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君子与小人

合集下载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出自《论语·子路》,这是大教育家孔子留下的一句千古名言,是儒家的思想,意思是: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所谓“同而不和”则是指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

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因为富有哲理,故耐人寻味。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某一问题持有不同的看法,这本是极为正常的。

真正的朋友应该通过交换意见、沟通思想而求得共识;即,使暂时统一不了思想也不会伤了和气,可以经过时间的检验来证明谁的意见更为正确;因此,真正的君子之交并不寻求时时处处保持一致;相反,容忍对方有其独立的见解,并不去隐瞒自己的不同观点,才算得上赤诚相见、肝胆相照。

但是,那些营营苟苟的小人却不是这样,他们或是隐瞒自己的思想,或是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思想,只知道人云亦云、见风使舵;更有甚者,便是党同伐异、以人划线:凡是“朋友”的意见,即使是错了也要加以捍卫;凡是“敌人”的观点,即使是对的也要加以反对。

这样一来,人与人之间就划出了不同的圈子,形成了不同的帮派。

其“朋友”的真正意义也便荡然无存了。

或许,这种“同而不和”的小人之交是出于一种生存的需要。

在有些人看来,孤立的个体是很容易吃亏和受到伤害的,如果不加入某个帮派、不挤进某个圈子,就缺乏必要的安全感:殊不知,这种安全感的获得却是以牺牲独立的人格和尊严为代价的。

当一个人连真实的思想都不敢表达,连自己的见解都无权具备的话,这个人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与小人不同,真正的君子并不十分注重人际往来中的利益纠葛,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却勇于坚持立场;真正的君子并不十分计较人际往来中的是非恩怨,但却能在正视不同意见的基础上求同存异。

因此,真正的君子或许也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他至少能保持思想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和而不同”强调的是事物的多样性,强调的是有机的统一。

有关君子与小人的名言名句

有关君子与小人的名言名句

有关君子与小人的名言名句
以下是一些有关君子与小人的名言名句:
1.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小人矫情于言而懒于行。

-《论语·子路》
2. 君子义以为质,言以为礼,出言有章,行有法。

-《礼记·大同篇》
3. 君子不器,小人不禄。

-《诗经·大雅·荡》
4. 明者因时而变,愚者因事而惑,小人因利而易,君子因道而行。

-《世语·大丈夫》
5.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论语·子罕》
6.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论语·颜渊》
7. 小人只顾利,君子即顾义。

-《诗经·小雅·坛车》
8. 君子动口不动手,小人动手不动口。

-《庄子·秋水》
9. 君子庙堂,小人市井。

-《诗经·大雅·迎祺》
10. 君子以言为念,小人以念为言。

-《左传·成公十五年》。

《论语》中的“君子”与“小人”及相关章节解读

《论语》中的“君子”与“小人”及相关章节解读

《论语》中的“君子”与“小人”及相关章节解读《论语》里的“君子”和“小人”有多种涵义。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究竟该如何理解?一、“君子”与“小人”的多种涵义《论语》里“君子”共出现108次,“小人”共出现24次,其中19次“君子”和“小人”同时出现。

“君”指天子,“君子”本义则是指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古代汉语词典》),在《孔子家语·五仪解》里“君子”则是指个人修养比较好的人(参见前言)。

“小人”有三种含义:地位低下的人;人格卑鄙或见识短浅的人;谦词(《古代汉语词典》)。

《孔子家语·大婚解》里孔子与鲁哀公对话,对话之初孔子说:“君及此言也,百姓之惠也,”中间有:“君子者也,人之成名也,百姓与名,谓之君子,则是成其亲为君,而为其子也。

”最后说:“君子及此言,是臣之福也。

”这里君子指统治者,与百姓、臣相对,并说明了“君子”名称的由来。

《孔子家语·问礼》里鲁哀公向孔子问礼,孔子对曰:“今之君子,好利无厌,淫行不倦,荒怠慢游,固民是尽,以遂其心,以怨其政,忤其众以伐有道.求得当欲不以其所,虐杀刑诛,不以其治。

夫昔之用民者由前,今之用民者由后,是即今之君子,莫能为礼也。

”这里的君子当然不是指有道德的人,也是指统治者。

“不闻小人之劳”(《尚书·无逸》)“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诗经·小雅·采薇》)“君子”和“小人”也是以位言。

“小人恐矣,君子则否。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是故君子勤礼,小人尽力,勤礼莫如致敬,尽力莫如敦笃。

”(《左传·成公十三年》)“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左传·襄公九年》)“世之治也,君子尚能而让其下,小人农力以事其上,是以上下有礼,而谗慝黜远,由不争也,谓之懿德。

及其乱也,君子称其功以加小人,小人伐其技以冯君子,是以上下无礼,乱虐并生,由争善也,谓之昏德。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典故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典故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典故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是一句出自中国古代文化的典故,可以追溯到《论语·为政》中的一段对话。

在《论语》中,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这句话表达了君子与小人在为人处世和心态上的区别。

君子坦荡荡(tǎn dàng dàng),指的是君子的心胸开阔、坦诚直率,不存私心和小心思。

他们富有正直、诚实和大公无私的品德,对待任何事务都保持诚信和公正。

小人长戚戚(cháng qī qī),意思是小人常常忧虑和戚戚然,心胸狭窄,心思小而私。

小人贪图私利,缺乏诚信和正直,常常在自己的利益和私欲上徘徊,容易为小事困扰和焦虑。

这句典故强调了君子和小人在行为准则和内心品质上的差别。

它教导人们要追求坦荡正直、宽容包容的心态,并注意自身的行为举止,成为真正的君子。

论语中君子与小人对比的句子

论语中君子与小人对比的句子

论语中君子与小人对比的句子《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其中君子与小人的对比贯穿始终。

以下是10个君子与小人对比的句子。

1.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卫灵公》)这句话表明了君子注重道德和义理,而小人则只顾自己的利益。

2.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君子可以在不同的意见之间和谐相处,而小人则因同一件事情的不同看法而不和。

3.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论语·子路》)君子不会因为一个人的言辞而评价他的人品,也不会因为一个人的身份而忽视他的话语。

4.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八佾》)君子坦荡直率,不卑不亢,而小人则总是心虚胆怯,处处戚戚不安。

5. 君子独立不惧,小人依托他人。

(《论语·泰伯》)君子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行动能力,而小人则总是依赖他人。

6. 君子谦让,小人自卑。

(《论语·子路》)君子能够虚心谦让,不自以为是,而小人则常常自卑自贱。

7. 君子有余力而为,小人无余力而不为。

(《论语·卫灵公》)君子有闲暇之余还会为社会做贡献,而小人则没有闲暇也不想为社会做贡献。

8. 君子恒心不变,小人善变易移。

(《论语·颜渊》)君子有恒心和坚定的信念,而小人则容易被外界的风吹草动所影响。

9. 君子善于推己及人,小人善于推人及己。

(《论语·卫灵公》)君子能够站在自己和别人的立场思考问题,而小人则只顾自己的利益。

10. 君子言之有物,小人言之无物。

(《论语·公冶长》)君子说话有深度、有内涵,而小人则只会说一些空洞无物的话。

论语有关君子和小人的句子

论语有关君子和小人的句子

【原文】1.1 子曰①:“学②而时习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⑤自远方来,不亦乐⑥乎?人不知⑦,而不愠⑧,不亦君子⑨乎?”【注释】①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②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③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

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

“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

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④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⑤有朋:一本作“友朋”。

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⑥乐:与说有所区别。

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⑦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

缺少宾语。

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⑧愠:音yùn,恼怒,怨恨。

⑨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

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1.2 有子①曰:“其为人也孝弟②,而好犯上者③,鲜④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⑤。

君子务本⑥,本立而道生⑦。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⑧?”【注释】①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一说小33岁。

后一说较为可信。

在《论语》书中,记载的孔子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

因此,许多人认为《论语》即由曾参和有若所著述。

②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

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

旧注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

论语中的君子与小人及相关章节解读-作文

论语中的君子与小人及相关章节解读-作文

《论语》中的“君子”与“小人”及相关章节解读《论语》里的君子和小人有多种涵义。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究竟该如何理解?一、君子与小人的多种涵义《论语》里君子共出现次,小人共出现次,其中次君子和小人同时出现。

君指天子,君子本义则是指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古代汉语词典》),在《孔子家语·五仪解》里君子则是指个人修养比较好的人(参见前言)。

小人有三种含义:地位低下的人;人格卑鄙或见识短浅的人;谦词(《古代汉语词典》)。

《孔子家语·大婚解》里孔子与鲁哀公对话,对话之初孔子说:君及此言也,百姓之惠也,中间有:君子者也,人之成名也,百姓与名,谓之君子,则是成其亲为君,而为其子也。

最后说:君子及此言,是臣之福也。

这里君子指统治者,与百姓、臣相对,并说明了君子名称的由来。

《孔子家语·问礼》里鲁哀公向孔子问礼,孔子对曰:今之君子,好利无厌,淫行不倦,荒怠慢游,固民是尽,以遂其心,以怨其政,忤其众以伐有道.求得当欲不以其所,虐杀刑诛,不以其治。

夫昔之用民者由前,今之用民者由后,是即今之君子,莫能为礼也。

这里的君子当然不是指有道德的人,也是指统治者。

不闻小人之劳(《尚书·无逸》)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诗经·小雅·采薇》)君子和小人也是以位言。

小人恐矣,君子则否。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是故君子勤礼,小人尽力,勤礼莫如致敬,尽力莫如敦笃。

(《左传·成公十三年》)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左传·襄公九年》)世之治也,君子尚能而让其下,小人农力以事其上,是以上下有礼,而谗慝黜远,由不争也,谓之懿德。

及其乱也,君子称其功以加小人,小人伐其技以冯君子,是以上下无礼,乱虐并生,由争善也,谓之昏德。

国家之敝,恒必由之。

(《左传·襄公十三年》)以上《左传》里的几处君子小人都是以位而言。

论语关于君子和小人的名句

论语关于君子和小人的名句

论语关于君子和小人的名句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和述论的集合,其中关于君子和小人的名句很多,下面列举了一些:1.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乡党篇》)这句话强调了君子善于协调不同意见,而小人只会追随同伴,不懂得和谐相处。

2.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阳货篇》)这句话指出君子胸怀开阔,心态平和,而小人则心胸狭窄,常常忧虑不安。

3.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述而篇》)这句话强调了君子应当谨慎言行,少说多做。

4.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述而篇》)这句话指出君子对待事物应该全面周到,而小人则只看重表面的比较。

5. "君子不器。

"(《论语·为政篇》)这句话意味着君子不局限于身份和职位,而是以德行和能力来衡量一个人的品质。

6.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颜渊篇》)这句话强调了君子通过文化交流来结交朋友,朋友可以相互帮助,共同追求仁德。

7.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泰伯篇》)这句话指出君子注重道义和正义,而小人只追求利益和私利。

8. "君子贤于禄而不争,小人争于禄而不得。

"(《论语·季氏篇》)这句话强调了君子不争利益,而小人却因为争夺禄位而得不到真正的收获。

9. "君子喻于义,思以行之;小人喻于利,思以御之。

"(《论语·卫灵公篇》)这句话指出君子注重实践,将道义付诸行动,而小人则只追求自身利益,追求权谋手段。

10.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卫灵公篇》)这句话强调了君子以德行来评价一个人的美好,而小人则以恶行来判断。

论语---君子与小人

论语---君子与小人

君子与小人1、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正人君子看重情谊,而小人看重自己的利益。

2、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坦荡,小人经常心绪不宁。

”3、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出自《论语〃子路》【译文】孔子说:“君子安静坦然而不傲慢无礼,小人傲慢无礼而不安静坦然。

”4、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译文】孔子说:君子甚麼事都依靠自己,小人甚麼事都责求别人。

5、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译文】孔子说:君子所思是德行,小人所思是有利可图;君子心中想的是法,小人心中想的是侥幸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就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关心国家大事。

这句名言还有它的寓意,那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现在的中学生生在福中不知福,实在令人痛惜。

俗话说:“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另一个引申义是积极向上、奋发有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义远非如此,但经常保持这种观点,却能使我们认清事物的本质,不断鞭策自己、警戒自己、完善自己。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脍炙人口的名句,出自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它的意思是: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这两句话闪耀着理想的光辉,跳动着民族的脉搏,孕育着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幼芽。

“先天下之忧而忧”,好就好在一个“先”字上,“后天下之乐而乐”,妙就妙在一个“后”字上。

“先”“后”对比,何等鲜明,真能启人深思,发人深省。

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

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

第十,看抉择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释义:君子走投无路时,仍然坚 持原则;换了是小人,就胡作非 为了。 感悟:能否在穷困潦倒的时候仍 然坚持原则和底线,不仅是君子 和小人的区别,也是真君子和伪 君子的区别。越是在最艰苦的环 境中,越能看出一个人的本质。
感悟:当遇到问题,或者面 临选择,君子会首先以道义 的标准去衡量,最后做出选 择;而小人遇到事情首先想 到的是如何获利,这是君子 和小人思考问题或者做选择 的时候的最大区别。
第四,看是非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释义: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 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小人则 与此相反。 感悟:品德高尚的君子有仁爱 之心,凡是别人的事情符合道 义的,君子不仅乐见其成,更 愿意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达成 美好的目标,促成别人的进步、 成功。但如果是不合道义的, 违背道德和法律的事情,君子 一定不会成人之恶,为虎作伥。
第六,看气质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释义:君子泰然自若而不骄傲, 小人骄傲而不泰然自若。 感悟:两千年前,孔子就教 我们“主要看气质”。君子庄 重,心境平和,气定神闲,没 有骄矜之感;小人傲慢、自大, 带有攻击性,充斥着骄矜的气 息。
第七,看志向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释义:这句话有多种解释。一说君子日 日长进向上,小人日日沉沦向下;一说 君子徇天理,日益高明,小人徇人欲, 日益污下。一说君子追求高层次的通达, 小人追求低层次的通达;一说君子上达 达于道,小人下达达于器。 感悟:古人说,志当存高远。做人两个 方向,一个向上,所谓“上达”,一个 向下,所谓“下达”。向上即是向善, 不断改正错误,追求道义;向下即是不 知改过,不知修身养性,日见其颓废。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向上走总是困难 的,要付出很多努力;向下走很容易, 但结果却是毁掉了自己。

论语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是哪一篇

论语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是哪一篇

论语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是哪一篇论语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是《论语·卫灵公篇》里面孔子对君子品德的要求。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要求自己,小人苛求别人。

详细一点就是具有君子品行的人,遇到问题先从自身找原因,而那些小人,出现麻烦总是想方设法推卸责任,撇清自己,从不会去反思自己,从自身找原因。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君子总是严格的要求自己,遇到问题的时候,也总是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非推卸责任,而小人在遇到麻烦的时候总是想办法推卸责任,这也是是孔子对君子德行修养方面的要求。

这句话与孔子说的“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是一个意思。

正人先正己,这是君子应该做到的。

勇于面对和承认自己的错误的人,才是敢于承担责任的人。

因为这样的人总能从自己身上找到原因,自己身上没有过失,其德行自然可以感化他人,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赖。

君子和小人的诗

君子和小人的诗

君子和小人的诗
以下是三条关于君子和小人的诗句及相关内容:
诗句一:“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出自《论语》
意思是:君子心胸开阔,神定气安;小人则是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例子:你看那光明磊落的人,做事从不偷偷摸摸,这不就是君子坦荡荡嘛!就像咱班的班长,对待大家都很真诚,从不算计谁,而那个总是在背后说人坏话、挑拨离间的家伙,不就是典型的小人长戚戚嘛!真让人唾弃!
诗句二:“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出自《庄子》
意思是:君子之间的交情清淡如水,小人之间的交往甜蜜得像甜酒一样。

例子:回想一下,那些真正的朋友,和你相处时平平淡淡却长久真挚,这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呀!而有些人,跟你好的时候甜言蜜语,一旦涉及利益就立马翻脸,这和小人之交甘若醴有啥区别!难道不是吗?
诗句三:“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出自《论语》
意思是: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

例子:在一个团队里,君子会顾全大局,为了整体目标去努力,而不是为了私利去抱团,就如同那些优秀的团队成员。

可有的小人呢,就只想着和自己利益相关的人勾结在一起,完全不顾整体,这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我的观点结论:这些诗句深刻地揭示了君子和小人的不同特质,让我们能更好地分辨身边的人,也提醒我们要努力成为君子那样的人。

背后使坏的小人 论语

背后使坏的小人 论语

背后使坏的小人论语
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7、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8、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

小人难事而易说也。

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9、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0、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11、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12、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13、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14、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15、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16、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17、小人之过也,必文。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含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含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含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是一句出自《论语·子路》的经典格言,这句格言在古代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它是对于区分高尚人与庸俗人思维方式和行为举止的一个重要标准。

君子和而不同,意味着君子可以与他人保持和谐的关系,虽然意见有所分歧,但却能够以平等、尊重和理性的态度对待他人。

而小人同而不和,则表示小人之间虽然行为上保持一致,但却缺乏相互理解和互相尊重。

君子和而不同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1. 尊重他人观点和差异:君子以平和包容的心态对待他人的观点和意见,并不因为自己的观点与他人不同而产生冲突。

他们会理性地思考和倾听他人的观点,并在不同的观点之间寻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2. 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君子相信相互尊重和理解可以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

他们注重沟通和交流,善于倾听他人的需求和意见。

在交流过程中,君子会以平等、友善、和谐的态度对待对方,努力营造和谐的氛围。

3. 提倡正当竞争:君子认识到每个人的观点和想法都是有价值的,即使与自己不同也值得尊重和参考。

他们鼓励人们在思想碰撞中追求真理和进步,而不是用争吵和斗争来争夺胜负。

4. 推动社会进步: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也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个社会如果只有单一的思想观点,将无法产生创新和进步。

而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观念则有助于形成多元、包容的社会思潮,推动社会朝着更加进步和繁荣的方向发展。

而小人同而不和的含义则是指小人之间虽然行为上看似相同,但却缺乏相互理解和互相尊重。

小人往往只顾自己的利益,不愿意与他人分享,也不愿意看到他人有所成就。

他们之间的相互竞争常常表现为争斗和与人为恶,缺乏合作和共同进步的意愿。

这种态度和行为对于个人和社会都会带来负面影响。

小人之间的不和导致了小人之间的严重的争斗和冲突,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和动荡。

他们只顾自己的利益,不愿意与他人合作,也无法形成有利于社会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综上所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是一句至理名言,它提醒着我们在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上要与他人保持和谐,尊重差异并以合作和共同进步为目标。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理解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理解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理解
君子可以与他周围保持和谐融洽的氛围,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盲目附和;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虽然常和他人保持一致,但实际并不讲求真正的和谐贯通。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意思是君子可以与他周围保持和谐融治洽的氛围,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盲目附和;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虽然常和他人保持一致,但实际并不讲求真正的和谐贯通。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出自孔子的《论语》。

和: 不同的东西和谐地配合叫做和,各方面之间彼此不同。

同: 相同的东西相加或与人相混同,叫做同。

各方面之间完全相同。

“和而不同”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所有的问题上,往往都能体现出“和而不同”和“同而不和”的区别。

“和而不同“显示出孔子思想的深刻哲理和高度智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的论语中“君子”这个词,用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含义。

论语中君子有以下几种含义:
一、指的是道德高尚的人。

具体出处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中大部分“君子”指的都是道德高尚的人。

二、指的是有地位而且道德高尚的人。

具体出处:
1、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三、指的仅仅是有地位的人。

具体出处:
1、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

……”
2、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3、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

4、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论语中少部分“君子”指的仅仅是有地位的人。

四、当动词用,指的是为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而努力的行动。

具体出处:子曰:“文,莫吾犹人也。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论语》中,君子一词共出现107次,小人24次。

君子小人皆有二义,其一以有无道德区分,其二则分指贵族和平民
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为政》)意思是君子讲团结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讲团结。

2,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里仁》)意思是君子念念不忘道德,小人念念不忘乡土;君子关心法制,小人心系恩惠。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
意思是君子懂得正义,小人只讲究私利。

4,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雍也》)你一定要做个有道德的儒者,千万不要做个没有道德的儒者。

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述而》)意思是君子事事处处时时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常常局促不安而忧愁。

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之。

”(《颜渊》)意思是君子会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会促成别人的坏事。

小人则正好相反。

7,“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颜渊》)意思是君子的德行好比是风,小人的德行好比是草,风在草上刮过,草必定向一边倒去。

8,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路》)意思是君子讲究互相协调,而不会盲目随从;小人盲目随从,而不会讲究协调。

9,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

说之不以道,不说也。

及其使人也,器之。

小人难事而易说也。

说之虽不道,说也。

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子路》)意思事说在君子手下做事工作很容易,要讨他的喜欢却很难。

不用正当的手段去讨喜欢,他是不会喜欢的。

等到他任用人的时候,一定会按照各人的德才,使用
的。

在小人的手下做事和工作那就很难,要想他的喜欢倒特别容易。

即使采用不正当的手段来讨他喜欢,他也会很喜欢的。

等到他使唤人的时候,便会百般挑剔,求全责备。

10,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子路》)意思是君子安详舒展,而不傲慢;小人傲慢,而不安详舒展。

11,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宪问》)意思是君子当中会有不仁德的人啊,而小人当中却不会有仁德的人的。

12,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宪问》)意思是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追求名利。

13,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卫灵公》)意思是君子定要求自己,小人只要求别人。

14,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卫灵公》)意思是君子不可以用小事去考验他,却可以承当重大任务;小人你可以承当大任务,却可以用小事去考验他。

15,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季氏》)意思是君子惧怕三件事:惧怕天命,惧怕权贵人物,惧怕圣人的言论。

小人不懂得天命,
因而没有惧怕,亵渎权贵人物,侮慢圣人的言论。

16,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阳货》)意思是君子学习了道理便有仁爱之心,小人学习了道理便容易听使唤。

17,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阳货》)意思是君子之讲勇敢而不讲正义就会造反作乱,小人只讲勇敢而不讲正义就会做盗贼。

(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义”就是“宜”,也就是说,君子走的始终是一条适宜的正路。

而小人则一心看重私利,在一己私利驱使下很容易走上邪路。

(2)“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论语·里仁》)
就是说,君子和小人每天心中惦记的事情是不同的。

君子每天牵挂的是自己的道德修缮,小人则记惦的是自己的家乡;君子心中始终有一份规矩、法度,不得超越,小人则满脑子想的是些小恩小惠,小便宜。

(3)“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就是说:君子是合群的,虽然他内心里庄重、庄严不可侵犯,但他在一大群人里头却从来不争。

同时,他也决不拉帮结派,谋取私利。

这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君
子和而不同”(《论语·子路》)。

小人则刚好相反,他是“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生活中经常会看见这样的场面:大家讨论一件事情的时候,领导的话还没说完,马上就会有人跳出来说,对对对,领导说得真好,什么高屋建瓴、深谋远虑之类的溢美之词说了一大箩筐;可是到会后他转脸就会对别人说,哎,这个领导说的都是什么啊我一点都不同意他的观点!
关于君子和小人行事的不同,孔子还有一个表述,叫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周”就是能够团结照顾到很多人,他以道义为准则与人交往,所以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一个真君子不管他有多少朋友,他都会像空气里的氧气一样,让朋友们感觉到很欢欣,感到受到照应。

“比”这个字形,象两个人紧挨着站在一起,意思是说,小人喜欢结成小圈子,他不会融入大集体。

(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小人之所以喜欢互相勾结,是因为他的心里有鬼,想通过这种勾结谋取私利和维护既得利益。

所谓“结党营私”,正是这个意思。

而君子则胸怀坦荡,因为他坦然无私,所以能够平和,能够以善意跟所有人走到一起。

(5)“君子易事而难说也。

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

小人难事而易说也。

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论语·子路》)说,同“悦”,高兴。

一个君子你很容易与他相处,但是你又难以取悦他。

假如你想以不正当的手段取悦他,他反而会不高兴。

决不会说你给他一个小恩小惠,他就给你大开绿灯、大开后门。

等到他真正使用你的时候,他会根据你的才干,给你安排一个合适的位子。

这就叫“器之”。

小人的特点是你很容易取悦他,但是你很难与他相处。

生活中这样的人不在少数。

比如说你给他施一点小恩小惠,帮他一个小忙,甚至你请他喝一顿酒,这个人就会很高兴了。

即便你取悦他的方式是不合乎道义的,是不正当的,他也还是会很高兴。

但这样的人又是很不容易共事的。

你千万不要以为取得了他一时的欢心,他以后就会非常忠诚地一路给你开绿灯,虽然你费了很多力气,花了很多钱财,打通了关节,但等到他真要用人的时候,他不会根据你的才干给你安排工作。

而是求全责备,觉得你这儿也不够格,那儿也不达标,你以前所做的一切都算白费。

他会想法刁难你,让你觉得很尴尬。

所以这样的人你很难与他相处。

原文: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

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利禄也;所贪者,货财也。

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

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

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君子则不然。

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

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译文: 大体说来,君子与君子,是以理想目标相同结成朋党;小人与小人,以暂时利益一致结成朋党。

这是很自然的道理呵。

然而臣又认为小人没有朋党,只有君子才有。

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小人所喜的是利禄,所贪的是货财。

当他们利益一致的时候,暂
时互相勾结而为朋党,这种朋党是虚伪的。

等到他们见利而各自争先,或者到了无利可图而交情日益疏远的时候,却反而互相残害,即使对其兄弟亲戚也顾不得。

所以臣认为小人无朋党,他们暂时为朋党,是虚伪的。

君子就不是这样。

他们所依据的是道义,所奉行的是忠信,所爱惜的是名誉和节操。

用它们来修养品德,则彼此目标相同又能够互相取长补短;用它们来效力国家,则能够和衷共济,始终如一,这就是君子的朋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