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专题三教案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学案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古代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其丰富的思想感情、优美的意境都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鉴赏诗歌的语言,首先是鉴赏诗歌的遣词造句、韵律格式、诗眼;其次是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进而领悟诗歌的精妙之处。

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以下几点为考查重点:

续表

微点突破一

炼字

所谓炼字,就是锤炼诗歌的词语,使之生动、形象、精练、传神。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因为经过作者锤炼过的关键字词,常常是最能表露诗歌情感和体现诗歌语言艺术的。

这些词语一般是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和叠词等。

表颜色的词“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中一“红”一“绿”,将春光渐渐消逝于初夏的来临中的这个过程充分表现出来,暗示时序的转换,青春不再。

拟声形象的词“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中的“嘈嘈”“切切”等拟声词,把抽象无形的乐声写得生动传神,具体实在,使人顿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逼真感受。

特殊虚词唐朝诗人善于运用虚词,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若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李商隐《无题》中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方”“始”两个虚词表现出的是生命尽头透出的一股执着与坚韧的精神力量。

(1)(2017·山东高考)“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2)(2016·天津高考)“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3)某字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4)请对某句中某字的妙处加以赏析。

2.联系语境巧炼字

(1)所炼之字一定要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分析。

(2)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

(3)联系整首诗歌的感情或主旨进行分析。

3.答题步骤

第一步指明要鉴赏的字,并简明解释这个字在具体诗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判断该字所使用的手法,首先考虑修辞。

第三步把该字还原到诗句中,展开想象和联想描述这个字(与整个诗句)所展现的景象。第四步简明指出这个字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或者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口诀结合语境先释义,明确手法需辨析,展开想象描画面,结合语境谈感情。

典题演示

(2017·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上五盘岭①

岑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 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经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答:

剖析解答此题,可按照阐释词义、明确表现手法、描绘“斗”“攒”所展现的图景、概括景物特征四个步骤进行。“斗”“攒”两字都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斗”字将高耸的山崖人格化,江流回转曲折,两岸山崖遥望对峙,如同相互争斗一样;而“攒”字将群峰人格化,描绘了太阳被遮挡时群峰聚集的画面。

答案①“斗”字,描写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②“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白话诗歌】天刚放亮便已驱车出发,登上盘绕的五盘岭。两岸怪石耸峙,犹如两兽相斗,群峰相连,仿佛聚在一起,太阳尚隐于群峰中。苍翠的烟景被日光晕染,高处的树木浸透着寒气。松林疏朗露出孤单的驿馆,花草密处隐藏着急流险滩。栈道因为夜雨光润打滑,农田里杂草已干。因为此行是为了知己,也就没有感觉到蜀道行路艰难。

即学即练

1.(2014·四川高考)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暮吟望

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①,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 ①“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字的妙处。

答:

答案“常”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著落日之色;“偏”突出情态,将新月照于落叶之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心绪与情感。

解析“常”“偏”为诗句中的虚词,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前提下,要揣摩“常”“偏”两个虚词中所渗透的诗人的特有心绪。

【白话诗歌】高高地在小阁居住,自甘终老山林;闲时吟诗作赋也丝毫不为秋天到来而悲怆。远眺寒山已被夕阳染上昏黄,常著落日之色;新月照临在叶子快要落尽的疏林之上,显得尤其明亮。湖水浩渺无边,似笼罩着一层烟雾,有孤鸿掠空投影水中;菊花都被卷地而来的霜风所凋残,全无姿态。深夜坐对短烛无法入睡,正在喝着闷酒;已是快天亮的时候了,北斗七星已经低落打横,却连看都懒得看。

2.(2015·广东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过大通驿①

查慎行

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

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

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②。

[注] ①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②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

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

答:

答案运用通感的手法描写江水在轻风吹拂下的状态,表达作者轻松舒适的感受。(或“软”字一语双关,既是写风软,也是写江水之软。写出了微风轻柔,温软拂面,也写出了软风吹拂江水,使江水也变得温柔绵软,微波轻漾。展现了一幅风吹波澜、风和水暖的清晨美景,生动形象,具有艺术感染力)

解析“软”字为形容词,在诗句中,既可以说风软轻柔,又可以说水软荡漾,语意丰富;从感觉角度看,“软”字是以触觉写视觉形象,运用了通感的手法,写出了水的质感,非常传神。

【白话诗歌】早雾刚刚散去,朝阳尚未升起。遥望青烟袅袅,市镇依稀可辨;朝霞映红树木,仿佛忽然移到了河湾。清风吹拂,江水泛起微微涟漪,像轻绸软缎在波动;九子山巅高出云表,像轻轻浮在银色的海面。即便是荆关再世,要描画这山光水色,也得为笔墨浓淡费一番斟酌吧!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 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联系全诗,赏析颈联中“雪”和“朱”的表达效果。

答:

答案“雪”隐喻白发,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

解析诗句中“雪”和“朱”的对比,显然有色彩上的对比意味,雪发与朱颜的对比显然蕴含着诗人无限的感慨。联系首联与尾联内容,揣摩其情思由来——客思、衰老、为官不乐,不难理解“雪”和“朱”两字的艺术感染力。

【白话诗歌】身居他乡的乡思像杨柳一样,被春风一吹就有千万条思绪。尤其是到了清明的寒食节,自己的眼泪就更多了,流的泪就快要淹没冶城了。自己的白头发像是要挣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