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胆管癌的免疫治疗进展(全文)
胆道系统恶性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胆道系统恶性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及展望①甄自力沈哲民孙培龙(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普外科,上海201508)中图分类号R735.8R3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484X(2021)22-2766-05[摘要]胆道系统恶性肿瘤(BTC)是与化疗耐药和不良预后相关的侵袭性肿瘤,现有的干预方法无法有效改善预后,因此需要探寻新的治疗方法。
免疫治疗近年来有了突破性的成就,其利用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肿瘤,为BTC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初步临床研究表明,BTC的免疫疗法可有效增强肿瘤免疫反应,延长患者中位生存期,改善预后。
主要方法有免疫检查点阻断、基于肽和树突状细胞的靶向肿瘤抗原疫苗和过继T细胞转移。
随着BTC免疫治疗的深入研究,该方法的抗瘤功效将得到进一步明确,最终将成为BTC的常规治疗手段。
[关键词]胆道;恶性肿瘤;免疫检查点阻断;疫苗;过继T细胞转移Research progress and prospects of immunotherapy for biliary tract cancers ZHEN Zi-Li,SHEN Zhe-Min,SUN Pei-Long.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Jinshan Hospital,Fudan Univer⁃sity,Shanghai201508,China[Abstract]Biliary tract cancers(BTC)are aggressive tumors related to chemotherapy resistance and poor prognosis.Existing intervention methods cannot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rognosis,so new treatment methods need to be explored.Immunotherapy has made breakthrough achievements in recent years.It uses the patient's own immune system to attack tumors,providing a new direction for treatment of BTC.Preliminary clinical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BTC immunotherapy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anti-tumor immune response,prolong the median survival of patients,and improve prognosis.The main methods are 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targeted tumor antigen therapy via peptide and dendritic cell-based vaccines and adoptive T cell transfer.With the in-depth study of BTC immunotherapy,the anti-tumor efficacy of immunotherapy will be further clarified,and will eventually become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of BTC.[Key words]Biliary tract;Cancers;Immune checkpoint blockage;Vaccines;Adoptive T cell therapy胆道系统恶性肿瘤(biliary tract cancers,BTC)是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可发生于肝内胆管、肝外胆管等不同部位,主要包括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和胆管癌(cholangiocarcinoma,CCA)。
2022胆囊癌治疗的进展(全文)
2022胆囊癌治疗的进展(全文)摘要外科手术仍为治愈早期胆囊癌的首选治疗方式,而手术策略则依据原发肿瘤的解剖位置、准确的术前分期、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选择合适手术方式以达到最佳外科疗效。
然而,大多数患者在初次就诊时已处于局部进展期或发生转移,即使接受胆囊癌根治术,其术后复发率和5年总生存率仍不理想,因此,迫切需要更多治疗策略参与胆囊癌患者的全程治疗管理,如新辅助治疗、术后辅助治疗以及局部进展期和转移胆囊癌的一线、二线治疗。
近年来,分子靶向药物和免疫疗法的应用,为胆囊癌治疗带来更大的希望和更广阔的前景,但其对改善患者预后仍缺乏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尚需进一步研究结果解决诸多问题。
笔者结合国内外胆囊癌研究最新进展,系统梳理胆囊癌治疗动态,期望能为广大读者提供一幅宏观系统但又不失必要细节的治疗简图,怀抛砖引玉之心,求按图索骥之功。
胆囊癌是最常见的胆道恶性S中瘤,约占全部胆道恶性肿瘤的2∕3o我国胆囊癌发病率占同期胆道疾病的0.4%~3.8%,位列消化道肿瘤发病率第6位,且发病率和院年均收治量呈逐年升高趋势[1-3]0由于胆囊癌的特殊解剖位置和胆囊癌症状的隐匿性及非特异性,多数患者通常在初次就诊时已处于进展期,导致胆囊癌预后不良,5年总生存率仅约为5%β目前,胆囊癌仍采取以外科根治性切除手术为主的综合性治疗模式[4]0笔者在胆囊癌治疗领域开展大量工作并积累丰富经验,以胆囊癌病情分期为导向,结合国内外胆囊癌研究的最新进展,从胆囊癌外科治疗、新辅助治疗、术后辅助治疗、不可切除晚期胆囊癌治疗、靶向及免疫治疗5个方面进行系统性梳理。
一、胆囊癌的外科治疗手术治疗是早期胆囊癌的首选治疗方式,根治性切除术是胆囊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唯一治疗手段,而术前明确胆囊癌临床分期是施行规范性胆囊癌根治术的重要前提。
目前胆囊癌临床分期主要使用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癌症TNM分期系统[5]o AJCC第8版TNM分期系统根据原发肿瘤浸润胆囊壁和肝组织的深度、区域淋巴结转移数目以及是否存在远处转移进行评估,其中T分期决定胆囊癌的肝切除范围,即采取标准根治术或扩大根治术[6]oTis和Tla期胆囊癌仅侵及胆囊黏膜固有肌层,行单纯胆囊切除术即可,其5年总生存率达100%[7]0而Tlb期胆囊癌治疗方式一直存在争议,有研究结果显示:15%~20%的Tlb期胆囊癌患者存在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Tla期[8-9]o此外,Tlb期胆囊癌术后复发率显著高于Tla期(9%比1%,P<0.01),其中Tlb期胆囊癌患者仅行单纯胆囊切除术后复发率为12.5%,而行扩大胆囊切除术后复发率为2.7%,且Tlb期胆囊癌患者行根治术后中位生存时间比仅行单纯胆囊切除术患者延长约3年5个月(分别为9.85年和6.42年)[10-11]o因此,对于Tlb期胆囊癌患者,笔者更推荐行与T2期相同的根治术。
癌症免疫疗法的研究进展与前景
癌症免疫疗法的研究进展与前景癌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极大的健康威胁。
癌症的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的热点问题,传统的癌症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射疗法和化疗等,但这些治疗方法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和副作用,并且不能够达到完全治愈的效果。
因此,癌症免疫疗法逐渐成为了目前癌症治疗的研究热点。
所谓免疫疗法,是指利用人体自身防御系统,促进免疫细胞攻击癌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
目前,癌症免疫疗法主要包括肿瘤抗原疫苗、T细胞治疗、单克隆抗体治疗、转移因子治疗等等。
在肿瘤抗原疫苗方面,科学家们通过抽取患者肿瘤细胞中的抗原,研发出了相应的肿瘤疫苗,注射到患者体内,可以刺激人体免疫系统攻击癌细胞。
目前,世界上已经有多种肿瘤疫苗开始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获得了一定的临床应用效果。
T细胞治疗是目前最前沿的癌症免疫疗法,其核心是利用T细胞识别癌细胞进行攻击。
具体而言,科学家通过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提取并培养出能够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的T细胞,然后将这些T细胞重新注射到患者体内。
经过研究和试验,科学家们已经成功地治愈了一些转移性肿瘤患者,是目前最前沿的癌症治疗技术之一。
在单克隆抗体治疗方面,癌症患者会面临化学药物和放射线治疗产生的副作用,此时单克隆抗体技术能够准确细分和定位癌细胞,对肿瘤细胞进行精确打击,从而降低化疗的副作用并提高治疗效果。
最后一种是转移因子治疗,它是指通过注射蛋白质或其他小分子物质,来传递人体细胞间的信号,调节或刺激免疫细胞的功能。
这样就能刺激人体自身免疫系统,使其主动攻击肿瘤细胞,达到治疗癌症的作用。
总的来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癌症免疫疗法的研究进展已经越来越成熟,癌症治疗的前景也越来越明朗。
尽管目前的免疫治疗技术仍面临很多挑战,但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癌症免疫疗法将会成为未来癌症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给癌症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机会。
2021年胆管癌的免疫治疗进展(全文)
2021年胆管癌的免疫治疗进展(全文)胆管癌是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的实体肿瘤,手术切除仍然是主要治疗手段。
靶向以及免疫治疗是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的抗肿瘤手段,尤其是免疫治疗。
胆管癌的肿瘤微环境复杂,除了间质和内皮细胞外,还包括大量免疫细胞,天然和适应性免疫系统也发挥作用。
本文总结了胆管癌的免疫相关研究以及最新的免疫治疗临床试验。
胆管癌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癌症,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
胆管癌目前是第二种常见的肝胆原发肿瘤,根据其解剖位置,可分为肝内、肝门周围、远端胆管癌。
患者早期通常无症状,且缺乏有效的诊断标志物。
当出现症状时,往往处于疾病进展期,手术是唯一有可能治愈的手段。
胆管癌的复发风险较高,约60%患者在术后26个月内复发,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目前免疫治疗已成为许多恶性肿瘤有效的治疗手段,也被用于治疗胆管癌。
许多研究已经对胆管癌的免疫微环境进行了探索,以寻找免疫治疗的靶点。
一些免疫治疗的临床试验,包括过继细胞疗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研究结果令人鼓舞。
本文总结了胆管癌的免疫治疗和临床试验相关进展。
一、肿瘤的免疫反应1、先天性免疫:先天性免疫系统对肿瘤进行非特异性防御,影响胆管癌的发展。
先天性免疫系统包括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等。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TAM)具有强大的抗炎、促瘤作用。
M2巨噬细胞是TAM中的主要亚型,它在胆管癌组织中的数目越多,患者预后越差。
中性粒细胞在胆管癌微环境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有研究纳入864例胆管癌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3.0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显著长于NLR≥3.0的患者(21.6个月比12.0个月)。
关于自然杀伤细胞知之甚少。
2、适应性免疫:适应性免疫系统具有识别和定位新发肿瘤细胞的能力。
适应性免疫系统包括树突状细胞、CD4+辅助性T淋巴细胞、CD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
晚期不可切除肝内胆管癌的治疗进展完整版
晚期不可切除肝内胆管癌的治疗进展完整版肝内胆管癌的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呈明显上升趋势[ 1 ]。
肝内胆管癌是一种高度异质性、侵袭性强且预后差的恶性肿瘤,是仅次于肝细胞癌的第二大原发性肝癌[ 2 , 3 ]。
肝内胆管结石、肝硬化、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造成胆汁淤积和胆管内皮细胞损伤后引起异常增殖,进而导致肝内胆管癌[ 4 ]。
外科手术切除是肝内胆管癌的重要根治方法,但只有早期诊断的患者有机会接受手术。
肝内胆管癌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只有少数患者在病程早期出现不适、疲劳等症状,使得临床早期诊断困难,多数患者是健康体检或其他疾病检查时偶然发现。
肝内胆管癌早期诊断率不到30%,超70%的肝内胆管癌患者在出现局部晚期症状或肿瘤发生转移时才得以确诊,丧失了手术机会[ 5 ]。
针对肝内多发胆管癌、已经出现淋巴结或腹膜转移等难以进行手术治疗的肝内胆管癌患者,化疗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
肝内胆管癌患者化疗多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的标准方案,但其客观缓解率仅为20%,中位总生存期为6~8个月,5年生存率低于10% [ 6 , 7 , 8 , 9 ]。
因此,临床需要开发更加精准的早期诊断方法和针对晚期肝内胆管癌患者的综合治疗策略。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上述问题展开了各种研究和临床尝试,其中针对肝内胆管癌的靶向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迅速。
因此,本文对初诊不可手术切除的肝内胆管癌患者的全身系统治疗进展、临床试验结果进行综述,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一、靶向治疗随着越来越多学者认识到基因突变是肿瘤的重要特征,靶向治疗也越来越重要。
靶向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策略逐渐被重视。
靶向治疗可以筛选出潜在获益的患者,为其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乳腺癌、肺癌等靶向治疗取得了巨大进展,靶向药物治疗明显改善预后[ 10 , 11 ]。
随着对肝内胆管癌的潜在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分子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肝内胆管癌的基因突变位点和潜在的治疗靶点逐渐清晰,使得靶向治疗成为晚期不可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癌患者有前景的治疗方法。
晚期胆道系统恶性肿瘤的靶向及免疫治疗药物进展
晚期胆道系统恶性肿瘤的靶向及免疫治疗药物进展发布时间:2023-03-01T05:37:26.515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24期作者:章明明[导读] 对于胆系肿瘤(BTC)采取化疗的治疗方案治疗效果不够理想章明明江西省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西九江 332000【摘要】对于胆系肿瘤(BTC)采取化疗的治疗方案治疗效果不够理想。
当前,大量早期临床研究都在积极的探寻对此类疾病有效的、新的治疗方案,其中即包括了靶向药物治疗以及免疫治疗,二者对于此类肿瘤均有一定的治疗有效果,尤其是免疫治疗的临床治疗价值得到了初步证实。
本次研究针对近几年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以及免疫治疗晚期胆道系统恶性肿瘤的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胆道系统恶性肿瘤;晚期;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胆道系统肿瘤(BTC)具有极高的恶性风险,而且预后效果通常不够理想,采取内科治疗效果很差。
当前,对于晚期胆道系统恶性肿瘤的标准化疗方案即是吉西他滨+顺铂(GP)[1],但是,大量研究证实接受此治疗方案后患者的生存延长期仍不足1年[2]。
当前,多种肿瘤采取分子靶向治疗以及免疫治疗均取得了较大突破,这也使得临床对于肿瘤的治疗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有研究证实,在胆道系统肿瘤的发病机制中,多种基因突变、信号通路异常改善变以及免疫抑制均发挥了重要作用[3],这些发现也为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以及免疫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本文就近几年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和免疫治疗胆道系统肿瘤的研究进展开展综述。
一、分子靶向药物治疗1、表皮生长因子(EGFR)抑制剂表皮生长因子是原癌基因人体表皮生长受体因子-1(HER-1)的表达产物[4]。
有研究证实胆道系统肿瘤细胞中有高达38-100%的细胞表达为表皮生长因子[5]。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表皮生长因子抑制剂有两类,即单克隆抗体和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前者常见药有西妥昔单抗和帕尼单抗等,后者常见药有厄洛替尼和吉非替尼等。
晚期胆管细胞癌的治疗现状与进展
晚期胆管细胞癌的治疗现状与进展胆管细胞癌近年来在我国发病率有升高趋势,对于晚期胆管细胞癌来说,目前治疗方式不再局限于姑息性手术和GC方案化疗(吉西他滨+顺铂),肝动脉灌注法等局部疗法以及针对胆管细胞癌特异性靶点或多突变位点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出现,使得一线药物失效后,还可以采用不良反应相对较小的个体化治疗,使患者获得更长的生存时间和更高的生活质量。
胆管细胞癌包括起源于胆管上皮的所有肿瘤,多数胆管细胞癌为腺癌,可分为肝内胆管细胞癌和肝外胆管细胞癌两大类。
随着影像技术和分子诊断学的发展,从1973年至2012年的大数据中可见肝内胆管细胞癌发病率大幅上升(350%),肝外细胞癌发生率则稳步升高(20%)。
肝内胆管细胞癌位于肝实质内,肝外胆管细胞癌可发生于肝外胆道的任何位置,从左右肝管的汇合部到胰腺内的胆总管部分,可进一步分为肝门部胆管细胞癌和远端胆管细胞癌,前者为肝门处或左右肝管汇合处附近的肿瘤,后者为起源于Vater壶腹部以上肝外胆道的病灶,这一分类方式与患者治疗方式及预后密切相关。
胆管细胞癌因预后不佳,一线化疗方案失败后,在靶向药物和免疫药物未出现时,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一般不足4个月,近年治疗方法的进步使患者的生存时间有了明显延长,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局部治疗对于可手术切除的患者,完全性切除为唯一的治愈手段。
然而多数就诊患者已为晚期,但并非失去局部治疗机会。
对于肝内胆管细胞,可行高剂量3D适形放疗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或高剂量立体定向放疗或高剂量低分割质子束治疗。
另外还有以肝动脉为基础的治疗方式,包括肝动脉灌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药物洗脱珠-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和钇90放射栓塞,四者中肝动脉灌注的中位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最长(22.8个月),反应率最高(56.9%),但同时Ⅲ/Ⅳ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为最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疗效。
2021年食管癌免疫治疗进展(全文)
2021年食管癌免疫治疗进展(全文)食管癌在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前五[1]。
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不超过1年[2]。
在欧美地区食管癌62%是腺癌患者,在亚洲、非洲和法国等地90%的患者为鳞癌患者[3]。
目前无论是NCCN指南还是ESMO、CSCO指南一线标准治疗仍然是以氟尿嘧啶和铂类为主的化疗,但是整体有效率低[4,5]。
随着免疫治疗在各个癌种当中抗肿瘤疗效的不断突破,近几年来食管癌的治疗也开启了免疫治疗的新时代。
本文梳理了晚期食管癌的免疫治疗进展,以给大家带来治疗上的思考。
晚期食管癌免疫治疗二、三线治疗进展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晚期食管癌的治疗选择仍然非常有限。
从1940s~1990s化疗时代,食管癌的治疗以化疗药物为主,但化疗的疗效有限且长期疗效不佳。
直到2000s年仅有2种靶向治疗药物被批准用于食管腺癌,包括基于TOGA研究[6]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用于胃食管结合部以及胃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以及Regard研究[7]和RAINBOW研究[8]雷莫芦单抗联合化疗获批为胃食管结合部以及胃腺癌患者二线治疗。
但是食管鳞癌仍缺乏有效治疗。
随着在黑色素瘤和肺癌等多个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临床开启了对免疫治疗用于晚期食管癌患者的探索。
最早的探索是开始于食管癌的三线治疗。
ATTRACTION-1研究首次率先探索了PD-1单抗在晚期食管鳞癌的疗效。
ATTRACTION-1研究[9]是一项开放性、多中心、Ⅱ期研究,对既往接受过氟尿嘧啶类/铂类/紫杉类药物失败后或不可耐受晚期食管癌、腺鳞癌患者给予纳武利尤单抗3 mg/kg Q2W。
在2017年Lancet Oncology公布的研究结果表明客观缓解率(ORR)为22%;中位总生存期(OS)达10.8个月。
这对于化疗时代三线治疗10%的有效率提高了1倍以上。
在此之后2018年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公布了KEYNOTE-028研究的食管癌队列结果[10]。
2024肝内胆管癌治疗的研究进展(全文)
2024肝内胆管癌治疗的研究进展(全文)摘要肝内胆管癌(ICC)是肝脏胆管上皮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
根治性手术被认为是当前唯一可能治愈的方案,但是预后仍不理想。
随着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可提高ICC患者的生存率,已成为一线方案。
基于基因组学的靶向治疗能使部分基因突变的ICC患者获益。
另外,全身联合局部治疗也能改善部分ICC患者的预后。
尽管如此,对ICC的治疗依然困难重重。
本文对ICC治疗的策略作一综述,旨在为临床诊疗和基础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是第二大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约占所有肝癌的20%,特点是隐匿性、高侵袭性、难治性和预后差[1,2]。
过去40多年,ICC的发病率不断增加,我国的ICC发病率已超过6/10万[3]。
手术切除是治愈ICC的最有效手段,但仅有20%~30%的患者能获得此机会,术后5年生存率始终徘徊在20%~35%[4]。
不可切除ICC患者接受现有的诊疗策略,其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仅为11.7个月[2]。
随着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靶向和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ICC治疗的困境,给患者带来了福音[5]。
另外,系统性治疗,包括全身化疗联合局部放射、介入治疗等,也成为当前治疗ICC的重要方法。
本文重点关注当前和未来的ICC治疗策略,对ICC手术以及全身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ICC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一、流行病学和诊断ICC的发生与多种风险因素相关,包括纤维囊性疾病、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肝内胆管结石、肝硬化、病毒性肝炎、寄生虫感染等[2,6]。
研究表明,长期慢性炎症刺激易导致胆道胆汁淤积、胆管上皮损伤,从而促使ICC的发生[7,8]。
另外,ICC易在男性、老年患者中发生,但近年来女性、年轻患者的发病率也有所上升[9]。
2021免疫治疗在胆道恶性肿瘤中的应用进展(全文)
2021免疫治疗在胆道恶性肿瘤中的应用进展(全文)摘要胆道恶性肿瘤主要包括胆囊癌和胆管癌,具有早期诊断率低、解剖复杂、对放化疗不敏感、预后差等特点。
近年来,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方法在治疗晚期恶性肿瘤过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过继细胞治疗、肿瘤疫苗等为代表的免疫治疗也正在胆道恶性肿瘤中进行初步探索。
胆道恶性肿瘤(biliary tract cancers,BTC)约占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3%,是起源于胆囊和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主要包括胆囊癌和胆管癌,胆管癌又可分为肝内胆管癌和肝外胆管癌。
手术是可能治愈BTC 的唯一方式,然而BTC具有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困难、容易复发转移、预后差等特点,在就诊的患者中仅有20%的患者有手术机会。
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目前只能采用放化疗及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方式,即使经过手术切除的患者,再次复发的风险仍高达50%,这使得BTC患者的总体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改善有限。
近年来,免疫治疗在晚期肿瘤(如非小细胞肺癌、肾癌)的治疗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随着人们对免疫微环境的深入研究,免疫治疗给BTC治疗带来了新的思路。
免疫治疗通过干预人体免疫系统从而达到控制和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过继细胞治疗、肿瘤疫苗等治疗手段。
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指表达于肿瘤细胞和(或)免疫细胞上的蛋白分子,通过阻断免疫检查点可以促进T淋巴细胞的激活,从而重建正常的抗肿瘤免疫,以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目前研究较多的免疫检查点有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lymphocyte associated protein 4,CTLA-4)。
PD-1与PD-L1的相互结合可以抑制T淋巴细胞、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抑制机体免疫应答,而CTLA-4可在T细胞激活早期消除淋巴结中T细胞的自体反应。
2021 ASCO 胆系肿瘤领域治疗新进展
专业资料,仅供与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学术交流使用,审批编号:HRMA-202106022
1 胆系肿瘤新辅助治疗
➢ e16126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用于局部晚期胆系肿瘤新辅 助治疗的疗效和生物标志物分析
专业资料,仅供与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学术交流使用,审批编号:HRMA-202106022
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作为晚期胆道肿瘤的一线治疗:II期开放标签临床研究 (JS001-ZS-BC001)的结果数据更新
1. https:///ct2/show/NCT03796429
专业资料,仅供与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学术交流使用,审批编号:HRMA-202106022
• 研究设计:单臂、II期临床研究
局部晚期BTC患者 (N=17)
卡瑞利珠单抗, 200mg, q2w 阿帕替尼, 250mg, qd 2周期
基线特征(N=17) 原发灶位置,n
胆囊癌 13 胆管癌 4
总结
疗效(N=17) CR, n(%) ORR, n(%) DCR, n(%)
2(11.7) 12(70.5) 13(76.4)
• CD8阳性T细胞、B细胞、细胞毒性细胞、树突 状细胞、巨噬细胞或NK细胞无显著差异
TIL评分、细胞溶解活性评分、IFN-γ特征和Teff评分 无显著差异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新辅助治疗在局部晚期胆系肿瘤中表现出有前景的抗肿瘤活性。S100A8、IL1B、KIR2DL3表 达水平升高可能提示耐药,ECMES阳性耗竭CD8 T细胞及SIGLEC5阳性中性粒细胞的增加提示肿瘤非应答。
1 胆系肿瘤新辅助治疗
➢ e16126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用于局部晚期胆系肿瘤新辅助治疗的疗效和生 物标志物分析
胆管癌免疫治疗疗效与预后因素分析的研究进展
综述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中外医疗胆管癌免疫治疗疗效与预后因素分析的研究进展金佳南1,牟海波21.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浙江杭州 310053;2.树兰杭州医院肿瘤内科,浙江杭州 310053[摘要] 免疫系统是人体防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肿瘤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肿瘤细胞常通过过度表达免疫检测点等机制实现免疫逃逸。
在亚洲地区,胆道恶性肿瘤是一类发病率与病死率逐年上升的肝胆系统恶性肿瘤。
现已有多项研究证明免疫治疗在晚期胆管癌患者的生存期上表现出显著的临床意义,但在胆管癌免疫治疗预后的分析上,目前临床仍然缺少可靠的生物标志物来预测免疫治疗疗效。
本文主要就近年来免疫相关生物标志物在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和进展进行系统综述。
以期为胆管癌患者个体化治疗、精准治疗作出贡献。
[关键词] 胆管癌;免疫治疗;免疫预测标志物;疗效预测[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23)11(a)-0189-05Progress in the Analysis of Therapeutic Effect and Prognostic Factors of Immunotherapy for CholangiocarcinomaJIN Jianan 1, MOU Haibo 21.Graduate School of Zhejiang Chinese Medicine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Province, 310053 China;2.Depart⁃ment of Medical Oncology, Shulan Hangzhou Hospital, Hangzhou, Zhejiang Province, 310053 China[Abstract] The immune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uman defense. I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umor diseases, tumor cells often achieve immune escape through mechanisms such as over-expression of immune detection points. Biliary tract cancer is a malignant tumor of the hepatobiliary system with increasing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Asia. A number of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immunotherapy has signific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holangiocarcinoma. However, there is still a lack of reliable biomarkers to predict the efficacy ofimmunotherapy in the prognosis of cholangiocarcinoma. This article systematically reviews the application and prog⁃ress of immune-related biomarkers in immunotherapy in recent years. In order to contribute to the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and precisio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holangiocarcinoma.[Key words] Cholangiocarcinoma; Immunotherapy; Immunopredictive markers; Curative effect prediction胆道恶性肿瘤(biliary tract cancer, BTC )是一类预后较差的肝胆系统恶性肿瘤,占所有消化系统肿瘤的3%[1]。
五大靶点新药涌现!2021年,胆管癌靶向治疗开启新征程!
五大靶点新药涌现!2021年,胆管癌靶向治疗开启新征程!胆管癌又称胆道癌,在世界范围内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癌症。
虽然不像胰腺癌那样被冠以“癌中之王”的恶名,但胆管癌同样是一种难治而高危的恶性肿瘤,致死率极高,所有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约5%。
长期以来,手术一直是胆管癌最重要的治疗方案,除非已经有明确的证据指出患者无法承受手术,否则大部分胆管癌患者都会进行一次试探性的手术治疗。
但胆管癌术后3年复发率高达惊人的85%,晚期治疗方案的疗效也不理想,无法接受手术切除的患者5年生存率一度低至0。
对于晚期胆管癌患者来说,标准一线化疗(吉西他滨+顺铂)的中位总生存期仅约1年,二线化疗(FOLFOX)的中位总生存期仅6.2个月。
胆管癌患者的生存,似乎陷入了一个困境。
五大靶点新药涌现!晚期胆管癌患者有望迎来新药根据以往的统计结果,胆管癌的常见突变类型包括FGFR、IDH1、IDH2、BRAF等。
尽管获批的靶向药物较少,但将各类临床试验计算在内,晚期胆管癌患者仍有接受靶向治疗、改善生存期的可能。
2021年ASCO胃肠道肿瘤大会(ASCO GI)于2021年1月15日至17日期间举行。
会上,众多专家分享了消化系统肿瘤领域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其中,FGFR2和IDH1这两种突变亚型的治疗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突破。
基因药物汇整理了2021ASCO GI会上公开了最新研究成果的胆管癌五大靶点研究进展,希望能为患者提供参考。
FGFR2:胆管癌最重要靶点,患者治疗新希望FGFR2是FGFR突变中最常见的一种亚型,在胆管癌患者中的检出率在10%左右,是胆管癌最重要的治疗靶点之一。
目前,首款也是唯一一款获得了FDA批准上市的胆管癌靶向治疗药物Pemigatinib (Pemazyre)就是针对这一靶点。
FGFR2突变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多项统计结果均显示,FGFR2突变不与其它突变类型共存。
01Infigratinib:缓解率23.1%,无进展生存7.3个月一项Ⅱ期研究(NCT02150967)评估了使用Infigratinib (BGJ398)治疗FGFR2突变阳性的晚期胆管癌经治患者的疗效。
2021肝内胆管癌外科治疗进展
2021肝内胆管癌外科治疗进展摘要肝内胆管癌(ICC)是发病率仅次于肝细胞肝癌的肝恶性肿瘤,约占其发病率的15%,近年来肝内胆管癌的全球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其进展较快,易转移复发,故预后较差。
根治性手术切除(R0切除)仍是惟一可能治愈肝内胆管癌的治疗方式,是改善病人预后的关键之一。
目前针对肝内胆管癌的外科治疗方面如术前黄疸的处理、肝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联合血管切除、微创手术治疗、术后复发等仍存在很多争议。
肝内胆管癌,又称肝内胆管细胞癌,是发病率仅次于肝细胞肝癌的肝恶性肿瘤。
近20年来,全球范围内肝内胆管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仅上海地区发病率已上升至7.55/10万[1-5]。
其发病率上升一方面是由于影像学技术及病理学技术的进步,导致检出及确诊率上升;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肝内胆管癌的危险因素如:肝硬化、病毒性肝炎、乙醇滥用、肥胖、代谢及内分泌失调等的增加[6-7]。
根治性手术切除依然是惟一可能的治愈手段[8-9]。
然而,大多数病人在发现肿瘤时已经失去了根治性切除的机会。
且即使实施了有可能的根治切除术,也只有少数病人可获得阴性切缘[10]。
总体而言,肝内胆管癌病人预后较差,术后5年存活率为20%~40%。
本文针对近年来肝内胆管细胞癌手术治疗的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1 肝内胆管癌的归属及临床分期传统上将胆道系统的肝内肿瘤归为原发性肝癌,但近年来随着对肝内胆管癌认识的加深,逐渐发现肝内胆管癌和肝细胞肝癌在发病机制、分子生物学行为和治疗方案上均存在巨大的差异,因此,学界对于肝内胆管癌的归属也发生了变化。
2010年,第7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将肝内胆管癌从肝癌中划分出来,归属于胆管癌,以便于临床决策,同时制作了独立的肝内胆管癌TNM分期。
其中在第7版TNM分期中T分期并未纳入肿瘤最大径这一因素。
但一项中国团队研究表明,肿瘤体积、CA19-9和癌胚抗原等因素对ICC肝切除预后具有独立预测作用,并建立了新的ICC列线图分期[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胆管癌的免疫治疗进展(全文)胆管癌是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的实体肿瘤,手术切除仍然是主要治疗手段。
靶向以及免疫治疗是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的抗肿瘤手段,尤其是免疫治疗。
胆管癌的肿瘤微环境复杂,除了间质和内皮细胞外,还包括大量免疫细胞,天然和适应性免疫系统也发挥作用。
本文总结了胆管癌的免疫相关研究以及最新的免疫治疗临床试验。
胆管癌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癌症,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
胆管癌目前是第二种常见的肝胆原发肿瘤,根据其解剖位置,可分为肝内、肝门周围、远端胆管癌。
患者早期通常无症状,且缺乏有效的诊断标志物。
当出现症状时,往往处于疾病进展期,手术是唯一有可能治愈的手段。
胆管癌的复发风险较高,约60%患者在术后26个月内复发,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目前免疫治疗已成为许多恶性肿瘤有效的治疗手段,也被用于治疗胆管癌。
许多研究已经对胆管癌的免疫微环境进行了探索,以寻找免疫治疗的靶点。
一些免疫治疗的临床试验,包括过继细胞疗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研究结果令人鼓舞。
本文总结了胆管癌的免疫治疗和临床试验相关进展。
一、肿瘤的免疫反应1、先天性免疫:先天性免疫系统对肿瘤进行非特异性防御,影响胆管癌的发展。
先天性免疫系统包括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等。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TAM)具有强大的抗炎、促瘤作用。
M2巨噬细胞是TAM中的主要亚型,它在胆管癌组织中的数目越多,患者预后越差。
中性粒细胞在胆管癌微环境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有研究纳入864例胆管癌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3.0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显著长于NLR≥3.0的患者(21.6个月比12.0个月)。
关于自然杀伤细胞知之甚少。
2、适应性免疫:适应性免疫系统具有识别和定位新发肿瘤细胞的能力。
适应性免疫系统包括树突状细胞、CD4+辅助性T淋巴细胞、CD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
树突状细胞是最有效的抗原呈递细胞,在激活幼稚T细胞和调节初级免疫应答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存在于许多实体瘤中,CD4+TIL普遍存在于胆道肿瘤周围,而CD8+TIL普遍存在于肿瘤组织内。
研究证实,胆管癌微环境中高水平的CD4+和CD8+T淋巴细胞与患者更好的预后相关,而侵袭性和转移性肿瘤中TIL的总量明显减少。
关于B淋巴细胞的作用仍然未知。
3、免疫逃逸:一类表达FoxP3的调节性T细胞(Treg)在介导肿瘤免疫逃逸中发挥重要作用,与肿瘤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
Treg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和白细胞介素10,发挥免疫负调控作用,抑制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增殖与活化。
为了逃避免疫监视,癌细胞经常调控免疫检查点,例如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一旦与特定配体(程序性死亡蛋白-1配体即PD-L1和CD152)结合,促进外周T细胞凋亡。
PD-L1、PD-1在肿瘤细胞中过表达与侵袭性增加和胆管癌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
二、胆管癌的免疫治疗1、疫苗:肿瘤细胞产生的相关抗原可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从理论上讲,这些是免疫治疗的理想靶点。
临床上已经使用单肽疫苗、抗原特异性多肽疫苗或预载抗原的树突状细胞治疗肿瘤。
Wilm肿瘤蛋白1(Wilm's tumor protein 1,WT1)和粘蛋白1(mucin 1,MUC1)是胆道肿瘤重要的抗原。
WT1突变可见于68%~80%的胆管癌患者,而59%的胆管癌和90%胆囊癌可有MUC1过表达,这些蛋白高表达与患者的不良预后和治疗耐药有关。
单肽疫苗:在一项WT1疫苗与吉西他滨联合治疗的Ⅰ期研究中,16例胆管癌患者耐受性良好,整个研究过程中没有剂量限制性毒性。
治疗后2个月的疾病控制率为50%(8/16),中位生存时间为288 d。
另一项MUC1疫苗的Ⅰ期临床试验中,9例晚期胰腺或胆管癌患者同样耐受良好,尽管78%(7/9)的患者产生了强烈的MUC1 IgG应答,但7例患者仍出现疾病进展。
在接种疫苗后可检测到特异性免疫应答,但治疗效果未能令人满意。
个体化疫苗:一般来说,每例肿瘤患者都有一组独特的基因突变。
据此,Noguchi等研发了一种个体化疫苗。
个体化疫苗是根据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1A类抗原和接种前已存在的机体免疫,在候选肽列表中选择最多4种HLA-1A类匹配肽进行接种。
由于这些抗原具有预先存在的免疫特性,可以刺激抗原特异性记忆T细胞快速、强烈的二次免疫反应。
Löffler等报道了1例56岁肝内胆管癌患者。
在5年的病程中,经历原发肿瘤、2次局部复发和1次肺转移病灶的手术切除。
患者在2次手术切除复发病灶后于2012年9月开始接种多肽疫苗,2013年3月发现右肺孤立转移病灶,切除的肺转移病灶病理显示大量免疫细胞浸润,疫苗接种至2016年2月,肿瘤无复发。
这一显著的临床过程鼓舞了个体化疫苗作为胆管癌的辅助治疗。
树突状细胞疫苗:树突状细胞与肿瘤相关抗原预处理后被引入患者体内。
它们可针对特定抗原或肿瘤裂解物产生更强的抗肿瘤反应。
Lepisto等用装载MUC1的自体树突状细胞作为胰腺和胆道肿瘤患者的辅助治疗,12例患者中有4例存活4年以上。
另一项回顾性研究中,65例晚期胆管癌患者接种树突状细胞加载WT1或MUC1疫苗,患者耐受性良好,无严重并发症,4例患者存活超过20个月。
疫苗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继续寻找更多的肿瘤靶向抗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过继细胞疗法:从肿瘤活检或外周血中提取TIL,在体外修饰并扩增到非常大的数量。
这些扩增的细胞再重新注入患者体内,迁移至肿瘤并且攻击肿瘤。
过继T细胞增加了肿瘤微环境中激活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数量,比单独使用疫苗诱导的数量更多。
有研究报道了1例用TIL共培养的抗原提呈细胞进行治疗的转移性胆管癌患者,治疗7个月后,转移病灶缩小了30%,疾病稳定了13个月。
Shimizu等的临床试验中36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术后患者,用自体肿瘤裂解物脉冲树突状细胞联合体外活化的T细胞(过继细胞疗法)接种至少3次。
与单纯手术相比,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总生存时间(31.9个月比17.4个月,P<0.05)。
但是,还需要更多的临床数据证实过继细胞疗法在胆管癌患者中的疗效。
3、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系统具有识别和破坏癌细胞的强大能力,但受复杂的免疫检查点网络调控,肿瘤细胞可以劫持这些检查点并建立免疫逃逸机制,PD-L1是其中最重要检查点。
肿瘤细胞、抗原呈递细胞上表达的PD-L1与T 细胞上的PD-1结合,促进T细胞凋亡。
与邻近组织相比,胆管癌组织中PD-1、PD-L1的表达显著增加,癌组织PD-L1高表达的病例以组织学分化差、肿瘤分期(TNM)高为特征。
目前已有针对这些免疫抑制的药物,并在肿瘤患者中显示出强大且持久的抗肿瘤活性,且毒性反应较低。
这些免疫检查点是最有前景的免疫治疗靶点,它们多属B7-CD28家族,已经研制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PD-1、PD-L1相关制剂应用于临床。
然而,阻断B7-H3、B7x和人类内源性逆转录病毒长末端重复序列结合体2的药物还在研制中。
临床数据表明,靶向胆管癌检查点的治疗前景令人鼓舞。
帕博利珠单抗是针对PD-1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在KEYNOTE-028研究中,23例晚期胆管癌患者接受帕博利珠单抗治疗,3例部分缓解,3例疾病稳定,客观缓解率13%(3/23)。
随后开展了KEYNOTE-224试验,在使用帕博利珠单抗的104例晚期胆管癌患者中,1例完全缓解,17例部分缓解,46例疾病稳定,客观缓解率17.3%(18/104)。
另一项Ⅱ期临床试验评估了54例晚期难治性胆管癌患者使用纳武利尤单抗的治疗效果,10例部分缓解,17例疾病稳定,客观缓解率22%(10/46)。
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3.6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4.24个月。
在一项Ⅱ期临床试验中,20例错配修复缺陷的结直肠癌患者(包括4例胆管癌或壶腹肿瘤)和21例不伴有错配修复缺陷的结直肠癌患者接受帕博利珠单抗治疗。
错配修复缺陷的患者客观反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40%(4/10)比0,P<0.05]。
另一项Ⅱ期临床研究,22例带有微卫星高度不稳定/错配修复缺陷的晚期胆管癌患者接受帕博利珠单抗治疗,2例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客观缓解率40.9%(9/22),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4.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4.3个月。
这些研究显示微卫星高度不稳定或错配修复缺陷胆管癌患者的免疫治疗效果更好,以及免疫疗法在胆管癌患者中的潜在作用。
三、展望免疫治疗在胆管癌的治疗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随着研究的进展,免疫治疗可能成为有价值的治疗方案。
已有研究表明,不同肿瘤亚型患者对树突状细胞疫苗、过继细胞疗法和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反应良好。
免疫治疗的挑战包括如何识别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的患者,如何联合化疗、分子靶向等治疗提高疗效。
进一步的研究重点是在更多的临床研究中证明疗效,优化现有方案,同时努力发现新的预测标志物和治疗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