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国际机场航空枢纽建设对策

合集下载

航空运输枢纽建筑设计方案

航空运输枢纽建筑设计方案

航空运输枢纽建筑设计方案随着航空业的快速发展,航空枢纽作为连接城市与世界的重要交通枢纽,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

一个科学合理的航空运输枢纽建筑设计方案能够提高航班运行效率、优化旅客体验、促进航空业发展。

本文将探讨航空枢纽建筑设计方案的几个关键要素。

一、航站楼设计航站楼是航空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应既满足实用性,又能展现当地文化特色。

在多层次的运输需求下,合理的航站楼布局至关重要。

我们建议以航空公司、航班类型和旅客流量为基础,划分出多个独立的候机区域。

每个候机区域均应配备独立的安检通道、商业设施和服务设施,以提供便捷的服务流程。

另外,航站楼的设计应充分考虑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

为了提供更好的旅客体验,我们建议增加舒适的休息区、生活设施、娱乐场所和购物中心。

同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包括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提供无障碍导航、自助值机和自助托运等服务,以提高效率。

二、跑道和停机坪设计航空枢纽的跑道和停机坪是保证航班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

跑道应根据航空公司的需求和未来发展规划,灵活合理布局,以适应不同型号飞机的起降需求。

同时,应考虑充足的跑道长度和宽度,确保安全顺畅的航班操作。

停机坪的设计应满足航空公司对机位的需求,并充分考虑机位的灵活性和航班调度的便利性。

我们建议合理规划停机位数量和布局,同时配备先进的机位管理系统,提高航班转场效率。

三、交通连接与配套设施一个成功的航空枢纽除了良好的建筑设计外,还需要良好的交通连接和配套设施来支持周边地区的发展。

首先,航空枢纽应设立完善的交通枢纽,包括地铁、轻轨、巴士和出租车等,以便旅客能够方便快捷地到达枢纽。

其次,为了满足旅客和员工的停车需求,航空枢纽周边应规划充足的停车区域,并提供智能停车系统,方便用户管理。

此外,配套设施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建议在航空枢纽周边规划酒店、商务中心、展览中心和休闲娱乐场所等,以满足旅客和员工的多样化需求,提升整体航空枢纽的竞争力。

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的发展思路

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的发展思路

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的发展思路基金项目:本文受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云计算环境下高校师生教与学的平台建构研究”(Y201224997)资助。

20世纪后半叶,全球航空运输正在成为继海运、河运、铁路、公路之后的“第五冲击波”。

而依托大型机场,在机场周边集聚航空偏好型产业,已成为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新引擎”。

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作为我国为数不多发展比较成熟的临空经济区之一,在临空经济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是国内机场发展临空经济的先行者,但它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在各层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促进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向着国际空港城的目标健康快速发展。

标签:临空经济;首都机场;发展;策略1 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发展现状分析本着依托首都国际机场,将机场建成国际机场——区域航空枢纽——国际航空枢纽为目标,北京市、顺义区政府同步打造临空经济区:空港型工业园区——多业态产业园区——国际空港城。

经过20多年的建设,大致可以把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起步期(1993-2002)、发展壮大期(2002-2011)、世界级空港城。

第一阶段(1993-2002):依托带动,渐近融入。

依托机场,服务机场,大力发展空港口岸经济。

这一阶段机场第二次扩建,客、货运力明显提升,以机场为驱动力,发展主导产业。

提出“以外引外,以大引大”的招商策略,并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成功吸引了松下通讯、村田电子、华普、空中客车等世界知名企业。

到2000年底,工业区累计入区企业700家,投产企业52家,其中国际著名跨国公司26家,世界500强企业12家。

2002年,实现产值130亿元,出口创汇50亿元,税收4.2亿元。

第二阶段(2002-2011):互动协调,全面融入。

这一时期的指导思想是:空港国际化,全区空港化,发展融合化。

机场第三次扩建,2011年旅客吞吐量达7867万人次,世界排名第二。

以机场扩建为驱动力,深入挖掘空港资源,空港经济的发展积极融入机场规划,将其建成北京市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之一。

北京新机场方案

北京新机场方案
2.优化区域交通布局,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3.打造绿色、智能、人性化的现代化机场,提升旅客出行体验。
三、项目内容
1.机场基础设施建设
2.机场运营管理
3.机场配套服务设施
4.生态环境保护和景观建设
四、实施方案
1.选址与规划
新机场选址于北京市大兴区,占地面积约为50平方公里。规划充分考虑区域地形地貌、气候条件、交通网络等因素,确保机场安全、高效、便捷。
2.基础设施建设
(1)飞行区:建设两条跑道,满足大型客机起降需求。
(2)航站楼:设计年旅客吞吐量为1亿人次,采用现代化、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提高旅客出行体验。
(3)货运区:建设完善的货运设施,满足年货邮吞吐量500万吨的需求。
(4)交通设施:完善机场内外交通网络,实现公路、地铁、城铁等多种交通方式的便捷换乘。
第2篇
北京新机场方案
一、项目概述
北京新机场项目旨在缓解现有首都国际机场的压力,满足不断增长的航空需求,提升北京作为国际航空枢纽的地位。本项目将遵循现代化、环保、智能化和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打造一个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航空枢纽。
二、项目目标
1.提供充足的航空运输能力,满足未来二十年内的航空旅客和货物运输需求。
2.基础设施建设
-飞行区:规划多条跑道,满足不同类型飞机的起降需求,同时预留扩建空间。
-航站楼:设计具有高效率的航站楼,提供充足的候机、安检、登机口等设施,确保旅客流线合理,提升出行体验。
-货运区:建设专业化的货运设施,包括货物处理中心、仓库等,满足年货邮吞吐量的需求。
-综合交通中心:实现航空、地铁、公交、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的无缝对接,提高旅客换乘便利性。
(3)住宿设施:建设酒店、公寓等住宿设施,满足不同旅客的需求。

促进顺义区航空货运发展的若干措施

促进顺义区航空货运发展的若干措施

促进顺义区航空货运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促进顺义区航空货运发展的若干措施为标题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航空货运作为一种快速、高效的运输方式,对于顺义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促进顺义区航空货运的发展,我们可以采取以下若干措施。

一、提升航空货运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要想发展航空货运,首先要加强机场基础设施建设。

顺义区已经拥有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这一世界级航空枢纽,但仍需要进一步提升它的货运能力。

可以考虑增加货运航班的起降次数,优化货运航线网络,提高机场货运设施的装卸效率,增加货运仓储空间等。

此外,还可以加强机场与周边交通网络的衔接,提高货物的运输效率。

二、完善航空货运政策和管理体制为了吸引更多的航空货运企业和投资者,顺义区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管理措施。

可以出台一揽子优惠政策,如减免航空运输企业的税收、出台便利航空货运企业经营的法规等。

同时,要加强对航空货运市场的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保障航空货运企业的合法权益。

三、加强航空货运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航空货运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来支撑。

顺义区可以与相关高校合作,开设航空货运相关专业,培养更多的航空货运人才。

同时,要鼓励航空货运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推动航空货运业务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提高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四、加强航空货运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航空货运不仅仅是一种运输方式,还涉及到其他产业的发展。

顺义区可以积极引导航空货运与电子商务、冷链物流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产业链的形成和优化。

可以建设航空货运物流园区,提供一站式的货运服务,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

五、加强航空货运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航空货运安全是航空货运发展的重要保障。

顺义区应加强航空货运安全管理,完善安全检查制度,提高货物安全保障能力。

同时,要注重航空货运的环境保护,推动航空货运业务的绿色发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六、加强国际合作,拓展市场空间航空货运是一个国际化的业务,顺义区可以加强与国际航空货运企业的合作,拓展市场空间。

从“中国第一门户”到“亚洲航空枢纽”——首都国际机场架设亚欧美空中桥梁

从“中国第一门户”到“亚洲航空枢纽”——首都国际机场架设亚欧美空中桥梁
成 田,其 中仁川机 场是 最强有 力 的竞 争对 手。 因为仁川 机场 从建 立开 始 , 1 就定 位于 亚洲 枢纽 、中 国的门户 ,而 韩国政 府也 给予了很 多的政策 支持 。 目前,每年 中 国 一北美 的旅 客有

第 三 ,与 民航 局 、基地 航 空公 司
起 改善航 班时 刻布局 ,提升 中转衔
自 19 9 5年开始举办以来 ,Ro ts ue 论坛 已发展成 为全球 近 30家 主要航 0 空公 司 、50家机场参与 的盛大活动 , 0 通过一 系列 正式会议 以及多 种形式 的 会晤 ,安排机 场与航 空公司 的一 对一 交流 ,便于航 空公 司了解机 场 ,也便 于各机场向航 空公 司推介 十多年来 ,R ue 论坛 已成 为世 o ts 界 范 围内最 有影响力 的机场 与航 空公 司间的联 网活动 ,对促 进航空运 输业
3 8 中国经 剐 2o ̄第4期 齐嗣: o8 1
今年 是首都 国际机场第 五次 出席 R ue 论坛 , 有全球 2 0 ots 将 0 0多家机场 、 R ue 论坛 。明年 ,首 都 国际机场 更 航 空公司 以及设 备服务 供应商前来 北 o ts
将从参 与者跃 升为 主角 ,全 力承办 第
首都 国际 机场 所 带来 的 收 入来 讲 ,每一 位 国际
航班 离 港 旅 客要 比国内
“ 世界航 空界的奥林 匹克盛会”
R ue 论坛 由英 国航 线发展论坛 o ts 中心主办 ,该 中心隶 属于英 国航 线发
展集 团 ( D 。 R G)
航班 离 港 旅客 超 过两 倍
京参 会。届时首 都 国际机场将联合 首 都 机场集 团旗 下各成 员机场共 同推介
枢纽品牌: 有专家预测 , 未来机场业 的竞争 ,

首都国际机场航空枢纽建设对策

首都国际机场航空枢纽建设对策

首都国际机场航空枢纽建设对策第四章首都国际机场航空枢纽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第一节发展机遇一、经济全球化与“航空世纪”来临加入WTO使中国经济融入大规模国际分工之中,2000到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5%以上,国际旅游人数年均增长80%以上。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航空运输在交通运输体系中乃至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民航业成为对国家整体竞争力最具影响力的基础行业之一。

首都国际机场作为我国重要的门户机场,航空业务量逐年提高,2005年,在世界机场中排名第14位,在国际航空运输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与亚洲一些大型机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二、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我国民航业进入增长“黄金时期一从2002年起,我国经济进入新的增长期,未来10-15年GDP增长率将保持在7%.9%。

京津唐地区、长江三角渊、珠江三角洲快速发展,“开发大西北”和“东北振兴”使这两个地区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我国人均GDP突破千美元大关,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上升将极大刺激旅游、服务业的需求。

“十一五”时期城镇化率将继续保持年1.4%的较高增长速度,到2010年城镇人口将达6.86亿。

中国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升级与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为民航业带来巨大的增长空间。

我国民航业将进入增长“黄金时期”。

首都机场作为国内机场的龙头老大,应在2010年全面完成枢纽机场的更新改造、市场资源、航线资源、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整合工作,打造世界一流的枢纽机场,适应我国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外开放的需求,增强首都城市功能,带动首都经济圈经济和社会发展,加强北京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沟通与联系,进一步促进我国社会和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

三、世界民航格局调整东北亚已成为世界经济最活跃地区之一,也是全球航线结构交叉密集地区。

未来5.10年,亚太地区航空市场将空前繁荣。

同时,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中国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商品和人员等的流动上,会越来越多的依赖航空运输。

首都国际机场建筑分析报告

首都国际机场建筑分析报告
地域特色
在追求现代化设计的同时,首都国际 机场融入了北京的地域特色,如采用 传统的琉璃瓦、斗拱等元素,展现了 北京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建筑结构和布局
大跨度结构
首都国际机场的航站楼采用大跨度钢结构,满足了现代航空运输的高效、快速、 大容量的需求。
集中式布局
航站楼内部采用集中式布局,方便旅客快速找到登机口,缩短了中转时间和步行 距离。
绿色建筑
首都国际机场采用了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充分 利用自然光和空气流通,减少能源的消耗。
节能设备
机场内部的节能设备广泛应用,如LED灯具、节能 空调等,有效降低了能源的消耗。
环保措施
机场采取了一系列环保措施,如垃圾分类、污水 处理等,以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06 首都国际机场建筑评价和 发展建议
机场内设有各类广告牌、展示墙等, 为品牌和企业提供宣传推广平台。
休闲娱乐设施
机场设有休息室、按摩椅、儿童游乐 区等设施,为旅客提供轻松愉快的候 机体验。
机场管理和安检功能
机场管理机构
首都国际机场设有专门的管理机 构,负责机场的日常运营和维护。
安全检查设施
机场配备先进的安全检查设施,确 保旅客和货物的安全。
报告范围和限制
范围
本报告主要对首都国际机场的航站楼、机场交通、配套设施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建筑设计、功能布局和 空间利用等方面的特点。
限制
由于本报告主要关注首都国际机场的建筑设计和功能布局,因此对于机场的运营管理、航空公司的航线设置等方 面的内容不做深入探讨。同时,由于机场建设和改进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本报告的分析主要基于首都国际机场现 有的建筑状况,不涉及未来的建设和改进计划。
了舒适的候机体验。
未来发展建议

首都第二机场的规划建设

首都第二机场的规划建设

首都第二机场也称首都新机场,被定位为―综合性超大型机场‖,与首都机场相对独立运行,配合各自的基地航空公司来构筑中枢航线网络,形成北京地区的双枢纽。

首都第二机场的概念最早在2006年提出,2011年正式确定将在大兴启动。

建造首都第二机场的最主要原因就是首都机场的客流吞吐量预计将达到饱和,虽然之前北京除了首都机场还有西郊和南苑两个机场,但西郊机场更多的是军用机场,南苑机场虽有部分民航,可旅客吞吐量极少。

首都第二机场定位为综合大型国际枢纽机场,初期规划设计2条跑道,近期目标年客运量7200万人次,远期目标年客运量1亿人次以上,货物运输能力240万吨以上。

建成后,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机场,而南苑机场也或将整体搬入第二机场。

由于历史原因,处于北面的海淀和东边的朝阳区发展水平明显要高过南边的大兴、丰台等地。

随着首都新机场的开工建设,必然会为南部发展做出贡献。

在这区域内既可以做新的空港经济区,也可以大力发展新型服务业、也可以趁机利用建立综合交通枢纽中心的动作,大幅加大地铁、高铁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为北京南部新城建设助力。

首都第二机场建成后,将以服务北京为主,同时考虑京津冀经济走廊和城市密集带的发展,与首都机场分工协作,形成对细分市场的全面覆盖,构建功能互补、协调联动的双枢纽模式的北京多机场系统。

首都第二机场主要职能包括:1、世界枢纽:世界级的北京新机场,将成为世界重要交通枢纽。

国门商务区吸引国际组织、企业总部、金融机构、物流企业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论坛入驻,成为世界政治、金融、科技、人才、信息的枢纽。

2、中国门户:世界通向中国的门户,北京迈向世界城市的新名片,国际化开放的航空城市。

3、区域引擎:立足北京,辐射整个京津冀鲁区域;协同发展,成为跨省区域合作的典范;强力拉动,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

4、生态新城:环状组团,职住平衡,环境友好,低碳节能,智慧型生态森林航城。

新机场规划至2025年总投资约790亿元人民币,加上外围市政保障工程等相关投资超过2000亿元,预计2018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指导意见

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指导意见

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4.07.31•【文号】民航发〔2024〕28号•【施行日期】2024.07.3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民航正文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指导意见民航发〔2024〕28号民航各地区管理局、各运输(通用)航空公司、各服务保障公司、各机场公司、民航局属各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国际航空枢纽是航空运输服务体系的核心节点,是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是民航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对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便捷高效航空出行具有重要作用。

为解决我国国际航空枢纽战略谋划不深、枢纽竞争力不强、协同运行效率不高、国际运输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高水平建设国际航空枢纽,提升民航国际竞争力,更好发挥民航国家重要战略产业作用,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民航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牢牢把握国家对特定地区的战略定位,落实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打造定位清晰、各具特色、竞争力强的航空枢纽功能体系。

以推进一批夯基础、强功能、利长远的重大规划、重点工程、重要政策实施为抓手,以推动国际航空枢纽顶层设计更加完善、规划建设更加优化、运行管理更加协同、运输服务更加高效为重点任务,推动国际航空枢纽资源优化配置,打造2-3家世界级超级航空承运人,强化北京、上海、广州等国际航空枢纽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功能,打造一批面向特定区域的国际航空枢纽和区域航空枢纽,为更好推动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满足人民美好航空出行需求,加快谱写交通强国建设民航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我国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现状与发展_范文模板及概述

我国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现状与发展_范文模板及概述

我国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范文模板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国际航空枢纽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国际间人员往来和货物运输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中,积极推进国际航空枢纽的建设与发展。

本文将对我国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包括五个章节。

首先是引言部分,概述了我国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重要性,并介绍了文章的结构。

接下来是现状与发展章节,其中包括背景介绍、历史回顾以及目前我国国际航空枢纽现状的详细分析。

然后是探讨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问题、经济影响和环境问题以及竞争与合作关系处理等方面。

接着是展示发展策略与推进措施,探讨政府政策引导与支持措施、各方合作与协调机制建立以及资金投入和技术创新支持等方面的具体内容。

最后,结论部分对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并提出对未来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展望和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了解我国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现状与发展,并探讨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同时,通过分析政府政策引导、各方合作与协调机制以及资金投入和技术创新支持等方面的推进措施,提出相应建议,为未来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提供借鉴和指导。

通过深入研究该主题,希望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2. 现状与发展2.1 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背景国际航空枢纽是连接不同地区和国家的重要交通枢纽,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国际航空枢纽的建设成为提升我国综合竞争力、推动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2.2 我国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历史回顾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在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北京首都机场、上海浦东机场等已成为亚洲地区最重要的航空枢纽之一。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新一轮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在未来几年将加快推进新一批国际航空枢纽项目的建设。

大型机场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措施

大型机场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措施

78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规划设计
3.慕尼黑国际机场枢纽。慕尼黑国际机场占地 15km2,是欧洲范围内十分重要的机场,其和慕尼黑市区 之间的距离为29km。随着社会时代的不断发展,该机场 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极具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小城市。其业务 范围涉猎也较广,内部设置了超市、诊所、展厅等。
4.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枢纽。虹桥国际机场核心阵地面 积为16km2,东西南北分别和上海外环线、铁路外环线、 沪渝高速公路、北翟高架路相邻或者相接,在虹桥国际机 场的连接作用下,城市远距离交通方式、中距离交通方 式、近距离交通方式实现了融合。同时在建筑本体和内部 快速集散道路的作用下,城市跨区域、大范围的人流物流 的快速集散都得到了实现,而且非常方便和快捷。
J YAN JIU IAN SHE
规划设计
Da xing ji chang zong he jiao tong shu niu gui hua cuo shi
大型机场综合交通枢纽 规划措施
葛林
一、枢纽发展研究 1.交通枢纽定义。枢纽的英文为“Hub”,是指 “引入、接出、内部交互”的一种装置。交通枢纽为 “Transportation Hub”,对应“引入、接出——到达、 出发;内部交互——中转换乘”,是依托于班次化、大容 量的公共交通站点,建立在乘客到发基础上,强调并突出 中转换乘功能的客运交通网络中的重要节点,是客运交通 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交通枢纽发展历程。在交通方式尚不发达的时期, 城市间的各类对外交通方式之间很少构成交集。随着交通 运输工具现代化、多样化时期的到来,高速铁路、高速公 路以及航空运输业的兴起引发了各类交通工具之间的竞 争,并不断促进各类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在各种交通系 统发展的同时,铁路、航空、地铁、汽车客站等交通一体 化的综合性枢纽也应运而生。 3.枢纽发展趋势。2012年3月,国际机场协会 (ACI)公布了2019年度全球机场服务质量奖(ASQ)的 获奖名单,共有84个机场获得140项大奖,有史以来获奖 机场数量最多。其中,多次获奖的印第安纳波利斯国际机 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新加坡樟宜机场、上海浦东国际 机场等依旧榜上有名,2019年共有40多亿旅客通过ASQ 的机场出行。面对当下陆侧交通集散压力的情况,机场的

关于借鉴国际经验促进北京空港枢纽经济快速发展的建议

关于借鉴国际经验促进北京空港枢纽经济快速发展的建议

关于借鉴国际经验促进北京空港枢纽经济快速发展的建议问题及分析: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时代,空港枢纽经济逐渐成为全球经济主流形态之一。

所谓空港枢纽经济,就是依托大型枢纽机场的综合优势,发展具有航空指向性的产业集群,从而对机场周边地区的产业产生直接、间接的经济影响,促使资本、技术、人力等生产要素在机场周边集聚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一种具有现代服务性特征与新经济时代特征的新型产业。

目前,国内新一轮空港经济建设热潮已然掀起。

一、存在问题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新机场作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区域性枢纽机场,并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然而当前,尚存在如下问题:(一)产业布局缺乏科学规划,主导产业不突出。

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导致园区临空产业难以管理,产业集群规模效应难以显现。

(二)临空经济区尚未形成完整产业链,临空产业指向性不显著。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顺义临空经济区的空港工业园区和林河工业园区内,企业在采购与销售过程中使用航空运输的比重仅为23%-24%,远远低于公路运输48%-56%的比例。

(三)临空经济区跨多个区级行政区存在,跨区域利益协调较有难度。

这种跨区域格局易导致无序竞争、配套服务支撑不足,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等问题。

(四)定位模糊,尚未形成临空经济区与机场周边地区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局面。

发展空港枢纽经济,临空经济区不仅应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同时机场周边地区也应为临空经济区的企业提供产品配套和其他相关服务。

上述存在的问题,逐渐成为北京空港枢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瓶颈,这些问题因素也都影响了京津冀地区空港经济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二、国际经验启示纵观各国空港经济区发展的国际经验,对于创新北京空港枢纽经济发展模式,有如下启示:(一)便捷的综合交通枢纽是空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

典型的如德国法兰克福机场的“空铁联运”模式:法兰克福便捷密集的交通网使其成为德国基础设施最好的地区之一,法兰克福机场在机场登机厅下设有地下火车站,实现了机场与高铁的无缝连接。

“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民航建设国际航空枢纽的基础与对策

“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民航建设国际航空枢纽的基础与对策

“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民航建设国际航空枢纽的基础与对策作者:高超胡华清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6年第29期摘要:民航业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是体现国家现代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加快推进民航国际化战略是实现“一带一路”战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重要途径,建设国际航空枢纽更是其基本要求。

本文从我国与沿线国家民航业发展的基础出发,分析了我国与沿线国家民航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为我国建设国际航空枢纽提出发展策略,为民航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提供支撑。

关键词:“一带一路” 国际航空枢纽民航机场“一带一路”战略是新时期我国最重要的国家战略,是我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而提出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将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

“一带一路”的核心目标是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

其中,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降低贸易成本、增强国际联系的基本条件,也是“一带一路”构建的优先和重点领域。

在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中,民航业具有快速高效、国际化、先联快通的鲜明特征,是发展双边关系的重要纽带,是提升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也是我国率先“走出去”的先行军。

因此,充分发挥民航业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实现先联快通,率先突破,对于实施和落实“一带一路”战略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

一、我国民航的基础与优势(一)我国民航综合实力处于领先位置当前,我国共有民航运输机场210个,对外开放机场69个,年旅客吞吐量超过1000人次以上的机场达到26个,其中,北京首都机场全球旅客吞吐量排名第二,上海浦东机场货邮吞吐量排名世界第三,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机场体系。

在民航运营方面,拥有运输飞机2650架,完成运输总周转量850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4.4亿人次,运输规模位居世界第二,航空运输能力显著增强。

此外,我国航空公司发展迅速,国航、南航、东航等航空公司加速布局国际国内市场,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2015年分别完成旅客运输量5872、7444和6204万人次,均位居全球前十大航空公司。

加强机场设施的建设和升级、提升航空服务的整体水平

加强机场设施的建设和升级、提升航空服务的整体水平

加强机场设施的建设和升级、提升航空服务的整体水平机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门户,是连接国内与国际的重要交通枢纽,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加强机场设施的建设和升级、提升航空服务的整体水平,对于提高航空运输效率、提升旅客体验以及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机场设施建设、航空服务水平以及经济效益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一、机场设施建设1.1 机场规划与设计加强机场设施建设首先需要进行科学规划与设计。

根据不同地区和需求,确定机场规模、跑道长度等基本参数,并合理布局各个功能区域。

同时,还需要考虑环保因素,在设计中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

1.2 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机场设施建设还需注重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完善。

包括航站楼、候机楼、停车楼等各项功能性建筑物的设计与建造,并配备先进的通信、安检等技术装备。

1.3 航空器停放区和跑道建设机场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航空器停放区和跑道。

要加强机场航空器停放区的建设,提供足够的停机位,确保航班的正常运行。

同时,要加强跑道建设,提高跑道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

二、提升航空服务水平2.1 完善服务流程加强机场设施建设只是基础,提升航空服务水平才是关键。

要完善服务流程,从乘客到达机场、办理登机手续、安检、候机、登机等环节,优化流程设计,提高效率。

2.2 提供优质服务为了提升整体航空服务水平,需要注重细节,并提供优质的服务。

包括为乘客提供便捷的自助值机、自助行李托运等功能,并配备友好热情的工作人员。

2.3 加强安全保障在加强航空服务水平的同时,也需要注重安全保障工作。

包括加强安检力度、完善应急预案等措施,在确保乘客安全前提下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经济效益分析3.1 促进旅游业发展加强机场设施建设和提升航空服务水平,将有助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航空运输的便捷性和舒适性提高,将吸引更多游客选择机场作为旅行的起点和终点,带动旅游业的繁荣。

3.2 推动经济增长机场设施建设和航空服务水平的提升,将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民航建设方面用力不足整改措施

民航建设方面用力不足整改措施

民航建设方面用力不足整改措施
为了推进民航建设整改工作,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 完善法规制度。

加强对民航建设的法规制度建设,制定并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严格落实各项规定,加强监管力度,规范行业秩序。

2. 增加资金投入。

加大财政对民航建设的投入,增加资金保障,加强对机场、航空公司等行业企业的扶持和支持,提升其发展实力。

3. 拓宽融资渠道。

通过各种融资渠道,例如国内外金融机构的贷款、发行债券等方式,为民航建设提供更加稳定的融资支持。

4. 推动技术创新。

加快跟进先进技术,进行研发创新,提高航空器设计、制造、运行、维修等各方面的水平,提升服务质量和安全保障能力。

5. 强化人才培养。

加强对民航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鼓励人才创新创业,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

6. 推进市场化改革。

推进航空公司市场化改革,通过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解决员工持股问题等方式,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首都新机场建设与新航城战略规划发展研究

首都新机场建设与新航城战略规划发展研究

首都新机场建设与新航城战略规划发展研究作者:杨永华来源:《科技与企业》2012年第21期【摘要】北京市大兴区新航城以首都新机场为核心进行建设,成为大兴区新城市区域中心之一,是大兴及北京经济新的增长点,有利于缩小北京城南和城北区域差异,有利于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

【关键词】首都新机场;新航城;大兴区;临空产业北京市大兴区“十二五”规划确定了“三城、三带、一轴、多点、网络化”的新区空间总体结构。

其中三城分别为:亦庄新城,大兴新城及规划中的新航城。

而规划中的新航城,与首都新机场建设同步配套发展。

新建首都第二机场的提议最早始于2002年。

2006年,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北京市“十一五”时代根本行动措施成长规划》将首都第二机场列为重点待建项目之一。

2008年编制的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称,新机场建设地确定在大兴区南部的礼贤镇和榆垡镇,从2008年开始,大兴就在为新机场的建设用地布局。

北京的“十二五”规划也提出将在大兴区南部建设首都第二机场,指出在“未来5年内建成新机场一期,新增航空旅客年吞吐能力4000万人次,实现新机场半小时通达中心城区。

”首都第二机场的远期规划目标为旅客年吞吐量8000万至1亿人次、货运年吞吐量500万吨。

《大兴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显示,首都第二机场选址在大兴南部,定位为综合性超大型国际枢纽机场。

而排在2011年的规划是首都新机场征地拆迁,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新航城、新空港产业园建设。

同时大兴区也将围绕着新机场推进新航城的建设。

北京市大兴区建设新航城,将成为大兴区区发展的新引擎。

巨大的投资聚集效应将极大带动北京南城的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这将是北京城南经济发展的引爆点。

北京市大兴区建设新航城,以首都新机场为核心规划进行建设,将会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带动高端临空产业集聚,提升城市国际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城乡一体、区域统筹发展。

同时,随着新机场的逐步呈现,北京将形成南北两大“国门区”分庭抗礼的大格局,这对于平衡北京市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实现平衡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枢纽机场陆侧交通优化策略研究——以首都国际机场为例

枢纽机场陆侧交通优化策略研究——以首都国际机场为例

1712020年06期 (2月下旬)产能经济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客流的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对于较远距离运输的需求不断增加,该需求使得航空运输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在此背景下,提高乘客出行效率有助于提升机场的竞争力。

2019年9月,北京大兴机场开通,北京成为了双机场城市,在需求量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我国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双机场城市,提高枢纽机场陆侧交通系统运载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机场;陆侧交通;优化机场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综合交通枢纽,是空中运输与地面运输的转换结点,整个机场系统可以分为空侧和陆侧两大部分,空侧部分大多是与飞机本身相关的活动,而机场陆侧多与旅客相关,包含旅客进出机场等。

在机场建设或机场后期改造过程中,往往更加关注“空侧”部分的建设和优化,而对于机场“陆侧交通”的关注度不够,这很容易造成机场周围交通拥堵、乘客体验感较差等情况。

优化枢纽机场陆侧交通,有助于缓解机场周围拥堵状况,有助于提高乘客的舒适度。

一、首都国际机场陆侧交通综述(一)首都国际机场陆侧交通体系现状截至2019年12月31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2019年旅客吞吐量已经超过1亿人次,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亚特兰大机场。

当前首都国际机场公共交通运力不足、陆侧交通道路交通拥堵,无法满足首都国际机场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

如何解决当前所存在的问题,是北京首都机场陆侧交通通道优化的出发点。

当前首都国际机场的客运方式主要是以私家车、出租车为主,但是当前作为交通主干道的机场路等已出现长时间拥堵的状况,而网约车作为最近两年的出行方式新选择,加重了这一现象。

首都国际机场陆侧交通中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包含机场快轨和机场巴士,而机场快轨的占有率约20%,机场巴士不足20%。

作为缓解运输压力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其运输占有率非常低。

(二)首都国际机场陆侧公共交通的基本方式1.机场巴士机场巴士市内线路现有19条,平均发车间隔为30分钟或人满开车。

机场建设推进实施方案

机场建设推进实施方案

机场建设推进实施方案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场建设也成为了国家发展
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推进机场建设,提升国家的交通运输水平,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

首先,我们将加大对机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在现代社会,机场基础设施的
完善是保障航空运输安全和提高运输效率的重要保障。

因此,我们将加大对机场跑道、停机坪、航站楼等基础设施的投入,确保机场设施的现代化和完善化。

其次,我们将加强机场设备设施的更新和升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航空设
备设施也在不断更新换代。

我们将引进先进的航空设备设施,提高机场的服务水平和运行效率,为旅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

同时,我们将加强机场安全管理和保障措施。

机场作为国家的门户,安全问题
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将加强机场安全管理,完善安全保障措施,确保机场运行安全,为旅客提供安全可靠的出行环境。

此外,我们还将加大对机场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

机场的运行离不开专业的人
才队伍,他们是机场运行的中坚力量。

我们将加强对机场人才队伍的培训和引进,提高机场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

最后,我们将加强机场与城市交通的衔接和配套建设。

机场的便捷交通是城市
的重要标志之一,我们将加强机场与城市交通的衔接,完善机场周边的交通配套设施,提高旅客出行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综上所述,我们将以加大投入、加强更新、加强管理、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和加
强配套建设为重点,推进机场建设实施方案的落实,努力打造安全、高效、便捷的现代化机场,为国家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抢抓机遇 打造航空货运枢纽

抢抓机遇 打造航空货运枢纽

抢抓机遇打造航空货运枢纽【摘要】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发展,航空货运业也逐渐成为重要的运输方式。

本文将探讨抢抓机遇,打造航空货运枢纽的重要性。

首先介绍了航空货运枢纽的定义,然后分析了当前我国航空货运枢纽的发展现状。

接着强调了抢抓机遇推进航空货运枢纽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优化服务和提升货运效率的措施。

最后预测了未来航空货运枢纽的发展趋势。

在强调了加快建设航空货运枢纽的重要意义,以及抢抓机遇打造航空货运枢纽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分析,希望能够为航空货运枢纽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路。

【关键词】航空货运业、货运枢纽、发展现状、抢抓机遇、提升效率、优化服务、发展趋势、意义、打造关键词。

1. 引言1.1 航空货运业发展现状当前,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增长,航空货运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

航空货运业已成为现代物流运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货物快速、安全、高效运输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我国航空货运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消费需求不断扩大,国际贸易规模逐渐扩大,航空货运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据统计,我国目前拥有全球第二大航空货运市场规模,发展潜力巨大。

我国航空货运业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航空货运网络不完善、航空货运衔接服务不足、信息化水平较低等。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航空货运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在这样的背景下,抓住机遇,加快航空货运枢纽建设,提升我国航空货运水平成为当前的迫切需求。

航空货运业发展日新月异,我们需要更加高效、便捷、安全的航空货运体系,才能更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货运需求。

1.2 抢抓机遇的重要性抢抓机遇对于打造航空货运枢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航空货运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抢抓机遇,意味着可以更好地利用现有资源和条件,加快推进航空货运枢纽的建设和发展。

只有抢抓机遇,才能更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货运需求,提升我国航空货运枢纽的国际竞争力。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抢抓机遇更显得尤为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都国际机场航空枢纽建设对策第四章首都国际机场航空枢纽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第一节发展机遇一、经济全球化与“航空世纪”来临加入WTO使中国经济融入大规模国际分工之中,2000到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5%以上,国际旅游人数年均增长80%以上。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航空运输在交通运输体系中乃至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民航业成为对国家整体竞争力最具影响力的基础行业之一。

首都国际机场作为我国重要的门户机场,航空业务量逐年提高,2005年,在世界机场中排名第14位,在国际航空运输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与亚洲一些大型机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二、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我国民航业进入增长“黄金时期一从2002年起,我国经济进入新的增长期,未来10-15年GDP增长率将保持在7%.9%。

京津唐地区、长江三角渊、珠江三角洲快速发展,“开发大西北”和“东北振兴”使这两个地区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我国人均GDP突破千美元大关,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上升将极大刺激旅游、服务业的需求。

“十一五”时期城镇化率将继续保持年1.4%的较高增长速度,到2010年城镇人口将达6.86亿。

中国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升级与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为民航业带来巨大的增长空间。

我国民航业将进入增长“黄金时期”。

首都机场作为国内机场的龙头老大,应在2010年全面完成枢纽机场的更新改造、市场资源、航线资源、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整合工作,打造世界一流的枢纽机场,适应我国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外开放的需求,增强首都城市功能,带动首都经济圈经济和社会发展,加强北京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沟通与联系,进一步促进我国社会和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

三、世界民航格局调整东北亚已成为世界经济最活跃地区之一,也是全球航线结构交叉密集地区。

未来5.10年,亚太地区航空市场将空前繁荣。

同时,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中国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商品和人员等的流动上,会越来越多的依赖航空运输。

中国民航将迅速“崛起”,中国将成为全球民航业最后的“大蛋糕”和主要的投资热点,带动世界民航格局新的调整。

首都机场以其在我国航空市场中的重要地位、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终将成为全球航空业“大蛋糕”的受益者。

四、产业结构升级我国人均GDP突破一千美元,“中间阶层”人群大量增加,已经占相当大的比重,消费率将不断上升。

中等收入阶层消费支出中,交通、旅游等享受型和发展型的消费倾向显著上升。

消费结构升级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联动效应以及消费倾向的变化,将给航空业带来倍增效应。

中国物流产业已经表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和潜力,物流市场正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

航空物流因其快捷、高效等优势,正成为物流产业中越来越重要的市场,航空物流领域前景十分广阔。

为了抓住这次机遇,首都航空城项目在2006年6月29日正式开工,这也标志着首都机场酝酿已久的东北亚航空货运枢纽战略正式启动。

根据规划方案,首都航空城用地为100平方公里。

规划八大功能区,分别为机场城、物流城、保税城、国际工业城、会展城、教育城、汽车城和园艺城。

首都航空城将以机场航空运输产业为核心产业,发展增值型产业、配套服务,政府支持项目和特种项目。

产业涵盖航空物流、高附加值工业、会展经济、现代商居、国际教育等。

航空城近期发展规模达到年产值500亿元,远期发展规模达到年产值l000亿元,以占北京1.5%的土地创造北京15%的GDP;达到年税收总额40-60亿元;航空城内的就业人口达到20.40万人,居住人口达到30-40万人,成为中国未来的内陆型自由贸易港,21世纪京滓冀环渤海经济发展的国际门户。

五、民航强国战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航业总体上以两倍于GDP的速度高速增长,运输总周转量,客货运输量均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2005年,运输总周转量仅次于美国列世界第二位。

但我国航空业的发展相对落后,我国机场在亚太地区所处的地位与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和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地位不相称,在运输总量、资源利用效率、政府支持政策、要素市场发展等方面与民航强国还有相当差距。

在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转型的关键时期,民航业朝着市场化、多元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航空公司、机场等企业中的私有经济成份明显增加,管理体制逐步与市场对接,管制政策逐步放宽,这些变化将有力地促进民航业的快速发展。

为此,首都机场应在产业发展、运营变革、治理管控方面狠下功夫,以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

六、机场产业集群化发展机场正在从功能单一的基础设施提供商逐步向商业性业务实体转变,提高非航业务收入比例,实现机场自身的积累和发展。

一方面,以机场航空性业务运营为核心,依托航空业提供的特定市场资源,延伸机场产业链条,大力发展非航空性业务,以资本为纽带、市场化配置资源,实现产业发展多元化,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另一方面,组建大的机场集团,实现多机场产业集群的协同效应,建立资源合理配置、功能优势互补、以强补弱,共御风险的机制。

“目前我国机场之间通过资产收购、联合和兼并,已经形成了新的机场经营格局。

2002年开始的机场属地化管理改革后,各地机场都相应地成立了企业化运作的机场公司或机场集团。

以1七、奥运推动效应2008年奥运会将为首都经济的大发展提供强大推动力。

根据北京申奥报告财政预算和北京市”十五。

计划估算,北京对奥运的投资将达2800亿元,其中64.3%将投向基础建设,其投资及消费拉动效应将极大地提升北京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民航业也将从奥运会中受益。

以北京机场旅客吞吐量为例,到2008年预计将达到5500万人次,基本上跨入世界上最繁忙机场的行列。

第二节面对的挑战一、外部挑战1、区域航空竞争空前激烈亚太枢纽机场集中在太平洋西岸的狭长地域,市场高度重叠,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以及中国香港地区都已拥有了自己的航空枢纽,对中国形成“半月状”包围态势,并在天空开放、航空联盟、航线网络等方面具备显著优势。

韩国仁川机场已经明确提出亚太枢纽机场的战略定位,分流中国国内机场国际客、货流的比例越来越大。

未来亚太枢纽机场地位的竞争,不仅关系到航空运输量的争夺,甚至影响到世界产业转移的格局。

2、在天空开放方面新加坡、韩国和泰国等都实施了积极的对外天空开放政策,不断扩充双边协定的内容,有力地促进了航线网络扩展和运力的增加。

3、在基地航空公司、联盟伙伴方面东京成田机场拥有世界前三大航空联盟的天合联盟、明星联盟和寰宇一家及日本航空、全日空两大基地航空公司,韩国仁川机场拥有天合联盟及其成员新加坡航空公司,曼谷机场拥有明星联盟及其成员泰国航空公司。

4、在国际航线网络方面周边机场的基地航空公司都建立了较完整的国际航线辐射网络。

成田机场已确立和巩固其连接欧美、辐射亚洲的国际中转枢纽地位,目前为止,中国前往北美地区仍有很大比例的客货在成田机场中转。

仁川机场成功构建了连接东北亚与欧美大陆的国际中转航线网络,其目标市场为日本和中国的国际客货。

目前,中国航班数量约占仁川机场总航班量的四分之一,每年经仁川枢纽前往北美地区的中国旅客达数十万人次。

而首都机场在与周边国家机场如仁川机场和成田机场的竞争中,还存在国际航线通航点和航班密度不足、国际航空枢纽特点不突出的问题。

在直飞欧洲的航线上,通航点和航班密度远低于其他两个机场;在通往北美、大洋亳}ll以及亚洲东部、南部的航线上,航线数量和航班密度也低于其他两个机场,首都机场航线网络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国际枢纽的建设步伐。

此外,新加坡、泰国曼谷、马来西亚吉隆坡等城市机场也纷纷以发展亚太航空枢纽为目标,使竞争形势变得更加复杂和激烈。

二、内部挑战1、机场运营模式亟待创新机场业投资主体单一,资金渠道不畅,综合融资成本商;机场建设高投入、高标准的外延扩大模式与资本效率低下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机场收入来源有限,航空业务收入仍然是收入的重要组成,非航业务的开发远远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

机场业传统的粗放式经营模式未得到根本改变,楚体运营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创新。

2、基地航空公司实力不够强大:与世界成熟的航空枢纽承运人相比,基地航空公司还存在较大差距,这是首都航空枢纽建设各项基础条件中急需加强的环节。

主要体现在基地航空公司航线运营以点对点运营模式为主,在北京的国际市场份额仍较少,国际市场竞争力较弱,机型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急需完善与枢纽运营相配套的企业发展战略。

基地航空公司目前仍未加入任何一家国际航空联盟,需要尽快研究加入国际航空联盟的可能性。

此外,机队规模较小.以飞机数量为例,2005年底,国航拥有各类飞机174架,日本航空公司拥有各类飞机280多架,德国汉莎航空公司拥有各类飞机330多架,法航、荷兰航空公司拥有各类飞机均在200架以上。

美国排名第一美利坚航空公司拥有飞机700多架,排名第三的美联航拥有飞机600多架。

此外,与亚洲其他几个大型机场相比,北京首都机场航线结构设计不尽合理,航班衔接性差,缺乏有效的组织等问题依然突出。

3、在首都机场还没有形成有效的航班波国际主要航空枢纽一般有描个航班波,首都机场由于国内国际通航点和航班密度不足,以及硬件设施的局限,尚未形成有效的航班波,从而无法科学、合理、高效地编排枢纽航线网络和进行枢纽运营。

4、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首都机场经过新一轮的大规模扩建后,主要基础设施如飞行区跑道数量、旅客航站楼面积、航空货运站面积、机务维修设施、进场交通设施等均具备了成为航空枢纽的硬件要求。

但在诸如部门协调、人员素质、管理能力、服务水平、数字化程度等软件建设方面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5、管制环境难以适应枢纽运营(1)空域问题成为首都航空枢纽建设的瓶颈。

首都北京是全国飞行情况最复杂、军民航飞行冲突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现有的民航空域资源有限,空中交通管制方法和程序较为落后,导致北京地区的民航飞行存在飞行高度限制点多、航线转弯多、矛盾冲突点多、空中进出通道少等诸多矛盾。

随着飞行流量的持续增加,现行航线和空域结构已经成为制约北京航空运输快速发展的突出瓶颈,无法适应和满足航空枢纽建设的要求。

(2)行业管制有待进一步放松。

航线准入方面,国内外航空公司进入北京市场的门槛过高,在审批跨地区航线上还存在很多制约条件,基地航空公司在充分利用航权资源改善国际航线网络方面受到很大局限;非基地航空公司难以凭借自身力量对北京的航线网络形成有效补充。

航空市场的有效竞争局面尚未形成。

(3)联检环境不适应枢纽运营的需要。

jB京航空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对联检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

国际上成熟的枢纽机场都具备完善的联检政策、便捷的查验流程,高效优质的服务保障能力。

建设首都航空枢纽,创造与国际接轨的顺畅、便捷的联检政策环境是枢纽运营的核心竞争力体现,是实现首都国际航空枢纽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

目前,首都机场出入境边防检查、检验检疫和海关的业务流程、服务保障能力、运作模式和配套政策已不能适应建设首都航空枢纽的战略目标总体要求,与国际先进枢纽枫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