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上)《芣苢》课件 (共49张)
合集下载
《芣苢》课件(共28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构
图
第二章:采摘芣苢时的动作描写,数量由少到多
解
第三章:芣苢越采越多,人们采摘完毕,满载而归
动词分析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掇”“捋”是对手取芣苢的动作的具体 描写,“掇”是用手指摘取嫩叶,“捋”是把 长势茂盛的芣苢从茎上成把地取下。既 写出芣苢的不同长势,也描绘出人们采 摘时娴熟的技巧和忙碌欢乐的场景。
采 有
掇 捋
袺 襭
分析结构
思考,《芣苢》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全诗只有“采”“有”“掇”“捋”“ 袺”“襭”六个动词的变换运用,其余文 字均无改变,全诗重章叠句,在看起来很 单调的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 复回环的音乐感,更好地表达了情绪与情 感。
重章叠句、循环往复手法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芣苢——车前草
芣苢
解题
芣苢,车前草,春夏生长, 遍布于荒野路边,其嫩叶可食, 全草可入药,可以说是一种易 得又多用的食物。《芣苢》是 《诗经•国风•周南》中的一首 诗。
关于《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 录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故 又称“诗三百”。 最初称“诗”,被汉儒 奉为儒家经典,乃称“诗经”。
(七)、论据的角度: 是否典型、新颖。
劝学 1.论证特点
(一).论证方式:立论驳论相结合(无)
(二).论证结构 (层层递进)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论证方法(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 (四)、语言表达(明白易懂、生动形象、排比和对偶使文 章有气势) (五)、论点提出的位置和方法。(开门见山)
主旨概括
这是一首集体劳动的赞歌,表现了周代一群妇女一边唱着 描述自己劳动过程的歌谣,一边采摘车前草的情景,她们的 劳作虽然艰辛,但却有一种出自天性、热情开朗的欢乐,表 现了劳动人民的乐观情绪和苦乐相随的精神状态。
《芣苢》ppt课件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甜。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随风展。这位姑娘要出嫁,夫家康乐又平安。
《诗经》主要题材内容:
3.写战争徭役:
小雅·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创作背景:
这是周代人们采集芣苢时所唱的歌谣。西周取代殷商, 政治、经济制度发生巨大变革,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 促使社会在精神文明方面产生飞跃性的进步。作为文学代 表的《诗经》的出现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周南”指周 王城以南的地方,也就是西周王城镐京及东周王城洛邑以 南,直至江汉流域和淮河流域等地。该地的歌谣中正平和, 历来被认为是“正风”的典范,故作为《诗经》的首章。
《诗经》主要题材内容:
4.写燕(宴)飨
小雅·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艾蒿。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琴吹笙奏乐调。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献礼
礼周到。人们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乐遵照。
tiāo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随风展。这位姑娘要出嫁,夫家康乐又平安。
《诗经》主要题材内容:
3.写战争徭役:
小雅·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创作背景:
这是周代人们采集芣苢时所唱的歌谣。西周取代殷商, 政治、经济制度发生巨大变革,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 促使社会在精神文明方面产生飞跃性的进步。作为文学代 表的《诗经》的出现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周南”指周 王城以南的地方,也就是西周王城镐京及东周王城洛邑以 南,直至江汉流域和淮河流域等地。该地的歌谣中正平和, 历来被认为是“正风”的典范,故作为《诗经》的首章。
《诗经》主要题材内容:
4.写燕(宴)飨
小雅·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艾蒿。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琴吹笙奏乐调。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献礼
礼周到。人们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乐遵照。
tiāo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6.1《芣苢》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作品介绍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 500年间的作品,共305篇。《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 到汉代被奉为经典,才称《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即国风,共160篇,大都是周代各地的民间歌谣,是《诗经》中最 有成就的部分,如《伐檀》《硕鼠》。
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是正统的宫廷乐歌。大雅为歌功颂德之 作,小雅多具讽刺意味。
四、文白对译
采 采 芣 苢,薄言采之。采 采 芣 苢,薄 言有之。 长势茂盛的芣苢,我们把它采下来。长势茂盛的芣苢,我们获得了它。
芣苢(fúyǐ):车前草。采采:茂盛的样子。薄言: “薄”“言”都是助词,无实义。有:取得,获得。
采采芣苢, 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 薄言捋之。 长势茂盛的芣苢,一片一片摘下来。长势茂盛的芣苢,一把一把捋下来。 掇(duō):拾取,摘取。捋(luō): 从茎上成把地取下。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比较阅读 体会情感
语言:重章叠句,回环往复,简单明快。节奏感 使用叠词,音律和谐,朗朗上口。音韵美
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 风: 各国民歌, 反映老百姓的社会生活。
劳动号子,劳动时的歌唱。
劳动的节奏,劳动的欢快,劳动的喜悦。
四、小结 芣苢——劳动者的欢歌
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 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 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 神之何以旷。则此诗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
——方玉润《诗经原始》
终篇言乐,不出一乐字,读之自见意思。 ——元 吴师道
解析 “有着采集野菜的急促感”不正确,应是“有着音乐美感”。
《芣苢》课件(91张PPT)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 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 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 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 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 生活的一面镜子。
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 曹、豳十五国风, 160篇。 • 雅是朝廷正乐,分大雅和小雅, 105篇。 •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曲,分周颂、鲁颂、商 颂, 40篇。
6.1 芣 苢
• 《芣苢》是一首描写妇女们采摘芣苢的劳动歌谣,全诗洋溢着欢愉 之情。无论是从其简练的语言还是其独特的艺术手法,都堪称《诗 经》中的经典篇章。“芣苢”即车前子,古人认为车前子可以治妇 女不孕或难产之症,这使得文中的主角是妇女顺理成章,同时也由 此映射当时社会和谐稳定,才会出现这样洋溢欢乐的景象。《芣苢》 中采用叙述平凡的事物,以表达情感寄意的方式为主,通篇无一 “乐”字,却无不让人感受到其中呼之欲出的愉悦气氛。
•导 入
• 劳动是最美的,辛勤的劳动会结出累累的硕果。今 天,让我们走进《诗经》,亲历古人劳动的情景。
文学常识
• 1.《诗经》 •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共305篇。诗 经的作者,绝大部分已无法考证。相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 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为《诗三 百》。西汉时期被尊为儒家经典,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说法。 • 《诗经》这部书,当是周王朝经过诸侯各国的协助进行采集,
6.1《芣苢》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芣苢
壹 诗经
壹 诗经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
现存先秦古籍,真赝杂糅,几乎无一书无 问题,其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诗经》其 首也。
——梁启超
壹 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中国古
代第一部诗歌总集,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
头。在先秦时期称《诗》或《诗三百》。西
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史称《诗经》。《诗 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 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 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 陔》、《白华》、《华黍》、《由庚》、 《崇丘》、《由仪》),反应了周初至周晚期 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伍 插秧歌
伍 插秧歌
语言特色:口语化,浅白通俗,清新 自然,富有生活乐趣
情感:1.表现农事繁忙,农家生活辛苦 2.对农家吃苦耐劳,辛勤劳作的赞美
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全部是贵族文人 的作品。从时间上看,《周颂》和《大雅》的大部分产生在西周初期;《大雅》 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产生在西周后期至东迁时;《国风》的大部分和 《鲁颂》、《商颂》产生于春秋时期。
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
叁
赋比兴
叁赋 比 兴
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三种表现手法。
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我们常用的排比
修辞方法。《静女》
比:比喻。相当于我们常用的比喻修辞方法。
(手如柔夷,肤如凝脂)
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
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相当于我们常用的象征修 辞方法。兴就是以情寓于象中,此象乃是意象也,故兴有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关雎》)
壹 诗经
壹 诗经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
现存先秦古籍,真赝杂糅,几乎无一书无 问题,其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诗经》其 首也。
——梁启超
壹 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中国古
代第一部诗歌总集,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
头。在先秦时期称《诗》或《诗三百》。西
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史称《诗经》。《诗 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 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 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 陔》、《白华》、《华黍》、《由庚》、 《崇丘》、《由仪》),反应了周初至周晚期 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伍 插秧歌
伍 插秧歌
语言特色:口语化,浅白通俗,清新 自然,富有生活乐趣
情感:1.表现农事繁忙,农家生活辛苦 2.对农家吃苦耐劳,辛勤劳作的赞美
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全部是贵族文人 的作品。从时间上看,《周颂》和《大雅》的大部分产生在西周初期;《大雅》 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产生在西周后期至东迁时;《国风》的大部分和 《鲁颂》、《商颂》产生于春秋时期。
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
叁
赋比兴
叁赋 比 兴
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三种表现手法。
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我们常用的排比
修辞方法。《静女》
比:比喻。相当于我们常用的比喻修辞方法。
(手如柔夷,肤如凝脂)
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
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相当于我们常用的象征修 辞方法。兴就是以情寓于象中,此象乃是意象也,故兴有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关雎》)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芣苢》PPT教学电子课件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芣苢》采用的是什么手法?
赋。铺陈,排比。
咀嚼诗意:赏析动词,分析概括两诗描绘的画面。
字 甲骨文 小篆
含义
纵观六个字,展现 了什么劳动场景?
采
采摘
采摘芣苢
有
取得,获得
在河中叫起兴。
《诗经》的历史地位
●孔子曾概括《诗经》的宗旨为“思无邪”,并 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 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 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 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 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奉为经典至今。
一词多义
薄言采之( 助词,无实义 )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动词,看不起 )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圣人以为不习《诗》,都没法 子说话,一开口就是鄙陋庸俗。它的语言方式就是谦谦君子雍容揖让的 典雅之风。我们已经通过《关雎》和《蒹葭》倾听了先民的歌唱,领略 了中国诗歌源头的美丽。今天,我们继续聆听先民的心声《芣苢》。
教学过程
写作背景
这是周代人们采集芣苢时所唱的歌谣。《毛诗序》:“《芣苢》,后妃 之美也,和平则妇人乐有子矣。”后人多不赞成毛序的说法。其他说法 有所谓“伤夫有恶疾”说、“室家乐完聚”说、“喻求贤才”说、“祈 子求福”说、“童儿斗草嬉戏”说、普通劳动歌谣说以及歌颂夏禹说等 等。
芣苢
《诗经 周南》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和四言诗的特 点。
诵读诗歌,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培养 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
《芣苢》ppt课件
活动4:四读《芣苢》,体会手法美
• 《芣苢》这 首诗在描绘劳 动过程和劳动 图景时运用了 多种艺术技巧, 请结合诗歌具 体分析。
参考:活动4
• 使用赋的手法。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了采 集芣苢的劳作过程。此诗直叙其事,通过妇女 们的动作写出了采集芣苢的过程,描绘了一幅 其乐融融的劳动画面。
• 运用细节描写。分别采用了 “采”“有”“掇”“捋”“袺”“襭”这六 个动词,形象地描写了整个采摘过程,精练而 不烦琐。
• ⑵薄言:发语词,无义。这里主要起补充音节的作用。 • ⑶有:取得。 • ⑷掇(duō):拾取,伸长了手去采。 • ⑸捋(luō):顺着茎滑动成把地采取。 • ⑹袺(jié):一手提着衣襟兜着。 • ⑺襭(xié):把衣襟扎在衣带上,再把东西往衣里面
塞裹。
• 2、《芣苢》 一诗句式上的 鲜明特点是什 么?有怎样的 艺术效果?请 简要分析。
• 7、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出 自《小雅·采薇》,描述了战士出征和归来的情景,表达了 深深的思乡之情。
课堂练习
• 一、阅读《芣苢》,回答1-2题。 •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是一首集体劳动的赞歌,反映了妇女们集体采摘芣
苢的过程,表达了劳动者喜悦的心情。 • B.诗歌采用重章叠句的手法,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
• ③运用叠词。《芣苢》
中叠字用得颇多, “采采芣苢”中的 “采采”二字,在重 章复沓中将劳动者的 精神和情绪自然地吟 唱出来,将女子劳作 的过程和劳作的心情 自然地表达了出来。
积累任务:素材积累
• 一、课文材料运用示例 • 课文素材运用: • 《左传》中有言,“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句话在
习近平总书记那里传来响亮的回音,他进一步指出, “幸福不会从天降,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纵观人类 文明史,从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到男耕女织的农业社会, 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再到当今的信息时代,劳动一 直推动着社会进步的车轮滚滚向前,一直滋养着人类的 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埃及金字塔,希腊帕特 农神庙,中国京杭大运河、万里长城……这些历经岁月 沧桑至今仍然熠熠生辉的文明瑰宝,无不辉映着千千万 万劳动人民智慧的光芒。
第6课《芣苢》课件精品PPT29张
读,与诗人相通
《芣苢》诵读感知
朗诵这首诗歌要注意哪些要领? 把握好节奏;注意轻重音,助词适 当轻读,动词适当重读;读出劳动的欢 欣,内心的热情。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duō
luō
Hale Waihona Puke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jié
xié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品味动词,还原场面:
劳动阶段
开始 过程 收获
品读探究活动二
《芣苢》在写法方面有哪些特色? (1)赋的手法的运用,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 本诗主要运用了“赋”的手法,“采采芣苢,薄 言采之”这个句式贯穿始终,反复铺陈,把采芣 苢的热闹欢乐场面充分展现出来。
(2)重章叠唱的手法。 全诗一共三章,每一章的句式相同,只有六
⑵诗中“采、有、掇、捋、袺、襭”这六个字的顺序 能够更换吗?试结合诗歌分析原因。
不能。这首诗用词连贯,是按劳 动情景的推进来写的。人们从一开始 的呼朋引伴“采之”“有之”,拉开 了劳动的序幕,之后,到一片片“掇 之”,一把把“捋之”,再到手提衣 襟“袺之”,掖起衣襟“襭之”,这 是一个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的完整劳 动过程,即越采越多,直至满载而归 ,所以顺序不能更换。
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意思,翻译诗歌。 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起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得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一片一片摘下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一把一把捋下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提起表襟兜起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掖起衣襟兜回来。
请用一句话概括《芣苢》的主要内容。 答案:这首诗写妇女们集体采摘芣苢的过程。
今天,让我们走进诗歌世界里,去看一下古人的 劳作场景。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芣苢》全文课件PPT
插秧歌 宋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赏析诗歌】 (1) 诗歌的前两句运用了哪些动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抛”“接”“拔”“插”,四个动词,准确地刻画出这 家老小低头插秧、全神贯注的神态。以”抛“字最妙,活画 出秧束雨中飞舞的情态。勾勒出一幅紧张繁忙的劳动场面。
8.全诗三 章 , 每 章 四 句 , 全 是 重 章 叠 句 , 仅 仅 只 变 换 了 少 数 几 个 动 词 , 其 余 一 概 不 变 , 反 复 地 表 达 劳 动 的 过 程 , 劳 动 成 果 的 由 少 至 多 也 就 表 达 出 来 , 充 满 了 劳 动 的 欢 欣 , 洋 溢 着 劳 动 的 热 情 。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
芣苢 插秧歌
壹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是中国现
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
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现存305篇,
叁插秧歌
南宋·杨万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一、结识作者 清新自然——杨万里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 人。南宋著名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 四大家”。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 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 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 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 此见长。他也有不少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
6.1 《芣苢》课件(共28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妇女采集车前 子 即“ 芣 苢 ”是一种古老的习俗,源于繁衍种族的观 念,因为相传食芣苢能受胎生子,且可治难产。
《毛诗序》解题说“和平则妇人乐有子矣”。因此当 芣 苢 粲粲结子 之时,妇女们结伴而出,竞相采撷,其情绪是相当兴奋,场面是尤其热 烈的。周南地方的歌谣中正平和,历来被认为是“正风”。
写作背景
拾取
(luō)从茎上成
把地取下。
翻译:茂盛繁密的车前子,一片一片摘下来。茂盛繁密的车前 子,一把一把捋下来。
整体感知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jié),提起 (xié),把衣襟 衣襟兜东西。 掖在腰带上兜东西。
翻译:茂盛繁密的车前子,提起衣襟兜起来。茂盛繁密的 车前子,掖起衣襟兜回来。
贰
领会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提高 鉴赏诗歌的能力。
叁
了解诗歌的主旨,体会诗中热情、 喜悦的劳动气息和劳动之美。
文学常识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 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 约五百年的诗歌,共305篇。诗经的作者,绝大 部分已无法考证。相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 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 整数称为《诗三百》。西汉时期被尊为儒家经 典,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把衣襟掖在腰 带上兜东西
采摘芣苢 越采越快 越采越多 收获满满
(劳动过程) (劳动欢乐)
深入探究
3.前人读《芣苢》这首诗说,“反复吟咏,自然生其气 象。”读这首诗时,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景象?请描述 画面,再现劳动场景。
① 采摘前的喜悦图,一想到如此茂盛的芣苢,即将“采而有之”,不由得心情欢悦, 动作轻快,情绪高昂。
文学常识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1)体例 风:土风、民谣。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十五国风”。 雅:宫廷乐歌。西周王畿(周王朝直接统治的地区) 的音乐。分为大雅、小雅,“二雅”。 颂:祭祀乐歌。有周颂、鲁颂、商颂,“三颂”。 (2)表现手法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铺陈叙事。 比:以彼物比此物。比喻、打比方。 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起兴、发端。
《毛诗序》解题说“和平则妇人乐有子矣”。因此当 芣 苢 粲粲结子 之时,妇女们结伴而出,竞相采撷,其情绪是相当兴奋,场面是尤其热 烈的。周南地方的歌谣中正平和,历来被认为是“正风”。
写作背景
拾取
(luō)从茎上成
把地取下。
翻译:茂盛繁密的车前子,一片一片摘下来。茂盛繁密的车前 子,一把一把捋下来。
整体感知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jié),提起 (xié),把衣襟 衣襟兜东西。 掖在腰带上兜东西。
翻译:茂盛繁密的车前子,提起衣襟兜起来。茂盛繁密的 车前子,掖起衣襟兜回来。
贰
领会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提高 鉴赏诗歌的能力。
叁
了解诗歌的主旨,体会诗中热情、 喜悦的劳动气息和劳动之美。
文学常识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 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 约五百年的诗歌,共305篇。诗经的作者,绝大 部分已无法考证。相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 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 整数称为《诗三百》。西汉时期被尊为儒家经 典,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把衣襟掖在腰 带上兜东西
采摘芣苢 越采越快 越采越多 收获满满
(劳动过程) (劳动欢乐)
深入探究
3.前人读《芣苢》这首诗说,“反复吟咏,自然生其气 象。”读这首诗时,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景象?请描述 画面,再现劳动场景。
① 采摘前的喜悦图,一想到如此茂盛的芣苢,即将“采而有之”,不由得心情欢悦, 动作轻快,情绪高昂。
文学常识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1)体例 风:土风、民谣。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十五国风”。 雅:宫廷乐歌。西周王畿(周王朝直接统治的地区) 的音乐。分为大雅、小雅,“二雅”。 颂:祭祀乐歌。有周颂、鲁颂、商颂,“三颂”。 (2)表现手法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铺陈叙事。 比:以彼物比此物。比喻、打比方。 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起兴、发端。
《芣苢》ppt课件
回忆初中所学《诗经》篇目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关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 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 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 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采:采摘 有:取得,获得。 掇(duō):拾取,摘取。 捋(luō):顺着枝条把车前
景的推进来写的。人们从一开始的呼朋引 伴“采之”“有之”,拉开了劳动的序幕, 之后,到一片片“掇之”,一把把“捋
子抹下来。
之”,再到手提衣襟“祮之”,掖起衣襟
袺(jié):提起衣襟兜东西。 “撷之”,这是一个由少到多、由慢到快 襭(xié):把衣襟掖在腰带
手法:《诗经》常用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芣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主要使
用的手法是赋。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
主题:这是一首集体劳动的赞歌(表达了对劳动的赞美),描写
了人们集体采摘芣莒的过程,表达了劳动者喜悦的心情。
本诗在语言和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芣苢》运用重章叠唱,回环往复,本诗三章十二句,只有 六字交替变动,在诗歌表现力上: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 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叁
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https:///
(一) 研读诗歌,感受画面美
思考 1.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吟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 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2.全诗用六个不断变换的动词就为我们展现了先民劳作的全过程,试着
《芣苢》PPT课件
总结手法
3.丰富的想象空间 这首诗只写了采芣苢的过程,没有交代采摘的背景、人
物及行为动机等。主体的模糊性使这些空白留给读者更丰富的 审美空间和解读空间。
诗歌的主题
这是一首集体劳动的赞歌,描写了人们集体采摘芣苢 的过程,表达了劳动者喜悦的心情,从采获写到收盛、满 载而归的情景,节奏明朗、轻快,欢乐之情渐渐凸显。
采摘时的竞技图
精读诗句,把握内容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撷之。
句意理解
茂盛的芣苢,提起衣襟兜起来。 茂盛的芣苢,掖起衣襟兜回来。
描写画面 具体描写用裙襟兜取芣苢的动作。“袺”和 “襭”两个字写出了人们采摘动作的敏捷灵巧。 人们采摘芣苢越来越欢,越来越多,于是用裙 襟来兜。
采摘结束时的丰收图
“采”“有”“掇”“捋”等一系列动词的变换,细 腻地描绘出劳动的过程,使诗歌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1.《芣苢》中,描写女子顺着茎成把采取车前草的句子是: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2.《芣苢》中,描写女子提起衣襟兜住采摘的车前草的句子 是: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3.《芣苢》中,描写女子把衣襟掖在腰带上装车前草回家的 句子是:薄言襭之 4.《芣苢》一诗通过动词的变换,将劳动的细节和劳动的过 程真实地表现出来。其中,由薄言掇之到 薄言捋之 ,是对采 摘过程的细腻观察;由 薄言袺之 到 薄言襭之 ,是对收工 时满载而归的叙写。
朗
读
fú yǐ 芣苢
《诗经·周南》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duō
luō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jié
xié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芣苢
采采/ 芣苢,薄言 /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 芣苢,薄言 /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 芣苢,薄言 /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6.1《芣苢》课件(25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芣苢
《诗经 ˙周南》
走进《诗经》
了解《诗经》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 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尊 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 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 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 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 三、诵读感知 • 1、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
芣苢
•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fú yǐ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duō
luō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重章叠句指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
• 总结:
• 首先,这是一曲劳动的欢歌,是当时人们采芣苢时所唱 的歌谣,很有可能是群唱。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全是 重章叠句,仅仅只变换了少数几个动词,其余一概不 变,反复地表现劳动的过程,劳动成果也由少至多,充 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这种至为简单的 文辞复沓的歌谣,更适合于许多人在一起唱;一个人单 独地唱,会觉得味道不对。一群人在野外采芣苢,兴高 采烈,采而又采,是自然的事情,诗歌可以把这欢快表 达出来。
导入:“身心愉悦的松弛感”— —那时的劳动的诗情画意
• 袁隆平数十年如一日地躬耕于稻田,张秉贵在
普通柜台前永葆“一团火”的服务热情,钟扬不 断“探界”挑战人生新高度,时代在呼唤倡导践 行工匠精神。本单元不管是人物通讯,还是新闻 评论,都彰显着劳动的伟大意义,体现着劳动精 神的传承和发展。今天让我们走近徜徉诗歌的海 洋,悉心感受诗人情感,体会其中表现出的劳动 之美。
新教材《芣苢》课件PPT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PPT
任务1.品味动词,还原场面
字 甲骨文、 含义 小篆写法
采
综观这六个字,我眼 前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采摘
字 甲骨文、 含义
小篆写法
采
采摘
综观这六个字,我眼 前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有
取得,获得
掇
拾取,摘取
捋
从茎上成把地取
下
袺
提起衣襟兜东西
襭
把衣襟掖在腰带
上兜东西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车前子呀,采呀采,快点儿把它采些来。 车前子呀,采呀采,快点儿把它采起来。
为采藕之诗,以述一时
所采之兴尔,何它义哉!
——宋 郑樵《诗辨妄》
《诗经名物图解插图》 芣苢和卷耳
芣苢
《诗经·周南》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核心任务: 自读《芣苢》,请描绘阅读后
你眼前浮现出的画面(200字左右)
——元 吴师道
——余冠英 采呀采呀采芣苢,提起衣襟兜起来。 终篇言乐,不出一乐字,读之自见意思。 ——元 吴师道 ——骆玉明 ——余冠英 采呀采呀采芣苢,提起衣襟兜起来。
芣 苢 《芣苢》之作,兴采之也,如后人之采菱则为采菱之诗,采藕则为采藕之诗,以述一时所采之兴尔,何它义哉!
车前子呀,采呀采,快点儿把它采起来。 ——骆玉明 析手法——善用细节描写、重章叠唱。 车前子呀,采呀采,快点儿把它采些来。 车前子呀,采呀采,掖起了衣襟兜回来。 车前子呀,采呀采,一颗一颗拾起来。
明知识——《诗经》
析手法——善用细节描写、重章叠唱。
鉴
赏
传精神——热爱劳动。
要
《芣苢》PPT教学课件
赋,朱熹:“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是直接铺陈叙述, 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携老”,即是直
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比,朱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 类。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点更鲜明。如《魏风·硕鼠》都是通篇
用比的。
兴,朱熹:“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起兴,用其他 东西引出歌咏的内容。比兴手法可增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韵味和 形象的感染力。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即是用雎鸠鸟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1、前人说此诗,“自然生其气象”,那 么这首诗,你觉得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 要表达一个什么主题?
这是一首集体劳动的赞歌,描写了人们 集体采摘芣苢的过程,表达了劳动者喜 悦的心情。
诵读全诗,整体感知
朗诵这首诗歌要注意哪些要领? 把握好节奏
芣苢
采采/ 芣苢,薄言 /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 芣苢,薄言 /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 芣苢,薄言 /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注意轻重音:助词适当轻读,动词适当重读。 读出劳动的欢欣、热情。
芣苢
●芣苢,今名车前草,春夏生长, 遍布于荒野路边,其嫩叶可食, 全草可入药,车前子被视为有 多子的药效。可以说是一种易 得又多用的食物。
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被誉为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所谓《诗经》中的“六义”,即是指三个部分“风、雅、
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风,即国风,是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起所要歌唱的内容。
• 《诗经》的结构与语言:
• ①基本句式是四言,隔句用韵,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 言的各种句式。但杂言句式所占比例很低。只有个别 诗是以杂言为主的,如《伐檀》。
• ②常常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 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构成类同排比的方法,造成 一唱三叹的效果。这是歌谣的一种特点,可以借此强 化感情的抒发。
• 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 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 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 有所反映。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
• 《诗经》按乐曲分为“风”、“雅”、“颂” 三部分。
• “风”指“十五国风”,即指当时15个王国的 诗歌,绝大部分是民间歌谣,是《诗经》中最 具有人民性的部分;
【评分参考】只要涉及动词或动作的变换即可得分。仅 答其他内容不得分。
[参考答案]
• (3)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2分) 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2分)
【评分参考】劳动、唱歌、欢快是答案的三个要点,只 要答出这三个要点的意思即给满分, 要点不全者酌减12分,与这三个要点无关的回答不得分。
《诗经》拓展
《 芣 苢 》
• 芣(fú)苢(yǐ ):野生植物名,可食。一说即车前子, 其叶和种子都可以入药,并且其穗状花序结籽特别多, 可能与当时的多子信仰有关。
诗经·周南-芣苢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 《鹿鸣》,是款待嘉宾的宴会乐歌。
• 《毛序》中说:“《鹿鸣》,燕群臣嘉宾也。 既饮食之,又实币帛筐篚以将其厚意,然后忠 臣嘉宾得尽其心矣。”
•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鹿鸣》用鹿的安然进食, 作为三段诗篇的起兴,这既有宾主宴请的比拟之态, 也有祥和气氛的烘托之意。
•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采呀采呀采芣苢,掖起衣襟
兜回来。
• (07年北京高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8分)。
芣 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襭⑦之。
(1)《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 _____。 (2)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 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 ⑶三岁贯女:侍奉你多年。三岁,多年,说明时间久。 三,非实数。贯,借作"宦",侍奉。女,一作"汝",你, 指统治者。
• ⑷逝:通"誓"。去:离开。女:一作"汝"。
• ⑸爰:乃,于是。所:处所。
• ⑹德:加恩,施惠。⑺国:域,即地方。
• ⑻直:王引之《经义述闻》说:“当读为职,职亦所也。” 一说同“值”。
•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 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 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 ⑴硕鼠:大老鼠。一说田鼠。这里用来比喻贪得无厌的 剥削统治者
• ⑵无:毋,不要。黍:黍子,也叫黄米,谷类,是重要粮 食作物之一。
•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 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 敖。
•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 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 呦呦:鹿鸣叫声。 • 苹:一种生在陆地上的野生植物,是鹿喜欢吃的植物。 • 承:奉送。筐:盛币帛的竹木编织容器。 • 将:进献。 • 周行:从西周之地通向各地的大道,引申为大道、正
• ③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有助于表达曲 折幽隐的感情,描绘清新美丽的自然。如 “关关” (叠字)“窈窕”(叠韵),“参差”(双声)。
孔子对《诗经》的评价
•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
《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
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
• “雅”是朝廷乐曲,有“大雅”和“小雅”;
•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曲,有“周颂”、“鲁 颂”、“商颂”。
• 《诗经》以四言诗为主,普遍采用“赋”、 “比”、“兴”的艺术手法。
• “赋”:陈述铺叙的意思。 • “比”: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
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 “兴”: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
• (14年湖南高考)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8分)
桃夭(《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 [注]①归:出嫁。②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 ③蓁
蓁(zhēn):草木茂盛的样子。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 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 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 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 兮,不素飧兮!
县貆
囷
国风·魏风·硕鼠
•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 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道;此处用引申义。 • 蒿:青蒿、黄花蒿,菊科,鹿喜食之,味香,也可以
入药。 • 视:示,显示。 恌(tiāo):同佻,轻薄。 • 则:效法。 傚:效法;字同“效”。 • 燕:宴乐。 敖:遨游,自由自在。 • 芩(qín):蔓苇,与芦苇同属。一说是一种与苹、蒿
类似的菊科蒿类植物。 • 湛(dān):深厚。
背景知识
• 《诗经》包括西周初(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 (公元前7世纪)500年间的诗歌。是我国最早的诗歌 总集,相传为孔子编定,成书于春秋时代。本称 《诗》,存诗305篇,也称《诗三百》。汉代后被儒家 列为经典“六艺” 之一,故称《诗经》。
• 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 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
诗经·秦风·无衣
同袍:同穿一件战袍。
于:语气词。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兴师:起兵。兴,就是起的意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思。
与子同仇!
泽:贴身内衣。后来人们说战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友之情为“袍泽之情”,就是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从这首诗来的。
与子偕作!
戟:合戈、矛为一体的长柄兵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器。比戈、矛出现稍晚。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出自《诗经》的成语
• 【爱莫能助】 《诗经·大雅·荡之什》:“我仪图之,维仲山甫举 之,爱莫助之。” • 【不可救药】 《诗经·大雅·生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 【耳提面命】 《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 【高高在上】 《诗经·颂·闵予小子》:“命不易哉,无曰高高在 上。”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裳(cháng):下身衣服。古
与子偕行!
代上衣下裳。
甲兵:甲,军服。兵,兵器。
诗经·秦风·无衣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长袍。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我那戈与矛,杀敌与你同目标。
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
•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 采起来。
•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
采得来。
•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呀采呀采芣苢,一片一片
摘下来。
•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呀采呀采芣苢,一把一把
捋下来。
•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呀采呀采芣苢,提起表襟
兜起来。
•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
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
草木之名。”
——《论语-阳货》
(诗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 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 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木的名称。)
耳熟能详的《诗经》句子
•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 •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出自《诗经》的成语
• 【天作之合】 《诗经·大雅·文王》:“文王初载,天作之合。” • 【小心翼翼】 《诗经·大雅·文王》:“维此文王,小心翼翼。” • 【遇人不淑】 《诗经·国风·王风》:“条其啸矣,遇人之不淑矣。” • 【自求多福】 《诗经·大雅·文王》:“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出自《诗经》的成语
• 鹿,作为一种充满灵性、与人亲近的食草类动物,它 代表的形象,是温顺、亲切、友善、祥和。灵鹿食野, 诗里这番起兴的描写,就是一种和平友好气氛的烘托; 鹿鸣呦呦,开篇唱出这种祥和的声音,就是一种和乐 清平盛况的衬托。
• 这是筵席客观大环境的隐喻,而宴请的主观情感传达, 也符合鹿的形象。以不与人争、天然和顺的鹿为起兴, 这是传达着主人礼贤来宾、与人为善的意思。
(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答案】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 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 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 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家族兴旺;联想 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
诗经-小雅-鹿鸣
•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 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 《诗经》的结构与语言:
• ①基本句式是四言,隔句用韵,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 言的各种句式。但杂言句式所占比例很低。只有个别 诗是以杂言为主的,如《伐檀》。
• ②常常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 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构成类同排比的方法,造成 一唱三叹的效果。这是歌谣的一种特点,可以借此强 化感情的抒发。
• 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 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 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 有所反映。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
• 《诗经》按乐曲分为“风”、“雅”、“颂” 三部分。
• “风”指“十五国风”,即指当时15个王国的 诗歌,绝大部分是民间歌谣,是《诗经》中最 具有人民性的部分;
【评分参考】只要涉及动词或动作的变换即可得分。仅 答其他内容不得分。
[参考答案]
• (3)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2分) 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2分)
【评分参考】劳动、唱歌、欢快是答案的三个要点,只 要答出这三个要点的意思即给满分, 要点不全者酌减12分,与这三个要点无关的回答不得分。
《诗经》拓展
《 芣 苢 》
• 芣(fú)苢(yǐ ):野生植物名,可食。一说即车前子, 其叶和种子都可以入药,并且其穗状花序结籽特别多, 可能与当时的多子信仰有关。
诗经·周南-芣苢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 《鹿鸣》,是款待嘉宾的宴会乐歌。
• 《毛序》中说:“《鹿鸣》,燕群臣嘉宾也。 既饮食之,又实币帛筐篚以将其厚意,然后忠 臣嘉宾得尽其心矣。”
•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鹿鸣》用鹿的安然进食, 作为三段诗篇的起兴,这既有宾主宴请的比拟之态, 也有祥和气氛的烘托之意。
•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采呀采呀采芣苢,掖起衣襟
兜回来。
• (07年北京高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8分)。
芣 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襭⑦之。
(1)《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 _____。 (2)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 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 ⑶三岁贯女:侍奉你多年。三岁,多年,说明时间久。 三,非实数。贯,借作"宦",侍奉。女,一作"汝",你, 指统治者。
• ⑷逝:通"誓"。去:离开。女:一作"汝"。
• ⑸爰:乃,于是。所:处所。
• ⑹德:加恩,施惠。⑺国:域,即地方。
• ⑻直:王引之《经义述闻》说:“当读为职,职亦所也。” 一说同“值”。
•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 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 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 ⑴硕鼠:大老鼠。一说田鼠。这里用来比喻贪得无厌的 剥削统治者
• ⑵无:毋,不要。黍:黍子,也叫黄米,谷类,是重要粮 食作物之一。
•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 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 敖。
•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 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 呦呦:鹿鸣叫声。 • 苹:一种生在陆地上的野生植物,是鹿喜欢吃的植物。 • 承:奉送。筐:盛币帛的竹木编织容器。 • 将:进献。 • 周行:从西周之地通向各地的大道,引申为大道、正
• ③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有助于表达曲 折幽隐的感情,描绘清新美丽的自然。如 “关关” (叠字)“窈窕”(叠韵),“参差”(双声)。
孔子对《诗经》的评价
•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
《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
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
• “雅”是朝廷乐曲,有“大雅”和“小雅”;
•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曲,有“周颂”、“鲁 颂”、“商颂”。
• 《诗经》以四言诗为主,普遍采用“赋”、 “比”、“兴”的艺术手法。
• “赋”:陈述铺叙的意思。 • “比”: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
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 “兴”: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
• (14年湖南高考)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8分)
桃夭(《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 [注]①归:出嫁。②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 ③蓁
蓁(zhēn):草木茂盛的样子。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 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 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 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 兮,不素飧兮!
县貆
囷
国风·魏风·硕鼠
•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 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道;此处用引申义。 • 蒿:青蒿、黄花蒿,菊科,鹿喜食之,味香,也可以
入药。 • 视:示,显示。 恌(tiāo):同佻,轻薄。 • 则:效法。 傚:效法;字同“效”。 • 燕:宴乐。 敖:遨游,自由自在。 • 芩(qín):蔓苇,与芦苇同属。一说是一种与苹、蒿
类似的菊科蒿类植物。 • 湛(dān):深厚。
背景知识
• 《诗经》包括西周初(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 (公元前7世纪)500年间的诗歌。是我国最早的诗歌 总集,相传为孔子编定,成书于春秋时代。本称 《诗》,存诗305篇,也称《诗三百》。汉代后被儒家 列为经典“六艺” 之一,故称《诗经》。
• 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 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
诗经·秦风·无衣
同袍:同穿一件战袍。
于:语气词。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兴师:起兵。兴,就是起的意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思。
与子同仇!
泽:贴身内衣。后来人们说战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友之情为“袍泽之情”,就是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从这首诗来的。
与子偕作!
戟:合戈、矛为一体的长柄兵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器。比戈、矛出现稍晚。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出自《诗经》的成语
• 【爱莫能助】 《诗经·大雅·荡之什》:“我仪图之,维仲山甫举 之,爱莫助之。” • 【不可救药】 《诗经·大雅·生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 【耳提面命】 《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 【高高在上】 《诗经·颂·闵予小子》:“命不易哉,无曰高高在 上。”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裳(cháng):下身衣服。古
与子偕行!
代上衣下裳。
甲兵:甲,军服。兵,兵器。
诗经·秦风·无衣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长袍。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我那戈与矛,杀敌与你同目标。
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
•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 采起来。
•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
采得来。
•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呀采呀采芣苢,一片一片
摘下来。
•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呀采呀采芣苢,一把一把
捋下来。
•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呀采呀采芣苢,提起表襟
兜起来。
•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
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
草木之名。”
——《论语-阳货》
(诗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 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 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木的名称。)
耳熟能详的《诗经》句子
•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 •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出自《诗经》的成语
• 【天作之合】 《诗经·大雅·文王》:“文王初载,天作之合。” • 【小心翼翼】 《诗经·大雅·文王》:“维此文王,小心翼翼。” • 【遇人不淑】 《诗经·国风·王风》:“条其啸矣,遇人之不淑矣。” • 【自求多福】 《诗经·大雅·文王》:“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出自《诗经》的成语
• 鹿,作为一种充满灵性、与人亲近的食草类动物,它 代表的形象,是温顺、亲切、友善、祥和。灵鹿食野, 诗里这番起兴的描写,就是一种和平友好气氛的烘托; 鹿鸣呦呦,开篇唱出这种祥和的声音,就是一种和乐 清平盛况的衬托。
• 这是筵席客观大环境的隐喻,而宴请的主观情感传达, 也符合鹿的形象。以不与人争、天然和顺的鹿为起兴, 这是传达着主人礼贤来宾、与人为善的意思。
(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答案】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 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 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 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家族兴旺;联想 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
诗经-小雅-鹿鸣
•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 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