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异常

合集下载

人格障碍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人格障碍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人格障碍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人格障碍(PerSOnaIitydiStUrbanCe)也称人格异常、人格变态,是指人格特征显著偏离正常,使患者形成了特有的行为模式,对生活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不良,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和职业功能及患者自己感到精神痛苦。

多数人格障碍通常开始于童年或青少年,并一直持续到成年或终身,无严重脑和躯体疾病,不少病例40-50岁后病情趋于缓和。

精神疾病或精神创伤后所致的人格特征偏离,称为人格改变。

【诊断提示】1.病因社会心理学因素,如家庭关系不和,不合理的教育方式,精神创伤和不幸遭遇,不良的社会风尚、道德观念及生物学因素所致。

人格障碍的发生率与血缘关系成正比。

2.常见人格障碍的类型(1)偏执型人格障碍:这是一种以猜疑和偏执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

(2)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这是一种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在18岁前多有品行障碍的证据。

(3)冲动型人格障碍:这是一种以行为和情绪具有明显冲动性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又称为暴发型或攻击型人格障碍。

(4)分裂型人格障碍:这是一种以观念、外貌和行为奇特,人际关系有明显缺陷,且情感冷淡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

(5)其他类型人格障碍:根据发病主要特征分为情感型、魔症型、强迫型、衰弱型及说谎癖、偷窃癖、纵火癖等。

【治疗措施】(1)重在预防,从幼年起注意培养良好的性格品行,对一些不良行为及早预防纠正。

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以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参阅本书第80章。

(2)精神病学检查和咨询及优生、优育及婚前指导。

参阅社区卫生服务篇。

(3)可应用情绪稳定剂和抗冲动药物,如抗抑郁焦虑药中多塞平、安定类药、卡马西平、普蔡洛尔等。

(4)必要时采取强制性手段,同时加强管理教育。

常见的人格异常表现

常见的人格异常表现

(二)分裂型人格障碍
分裂型人格障碍以观念、外貌和行为奇特,人际关系有明显缺陷和情感冷淡为主 要特点。患者对喜事缺乏愉快感,对人冷淡,对生活缺乏热情和兴趣,孤独怪僻,缺 少知音,我行我素,很少与人来往,因此也较少与人发生冲突。
(三)边缘型人格障碍
边缘型人格障碍主要以情绪、人际关系、自我形象的不稳定,并且伴随多种冲动 行为为特征,是一种复杂又严重的精神障碍。
有学者将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典型特征描述为“稳定的不稳定”,往往表现为治疗 上的不依从,因而治疗难度很大。
(四)强迫型人格障碍
强迫型人格障碍以要求严格和完美为主要特点。 患者希望遵循一种其所熟悉的常规,无法适应新的变 更;缺乏想象,做事过分谨慎与刻板,事先反复计划
,事后反复检查,不厌其烦。
(五)表演型人格障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常见的人格异常表现
一、人格障碍 二、人格缺陷
一、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是指人格特征显著偏离正常标准,与社会规范相悖,但没有神经系统解 剖生理上的病变,且在无意识障碍、认知能力完整、智能无缺损的情况下出现情感和 行为活动的明显异常。
人格障碍常开始于幼年期,定型于青年期, 持续至成年期或者终生。人格障碍者一般能正 常处理自己的日常生活,能理解自己的行为后 果,但不能吸取教训,加以改正,因此难以适 应正常的社会生活。
(九)依赖型人格障碍
依赖型人格障碍是一类以过分需要照顾有关的服从和依附行为为主要表现的人格 障碍,其主要特征就是过度依赖他人,而构成这种自我淡化的原因是对遭弃的害怕。
二、人格缺陷
人格缺陷是介于人格健全与人格障碍之间的一种人格状态,也可以说是一种人格 发展的不良倾向,或是说某种轻度的人格障碍。大学生常见的人格缺陷如下:
表演型人格障碍又称癔症型人格障碍或寻求注意型人格障碍,这类患者以情绪 不稳定为特征。他们具有过分的情绪表达以引起他人注意,对人情感肤浅,说话装 腔作势,有诱惑或挑逗行为却缺乏性欲,易受他人或环境影响,以自我为中心,为 满足自己的需要不择手段,不断渴望受到赞赏。

人格障碍的早期征兆

人格障碍的早期征兆

人格障碍的早期征兆人格障碍是指个体行为方式、思维模式和情绪反应存在持续而深刻的偏差,使其难以适应日常生活和社交环境。

人格障碍早期征兆的识别对于及早干预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人格障碍的早期征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并提前采取适当措施。

1. 易怒和冲动人格障碍的一个早期征兆是情绪容易失控,表现为频繁的愤怒、易怒和冲动。

这些个体对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可能会过度反应,并表现出暴力倾向。

他们往往缺乏应对挫折和压力的适当机制,容易通过攻击他人或自我伤害来宣泄负面情绪。

2. 强迫和固执一些人格障碍患者在早期表现出强迫和固执的行为。

他们倾向于追求完美主义,对细节过度关注并要求周围人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

他们坚持己见,不愿妥协,对其他人的观点和建议缺乏接受性。

这种行为特征可能导致与他人的冲突和争吵。

3. 社交困难人格障碍患者在人际交往中常常表现出困难。

早期征兆包括回避社交场合、缺乏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能力以及对与他人互动的恐惧。

他们可能感到害羞、自卑或不自信,对自己的交流能力缺乏信心。

这种社交障碍会对他们的职业和个人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4. 自我中心和缺乏同理心人格障碍的另一个早期征兆是个体过分关注自己的需求和利益,缺乏对他人的关心和同理心。

他们往往不愿意与他人分享欢乐或悲伤,通常将自己放在首位,忽视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这种缺乏同理心的行为容易导致与他人的矛盾和疏离。

5. 不稳定的情绪和自我认同某些人格障碍患者在早期表现出情绪不稳定和自我认同问题。

他们可能经历剧烈的情绪波动,从极度的兴奋到深度的沮丧。

此外,他们可能无法明确定义自己的身份和价值观,经常改变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人际关系。

这种不稳定性可能导致他们在工作和个人生活中的困扰和不安全感。

结论人格障碍的早期征兆是个体行为和情绪方面的异常表现,包括易怒冲动、强迫固执、社交困难、自我中心和缺乏同理心以及情绪不稳定和自我认同问题。

对于早期征兆的识别是及早干预和治疗的关键。

通过提高公众的了解和认识,我们可以更好地支持和帮助那些可能受到人格障碍影响的人。

人格障碍的一般特征

人格障碍的一般特征

“人格障碍症”的说法不准确,可以直接称之为“人格障碍”,人格障碍的表现比较多,因为人格障碍的分型较多,不同的分型涉及不同的表现:
1、分裂样人格障碍:患者常常比较低落,对事物提不起兴趣,性格孤僻,独来独往,很少有朋友,对家人也不关心。

2、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常常疑神疑鬼,而且非常固执,多爱与人理论,常常怀疑其他人想害自己,而且容易牢记仇恨。

3、冲动型人格障碍:患者以易怒、易激惹为特点,而且常因小事导致攻击行为,难以控制,攻击行为过后常懊悔不已。

4、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常常有夸张的行为,过度打扮,努力吸引周围的注意力,容易感情用事。

5、强迫型人格障碍:患者常常强迫别人做事情,并要求按自己的想法做,力求完美,人际关系不好。

除了上述类型的人格障碍,还有焦虑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社交紊乱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等多种,均有各自的特点,出现人格障碍的患者建议及时就医,寻求医生的帮助。

人格障碍的常见症状与治疗方法

人格障碍的常见症状与治疗方法

人格障碍的常见症状与治疗方法人格障碍是一种心理障碍,常常影响个体的思维方式、情感表达以及与他人的交往方式。

这种障碍在人们的生活中可能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因此正确地了解人格障碍的常见症状以及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获得更健康的心理状态至关重要。

一、人格障碍的常见症状1.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这种类型的人格障碍常见于那些缺乏社会道德观念、违法犯罪或者常常欺骗他人的人。

他们往往缺乏对他人情感的关注,并经常表现出冷漠、冲动的行为。

2. 避矛盾型人格障碍:这种类型的人格障碍常见于那些对于与他人发生冲突或争执感到极度不适的人。

他们往往害怕承担责任,缺乏自信,并且对自己的能力持怀疑态度。

3. 边缘型人格障碍:这种类型的人格障碍常见于那些感觉容易被孤立和抛弃的人。

他们常常有着不稳定的情绪,容易陷入焦虑和抑郁的状态,对待别人的感情也十分极端。

4. 强迫型人格障碍:这种类型的人格障碍常见于那些过分追求完美,强调秩序和规则的人。

他们往往对细节过分关注,缺乏弹性,对待日常事务过度谨慎,同时也常常对他人苛刻批评。

5. 避免型人格障碍:这种类型的人格障碍常见于那些情感脆弱、敏感并且对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感到极度不安的人。

他们往往回避社交场合,痛苦地害怕被否认或者被嘲笑。

二、人格障碍的治疗方法1.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人格障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与专业心理治疗师的面对面交流,个体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感和思维方式,并学会应对负面情绪和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等。

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辩证行为疗法和心理动力治疗等。

2. 药物治疗:在一些情况下,药物治疗可以成为人格障碍的辅助治疗方法。

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针对个体的症状开具适当的药物,以减轻焦虑、抑郁等症状。

然而,药物治疗主要是对症状的暂时缓解,并不能从根本上治愈人格障碍。

3. 群体治疗:群体治疗旨在提供一个互助和支持的环境,让个体能够与其他有类似经历的人分享彼此的困惑和成长。

人格心理学07:人格异常 精神分裂症

人格心理学07:人格异常 精神分裂症

8. 强迫性人格障碍
❖ 以过分的谨小慎微、严格要求和完美主义、 以及内心的不安全感为特征。男性多于女性。
❖ 具有强迫性人格障碍的人做任何事都要求完 美无缺、按部就班,有时甚至不惜影响工作 效率;他们不但自己这样做,也要求别人严 格地按照他们的方式做,但又常常对别人做 事不放心。
强迫性人格障碍
❖ 这种人本质上也是内心缺乏安全感,但他们的表现 与偏执性人格不同,他们的倾向不是对人,而是以 “对事”的控制来部分地得到满足。但是,完成一 件工作后仍然缺乏愉快的体验,马上有会陷入到新 的“事物”的“泥潭”中。这种人办事常常犹豫不 决、拖泥带水,对事物的细节纠缠不放,甚至于许 多生活小节也要“程序化”,不遵照一定的规矩就 感到不安或要重做;他们常无业余爱好,拘谨吝啬, 缺少友谊往来。
9.焦虑性人格障碍
❖ 又称“回避性人格障碍”,以一贯感到紧张、缺乏 安全感、自卑和社会性退缩或回避为特征。惧怕不 被别人接纳,对拒绝和批评过分敏感,夸大日常生 活的某些潜在危险,因而有回避某些活动的倾向。 其基本表现为持久、广泛的内心紧张和忧虑,无能 感和过分的否定评价。他们因害怕批评和遭到拒绝 而回避有较多人际交往的活动,很少与人发展亲密 的关系,觉得自己很笨拙、个人没有什么吸引力, 比别人差得多。他们特别腼腆、怕羞、和被曝光, 缺乏自我认同和价值感。
10.依赖性人格障碍
❖ 以过分依赖他人为特征。主要表现为极端地缺乏自 信,害怕自己作出决定,要求他人(如父母或配偶) 为自己生活的重要方面担负责任,以此应付环境的 要求;将自己的需要附属于所依赖的人,过分地服 从他人的意志,即便是自己合理的需求如果与被依 赖的人的意志相悖的话也不敢提出来;常感到自己 无助或无能,独处时十分难受,害怕被人遗忘或置 之不理,不断要求别人作出不离开自己的保证;当 与他人的关系结束时有被遗弃或被毁灭的体验。

人格障碍的症状和人际关系问题

人格障碍的症状和人际关系问题

人格障碍的症状和人际关系问题人格障碍是一种复杂而严重的心理障碍,它对个体的人际关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人格障碍的常见症状,并分析其对人际关系的负面影响。

一、人格障碍的症状1. 自恋型人格障碍(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患者常表现出自我矫正、夸大自我、需要特别关注和赞扬的行为。

他们追求权力和成功,但缺乏对他人感情的关心。

这种症状会导致患者与他人的关系变得不和谐,甚至破裂。

2. 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患者常常情绪不稳定,容易产生冲动和自我伤害行为。

他们对他人的看法极端不稳定,经常出现过分依恋或者过度保护的情况。

这种症状给予患者与他人之间的交往增加了明显的困难。

3. 避症型人格障碍(Avoidant Personality Disorder)避症型人格障碍的患者常常感到自卑,对他人的评价非常敏感。

他们怕面对别人的批评和拒绝,因此常常回避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这种症状使得患者在人际交往中常常感到焦虑和不安。

二、人格障碍对人际关系的影响1. 缺乏情感共鸣人格障碍患者由于其症状的影响,常常缺乏对他人的情感共鸣能力。

他们无法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往往把自己的需求放在首位。

这种“自我为中心”的行为会导致与他人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变得困难。

2. 倾向于控制和操控他人一些人格障碍患者常常具有控制和操控他人的倾向。

他们无视他人的意愿和需求,只顾自己的利益和欲望。

这种行为使得他们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充满了紧张和冲突,造成了人际关系的不稳定。

3. 容易产生冲突和激烈争吵人格障碍患者的情绪波动性较高,他们经常出现情绪爆发和冲动行为。

这可能导致他们在人际关系中产生冲突和激烈争吵,使得与他人的交往变得非常复杂和不稳定。

4. 困难的依恋和亲密关系人格障碍常常影响个体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患者可能会过度依赖他人,也可能过度回避他人的亲密关系。

人格障碍认识各类人格障碍的特征和治疗方法

人格障碍认识各类人格障碍的特征和治疗方法

人格障碍认识各类人格障碍的特征和治疗方法人格障碍:认识各类人格障碍的特征和治疗方法人格障碍是指人格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持续性、刚性的、深入根源的个人特征和行为模式,这些特征和模式往往会导致个人在不同社会交往场合中出现问题。

人格障碍被广泛认为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会给患者的个人生活、职业发展以及人际关系带来巨大的困扰。

本文将介绍不同类别的人格障碍及其特征,并探讨相关的治疗方法。

一、边缘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是一种在很多文化中普遍存在的人格障碍类型。

患者常常表现出对自我身份模糊的特点,情感不稳定,以及对他人的过度关注或完全的放弃。

这种人格障碍常常伴随着自残行为、自杀倾向以及冲动性行为。

治疗方法:1. 心理治疗: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通常对治疗师产生强烈的依赖感,因此心理治疗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更稳定的人际关系,提高情绪调节能力。

2. 药物治疗:某些抗抑郁药物和抗焦虑药物可以用于缓解患者的情绪不稳定和焦虑症状。

二、孤独型人格障碍孤独型人格障碍患者通常表现出对社交场合的回避和对独立行为的强调。

他们往往感到内心孤独,缺乏亲密关系,同时也经常表现出对批评或拒绝的过度敏感。

治疗方法:1. 社交技能训练:帮助孤独型人格障碍患者建立社交技能,学会与他人建立健康的亲密关系。

2. 心理治疗:通过与治疗师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患者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心需求和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

三、抑郁型人格障碍抑郁型人格障碍患者往往表现出持久的悲观情绪、自责、自卑感以及对生活的消极态度。

他们常常对他人的评价高度敏感,并对失败或拒绝过度反应。

治疗方法:1.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可以帮助抑郁型人格障碍患者重新评价自己和他人,改变消极思维方式并提高情绪调节能力。

2. 药物治疗:抗抑郁药物可以帮助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其日常生活质量。

四、自恋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通常有强烈的自满感和对自己的过度夸大评价。

他们经常需要别人的赞扬和关注,并常常缺乏对他人的关心与理解。

常见人格障碍及表现

常见人格障碍及表现

常见人格障碍及表现
人格障碍是一类心理疾病,表现为持久的、刚性的和不适应的个人特征和行为模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人格障碍及其表现:
1. 反社会人格障碍(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常见表现包括无视他人权益、缺乏责任感、冷漠无情、常常违法犯罪、欺骗他人、缺乏内疚感等。

2. 边缘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常见表现包括情绪不稳定、自我认同不稳定、冲动行为、自残行为、恐惧被抛弃、强烈的情感波动等。

3. 避症人格障碍(Avoidant Personality Disorder):常见表现包括极度的社交回避、对批评和否定过度敏感、自卑感、害怕被拒绝、避免社交场合等。

4. 强迫人格障碍(Obsessive-Compul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常见表现包括过度关注细节、完美主义、强迫性思维和行为、刻板固执、对规则和秩序的过度坚持等。

5. 遗传人格障碍(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常见表现包括自大、自我中心、需要特殊待遇、缺乏同理心、对他人的需求和感受漠不关心等。

6. 依赖人格障碍(Dependent Personality Disorder):常见表现包括对他人过度依赖、害怕独立和责任、缺乏自信、容易被他人操控和控制等。

这些人格障碍的表现可能因个体而异,且可能与其他心理问题同时存在。

如果你或他人有可能患有人格障碍,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和治疗,以获得适当的支持和帮助。

1/ 1。

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人格障碍是一种严重影响个体社会、职业和个人功能的心理疾病,其特征是对自己和他人产生持续的认知、情感、人际关系和控制冲动的异常模式。

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刚性、持续的模式。

人格障碍的诊断需要考虑到其模式的刚性和持续性。

这种异常模式在不同的情境下都会表现出来,并且通常会持续数年,甚至终身。

这种模式通常会导致个体在多个领域的功能受损,包括个人、社会和职业方面。

2. 异常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模式。

人格障碍的诊断还需要考虑到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模式是否与社会和文化背景不符合。

这些模式可能表现为对自己或他人的认知偏差、情感冷漠或过度、以及行为上的冲动或控制难度等。

3. 引起个体痛苦或损害。

诊断人格障碍还需要考虑到这种异常模式是否对个体自身或他人造成了痛苦或损害。

这种痛苦或损害可能表现为社会关系的破裂、职业生涯的受阻,甚至是自残或自杀等。

4. 排除其他心理障碍的可能性。

在诊断人格障碍时,还需要排除其他心理障碍或药物滥用所导致的症状。

这需要通过详细的临床评估和综合性的心理测验来进行判断。

5. 个体发育阶段的考虑。

在诊断人格障碍时,还需要考虑到个体的发育阶段。

一些特定的人格障碍可能会在青少年时期表现出来,而在成年后逐渐减轻或消失。

因此,需要根据个体的发育阶段来进行综合评估。

总的来说,诊断人格障碍需要综合考虑个体的模式刚性、认知、情感和行为模式的异常程度,以及其对个体功能的影响和痛苦程度。

同时需要排除其他心理障碍和考虑到个体的发育阶段。

只有在符合这些诊断标准的情况下,才能对个体进行人格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人格障碍诊断标准

人格障碍诊断标准

人格障碍诊断标准人格障碍是一种严重影响个体社会功能和人际关系的心理疾病,其诊断需要严格的标准和方法。

根据《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五版(DSM-5),人格障碍的诊断主要基于个体持续和固定的内心体验和行为模式,这些模式与文化和社会背景有明显偏离,导致个体在认知、情感、人际关系和控制本能等方面出现明显困难。

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持续性。

人格障碍的诊断需要个体表现出持续和稳定的内心体验和行为模式,这些模式通常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并持续到成年期。

这种持续性是人格障碍与其他心理问题的主要区别之一。

2.偏离。

人格障碍的内心体验和行为模式需要与文化和社会背景有明显偏离,表现为个体的思维方式、情感表达、人际关系和行为方式与周围环境的期望和规范存在明显不一致。

3.影响。

人格障碍的内心体验和行为模式需要明显影响个体的认知、情感、人际关系和控制本能等方面。

这种影响通常表现为个体在工作、学习、人际交往和情感管理等方面出现明显困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4.排除。

人格障碍的诊断需要排除其他精神障碍、药物或物质滥用引起的症状以及其他身体疾病导致的行为模式偏离。

这需要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心理评估和身体检查等方法来进行综合判断。

在进行人格障碍的诊断时,需要综合考虑个体的症状表现、病史、家庭和社会环境等因素,以避免过早或过度诊断。

此外,还需要注意与其他精神障碍(如抑郁症、焦虑症等)的鉴别诊断,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总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是临床工作者进行精神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其准确性和科学性直接影响着个体的治疗和康复效果。

因此,在进行人格障碍诊断时,需要严格遵循DSM-5的诊断标准,综合考虑个体的症状表现、病史和环境因素,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人格障碍的症状及心理干预

人格障碍的症状及心理干预

人格障碍的症状及心理干预人格障碍是一种心理疾病,表现为个体在思维、情感和行为方面出现持久且不适应的模式。

它会对患者的人际关系、工作、学习等多个方面造成负面影响。

本文将介绍人格障碍的常见症状,并提出心理干预的方法。

一、人格障碍的常见症状1. 孤立和回避行为:患者倾向于避免社交场合,缺乏亲密的人际关系。

他们可能害怕接触他人,感到沮丧和孤独。

2. 情绪不稳定:患者常常情绪波动较大,容易激动、易怒或沮丧。

他们对他人的批评或拒绝会过度敏感,导致情绪失控。

3. 反社会行为:患者可能展现出反社会倾向,无视他人的感受和权益。

他们可能有侵犯他人权利的行为,如偷窃、欺骗、操纵等。

4. 焦虑和恐惧:患者常常感到紧张、恐惧和不安全。

他们缺乏自信,对未知的事物或情境感到特别害怕。

5. 自我认同问题:患者可能存在自我认同不稳定的问题。

他们对自己的形象和角色的认同感不强,容易模糊自己的个人特征。

6. 情感冷漠:患者对他人的情感和需要缺乏关注和关心。

他们可能缺乏同情心,对他人的困境漠不关心。

二、心理干预的方法1.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人格障碍的主要干预手段之一。

认知行为疗法、情绪焦点疗法和人际关系疗法等都可以帮助患者增强自我认知、理解自己的情绪,并改善人际交往。

2. 药物治疗:对于一些症状明显的人格障碍,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药物进行治疗。

药物治疗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症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3. 社会支持:患者需要得到家庭和社会的关心和支持。

亲人的关爱和理解可以帮助患者建立自信,增强自我价值感。

同时,社会的参与也为患者提供了一个重新融入社会的机会。

4. 自我管理:患者可以通过自我管理来改善自身状况。

他们可以逐步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合理饮食等,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5. 情绪调节:患者需要学会有效地进行情绪调节,以减轻负面情绪的影响。

例如,他们可以通过练习深呼吸、运动放松等方法来缓解焦虑和压力。

6. 自我认知:患者可以逐渐加深对自己的认识,了解自己的特点和问题所在。

人格障碍的常见表现和特征

人格障碍的常见表现和特征

人格障碍的常见表现和特征人格障碍是指一种在成年期开始发作、稳定存在且持续时间较久的人格特征和行为模式异常。

这些异常特征和模式会导致个体在人际关系、情感稳定性、自我认知等方面出现显著困扰或功能受损。

本文将介绍人格障碍的常见表现和特征。

一、反社会人格障碍反社会人格障碍是人格障碍中最为严重的一种类型。

具有此类障碍的人往往表现为无视他人权益、缺乏社会责任感,并经常违反社会道德规范。

他们可能有欺骗、偷窃、暴力行为等不恰当的行为,对他人的感受缺乏同理心,表现出冷血无情的特点。

二、避症人格障碍避症人格障碍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对社交场合的极度恐惧和回避。

患者往往自卑、社交能力差,对自己的否定和担忧感十分强烈。

他们避免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害怕处于聚会、社交等场合,对与他人交流时容易感到紧张和尴尬。

三、边缘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表现出情感不稳定、自我形象不稳定、自我认知扭曲的特征。

他们可能会出现自残行为、自杀观念以及严重的恐惧感,容易对他人产生过度依赖或恐惧他人的拒绝。

他们在人际关系中常常表现出过度敏感和易怒,情绪波动大。

四、妄想型人格障碍妄想型人格障碍的特征主要是持有固定的妄想信念和疑神疑鬼的思维模式。

患者可能相信自己被迫害、被监视,或者是身份被窃取等妄想内容。

他们常常疑神疑鬼,对他人的意图存在过度的不信任,并对周围环境和人产生过度的怀疑。

五、强迫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过度注重细节、固执、秩序和控制。

患者往往有强迫性的思维和行为,追求完美和标准化,对待事务的处理过度谨慎和犹豫。

他们对控制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强烈的需求,并对自己和他人要求严格。

六、依赖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在人际关系中过分依赖他人的意见和支持。

他们常常缺乏自信,需要他人负责、关心和保护自己。

患者常常害怕被抛弃,对批评非常敏感,并且常常按照他人的期望行事,缺乏独立思考和决策的能力。

七、ARC型人格障碍ARC型人格障碍是指具有一定特质的人格障碍,即为避症型、社交保护型和耐受型人格障碍的结合体。

人格障碍症状及治疗方法

人格障碍症状及治疗方法

人格障碍症状及治疗方法人格障碍是一种心理障碍,指的是个体在人际关系、情感表达和行为反应等方面出现持久和刚性的不正常模式,导致个体造成自身与他人困扰和痛苦。

本文将对人格障碍的症状进行探讨,并介绍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

一、人格障碍的常见症状1. 妨碍性/冲动性人格障碍妨碍性/冲动性人格障碍的特征是对他人权益的不尊重,表现出暴力倾向、缺乏生活责任感、冲动行为等。

患者常常不能控制冲动行为,容易损害他人的权益和利益。

2. 反社会人格障碍反社会人格障碍的主要特征是对他人的权利和感受漠不关心。

患者常常表现出违法犯罪、欺骗、不负责任等行为,缺乏内疚感和责任感。

3. 避免型人格障碍避免型人格障碍的主要特征是对社交场合感到极度的不安和担忧,因此常常避免与他人接触。

患者对自身的价值感持怀疑态度,容易产生自卑和内疚情绪。

4. 强迫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的特征是无法控制不合理和过分的苛求,对自己和他人都施加过高的要求。

患者常常过度关注细节、重复某些行为,常常对其他人的行为过度干涉。

5. 边缘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特征是情绪不稳定、自我形象模糊以及对他人有强烈的依赖和恐惧。

患者常常感受到情感波动和孤独感,容易对自残行为和自杀有冲动。

二、人格障碍的治疗方法1. 个体心理治疗个体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治疗等,是人格障碍的常见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帮助患者理解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以及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促进患者的心理健康。

2. 社交技能训练对于避免型人格障碍患者来说,社交技能训练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指导患者掌握与他人的相处之道,提高其社交能力,减少对社交场合的焦虑和担忧。

3.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人格障碍的治疗中也有一定的作用。

例如,对于抑郁症状较为明显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抗抑郁药物,以改善患者的情绪。

然而,药物治疗并不能治愈人格障碍本身,仅能缓解相关症状。

4. 家庭治疗对于一些人格障碍患者来说,家庭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压力大 易出现8种人格异常

心理压力大 易出现8种人格异常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心理压力大易出现8种人格异常
导语:在现代社会,出现心理状态异常的人群比例正逐渐增加,这些人格异常主要可以归结为8类型。

下面为你一一介绍这8类型人格异常的表现。

1 偏执
在现代社会,出现心理状态异常的人群比例正逐渐增加,这些人格异常主要可以归结为8类型。

下面为你一一介绍这8类型人格异常的表现。

1.偏执性人格
主要表现为固执,敏感,多疑,情感不稳定,易躁易怒,心胸狭隘好嫉妒,自我评价过高。

2.分裂性人格
主要表现为退缩,孤僻,胆怯,沉默和怪癖,不爱社交。

3.情感性人格
可以表现为持续性情绪抑郁低落,或持续性的情绪高涨,也可以是两者交替出现。

4.爆发性人格
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容易无节制的发生愤怒、仇恨和暴力行为,常因微小的精神刺激而突然爆发出非常强烈的愤怒和冲动,甚至会出现十分暴烈的攻击性行为,自己几乎不能控制。

5.强迫性人格
主要表现为在平时常有个人不安全感和不完善感,因而焦虑、过分的自我克制,过分的自我关注。

6.癔病性人格
主要表现为人格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常故意用过分做作、夸张和戏剧性的行为引起别人的注意。

人格障碍是怎么回事

人格障碍是怎么回事

人格障碍是怎么回事人格障碍又称为病态人格或异常人格,是指人格的畸形发展,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明显的、偏离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多数人认可的认知行为模式。

人格特征的偏离对环境适应不良,明显干扰了其社会和职业功能,导致此人不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和难以适应社会生活。

不但给别人带来伤害,而且其本人也深受其害或引起痛苦。

病态人格原是广义的概念,泛指所有类型的人格不正常,后来一些学者发现病态人格的最初定义,符合现今称谓的反社会人格,从而又出现了病态人格的狭义的概念,专指反社会人格,提出以人格障碍(personalitydisorders)代替广义的病态人格。

/u0026nbsp;人格障碍是怎么引起的?/u0026nbsp;人格是指由遗传决定,即个人先天素质及后天发育、习得,有机结合形成的总体精神活动(思维、情感和行为)模式。

人格特征可在社会活动、处理人际关系中表现出来,也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塑造和发展。

如脾气的温和或急躁、对事物反应敏捷或迟缓、对人诚实或虚假、热情或冷漠、信任或多疑、顺从或好斗、严厉或宽容、自尊或自卑、勤奋或懒惰、认真有责任感或马虎放任、保守或激进、务实或空谈、松弛或紧张、孤独或合群等。

从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角度看,人格障碍往往由以下因素综合形成,其中幼年期家庭心理因素起主要作用。

1.生物学因素意大利犯罪心理学家Rombroso曾对众多罪犯的家庭进行大样本的调查,发现许多罪犯的亲族患有反社会人格障碍,犯罪的比率远远高于其他人群。

亦有学者发现人格障碍的亲族中,患人格障碍的比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

因此,人格障碍的遗传因素不能忽略。

也有报告人格障碍者脑电图异常者比率高于正常人群,从而提示生物学因素对人格障碍有一定的影响。

2.心理发育影响幼儿心理发展过程受到精神创伤,对人格的发育有着重大的影响,是未来形成人格障碍的主要因素。

常见如下:(1)婴幼儿母爱或父爱的被剥夺。

被遗弃或受继父、母的歧视;父母、亲人过分溺爱,使其自我中心的思想恶性膨胀,异常地发展至蔑视学校的校规与社会纪律。

人格障碍的名词解释

人格障碍的名词解释

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是在个体发育成长过程中,因遗传、先天以及后天不良环境因素造成的个体心理与行为的持久性的固定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偏离社会文化背景,并给个体自身带来痛苦,或贻害周围。

人格或称个性,是一个人固定的行为模式及在日常活动中待人处事的习惯方式,是全部心理特征的综合。

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是指明显偏离正常且根深蒂固的行为方式,具有适应不良的性质,其人格在内容上、质上或整个人格方面异常,由于这个原因,病人遭受痛苦和/或使他人遭受痛苦,或给个人或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人格的异常妨碍了他们的情感和意志活动,破坏了其行为的目的性和统一性,给人以与众不同的特异感觉,在待人接物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人格障碍通常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或成年早期,并一直持续到成年乃至终生。

部分人格障碍患者在成年后有所缓和。

人格障碍的种类和症状表现

人格障碍的种类和症状表现

人格障碍的种类和症状表现人格障碍是指个体在思维、情感、人际关系和行为等方面出现持久性和稳定性的异常表现。

它们可以对个体的日常生活、社交互动、工作和学习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介绍人格障碍的种类和症状表现,以便于更好地理解和识别这一心理疾病。

一、边缘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是人格障碍的一种常见类型,其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自我认同问题和人际关系困难。

患者通常情绪激动易怒,常出现自伤和自杀倾向。

他们常常感到内心空虚,对自我的定位和身份认同缺乏稳定性。

在人际关系中,他们可能出现过度依赖或怀疑他人的倾向,同时也常常对他人的评价极为模糊和极端。

二、孤独型人格障碍孤独型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患者避免社交互动和人际交往的倾向。

他们常常感到别人对自己不关注或不理解,因此选择独处以避免与人接触。

这种人格障碍的患者常被看作是内向、害羞,对于新的社交场合和人际关系的建立感到困难。

虽然他们渴望被别人接受和理解,但由于缺乏社交技巧和自信心,很难真正融入社会。

三、强迫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患者对于秩序和控制的需求极强,他们倾向于过度关注细节和规则。

他们的思维和行为被固定的模式所束缚,缺乏灵活性和创造力。

常常表现出完美主义倾向,对工作和任务要求严苛,对自己和他人都有高度的期望。

然而,这种过度控制的倾向往往使他们感到焦虑和不安。

四、依赖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常常表现出对他人过度依赖的行为和情感需求。

他们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倾向于将责任和决策交给他人,以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

在人际关系中,他们表现出过分顺从和对他人意见的过度关注,缺乏对自己的个人需求的关注和表达。

五、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常常表现出对他人权益的漠视和违法犯罪的行为。

他们缺乏对他人情感的认同和正常的道德约束,常常表现出冷漠和无情的特征。

他们可能表现出激进的行为,如欺骗、偷窃、斗殴等。

由于他们的行为严重侵犯了社会规范和法律,很难与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

人格障碍诊断标准

人格障碍诊断标准

人格障碍主要依据病史进行诊断,应尽可能从多方面采集病史资料,并采用临床访谈、标准的评估、自评问卷等手段辅助诊断。

诊断要点如下:
1、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或成年早期,没有明确的起病时间,不具备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过程。

2、不是由广泛性大脑损伤或病变以及其他精神科障碍所直接引起的,一般没有明显的神经系统形态学病理变化。

3、人格显著、持久地偏离了所在的文化环境应有的范围,从而形成与众不同的行为模式。

这一异常的行为模式是持久的、固定的、泛化的,不局限于精神疾患的发作期,并且与个人及社会的多种场合不相适应。

4、主要表现为情感和行为的异常,个性上有情绪不稳、自制力差与人合作能力和自我超越能力差等特征,但其意识状态、智力均无明显缺陷,一般没有幻觉和妄想,可与精神病性障碍鉴别。

5、一般能应付日常工作和生活,能理解自己行为的后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理解社会对其行为的评价,会感到痛苦,或导致其人际交往、职业和其他重要功能受损。

但不会为自己适应不良性行为焦虑,一般没有求治的愿望。

6、各种治疗手段效果欠佳,再教育效果亦有限。

在不同的文化中,需要建立一套独特的标准以适应其社会规则与义务。

对于大多数亚型,通常要求存在至少三条临床描述的特点或行为的确切证据,才能诊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格障碍所致学习障碍的原因
人格障碍可以导致学生的学习功能障碍,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人格障碍患者经常寻找新鲜刺激,以损人不利己的反社会行为,破坏课堂和学校纪律为自己的兴奋刺激,至青春发育期逐渐厌恶艰苦学习生活,对学习表现出厌倦反感和逆反心理。学习和考试应付搪塞,得过且过,成绩逐渐下降,最好贪图享受,吃喝玩乐,早年脱离学校。家长与老师要他学,人格障碍的学生不要学--矛盾日益突出,学习障碍问题亦逐年突出。
病态人格的防治措施
严格地说,反社会型病态人格尚无有效的纠治方法。目前推荐的试用方法是社会隔离和特殊的行为训练方法。在心理训练和教育方法可试用以下方法:
1.读书训练法
读书学习的作用,是使人知书达理,明辨是非,心胸开阔,陶冶情操,故具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纠治心理行为控制不良的功能。大量生活经验和临床观察资料表明,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与本人的文化知识水平呈现正相关。读书学习使人文化水平提高,有助于明察达理,增强心理行为自控能力。本类心理缺陷者应该多读些哲学、逻辑、政治思想修养方面的书籍,并且经常对照自己的行为,理论联系实际,加以改正。
(4)病态人格的无社会责任性,经常犯错误又屡教不改,不断检讨不断违反,使他无法有效地接受家长、老师和社会的帮助,无法心灵纯化和培养高尚情操,这一切加重学习障碍的严重性。
(5)不少个性暴烈的人格障碍青少年和青年,在学习问题上与家长冲突争执,甚至谩骂和殴打父母,毁物行凶,家长几乎对这类患者放弃管教的心理,谈不上得到家庭有力的经济和精神上的援助。
什么是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Psychopathic Personality)又称病态人格、变态人格、精神病态、人格异常等。所谓人格障碍,是指儿童期或青少年期发展起来的严重人格缺陷或病理人格改变,或者人格在总体上不适应的一类心理疾病。人格障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不同概念。欧美各国都持广义观点,除了传统的反社会型病态人格外,还包括偏执型、分裂型、情感型、暴发型、强迫型、薏症型、衰弱型、幼稚型以及纵火癖、偷窃癖、说谎癖等数十种类型。多数精神病学家认为本症不是一种真正的精神病,而是一种人格异常,病理人格、心理变态,极端偏离正常人的人格范畴的心理障碍。在表现形式和处理方法上也与一般精神病不同。他们所犯的犯罪行为是要负法律责任的,但是要减轻量刑尺度。在心理医学中,按照传统习惯仍将病态人格与性变态放在心理疾病的范畴中探讨,是一种表现在人格方面,即心理功能第二层次的个性心理特征方面的病理形态。
4.自我情。情绪无法自控,难以保持心理平衡,这是本类心理缺陷者的通病。因此学会主动的自我情绪调节方法具有重要的心理意义。具体要领是:大喜时要抑制和收敛;激怒时要镇静和疏导;忧愁时要释放和自解;思虑过头要转移和分散;悲哀时要娱乐和淡化;惊恐时要镇定和坚强;恐怖时要支持和沉着。目的是使情绪的钟摆周期始终处于中位线附近,保持心理平衡状态。
2.兴趣培养法
鼓励和指导本类心理缺陷者培养一种或多种适合自己心理特长的兴趣爱好,亦是一种良好的心理训练方法。这种兴趣爱好必须是品格高尚,层次较高,具有陶冶心灵、转化心理行为,有助于较高的人生追求和情趣的项目,如弹琴、绘画、文学创作、舞蹈、歌唱、集邮、体育锻炼等。要求他们全神贯注,除了必要的学习工作外,坚持学习,钻研提高,作出成绩。同样要求放弃一些原来低级趣味的兴趣或游乐活动。一方面从高尚的兴趣爱好中得到启迪,净化心灵,提高心理认识水平和追求高层次的人生理想抱负。另一方面分散和发泄过剩的精力和注意力,有助于身心健康和塑造较好人格品质。
(2)人格障碍患者的屡教不改、屡教屡犯的反社会行为导致经常性违法乱纪,从人际关系来说,既分散他集中注意的学习功能,又得不到老师、同学有益的帮助,加重学习困难的程度。
(3)缺乏心理动力,尤其缺乏较优秀的理想追求,必然反映其自我意识的不完整性和低水平,间接导致不能接受艰苦学习生活的现实,追求低级生活乐趣,经常与不良伙伴为伍,过着醉生梦死的低级生活。
3.提高心理认识训练法
心理发育不良和心理幼稚化常常使人心理需求水平低下,缺乏正确的人生动机,难以形成符合社会需要的人生观,表现心理认识水平低下,这是不良行为和犯罪的心理基础。方法有加强社会化学习、培养独立生活能力、阅读名人传记、接受高层次教育、出外旅游、参观访问,扩大视野,培养独立思考能力,通过自我分析,作出符合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的结论,确立正确人生观,并为此奋斗终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