见细菌。

一年后,塞乌博耳德“斯密斯(Theobold.Smith)氏指出,大肠杆菌因普遍存在于肠道内,若在肠道以外的环境中发现,就可以认为这是由于人或动物的粪便污染造成的;从此,就开始应用大肠杆菌作为水源中粪便污染的指标菌。

据研究发现,成人粪便中的大肠菌群的含量为:108个/g一109个/g。

若水中或食品中发现有大肠菌群,即可证实已被粪便污染,有粪便污染也就有可能有肠道病原菌存在。

根据这个理由,就可以认为这种含有大肠菌群的水或食品供食用是不安全的。

所以目前为评定食品的卫生质量而进行检验时,也都采用大肠菌群或大肠杆菌作为粪便污染的指标细菌。

当然,有粪便污染,不一定就有肠道病原菌存在,但即使无病原菌,只要被粪便污染的水或食品,也是不卫生的,不受人喜欢的。

2.粪便污染指标菌的选择作为理想的粪便污染的指标菌应具备以下几个特性,才能起到比较正确的指标作用。

①存在于肠道内持有的细菌,才能显示出指标的特异性。

食物中常见的致病菌与食品安全

食物中常见的致病菌与食品安全

食物中常见的致病菌与食品安全食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由于不正确的处理、保存和烹饪方法,以及污染等因素,食物中常常存在着各种致病菌。

这些致病菌可能导致食品中毒和其他健康问题,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了解常见的致病菌以及如何保障食品安全变得至关重要。

一、常见的致病菌1. 沙门氏菌沙门氏菌是一种最为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的细菌之一。

它可以通过被感染动物(如家禽等)的肉类、蛋类、奶制品以及未经充分加热的水产品传播给人类。

沙门氏菌引起的沙门氏菌感染主要表现为腹泻、发热、腹部绞痛等胃肠道相关疾病。

2. 食源性链球菌食源性链球菌属于革兰阳性细菌,容易通过凉拌食品、含有食性链球菌的牛奶或未经充分加热的肉类传播给人体。

食源性链球菌中毒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引起脱水和休克。

3. 肠道出血性大肠杆菌肠道出血性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通过没煮透的牛肉、生或半生的海鲜以及被该细菌污染的水果和蔬菜感染人体。

感染后,人们可能会出现严重的腹泻、发热和血尿等症状。

4. 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土壤和动物皮肤上的细菌。

它可以通过跨过程欺骗到奶制品、草坡类制品以及经过不正确处理的高蛋白质食品中,并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此类感染通常表现为呕吐、恶心以及肠胃不适等胃部不适。

二、食品安全措施1. 注意食品的储存和处理正确的食物存储和处理方法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

一些简单的措施包括:- 进购食材时注意其新鲜程度,避免购买过期或有异味的食物;- 在低温(通常是4℃以下)下储存易腐烂的食物,如肉类、乳制品等;- 把熟食和生食分开储存,并使用不同的砧板和刀具加工以防止交叉污染。

2. 确保彻底加热生肉、禽肉和海产品必须经过彻底加热。

通过对这些原料进行彻底加热可以有效地杀灭致病菌。

建议将肉类和鱼类在内部达到70℃以上才能确保其安全。

3. 规范个人卫生行为个人卫生是防止致病菌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DBS44 006-2016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非预包装即食食品微生物限量

DBS44 006-2016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非预包装即食食品微生物限量

可接受
不合格
< 104 < 105 < 106 不适用
104 - < 105 105 - < 106 106 - < 107
不适用
≥105 ≥106 ≥107 不适用
< 20
20 - 100
> 100
未检出/25g 未检出/25g 未检出/25g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检出/25g 检
GB 4789.38 第二法 GB/T 4789.36 第一法 GB 4789.4 GB 4789.30
1
DBS 44/006—2016
副溶血性弧菌 MPN/g (mL)
< 100
100 - < 103
≥103
GB 4789.7
金黄色葡萄球菌 CFU/g (mL)
< 20
2 术语和定义
2.1 非预包装即食食品 无预先定量包装或未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以售出的形态存在,无需进一步杀菌处理即可食
用的食品。 2.2 满意
检测结果显示食品的微生物状况良好。 2.3 可接受
检测结果显示食品的微生物状况未达到满意水平,不过仍可以接受。 2.4 不合格
食品的菌落总数和指示微生物状况不合格,表明食品的卫生状况欠佳;致病菌不合格,表明食品 含有的致病菌超出可接受水平,可能危害健康。
规范性附录 B
常见非预包装即食食品致病菌项目指引
序号
常见食品类别
米饭、米粉、肠粉、面条、 1 粥、饺子等
致病菌项目 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
2 熟肉制品
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 菌O157
3 熟制水产品

2023年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品种和检验项目明细表

2023年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品种和检验项目明细表
三聚氰胺
脂肪
酸度
霉菌
商业无菌
菌落总数
大肠菌群
沙门氏菌
6
饮料
饮料
瓶(桶)装饮用水
饮用天然矿泉水
界限指标


溴酸盐
硝酸盐(以NO3-计)
亚硝酸盐(以NO2-计)
大肠菌群
铜绿假单胞菌
饮用纯净水
电导率
耗氧量(以O2计)
亚硝酸盐(以NO2-计)
余氯(游离氯)
三氯甲烷
溴酸盐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
大肠菌群
铜绿假单胞菌
其他饮用水
铬(以Cr计)
赭曲霉毒素A
谷物粉类制成品
生湿面制品
铅(以Pb计)
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
山梨酸及其钾盐(以山梨酸计)
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以脱氢乙酸计)
其他粮食加工品
谷物粉类制成品
发酵面制品
山梨酸及其钾盐(以山梨酸计)
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
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以脱氢乙酸计)
糖精钠(以糖精计)
菌落总数
糖精钠(以糖精计)
合成着色剂(柠檬黄、日落黄、苋菜红、胭脂红、亮蓝)
菌落总数
大肠菌群
霉菌
饮料
其他饮料
其他饮料
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
山梨酸及其钾盐(以山梨酸计)
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以脱氢乙酸计)
防腐剂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
糖精钠(以糖精计)
甜蜜素(以环己基氨基磺酸计)
合成着色剂(苋菜红、胭脂红、柠檬黄、日落黄、亮蓝)
山梨酸及其钾盐(以山梨酸计)
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以脱氢乙酸计)
防腐剂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

食品安全分析报告食品中的致病菌检测

食品安全分析报告食品中的致病菌检测

食品安全分析报告食品中的致病菌检测一、引言食品安全一直备受人们关注,食品中的致病菌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报告旨在对食品中的致病菌进行检测分析,为公众提供关于食品安全的重要信息。

二、致病菌简介致病菌是指能够引起人体疾病的微生物,常见的致病菌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这些致病菌存在于食品中,如果摄入过多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等健康问题。

三、致病菌检测方法1. 常用检测方法常用的致病菌检测方法包括PCR法、培养法、快速检测法等。

这些方法能够准确快速地检测出食品中是否存在致病菌,为食品安全提供保障。

2. 检测流程致病菌检测流程一般包括样品采集、样品处理、DNA提取、PCR扩增等步骤。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对食品样品进行全面的致病菌检测。

四、食品中常见的致病菌1. 大肠杆菌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主要存在于粪便中。

如果食品受到污染,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等问题。

2. 沙门氏菌沙门氏菌也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主要存在于动物及其产品中。

摄入含有沙门氏菌的食品可能引起肠道感染。

3. 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感染致病菌,也存在于食品中。

摄入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食品可能引起食物中毒。

五、食品安全管理建议为了确保食品安全,建议公众在购买和食用食品时注意以下几点:购买食品时选择正规渠道购买;注意食品的保存和加工方式;食用生食时注意清洁卫生;食用加工食品时确保充分加热。

六、结论通过对食品中的致病菌进行检测分析,可以有效预防因摄入含有致病菌的食品而引起的健康问题。

希望本报告能够引起公众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共同维护健康生活。

以上是本次食品安全分析报告:食品中的致病菌检测内容,谢谢阅读!。

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现状及危害

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现状及危害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㊀Vol.33No.3Jun.2021㊀Journal of Henan Medical College收稿日期:2020-10-24㊀修回日期:2020-12-06作者简介:孙献周(1963-),男,河南省洛阳市人,学士,副主任医师,从事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工作㊂ә通信作者:张巧,Email:zhangqiao@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现状及危害孙献周1,于㊀琪2,张㊀巧2ә(1.孟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科,河南孟津471100;2.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郑州450001)[关键词]㊀食品安全;食源性致病菌;食品污染现状[中图分类号]㊀R155.5㊀㊀㊀[文献标识码]㊀B㊀㊀㊀[文章编号]㊀1008-9276(2021)03-0335-05㊀㊀随着食品供应日益全球化,21世纪的中国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㊂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每年约6亿人因食用受污染的食物而患病,约42万人死亡,其中多数是由食品中致病微生物污染引起[1]㊂我国研究资料[2]也表明,微生物因素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重要因素,其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不容忽视㊂食源性疾病是由细菌㊁寄生虫㊁病毒或化学物质经受污染的水或食物进入人体后导致的,具有毒性或传染性㊂食源性疾病多达200种,其中多数由微生物引起[3],如沙门氏菌㊁金黄色葡萄球菌㊁副溶血性弧菌㊁大肠杆菌O157㊁产气荚膜梭菌等[4]㊂发病症状通常以呕吐㊁腹泻以及腹痛为主㊂由于婴儿㊁老年人和孕妇的抵抗力和免疫力较低,如果发生食源性疾病,往往会对健康造成更严重后果㊂因此,加强对食品中致病微生物的研究与监测,进而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显得至关重要[5]㊂1㊀我国食源性疾病的暴发情况食源性疾病的暴发往往呈现群体性,少则几人,多则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在发病的时间和地点上具有明显的关联,如家庭食源性疾病或学校食源性疾病的暴发等,且细菌性微生物是导致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的重要原因[6]㊂有数据[7]显示,我国在2006 2010年共发生2023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累计发病62920人,死亡967人㊂其中,因微生物引起的暴发事件数和患者数分别占40.09%和61.92%,以副溶血性弧菌㊁沙门菌等致病菌引起的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为主[7]㊂也有数据[8]表明,2003 2015年全国共报告1050起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累计发病人数37281人次,由蜡样芽孢杆菌(29.24%)㊁金黄色葡萄球菌(20.93%)㊁沙门菌(16.01%)㊁大肠杆菌(15.85%)和志贺菌(7.54%)所致的发病人数依次位居前列,且发病主要集中在9月[8]㊂此外,由于家庭聚集性的特点,家庭食源性疾病的暴发同样不可忽视㊂据统计[9],中国2010 2016年共发生5197起家庭食源性疾病,累计发病数29210例,平均每年发病数约为4173例,死亡780例,病死率为2.7%,且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病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16年比2010年增加约6000例㊂同时,调查发现主要原因为食物主要受菌类和生物性污染,主要致病微生物为沙门菌㊁副溶血弧菌等㊂因此,食源性疾病的暴发在我国仍然是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且细菌性微生物是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危险因素㊂2㊀食源性致病菌地污染状况分析2.1㊀不同食品中致病菌污染情况㊀2014 2018年我国多地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数据经统计[10]显示,在采集的10类11223份市售食品中,总检出率最高的食品种类依次为水产品(19.48%)㊁米面制品(15.62%)㊁餐饮食品(12.12%)和豆制品(12.00%)等,其中米面制品中的蜡样芽孢杆菌㊁水产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以及肉制品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㊁沙门菌等检出率较高㊂2.1.1㊀水产品中致病菌污染问题㊀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间的饮食习惯差别较大,不同食品中检出致病菌的种类不完全相同,各类食源性致病菌分布的地区也不尽相同㊂由表1可知,文山州㊁南平市和汉中市食品中致病菌总检出率较高[11-13],其中副溶血性弧菌在广州市和文山州水产品中检出率较高[13-14],这可能与多种原因有关㊂广州位于我国南㊃533㊃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33卷部沿海地区,水产制品在市售食品中占较大比例,容易受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文山州虽然地处内陆,可能因为较为单一的供货源,加上运输渠道等环节的交叉污染,从而使该菌检出率较高㊂此外,嘉兴市副溶血弧菌检出率也很高,其可能与采样时间㊁器具消毒不严及交叉污染等因素有关[15]㊂2.1.2㊀米面制品中致病菌污染问题㊀由表1可知,蜡样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南平市米面制品中检出率较高,分别为29.35%和17.36%[11]㊂此外,嘉兴市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15]发现,熟制米面制品的主要污染菌也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孢杆菌㊂这一现象可能由于米面制品(如米粉㊁粿条㊁米饭等)在售卖时常常暴露于空气中,同时高峰时期人员密集拥挤,再加上环境湿润,从而为致病菌提供了良好的生存和繁殖条件㊂表1㊀我国各地区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样品来源检测结果主要污染对象参考文献2012 2018年南平市314份餐饮食品样品总检出率为22.29%,蜡样芽孢杆菌(25.73%)㊁金黄色葡萄球菌(10.95%)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0.78%)米面制品㊁盒饭㊁中式凉拌菜等陈萍等[11],20192015 2016年广州市2044份食品样品总检出率为11.79%,副溶血性弧菌(56.36%),蜡样芽孢杆菌(3.68%)㊁金黄色葡萄球菌(1.56%)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1.13%)㊁沙门菌(0.49%)水产品㊁生鲜肉㊁焙烤食品等张健等[14],20172017年嘉兴市475份食品样品总检出率为16.63%,副溶血性弧菌(85.00%),致泻性大肠埃希菌(9.56%)㊁蜡样芽孢杆菌(4.78%)㊁沙门菌(2.96%)㊁金黄色葡萄球菌(1.67%)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0.61%)双壳类海产品㊁生鲜畜肉㊁熟制米面制品㊁焙烤及油炸类食品等陈黎霞等[15],20192016 2018年郑州市561份食品样品总检出率为8.73%,弯曲菌(7.58%)㊁蜡样芽孢杆菌(6.95%)㊁克罗诺杆菌属(5.52%)㊁沙门菌(1.78%)㊁致泻大肠埃希氏菌(1.78%)㊁产气荚膜梭菌(1.51%)㊁金黄色葡萄球菌(0.21%)餐饮食品㊁肉与肉制品㊁水果及其制品等戴蕾等[17],20192017年桂林市205份食品样品总检出率为11.71%,蜡样芽孢杆菌(12.00%)㊁沙门菌(8.50%)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1.50%)㊁金黄色葡萄球菌(0.95%)冷冻肉糜类食品㊁牲畜肉㊁调理肉类㊁乳粉㊁面包糕点等王彦文等[16],20192014 2017年汉中市950份食品样品总检出率21.58%,弯曲菌(24.00%)㊁蜡样芽孢杆(23.18%)㊁金黄色葡萄球菌(10.27%)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6.34%)㊁沙门菌(5.68%)㊁致泻大肠埃希氏菌(5.00%)㊁霍乱弧菌(2.69%)㊁副溶血弧菌(1.71%)生禽肉㊁调理肉制品㊁流动早餐等陈雅丽等[12],20192016 2018年文山州535份食品样品总检出率为26.73%,副溶血性弧菌(55.00%)㊁产气荚膜梭菌(28.57%)㊁变形杆菌(13.09%)㊁霍乱弧菌(10.00%)㊁创伤弧菌(10.00%)㊁沙门菌(9.23%)㊁弯曲菌(6.84%)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5.06%)㊁蜡样芽孢杆菌(4.78%)㊁金黄色葡萄球菌(3.78%)水产品㊁肉与肉制品㊁豆制品㊁地方食品㊁速冻面米制品㊁蔬菜及其制品等张练等[13],20192010 2014年北京市大兴区899件食品样品总检出率 6.56%,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2.67%)㊁副溶血性弧菌(1.22%)㊁金黄色葡萄球菌(1.00%)㊁沙门菌(1.00%)牲畜肉㊁生牛乳㊁餐饮荤素烧烤类即食食品㊁鲜冻水产品等潘峰等[18],20172.1.3㊀肉类及其制品中致病菌污染问题㊀桂林市牲畜肉中沙门菌检出率较高[16],可能因为该类食品在加工过程中没有彻底煮熟,或受到了交叉污染㊂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弯曲菌在汉中市调理肉制品中的检出率均较高,可能与致病菌的交叉污染以及农贸市场宰杀禽类等污染问题有关[12]㊂以上统计数据表明,较为严重的致病菌污染主要出现在水产品㊁生禽肉类等食品中㊂水产制品易受到副溶血㊃633㊃第3期孙献周,等㊀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现状及危害性弧菌污染,肉制品主要受沙门菌㊁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污染,且不同地区间食品中致病菌污染也不相同㊂2.2㊀不同场所中致病菌污染情况2.2.1㊀农贸市场中致病菌污染问题㊀不同采样场所采集的食品样品中,致病菌的检出率不同,尤其是来自农贸市场的食品中致病菌检出率较高[10],如南平市和汉中市农贸市场采样的食品中致病菌检出率比其他采样场所高[11-12],北京市农贸市场销售的食品受致病菌污染程度也明显高于超市㊁便利店和餐饮单位[18]㊂这一现象可能与农贸市场特殊的地理位置㊁售卖环境㊁销售方式等因素有关,比如农贸市场所售卖的食品可能会随意摆放㊁包装方式大部分为散装㊁固定时间段内人流拥挤和空气流通不畅㊁经营者的卫生意识不强等,这些因素都容易引起食品中致病菌的繁殖㊂2.2.2㊀其他场所中致病菌污染问题㊀除了农贸市场食品中存在致病菌地污染,其他场所如超市㊁小吃店㊁饮品店㊁零售加工场所㊁一些流动摊点等也存在同样的污染问题㊂嘉兴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结果[15]显示,超市㊁小吃及饮品店等采样场所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小吃及饮品店㊁零售超市售卖的食品中致病菌检出率分别达18.00%和16.30%,便利店和加工店食品中也存在致病菌污染㊂开封市食品监测结果[19]表明,零售加工店㊁小吃店㊁冷饮及快餐店㊁超市等场所的食品中同样存在致病菌污染问题㊂因此,在食品的加工㊁储存㊁运输及销售过程中应特别重视食品卫生问题㊂3㊀食源性致病菌的危害人体若摄取了受致病菌污染的食物,生命健康就会受到威胁㊂除了致病菌自身及其代谢产物会损害机体健康,其代谢过程也会对机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20]㊂一旦食用受污染的食物,可能出现以急性肠胃炎症状为主的急性中毒,症状往往较轻,因而经治疗后恢复较快,也有一些患者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症状(如神经系统㊁呼吸系统等),如果救治不及时可能危及生命安全[21]㊂3.1㊀副溶血弧菌㊀副溶血弧菌在沿海地区的海水和海产品中广泛存在,往往在生鲜海产品中检出率较高[22]㊂生活中若不慎食用此类受污染的食物,可出现腹痛腹泻㊁恶心呕吐㊁发热等急性肠胃炎症状,患者以水样便为主要特征,且粪便常混有黏液和脓血,症状严重者可出现休克㊁昏迷等,甚至死亡[23]㊂如果餐饮行业卫生消毒不严格,就可能在运输㊁储存或是销售环节发生交叉污染,进而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发生㊂3.2㊀沙门菌㊀水源和畜产品很容易受到沙门菌污染,该菌是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24]㊂沙门菌在100ħ加热数分钟就可被杀灭,而在简陋的环境下就餐㊁食物食用前未加热或食物制备过程生熟未分开,可能引发食物中毒,威胁身体健康[25]㊂若不慎食用了受沙门菌污染的食物,患者可出现败血症㊁急性胃肠炎等中毒症状[26-27]㊂3.3㊀蜡样芽孢杆菌㊀蜡样芽孢杆菌可附着在泥土㊁不洁净的工具以及从业者的双手上,导致食品生产加工链上的各个环节出现潜在污染风险[28]㊂此菌在10~45ħ下均可生长繁殖,100ħ20min可将该菌繁殖体杀灭,而其产生的芽孢需在120ħ1h才能被杀灭[29]㊂由于蜡样芽孢杆菌可产生肠毒素等多种致病物质,若不慎食用受污染的食物可造成恶心㊁呕吐㊁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可引发脑膜炎[30]㊂3.4㊀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㊀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可在低温下存活,一旦黏附在材料上可以通过形成生物膜抵抗杀菌剂,很容易造成食品污染[31]㊂新生儿㊁老年人㊁孕妇及免疫缺陷人群容易受该菌影响,表现为发热㊁自然流产㊁脑膜炎㊁败血症等,其特点为致死率较高[32]㊂3.5㊀阪崎肠杆菌㊀除此之外,阪崎肠杆菌易污染婴幼儿配方奶粉,对新生儿存在很大的健康威胁[33]㊂新生儿自身器官发育还不完善㊁免疫力低下,婴儿配方乳粉一旦受到污染,会引起新生儿脑膜炎等疾病,因此,对这些特殊膳食用食品的监测也应作为重点㊂4㊀解决对策4.1㊀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㊀对食源性致病菌进行监测,可以更加明确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源及污染环节,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㊁制定监管计划㊂目前,我国关于食源性疾病的统计数据可能只是实际发生中的一小部分㊂我国在监测方面存在主动性差㊁各部门协调能力较弱等问题[34],因此现阶段应提高我国食源性疾病监测的主动性,对监测工作进行进一步的推进与落实㊂同时可以加强对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人员的培训,提高上报数据的质量[35]㊂此外,对于一些致病菌污染率较高的食品(水产品㊁畜禽肉制品等)以及一些致病菌检出率较高的场所(如农贸市场),相关食品安全部门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监管㊂4.2㊀严格规范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操作流程㊀某些㊃733㊃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33卷食品生产经营者可能会通过不正当手段在食品原料中掺杂有害物质以提高检测的通过率,如三聚氰胺事件等;也有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达到提高食品的保质期和食品卖相等在食品中违法添加化学物质(苏丹红㊁瘦肉精等)[36]㊂此外,市场上也存在一些达不到卫生要求或不具备食品生产资质的经营者㊂针对存在的问题,要加大对市场上商户的监管,建立健全市场准入标准[37]㊂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要明确责任机制,保证对生产㊁加工㊁储存等各个环节的有效控制,尽可能降低致病菌污染的可能且避免二次污染的发生㊂4.3㊀优化升级食品安全检测设备和技术㊀目前,在食品检测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检测手段不先进,检测体系不够详细以及市场上缺乏统一验收标准等[37]㊂我国现有的快速检测方法依然是传统的生化鉴定技术,检测所需时间长㊂对于一些基层食品产品仍不能达到高效率的检测,因此应该尽快普及较为灵敏和迅速地检测技术㊂同时,发展致病菌检测新技术和新方法是今后研究的重点㊂4.4㊀舆论宣传和普及食品安全常识㊀为了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消费者不要到无证摊贩处购买各类食品,注意食品的保质期,尽量购买新鲜食品㊂个人要养成健康卫生的饮食习惯,处理食物要生熟分开㊁煮透烧熟,避免病由口入㊂对政府来说,通过微信㊁微博等新媒体形式向大众普及食品安全知识也是有效的宣传和科普途径㊂参考文献[1]㊀WHO Food-borne disease[EB/OL].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food-safety.[2]㊀付萍,王连森,陈江,等.2015年中国大陆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监测资料分析[J].中国食品卫生志,2019,31(1):64-70. [3]㊀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标准:GB/T4789-2008[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4]㊀王伟华,张新武,周靖波,等.食源性微生物快速检测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0,1(4):182-188. [5]㊀施春雷.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研究的新动态[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10(18):5981-5982.[6]㊀韩进兰.食源性疾病监测中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20,9(1):122.[7]㊀庞璐,张哲,徐进.2006 2010年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简介[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1,23(6):560-563.[8]㊀马智杰,王岗,杨淑香,等.中国2003 2015年学校食源性疾病时间趋势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7,38(1):82-85. [9]㊀张晶,李薇薇,杨淑香,等.中国2010 2016年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9,35(10): 1379-1382.[10]张雅薇.2014 2018年我国多地在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现状分析[J].福建轻纺,2019(11):18-21. [11]陈萍,叶丽丹,黄娟.2012 2018年南平市餐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J].职业与健康,2019,35(19):2630-2632,2637.[12]陈雅丽,张志强,刘红丽,等.2014-2017年陕西汉中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监测与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 2019,35(2):117-120,124.[13]张练,白丽晶,田会涛.2016-2018年文山州市售食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10(22):7649-7655.[14]张健,邓志爱,伍业健,等.2015年-2016年广州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7,27(11):1608-1609,1612.[15]陈黎霞,李萍,高蕾,等.2017年嘉兴市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9,29(21):2666-2668,2672.[16]王彦文,黄辉,王春旭,等.2017年桂林市食源性致病菌监测与分析[J].华夏医学,2019,32(1):118-121.[17]戴蕾,王松强,李倩,等.2016-2018年郑州市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9,26(12):1450-1453. [18]潘峰,韩林,赵惠玲.2010-2014年北京市大兴区食品中致病菌污染状况[J].职业与健康,2017,33(10):1335-1338. [19]许姣,陈磊,巩飙.2016-2018年开封市售食品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20,31(5):408-411. [20]许喜林,郭祀远,李琳.食品生产中微生物危害的分析与控制[J].微生物学通报,2002(2):67-71.[21]赵静,孙海娟,冯叙桥.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及其监测技术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3,4(5): 1353-1360.[22]宫春波,王朝霞,伍海燕,等.烟台海域鲜活海产品副溶血弧菌的污染概况及致病风险评价[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4(3):216-221,234.[23]张德福,付绪磊,张明,等.副溶血弧菌毒力因子及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5,36(7):216-222. [24]姚雪婷,蒋玉艳.肉类食品沙门菌污染食源性疾病研究进展[J].应用预防医学,2019,25(6):520-522.[25]李杭生,邱春晖,李丽丽,等.农村家宴一起肠炎沙门菌食物中毒调查与防控措施[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20,26(1):79-80.[26]CARRIQUE-MAS J J,DAVIES R H.Sampling and bacteriologicaldetection of Salmonella in poultry and poultry premises:a review [J].Rev Sci Tech,2008,27(3):665-677.[27]刘书宏,吴科敏,周辰瑜,等.食源性沙门氏菌分离株致病性研究和毒力相关基因检测[J].食品科学,2018,39(17): 182-186.[28]张伟伟,鲁绯,张金兰,等.食品中蜡样芽孢杆菌的研究进展[J].中国酿造,2010(5):1-4.[29]许姣,陈磊,巩飙.开封市售奶茶中蜡样芽孢杆菌的鉴定与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20,31(4):308-310. [30]BERTHOLD-PLUTA A,PLUTA A,GARBOWSKA M.The effectof selected factors on the survival of Bacillus cereus in the human gastrointestinaltract[J].Microb Pathog,2015(82):7-14.㊃833㊃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㊀Vol.33No.3Jun.2021㊀Journal of Henan Medical College[31]张亚红,王娉,王玮,等.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血清分型及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42(2):18-22.[32]郭亮,张闻桐,闫帅帅,等.一株抑制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的S.epidermidis G26菌株的分离筛选[J].工业微生物,2020,50(2):1-6.[33]周庆女,黄华飞,钟文华,等.新生儿阪崎肠杆菌化脓性脑膜炎一例[J].现代实用医学,2019,31(11):1552-1553.[34]潘宇靖.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的问题及其完善[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22(1):58-63.[35]张若鸿,杨洋,李晓然,等.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对比及前景展望[J].卫生研究,2019,48(6):1024-1031.[36]王星宇.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21):34,50.[37]杨丽娟.试析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现状及其对策[J].现代食品,2019(23):115-118.医学护理收稿日期:2020-08-17㊀修回日期:2020-11-08作者简介:段生连(1989-),女,河南省信阳市人,本科,主管护师,从事脑血管疾病护理工作㊂基于Roy 适应模式理论的康复护理对帕金森病患者肢体功能评分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段生连(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神经内科,郑州450000)[摘要]㊀目的㊀探讨基于Roy 适应模式理论的康复护理对帕金森病(PD)患者肢体功能评分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㊂方法㊀选取86例PD 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㊂对照组采用一般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基于Roy 适应模式理论的康复护理㊂比较干预前及干预2个月后,2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MBI)㊁Berg 平衡量表(BBS)]㊁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护理能力实施量表(ESCA)]㊁生活质量[帕金森病生存质量问卷(PDQL-39)]㊂结果㊀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87.79ʃ5.61)分㊁BBS(49.51ʃ3.26)分较干预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80.13ʃ5.06)分,(46.55ʃ5.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ESCA(35.69ʃ2.73)分㊁自我责任意识(25.58ʃ3.87)分㊁自我护理认识(26.54ʃ3.90)分及健康认知程度(55.37ʃ5.72)分较干预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26.49ʃ4.52)分,(20.01ʃ3.35)分,(22.84ʃ3.46)分,(46.72ʃ9.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干预2个月后的PDQL-39疾病症状(12.24ʃ0.60)分㊁系统症状(10.24ʃ0.67)分㊁情感功能(12.21ʃ1.23)分㊁社会功能(15.20ʃ0.41)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结论㊀基于Roy 适应模式理论的康复护理应用于PD 患者,有助于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与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㊂[关键词]㊀帕金森病;Roy 适应模式理论;康复护理;活动能力;自我护理能力[中图分类号]㊀R473.74㊀㊀㊀[文献标识码]㊀B㊀㊀㊀[文章编号]㊀1008-9276(2021)03-0339-04㊀㊀帕金森病(PD)也称震颤麻痹,属于中老年人群常见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㊁运动功能减退㊁肌强直或体位不稳等,起病缓慢,呈进行性发展[1]㊂对PD 患者早期采取有效治疗与控制,可减缓病情进展速度,降低或避免致残风险㊂Roy 适应模式理论主要围绕人的适应行为,促使服务对象在生理㊁自我概念㊁角色功能与相互依赖等方面产生适应性反应,进而帮助其充分参与康复护理过程,改善日常生活质量[2]㊂本研究探讨基于Roy 适应模式理论的康复护理对PD 患者肢体功能评分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报道如下㊂1㊀对象与方法1.1㊀对象㊀选取2018年1月 2020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诊治的86例PD 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㊂纳入标准:①依据诊断要求,确诊为PD 者[3]㊂②Hoehn-Yahr 分级:Ⅱ~Ⅳ级[4]㊂③患者及其家属对研究知情且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㊂排除标准:①存在其他器质性功能损伤㊂②无法完全主动配合试验㊂③伴有其他影响步行功能的神经㊁肌肉或骨关节疾病㊂排除标准:①入组后存在不符合纳入标准或未根据研究方案进行试验的病例,予以剔除㊂②入组后出现严重不良事件或并发症,无法继续接受试验者㊂㊃933㊃。

食品检验标准汇总表

食品检验标准汇总表
食品检验标准汇总表
样品 标准 砷 铅 馒头 GB/T2118-2007《小麦粉馒头》 大肠菌群 沙门氏菌 致病菌 水分及挥发物 榨油 GB10464-2003《葵花籽油》 酸值 色泽 过氧化值 砷 铅 镉 亚硝酸盐 肉制品 GB2726-2005《熟肉制品卫生标准 菌落总数 》 大肠菌群 沙门氏菌 致病菌 志贺氏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志贺氏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检测项目 子项目 子项目检测标准 GB/T5009.11-2003 GB/T5009.12-2010 GB/T4789.3-2010 GB/T4789.4-2010 GB/T4789.5-2012 GB/T4789.10-2010 GB/T5528-2008 GB/T5530-2005 GB/T5525-2008 GB/T5538-2005 GB/T5009.11-2003 GB/T5009.12-2010 GB/T5009.15-2003 GB5009.33-2010 GB/T4789.1-2010 GB/T4789.17-2003 GB/T4789.2-2010 GB/T4789.3-2010 GB/T4789.4-2010 GB/T4789.5-2012 GB/T4789.10-2010 备注
砷 铅 拉皮 菌落总数 CFZJS03X02-2003《凉皮粉皮检验 大肠菌群 技术规范》 沙门氏菌 致病菌 志贺氏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砷 铅 蛋制品 GB2749-2003《蛋制品卫生标准》 菌落总数 大肠菌群 致病菌 总酸 砷 铅 酱腌菜 企业标准 大肠菌群 沙门氏菌 致病菌 志贺氏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亚硝酸盐 沙门氏菌 志贺氏菌
GB/T5009.11-2003 GB/T5009.12-2010 GB4789.2-2010 GB4789.3-2010 GB4789.4-2010 GB4789.5-2012 GB 4789.10-2010 GB/T5009.11-2003 GB/T5009.12-2010 GB4789.2-2010 GB4789.3-2010 GB4789.4-2010 GB4789.5-2012 GB/T5009.39-2003 GB/T5009.11-2003 GB/T5009.12-2010 GB4789.3-2010 GB4789.4-2010 GB4789.5-2012 GB 4789.10-2010 GB5009.33-2010 套用一般使用标准 参考大酱检测标准中 致病菌子项目检测项 目数量 无法查询该标准

食品检测大肠杆菌标准表

食品检测大肠杆菌标准表

食品检测大肠杆菌标准表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而大肠杆菌是食品中常见的致病菌之一。

因此,对食品中大肠杆菌的检测和监控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确保食品安全,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大肠杆菌标准表,以便对食品中的大肠杆菌进行监测和评估。

大肠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它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肠道中,是一种潜在的致病菌。

食品中如果含有大肠杆菌,就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各国针对食品中大肠杆菌的标准都进行了严格规定。

在食品中大肠杆菌的检测中,常用的方法是采用培养法。

培养法是将食品样品放入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利用大肠杆菌的特定生长条件,使其在培养基中生长,然后通过计数的方法来确定食品中大肠杆菌的数量。

根据不同的食品类型和国家标准,对大肠杆菌的允许数量也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食品中大肠杆菌的标准表:1. 肉类制品。

生猪肉,每克不得检出大肠杆菌。

熟猪肉制品,每克不得超过100个大肠杆菌。

鸡肉制品,每克不得超过100个大肠杆菌。

2. 水产品。

淡水养殖水产品,每100毫升不得超过100个大肠杆菌。

海水养殖水产品,每100毫升不得超过230个大肠杆菌。

3. 饮料。

瓶装饮用水,每毫升不得超过1个大肠杆菌。

果汁饮料,每毫升不得超过10个大肠杆菌。

4. 奶制品。

生鲜牛奶,每毫升不得超过10个大肠杆菌。

乳制品,每克不得超过10个大肠杆菌。

除了以上列举的食品类型外,其他食品中大肠杆菌的标准也都有相应的规定。

而在实际检测中,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通常会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测,以确保食品中大肠杆菌的数量符合标准要求。

总的来说,食品中大肠杆菌的标准表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依据,各国对于食品中大肠杆菌的标准都有严格的要求。

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检测和监控,才能保障食品安全,保护人们的健康。

希望各个食品生产企业和监管部门都能够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加强对食品中大肠杆菌的监测和控制,共同维护食品安全,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阴性
广州市地方标准
DBJ440100T 31-2009 生食海水产品卫生要求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 GB/T 4789.6-2003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40cfu/g 阴性 阴性 阴性
大肠埃希氏菌O157 GB/T 4789.36-2008
阴性 【SN/T 0973-2010】
沙门氏菌 30%
金黄色葡萄球菌 24%
单增生李斯特氏菌 6%
大肠埃希氏菌O157 2%
志贺氏菌 16%
副溶血性弧菌 10%

沙门氏菌 志贺氏菌 副溶血性弧菌 大肠埃希氏菌O157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 溶血性链球菌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1000cfu/g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志贺氏菌 GB 4789.5-2012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副溶血性弧菌 GB/T 4789.7-2008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100MPN/g 阴性 阴性
NYT 657-2012 绿色食品 乳制品
NYT 1887-2010 绿色食品 乳清制品
NYT 898-2004 绿色食品 含乳饮料 NY 5140-2005 无公害食品 液体乳
RHB 602-2005 牛初乳粉 GB 2726-2005 熟肉制品卫生标准 GB/T 9959.2-2008 分割鲜冻猪瘦肉 GB 14891.7-1997 辐照冷冻包装畜禽肉类卫生标准 GB 14891.7-1997 辐照熟畜禽肉类卫生标准 GB 18406.3-2001 无公害畜禽肉安全要求 GB/T 9961-2008 鲜冻胴体羊肉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霍乱弧菌阴性 【SN/T 1022-2010】
霍乱弧菌阴性 【SN/T 1022-2010】
霍乱弧菌阴性 【SN/T 1022-2010】
50
48
沙门氏菌
40志贺氏菌
副溶血性弧菌
大30肠埃希氏菌 单2核0 细O胞15增7 生李
金1黄0斯色特葡氏萄菌球菌
致溶泻0血大性肠链埃球希菌氏
DB11 519-2008 生食水产品卫生要求
DB11 617-2009 熟食水产品卫生食动物性水产品卫生要求
沙门氏菌 GB 4789.4-2010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 GB 4789.10-2010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100CFU/g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10000CFU/g 1000CFU/g 1000CFU/g 阴性 100cfu/g 阴性 阴性
GB/T 17239-2008 鲜冻兔肉 NYT 843-2009 绿色食品 肉及肉制品
DB11 520-2008 生食肉类产品卫生要求
DB 31 2016-2013 调理肉制品和调理水产品 DB 31 2020-2013 食用干制肉皮 DB 31 2004-2012 发酵肉制品 DB52 494-2005 酱卤肉制品
合计
48 26 26 16 3
16 9
38 10 9 159
有检测要求标准数量(标准总数:50个) 38
9 3
10
9
沙门氏菌 志贺氏菌 副溶血性弧菌 大肠埃希氏菌O157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 溶血性链球菌
测试条可检项目比例分配图(可检项目:
溶血性链球菌 6%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 6%
中国四大类食品致病菌检查汇总表
食品种类 蛋与蛋制品 乳与乳制品 肉与肉制品
水产品食品
标准类型 国标
北京市地方标准 河北省地方标准 农业行业标准
国标
农业行业标准 乳制品行业标准
国标
农业行业标准 北京市地方标准 上海市地方标准 贵州省地方标准 内蒙古地方标准
国标
农业行业标准
上海市地方标准 重庆市地方标准 北京市地方标准 福建省地方标准
阴性 【SN/T 0973-2010】
阴性
溶血性链球菌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GB/T 4789.11-2003
GB 4789.30-2010
阴性 阴性
阴性
其他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阪崎肠杆菌阴性 【GB 4789.40-2010】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霍乱弧菌阴性 【SN/T 1022-2010】
DBS15 002-2013 含乳固态成型制品 GB 10136-2005 腌制生食动物性水产品卫生标准
GB 10144-2005 动物性水产干制品卫生标准 GB 18406.4-2001 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 NYT 1327-2007 绿色食品 鱼糜制品 NYT 1329-2007 绿色食品 海水贝 NYT 1515-2007 绿色食品 海蜇及制品 NYT 1514-2007 绿色食品 海参及制品 NYT 1709-2009 绿色食品 藻类及制品 NYT 1710-2009 绿色食品 水产调味品 NYT 1712-2009 绿色食品 干制水产品 DB 312013-2013 生食动物性海水产品 DB31 161-1995 醉制小水产卫生要求 DBS50 013-2013 风味水产品
标准号 名称
GB 2749-2003 蛋制品卫生标准 GB/T 4789.19-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蛋与蛋制品检验
DB11/ 616-2009 热凝固蛋制品卫生要求 DB13T 549-2004 柴鸡蛋
NY 5144-2002 无公害食品 咸鸭蛋 NY5143-2002无公害食品皮蛋
NY 5039-2005 无公害食品 鲜禽蛋 NYT 754-2011 绿色食品 蛋与蛋制品 GB 16321-2003 乳酸菌饮料卫生标准 GB 19301—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生乳 GB19644-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乳粉 GB 19302-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发酵乳 GB 25191—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调制乳 GB 13102-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炼乳 GB 19645-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巴氏杀菌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