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建筑设计基础)
教学大纲(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基础2-1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324051课程类别:专业课;必修学时:64 (授课28,习题36)学分: 4适用年级:2010-2011开课学期:1期末考试方式:考试;闭卷;考场先修课程:后续课程:适用专业:1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为建筑学专业的学科必修课程。
使学生初步了解建筑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建筑绘图的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建筑综合表达的能力。
2 学时分配3 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3.1 理论教学内容(一)、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古代建筑发展简史:了解中国建筑史、外国古代建筑史的基本知识,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构成及其形式,掌握外国古典建筑的柱式基本要求。
2、近现代建筑发展简史:了解近现代建筑的发展的基本知识,了解现代建筑的四位建筑大师的代表作。
3、掌握字体练习,铅笔线条图,墨线线条图,手绘线条图的绘制技巧,掌握水墨渲染图的绘制技巧和方法,掌握小建筑测绘及模型制作方法。
(二)、课程教学的学时分配和作业练习的具体内容和要求:1、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简史:4学时2、外国古代建筑发展简史:4学时3、近现代建筑简史及现代建筑大师简介:4学时4、作业一:字体练习(每星期一张,课余练习)⑴、图框尺寸:210×294⑵、形式:墨线仪器图(仿宋字为徒手)⑶、工具:自制小钢笔1—3支(细—粗)亦可用针管笔。
铅笔、橡皮、丁字尺、三角板、圆规、刀片。
⑷、目的:学习并掌握仿宋字的基本笔划,字型要点,类型结构及特殊字型的处理,熟悉黑体字及常用数字及字母写法。
⑸、要求:a、正确掌握仿宋字的基本笔划及字型比例(8:5;5:3;3:2等),字距、行距均匀,字体重心协调。
b、掌握宋体字及一殷数字、字母写法、采用临贴样图的方法,以达到练习字体结构的目的。
c、掌握一般仪器的使用方法。
d、严格按照样图布图位置,不得随意改动。
⑹、步骤:a、仿宋字课下练习,在基本掌握要领情况下进行书写。
《建筑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建筑设计基础》教学大纲《建筑设计基础》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707【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分】4学分【总学时】32学时【先修课程】建筑概论建筑初步【适用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科【教学目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建筑的发展演化过程,学习建筑设计的基础知识和方法。
使学生了解建筑的发展过程和基本史实;建筑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自然、社会、文化、技术、经济诸因素对建筑的影响;了解中外主要建筑流派理论;学习观察和分析建筑现象的观点和方法,吸收建筑历史中优秀的遗产及可资借鉴的经验。
以利于进行有效的创造性探索,使建筑设计成为真正的建筑创作。
【教学要求】要借助大量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所讲的理论知识,以便使学生能有更直观的认知。
同时与学生进行及时的、经常性的交流,以便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及时调整讲授方式或内容。
现代艺术设计要求学生不仅仅只表现了在功能和技术上的要求,还要求学生对建筑艺术有其独特的见解及审美感觉,作为其艺术创作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灵感源泉,实现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真正结合。
【内容提要】第一章建筑概论1、讲授内容1、建筑的起源2、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2、教学重点、难点:建筑结构、建筑形象美观的基本设计原则3、学时分配:本单元以理论讲解为主,幻灯片优秀构成作品欣赏为辅,共2课时。
第二章中外建筑的发展历程1、讲授内容1、中国古代建筑概述2、西方古代建筑概述3、西方近现代建筑概述4、中国近现代建筑概述2、教学重点、难点:各时期建筑发展的特征及建筑思潮3、学时分配:本单元以理论讲解为主,幻灯片优秀构成作品欣赏为辅,共18课时。
第三章建筑设计方法入门1、讲授内容1、建筑设计的含义2、建筑设计的思维方法3、建筑设计的学习方法4、建筑设计的过程和方法5、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作业分析2、教学重点、难点:建筑设计的思维方法,建筑设计的过程和方法3、学时分配:本单元以理论讲解为主,幻灯片优秀构成作品欣赏为辅,共8课时。
第四章表现技法初步1、讲授内容1、工具线条图2、建筑配景图3、建筑模型表现4、建筑表现图2、教学重点、难点:工具线条的表现,建筑表现图3、学时分配:本单元以理论讲解为主,幻灯片优秀构成作品欣赏为辅,共4课时。
建筑设计基础 教学大纲
建筑设计基础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90148Z10
课程名称:建筑设计基础Architectural Design Basis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
学时/学分:64/4
先修课程:制图原理
适用专业:环境设计
教材、教学参考书:
1、《建筑初步》(第三版),清华大学田学哲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第一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本课程是是环境艺术设计方向所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并与造型基础、中外建筑史等课程相互穿插。
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建筑、建筑设计与表现、建筑结构选型、建筑构造、建筑规范和建筑制图的基础知识。
通过课堂讲授和专题设计训练,教授学生建筑设计基本方法、建筑结构选型、小型民用建筑方案设计和快速设计。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1、通过理论教学,让学生了解建筑以及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掌握初步的建设设计方法。
2、通过课堂互动教学,让学生在理解建筑基本结构选型和规范知识的前提下,思考其设计运用。
3、通过课程设计实践,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动手设计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基地考察:通过实地踏勘和资料查询,对基地本身及环境进行分析,了解并体验基地条件、环境影响因素、周边社区的优劣等,并以分析图的形式进行表述。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七、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
《建筑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建筑设计基础》教学大纲《建筑设计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本课程是建筑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这门课和我们这个专业紧密相连,同时它又带有技术性的一门课程,因为它需要一定的绘图技巧,训练大家的绘图表现能力及设计构思过程。
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强化学生的建筑设计能力与艺术表现力,提高学生的建筑艺术素养,增强学生的基本功训练。
深化了解和掌握建筑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同时,密切与构造技术课程结合,提高学生的设计深化能力,在先修课程的基础上,运用过程化的教学模式,通过系统性的基础模块和综合模块的单元教学,在观察、分析、构思、图示表达、模型实验等基本技能的训练中,初步掌握建筑与环境方案设计的基本原理与研究基本技能,完成向专业设计课的过渡。
教学总体目标,是使学生受到设计启蒙教育,启发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为今后的建筑设计和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牢固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教学应使学生具备的基本知识、技能、能力如下:1.知识(1)了解建筑的基本概念、类型、发展简史。
(2)了解建筑的分类和分级,建筑工程设计的内容及住宅建筑的分类。
(3)理解各类建筑的功能以及组合。
(4)了解建筑设计表现方式及表现内容,了解建筑色彩基本知识。
(5)了解平面构成和空间构成的意义,理解两度空间中的造型秩序、形与形的关系及其可变性。
(6)理解各种建筑形体的构成要素。
(7)了解国家现行制图标准,掌握建筑制图基本知识与方法。
2.技能(1)掌握建筑设计的程序及阶段划分。
(2)具有处理建筑功能、技术、建筑艺术等相互关系和组织空间的能力。
(3)初步掌握方案设计草图和工作模型实验技法,掌握建筑与环境中光与色的特点。
(4)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基本骨骼等的造型特点,掌握在限定条件下线、面、块材的构成技法和基本多面体的加工与组合技法,以及材料、加工法和造型性之间的关系。
掌握建筑方案基本图示(含总平面图、平、立、剖面图及轴测图等)的规范表达技法,依据建筑构成的基本原理,用图示法分析建筑构成。
《 建筑设计基础Ⅰ》教学大纲
黑龙江东方学院《建筑设计基础(1)》教学大纲建筑工程学部建筑装饰设计教研室课程编号: 03122011 适用专业建筑学专业(建筑装饰设计方向)学分:6 总学时 112 (理论学时 40 ;实践(实验)学时: 72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为建筑学专业开设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在建筑学设计系列教学中占有特殊地位,是建筑设计入门的关键。
本课程的教学宗旨和目标是通过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结合课程作业过程训练,培养学生对建筑形式语言的认知、运用、表达能力和初步的建筑设计构思能力,为学习后续的建筑设计课程打基础。
二、本课程的目的任务建筑设计基础课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是建筑设计的启蒙教育,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建筑设计思维方法,即“悟性——理性——创造性”过程的重要环节,更是建筑设计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教学的目的任务是:1.建立正确的建筑观;2.对建筑设计体系的初步认识,对设计过程的感性认识和一般了解,对名建筑的欣赏和评价;3.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即建筑功能、空间、环境的概念,平立剖面的含义以及规范表达,形式美的法则等;4.建筑表现技能的表现:建筑制图、渲染技法、模型制作、徒手表现、建筑速写等。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建筑设计基础课是建筑学专业的主导课程——建筑装饰设计系列课程的先修课程。
本课程所讲授的内容和所进行的各方面基本功训练直接为今后的建筑装饰设计课提供预备知识和技能。
四、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建筑表达部分:·学习水彩渲染技法;·学习模型制作方法,及通过模型推敲方案、表达设计意图的能力。
2.建筑形态构成部分:·培养对建筑形体的认知和组合加工能力;·培养对建筑空间的认知能力,学习设计、创造建筑空间的方法。
包括认识不同空间类型(动、静、开敞、封闭、流动、引导……)和学习空间限定的手法(设立、下沉、升起、围合、覆盖……);·加强对各种建筑形式要素(形状、色彩、尺度、质地、方向、位置)的直觉及相关性认识,培养用形式要素表达设计意图的能力;·学习建筑形式的加工方法(附加、重复、穿插、切削、旋转....)。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内容提要】 一、墙和柱承重的梁板结构体系 二、框架结构体系 三、大跨度结构体系 四、大跨度结构体系
179
【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 教学重点
4
0
4
3
空间与结构
10
36
46
教 材:《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中国建筑出版社,1997.11,第一版
参考书:【1】建筑的开始——小型建筑设计课程,傅祎 黄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5 年 11 月, 第一版
【2】20 世纪的空间设计,矢代真己、田所辰之助、滨崎良实, 中国建筑工业
一、从功能使用要求来看
二、从精神和审美要求来看
三、从物质技术手段方面来看
四、从建筑发展趋势方面来看
【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
教学重点
177
使学生宏观的认识建筑中形式与内容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分别从功能使用角度、精 神和审美要求角度、物质和技术手段方面、建筑发展趋势方面来认识建筑的形态发展的规 律。 教学难点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建筑设计基础(Foundation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课程编码:6344z006
学分:4
总学时:54
说明
【课程简介】《建筑设计基础》是环境设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学生了解建筑设计相关基本知识,包括建筑空间理论、建筑结构基础知识、建筑外形与内 部空间的关系、形式美的规律、内部空间的处理、外部体形的处理、群体组合的处理、当 代建筑的审美变异、当代西方建筑赏析。熟悉室内空间的原理、构成和操作三个环节及其 递进过程;掌握室内空间设计的方法与程序。要求学生掌握课程讲解的内容,通过课程训 练达到掌握设计建筑空间设计的能力与基本素质。 【课程性质】《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适用专业】本课程适用于环境设计专业。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建筑空间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建筑空间设 计意识,掌握建筑空间的类别、塑造建筑空间形态的方法、建筑室内空间与建筑外形的关 系与区别、建筑结构、群体组合的处理等专业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建筑空间的设计能力 和创造性思维,为今后其它学科的学习做好准备,打下坚实的造型基础。 【先修课程要求】《人体工程学》、《建筑图学与 CAD 制图》、《居住空间设计》、《室内外设计 手绘表现技法》《施工组织与预算》。 【能力培养要求】着重培养学生建立建筑空间概念意识、掌握建筑空间的塑造与功能的需 求,建筑空间与结构,空间与形态要素设计的能力。
建筑设计基础 1 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设计基础1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基本信息适应对象:建筑学专业课程代码:37D00712学时分配:85赋予学分:5先修课程:无特殊要求后续课程:《建筑设计基础2》二、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完成各环节作业,使学生掌握建筑表达的基本技能,学会以多种方式表达建筑。
要求学生学会空间思维,掌握建筑空间的组织和营建。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目的是通过不同内容的作业训练,使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建筑,掌握建筑设计表达方法,认识形态美的基本规律,并具有一定的构思创作能力,为建筑设计课打基础。
由于建筑学科本身的特点,对刚迈入大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从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上均与中学有很大的不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灵活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从而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安排(一)初看建筑/建筑与环境的认知1、初步接触建筑的基本概念2、学习观察、分析和发现建筑问题的方法3、初步了解中西方建筑发展的总体背景知识4、初步了解如何从专业的角度描述建筑(文字或图示)(二)初识建筑/建筑实测——学生宿舍室内及宿舍楼梯测绘1、初步认识建筑空间与人体尺度的关系2、初步认识建筑物的基本构成,学习小组合作的工作方法3、学习建筑的图示方法:建筑平、立、剖面的规范表达4、学习建筑制图基本方法:徒手绘图与工具绘图的方法(三)构成系列之一——平面构成1、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学习将相同或不同的平面单元重新组合为新的平面图形2、了解构成中局部与整体、局部与局部之间存在的结构关系3、训练按照形式美的原则进行平面单元的组合设计,培养对平面图形的鉴赏能力4、从抽象的平面形态入手,培养对形的敏感性、归纳性和创造性,为建筑设计做准备(四)基础作业/仿宋字与徒手钢笔画练习1、掌握工程字的规范写法2、通过了解偏旁部首的大小位置,初步训练比例与尺度的概念3、掌握直线、斜线、曲线的徒手钢笔表达4、练习材质、肌理、明暗的徒手钢笔表达方法5、掌握如树木、花草、人物、汽车等建筑配景的表达方法6、训练徒手钢笔画的表达设计构思的能力五、教学设备和设施1、本课程包括理论讲授、教学参观、课堂作业及课程设计等四个教学环节2、本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要重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筑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建筑设计基础》教学大纲(建筑学专业 6学分180学时)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建筑设计基础是建筑学专业必修的专业主干课,它与建筑设计和毕业设计一脉相承,成为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
建筑设计基础是学生步入建筑之门最先学习的专业基础课;它将为今后的建筑设计和毕业设计打下一个坚实牢固的基础。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更新教学理念,形成坚持基本功训练和强调空间设计为主的创造性思维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提出了以建筑空间设计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教学目的由重点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修养和自我悟性转向理性培养,由侧重手工技巧训练转向侧重创造性、建筑思维方面训练。
其核心包括三大模块:建筑认知和表达、从抽象空间到具体建筑、建筑分析和运用。
因此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强化学生的建筑艺术表现力和空间构思能力,增强学生的建筑设计基本功训练。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
建筑设计基础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建筑设计理论基础和建筑表达与表现技巧训练两个部分。
建筑理论包括:入学教育、建筑概论、建筑基本知识、表现技法初步、建筑空间构成基础、材料建构初步、外部环境分析、建筑设计入门。
而建筑表达与表现技巧训练则贯穿在多个课程设计的作业中。
通过理论知识的讲授和课程设计的实际训练这两个教学环节来完成。
具体如下:(1)入学教育:引言(2)建筑概论:第一节:什么是建筑,人们是如何认识建筑的第二节: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第三节:建筑师与环境第四节:建筑学专业所学内容总述第五节:建筑师需要具备的素质\(3)建筑基本知识:第一节:中西方建筑基本知识第二节:人的行为与环境分析第三节:大师经典作品解读(4)表现技法初步:第一节:概论第二节:制图工具与使用要领(墨线线条练习)第三节:表现技巧(徒手线条、钢笔画、水墨、水彩渲染等)…第四节:构图基本原理第五节:建筑空间构成(模型制作等)第六节:建筑识图(建筑抄绘)第七节:建筑测绘基本知识第八节:色彩基本知识(钢笔淡彩)(5)建筑设计方法入门:第一节:建筑设计的学习特点第二节:任务分析和调查研究…第三节:方案的比较和研究第四节:设计的深入与推敲第五节:方案表现图三、课程作业及教学要求第一学期1.认识建筑:{建筑概论,对本课程“建筑设计基础”的介绍和要求2.建筑表达与分析系列:2-1.墨线线条练习:学习建筑制图、掌握制图仪器的使用方法2-2. 建筑抄绘:学习建筑的基本表达语言,初步掌握建筑制图(平、剖、立面)的基本方法2-3. 轴测图绘制:用墨水绘制建筑的楼层分解轴测图,使用平面斜轴测图(60度-30度)2-4. 制作大师作品的模型:学习建筑图中各部件的对应关系,培养学生从二维到三维空间的转换2-5. 大师作品分析:从认识大师作品开始,逐步深入地了解其设计思想和设计手法3.建筑空间构成训练系列一:3-1.单一空间的划分与限定:对空间围合、分割、限定等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3-2.多元空间的冲突与组合:选择模型进行多种组合,寻求空间组合的多种可能性3-2.空间构成的分析与表达:通过分析图等,总结与反思空间模型设计的过程、思路与方法4.字体练习和钢笔徒手画(平时练习):仿宋字体与徒手画基本功的训练5.水墨、水彩渲染系列(课堂辅导与课外自学相结合):5-1.调色色轮:学习裱制水彩纸和色彩基本知识,通过色轮训练水彩的调色5-2.水墨渲染:初步掌握水墨的特性和平涂、退晕、“湿操作”等渲染技法5-3.单色练习:通过建筑立面来学习色彩的冷暖、环境光影变化和材质表达5-4.水彩渲染:训练整幅水彩渲染的技法,表现建筑空间和环境特点,要保证整体效果的协调、第二学期6.建筑测绘:学习建筑测绘的方法和实物图纸的对应关系,理解建筑结构和构造的基本知识。
建筑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建筑设计基础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人居环境学概论(设计基础理论)与建筑设计基础(设计基础技能训练)学时:272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授课方式:理论+实践适用专业: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人居环境学概论(设计基础理论)16学时一、课程性质与目的本课程是关于人居环境学的基础入门课程,目的是培养初学建筑和城市规划以及景观专业的学生对人居环境学(包括城市规划、建筑学、景观学)的基本涵义和概念的认识,对建筑学、建筑历史、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景观建筑、建筑技术以及建筑师业务等方面有初步但系统的认识,使初学建筑、城市规划以及景观的学生把握专业方向,以利于今后更好地学习。
二、课程要求与内容(一)人居环境学总论-文化传承与建筑创新人居环境学的建筑涵义和主要专业术语,人居环境学的研究内容与理论方法,基本构成要素。
(二)建筑学概论建筑学的基本涵义和主要专业术语,建筑学的研究内容与理论方法,基本构成要素以及学生如何进行专业方面的学习。
(三)城市规划概论城市规划的基本涵义和主要专业术语,城市规划的研究内容与理论方法,基本构成要素以及学生如何进行专业方面的学习。
(四)景观建筑学概论景观建筑学的基本涵义和主要专业术语,城市规划的研究内容与理论方法,基本构成要素以及学生如何进行专业方面的学习。
(五)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更新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的基本涵义和主要专业术语,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的研究内容与理论方法,基本构成要素以及学生如何进行专业方面的学习。
(六)城市设计概论城市设计的基本涵义和主要专业术语,城市设计的研究内容与理论方法,基本构成要素以及学生如何进行专业方面的学习。
(七)建筑技术概论建筑技术的基本涵义和主要专业术语,建筑技术的研究内容与理论方法,基本构成要素以及学生如何进行专业方面的学习。
(八)建筑师业务概论建筑师业务的基本涵义和主要专业术语,建筑师业务的研究内容与理论方法,基本构成要素以及学生如何进行专业方面的学习。
四、教学方式和要求1、本课程主要邀请在专业领域富有经验的教授讲授。
《建筑设计基础1》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设计基础1》课程教课纲领课程代码: 120131020课程英文名称:Architectural design basis124课程总学时:48授课:24实践:0习题:合用专业:建筑学纲领编写(订正)时间:2017 年 10 月一、纲领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课目的1. 课程地位:《建筑设计基础》是建筑设计专业的专业必修骨干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入门课程,其教课模式已形成了一套以画图基本训练为主要内容的较为谨慎和完美的教课方法。
建筑设计基础教改的任务是给学生较全面的启发,增强学生初期的理性知识教育,缩短他们的认识周期。
在有限的学时内,不单图画得好,字写得好,有较好的作图技巧和环境空间意识,学会经过图纸办理矛盾,运用建筑语汇表达思想。
2. 教课目的:1. 理论及习题课教课目的建筑设计基础是建筑学专业必修的专业骨干课,它与建筑设计和毕业设计一脉相承,成为一个完好的教课系统。
建筑设计基础是学生步入建筑之门最初学习的专业基础课;它将为此后的建筑设计和毕业设计打下一个坚固坚固的基础。
2、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课程的主要内容包含:建筑设计基础的教课内容主要包含建筑理论和建筑制图与表现技巧训练两个部分。
建筑理论包含:入学教育、建筑概论、建筑基本知识、表现技法初步、建筑设计入门。
而建筑制图与表现技巧训练则贯串在课程设计的作业中。
经过理论知识的讲解和课程设计的实质训练这两个教课环节来达成。
(二)知识、能力及技术方面的基本要求课程需要掌握的知识重点:1、认识建筑的基本组成因素,指引学生理解建筑专业所学内容及建筑师所具备的素质2、认识西方古典建筑基本知识,深刻理解西方古典建筑的发展及传承关系;3、掌握制图工具的使用要领,娴熟运用工具,综合所学的基本表现技法按要求达成课程作业;(三)实行说明1.教课条件(1)采纳协助教材及参照书目作为教课指导资料;(2)以国家标准规范为指定设计参照标准;(3)为学生供给指定专业制图教室、制图桌、制图工具等;(4)学生课下自学可利用系资料室、校图书室、网络资源。
建筑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建筑设计基础》教学大纲课程编码: NAA3—01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及适用专业(一)课程性质《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是建筑学专业主干课程、核心课程之一,是建筑设计课程的准备及起步阶段.其主要目的是以简单的小型建筑设计训练为核心,进行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与训练,为后一阶段的课程设计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该课程也可以作为有志于专门从事建筑设计人员的专业参考课、专业选修课。
(二)教学任务本课程全面贯彻建筑学教学总纲、建筑设计部分教学子纲,并在此教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建筑设计基本方法与建筑视觉原理的介绍,以及基于实践的视觉思考与分析,重点强调艺术观熏陶、概念与实践的结合、建筑观与建筑设计方法论等相关素质与能力的构建;本课程强调利用手脑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理解并掌握基本的建筑观和基本的建筑设计方法论。
本课程为56学时,2学分。
本课程需配套课程设计《建筑设计1-别墅》32学时,3学分.(三)适用专业本课程适用建筑学、城市规划、艺术设计类等相关专业。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一)基本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1 基本的建筑设计法则、图底关系,建筑与环境的关系(8学时)1。
1 相似与不同(理解)1.2 秩序(掌握)(重点)1.3 秩序——最重要的设计概念(掌握)(重点)1.4 边界(理解)(重点)1.5 形状(理解)1。
6 大小(理解)1.7 建筑环境(理解)1。
8 重复与韵律(理解)(重点)1.9 建筑总平绘制与图底关系(掌握)(重点)2 基本的建筑平面设计(8学时)2。
1 单元与组团的平面排布(掌握)(重点)2.2 建筑平面组合(掌握)(难点)2。
3 建筑平衡(掌握)(重点)2.4 建筑色彩(了解)2.5 图案(了解)2.6 建筑平面交通分流设计(掌握)(重点)2.7 整体中有关联的各部分(理解)2。
7 建筑平面的功能意识与布置(理解)(难点)3 基本的建筑空间设计(8学时)3。
1 延伸点、线、面,构成形式与体量(理解)(重点)3.2 调整正负形空间(理解)(重点)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NAA3-01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及适用专业
(一)课程性质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是建筑学专业主干课程、核心课程之一,是建筑设计课程的准备及起步阶段。
其主要目的是以简单的小型建筑设计训练为核心,进行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与训练,为后一阶段的课程设计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
该课程也可以作为有志于专门从事建筑设计人员的专业参考课、专业选修课。
(二)教学任务
本课程全面贯彻建筑学教学总纲、建筑设计部分教学子纲,并在此教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建筑设计基本方法与建筑视觉原理的介绍,以及基于实践的视觉思考与分析,重点强调艺术观熏陶、概念与实践的结合、建筑观与建筑设计方法论等相关素质与能力的构建;本课程强调利用手脑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理解并掌握基本的建筑观和基本的建筑设计方法论。
本课程为56学时,2学分。
本课程需配套课程设计《建筑设计1-别墅》32学时,3学分。
(三)适用专业
本课程适用建筑学、城市规划、艺术设计类等相关专业。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一)基本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1 基本的建筑设计法则、图底关系,建筑与环境的关系(8学时)
1.1 相似与不同(理解)
1.2 秩序(掌握)(重点)
1.3 秩序——最重要的设计概念(掌握)(重点)
1.4 边界(理解)(重点)
1.5 形状(理解)
1.6 大小(理解)
1.8 重复与韵律(理解)(重点)
1.9 建筑总平绘制与图底关系(掌握)(重点)
2 基本的建筑平面设计(8学时)
2.1 单元与组团的平面排布(掌握)(重点)
2.2 建筑平面组合(掌握)(难点)
2.3 建筑平衡(掌握)(重点)
2.4 建筑色彩(了解)
2.5 图案(了解)
2.6 建筑平面交通分流设计(掌握)(重点)
2.7 整体中有关联的各部分(理解)
2.7 建筑平面的功能意识与布置(理解)(难点)
3 基本的建筑空间设计(8学时)
3.1 延伸点、线、面,构成形式与体量(理解)(重点)
3.2 调整正负形空间(理解)(重点)
3.3 体块构成几何体(理解)(重点)
3.4 结构与施工初步(识记)
3.5 竖向空间设计(掌握)(重点)
3.6 建筑空间与形式、功能的关系(理解)(难点)
3.6 正负形式与空间(理解)
3.7 建筑剖面(掌握)(重点)
4 建筑环境与尺度认知(8学时)
4.1 对比(理解)(难点)
4.2 环境中的建筑(理解)
4.3 建筑场地的规划(理解)
4.4 平面(理解)
4.5 功能与形式(理解)(难点)
4.6 取自自然界的形状(了解)
4.7 尺度(理解)(难点)
4.8 考虑各方向的视觉效果(理解)
4.10 总图绘制(掌握)(重点)
5 解读建筑/建筑风格赏析(8学时)
5.1 韵律(节奏)、图案与动感(理解)(难点)
5.2 识别建筑风格(识记)
5.3 建筑的柱式(识记)(重点)
5.4 西方建筑风格浅析(识记)(重点)
5.5 中国传统建筑解读(识记)(重点)
5.6 社区建筑所属的风格和时期(识记)
5.7 凹形与凸形(理解)
5.8 有趣的空间分割符号(“会说话”的建筑)(熟悉)
6 建筑形体控制(8学时)
6.1 比例(理解)(重点)
6.2 黄金分割(理解)
6.3 比例与控制线(理解)(难点)
6.4 符合特殊需要的建筑(了解)
6.5 光与影——太阳能(了解)
6.5 三角形(了解)
6.5 阴影(理解)
6.5 隐藏的图案(了解)
6.5 建筑立面设计(掌握)(重点)
7 对比与平衡(8学时)
7.1 建筑师所运用的对比(理解)
7.2 对称空间与非对称空间(理解)(难点)
7.3 城市规划(了解)
7.4 屋顶系统(了解)
7.5 有机式结构与机器式结构(了解)
7.6 复杂与简单——一种平衡(理解)(难点)
7.7 功能与形式的平衡(理解)(难点)
(二)建议学时分配
三、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
(一)重点
1 基本的建筑设计法则、图底关系,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2 基本的建筑平面设计
3 基本的建筑空间设计
(二)难点
4 建筑环境与尺度认知
7 对比与平衡
四、教学与考核方式
(一)教学方式
理论部分以课堂讲授为主,设计部分则以设计实践为主
(二)考核
平时成绩20%,闭卷或开卷考试20%,综合设计60%
五、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一)推荐教材
[美] 内森·B问特斯.建筑视觉原理——基于建筑概念的视觉思考(国外高等院校建筑学专业教材[M].第一版.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和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
(二)参考书
1)同济大学.建筑形态设计基础[M].第一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
2)田学哲.建筑初步,建设部“九五”重点教材、高等学校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系列教材[M].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1999
3)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
4)黄源.建筑设计初步与教学实例[M].第一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5)日本建筑学会.建筑设计资料集成[M].第一版.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6)[英]理查德·帕多万.比例——科学·哲学·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7)大卫·赛维.现代建筑语言[M]\建筑空间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三)规范标准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版) GBJ 16-1987
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一87
3)《城市规划制图标准》(CJJ/T 97—2003、J 277—2003)
4)《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 50001—2001)
5)《建筑制图标准》(GB/T 50104—2001)
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