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六腑相表里和开窍归经(一)

合集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中医学把人体内在的重要脏器分为脏和腑两大类,有关脏腑的理论称为“藏象”学说。

藏,通“脏”,指藏于内的内脏;象,是征象或形象。

这是说,内脏虽存于体内,但其生理、病理方面的变化,都有征象表现在外。

所以中医学的脏腑学说,是通过观察人体外部征象来研究内脏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脏和腑是根据内脏器官的功能不同而加以区分的。

脏,包括心、肝、脾、肺、肾五个器官(五脏),主要指胸腹腔中内部组织充实的一些器官,它们的共同功能是贮藏精气。

精气是指能充养脏腑、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个器官(六腑),大多是指胸腹腔内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它们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糟粕的功能。

除此之外,还有“奇恒之腑”,指的是在五脏六腑之外,生理功能方面不同于一般腑的一类器官,包括脑、髓、骨、脉、女子胞等。

应当指出的是,中医学里的脏腑,除了指解剖的实质脏器官,更重要的是对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概括。

因此虽然与现代医学里的脏器名称大多相同,但其概念、功能却不完全一致,所以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

五行和人体的对应关系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代表五种属性,是抽象概念,不要理解具体的某种东西。

五是个普遍的数字,五指、五官、五脏、五味,有很多事物可以分为五类。

在中医里,用五行描述人体五脏系统(肝心脾肺肾)的功能和关系,注意这里的五脏也是个功能概念(称为藏象),并不限于具体的解剖上的五脏。

木-生长、生发、柔和、条达舒畅火-温热、升腾、明亮土-生化、承载、受纳金-清洁、清肃、收敛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同一行的事物相互感应,但过度则害。

比如怒则伤肝。

范进中举是过喜伤心的典型例子。

再比如适当的甘味是补脾的,但味过于甘,又能呆胃滞脾。

五行的生克关系实线表示相生;虚线表示相克相生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有促进、助长和资生的作用(为叙述方便,生者称为母,被生者称为子)。

相克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约的作用。

中医基础知识(五脏)

中医基础知识(五脏)

中医基础知识脾系统:脾与胃相表里,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思伤脾在液为涎,在五脏中脾属阴中至阴。

脾主运化,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

生理功能:1脾主运化:运:输送,转运;化:消化、吸收。

将我们所吃得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并将其吸收转输至全身各脏腑组织。

小儿得脾胃最为弱,常常因各种饮食不当得原因,造成伤时、泄泻、食欲不振等,小宝宝本身生理特点就就是“脾常不足”,“欲得小儿安,常要三分饥与寒”,小儿三分饥得原则就就是要使小儿吃到七分饱留三分余地。

保持七分饱,脏腑就不容易损伤。

如果宝宝得脾胃已经受伤,:补脾经,捏脊,揉按足三里,摩腹,揉按板门,运内八卦,2脾生血统血:如果脾胃长期虚弱,宝宝总就是不爱吃饭,或消化不良,长期便秘或泻肚。

又因脾开窍于口,口唇得色泽代表了气血得盛衰。

如果口唇色泽苍白或者暗淡无色,就表明脾气不足,制造出得气血不足,这个人多半就是气血亏虚3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胃先将营养物质消化,需下行至小肠,进一步消化吸收,其糟粕,下移至大肠,形成粪便排除体外,另外水液代谢产物则注入到膀胱中储存,由肾气控制排出体外。

生理特性:脾喜燥恶湿。

“脾虚则湿”:脾主长夏,脾脏得生理功能活动与长夏阴阳变化相互通应。

脾与长夏,湿,土,黄色等有内在联系。

脾喜燥恶湿,湿气当令,每年七八月份交长夏,如果湿气过盛,就容易损伤脾脏。

现代人得病很多都跟湿有关,有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

”。

风、寒、暑、湿、燥、火,外感六邪,当中以湿最难缠,而且湿从不单独作战,总就是与别得邪气狼狈为奸。

湿气遇寒,成为湿寒;遇热,则湿热,遇风,成风湿,驱风容易。

但一旦成了风湿,就往往成为慢性病,一时半会儿治不好。

湿气在皮下,就形成肥胖,也就是不好处理得健康问题。

怎么判断自己有没有湿呢?有几个很简单得方式,一个就是瞧舌头,肥大,有齿痕。

一就是瞧大便,如果大便总就是不成形,长期便溏,体内必然有湿。

脾主运化水湿,脾如果受到伤害,则水湿不能完全运化,就在体内堆积。

五脏六腑功能

五脏六腑功能

五脏六腑功能一、五脏(一)心(附心包)1、主血脉主,有主宰、主管的意思。

血有濡养周身的作用,脉为血液运行的通路。

心主血脉,是指心有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以营养全身的功能。

正如《素问.五脏生成篇》所说:“诸血者,皆属于心。

”所以血液循环的原动力在心脏,这是心气作用的体现。

而心行使这部分功能又要依靠心血的供养,两者密切相关,互相依存。

如果心血衰少,血脉空虚,就会影响到心主血脉的功能。

因此,心气旺盛,心血充盈,血运正常,则脉搏匀称,和缓有力,面色红润光泽。

由于面部的血脉较为丰富,所以面部色泽变化可以部分地反映心脏机能正常与否;同时,心功能强弱直接影响到血液的运行,因而可在脉搏上表现出来。

如心气不足,心血亏虚,则面色苍白无华,脉搏细弱无力,心气虚衰,血行不畅,导致心血痹阻,可见面色暗灰或青紫,脉搏节律不整等。

2、主神明神明,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

中医学将其归属于五脏,但主要归属于心,认为心对神明起主宰作用,心的这一功能正常,就表现为神识清晰,对外界信息的反应灵敏。

如果心有病变,就可出现心悸、心烦、失眠、多梦等,“心神不宁”的症状;严重时可有痴呆、谵妄、神志不清、昏迷等“心神失常”的症状。

血液是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精神活动能调节和影响血液循环,因此心主血脉与心主神明的功能是密切相关的。

如《灵枢.本神》说:“心藏脉,脉舍神。

”《灵枢.营卫生会》说:“血者,神气也。

”当心主血脉的功能异常时,常可导致心神的病变;心主神明的功能异常时,亦可导致血脉的病变。

正因为心主血脉,向全身供给所需之血液,以维持正常机能,同时又主神明,为精神思维活动之中枢,所以心在内脏中居于主导和支配的地位,能协调整个人体各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故而有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之称(《灵枢.邪客》)。

若心的功能失常,其他脏腑机能活动也会发生紊乱,甚至危及生命。

3、开窍于舌开窍,是指内脏与体表五官九窍的特定联系。

心与舌在经络上有脉络相通,心的气血上荣于舌,以维持主司味觉和表达语言等生理功能。

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

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

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五脏六腑都是人体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她们都是密切关联的,一处有病就会影响多处,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各脏器的功能与作用。

一五脏的生理功能1. 心脏心藏神,为君火,包络为相火,代君行令。

主血、主言、主汗、主笑。

心,位于胸中,有心包络包裹、卫护于外,它主要的功能是主血脉,是人体血液运行的动力。

心又主神志,开窍于舌,其华在面。

(1)心主血脉,其华在面。

指心有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营养全身的功能。

脉是血液运行的管道,心与血脉相通,血液能在脉管内循环不息,是靠心气的推动作用,心气的强弱,心血的盛衰,直接影响血液的运行。

所以练功者重视调心,使心气能更好的统辖血液的运行,以和畅血脉。

心气旺盛,血脉充盈,循环通畅,则脉和缓有力,面色就显得红润而有光泽,即谓其华在面;反之,心气不足,血脉空虚,其面色就白无华。

(2)心主神明。

神明,是指人的思维活动和意识状态,都由心来主管。

古人把心看作是五脏六腑之大主。

练功家亦“全凭心意练功夫”,故有“调心”“调意”(精神活动)之说。

(3)心主汗液。

汗为津液所化。

津液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汗过多容易伤津耗血,故有“血汗同源”“汗为心液”之说。

(4)心开窍于舌。

心经别络上行于舌,因而心的气血上通于舌。

所以心若有病,容易在舌体上反映出来,例如心血不足,则舌质淡白,心火上炎,则舌尖红或舌体糜烂,心血瘀阻,则舌体紫暗或见瘀点、瘀斑。

练功人亦重视舌在炼功中的作用,例如“舌抵上腭”“舌搅海”等,可引发口液(津液)的旺盛分泌,气血畅运。

2. 肝脏肝藏魂,属木,胆火寄于其中。

主血、主目、主筋、主呼、主怒。

肝位于胁部,它的主要功能是藏血、主疏泄、主筋、开窍于目,其华在爪。

(1)肝藏血。

是指肝能储藏血液,并对周身血量的分布起调节作用。

例如:当人体处于安静状态(入静或睡眠)时,机体的循环血量减少,部分血液回流到肝脏储藏起来,当活动时(劳动工作),肝内储藏的血液又被运送到全身。

(2)肝主疏泄。

中医知识----五脏六腑

中医知识----五脏六腑

五神脏: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

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心、肝、脾、肺、肾,叫五脏;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叫六腑五脏是贮藏精气的(精气,指精血津液),六腑是主食物的受纳、消化、吸收、传导和排泄的。

因而脏以藏为主,腑以通为用。

心(与小肠相表里)主神明,其华在面,开窍于舌。

肝主疏泄(气血),藏血,筋爪,开窍于目胆,胆汁,助于消化。

脾主运化,统血(循环),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肺(与大肠相表里)主宣发,外合皮毛(营养物质),主肃降,调通水道,开窍于鼻。

肾主水,纳气,主骨生髓通脑,其华在华,耳、司二阴。

[1.宣发功能:宣发即有宣通发散之意。

其功能有三个方面:一是通过肺的气化,排出体内的浊气;二是将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布散到全身;三是宣发卫气,调节腠理之开合,排泄汗液及病邪等。

因此肺失宣散,即可出现呼气不利,胸闷、咳喘,以及鼻塞和无汗等病变。

2.肃降功能:肃降即有清肃和下降之意。

其功能也有三个方面:一是吸入自然界的清气;二是肺为华盖之脏,故将吸入之清气和水谷精气向下布散;三是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以保持呼吸道的洁净。

因此肺失肃降, 可出现呼吸短促,咳喘、咳痰等病变]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如下:①心与肺。

心、肺同居上焦。

心主血,肺主气、朝百脉。

心虽行血,但肺主宗气,贯通心脉,两者配合,才能保证气血的正常运行。

②心与脾。

心主血而行血,脾生血而统血。

心血赖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以化生。

血液的正常运行,除心气的推动外,有赖于脾气的统摄。

③心与肝。

心主血,肝藏血;心主神志,肝主疏泄,调节精神情志。

心肝配合,能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行和调节,保持精神情志活动正常。

④心与肾。

心属火,肾属水。

在生理状态下,心火下行,肾水上济,两者间维持着动态平衡关系,称为水火既济。

五脏六腑的表里关系

五脏六腑的表里关系

五脏六腑的表里关系中医通常用“脏腑”来总称人体的内脏。

五脏指:心、肝、脾、肺、肾(心外面有心包经)六腑指:小肠、大肠、胆、胃、膀胱、三焦。

脏腑共同配合,五脏为主帅,六腑为辅佐,才能共同完成人体的各种功能。

由此出现了物种表里关系:肝与胆相表里,心与小肠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

一、肝与胆肝与胆互为表里。

肝主藏血”,肝有储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故有“肝主血液”之说。

肝气条达有升发疏泄的作用,可舒畅全身,令人精力旺盛又心平气和、神情怡然。

1)“肝开窍于目”,肝是眼睛的根,肝的精气充足,眼睛明亮、黑白清晰,炯炯有神,如果火上炎,可是双目肝赤、肝虚则会双目干涩,视物不清。

2)“肝主筋,其华在爪”,肝的精气充足能养筋、筋壮肢体灵活自如,指甲丰满光洁、透明呈粉色;肝虚则筋发硬,活动迟钝不灵,指甲糟脏,凹陷不透明,缺少血色。

3)“怒则伤肝”肝气调达顺畅,人的精力旺盛而又能心平气和,与人交往亲和友善,肝瘀气则易生怒火,目光凶狠,脸趁呈绛色,体内臭气鼓胀,令人厌恶而避之。

肝阴包括血液和全身筋与肌肉运动时所需的润滑液——阴津,肝阴足,身体轻松自如,内心自信不愠不和。

肝的不适之证分阳亢和阴虚,无论属于哪一种情况都会影响形象美,调肝要区别阳亢和阴虚,其不同的特点分别如下:1.肝阳亢者性情急躁尚有气力;肝阴者性情焦躁但疲惫不堪。

2.肝阳亢眼红,干涩和眼角膜有斑,或眼袋鼓胀,下垂或眼球外突;肝阴虚者眼窝内凹,或干涩视物模糊,或迎风流泪,或眼花,或色盲,或视网膜脱落,黄斑性病变,白内障,重则患神经炎。

3.肝阳亢饭后两肋下胀满,或右肋常胀痛;阴虚右肋常隐隐作痛。

4.肝阳亢者双脚躁动不安;阴虚者两腿酸软。

5.肝阳亢者遇事焦躁,处事不周;阴虚者办事心余而力不足。

二、心与小肠中医讲的心包括心脏和大脑。

例如:内心想,不是指心脏在想而是讲大脑在考虑。

心主神明是精神意识,思维等高级中枢神经活动的主宰,对其它脏腑的功能起领导作用,气足血旺的人精神愉悦,神采奕奕。

《针灸甲乙经》五脏六腑阴阳表里!

《针灸甲乙经》五脏六腑阴阳表里!

《针灸甲乙经》五脏六腑阴阳表里!肺合大肠,大肠者传道之腑。

心合小肠,小肠者受盛之腑。

肝合胆,胆者清净之腑。

脾合胃,胃者五谷之腑。

肾合膀胱,膀胱者津液之腑。

少阴属肾,上连肺,故将两脏。

三焦者,中渎之腑,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腑。

此六腑之所合者也。

《素问》曰∶夫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

皆藏于阴,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

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

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

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

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

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故满而不能实。

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

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

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

(称六腑虽少错,于理相发为佳。

)肝胆为合,故足厥阴与少阳为表里。

脾胃为合,故足太阴与阳明为表里。

肾膀胱为合,故足少阴与太阳为表里。

心与小肠为合,故手少阴与太阳为表里。

肺与大肠为合,故手太阴与阳明为表里。

五脏者,肺为之盖,巨肩陷,咽喉见于外。

心为之主,缺盆之道,(音滑)骨有余,以候内(音曷干)。

肝为之主将,使之候外,欲知坚固,视目大小。

脾主为胃(《九墟》《太素》作卫),使之迎粮,视唇舌好恶,以知吉凶。

肾者主为外,使之远听,视耳好恶,以知其性。

六腑者,胃为之海,广骸(《太素》作HT )大颈张胸,五谷乃容。

鼻隧以长,以候大肠。

唇浓人中长,以候小肠。

目下裹大,其胆乃横。

鼻孔在外,膀胱漏泄。

鼻柱中央起,三焦乃约。

此所以候六腑也。

上下三等,脏安且良矣。

互为表里,脏腑辨证歌诀

互为表里,脏腑辨证歌诀

互为表里,脏腑辨证歌诀中医所说互为表里是什么意思外-内指身体部位。

表里相对而存在,就像阴阳相对而存在一样。

如果阴阳从外到内分,外属阳,内属阴。

外部是外部,内部是内部。

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情况,就是认为脏腑之间的关系是外与内的。

五脏属内,六腑属外(三焦为孤腑),五脏、五腑则兼表里。

具体来说,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肝胆、脾胃、肾与膀胱为表里(三焦为孤腑,无内脏为表里),而肝、心、脾、肺、肾为五腑。

一般认为脏腑的生理位置较深,腑的生理位置较浅,故脏腑属内,腑属外。

如果用脏腑来划分阴阳,则内脏属于阴,而内脏属于阳,这与外阳内阴的划分是一致的。

中医认为肺主皮肤,肺主表里,肺和大肠都是表里。

通常没有说肺和皮毛是彼此的表里。

比如以人的感冒为例,寒邪从皮毛影响络脉、经络、肺。

寒邪使肺失去宣发功能,卫气达不到表,阳气则积于体内,导致发热、恶寒、头身疼痛等症状。

五脏六腑是中国人几千年来一直使用的术语,指的是人体内的主要器官。

中国人把人体内部的主要器官分为“脏”和“腑”。

“脏”是指实体或机构器官,包括心、肝、脾、肺和肾。

“腑”是指一个中空的容器,里面有小肠、胆囊、胃、大肠和膀胱等五个腑。

此外,第六腑,称为三焦,是人体胸腔和腹腔的结合体。

除了性质上的巨大差异外,脏腑和腑脏的经脉位置也有很大的差异。

所有的脏经络都在胳膊和腿的内侧,身体的前侧。

腑经络在手臂和腿的外侧,在身体的后侧。

人体受到危险威胁时,会本能地向上弯曲,脏脏的经络都在体内,保护得很好,只有腑脏的经络露在外面。

相比之下,脏的重要性远比内脏重要。

如果人体真的是造物主设计的,这种安排是非常合理和巧妙的。

中国人对“脏”和“腑”的分类具有极高的观察力和智慧。

此外,古代中医还发现,每一条脏经都与另一条脏经紧密相连。

比如手臂上的肺经和大肠经分别位于手臂的内外侧。

针灸治疗穴位时,如果针尖到达的位置是真经,那么肺经和大肠经实际上可能只有几毫米远。

虽然从解剖学的角度来看,肺和大肠处于完全不同的位置,甚至找不到任何联系。

一图教你认识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很多人不知道脏腑的表里关系,现在给你说明白了

一图教你认识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很多人不知道脏腑的表里关系,现在给你说明白了

一图教你认识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很多人不知道脏腑的表里
关系,现在给你说明白了
要知道一点就是,脏为阴、腑属阳,脏是里,腑为表,这样一脏一腑、一阴一阳、一表一里,通过经络相互关系
心和小肠:心主血脉可输送气血到小肠(心火也可下移到小肠),小肠有热也会上扰于心
肺和大肠:肺主肃降,肺气可下降到大肠传导,肺气虚可引起大肠传导无力引起便秘
脾和胃: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一纳一运,还有就是脾气主升,胃气主降相互协调,其次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来腐熟运化
肝和胆:胆汁源自肝气,和依靠肝来疏泄,可谓是“肝胆相照”
肾和膀胱:膀胱贮尿依靠肾气的气化,肾气足才能固摄有余。

五脏六腑

五脏六腑

五脏心、肺、脾、肝、肾称为五脏,加上心包络又称六脏。

但习惯上把心包络附属于心,称五脏即概括了心包络。

五脏具有化生和贮藏精气的共同生理功能,同时又各有专司,且与躯体官窍有着特殊的联系,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的特殊系统。

其中,心的生理功能起着主宰作用。

一、心心位于胸腔偏左,膈膜之上,肺之下,圆而下尖,形如莲蕊,外有心包卫护。

心与小肠、脉、面、舌等构成心系统。

心,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脏,主血脉,藏神志,为五脏六腑大主、生命之主宰。

心与四时之夏相通应。

二、肺肺,位居胸中,左右各一,呈分叶状,质疏松。

与心同居膈上,上连气管,通窍于鼻,与自然界之大气直接相通。

与大肠、皮、毛、鼻等构成肺系统。

在五行属金,为阳中之阴脏。

主气司呼吸,助心行血,通调水道。

在五脏六腑中,位居最高,为五脏之长。

肺与四时之秋相应。

三、脾脾位于腹腔上部,膈膜之下,与胃以膜相连,“形如犬舌,状如鸡冠”,与胃、肉、唇、口等构成脾系统。

主运化、统血,输布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脏腑百骸皆赖脾以濡养,故有后天之本之称。

在五行属土,为阴中之至阴。

脾与四时之长夏相应。

四、肝肝位于腹部,横膈之下,右胁下而偏左。

与胆、目、筋、爪等构成肝系统。

主疏泄、藏喜条达而恶抑郁,体阴用阳。

在五行属木,为阴中之阳。

肝与四时之春相应:五、肾肾,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右微下,左微上,外形椭圆弯曲,状如豇豆。

与膀胱、骨髓、脑、发、耳等构成肾系统。

主藏精,主水液,主纳气,为人体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为先天之本;在五行属水,为阴中之阳。

在四时与冬季相应。

六腑六腑,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总称。

它们的共同生理功能是“传化物”,其生理特点是“泻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饮食物入口,通过食道入胃,经胃的腐熟,下传于小肠,经小肠的分清泌浊,其清者(精微、津液)由脾吸收,转输于肺,而布散全身,以供脏腑经络生命活动之需要;其浊者(糟粕)下达于大肠,经大肠的传导,形成大便排出体外;而废液则经肾之气化而形成尿液,渗入膀胱,排出体外。

五脏六腑概论

五脏六腑概论

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奇恒之府:脑髓骨胆脉女子胞心主血脉、主神志五行属火,阳中之阳在体合脉,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与小肠相表里生之本,神之变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位于胸腔,外有心包。

肝主疏泄、主藏血五行属木,阴中之阳在体合筋,开窍于目,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液为泪为将军之官,刚脏,喜条达恶抑郁,为罢极之本,与胆相表里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位于腹部,横膈以下,右胁之内。

脾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五行属土,阴中之至阴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为仓廪之官,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与胃相表里位于中焦,在横膈之下。

肺主气、主宣发肃降、主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五行属金,阳中之阴在体合皮,开窍于鼻,其华在毛,在志为悲忧,在液为涕,喉为肺之门户为相傅之官,华盖,娇藏,清虚之脏,为水之上源,主行水,诸气者皆属于肺魄之处,气之主位于胸腔,左右各一。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水、主纳气五行属水,阴中之(少)阴在体合骨,开窍于耳及二阴,其华在发,在志为恐,在液为唾为作强之官,水脏,为先天之本,封藏之本位于腰部。

胆贮藏和排泄胆汁,主决断为中正之官,中清之腑,与肝相表里位于右胁下,附于肝之短叶间。

胃主受纳,腐热水谷、主通降,以降为和为太仓、水谷之海、水谷气血之海、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五脏之本,与脾相表里位于膈下,上接食道,下通小肠。

小肠主受盛与化物、主泌别清浊。

为受盛之官。

与心相表里。

大肠主传导排泄糟粕、主津。

为传导之官。

膀胱贮尿排尿,与肾直接相关。

为州都之官。

三焦主持诸气,主司全身气机与气化、疏通水道,运行水液。

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胆胃膀胱大肠小肠。

五脏六腑的知识

五脏六腑的知识

五脏六腑的知识只要是筋的问题,治肝没错。

只要是骨的问题,治肾没错。

只要是肌肉的问题,治脾胃没错。

只要是血脉的问题,治心没错。

只要是皮肤病毛发的问题,治肺没错。

五脏1.心:心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

在五行属火;生理功能①主血脉;②主神志;心开窍于舌,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

心与小肠相表里。

2.肺:肺为魄之处、气之主,在五行属金;生理功能:①主气,司呼吸;②主宣发肃降;③通调水道;④朝百脉主治节(淤结);辅心调节气血运行;肺上通喉咙,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肺与大肠相表里。

3.脾: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藏意,在五行属土。

生理功能:①主运化;②主升清;③主统血;开窍于口,在体合肉,主四肢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脾与胃相表里。

4.肝:肝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

在五行属木,主升主动。

生理功能:①主疏泄;②主藏血;开窍于目,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肝与胆相表里。

5.肾为先天之本,藏志,腰为肾之腑,在五行属水;生理功能:①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②主水;③主纳气;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肛门会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肾与膀胱相表里。

六腑1.胆:生理功能:贮存和排泄胆汁,胆主决断。

2.胃:生理功能:受纳腐熟水谷,胃以降为和。

3.小肠;生理功能:主受盛和化物,是泌别清浊,“小肠主液”。

4.大肠:生理功能:传化糟粕,大肠主津。

5.膀胱:生理功能;贮尿和排尿,依赖肾的气化功能。

6.三焦:生理功能:通行元气,总司气机和气化,为水液运行的道路。

【十二经络流注】一日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流经一个经脉,首尾相接,如环无端,掌握了自己的身体,也就掌握了长寿健康的秘诀!子时:23:00——1:00 胆经: 熟睡!胆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

※这个时候心脏功能最弱,如果有心脏病人备好救心丸。

丑时:1:00——3:0肝经 :深睡眠!此时中肝修复的最佳时间,废弃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在丑时完成。

《黄帝内经》五脏六腑的精华总结,值得收藏!

《黄帝内经》五脏六腑的精华总结,值得收藏!

《黄帝内经》五脏六腑的精华总结,值得收藏!《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经典著作之⼀(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黄帝内经》奠定了⼈体⽣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的⼀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五脏六腑:“脏”是指实⼼有机构的脏器,有⼼、肝、脾、肺、肾五脏,“腑”是指空⼼的容器,有⼩肠、胆、胃、⼤肠、膀胱等分别和五个脏相对应的五个腑,另外将⼈体的胸腔和腹腔分为上焦、中焦、下焦,统称为三焦,是第六个腑。

买翡翠先到这⾥看看,⼀⼿货源,原⽯开料,⼚家直供⼴告只要是筋的问题,治肝没错。

只要是⾻的问题,治肾没错。

只要是肌⾁的问题,治脾胃没错。

只要是⾎脉的问题,治⼼没错。

只要是⽪肤病⽑发的问题,治肺没错。

展开剩余89%五脏1.⼼:⼼为神之居、⾎之主、脉之宗。

在五⾏属⽕;⽣理功能①主⾎脉;②主神志;⼼开窍于⾆,在体合脉,其华在⾯,在志为喜,在液为汗。

⼼与⼩肠相表⾥。

2.肺:肺为魄之处、⽓之主,在五⾏属⾦;⽣理功能:①主⽓,司呼吸;②主宣发肃降;③通调⽔道;④朝百脉主治节(淤结);辅⼼调节⽓⾎运⾏;肺上通喉咙,在体合⽪、其华在⽑,开窍于⿐,在志为忧,在液为涕,肺与⼤肠相表⾥。

3.脾:脾为⽓⾎⽣化之源、后天之本,藏意,在五⾏属⼟。

⽣理功能:①主运化;②主升清;③主统⾎;开窍于⼝,在体合⾁,主四肢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脾与胃相表⾥。

4.肝:肝为魂之处,⾎之藏,筋之宗。

在五⾏属⽊,主升主动。

⽣理功能:①主疏泄;②主藏⾎;开窍于⽬,在体合筋,其华在⽖,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肝与胆相表⾥。

5.肾为先天之本,藏志,腰为肾之腑,在五⾏属⽔;⽣理功能:①藏精、主⽣长发育与⽣殖;②主⽔;③主纳⽓;在体为⾻,主⾻⽣髓,其华在发、开窍于⽿及⼆阴(肛门会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肾与膀胱相表⾥。

六腑1.胆:⽣理功能:贮存和排泄胆汁,胆主决断。

2.胃:⽣理功能:受纳腐熟⽔⾕,胃以降为和。

五脏及其属性一览表

五脏及其属性一览表

五脏及其属性一览表
养生学—子午流注示意图
人体十二官示意图
心——君主之官,藏神志,主血脉,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在液为汗。

肺——相傅之官,藏魄,主肃降、主皮毛,为气主,朝百脉,为肾上之水。

肝——将军之官,肝主藏血、藏魂,主筋、主升发疏泄,在液为泪。

胆——中正之官,主决断,凡十一脏取决于胆,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

膻中——臣使之官,为宗气所聚之处,为气之海,主喜乐。

脾——谏议之官,脾藏意,主运化、主统血、主四肢、主肌肉,在液为涎。

胃——仓廪之官,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大肠、小肠皆属于胃,是足阳明也。

大肠——传道之官,变化出焉,与肺相表里。

小肠——受盛之官,将胃传道来的谷物,清者上输于脾,浊者下注于大肠。

肾——作强之官,藏志藏精,主水纳气、主骨生髓通脑,有人体阴阳宅之称。

三焦——决渎之官,水道出焉,是脏腑外围最大的腑,又称外腑、孤腑。

膀胱——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存水液,气化后排出小便。

五脏及其属性一览表(王天增整理)。

《黄帝内经》记载:肝主筋,肾主骨,脾主肉,心主脉,肺主皮毛,多么精辟

《黄帝内经》记载:肝主筋,肾主骨,脾主肉,心主脉,肺主皮毛,多么精辟

《黄帝内经》记载:肝主筋,肾主骨,脾主肉,心主脉,肺主皮毛,多么精辟。

五脏1、心:心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

在五行属火;生理功能:①主血脉;②主神志;心开窍于舌,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

与小肠为表里。

2、肺:肺为魄之处、气之主,在五行属金;生理功能:①主气司呼吸;②主宣发肃降;③通调水道;④朝百脉主治节;辅心调节气血运行;肺上通喉咙,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肺与大肠相表里。

3、脾:牌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藏意,在五行属土。

生理功能:①主运化;②主升清;③主统血;开窍于口,在体合肉,主四肢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脾与胃相表里。

4、肝:肝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

在五行属木,主升主动。

生理功能:①生疏泄;②主藏血;开窍于目,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肝与胆相表里。

5、肾:肾为先天之本,藏志,腰为肾之腑,在五行属水;生理功能:①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②主水;③主纳气;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肾与膀胱相表里。

六腑1、胆:生理功能:贮存和排泄胆汁,胆主决断。

2、胃:生理功能:受纳腐熟水谷,胃以降为和。

3、小肠:生理功能:主受盛和化物,是泌别清浊,“小腹主液”4、大肠:生理功能:传化糟粕,大肠主津。

5、膀胱:生理功能:贮尿和排尿,依赖肾的气化功能。

6、三焦:生理功能:通行元气,总司气机和气化,为水液运行的道路。

中医五行相生相克,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

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是中医辩证治病的至上法宝。

人体五脏通过相生相克的这一规律,在源源不断地影响和修复人体的自身健康。

生则顺,克则病。

五脏相生为正常人,五脏相克为非正常人即病人。

木、火、土、金、水分别对应肝、心、脾、肺、肾五脏。

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

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

如肺虚就要补脾,叫培土生金。

肺实就要泻肾。

天地之性,众胜寡,故水胜火。

精胜坚,故火胜金。

五脏(表格)

五脏(表格)
心包经在中医里是一个独立的经络,许多病症都和这个经络有关。从解剖学来看,心包是心脏外部的一层薄膜,和心脏之间有部分积液,作为心脏和心包之间互动时的润滑剂。将过多的心包积液去除。
三焦
三焦是六腑之一,是分布胸腹腔的一个大腑。唯三焦最大,无与配匹。三焦分上、中、下三焦。上焦主穴,发放卫气,敷布精微之气至全身;中焦指脾、胃具有运化水谷之气血作用;下焦指肾、膀胱和大小肠等脏腑分清泌浊、排泄糟泊的作用。
怒伤肝
一、“怒则气上,怒过伤肝”
二、《三国周瑜》暴怒之下,吐血而亡。
三、气是血的运动力,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

色青多为肝病
肝为魂之处,血之芷,筋之宗。

肝生泪。泪为肝之
液。没有眼泪是肝的毛病。像角膜硬化,角质硬化都是肝无液造成的。

血不养肝,则肝失疏泄;
肝不养血,则肝失所芷;
肝血不足,则爪甲软薄,

一、水克火、土克
水;
水生木,金生水。
二、身不动,则精固。而水朝元
开窍于耳
听觉的灵敏与否,与肾中精气的盈亏关系密切、肾中精气充盈,髓海得养则听觉灵敏;反之,肾中精气虚衰,则髓海失养,听力下降,耳鸣或耳聋。故“肾开窍于耳”。
其华在发
其充在骨
肾主骨、髓、脑“发乃血之余”“齿乃骨之余”。头发的生长与脱落,润泽与枯稿,牙齿松动与脱落,与肾密不可分。
21世纪健康新的格言是:“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处方是知识”。我们应当学懂自己,用自然疗法保健身体,让“自身的本能”真正成为“自己的医生”更多地用食物代替药物,用营养膳食获取健康,尽量做到自病自防,自病自医。必须把自己健康的命运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拥有超前的健康理念,丰富的健康知识、坚定的健康自信。

五脏与五官九窍之间的关系中医基础理论

五脏与五官九窍之间的关系中医基础理论

五脏与五官九窍之间的关系中医基础理论五脏与五官九窍之间的关系中医基础理论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志、五脏外华、五液的关系要点:1.五脏与五体:肾在体为骨,主鼓声随,脾在体和肌肉主四肢,肺在体和皮,肝在体和筋,心在体和脉。

2.五脏与五官九窍:肾在窍为耳及二阴,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肝开窍于目,心开窍于舌。

3.五脏与五志:肾在志为恐经,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悲,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

4.五脏与五液:肾在液为唾,脾在液为涎,肺在液为涕,肝在液为泪,心在液为汗。

5.五脏与外华:肾华在发,脾华在唇,肺华在毛,肝、华在爪,心华在面。

形体官窍,是人体躯干、四肢、头面部等组织结构或器官的统称,是人体结构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五体和五官九窍,以及五脏外华等内容。

脏象学说认为,形体官窍虽为相对独立的组织或器官,各具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它们又都从属于五脏,分别为某一脏腑功能系统的组成部分。

形体器官依赖脏腑经络的正常生理活动为之提供气血津液等营养物质而发挥正常的生理作用,其中与五脏的关系尤为密切。

脏象学说采用以表知里的方法,着重通过活动的机体的外部表征来推导人体内部脏腑组织的运动规律,从而确定“象”与“脏”的关系。

形体官窍的状态,准确地反映着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的健康情况,犹枝叶之与根本。

所以,从形体官窍外部表征的异常变化,可以把握人体内部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盛衰,从而测知病变之所在而确定适当的治疗方法。

二、官窍官窍,泛指器官和孔窍。

本节所述的官窍是五官和九窍的统称。

官指舌、鼻、口、目、耳等五个器官,简称五官。

五官分属于五脏,为五脏之外候。

“鼻者,肺之官也;目者,肝之官也;口唇者,脾之官也;舌者,心之官也;耳者,肾之官也。

”“五官者,五脏之阅也”(《灵枢·五阅五使》)。

除五官之外,咽喉也属于官之范畴。

“人之九窍,阳七,阴二,皆五脏主之”(《古今医彻》)。

阳窍有七,一般称七窍,是头面部(眼二、耳二、鼻孔二和口)七个窍的合称。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
“小肠主液”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
37
37/42
大肠生理功效
1.主传化糟粕 大肠接收经过小肠泌别清浊后所剩下食物残渣,
再吸收其中多出水液,形成粪便,传送至大 肠末端,经肛门而排出体外。“传导之官”。 大肠传导糟粕功效失常:大便秘结或泄泻。 湿热蕴结大肠: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脓血等。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
(3)心主血脉生理表现:
A 面色红润光泽 B 舌质淡红而滋润光泽, C 脉象和缓有力 D 胸部舒畅。
8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
8/42
2.心主神志(又称 心藏神或心主神明)
(1)神含义
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表现。 普通称之 为广义神。即 “形征”,包含面色表情,目光眼
神,言语应答,意识思维,肢体活动等。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
11
11/42

解剖形态: 肺位于 胸腔,居横膈之上, 上连气道,与喉相通。 肺在五脏六腑中居位 最高,覆盖于心,故
称“华盖”。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
12
12/42
肺生理功效
1.肺主气 (1)肺主呼吸之气
含义:又称肺“司呼吸” 是指肺经过呼吸运动,吸入自然界清气,
呼出体内浊气,实现体内外气体交换功效。 (2)肺主一身之气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
概述
脏象, 古作“藏象”
藏——指隐藏于人体内脏腑器官,内脏。 脏腑器官形态结构, 如“心象尖圆,形
如莲花”
象 脏腑生理功效活动和病理改变
表现于外现象。
藏象是人体内脏腑生理功效活动和病理改变反应 于外征象
2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
2/42
藏象学说
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脏腑组 织器官形态结构、生理活动规律 及其相互关系学说。

五脏六腑相表里和开窍归经(一)

五脏六腑相表里和开窍归经(一)

五脏六腑相表里和开窍归经(一)
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肝开窍于目,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

心与小肠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肝与胆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

这就是五官与五脏六腑的关系。

五官分别是耳朵、眼睛、鼻子、嘴唇、舌头。

五脏分别为心、肝、脾、肺、肾。

六腑分别为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而五脏六腑是相表里的,心与小肠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肝与胆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

五官中的耳朵对应五脏中的肾、六腑中的膀胱,眼睛对应五脏中的肝、六腑中的胆,鼻子对应五脏中的肺、六腑中的大肠、嘴唇对应五脏中的脾、六腑中的胃,舌头对应五脏中的心、六腑中的小肠。

而六腑中仅剩的三焦则是最大的一个腑,应对于人的肌肉与皮肤。

心主血,与小肠相表里,开窍于舌。

功能:主血脉和神
肝主筋与胆相表里,开窍于舌。

功能:主输泻和藏血。

脾主肌肉,四肢与胃相表里,开窍于口;功能:运化和统血。

肺主皮毛,与大肠相表里,开窍于鼻;功能:主气,司呼吸朝百
脉。

肾主骨,与膀胱相表里,开窍于耳。

功能:藏精、造血和纳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脏六腑相表里和开窍归经(一)
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肝开窍于目,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

心与小肠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肝与胆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

这就是五官与五脏六腑的关系。

五官分别是耳朵、眼睛、鼻子、嘴唇、舌头。

五脏分别为心、肝、脾、肺、肾。

六腑分别为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而五脏六腑是相表里的,心与小肠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肝与胆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

五官中的耳朵对应五脏中的肾、六腑中的膀胱,眼睛对应五脏中的肝、六腑中的胆,鼻子对应五脏中的肺、六腑中的大肠、嘴唇对应五脏中的脾、六腑中的胃,舌头对应五脏中的心、六腑中的小肠。

而六腑中仅剩的三焦则是最大的一个腑,应对于人的肌肉与皮肤。

心主血,与小肠相表里,开窍于舌。

功能:主血脉和神肝主筋与胆相表里,开窍于舌。

功能:主输泻和藏血。

脾主肌肉,四肢与胃相表里,开窍于口;功能:运化和统血。

肺主皮毛,与大肠相表里,开窍于鼻;功能:主气,司呼吸朝百脉。

肾主骨,与膀胱相表里,开窍于耳。

功能:藏精、造血和纳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