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与大肠相表里

合集下载

中医怎样解释肺与大肠相表里

中医怎样解释肺与大肠相表里

中医怎样解释肺与大肠相表里中医怎样解释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咳嗽有寒热之别,千万不能"一视同仁"。

受寒后,鼻塞流涕,或者稍微有些发冷打颤,这种病应该服生姜、葱白,一日两次,不宜长服;患热咳的人,晚上咳得尤其厉害,喉咙发痒,还会有口渴之感,这种病应该服一些淡盐汤水。

这种方法十分灵验,病初服用很快就会治愈,也可以长期服用。

生命离不开两样东西,一是空气,一是食物。

人体内负责运化空气的是肺,负责传导食物的是大肠。

所以,肺经与大肠经相表里。

肺经起于胃中脘的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过来沿着胃的上口,穿过膈肌,入属于肺脏;又从肺系的气管、喉咙部横出腋下的中府、云门二穴,下循上臂内侧进入寸口的经渠、太渊二穴。

其支脉从列缺穴走向食指内侧,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连接。

大肠经起于食指末端的商阳穴,沿食指桡侧,通过合谷、曲池等穴,向上会于督脉的大椎穴,然后进入缺盆,联络肺脏,通过横隔,入属于大肠。

在五行里,肺与大肠同属金,肺属阴在内,大肠为阳在外。

肺为"相傅之官",主气;大肠为"传导之官",变化水谷,传导糟粕。

正因肺与大肠相表里,所以,大肠经的邪气容易进入肺经,肺经的邪气也可以表现在大肠经上。

卫气在皮肤下,它是人体的绝缘体和保护者,是我们与外部环境的缓冲带,是我们抵抗虚邪贼风的前沿阵地。

如果卫气虚弱,寒、暑、热、燥、湿、风等外邪就会突破人体这一前沿阵地进入第二道防线--镇守于外的阳经。

一旦外邪进入了大肠经,就会出现感冒发烧和"上火"等症状,有的人会喉咙、牙齿疼痛,有的人会出现痤疮、雀斑、酒糟鼻,有的人会腹胀、腹泻、便秘、上肢不遂。

如果这时候没采取措施阻止外邪的进攻,外邪就会长驱直入进入人体的内部--手太阴肺经。

这时就会出现较为严重的肺部疾病,这就是为什么感冒发烧不及时治疗就会转成肺炎的原因。

《内经》说"上医治未病",就是说高明的医生会在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上击退疾病的进攻。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现代研究启示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现代研究启示

历代医家在继承《黄帝内经》思想并结合先人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是中医学脏腑相关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论述了肺与大肠经络络属关系及生理病变关联:肺与大肠在经脉上互为络属,病变上相互影响,构成表里的相互关系。

随着现代医学手段的发展和应用,对“肺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现代研究启示张纯芳,刘伟志,裴玲燕,柯愈诗,王琳(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研究院/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国家民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摘要]“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在长期的辨证论治中显示出其临床优势,多采用通里攻下、开宣肺气的方法治疗肺肠同病。

目前对该理论的研究在不断深入,并且开始从微观水平上研究肺与大肠的内在联系,从胚胎组织学、免疫学及神经-内分泌系统等方面对肺经与大肠经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诠释与验证了肺与大肠联系的可能机制。

但从脏腑通过经络相互联系的复杂性角度来看,仅从某一层面或指标变化来表征肺与大肠的联系还不够全面。

因此提出,基于转录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可以从疾病传变过程中海量的转录信息里筛选肺与大肠组织中的相同差异表达基因,查找有共同差异变化的信号通路,探寻“肺病及肠”和“肠病及肺”两种病理变化过程中的传变途径,从而为揭示该理论的内涵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肺与大肠相表里;肺肠同病;生理机制;病理机制;转录组学[中图分类号]R22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0257-358X (2016)08-0673-05Enlightenment of Modern Research on the Theory Lung and Large Intestine form an External -Internal RelationshipZHANG Chunfang ,LIU Wezhi ,PEI Lingyan ,KE Yushi ,WANG Lin(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Medicine of Chinese Ethnic Minorities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Key Laboratory of Traditional Medicine of Chinese Ethnic Minorities Sponsored by State Ethnic Affairs Commission and Min 鄄istry of Education ,Beijing 100081,China )Abstract The theory that the lung and the large intestine form an external -internal relationship has shown its superiority in long -term 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At present ,most of the diseases in 鄄volving the lung and the large intestine were treated by purgation and dispersing Qi of the lung.The re 鄄search on the theory is going deeper and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ung and the large intestine is began to be studied from the microscopic level such as histology ,embryology ,immunology and neuro -en 鄄docrine system ,etc.,which gave the interpretation and verification of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of the relation 鄄ship between the lung and the large intestine to a certain extent.But seeing from the complexity of mutual relations between Zang and Fu organs established by the meridians ,only characterizing the relationship be 鄄tween the lung and the large intestine from one level or the change of one index is not comprehensive.Therefore ,based on transcriptomics and bioinformatics ,the common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in the tissue of the lung and the large intestine can be screened from huge amounts of transcription information in dis 鄄ease transmission ,the signal pathways which have the same changes of differences can be found and the transmission way in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lung disease involving the large intestine ”and “large in 鄄testine disease involving the lung ”can be explored.All the above can provide new thoughts and methods for revealing the connotation of the theory.Key words the lung and the large intestine form an external -internal relationship ;diseases involving the lung and the large intestine ;physiological mechanism ;pathological mechanism ;transcriptomics[收稿日期]2015-05-2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81403391)[作者简介]张纯芳(1992-),女,山东聊城人,2015年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医药开发。

“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探讨

“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探讨
临床 , 取 得 了较 好疗 效 。
1 理 论形 成
念。 食管在哪个腑里或者络属何腑 , 亦或就是“ 大肠 ” 的一部分未有定论。手阳明大肠经共 2 0个穴位 , 有 1 3 个穴位可治疗与食管有关疾病 。 《 针灸聚英》 中能 治疗食管疾病的穴位 , 手阳明大肠经 占很大比例 , 如 商阳 , 治疗胸 中气满 , 即现代医学中的食管炎 ; 二间, 治疗疾食不通 , 口中干 ; 天鼎 , 治疗饮食不下 ; 扶突 , 治疗上气 、 气梗等 。由此可见 , 手阳明大肠经能治疗
食管 疾病 。 2 现 代研 究
“ 肺 与大肠相 表里 ” 理论 首见于《 黄 帝 内经 》 , 《 灵枢 ・ 本输》 日: “ 肺合大肠 , 大肠者 , 传道之腑” , 首 次提出肺与大肠在生理功能上具有相关性。《 灵枢 ・
经脉》 亦 日: “ 肺手太阴之脉 , 起于中焦 , 下络大肠 或
结构基础。 6 』 、 胚眙发育角度来看 , 消化管与呼吸道上皮 及腺体实质大多来源于相同的原始消化管内胚层嗍 ; 结 肠、 小肠表面存在与肺表面活性相关蛋 白 A ( S P — A ) 相同的基因和蛋白; 血管活性肽( V I P ) 、 P物质( S P ) 、 胆囊 收缩素( C C K ) 等物质 由肠道分泌 , 对肺产生影 响, 而肺合成 V I P 也可影响肠管血管舒张。 这些均可
能是 构成肺 与大肠 相 表里 的结 构基 础 。分 泌 型免疫
里经相联系的脏腑都具有邻近性 ,因此互为表里的 脏腑之间的功能有着极为密切 的联 系,其 中一个脏
腑 发生 病 变 , 另 一 个也 非 常容 易受 到影 响 。 因为 经脉 与 脏腑 相 连 ,手太 阴属 肺 络大 肠 ,手 阳明属 大肠 络 肺 ,故 对手 阳明经 和手 太 阴经 相表 里 的认 识 与肺 和 大肠 相 表 里 的 中医理 论相 一 致 。“ 肺 与 大肠相 表 里 ”

运用证候学调查研究“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思路探讨

运用证候学调查研究“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思路探讨
d i 1 . 9 9 jis . 0 3 8 1 2 1 . 8 0 5 o :0 3 6 / .sn 1 0 —9 4. 0 0 0 . 2 文 章 编 号 :0 3 8 1 ( 0 0)0 —3 20 1 0 —9 4 2 1 一8 1 6 —2
“ 与 大 肠 相 表 里 ” 论 是 中 医 脏 腑 相 关 理 论 体 肺 理
了不 以实证 为 目的 的研 究 和 应 用 特点 。“ 司外 揣 内”
该 理论 已成 为 中医整体 观念 中脏腑 表里 学说 的重要 组 成部分 并有 效 的指导着 临床 实践 。 在 当代 医学科 学 和生物 技术 迅猛 发展 的社会环 境 和专业 背景 下 , 们有 理 由相信 , 助先 进技 术手段 终 我 借 将揭示 肺 与大肠 相表里 的科 学 内涵 。然而 回顾该 理论 产生 的历史 背景 , 我们 又 不 得 不 重新 思 考 研 究该 命 题 中医 2 1 0 0年 8月 第 2 5卷 第 8期
C G M A g s2 1 . o 2 . J MC uut 0 0 V l 5 8
脾 虚湿 阻或 湿热 困脾证 , 表现 为神 疲乏 力 , 四肢 困 重 , 痛不适 , 重如裹 , 酸 头 困倦 多寐 , 胸脘 痞 闷 , 纳呆 , 大 便溏 薄 , 舌胖 、 白腻 , 苔 脉濡 细 。或 低热 缠绵 不解 , 巴 淋 结红肿 疼痛 , 口苦 , 干 , 黄腻 , 咽 苔 脉濡数 等 。治宜 清热
为法 , 以归脾 汤加减 。 治
脾 肾 阳虚 湿 阻证 , 表现 在 精 神萎 靡 , 色 自 白 , 面 光 肢
软无 力 , 膝冷 痛 , 寒 肢 冷 , 睡 困倦 , 汗懒 言 , 腰 畏 嗜 易 下
[ ] 朱 文举 , 福江. 性 疲 劳综 合征 的 中 医诊治 [] 天 津 中医 , 2 张 慢 J.

从“肺与大肠相表里”论治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从“肺与大肠相表里”论治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必要重视调理肝脾 。 汤 、 中汤等加减。 理 3 4 疏肝理气 、 血化 淤 常用 于肝 郁 日久 , . 活 气滞 血淤 所致 之
证。如黧黑斑肝郁气滞型 : 证见胸胁胀痛 , 急躁易怒 , 口苦 , 纳差 , 参考文 献 : 斑色黄褐 , 状似地 图或蝴蝶 , 形 女性常 伴月经不调 、 痛经 , 经前 斑 f ] 张湖德. 1 实用美容大全[ . M]北京 : 人民军医出版社 , 9 :5 1 7 1. 9 色加深 , 乳房作 胀 , 苔薄 白 , 弦。治 宜疏肝理 气 、 血化淤 。常 脉 活
摘要: 简介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与急性肺损伤的关系; 肠道屏蔽功能在多脏器功能障碍中的
作用 ; “ 与大肠相袁里 ” 治多脏 器功能 障碍综合征的基本情 况和 临床 存在问题 。 从 肺 论
关键 词 : 多脏 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 中医中药 ; 肺与大肠相袁 里; 整体观念
早在2o世纪7o年代王今达教mods病人大多病情危重收治在重症监护病房抢救经过各种授就成功制成了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动物模型并且诱发了急性插管透析引流一系列抢救措施自觉症状往往变得不典型而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实验证实了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客且mods病情错综复杂一般大多表现为几组不同性质的证候观件交织在一起具体证候之间往往不无矛盾之处这时候中医治疗3aumods的关系一定要认清中医药的优势所在时刻注意与现代医学的密切配炎症反应本来是机体对抗外来致病因素侵袭的保护性反应合做到中西医之间的优势互补
早期防治 SR 对 预防 M D IS O S的发生发展 都具有重要 意义 气 , 。。 主气机的升降 , 而大肠 传导功 能, 必须 接受肺 气 与肺 中之 水 SR 又 称为脓毒症 。经 过大量 的临床 实践和基 础研 究 , IS 急性肺 液 , 还必须有赖于肺 的肃 降才能完成排泄糟 粕的作用 。如果肺气 损伤 ( L ) MO S发 病过 程 中的作 用 日益 引起人 们 的重视。 受病不能下降于大肠 , 大肠受病 障碍于肺 的肃降 , A 1在 D 或 均能使手太 SR 是 MO S的始动原因 , 生理功能和解剖结构 , 决定 阴肺经经气流通不 畅而致病 , IS D 就其 都 正如《 素问 ・ 五脏生成篇》 咳嗽 上 “ 厥在胸 中, 过在手阳明 、 阴。 这说 明大肠之气 闭塞不通 , 太 ” 上 了肺脏是 SR IS起病 的首要受 累器 官 , 肺脏是 唯一接受 全部心排 气 , 气喘。如大 肠之气机通 畅则有利 于肺 的肃 降。 对于 出量的器官 , 首当其冲地受 到循环 中炎 性细胞 和介质 的损 伤 , 逆可为咳嗽、 肺 脏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网, 肺血管 内皮细胞在局部炎症反应 中起着 肺 病的恢复 , 具有重要 的促进作用 。故在 咳嗽上气病 中 , 的需 有 积极主动的作用 , 巨噬细胞释 放一系列 损伤性炎性 介质 , 肺 肺局 要 利肺气 , 有的需要在利肺气的同时通大肠 。 在临床实践 中, 哮喘等呼吸道病变患者经常会伴有大便 部分 部的趋化因子可以引起 中性粒细胞在肺 内的聚集 , 造成损伤。因 研究发现 , 过敏或非过敏 哮喘患者肠 黏膜渗透性 此在 SS IR中肺脏是最早受累的靶器 官 J L 是 M D 在肺 内 秘结等表现 , 。A l OS 显著升高, 同时还发现哮喘患者肠道出现了同气道相似的炎症改 的具体表现 , MO S发病过程中 , L 出现的最早 , 在 D Al 而且发生率 消化管与呼吸道及腺体的实质大多来源 最高 , 并且贯穿于 MO S的全过程 。因此积 极治疗 A l 于防 变。胚胎发育学也证明, D L对 于原始消化管的内胚层 ; 道表 面活性物质被认为具有与肺表 面 肠 止 MO S的发生 、 D 发展 具有决定 意义 。防治 A 途径很多 , 经 u 但 即抗微生 物、 抗炎 、 调理吞 噬和润滑功能 , 过数十年的研究证 明, 最行 之有效 的首推通 腑泻 下法。早在 2 活性物质相 同的特 征, O 并且是肠道中最早产生免疫效应的活性物质 。 世纪 8 0年代 , 中西 医结合急救医学奠基人 王今达教授提 出根据 D 祖 国医学 “ 与大肠相 表里 ” 肺 学说 来论 治 MO S 经 过大量 临床 2 肠道屏蔽功能在 MO S中的作用 D,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细菌 、 内毒素 的生产 地和储存 库 。 常情 正 实践证 明效果满意 J 。 况下 , 生理功能完整的肠黏膜对肠道 中的细菌和内毒索构成屏障 1 “ 肺与大肠相表里” 学说 中医立论依据 使其不能进入机体 内。越 来越多 的研究证 明 】 肠道不 , 祖 国医学认为肺 与大肠通 过经脉 联系 , 一阴一 阳表里相对 , 作用 ,

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与大肠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表现为肺失宣降和大肠传导功能失调①肺失清肃,传导受阻:肺热壅盛,灼伤津液,腑气不通而大便秘结,称为实热便秘。

肺气虚弱,肃降无权,大肠传导无力,而大便艰涩,名为气虚便秘。

若肺失肃降,津液不能下达,肠道失润,传导不利而大便不通,又为津枯便秘。

在治疗上可辅以宣肺、补肺、润肺之品,常有助于便秘的解除。

②传导失常,肺失宣降: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可导致肺气失于宣降。

如大肠实热,腑气壅滞不通,可以导致肺失宣肃,而出现胸闷、咳喘、呼吸不利等。

在治疗上,只要通其腑气,使大便通畅,则不治肺而喘自平。

1. 便秘是临床常见病,难治而易复发,治疗上多考虑气虚、血虚、阴虚等。

实质便秘病因标在大肠,本在2. 肺主肃降,在大肠主传导糟粕。

如肺的肃降不足,则大肠传导不足,而形成便秘。

肺主津液、通调水道,在大肠主津液吸收。

如果肺的通调水道功能失常,则大肠津液吸收失常,而形成便秘。

3. 肺在五行属金,主燥。

先天宣发有余,肃降不足,因金燥为上,主宣发。

宣发主阳气,肃降主阴津,也就是说,肺与大肠先天阴津就不足,阴津不足而生虚热,从而便秘。

这是根源所在。

4•因而,在治疗便秘上,特别是年久便秘,治法当以肃肺生津、滋阴清热、宽肠通便为主。

【方名】半空雪自拟《肃肺养阴通便汤》【主治】:便秘【理法】:肃肺生津、滋阴清热、宽肠通便【方药】:瓜蒌仁30g 杏仁15 g 苏子15g 莱菔子15g 槟榔12g 枳实10 g 二丑5g 麦冬15g " 知母(盐炒)13 g 胡桃肉12g 麻黄3--5g【方解】:瓜蒌仁、杏仁、苏子为君药,归肺、大肠经。

主肃肺降气,润肺清热,宽肠通便。

莱菔子、槟榔、枳实、二丑、麦冬为臣药。

莱菔子归肺而降气、消食化积通便,槟榔归大肠而行气消食化积通便,相须为用。

枳实破气消食化积,又能升清,抑制降气太过。

二丑、麦冬微寒抑制诸药辛温太过。

知母主滋阴清热、滑肠(见日华子本草)盐炒味咸,咸味厚降,弓I药下行,又可入肾,加强胡桃肉的功效。

肺与大肠相表里解释

肺与大肠相表里解释

肺与大肠相表里解释肺和大肠是人体内最重要的器官,它们的作用是令人体得以正常运作。

肺和大肠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有效调节人体内各种代谢过程,而这也是人体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的一环。

因此,研究肺和大肠之间的一致性关系,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体内的代谢作用和提高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对于研究肺与大肠之间的关系,英国哲学家和医学家William Harvey于17th世纪发表的《关于血循环的观点》是一个重要的贡献。

他的论文主要阐述了人体内的血液的来源和归宿,探究了肺与大肠之间的关系。

根据他的理论,血液从大肠出发,由肺吸入氧气,再经大血管返回心脏,从而保证血液循环。

由此可见,肺和大肠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其中肺负责吸入氧气,大肠则是一个重要的血液循环环节。

此外,大肠还是人体系统的重要成分之一,是控制免疫、消化、吸收和排泄的重要器官,是人体有机器能够正常运作的重要依据。

它的功能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大肠内的细菌可以分解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使之变成有用的营养物质,如钙、维生素和胆固醇等,而这些营养物质又可以被吸收到血液中,使身体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

除了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之外,大肠还负责排泄有毒物质。

当有毒物质进入肠道时,有一种叫做“肠道排泄”的机制,可以将有害物质从身体中排出来,从而防止毒物滞留在人体内,使身体健康。

从上述可见,肺和大肠之间联系密切,它们共同完成着人体新陈代谢的功能,肺提供氧气,大肠负责消化和吸收营养,还有胆固醇和有毒物质的排泄。

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促进人体系统的健康运作,好让身体保持最佳状态。

总之,肺和大肠之间的联系是人体内最基础而又重要的部分,它们的正常运作对于人体健康有重要影响。

因此,研究肺与大肠之间的一致性关系,对于人们更好地了解人体内的代谢作用和提高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手太阴肺经

手太阴肺经

THANK YOU
保健养生:每天坚持用食指指腹揉按列缺,每次1~3分钟, 对于三叉神经痛、健忘、惊悸等病症,可以起到显著的保
手太阴肺经
少商
定位: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作用:宣肺利咽、泄热醒神
主治:咽喉肿痛,咳嗽 ,鼻衄 ,发热 ,昏迷, 癫狂。
应用:三棱针点刺出血,配合谷治咽喉肿痛;配 中冲治昏迷,发热。
孔最
定位: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 腕横纹上 7寸处。
作用:清热止血,润肺理气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咽喉肿痛,肘臂挛病, 痔疾。
应用:配肺俞尺泽治咳嗽,气喘;配鱼际治咳血。 配少商治咽喉肿痛。
保健养生:针刺孔最穴后,能够及时改善因吸烟 导致的肺部血流改变,起到保护心和肺脏的作 用。每天用拇指指腹按压孔最1~3分钟,可以 预防因长时间蹲坐而造成的痔疮,也可以调理
其支者:从腕后,直下联络大肠,回 过 来沿着胃上口,穿过膈肌,属于 肺脏。从肺系--气管、喉咙部横出 腋下(中府、云门),下循上臂内侧, 走手少 阴,手厥阴经之前(天府、 侠白),下向肘中(尺泽),沿前臂 内侧桡骨边缘(孔最),进入寸口- -桡动脉搏动处(经渠、太渊),上 向大鱼际部,沿边际(鱼 际),出 大指的末端(少商)。
手太阴肺经
云门
定位:在胸外侧部,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 窝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
作用:止咳平喘、清肺除烦、通利关节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肩背痛,胸中烦 痛。
应用:云门、中府、隐白、期门、肺俞、魂 门、大陵,主胸中痛。
保健养生:每天早晚用中指指腹点揉云门1~3 分钟,进行日常保健,可以预防咳嗽痰多症 状。
手太阴肺经
列缺

描述肺的重要的古籍

描述肺的重要的古籍

描述肺的重要的古籍
古籍中对肺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刻的描述,这些描述不仅在古代有着重要意义,对于现代人们也有着深远的启示。

古籍中关于肺的描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肺的生理功能的认识,二是对肺的保健方法的探讨。

古籍中对肺的生理功能的认识,主要体现在《黄帝内经》中。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经典之作,其中对肺的功能有着详细的描述。

《内经》指出,肺主气机,呼吸之道,主宰人体气血循环。

古籍中认为,肺是人体的上元之脏,与大肠相表里,肺主气,大肠主津液。

肺气与大肠液相互交通,保持人体气血的平衡。

这些古籍对肺的生理功能的描述,为我们深入了解肺的重要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古籍中对肺的保健方法的探讨,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素问》中对肺的保健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古籍认为,肺主呼吸,与外界空气直接接触,因此应该注重呼吸的质量。

《素问》提出了许多呼吸调理的方法,如深呼吸、缓慢呼吸、鼻腔通气等。

古籍还提到,肺
与大肠相表里,因此保持大肠的通畅也是保护肺的重要方法。

这些方法在古籍中被认为可以保护肺的功能,防止疾病的发生。

总之,古籍中对肺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刻的描述,不仅在古代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现代人们也有着深远的启示。

古籍的观点和方法,为我们认识和保护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更加深入地了解肺的重要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和呵护自己的肺部健康。

五脏六腑的表里关系

五脏六腑的表里关系

五脏六腑的表里关系中医通常用“脏腑”来总称人体的内脏。

五脏指:心、肝、脾、肺、肾(心外面有心包经)六腑指:小肠、大肠、胆、胃、膀胱、三焦。

脏腑共同配合,五脏为主帅,六腑为辅佐,才能共同完成人体的各种功能。

由此出现了物种表里关系:肝与胆相表里,心与小肠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

一、肝与胆肝与胆互为表里。

肝主藏血”,肝有储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故有“肝主血液”之说。

肝气条达有升发疏泄的作用,可舒畅全身,令人精力旺盛又心平气和、神情怡然。

1)“肝开窍于目”,肝是眼睛的根,肝的精气充足,眼睛明亮、黑白清晰,炯炯有神,如果火上炎,可是双目肝赤、肝虚则会双目干涩,视物不清。

2)“肝主筋,其华在爪”,肝的精气充足能养筋、筋壮肢体灵活自如,指甲丰满光洁、透明呈粉色;肝虚则筋发硬,活动迟钝不灵,指甲糟脏,凹陷不透明,缺少血色。

3)“怒则伤肝”肝气调达顺畅,人的精力旺盛而又能心平气和,与人交往亲和友善,肝瘀气则易生怒火,目光凶狠,脸趁呈绛色,体内臭气鼓胀,令人厌恶而避之。

肝阴包括血液和全身筋与肌肉运动时所需的润滑液——阴津,肝阴足,身体轻松自如,内心自信不愠不和。

肝的不适之证分阳亢和阴虚,无论属于哪一种情况都会影响形象美,调肝要区别阳亢和阴虚,其不同的特点分别如下:1.肝阳亢者性情急躁尚有气力;肝阴者性情焦躁但疲惫不堪。

2.肝阳亢眼红,干涩和眼角膜有斑,或眼袋鼓胀,下垂或眼球外突;肝阴虚者眼窝内凹,或干涩视物模糊,或迎风流泪,或眼花,或色盲,或视网膜脱落,黄斑性病变,白内障,重则患神经炎。

3.肝阳亢饭后两肋下胀满,或右肋常胀痛;阴虚右肋常隐隐作痛。

4.肝阳亢者双脚躁动不安;阴虚者两腿酸软。

5.肝阳亢者遇事焦躁,处事不周;阴虚者办事心余而力不足。

二、心与小肠中医讲的心包括心脏和大脑。

例如:内心想,不是指心脏在想而是讲大脑在考虑。

心主神明是精神意识,思维等高级中枢神经活动的主宰,对其它脏腑的功能起领导作用,气足血旺的人精神愉悦,神采奕奕。

肺与大肠相表里解释

肺与大肠相表里解释

肺与大肠相表里解释
肺和大肠都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们之间有微妙的关系,通常在著名的中医书籍中使用“肺与大肠相表里”式的说法来表达它们之间的关系。

其实,肺与大肠相表里是指肺和大肠之间的协同作用,它们共同作用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肺与大肠相表里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内经》,在《内经》的论述中,肺与大肠是相互联系的,它们之间具有某种特殊的关系,可以实现人体的生理功能。

肺和大肠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
首先,肺与大肠在生理功能上存在着协调作用,这种协调作用是肺与大肠之间的基本关系。

肺是机体吸收氧气的器官,而大肠则是机体排毒、排空的器官。

当机体利用氧气生成新陈代谢产物时,就会出现毒素,而这些毒素都要通过大肠排出体外,所以肺与大肠在这方面可以互相辅助,共同发挥作用,以保持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

其次,肺与大肠之间的关系还可以从气血的角度来看。

肺的气血供给的的有限,但如果能够得到大肠的气血补充,肺的气血供给就会更加充足,从而更有效地发挥功能。

因此,大肠可以通过补充气血,来支持肺的正常工作,从而起到调节和辅助肺的作用。

此外,肺与大肠之间的关系还能够从士调节角度来探讨。

肺与大肠之间有着协调关系,两者相互辅助,形成良好的生理机制,从而维持机体的分泌、调节、毒物排出等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

总的来说,肺与大肠两者之间的相表里是指它们之间的微妙关系,恰如《内经》所说,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关系,可以实现机体的生理功能。

它们之间的关系体现在生理功能上的协同作用,以及气血调节,士调节等方面。

了解了肺与大肠相表里,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两种重要器官的重要作用,从而为养育健康的身体提供参考。

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与大肠相表里
治疗: 给予大承气汤后,可促进肺损害修复,使上 述改变明显趋向好转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案例
1.曾国祥以102例尸检从粘液组织化学 变化观察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关系
肠炎组有影响波及肺之病理改变,引起肺的淤血、水肿, Ⅰ 肺泡避断裂形成肺气肿;肺炎组可同时伴有肠的充血、水 肿。 当肠道急性炎症时,支气管粘膜的杯状细胞和粘膜腺内 Ⅱ 粘多糖由正常的中性或稍偏酸性变为偏酸性,与肺炎组 比较无显著差异。
反之,当患支气管肺炎时,大肠腺内粘多糖均由正常的 Ⅲ 酸性变为非酸性,与肺炎组改变相似。
2.王今达等通过钳夹肠系膜上动脉制造动 物模型
全部家兔均出现严重的肺损害,而肺以外的组织均 无肉眼及镜下异常。 肠梗阻可出现呼吸、循环障碍以及严重肠道功能紊 乱,导致肺脏损害。
3.韩国栋通过体外结扎
结果: 造成直肠狭窄,使大肠燥湿内蕴而形成视热郁滞, 表现为肺充血、出血等一般性变化,其超微结构 的改变以肺Ⅰ、Ⅱ型上皮细胞和肺泡巨嗜细胞的 肿胀、变性、坏死和结构变异为主,而心、肝、 肾等其他脏腑未见明显异常。
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现代学研究
从胚胎发育的角度
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生理病理基础
案例
一、从胚胎发育的角度
肺、气管 由原肠的前肠发展而成 由原肠内胚层分化而成
呼吸道上皮和腺体
肺、气管与肠的结构来源是相同的,这可能是 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结构基础
二、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生理病理基础
胃肠道内气体主要依靠肠壁血液循环吸收, 由肺部排出。肠内气体经肠壁血液循环吸收再由 肺部排泄的量较由肛门排泄的量高出约20多倍。 如果肺部排泄气体功能因肺炎或支气管、哮喘等 病变发生障碍时,胃肠道气体的排泄也受到影响, 因而引起腹胀。

黄帝内经原文翻译115

黄帝内经原文翻译115

原文:肺合大肠,大肠者,传道之腑。

心合小肠,小肠者,受盛之腑。

肝合胆,胆者,中精之腑,脾合胃,胃者,五谷之腑。

肾合膀胱,膀胱者,。

津液之腑也。

少阳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两脏三焦者,中渎之腑也,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腑也。

是六腑之所与合者。

翻译:肺和大肠相表里,大肠是输送糟
粕、排泄粪便的腑;心和小肠相表里,小肠是接受胃所下移的腐熟的水谷,并分别水液和糟粕的腑;肝和胆相表里,胆是贮藏和排泄胆汁的腑;脾和胃相表里,胃是受纳、消化食物的腑;肾和膀胱相表里,膀胱是蓄积和排泄水液的腑。

手少阳三焦隶属于肾,而肾脏的经脉又上连于肺,肺能通调水道,所以肾脏能统率三焦与膀胱两个水腑而主水液代谢。

三焦是全身水液通行的路径,有疏通水道的作用,它还下通膀胱,和膀胱有直接的联系。

不过如上所说的,肺心肝脾肾五脏都各有一腑与之相表里,在六腑之中,唯有三焦没有配属,所以称它为孤腑。

以上就是六腑与五脏相配合的情况。

脏腑之间生理病理关系

脏腑之间生理病理关系

脏腑之间生理病理关系
五脏六腑的表里关系是心与小肠相表里,肺与大肠,肝与胆,肾与膀胱,脾与胃互为表里。

1、心与小肠相表里是从经脉络属方面解释的,心经属心络小肠,小肠经属小肠络心。

二者生理相关,心血循经下降濡养小肠,小肠化物,吸收水谷精微,经脾传心,化血濡养心脉。

2、肺与大肠相表里,二者在生理、病理方面都有联系。

生理上,肺气下降,布散津液,可以促进大肠的传导功能,利于排出糟粕。

反之,大肠传导通畅,也有利于肺气肃降。

病理方面,大肠传导不畅,影响到肺,出现喘咳胸满(胸部胀满不适)。

3、脾与胃二者在生理上以膜相连,通过经络相互络属而构成表里相合关系。

两者密切配合,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

4、肝与胆,生理上胆依附于肝,因经脉络属,二者构成表里关系,肝主谋虑,胆主决断,二者相互为用。

5、肾与膀胱,二者有经脉络属,故为表里关系,二者关系主要体现在水液代谢方面。

肺与大肠相表里与针刺对其调节作用的离体研究

肺与大肠相表里与针刺对其调节作用的离体研究

肺与大肠相表里与针刺对其调节作用的离体研究严兴科1,张广全2,王燕2,崔建美2,王培育2,王宇2,杨永清21长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长春(130117)2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上海(200030)E-mail:yanxk@摘要:目的:揭示“肺与大肠相表里”及针刺对其调节的作用机制。

方法:运用离体肌条反应技术研究针刺后哮喘大鼠肺与大肠在体外的反应关系。

结果:1. 正常大鼠肺匀浆对其离体大肠条的收缩作用强于心匀浆的作用,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2.哮喘病理时肺匀浆对离体大肠肌条的作用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肠匀浆对气管肌条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表现为收缩趋势。

3.哮喘针刺后肺匀浆对哮喘大鼠离体大肠肌条的作用强度和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肠匀浆对离体气管肌条的收缩趋势影响不明显。

结论: 1.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肺与大肠均存在一定的相互影响。

针刺对肺与大肠相关的失调具有一定的调整作用。

关键词:肺与大肠相表里;哮喘;针刺;离体脏腑相关是中医学整体观念的核心理论之一,长期指导着中医学的临床实践。

而当前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对某一脏或腑的生理、病理的单一研究,导致了脏腑间的割裂,使得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有不相符合的方面。

因此有必要对脏―腑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以促进中医理论的深入发展[1]。

针灸的调节效应具有整体性(多器官性)的特点,为脏器相关研究及其调节提供了恰当的研究手段;同时,从脏器相关出发,为在更深入、更广义的层面上研究针灸的调节作用提供了更高的理论与技术起点[2]。

本文在我们以往哮喘研究工作的基础之上,拟选择肺与大肠相关为切入点,以建立的体外研究系统为技术手段,即通过离体实验在体外研究肺与大肠之间的生理关系、病理影响,以及针刺对其联系的调节作用。

以期用生命科学的语言阐明中医肺与大肠表里相关的科学内涵,推动中医理论在针灸临床中的科学应用,同时也为中医脏腑相关的物质基础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五脏的作用

五脏的作用

五脏的作用1、心:心与小肠相表里。

主神明,是高级中枢神经活动的主宰;是一身之主,脏腑、百骸之君王;主血脉,其华在面;主汗,开窍于舌。

2. 肝:肝与胆相表里。

主藏血,有贮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故“肝主血海”之说。

人卧则血归于肝,肝主筋,其华在爪;主疏泄,主脾胃消食运化。

肝气升发并舒发气机;肝气郁结则躁动不安;主谋虑,肝郁多燥,谋虑不周。

肝开窍于目,众多眼病皆源于肝。

3. 脾:脾与胃相表里。

主运化水谷精微,输布全身,维持生命。

脾胃为营血生化之源,故称为“后天之本”。

脾又主运化水湿,对体内的水分的输布有重大影响,脾虚则便溏或水肿;统血,统摄血液于脉管内而不外溢;主肌肉,故有“脾生肉”之说。

脾开窍于口,气荣在唇。

4. 肺:肺与大肠相里表。

主诸气,同呼吸,吸入清气与脾运化的水谷精微结合,化为元气,维持生命,肺朝百脉,推动血液运行有赖于肺,其参与人体水液代谢,通调水道。

肺开窍于鼻,主皮毛,凡皮肤、鼻、咽喉诸症,皆与肺有关联。

5. 肾:肾与膀胱相里表。

主藏精,包括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古称之“先天之根”。

主水,合三焦,膀胱主津液,与肺、脾同司体内水液代谢和调节。

主骨,生髓,有充养骨骼滋生脑髓的作用,故骨、脑的兴衰发育与肾有关。

肾主毛发、主骨,牙为骨之余,故牙齿和毛发的荣坚与否和肾有关。

肾寄命门之火,为元阴、元阳之所藏,有“水火之脏”“阴阳之宅”之称。

肾上连于肺,故主接纳肺气。

上开窍于耳,下开窍于二阴,耳病诸症,二便不利,皆与肾有关联。

心脏有问题时。

左边手臂会酸、麻、痛。

肝脏有问题时,小腿晚上睡觉时容易抽筋。

肾脏出现问题时,声音就会出不来,就会沙哑。

脾胃出现问题时,偏头痛。

一、心脏有问题时1。

呼吸会不顺畅,胸口会闷、刺痛,刺痛时间几秒钟最多一分钟。

2。

严重了从前胸痛到后背,发作时间越短越严重。

3。

心脏不好会牵扯到左边手臂酸、麻、痛。

4。

心脏也会牵扯到颈部僵硬、转动不灵活。

5。

心脏有问题,火毒会上升,到了额头会长烂疮,会头昏,经过两个面颊,所以面颊会泛红。

黄帝内经精髓

黄帝内经精髓

黄帝内经的精髓五脏1.心:心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

在五行属火;生理功能①主血脉;②主神志;心开窍于舌,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

心与小肠相表里。

2.肺:肺为魄之处、气之主,在五行属金;生理功能:①主气,司呼吸;②主宣发肃降;③通调水道;④朝百脉主治节(淤结);辅心调节气血运行;肺上通喉咙,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肺与大肠相表里。

3.脾: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藏意,在五行属土。

生理功能:①主运化;②主升清;③主统血;开窍于口,在体合肉,主四肢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脾与胃相表里。

4.肝:肝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

在五行属木,主升主动。

生理功能:①主疏泄;②主藏血;开窍于目,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肝与胆相表里。

5.肾:肾为先天之本,藏志,腰为肾之腑,在五行属水;生理功能:①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②主水;③主纳气;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肛门会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肾与膀胱相表里。

六腑1.胆:生理功能:贮存和排泄胆汁,胆主决断。

2.胃:生理功能:受纳腐熟水谷,胃以降为和。

3.小肠:生理功能:主受盛和化物,是泌别清浊,“小肠主液”。

4.大肠:生理功能:传化糟粕,大肠主津。

5.膀胱:生理功能;贮尿和排尿,依赖肾的气化功能。

6.三焦:生理功能:通行元气,总司气机和气化,为水液运行的道路。

【十二经络流注】一日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流经一个经脉,首尾相接,如环无端,掌握了自己的身体,也就掌握了长寿健康的秘诀!子时:23:00——1:00 胆经: 熟睡!胆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

这个时候心脏功能最弱,如果有心脏病人备好救心丸。

丑时:1:00——3:0肝经 :深睡眠!此时中肝修复的最佳时间,废弃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在丑时完成。

此时必须进入深睡状态,让肝脏得到充足能量。

如不入睡,肝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

“肺与大肠相表里”机理研究进展

“肺与大肠相表里”机理研究进展
能障碍更明显 , 并 由实 证 向虚 证 发 展 , 虚证 的 E G G 基 本 电节

内分 泌 物 质
人体 内最大 、 最 复杂 的内分泌器 官便是肠 道 。现在研 究 认为 由肠道所分泌 的物 质有很 多新 的作 用 , 其 中一 些物 质可 对肺起到一定 作用 。如从 回肠 结肠 的 H 细胞 所 分泌 的 V I P 能使气管松弛及刺激 呼吸 , 可 引起 肺通气 过度 。胆囊 收缩 素 ( C C K) 能够调节胆囊 收缩及 肝脏 肠道运动 , 保护 胃黏膜 , 有人
论的认 识也 E t 趋深入 。本文试从其客观存在性及 内分泌物质 、 肠源性内毒素 、 公共 黏膜免疫 系统 、 一氧化氮 及一 氧化氮合成酶 、 氧 自由基 、 结缔组 织 、 筋膜 和 自体监控系统方面进行探讨 , 期待有更深刻的研究。
“ 肺 与大肠 相表 里” 是 中医传统 医学 脏腑 表里学 说 的重 要组成部分之一 , 其理论最早见于《 内经》 。《 灵枢 ・ 本输篇 》 曰: “ 肺合大肠 , 大肠者 , 传导之腑” 。《 灵枢 ・ 经脉》 日: “ 肺手
升高 ( P< 0 . 0 5 ) , s P的含量 显著 降低 ( P< 0 . 0 5 ) , 神经 纤维 以及 V I P神经元 的表达 显著 增 强 ( P<0 . 0 5 ) , S P神经 元及 神经纤维 的表 达明显减弱 ( P< 0 . 0 5 ) 。
机 理 研 究

王月兰等 进行动物 的肺 心病 造模时发 现 , 造模后 肺脏 病理改变 能够 引起 大肠 的电活动异 常改变 , 因此 可 以提 示肺 与大肠有相关 性 。有学 者认 为[ 2 j , C O P D与肺 心病 的患 者都 会有不 同程度 的 胃肠 动力障碍 , 并且 胃电图( E G G) 及 胃肠激 素也 显示 异常。他 们对 1 2 0例 C O P D及肺心病患者 进行 胃肠 动力 障碍研究 发现 , C O P D和肺心病患者 病情越 重 , 其 胃肠功

肺与大肠相表里临床应用

肺与大肠相表里临床应用
肺肠并治呼吸系统疾病。多数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涕泪俱无,上窍闭塞,肺热不得随涕而宣泄; 体表无汗,外窍闭塞,肺热不得发越而解除; 热移大肠,下
窍闭塞,痰热不得下出而内闭,津液不能下达见大便秘结,终致肺失宣降,痰热闭肺,肺气不降而作喘。故在治疗上,重在宣肺开闭,化痰降逆,清热泻火。根据肺与大肠相表里、通大肠降肺气的理论,在痰热盛极之时,临床不必待大便全实闭结,应洞察疾病发展趋向,先证施药。即&quot;脏实者,泻其腑&quot;,上病下取,使痰热从大便而出,达到开下闭通腑降肺、涤痰浊清退肺热、痰热除咳喘自平之目的。老年人肺阴亦不足,肠燥便秘影响肺气宣降,治疗则应以润燥通便为主。老年肺炎辨治亦当如此,使邪有出路则病愈。西医亦重视中医之通腑泄下之法,并已作为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肺与大肠病理上相互影响。《素问·咳论篇》曰: &quot;肺咳不已,则大肠受之。大肠咳状,咳而遗矢。&quot;乃肺气耗散太过,失于治节,致大肠传导失常,发为泄泻。《灵枢·四时气》曰:&quot;腹中常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邪在大肠。&quot;《证因脉治·卷三》曰: &quot;肺气不清,下遗大肠,则腹乃胀。&quot;指出了肺病及大肠的产生机制,大肠病变亦能及肺。《内经》中之&quot;大肠咳&quot;,颇类后世之肺脾气虚证或阳虚证,亦为肺与大肠同病的基本证型,临床也有验案。《黄帝内经灵枢集注·卷五》曰: &quot;大肠为肺之腑而主大便,邪痹于大肠,故上则为气喘争......故大肠之病,亦能上逆而反遗于肺。&quot;发生病变时,肺与大肠可互传,即脏病及腑,腑病亦可及脏。临床所见肺热腑实或大肠湿热气滞兼有肺热者常见,为肺与大肠同病的基本证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与大肠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表现为肺失宣降和大肠传导功能失调①肺失清肃,传导受阻:肺热壅盛,灼伤津液,腑气不通而大便秘结,称为实热便秘。

肺气虚弱,肃降无权,大肠传导无力,而大便艰涩,名为气虚便秘。

若肺失肃降,津液不能下达,肠道失润,传导不利而大便不通,又为津枯便秘。

在治疗上可辅以宣肺、补肺、润肺之品,常有助于便秘的解除。

②传导失常,肺失宣降: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可导致肺气失于宣降。

如大肠实热,腑气壅滞不通,可以导致肺失宣肃,而出现胸闷、咳喘、呼吸不利等。

在治疗上,只要通其腑气,使大便通畅,则不治肺而喘自平。

1.便秘是临床常见病,难治而易复发,治疗上多考虑气虚、血虚、阴虚等。

实质便秘病因标在大肠,本在肺脏。

因大肠与肺相表里。

2.肺主肃降,在大肠主传导糟粕。

如肺的肃降不足,则大肠传导不足,而形成便秘。

肺主津液、通调水道,在大肠主津液吸收。

如果肺的通调水道功能失常,则大肠津液吸收失常,而形成便秘。

3.肺在五行属金,主燥。

先天宣发有余,肃降不足,因金燥为上,主宣发。

宣发主阳气,肃降主阴津,也就是说,肺与大肠先天阴津就不足,阴津不足而生虚热,从而便秘。

这是根源所在。

4.因而,在治疗便秘上,特别是年久便秘,治法当以肃肺生津、滋阴清热、宽肠通便为主。

【方名】半空雪自拟《肃肺养阴通便汤》【主治】:便秘【理法】:肃肺生津、滋阴清热、宽肠通便【方药】:瓜蒌仁30g 杏仁15 g 苏子15g 莱菔子15g槟榔12g 枳实10 g 二丑5g 麦冬15g知母(盐炒)13 g 胡桃肉12g 麻黄3--5g【方解】:瓜蒌仁、杏仁、苏子为君药,归肺、大肠经。

主肃肺降气,润肺清热,宽肠通便。

莱菔子、槟榔、枳实、二丑、麦冬为臣药。

莱菔子归肺而降气、消食化积通便,槟榔归大肠而行气消食化积通便,相须为用。

枳实破气消食化积,又能升清,抑制降气太过。

二丑、麦冬微寒抑制诸药辛温太过。

知母主滋阴清热、滑肠(见日华子本草)盐炒味咸,咸味厚降,引药下行,又可入肾,加强胡桃肉的功效。

胡桃肉,主肾不纳气,加强诸药肃降之功,上有来源,下有接引,又可通便。

麻黄,归肺经,是引经药,不可少。

2. 最近看了不少荨麻疹的案例,发一个典型案例上来,大家讨论!患者袁某男40岁全身瘙痒三年患者三年来皮肤日夜瘙痒,吃虾、葱、蒜等发物后加重。

瘙痒时用手挠,皮肤立即出现白色及淡红色条状隆起。

三年前曾在三甲医院做过敏原测定,有二十多种物质过敏,在医院行脱敏疗法治疗两月,病情稍稍缓解,此后每天服用一粒抗过敏药控制,三年来未曾停药,若一天不,则瘙痒难忍,入睡困难。

2010.05经朋友介绍过来就诊,就诊时病史同上,因就诊当天服用过抗过敏药物,就诊时未见抓痕,舌质淡,两侧见齿痕,舌根部苔白,六脉浮弦紧滑,沉取有力。

患者身高165cm左右,体重150斤,血压130/75mmHg.有过敏性鼻炎病史。

本例患者经过中药内服,治疗十五天后,病情完全缓解,自述近期吃龙虾一盆,亦无碍!战友们可以从理、法、方、药四个方面谈谈个人看法,我的治疗过程于2010.06.24日公布!虽然用药可能不一定相同,但思路应该是可以互相借鉴的!希望借此案例,大家互动交流,在慢性荨麻疹的治疗上彼此相互提高!积分奖励自然有啦,等着大家来领取积分吧!一位是电话来索方,因为是熟人朋友的父亲,肺气肿、老慢支最近因感冒诱发憋闷、气喘加重,输液好几天了不见好转,精神萎靡不振,就按“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考虑心肺阳虚兼痰,处方:熟附子9g(先煎半小时)麻黄6细辛3鱼腥草25,先用3剂看看,3天之后来电,精神好多了,能吃大半个馒头了,大便也通畅了,要求再进3剂巩固疗效。

另一位是82岁的门诊患者,我给他女儿、女婿看过病,效果不错,所以这次老人肺气肿感冒后打针十来天,手已青紫实在扎不进针了,来找我看看中医,患者自言脘腹觉热,活动气喘,有时汗出,“汗出而喘,无大热者,麻杏石甘汤主之。

”用麻黄6杏仁10石膏24甘草4鱼腥草15,5剂,复诊时爬2层楼已不见喘促了,自言以前大便如羊屎球,服药后大便痛快且不干燥,基本无咳嗽,按健脾益肺化痰法善后,大抵是玉屏风二陈四君子之类。

思考这两例肺气肿患者用药,未用推挡通便之药,一是考虑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得宣,津走大肠;二是麻黄与鱼腥草的配伍,宣肺化痰的同时利水走肠间,起到了通便润肠的效果。

可谓引水行舟了。

韩某男67岁患者自诉便秘1年多,大便质干,排出不畅,小便量多,尚有口苦、口干。

余未诉不适。

方:熟地15g 生地15g 麦冬15g 玄参15g 桔梗6g杏仁10g 枳壳10g 厚朴10g 当归15g 山药15g乌药10g 益智仁10g 桑螵蛸10g方解:方用增液汤加熟地以润滑肠道,其增水行舟之效,桔梗开宣肺气,杏仁以肃降肺气,此处之用在于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得宣降,大肠之气自然得通。

枳壳、厚扑其推动波助澜之效,唯恐厚朴太燥,加当归、火麻仁以制约厚朴之燥,同时当归有活血之效起到增进胃肠蠕动之效。

山药大补肺脾肾之气,用于增强肺气宣发肃降。

最后加入缩泉丸桑螵蛸以缩小便利大便。

本人看病,脉诊为先;先切其脉,次望面舌,五脏虚实,邪气盛衰,经此二诊,可明七分,随后问之所苦,闻之所言,与切诊之结果相参,则病机可了,立法可明,遣方用药,紧随其后。

常人脉象,一般五脏各有盛衰,六部脉象必然各有虚实,找其郁结之处,即可明了邪克何脏。

此患者六脉浮弦紧滑,沉取有力,观其体型偏胖,舌质齿痕,舌根苔白……六脉皆浮,乃卫气充于表,与风邪相争!脉见滑利,为痰湿作祟!脉见弦紧,为寒邪束缚经脉所致!大凡脉沉,其病必深!患者脉象沉取有力,为病邪由表入里,已有伏藏!观其舌象,可知脾肾阳虚;正虚于此,邪方可入……于是告知病人,风寒湿邪郁于体表,病程长久,部分已入内伏藏。

患者于是描述三年来的治疗经过……因皮肤瘙痒三年,手抓后皮肤隆起,经激素、抗过敏药物、脱敏疗法、中药治疗未能治愈,特来就诊。

三年来病人定然服用过祛风解表之剂,之所以未能彻底治愈,因其伏藏之邪未除,此乃瘙痒之根源。

祛风解表犹如扬汤止沸,可以缓解一时;激素加抗过敏,犹如掩耳盗铃,将邪气向内层层逼入;如此治疗,何有尽时!此病人历时三年未愈,治疗当分三步。

第一步,解表散寒除湿,调和营卫,祛风止痒——治其标第二步,解表清里——治其本第三步,温补脾肾,益气固表——扶其正分析完病情,然后开方下药。

桂枝15克赤芍20克生姜10克大枣5枚(切开)苦杏仁20克白蔻仁12克薏米仁25克蝉蜕15克石菖蒲15克生甘草12克浮萍30克荆芥穗12克三剂,水煎服,日一剂。

桂枝、赤芍、生姜、大枣取桂枝汤之意,调和营卫,用赤芍代替白芍,取其流通血脉之意。

苦杏仁、白蔻仁、薏米仁、蝉蜕取三仁汤之意,苦杏仁从上焦敛肺气,白蔻仁疏中焦,薏米仁从下焦利湿邪,一敛、一疏、一利,将人体湿邪从上向下逐,蝉蜕以皮治皮,引药入皮,配合三仁,利皮下之湿邪。

菖蒲,《本经》谓,“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

”窃以为,此物入心经,开心窍,散心经之风。

临床中可见,“凡痒胜者,必心烦闷”;经云,俱痛痒疮皆属于心。

此乃风邪入心经,非此物不能除。

浮萍者,浮于水面而生,善祛水湿所夹之风邪,凡风湿郁于肌表,皆可佐以用之。

荆芥穗,散寒祛风,解表而已。

甘草调和药性。

二诊:上方服用三剂,患者反应每日小便量多,服完三剂,自觉周身轻松,皮肤瘙痒大减,痒时抓痕很浅,可以耐受,切脉时六脉浮滑,沉取有力。

守方三剂。

三诊:服用三剂后,周身偶尔作痒,程度很轻,自述服中药之日始,抗过敏西药未在服用,目前自觉良好,切脉时六脉稍浮,沉取滑而有力。

当采用解表清理法。

生首乌30克大黄20克苦参12克胡麻仁20克威灵仙15克石菖蒲15克荆芥穗10克蝉蜕15克浮萍20克防风20克黄芪20克生甘草12克三剂水煎内服日一剂《奇效良方》中有一首诗:“威灵甘草石菖蒲,苦参胡麻何首乌。

药末二钱酒一碗,浑身瘙痒一时无。

”本人运用此方治疗对于顽固性皮肤瘙痒证几年,收效甚佳。

方中重用生何首乌,即能祛风止痒,又能排毒通便,使伏藏之风、痰、湿自大便而出。

四诊:病人服用上方三剂后,每日腹泻两至三次,大便粘腻,便尾有泡沫状粘液,三天后自觉身体安泰,神清气爽,瘙痒痒未再发作。

切脉时六脉不浮不沉,唯右尺细软,齿痕舌,舌根白依旧,脾肾阳虚存在。

附子20克(先煎1小时)白术20克茯苓20克黄芪30克防风20克菖蒲15克苦参12克生甘草12克上方连用六剂后停药,一月后电话随访,未再复发;患者有意进食曾经过敏的食物,也为发作。

按:中医有句老话:治啥不治皮。

这是说皮肤病不易治,而且容易复发。

这几年来反复琢磨皮肤病容易复发的原因,其实就三点:第一:卫气不足,易感外邪。

患者大多脾肺气虚,疾病治愈后,外邪再次入体,疾病再次发作。

第二:脏腑功能失调。

多见于肺的宣发肃降失调,湿邪自内而生,皮下湿邪来源不绝。

第三:伏藏于脏腑之邪未清。

只治其表,未治其本。

再次发作,自然而然。

肺主皮毛;肺与大肠相表里;不用下法,反而失正了。

此案之后,又治疗几例类似病例,均以上法为参考,收效颇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