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格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人格:源于个体(行为的产生不仅仅是情境作用)身上的稳定行为方式(个体外在行为一致性或稳定性的行为倾向性,是个体在适应环境过程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个人特点)和内部过程(从内心发生,影响人的情绪、动机、认知和行为)。

人格特性:整体性(成分紧密联系、不孤立)稳定性(跨时间持续性、跨情景一致性、发展变化)独特性(也有共性)社会性(社会产物)

⏹个性:个体区别于他人稳定的、独特的整体特性。区别:可对物、强调差异

⏹气质:个体生来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脾气、秉性”(先天、无好坏、不决定价值、依赖生理素质)

⏹性格:个人有关社会规范、伦理道德方面各种习性的总称(后天、具道德评价含义、可塑性)区别:

人格成分之一,是人格结构的主要成分

人格评价:遗传—环境、意识—无意识、自由意志—决定论(从三个维度评价)

个人主义:强调个人需要与成就,倾向将自己看做独特、独立的人。

集体主义:倾向将自己归属于群体,从群体中获得满足。

文化:不同文化背景对人格发展影响不同,人格存在文化中

研究方法:假设-检验:理论(关于建构或事件之间关系的一般陈述)→假设(对源于理论有逻辑联系的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合理预测)→检验的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深度考察个体经历、行为及变化,多数资料仅做描述性说明。(局限:推论风险大、无法定因果、主观性太强,优点:不易测得人格概念、被试群体独特且少数、解释一种治疗方法)

人格测量方法:自陈量表、投射测验、情境测验

投射测验:罗夏克墨迹、主题统觉(TAT)、完成句子

第二章精神分析理论

Freud: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人格动力(生死本能、防御机制)、人格发展(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人格适应:成人人格特征是童年时期性本能受自我防御机制适应作用的结果

适应不良:某心理性欲发展阶段,力比多能量投注不均

理论局限:人格在儿童早期完全形成、过分本能对人格的影响、整体理论消极

精神分析应用:目的为将重要的无意识东西带入意识,在意识中用理性的方式进行观察

Alfred Adler

追求卓越:为求得自身完美所做的一种努力(个体心理学核心、行为总目标、向上意志)

自卑:个体追求优越的基本动力(行为的原始决定力量、向上意志的基本动力)

补偿:解决原始缺陷和追求卓越之间的冲突

社会兴趣:与他人合作以达到个人和社会目标的固有潜能(婴儿期学得的经验发展而来、是衡量健康的标准、决定对社会贡献的)

父母对人格发展的影响:溺爱(剥夺独立性、引起更多自卑),忽视(无亲密关系、冷酷、怀疑)

出生顺序:头孩(先溺爱后忽视,自卑)二孩(较少溺爱,追求卓越,最有成就)末孩(强烈溺爱,自卑)

Carl Gustav Jun g:集体潜意识、个体潜意识、原型

个体潜意识:意识觉察之下,包含个人生活中被压抑或遗忘的记忆、冲动等经验(个体潜意识中内容主要是[情结]:一组组情绪观念群、人格取向和发展动力),相当于F的前意识

集体潜意识:世代积累的经验通过种族遗传传承下来形成的一种心理特征,是无意识的、不能觉察到也不能回忆起来或具有他们的表象(内容:本能+原型,即行为方式+理解模式)

原型:集体潜意识中的遗传倾向,使得个体在面临类似的情景时与祖先产生同样的行为方式。(Anima[男性身上的女性特质]、animus、shadow[类似本我]、self[综合平衡潜意识所有方面,提供人格整体性和稳定性])

Erik Homburger Erikson:自我概念、整个生命周期中的人格发展

自我:人格中相对强大、独立的部分,作用是建立自我认同感(同一性)和控制外部环境需要

自我认同感(同一性):人关于自己的个体性、唯一性、完整性及过去与未来连续性的感觉(同一性危机)

人格发展过程:有机体成熟(基础)、自我成长、社会关系三过程,并非全或无,发展前一阶段对后一阶段有影响发展8阶段:婴儿期(信任对不信任)、学步期(自主对愧疚)、儿童早期(主动对内疚)、小学期(勤奋对自卑)、青少期(认同对角色混乱)、成年早期(亲密对孤独)、成年期(繁殖对停滞)、老年期(自我完善对失望)

Karen Horney:强调文化与社会对人格发展的影响、神经症、女性心理学

神经症:长期处于不适当感和不安全感中,在人际交往中陷入一种自我击败的风格,社交恐惧、破坏性社交。是由儿童期制造焦虑感的家庭环境造成的

神经症三种交往风格:接近人群(强调无助感、依赖、强制性寻求接受与喜爱、不会给予爱),反对人群(攻击和伤害别人以获权力、对人冷酷无积极感情的),脱离人群(封闭、回避情感爱和友谊)女性心理学:阴茎嫉妒、子宫嫉妒、女权主义

焦虑类型:现实焦虑(基础:自我对现实知觉. 知觉到所需要的事物缺乏,或真实的危险),神经症焦虑(基础:本我威胁自我. 自我害怕不能控制本我冲动导致不良后果产生的冲动),道德焦虑(基础:超我体验.恐惧所想做的事违背自我理想和道德标准)

应对风格:个体应对焦虑情境的时,倾向使用的一套应对策略或相对稳定的应对方式。

应对策略:积极策略(问题中心、情绪中心),回避应对策略(短期内有用,但只是延缓了处理时间,有效性限于一定适度的压力) ——使用总比不用好、使用取决于情景[问题究竟可否解决]—应对灵活性

对象关系理论:强调儿童早期生活经历的重要性,主要关注儿童与其身边重要人物的关系,儿童时期依恋状况影响成人后的依恋关系以及人际关系基础。(尤其与父母)

依恋理论:婴儿与养育者(通常母亲)的情感依恋,这种关系能够满足人依附于有支持、保护作用的他人的需要。

儿童依恋类型:安全型(知道母亲的负责与亲切,较自信快乐)焦虑矛盾型(害怕陌生环境,分离焦虑)回避型(对妈妈比较疏远冷漠,分离不焦虑,回来也不特别在意)

成人依恋[与养育者关系的早期经验成为处理以后人际关系的基础]类型:安全型(比其它类型对浪漫关系更满意)回避型(与家庭成员的关系是不信任和冷漠的)焦虑矛盾型(很少回忆起父母的支持)

第三章特质流派

认为每个人格特质都可以用特质曲线表示,任何人都处在这一行为连续体某一位置处。(人数多,分数正态分布)基本假设:跨时间一致性、跨情景稳定性

特征:1.预测特质连续体上某一范围的人的典型行为表现(而非行为)2.关注行为机制、描述人格、预测行为(而非原因)3.不同人可比较4.少论及人格变化(提供改变方向)

Gordon Allport(特质创始人):特质、人格理论

特质:完备的人格理论必须具备能够代表生活综合的测量单位。

特点:真实存在、较习惯更一般性(整合)、有动力性、可证明存在(重复的行为)、只相对独立、独特和统一性、异于道德或社会判断、有时与行为不一致

●特质的种类:个人特质、共同特质(描述对象)

枢纽特质(生活中具有渗透性、占优势的特质,影响所有行为)

核心特质(渗透性略次、有一般意义倾向)

次要特质(不甚明显,渗透极少)

方法

整体研究法:测量个体在某单一特质上分布,并于其他人比较

个案研究法:用各种特质独特组合来描述一个人人格(日记、书信、访谈记录)。

健康人格:自我扩展能力、交际能力、自我接纳和安全感[挫折容忍力]、实际的现实知觉[客观看待事物]、自我客体化[客观了解自己]、一致人生哲学[为一定目的而活]

Raymond Cattell:个别与共同、表面与根源、因素分析(将其用于人格)

表面特质,直接观察到的行为或特征;根源特质,以相同原因为基础的具有相关联性行为的特质(内在,控制表面,n对n),表面特质是根源特制的表现

因素分析:从大量的相关变量中抽取出最基本的维度或因素并加以分析的统计方法。

R方法:对多被试、多变量进行测量并研究相关的因素分析法

P方法:在不同场合下对同一个体几种特质维度追踪研究的因素分析法

初级、次级因素:次级较初级更深入,次级控制较多变量,进一步产生次级因素。16基本特质(16P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