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忻州 波澜壮阔60年 风雨兼程铸辉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忻州波澜壮阔60年风雨兼程铸辉煌波澜壮阔60年风雨兼程铸辉煌

| 来源:原创作者:孙崇文最后修改时间:2009-09-30 16:10:30 编辑:昱村审核:王高和|编者按: 在迎来中华人

民共和国60岁华诞之际,我们把60年来国家发展变迁用写意的笔法大致勾勒了一番。同时,集中反映60年忻州风雨春秋、沧桑变化中,展示忻州60年的发展与变化的业绩,再现忻州60年文明与进步的轨迹,见证忻州60年坎坷与曲折的经历,为全市人民献上一份回顾过去、借鉴历史、展望未来的精神大餐;同时,也为共和国60岁生日献上一份精美的礼物。

岁月如歌,往事依稀,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整整一个甲子。忻州也和全国一样,60年风雨兼程,60年沧桑巨变,60年波澜壮阔。在这不寻常的60年里,有多少悲壮,有多少感动,有多少梦想,有多少光荣,铭记在人们的心里,写进了历史画卷。

回顾过去,我们充满自豪;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中国乃至忻州的发展告诉我们,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国家独立、人民解放、经

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才能解决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只有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才能为忻州发展不断注入生机和活力;只有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才能凝聚起爱我家乡、建设忻州的强大力量。

历史在前进,时代在发展。我们已经取得了光荣伟大的成就,我们必将书写更加雄伟壮美的篇章。

当前,忻州正处在加快发展、奋力崛起的关键时期。我们既要肩负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又要勇于面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严峻考验,更要积极有为地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和挑战。此时此刻,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今天忻州改革发展的大好局面,在新一任市委领导班子的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努力完成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艰巨任务,全面落实市委提出的扭住“五个发展”、走出“五条路子”、打好“五个攻坚战”的“三五”工作总要求,以科学的态度、务实的作风和攻坚的精神,努力把忻州建设成为富裕文明、开放和谐、充满活力的新型工业旅游城市。

50年代:天上飞彩霞呀地上开红花呀

那是一片春回大地、彩霞满天的金色黎明。

那是一种心潮澎湃、激情飞扬的欢乐情景。

那是一个百废待兴、重整山河的崭新时代。

如光芒四射的太阳从历史的地平线冉冉升起,新中国诞生了。年轻的共和国以她特有的活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迅速掀起一场又一场兴利除弊、弃旧迎新的运动,土地改革,三大改造,抗美援朝,巩固新政权,改造旧社会,国民经济迅速恢复,社会生产力大解放,一五计划超额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共和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半个多世纪之后的今天,那个年代的人依然愿意用纯真、热情、兴奋这样的美好字眼来形容火红的50年代。尽管50年代末“左”倾冒进的倾向明显升温,美好的愿望代替了客观经济规律,“大跃进”、全民大炼钢铁已使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为随后的严重经济困难埋下了“伏笔”,但人们仍然愿意用赞美和怀念的笔触来记述那时候的一切,“天上飞彩霞呀地上开红花呀”便是当时人们的心境和对未来的憧憬。那一代年轻人把建设、革命和崇高理想这样一些理念与新生共和国的成长和壮大紧密联系在一起。

那时的忻州也和全国一样。1948年,忻县境内全部解放。大批青年踊跃参军,大批民工奋勇支前,大批干部离乡南下,开辟新解放区工作;土地改革如火如荼,抗美援朝风起云涌。

1951年,忻县区各县响应抗美援朝总会捐献飞机大炮号召,共捐款29321万元(旧币),6247名青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取缔“一贯道”,开展“三反”、“五反”运动,积极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1952年3月,忻县第一个国营机械厂——忻县农具制造厂创建,1952年12月,第一个国营建材企业——忻县砖瓦厂建成投产。1953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进行改造,到1955年12月,国营和合作社分别占到99%和82%,到1956年底,全区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0年代初,河曲县沙畔村社主任苗二满红认定“沙畔要想富,就得风沙住”,先领小女儿种柠条80亩,继又领青年男女数十人营造固沙林带17条,到1961年,全村共营造成片林4700亩,户均24亩,受到国家林业部奖励,成为山西省林业先进单位。这位发誓“生前造林,死后看树”的老党员,在告别人世时拿出仅有的6元钱,交了最后一次党费。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60年代:一条大河波浪宽!

那是一个令人既不能忘却又不堪回首的年代。

冲动与理智相互碰撞,激情与现实发生冲突。

历史的天空电闪雷鸣,风云激荡。

大海的航船总不会一帆风顺,前进的道路也不会一马平川。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连续遭受自然灾害,给全国人民生产、生活造成严重的困难。那个时期的人们勒紧裤带,努力生产,“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口号充满乐观向上的浪漫情怀;“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更多地被赋予了革命色彩;“文化大革命”的爆发使中国大地从此笼罩了乌云。

经历过这十年的人们更不会忘记,国民经济全面调整,社会主义建设重新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导弹和原子弹试验成功,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60年代的中国虽然遭到了严重的挫折,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工农业生产有较大发展,建立了具有相当规模的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从小经历过六十年代的忻州人到现在大多已是年过半百,他们常常用“三年困难时期”那种吃不饱、饿肚子的饥荒岁月,教育自己的后代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一位时任本区某县县委书记的领导竟也因全家人没粮食吃而偷偷用粮

票在一个公社换了一麻袋胡萝卜,被人检举因此还受了处分。连县委书记也饿肚子!今天让后辈人听起来瞠目结舌。值得一提的是,经过“三年调整”后全区工农业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1965年,全区工业企业发展到326个,工业总产值达到8036万元,占到工农业总产值的25.93%,其中轻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