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全国新高考地理备考复习 地壳物质循环
(浙江选考)2021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7讲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教学案新人教版
第7讲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1.地壳的物质组成(1)地壳的物质组成a(2)矿物与岩石的关系b(3)三大类岩石及其成因c2.地壳的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之间及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图示c地壳的物质组成1.地壳的物质组成地壳是由岩石组成;岩石由矿物组成;矿物由化学元素组成。
2.矿物与岩石的关系岩石是固态矿物的集合体,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
如石灰岩主要由方解石组成,花岗岩由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组成。
3.三大类岩石及其成因按成因分类成因实例岩浆岩(火成岩)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流纹岩、玄武岩侵入岩岩浆在地表以下冷凝成为的岩石花岗岩沉积岩沉积物经过漫长的岁月固结成为的岩石页岩、砂岩、砾岩、石灰岩变质岩在高温、高压下,岩石发生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大理岩、石英岩、板岩(2017年11月浙江选考)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
完成第1题。
1.按成因分类,乙处岩石属于( )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答案:D美国西部的羚羊谷为狭缝型峡谷。
从地表看,羚羊谷为荒漠上一节干枯的小河沟(下左图);深入地下,羚羊谷两侧岩壁为光滑坚硬的沉积岩曲面(下右图)。
读图完成2~3题。
2.羚羊谷两侧岩石具有( )A.片理构造B.层理构造C.球状构造D.气孔构造3.与羚羊谷成因密切相关的自然环境是( )A.全年炎热干旱,冬春季节多强风B.年降水量不多,但有季节性山洪C.全年降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强D.沿海低地平原,海水侵蚀作用强解析:第2题,由材料知,羚羊谷两侧岩石属于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
片理构造是变质岩中最常见的构造特征,A错;球状构造是花岗岩等侵入型岩浆岩常有的构造,C错;气孔构造是喷出型岩浆岩的常见构造,D错。
所以选B。
第3题,材料显示的羚羊谷为荒漠上一节干枯的小河沟,说明当地气候较干燥,年降水量不多,河流是季节性河流。
同时峡谷内部较深,且谷两侧岩壁为光滑曲面,说明存在明显的流水侵蚀状况,因此可判断存在季节性山洪现象。
【202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物质循环和地表形态含答案
10.推测1992~1997年期间( )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毫米)。在该区域南部地区生活的富拉尼人,以游牧业为主。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D.尖顶山的玄武岩、台地的玄武岩、平顶山的玄武岩
不同沉积岩都有其特定的沉积环境。读某地沉积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4.据图判断,页岩的岩性是
A.松软易蚀B.坚固致密C.富含矿物D.容易断裂
25.推测该沉积剖面形成时期的海平面变化是
A.一直上升B.一直下降C.下降-上升-下降D.上升-下降-上升
海岸线的进退主要受到流水沉积、海水侵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读某海岸线历史变迁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4.死海盐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的时空变化特点是( )
A.北部盐度高于南部B.西部盐度高于东部
C.表层盐度夏季高于冬季D.表层盐度高于底部
5.造成死海南北分裂、南部出现盐滩的主要原因有( )
①围湖造田 ②入湖河水减少 ③降水少,蒸发旺盛 ④湖底地势北高南低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
6.死海湖区上空多浓雾,对此的合理解释是( )
A.①B.②C.③D.④
33.袭夺后,两河山区段发生的变化是( )
A.M河河床侵蚀加强B.M河汛期提前
C.N河水位变化加大D.N河阶地发育停止
某地质队在圆锥状沉积岩山地勘探(如图所示),在①②③④⑤五地向下垂直钻探,得到某沉积岩埋藏深度(沉积岩顶部到地面的垂直距离,如表所示)。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34.该沉积岩层
22.塑造图示地区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2021高考地理地壳物质循环题型精讲试题教师版(25页)
2021高考地理地壳物质循环题型精讲试题知识精讲1 地壳物质循环1.三大岩石类型及物质循环判读1.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
读图回答。
(1)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①形成的。
在这一过程中( C )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2)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 C )A.②B.③C.④D.⑤2.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Ⅰ、Ⅰ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
读图,回答(1)~(2)题。
(1)2008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于( D )A.②B.ⅠC.ⅠD.Ⅰ(2)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A )A.I—①B.Ⅰ—ⅠC.Ⅲ—⑤D.I—Ⅰ3.图1是2015年寒假期间某位驴友在云南拍摄到的“孤峰、残丘、油菜花”。
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戊表示各类岩石和岩浆,a、b、c、d、e分别表示各地地质作用。
该地的岩石类型及其形成地质作用与图2对应正确的是( D )A.甲 cB.丙 dC.丁 eD.戊a4.澳大利亚“魔鬼大理岩保护区”是世界著名的岩球地质公园,但其岩石并不是大理岩(碳酸盐),而是花岗岩。
图a为澳大利亚“魔鬼大理岩”石球景观图,图b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题。
(1)图a中的岩石类型属于图b中( B )A.甲B.乙C.丙D.丁(2)形成该景观的地质作用是( A )A.①B.②C.③D.Ⅰ5.图1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其中Ⅰ至Ⅰ代表岩石年龄由新到老的不同岩层。
图2为岩石圏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1)该地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A )A.沉积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B.地壳运动—岩浆活动—沉积作用—变质作用C.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沉积作用—地壳运动D.变质作用—沉积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2)图1中A处岩石的类型应为图2中的( C )A.甲B.乙C.丙D.丁6.读下面的地质剖面图,回答问题。
2021高考地理第三章 第1讲地壳的物质组成、物质循环与地球表面形态
第1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物质循环与地球表面形态最新 考纲1.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知识体系考纲解读1.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及矿物、岩石的概念。
2.掌握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特点及转化过程。
3.识记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和对地貌的影响。
4.能够运用地质构造和内力作用解释某地貌的形成过程。
(一)地壳的物质组成 1. 矿物(1)概念:具有确信化学成份、物理属性的单质或化合物。
(2)存在形式:气态、液态和固态。
(3)分类:金属矿和非金属矿。
2. 岩石(1)概念:岩石圈(地壳)中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集合体,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
(2)分类(成因)①岩浆岩⎩⎪⎨⎪⎧侵入岩:岩浆在地表以下冷凝成为岩石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②沉积岩⎩⎪⎨⎪⎧概念:风化过程产生的碎屑物质经过漫长的岁月, 沉积、固结为岩石特征: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③变质岩⎩⎪⎨⎪⎧概念:由于岩石存在的条件,如温度、压力等产生变化,导致岩石原先的结构、矿物成分等发生变化而形成的岩石常见岩石: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二)地壳的物质循环 1. 地质循环(1)概念: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存在的物质循环。
(2)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的衰变。
2. 岩石的转化(1)循环物质的名称:①岩浆岩;②沉积岩;③变质岩;④岩浆。
(2)岩石的形成进程A 为:岩浆上升(或侵入)冷却凝固;B 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C 为:变质作用;D 为:重熔再生。
岩石圈物质循环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转变,从岩浆到形成各类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周而复始,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进程。
可归纳为下面的模式图:[1.(1)(2021·浙江文综)火山地貌景观的岩石组成是花岗岩,球状风化形成的山石景观的岩石组成是砂岩( × )解析火山地貌的岩石组成主若是喷出岩,花岗岩常被风化成球状景观。
[备考资料]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第一讲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doc
第一讲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一、地壳的物质组成1.矿物(1)概念: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者化合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
(2)存在形式⎩⎪⎨⎪⎧ 气态:天然气固态:石英液态:石油、天然汞2.岩石(1)概念:岩石圈(地壳)中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集合体,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
(2)分类(成因):①岩浆岩⎩⎪⎨⎪⎧侵入岩:岩浆在地表以下冷凝成为岩石,如花岗岩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如玄武岩 ②沉积岩⎩⎪⎨⎪⎧ 概念:风化过程产生的碎屑物质经过 漫长的岁月,沉积、固结为岩石特征: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常见岩石: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③变质岩⎩⎪⎨⎪⎧ 概念:由于岩石存在的条件,如温度、压 力等产生变化,导致岩石原先的结构、 矿物成分等发生变化而形成的岩石常见岩石: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温馨提示] 侵入岩、喷出岩、变质岩的特点的区别 侵入岩矿物结晶颗粒较大;喷出岩矿物结晶颗粒细小,有的有流纹或气孔构造;变质岩具有片理构造。
二、地壳的物质循环1.地质循环(1)概念:原始地壳形成至今,在漫长的地质历史岁月中,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存在着大规模的物质循环。
(2)能量:放射能→热能→机械能。
2.岩石的转化(1)参与循环的地壳物质名称:①岩浆;②岩浆岩;③变质岩。
(2)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质作用:A 冷却凝固;B 外力作用;C 变质作用;D 高温熔化作用。
读图析图能力——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是展示岩石圈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过程的图示。
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类型多种多样,但都是说明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之间的循环关系,这种关系实质就是内、外力作用。
重点展示[熟知典型图示][掌握判读技巧]1.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以下图为例)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①岩浆:三进一出。
②岩浆岩:一进三出。
③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三章第一讲 地球的圈层结构、地壳物质组成及物质循环
[课程目标]1.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2.地壳物质循环3.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4.大气受热过程5.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6.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7.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8.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一讲地球的圈层结构、地壳物质组成及物质循环考点一地球的圈层结构对应学生用书p271.地球内部圈层(3)划分三个圈层:图中C为__地壳__,D为__地幔__,E为__地核__(由外核和内核组成)。
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顶部,是__岩浆__的主要发源地。
(4)岩石圈:由坚硬的__岩石__组成,包括地壳和__上地幔顶部__。
2.地球的外部圈层(1)A表示__大气圈__: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是氮、氧。
(2)B表示__水圈__: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__连续__但不规则的圈层。
(3)C表示__生物圈__: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包括__大气圈__的底部、__水圈__的全部和__岩石圈__的上部。
对应学生用书p28一、地球的内部圈层划分1.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地球内部圈层的概况,可简化总结成下表以便于记忆:温度、压力和密度很大,呈固态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叫做岩石圈。
要注意对岩石圈和地壳的区分。
2.地壳的结构地壳的厚度和物质组成各处并不相同。
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
根据地壳化学组成的差异和地震波传播速度的不同,地壳可以分成两层,上层叫硅铝层,含硅和铝较多,主要由比重较小的花岗岩类组成;下层叫硅镁层,这一层硅、铝成分相对减少,镁、铁成分增多,主要由比重较大的玄武岩类组成。
二层之间的界面为康拉德面。
硅铝层在大洋地壳中很薄,甚至缺失,硅镁层则是普遍存在的。
地壳厚度的不均和硅铝层的不连续分布状态,是地壳结构的主要特点。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存环境的总称圈中,最活跃的圈层(2019·海南)2019年2月19日,我国在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完成某钻井钻探,钻井深8588米,创亚洲陆上钻井最深纪录。
2021届高考高中地理一轮复习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及地质地貌的形成过程》课件(共30张ppt)
D
8.导致该区域分异为X区和Y区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岩层褶皱
C.风沙侵蚀
D.岩层断裂
(2018·高考海南卷)下图为某区域的地质剖面图。该 区域由地表平坦的X区和地表略有起伏的Y区组成。X区 的玄武岩岩层较厚,Y区的玄武岩岩层较薄。据此完成 8~9题。
9.X区和Y区的玄武岩厚度存在差异是因为(
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 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 石的岩层新。
2.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
(1)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
(2)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未 侵蚀前常形成山岭‘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常形成谷地 或盆地。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及地 质地貌的形成过程
一、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三大类岩石
岩浆岩
只能由岩浆生成 花岗岩(侵入岩) 玄武岩(喷出岩) 侵入岩坚硬致密 喷出岩常有气孔
沉积岩
外力作用生成 如石灰岩/砂岩/页岩 有明显层理,可能
含有化石
变质岩
岩石在高温高压下 变质生成 如大理岩/板岩/ 石英岩/片麻岩
(高考经典题)图示的岩石循环模型❶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 从一种形态转化成另一种形态❷。据此完成(1)~(2)题。
4.看变质岩:变质岩受岩浆岩影响而形成,变质岩 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5.根据海底岩石形成和扩张过程判断:
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离 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 的地质年代越早,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
6.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
C
5.青藏高原南部是我国干热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这是因为这
第二讲 地壳物质循环和地表形态- 2021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讲义
花岗岩片麻岩石灰岩大理岩砂岩石英岩页岩板岩变质变质变质变质B岩层A 岩层C 岩层D 岩层第二讲 地壳的物质循环和地表形态1.矿物的概念:(1)矿物是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的单质或化合物。
矿物 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
有用的矿物在自然界富集到有开采价值时,就称为 矿产 。
(2)矿物有 固、液、气 三种基本存在形式。
天然气 是我们最熟悉的气态矿物, 石油和天然汞 是常见的液态矿物,绝大多数矿物都是以 固态 形式存在。
自然界最常见的矿物是 石英(即二氧化硅) ;最硬的矿物是 金刚石 ,能在所有物体上刻划出痕迹。
2.矿物的分类: 金属矿 和 非金属矿金属矿:赤铁矿、磁铁矿、黄铁矿、方铅矿等。
金属矿可划分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稀有金属、贵金属等。
非金属矿: 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 等 3.地壳的物质组成:4.三大类岩石喷出岩:矿物结晶颗粒较 小 , 有流纹或气孔构造 ( 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 )侵入岩:矿物结晶颗粒较 大 ( 花岗岩 )②沉积岩: 有层理构造、可能含有化石 ( 页岩、石灰岩、砂岩、砾岩 )(页灰砂砾)以小砾石为主的称为砾岩,颗粒 较大 ;以砂粒为主的称为砂岩,颗 粒 较小 ;由细小的黏土颗粒组成、有清晰页片状层理的称为页岩,颗粒 最小 。
(颗粒大小: 砾岩>砂岩>页岩 )③变质岩: 有片理结构 ( 大理岩 、板岩、石英岩、片麻岩 )(板英大麻)变质岩是在 高温、高压 的环境下经 变质作用 形成的。
岩浆岩是岩浆经 冷却凝固 形成,沉积岩是由 外力作用 形成,变质岩是经 变质作用 形成 岩浆岩中的 花岗岩 、沉积岩中的 石灰岩 、变质岩中的 大理岩 ,均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金属矿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石灰岩、钾盐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煤炭、石油是当前世界最重要的能源。
煤、石油是由地质时期的动植物遗体经沉积作用形成,因此其成因类似于 沉积岩 。
花岗岩主要由 石英、长石、云母 几种矿物组成,而石灰岩、大理岩则主要由 方解石 组成。
2021高考地理复习课件:专题四 第2讲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质作用过程
第2讲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质作用过程
素养导引 脉络理清
课标要求
学科素养要求
1.综合思维:结合内、外力作用
对地貌的影响,说明某一地貌
运用示意图,说明 的地质作用过程。
岩石圈物质循环过 2.地理实践力:对野外游览所
程。
见到的一些地貌形态能合理的
解释其成因,会辨认一些常见
的岩石类型。
第2讲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质作用过程
疑难探究 题组集训
第2讲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质作用过程
疑难探究 题组集训
第2讲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质作用过程
疑难探究 题组集训
第2讲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质作用过程
疑难探究 题组集训
第2讲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质作用过程
疑难探究 题组集训
第2讲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质作用过程
疑难探究 题组集训
第2讲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质作用过程
疑难探究 题组集训
第2讲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质作用过程
疑难探究 题组集训
第2讲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质作用过程
疑难探究 题组集训
第2讲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质作用过程
疑难探究 题组集训
第2讲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质作用过程
疑难探究 题组集训
第2讲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质作用过程
疑难探究 题组集训
第2讲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质作用过程
素养导引 脉络理清
第2讲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质作用过程
疑难探究 题组集训
第2讲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质作用过程
疑难探究 题组集训
第2讲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质作用过程
疑难探究 题组集训
第2讲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质作用过程
疑难探究 题组集训
第2讲 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质作用过程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壳物质循环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壳物质循环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壳物质循环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壳物质循环1、岩石的分类: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2、地质作用表现: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地震)、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图中①④分别代表:①冷却凝固作用;②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③变质作用;④重熔再生3、地质作用能量来源:①内力作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产生岩浆活动变质作用,产生地壳运动与构造地震等②外力作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其次重力能使大气、水和生物生变化,形成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对于地表形态,通常有两种理解。
其一是从宏观形态上理解的地形,如高原、盆地等,是内力和外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二是从微观成因上理解的地貌,如流水地貌、风沙地貌等,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地质构造的类型:(1)褶皱(背斜、向斜),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外力侵蚀(在外力侵蚀作用之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2)断层(上升岩块-地垒、下沉岩块-地堑)①地垒(地貌上为断块山)--华山、庐山、泰山;②地堑--东非大裂谷、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小结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1)利用向斜构造找水,向斜岩层蓄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
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可在向斜槽部。
见下图(2)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矿位置。
如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法如煤、铁矿等.订计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探或打井时在向斜构造处。
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搬运掉了。
(3)断层能加大地震烈度、地震发生时,有断层的地烈度会变大(4)利用断层找水.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5)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
(选考)2021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7讲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
第7讲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球表面形态1.地壳的物质组成(1)矿物①概念: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者化合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
②存在形式:气态、液态和固态。
③分类:金属矿和非金属矿。
(2)岩石①概念:是岩石圈中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集合体。
②分类: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2.地壳的物质循环(1)地质循环①概念: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存在着大规模的物质循环。
②能量来源:主要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的衰变。
(2)岩石的转化循环物质的名称:①岩浆岩;②沉积岩;③变质岩;④岩浆。
岩石形成过程:A:岩浆上升(或侵入)的冷却凝固作用;B: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C:变质作用;D:高温熔化作用。
3.板块的含义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许多单元,每一个单元为一个板块。
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边界比较活跃。
4.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1)板块名称:地球表层的岩石圈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如图中A 为欧亚板块、B 为太平洋板块、C 为印度洋板块、D 为美洲板块、E 为非洲板块、F 为南极洲板块。
(2)板块边界类型:生长边界、消亡边界。
(3)板块运动对宏观地形的影响⎩⎪⎨⎪⎧板块张裂——裂谷、海岭(大洋中脊)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海岸山脉、海沟、岛弧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褶皱山脉、高原 5.内力作用及表现形式(1)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主要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图中甲、乙为地壳运动造成的,丙是岩浆活动的表现。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壳运动水平运动 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系(如图甲) 垂直运动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如图乙) 岩浆活动 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如图丙) 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结果: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2021年高考地理 3.1 地壳的物质组成 和物质循环与地球表面形态复习 湘教版
年高考地理 3.1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与地球表面形态复习湘教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当地时间2012年4月24日,意大利埃特纳火山再次喷发,熔岩滚滚。
埃特纳火山位于意大利西西里岛东岸,为欧洲最高活火山。
图甲表示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序号表示地质作用;图乙为某种地貌景观照片。
读图完成1~3题。
1.图甲中的序号可以表示意大利火山喷发的是( )A.①B.②C.③D.④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②表示岩浆的喷出,可以形成火山。
答案:B2.与图乙中地貌景观成因类似的地质作用是( )A.② B.③ C.④ D.⑤解析:图乙中地貌景观为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山前冲积扇,图甲中③表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
答案:B3.山玉指产于山上的原生矿,是海洋时期白云石大理岩遇岩浆热液作用而形成的。
新疆南部是我国重要的山玉产区,图甲中能表示山玉的是( )A.A B.B C.C D.D解析:由山玉“是海洋时期白云石大理岩遇岩浆热液作用而形成的”可知,山玉属于变质岩,图甲中A为侵入型岩浆岩,B为喷出型岩浆岩,C为沉积岩,D为变质岩。
答案:D2014·邯郸二模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4~5题。
4.该地的几次主要地质作用,按发生时代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A.褶皱、断层P2、断层P1B.断层P1、断层P2、褶皱C.断层P2、断层P1、褶皱D.褶皱、断层P1、断层P2解析:图中显示褶皱上部岩层a、b呈水平分布且褶皱顶部平缓,说明a、b两岩层出现在褶皱之后;另外,图中断层P2破坏了褶皱,说明断层P2发生在褶皱之后,但断层P2没有破坏b沉积层,说明断层P2出现在b沉积层之前,而断层P1破坏了b沉积层,说明断层P1出现在b沉积层之后。
则发生的先后顺序为A项所示。
答案:A5.据图判断c岩层在断层P2右侧缺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被a、b岩层覆盖 B.没有该岩层的沉积C.抬升以后遭外力侵蚀 D.下陷侵入d、e岩层解析:可能的解释是:在没有形成a、b岩层之前,c岩层随地壳抬升而出露地表,被外力侵蚀而破坏掉,然后该处岩层又下降成图中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例探究:
(4)与中国南方相比,横断山区喀斯特地貌动态变化速率更快,景观稳定 期更短,也更容易受环境变化的影响,说明原因。
答案提示:因为横断山地区地壳运动十分活跃,地震,滑坡,崩 塌多发,所以更易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
结合图文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2010年8月,中国大陆六个丹霞地貌风景区“捆绑”组成的“中国丹
材料二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碳酸钙的溶蚀与沉淀作用 材料三 在青藏高原东缘横断山区,高原边缘的密集断裂给降水的渗 流提供了通道,也使地下水因沟谷的切割,易于溢出形成饱含碳酸钙的喀 斯特泉,泉水在山谷中溢出,一旦条件合适,水中的碳酸钙就会沉淀出来, 在地表堆积成钙华。因此,横断山区从北到南形成一条钙华景观带。
都明显增加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5
岩石圈
地壳 A
莫霍界面
地幔
古登堡界面
纵波波400速0 忽然下降, 纵波 横波完全消失
5000
地核 B
6000
内核 外核
地震波波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知识梳理:地球的内部圈层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平均厚度100~110km,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知识梳理:岩石圈的结构
沉积C 岩
外力作用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变质作用
变质D 岩
知识梳理:地壳物质循环变式图
知识梳理:地壳物质循环变式图
知识梳理:地壳物质循环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钙华又称石灰华,是在地表由岩溶泉、河、湖水沉积形成的
大孔隙次生碳酸钙。其成因是由于岩溶地区的地下水或地表水在适宜的环 境下,且往往是在植物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影响下,导致碳酸钙 过饱和而沉积。钙华沉积的多少要看净光合作用(总光合作用减去总呼吸 作用),净光合作用在一定低温(低于20°C)达到最大值。
知识梳理:泥岩
知识梳理:石灰岩
知识梳理:生物沉积岩
知识梳理:变质岩
举例:花岗岩 砂岩
片麻岩;石灰岩 石英岩;页 岩
大理岩; 板岩
知识梳理: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岩浆A 岩
一进三出——岩浆岩 三进一出——岩浆
重冷 熔却 再凝 生固
岩B浆
解题思路 因为各类岩石都可能重新 熔化成岩浆,因此三个箭头 指向的方框必然是岩浆,从 岩浆引出的箭头指向的方框 必然是岩浆岩。
2021届全国新高考地理备考复习
名师解读:
节次
地球的 结构
地壳的 物 质组成 和 物质循 环
考试内容
1.地球的内部圈层 ①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 及各层的特点 ②岩石圈的范围
2.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球的外部圈层及特点
3.地壳的物质组成 ①地壳的物质组成 ②矿物与岩石的关系 ③三大类岩石及其成因
4.地壳的物质循环 三大类岩石之间及岩石与岩 浆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图示
典例探究:
(3)同样是石灰岩被溶蚀,为什么华南地区多形成峰丛、峰林,而横断 山区不能形成。试分析原因。
答案提示:因为横断山区处于地壳强烈上升的区域,喀斯特的溶 蚀作用来不及对地表石灰岩进行充分的塑造,山体就被快速抬升。 而华南地区地壳比较稳定,由于流水溶蚀常期稳定的作用,所以形 成峰丛、峰林地貌。
“中国丹霞”捆绑申报世界遗产的成功,使得这一地球演化史中形 成的特殊地质地貌更加为世人所瞩目,也对中国如何进一步保护和开发 好这些“人类共同的财富”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1)分别指出中国大陆六个丹霞地貌
风景区所位于的省区:
①(赤水) ②(蒗山)
③(丹霞山) ④(龙虎山)
⑤(泰宁) ⑥(江郎山)
(2)红色砂砾岩在岩石三大类成因类 型中属于__________岩,图示地区的
考试要求
b b
b
a b c
c
名师解读
常以选择题 形式呈现:主 要通过图文 材料考查岩 石的类型及 演变,通过地 理事件或地 理现象考查 地壳的特点。 地壳与岩石 圈的区别是 潜在考点
知识梳理:地球的内部圈层
速度(千米/秒)
深
0
度 33
千 1000
36 9
E
F
米 2000
横波
32090000
纵波、横波波速
知识梳理:地球的外部圈层
外部圈 层
大 气 圈
水 圈
生 物 圈
概念
包围地球的复 杂系统
地球表层水体 构成的连续但 不规则的圈层
地球表层生物 及其生存环境
的总称
组成
气体和悬浮物,主 要成分是氮和氧
海洋水、陆地水 、大气水、生物 水等
生物及其 生存环境
其他
是地球自然环境 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圈里的水处于 不间断的循环运 动之中
图8
红色砂砾岩发育成丹霞地貌所经受的外
力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两种外力
作用即可)。
生物圈占有 大气圈的底部,水 圈的全部, 岩石圈的上部
知识梳理:地壳物质组成的关系
知识梳理:化学元素--矿物--矿产
知识梳理:矿物与岩石的关系
知识梳理:三大类岩石
知识梳理:岩浆岩
知识梳理:花岗岩
知识梳理:玄武岩
知识梳理:沉积岩
知识梳理:沉积岩
知识梳理:砾岩
知识梳理:砂岩
知识梳理:页岩
霞”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正式通过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丹霞”由丹霞山、赤水、泰宁、莨(Lthng)山、龙虎山(包 含龟峰)、江郎山六处丹霞地貌景区组合而成,丹霞山是其中最典型的 代表。这些地貌大体来看呈红色,是出露在地表的红色砂砾岩经过长期 的外力作用从而形成的山峰和奇岩怪石的特殊地貌。
典例探究: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试分析植物作用如何影响钙华的沉积与溶解。
答案提示:水生植物白天主要进行光合作用,消耗水中的二氧化 碳,放出氧气,使钙华沉淀;晚上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水中的氧 气,产生二氧化碳,让钙华溶解。
典例探究:
(2)说明横断山区形成钙华景观形成的原因 。
答案提示:有大面积的石灰岩分布;横断山区地处东南季风的迎 风坡,降水丰沛;有丰富的水生植物;海拔较高,气候温凉,净 光合作用大钙华沉积多;(地势起伏大,水流快,且多断裂或裂 隙,来自深处的地下水涌出后,压力骤差,水中二氧化碳易逸 出)。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试分析植物作用如何影响钙华的沉积与溶解。 (2)说明横断山区形成钙华景观形成的原因。 (3)同样是石灰岩被溶蚀,为什么华南地区多形成峰丛、峰林,而横断 山区不能形成。试分析原因 (4)与中国南方相比,横断山区喀斯特地貌动态变化速率更快,景观稳定期 更短,也更容易受环境变化的影响,说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