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考点_欧姆定律知识点汇总(全)经典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知识点归纳欧姆定律是描述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关系的基本定律。
它是由德国物理学家乔治·西蒙·欧姆于1827年提出的,被称为电学的三要素之一,与电压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一起构成了电学的基础。
欧姆定律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I=V/R其中,I表示电流,单位是安培(A);V表示电压,单位是伏特(V);R表示电阻,单位是欧姆(Ω)。
欧姆定律的主要知识点如下:1.电流的定义:电流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它的大小和方向由带电粒子的流动方向和速度决定。
2.电压的定义:电压是单位电荷在电场中获得的能量。
它代表了电场对电荷的推动力量,也可以理解为电流在电路中流动的驱动力。
3.电阻的定义:电阻是导体阻碍电流流动的物理量。
它与导体的材料、尺寸、温度等因素有关。
4.欧姆定律的表述:欧姆定律指出,在恒定温度下,电流通过导体的大小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5.电流和电压的关系:根据欧姆定律,电流和电压成正比,电压越大,电流越大;电压越小,电流越小。
6.电流和电阻的关系:根据欧姆定律,电流和电阻成反比,电阻越大,电流越小;电阻越小,电流越大。
7.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根据欧姆定律,电压和电阻成正比,电阻越大,电压越大;电阻越小,电压越小。
8.欧姆定律的单位换算:根据欧姆定律公式,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
9.在串联电路中的应用:串联电路中,电流在各个电阻之间是相等的,根据欧姆定律,可以计算得到总电压和总电阻。
10.在并联电路中的应用:并联电路中,各个电阻两端的电压相等,根据欧姆定律,可以计算得到总电流和总电阻。
11.多个电阻的等效电阻:根据欧姆定律,多个串联电阻的等效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多个并联电阻的等效电阻等于它们的倒数之和的倒数。
12.能量转换与耗散:根据欧姆定律,电流通过电阻会产生热量,即电能转化为热能。
这是电阻的一个重要特性,也是电路中能量转换和耗散的基础。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欧姆定律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欧姆定律一、欧姆定律1.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①提出问题:电流与电压电阻有什么定量关系?②制定打算,设计试验:要讨论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采纳的讨论方法是:掌握变量法。
即:保持电阻不变,转变电压讨论电流随电压的改变关系;保持电压不变,转变电阻讨论电流随电阻的改变关系。
③进行试验,收集数据信息:(会进行表格设计)④分析论证:(分析试验数据查找数据间的关系,从中找出物理量间的关系,这是探究物理规律的常用方法。
)⑤得出结论:在电阻肯定的状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的状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数学表达式I=U/R。
4.说明:①适用条件:纯电阻电路(即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的电能完全转化为内能);②I、U、R对应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不同时刻、不同导体或不同段电路三者不能混用,应加角码区分。
三者单位依次是A、V、;③同一导体(即R不变),则I与U成正比同一电源(即U不变),则I与R成反比。
④是电阻的定义式,它表示导体的电阻由导体本身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温度等因素确定。
R=U/I是电阻的量度式,它表示导体的电阻可由U/I给出,即R 与U、I的比值有关,但R与外加电压U和通过电流I等因素无关。
5.解电学题的基本思路。
①仔细审题,依据题意画出电路图;②在电路图上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必要时加角码);③选择合适的公式或规律进行求解。
二、伏安法测电阻1.定义: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依据欧姆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2.原理:I=U/R。
3.电路图:(如图)4.步骤:①依据电路图连接实物。
连接实物时,必需留意开关应断开②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S,三次转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分别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填入表格。
[全]中考物理“欧姆定律”必考知识点大全
![[全]中考物理“欧姆定律”必考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74a30a52ec3a87c24128c483.png)
中考物理“欧姆定律”必考知识点大全(一)知识框架(二)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1、电流与电压的关系2、电流与电阻的关系3、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作用: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改变R两端的电压大小;保护电路,使电路中的电流不至于过高。
注意事项: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在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电阻值最大的位置;电压表和电流表应该选择合适的量程。
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利用图像来表示一个物理量随另一个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可以直观、形象地表示出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控制变量法该实验中,第一步是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压,观察电流随电压的变化规律;第二步是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改变定值电阻的大小,观察阻值和电流之间的变化规律。
这种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
4、注意该试验中,可能的电路故障常见的故障有:电表无示数、示数偏低、实验数据或结论错误等。
(三)欧姆定律及其应用1、内容I=U/R 变形式:U=IR 或R=U/I描述: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注意:①该定律中涉及到的电流、电压、电阻是针对同一段导体的或电路的;具有同时性。
②使用该定律时,各物理量的单位必须统一,电压、电阻、电流的单位分别是V、Ω、A。
③该定律只适用于金属导电和液体导电,对气体、半导体导电一般不适用。
④该定律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2、结论(注意前提条件)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3、电阻的串、并联(1)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R=R1+R2+……+Rn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其总电阻为R=nR0把几个电阻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其总电阻一定比每个导体的电阻大。
(2)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其总电阻为R=R0/n把n个电阻并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其总电阻比每一个导体的都要小。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七章欧姆定律重点知识点大全(带答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七章欧姆定律重点知识点大全单选题1、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
闭合开关,电路正常工作一段时间后,灯泡L突然熄灭,电路中只有两个电表有示数。
电阻R或灯泡L仅有一个出现了故障,其它元件均完好。
下列说法中()①可能灯泡L断路②可能灯泡L短路③可能电阻R断路④可能电阻R短路A.只有①②正确B.只有③④正确C.只有②④正确D.只有①③正确答案:A由图得,灯泡L与电阻R串联,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电压表V1测量灯泡L的电压,电压表V测量电源电压。
若灯泡L断路,电路中没有电流,电流表示数为0,电压表V1、V均与电源相连接,因此电压表V1、V均有示数;若灯泡L短路,电中只有电阻R工作,电路中有电流,电流表有示数,灯泡L两端无电压,即电压表V1示数为0,电压表V仍测量电源电压,仍有示数;若电阻R断路,电路中没有电流,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V1被断开,无示数,电压表V仍测量电源电压,仍有示数;若电阻R短路,电路中有电流,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V、V1都测量电源电压,都有示数,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由欧姆定律I=UR 变形可得R=UI,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导体的电阻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B.导体的电阻跟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C.导体的电阻跟它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无关D.导体的电阻由它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的比值决定答案:C导体的电阻是导体的一种属性,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它的电流的大小不会影响导体电阻的大小,而电路中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当电路中的电压一定时,改变电路中的电阻大小,通过电阻的电流会与电阻成反比,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3、我市交通管理部门定期开展交通违法专项治理行动,如图甲是查处饮酒驾驶行为中使用的某酒精测试仪工作原理图,电源电压恒定,R1为定值电阻,R2为气敏电阻,其阻值随气体酒精浓度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闭合开关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敏电阻主要由超导体材料制成B.图甲中通过R1的电流保持不变C.检测气体的酒精浓度越大,R2阻值越大D.检测气体的酒精浓度越大,电压表示数越大答案:DAC.由图乙可知,气敏电阻R2的阻值不为0,且随气体酒精浓度的增大而减小,而超导体的阻值为0,故AC 错误;B.由图乙可知,气敏电阻R2的阻值随气体酒精浓度的增大而减小,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可知,电路中的总电阻会改变,而电源电压不变,再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会改变,故B错误;D.由图乙可知,检测气体的酒精浓度越大,气敏电阻R2的阻值越小,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可知,电路中的总电阻会变小,而电源电压不变,再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会变大,由公式U=IR可知,定值电阻R1两端的电压变大,而电压表测的就是定值电阻R1两端电压,所以电压表示数变大,故D正确。
最新欧姆定律知识点(大全)经典

最新欧姆定律知识点(大全)经典一、欧姆定律选择题1.用电器甲和乙,其电流与其两端电压关系如图所示,其中直线表示用电器甲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关系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用电器甲电阻不变,大小为0.1ΩB. 用电器乙电阻随着电流增大而变大,最大值10ΩC. 如果把这两个用电器串联接在6V的电源上,干路中的电流是0.43AD. 如果把这两个用电器并联接在4V的电源上,干路中的电流是0.65A【答案】 D【解析】【解答】A.由图像可知,用电器甲电阻的I-U图像为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则用电器甲的电阻不变,由图像可知,当U甲=5V时通过的电流I甲=0.5A,由可得,用电器甲的电阻,A不符合题意;B.由图像可知,当用电器乙可得的电压分别为 1.5V、2.5V、4V、4.5V、5V时,对应的电流分别为0.05A、0.1A、0.25A、0.35A、0.5A,由可得,对应的电阻分别为30Ω、25Ω、16Ω、12.9Ω、10Ω,所以,用电器乙的电阻随着电流增大而变小,B不符合题意;C.如果把这两个用电器串联且电路中的电流为0.43A时,用电器甲电阻两端的电压 =0.43A×10Ω=4.3V,由图像可知,用电器乙两端的电压大于4.5V,则电源的电压大于4.3V+4.5V=8.8V,所以,如果把这两个用电器串联接在6V的电源上,电路中的电流不可能是0.43A,C不符合题意;D.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所以,如果把这两个用电器并联接在4V的电源上时,它们两端的电压均为4V,由图像可知,通过两电阻的电流分别为I甲′=0.4A、I乙′=0.25A,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干路电流I′=I甲′+I乙′=0.4A+0.25A=0.65A,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分析】由图象可知,通过用电器甲电阻的电流与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例函数,则其为定值电阻,从图象中读出任意一种电流和电压值,利用欧姆定律求出其电阻.同理,根据图象读出用电器乙几组电流与电压值,根据欧姆定律求出对应的电阻,然后判断其阻值的变化以及最大阻值.如果把这两个用电器串联且电路中的电流为0.43A时,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用电器甲两端的电压,根据图象读出用电器乙两端的电压,利用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电源的电压,然后比较判断.如果把这两个用电器并联接在4V的电源上时它们两端的电压相等,根据图象读出通过两电阻的电流,利用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求出干路电流.2.如图甲所示,粗细均匀的电阻丝AB通过滑片连入电路(电阻丝的阻值不随温度变化),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6V.闭合开关S后,滑片P从最左端A滑到最右端B的过程中,小灯泡的I﹣U图象关系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A. 电源电压为9VB. 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3WC. 电阻丝AB的最大阻值为6ΩD. 滑片P在A、B两端时小灯泡的电功率之比为1:8【答案】D【解析】【解答】解:(1)由图甲可知,当滑片位于B端时,电路为L的简单电路,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由图乙可知,通过灯泡的电流为1A,灯泡两端的电压为6V,即电源的电压U=6V,故A错误;灯泡的额定功率P L=U L I L=6V×1A=6W,故B错误;(2)当滑片P在最左端A时,电阻丝AB 完全接入电路中,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由图乙可知,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为I=0.5A,灯泡两端电压U L′=1.5V,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电阻丝AB两端电压:U AB=U﹣U L′=6V﹣1.5V=4.5V,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所以,由I= 可得,电阻丝AB的阻值:R AB= = =9Ω,故C错误,灯泡的电功率:P L′=U L′I=1.5V×0.5A=0.75W,则滑片P在A、B两端时小灯泡的电功率之比:P L′:P L=0.75W:6W=1:8,故D正确.故选D.【分析】(1)由图甲可知,当滑片位于B端时,电路为L的简单电路,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根据图乙可知通过灯泡的电流以及两端的电压即为电源的电压,根据P=UI求出灯泡的额定功率;(2)滑片P在最左端A时,电阻丝AB完全接入电路中,电路中的电流最小,根据图乙读出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AB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电阻丝AB的阻值,根据P=UI求出灯泡的电功率,然后得出滑片P在A、B两端时小灯泡的电功率之比.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只闭合开关S1时,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I1、U1,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I2、U2,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 I2=I1、U2<U1B. I2>I1、U2=U1C. I2>I1、U2>U1D. I2<I1、U2<U1【答案】C【解析】【解答】解:当只闭合开关S1时,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U1,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I1;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电路为R2的简单电路,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U2,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I2;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由I= 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大,则I2>I1,故AD错误;由U=IR可知,R2两端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大,则U2>U1,故B错误、C正确.故选C.【分析】当只闭合开关S1时,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电路为R2的简单电路,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电阻的串联判断电路中总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R2两端的电压变化,然后得出答案.4.甲、乙两个小灯泡上分别标有“6V 3W”和“4V 2W”字样,现在把它们按不同方式接在不同电路中(不考虑灯丝电阻的变化),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 若把它们并联在4V电路中,乙灯正常发光B. 若把它们并联在4V电路中,甲灯比乙灯亮C. 若把它们串联在10V电路中,两灯都可以正常发光D. 若把它们串联在10V电路中,甲灯比乙灯亮【答案】 B【解析】【解答】解:由P=UI可得,两灯泡的额定电流分别为:I甲===0.5A,I乙===0.5A,由I=可得,两灯泡的电阻分别为:R甲===12Ω,R乙===8Ω。
初三 物理_第十四章欧姆定律知识点总结

初三物理_第十四章欧姆定律知识点总结第十四章欧姆定律知识点总结欧姆定律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电路定律之一,描述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它在电路分析和设计中非常重要。
下面是对初三物理第十四章欧姆定律的一些知识点进行总结:1. 电流和电荷: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的流动量,用字母I表示,单位是安培(A)。
电荷是电子的基本单位,用字母Q表示,单位是库仑(C)。
电流与电荷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I = Q / t,其中t是流动的时间。
2. 电压和电势差:电压是电荷单位所具有的能量,用字母U表示,单位是伏特(V)。
电势差是指电荷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所获得或失去的能量。
电压和电势差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U = W / Q,其中W是电荷在电场中获得或失去的能量。
3. 电阻和电阻率:电阻是电流受到阻碍的程度,用字母R表示,单位是欧姆(Ω)。
电阻率是材料本身的属性,用字母ρ表示,单位是欧姆米(Ω·m)。
电阻与电阻率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R = ρL / A,其中L是导体的长度,A是导体的横截面积。
4. 欧姆定律的描述:欧姆定律描述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它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U = I × R。
换句话说,电流等于电压与电阻的比值:I = U / R。
5. 线性电阻和非线性电阻:当电阻不随电压或电流的改变而改变时,称为线性电阻。
当电阻随电压或电流的改变而改变时,称为非线性电阻,也被称为电子元件。
6.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在串联电路中,电流依次通过每个元件。
在并联电路中,电流分别通过每个元件,然后重新汇集在一起。
通过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可以实现电路的不同功能,如电阻调节和电压分配。
7. 复杂电路和电路计算:复杂电路是由多个电阻、电源和其他电子元件组成的电路。
通过使用欧姆定律以及串联和并联电路的规则,可以计算复杂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总结:欧姆定律是电路分析和设计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它描述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知识点总结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重要定律之一,主要描述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下面是初中物理中关于欧姆定律的知识点总结。
1.电流(I):电流是指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的数量,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的电量来表示。
单位是安培(A)。
电流的方向是正电荷从正极流向负极,也可以通过箭头来表示。
2.电压(U):电压是指电做功的大小,也就是单位电荷在电场中所具有的能量。
单位是伏特(V)。
电压的方向是由高电压流向低电压。
3.电阻(R):电阻是指导体对电流流动的阻碍程度,即电流在导体中受到的阻力。
单位是欧姆(Ω)。
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等因素有关。
4.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描述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关系的基本定律。
公式为U=IR,其中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R表示电阻。
根据欧姆定律可以得出:电压和电阻成正比,电压和电流成正比,电流和电阻成反比。
5.合串并联:电阻可以根据其连接方式分为串联和并联。
串联是指多个电阻依次连接在一起,电流依次通过每个电阻。
并联是指多个电阻同时连接在一起,电流同时通过每个电阻。
在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在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
6.压强和功率:压强是指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用公式P=U/A表示,其中P表示压强,U表示电压,A表示面积。
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用公式P=UI表示,其中P表示功率,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
7.阻值计的使用:阻值计是一种测量电阻的仪器,一般由一个可变电阻和滑动电极组成。
在使用阻值计时,需要将阻值计与电路连接,通过调节滑动电极找到对应的阻值。
8.温度对电阻的影响:温度是影响电阻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情况下,电阻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这是因为温度升高导致导体原子振动增强,电阻增加。
但是由于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温度系数,不同材料对温度的敏感程度不同。
9.改变电阻的方法:可以通过改变导体材料、调节材料的长度、横截面积或温度等方式改变电阻的大小。
九年级物理《欧姆定律》知识点梳理_九年级物理欧姆定律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欧姆定律》知识点梳理_九年级物理欧姆定律知识点一:知识点梳理一:电阻和变阻器1. 电阻(R)(1)定义: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
(说明: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与家在它两端的电压以及通过它的电流无关,不论它两端有无电压、有无电流通过,它的电阻都存在并且不变)(2)电路符号:(3)单位:欧姆(简称:欧) 单位符号:千欧(k) 1 k = 103兆欧(M) 1 M = 103k = 106(4)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
探究实验的方法:控制变量法2、变阻器(1)原理:滑动变阻器的原理是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达到改变电流的目的。
(2)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滑动变阻器可以连续地改变电阻的大小。
(3)滑动变阻器的使用A、接线:滑动变阻器的连接应遵循一上一下的原则。
B、闭合开关之前,应调节滑片使它连入电路的电阻最大,作用是保护电路。
C、通过变阻器的电流不能超过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二:欧姆定律1、电流的三种效应:(1) 电流的热效应,(2) 电流的磁效应,(3) 电流的化学效应2、探究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1) 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2) 结论:导体中的电流的大小,是由作用在它两端的电压和该导体的电阻共同决定的。
A、在电阻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在电压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欧姆定律:(1)欧姆定律: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物理表达式:I=U/RA、运用公式I=U/R解题时要注意三个量必须是同一段电路上的(同一性),且同一状态(同时性),总之,要注意电流、电压、电阻三个量的对应关系。
B、推导公式R=U/I,不可理解为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通过的电流成反比;C、利用这个公式可以计算或测量导体的电阻,但要注意公式成立的条件,如导体两端电压为零时,通过的电流为零,而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其电阻不为零,此时,R=U/I 不适用。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欧姆定律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知识归结
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2.公式:〔I=U/R〕式中单位:I安〔A〕;U伏〔V〕;R欧〔〕。
1安=1伏/欧。
3.公式的了解: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需是在同一段电路中;②I、U和R中恣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③计算时单位要一致。
4.欧姆定律的运用:
①同一个电阻,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有关,但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经过的电流也增大。
〔R=U/I〕
②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那么经过的电流就越小。
〔I=U/R〕
③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那么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
〔U=IR〕
5.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
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
③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假设n个阻值相反的电阻串联,那么有R总=nR
④分压作用
⑤比例关系:电流:I1∶I2=1∶1
6.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并联〕
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假设n个阻值相反的电阻并联,那么有1/R总= 1/R1+1/R2
④分流作用:I1:I2=1/R1:1/R2
⑤比例关系:电压:U1∶U2=1∶1。
(完整版)欧姆定律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习题(含答案)

●安全用电的原则是: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接近高压带电体。
●高低压的划分低压和高压的界限是1000V ,低于1000V 为低压,高于1000V 为高压。
低压对人体来说并非安全电压,预防低压触电,应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主要指火线)。
高压触电分两类:高压电弧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预防电弧触电应远离易起电弧处,预防跨步电压触电应两脚并拢下蹲,或并脚跳离高压带电体。
知识点2 注意防雷与避雷针 雷电是大气中一种剧烈的放电现象。
云层之间,云层与大气之间的电压高达几百万伏至几亿伏,放电时的电流可达几万安到十几万安,产生很强烈的光和声。
云层和云层之间的放电危害不大,而云层与地面之间的放电如果通过树林、建筑物,巨大的热量和空气的振动都会使它们受到严重的破坏,如果这种放电通过人体,能够立即致人死亡。
雷电均发生在积雨云层,由于积雨云层内空气所含的水蒸气比干燥空气多,而电荷极易吸附在水珠表面,故积雨云层积聚许多电荷。
避雷针因在房屋的高处,其尖端曲率半径又极小,分布在其内的负电荷产生的电场很大,易使其周围的空气电离而造成一条可以导电的通道。
并且避雷针是金属做的,是电的良导体,当电荷传至避雷针尖上时极易沿着金属线流入大地,这一电流通道可使云层和建筑物间的正、负电荷中和,使云层放出的电荷完全通过避雷针流入大地而不会损坏建筑物。
知识点3 短路●定义:由于某种原因,电路中不该相连的两点被直接连在一起的现象,叫做短路。
或电流不通过电器直接接通叫做短路。
●短路的危害:电源短路是十分危险的,由于导线的电阻远小于灯泡的电阻,所以通过它的电流会非常大,这样大的电流,电池或者其他电源都不能承受,电源会损坏;更为严重的是,因为电流太大,会使导线的温度升高,严重时有可能造成火灾。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采用保险丝、空气开关、熔断器等防止短路或过载带来的危害。
●短路分电源短路和用电器短路两类。
用电器短路时,一般认为用电器中无电流流过,不会对电路造成损害。
串联电路的特点:1、电压特点: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初中物理 欧姆定律 常考知识点大全 初中生必看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常考知识点大全初中生必看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它是在19世纪初由德国物理学家欧姆提出的。
欧姆定律建立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为我们理解电路中的基本电学现象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
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U=IR其中,U代表电压(单位是伏特),I代表电流(单位是安培),R代表电阻(单位是欧姆)。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电压与电流成正比,电阻成反比。
欧姆定律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电路中的电学现象。
在电路中,如果电压增加,电流也会增加;如果电压减小,电流也会减小。
而当电路中的电阻增加时,电流就会减小,反之亦然。
欧姆定律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我们家用电器中的电路就是根据欧姆定律设计的。
我们通过欧姆定律可以计算出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从而保证电器能够正常工作。
在学习欧姆定律的过程中,还需要了解一些与之相关的概念和知识点。
比如,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串联电路是指多个电器依次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电流只有一条路径的电路。
而并联电路是指多个电器并排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电流有多条路径的电路。
在串联电路中,电阻之和等于各个电阻的总和;在并联电路中,电阻之和等于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的倒数。
此外,还需要了解欧姆定律在电路中的实际应用。
比如,利用欧姆定律可以计算电路中的功率和能量。
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电路中的能量转换速率,它等于电压和电流的乘积。
能量是指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果,它等于功率与时间的乘积。
另外,欧姆定律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电阻的作用。
在电路中,电阻可以限制电流的流动,从而保护电路和电器不受过大的电流损害。
通过欧姆定律,我们可以计算出电路中的电阻值,从而选择合适的电阻器件来构建电路。
总的来说,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重要定律之一,它帮助我们理解电路中的电学现象,为我们设计电路和使用电器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学习和应用欧姆定律的过程中,还需要了解一些相关的概念和知识点,并且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所有知识点全整理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所有知识点全整理对于理科的学习,切忌死记硬背,要学会学习,掌握解题的思路、方法和技巧很重要。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所有知识点全整理,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所有知识点全整理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R串=R1+R2(R串大于R1,R2)测小灯泡的电阻(1)原理:欧姆定律(2)方法:伏安法。
(3)注意事项:①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②闭合电路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调到阻值最大处;③接通电路后,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额定电压,多次测量时从该电压逐次降低。
④应多次测量,最后计算电阻的平均值。
学好初中物理要注意这四点我认为对于在校的初中生而言,要想学好物理,首先要关注身边的物理知识,关注生活与物理的联系。
要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建议学习之余帮助家长干点家务活,在劳动中体会物理知识的用途。
这样在回答简答题时就不会想偏。
其次,对于探究能力的培养,学校的实验课要好好利用,同时平时尽量利用身边的生活物品自制器材,亲自动手做实验,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会发现很多问题,会看到很多意想不到的现象,为了解决问题,促使你动脑思考,同伴互助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利于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同时会将学过的物理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天长日久各种能力就大大提高了。
第三,对于学过的知识点必须理解记准记牢,它是提高能力的基础,对于重点题型要反复强化训练达到熟练,方能考取高分。
(包括器材的选择,量程与分度值的确定,实验方案的设计,对不同实验方案的评估,实验步骤的顺序安排,实验过程中每一环节的具体操作,实验数据表格的设计,多次测量的目的,数据的分析,用不同的方式表述实验结论,图像或字母表达式或文字表达等,会运用物理的探究方法和懂得物理的研究思想。
)第四,对于理科的学习,切忌死记硬背,要学会学习,掌握解题的思路、方法和技巧很重要。
最新中考考点_欧姆定律知识点汇总(全)1

最新中考考点_欧姆定律知识点汇总(全)1一、欧姆定律选择题1.如图是某实验小组测量未知电阻Rx的实验电路,电源两端电压不变,其中Ro为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
当开关S、S1闭合,S2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1;当开关S、S2闭合,S1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2。
则下列四个选项中Rx的表达式正确的是()A. B. C. D.【答案】B【解析】【解答】由电路图可知,当开关S、S1闭合,开关S2断开时,R0与Rx串联,电压表测电源两端的电压,即U=U1,当开关S、S2闭合、S1断开时,R0与Rx串联,电压表测Rx两端的电压,即Ux=U2,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R0两端的电压:U0=U−Ux=U1−U2,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所以,电路中的电流:I= ,即,解得:Rx=。
故答案为:B。
【分析】当开关S、S1闭合,开关S2断开时,R0与R x串联,电压表测电源两端的电压;当开关S、S2闭合、S1断开时,R0与R x串联,电压表测R x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R0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欧姆定律得出等式即可求出R x的阻值.2.标有“6V 1.5W”的小灯泡,通过它的电流随两端电压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若把这样的三只灯泡串联起来,接在12V的电源两端,灯泡的电阻和实际功率约为()A. 24Ω 0.67WB. 20Ω 0.96WC. 24Ω 0.96WD. 20Ω 0.8W【答案】D【解析】【解答】解:把这种规格的三只灯泡串联接在12V的电源两端,则每只灯泡两端的电压都为4V,从图象上可以看出,此时电路电流为0.2A,由欧姆定律得,每只灯泡的电阻:R= = =20Ω;则每只灯泡的实际功率:P实=UI=4V×0.2A=0.8W,故ABC 错误,D正确.故选:D.【分析】三只完全相同的灯泡串联,灯泡的电阻相等,通过的电流相等,根据欧姆定律可知,三只灯泡两端的电压相等,再从图象上找到对应的电压和电流,根据相应的公式分别算出每只灯泡的实际电阻和实际功率.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只闭合开关S1时,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I1、U1,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I2、U2,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 I2=I1、U2<U1B. I2>I1、U2=U1C. I2>I1、U2>U1D. I2<I1、U2<U1【答案】C【解析】【解答】解:当只闭合开关S1时,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U1,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I1;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电路为R2的简单电路,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U2,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I2;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由I= 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大,则I2>I1,故AD错误;由U=IR可知,R2两端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大,则U2>U1,故B错误、C正确.故选C.【分析】当只闭合开关S1时,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电路为R2的简单电路,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电阻的串联判断电路中总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R2两端的电压变化,然后得出答案.4.甲图是小灯泡L和电阻R的I-U图象。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知识点归纳欧姆定律是描述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关系的物理定律。
它的公式为I=U/R,其中I表示电流,U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
以下是欧姆定律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归纳:1.电流:电流是流经导体的电荷量,单位是安培(A)。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电流的大小取决于电压和电阻的大小。
2.电压:电压是电能的一种形式,在电路中代表着电源的电势差。
单位是伏特(V)。
电压越大,电流就越大;电压越小,电流就越小。
3.电阻: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程度,单位是欧姆(Ω)。
欧姆定律指出,电阻越大,电流就越小;电阻越小,电流就越大。
电阻与导体材料的特性以及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
4.欧姆定律的推导:欧姆定律可以通过欧姆定律公式推导出来。
假设导体上有电压U,通过导体的电流为I,电阻为R。
由欧姆定律可得I=U/R。
这一定律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电路,包括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5.应用范围:欧姆定律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和电路中。
例如,在家庭中,电源的电压和电器的电阻共同决定了电器的功率和电流。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使用欧姆定律来计算电流、电压和电阻中的任何一个量。
6.串联电路:在串联电路中,电流沿着路径依次流过每个电阻,电压在各个电阻上分配。
根据欧姆定律,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总电流等于电压除以总电阻。
当串联电路中的电阻增加时,总电阻增加,总电流减小。
7.并联电路:在并联电路中,电流在每个电阻之间分流,而电压相同。
根据欧姆定律,总电流等于各个电阻上的电流之和,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的倒数。
当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增加时,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加。
8.理想导线:在理想导线中,电阻趋近于零,可以认为导线没有电阻。
根据欧姆定律,理想导线上的电流只取决于电压,而与电阻无关。
这是因为理想导线中电流不会受到电阻的限制。
9.温度对电阻的影响:电阻的大小和温度有关。
一般来说,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这是由于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知识点梳理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知识点梳理初中物理欧姆定律公式归纳1.I=U/R(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2.I=I1=I2=…=In(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电流处处相等)3.U=U1+U2+…+Un(串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4.I=I1+I2+…+In(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干路上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5.U=U1=U2=…=Un(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
都等于电源电压)6.R=R1+R2+…+Rn(串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7.1/R=1/R1+1/R2+…+1/Rn(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8.R并=R/n(n个相同电阻并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9.R串=nR(n个相同电阻串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10.U1:U2=R1:R2(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的关系:电压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之比)11.I1:I2=R2:R1(并联电路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的反比)有关欧姆定律知识点整理1.欧姆定律及其运用欧姆定律说电流,I等U来除以R。
三者对应要统一,同一导体同一路。
U等I来乘以R,R等U来除以I。
2.电阻的串联与并联电阻串联要变大,总阻等于分阻和,R=R1+R2。
电阻并联要变小,分阻倒和为倒总,1/R=1/R1+1/R2。
3.测量小灯泡电阻测量小灯泡电阻,原理R等U除I。
需要电压电流表,灯泡滑动变阻器。
连接开关要断开,闭前阻值调最大。
4.串联电路公式串联电路之关系,各处电流都相等。
总压等于分压和,总阻等于分阻和。
5.并联电路公式并联电路之关系,总流等于支流和。
支压等于电源压,分阻倒和为倒总。
【最新整理】九年级物理欧姆定律》知识点

欧姆定律一、电流和电路1.电路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电路图是用_________代表实物画出来的电路.2.金属里面有大量可以自由移动的电子,这些电子平时运动方向_________,接上电源之后,它们就受到了推动力,出现了_________移动,形成了电流.3.电路_________才能形成电流.电流是沿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向流动的.4.电源是在电路中提供_________的装置,能够维持通过电路的_________.常用的电源有_________.用电器是在电路中消耗_________的装置,如_________.输送电能的是_________.控制电路通断的是_________.5.善于导电的物体叫_________,如_________.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_________,如_________6.干电池的锌筒是_________极,碳棒是_________极.7.画出下列电路元件的图形符号:(1)电灯_________;(2)开关_________;(3)电池_________;(4)交叉相连接的导线_________.8.产生持续电流的条件:一是必须有电源,二是电路必须闭合。
9、通路:接通的电路。
断路:断开的电路。
短路:电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构成通路。
二、电压(U)(一)电压的作用1.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①电路中有电源(或电路两端有电压);②电路是连通的。
注:说电压时,要说“某某”两端的电压,说电流时,要说通过“某某”的电流。
3.在理解电流、电压的概念时,通过观察水流、水压的模拟实验帮助认识问题,这里使用了“类比法”(二)电压的单位1.国际单位:伏特(V )常用单位: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换算关系:1Kv=103V1V=103mV 1mV=103μV2.记住一些电压值:一节干电池1.5V 一节蓄电池2V 家庭电压220V 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三)电压测量:1.仪器:电压表,符号:○V2.量程和分度值: 电压表有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使用“-”和“3”两个接线柱时,量程是0~3 V,分度值“0.1 V”;使用“-”和“15”两个接线柱时,量程是0~15 V,分度值“0.5 V”.(大量程是小量程的5倍,大分度值也是小分度值的5倍),指针位置相同,则示数也是5倍关系3.使用规则:两要、一不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初三物理欧姆定律知识点

欧姆定律知识框架R 一定时,I 与U 成正比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U 一定时,I 与U 成反比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①公式中的I 、U 和R 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公式:(变形式,) ②I 、U 和R 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成立条件:I 、U 、R 是对应同一个导体或同一部分电路上的物理量 原理:伏安法测电阻 电路图:应用 实验步骤:串联电路:R=R 1+R 2+R 3+……+R n串、并联电路的电阻并联电路:= = …… =欧姆定律的规律: ① 同一个电阻,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 但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的电流也增大。
(R=U/I )②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
(I=U/R ) ③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
(U=IR ) 人体的安全电压≤36V 安全用电 不能用湿手触摸用电器 注意防雷(二)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1、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目的 研究电路中的电流与电路两端的电压的关系实验电路图实验器材 电源、开关、导线、电流表、电压表、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 实验步骤①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②闭合开关后,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整倍数变化③根据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读出每次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值与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值,并记录在表格中分析论证 在电阻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两端的电压有关,电流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成正比关系。
图2、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目的 研究电路中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电路图实验器材 电源、开关、导线、电流表、电压表、n 个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实验步骤 ①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②闭合开关后,换不同的定值电阻,使电阻成整倍变化 ③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保持定值电阻的两端电压不变 ④把对应着不同阻值的电流值记录在表格中分析论证电流和电阻有关,当电阻两端的电压一定时,电流随电阻的增大而减小,即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必背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七章欧姆定律”必背知识点一、欧姆定律的定义与公式定义: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I = U/R,其中I代表电流,单位为安培(A);U 代表电压,单位为伏特 (V);R代表电阻,单位为欧姆 (Ω)。
此公式描述了在一段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基本关系。
二、欧姆定律的应用1. 计算电流、电压或电阻:在已知电路中的任意两个物理量 (电流、电压、电阻)时,可以利用欧姆定律公式计算出第三个物理量。
2. 串联电路中的应用: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而各段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等于总电压。
通过欧姆定律可以计算出各段电路的电阻。
3. 并联电路中的应用: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且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利用欧姆定律可以计算出各支路的电流和电阻。
三、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电压公式:U = IR,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等于通过它的电流与其电阻的乘积。
电阻公式:R = U/I,表示导体的电阻在数值上等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其通过的电流的比值。
但需要注意,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与加在其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无关。
四、实验探究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通过控制变量法,分别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在控制电阻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电压观察电流的变化;在控制电压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电阻观察电流的变化。
实验结论:1. 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2. 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五、欧姆定律的适用范围欧姆定律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即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的电路。
对于非纯电阻电路 (如含有电动机、电解槽等元件的电路),欧姆定律不成立。
六、安全用电与欧姆定律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安全用电。
人体触电或引发火灾都是由于电路中的电流过大造成的。
根据欧姆定律I = U/R,当电压一定时,电阻越小电流越大;当电阻一定时,电压越高电流越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中考考点_欧姆定律知识点汇总(全)经典一、欧姆定律选择题1.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由断开到闭合时,电路中()A. 电流表的示数变大,小灯泡变亮B. 电流表的示数变小,小灯泡变亮C. 电压表的示数变小,小灯泡不亮D. 电压表的示数变大,小灯泡不亮【答案】D【解析】【解答】解:当开关S断开时,灯L与电阻R串联,电压表测R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S闭合时,L短路,灯不亮,电路中只有R,此时电压表测电源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故电压表示数变大,根据串联电阻的规律,S闭合时电阻变小,根据欧姆定律I= 可知,电路中电流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大;综上所述,只有D正确,ABC错误.故选D.【分析】分析当开关S由断开到闭合时电路的变化,根据串联电路的规律和欧姆定律确定正确答案.2.如题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b端滑到a 端,电压表示数U与电流表示数I的变化关系如题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电源电压是9VB. 定值电阻R的阻值是6ΩC. 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范围是0~18ΩD. 若定值电阻R出现接触不良时,电流表示数为0,电压表示数为9V【答案】C【解析】【解答】当滑片P位于a端时,电路为R的简单电路,由图象可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1.5A时,电压表的示数为9V,即电源的电压为9V;由可得,定值电阻R的阻值:;当滑片P位于b端时,定值电阻R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串联,由图象可知,电路中的最小电流I1=0.5A,此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U=3V,滑动变阻器分得电压为U2=U-U1=9V-3V=6V,所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 max===12Ω,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范围是0~12Ω。
若定值电阻R出现接触不良时,电路出现断路,电压表被串联在电路中,所以电流表示数为0,电压表示数为9V。
故答案为:C。
【分析】当滑片在a端时,电路中只有定值电阻,此时电流最大,电压表的示数就是电源电压,利用欧姆定律求得定值电阻阻值;当滑片在b端时,电路中电阻最大,电流最小,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根据分压关系可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解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值;定值电阻R出现接触不良时,电路出现断路,电路中的电流为0,电压表的示数为电源电压。
3.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L1、L2两个灯泡的规格相同。
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都从中点向右滑动的过程中,关于两灯的亮度情况,说法正确的是()、A. L1始终比L2暗B. L1始终比L2亮C. L1和L2都变暗D. L1和L2都变亮【答案】 A【解析】【解答】解:图示电路中灯泡与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式分别为串联和并联;灯泡的实际功率决定灯泡的明暗程度。
左图:灯泡L1与滑动变阻器串联,右图:灯泡L2与滑动变阻器并联。
已知两只灯泡规格相同,也就是电阻相同,滑动变阻器滑片没有移动时,L1两端电压小于L2两端电压,由P=知,L1实际功率较小,发光较暗;当滑片从中点向右滑动的过程中,左图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增大,电路中的电流减小,根据功率的计算公式P=I2R可得,R不变,I减小,因此灯泡L1的实际功率减小,即灯泡的亮度变暗;右图中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用电器互不影响,或根据P=进行分析,R和U都不变,因此灯泡L2的实际功率不变,故灯泡的亮度不变。
因此L1始终比L2暗。
故答案为:A。
【分析】结合电路图,理清元件的连接方式,利用决定灯泡明暗程度的物理量,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判断灯泡明暗程度的变化即可.4.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R1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电源电压不变。
闭合开关S 后,滑片P从a端移动到b端,电流表示数I与电压表示数U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 电源电压为6VB. 图乙中C点表示滑片位于中点时的状态C. R2消耗的电功率先变大后变小D. 电路的最大总功率为3.6 W【答案】B【解析】【解答】由图甲可知,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当滑片位于a端时,接入电路的电阻为0Ω,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电路中的电流最大,由图象可知,I a=0.6A,由I=可得,电源的电压U=I a R1=0.6A×R1,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电压表的示数最大,由图象可知,I b=0.2A,U b=4V,则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2==20Ω,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电源的电压U=I b R1+U b=0.2A×R1+4V,因电源的电压不变,所以,0.6A×R1=0.2A×R1+4V,解得:R1=10Ω,电源的电压U=I a R1=0.6A×10Ω=6V,A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电路的最大总功率:P最大=UIa=6V×0.6A=3.6W,D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2)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一半时,电路中的电流:I中==0.3A由图象可知,对应与D点,B不正确,符合题意;(3)电路中的电流:I=,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P2=I2R2= . 当R2=10Ω时,P2max==0.9W,当R2=0Ω时,P a=0W,当R2=20Ω时,P b==0.8W,综上可知,滑片P从a端移动到bR2消耗的电功率先变大后变小,C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当滑片位于a端时,接入电路的电阻为0Ω,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电路中的电流最大,根据欧姆定律表示出电源的电压;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电压表的示数最大,根据欧姆定律求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表示出电源的电压,利用电源的电压不变求出R1的阻值和电源的电压,根据P=UI求出电路的最大总功率;(2)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求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一半时电路中的电流,然后结合图象判断对应的点;(3)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表示出电路中的电流,根据P=I2R表示出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进一步判断R2消耗的电功率变化.5.如图所示的四个电路中,电源电压都相同且不变,电阻R的阻值均相等. 闭合电键S 后,电流表示数最小的是()A. B. C. D.【答案】 A【解析】【解答】A图中电流表与一个电阻串联后又与开关并联,所以开关闭合后将其短路,电流表的示数为零;B图中开关闭合后,两电阻并联,电流表测量干路电流,示数为:;C图中两电阻串联,开关闭合后,电流表示数为:;D图中两电阻并联,电流表测量一个支路的电流,示数为: .所以A图中电流表示数最小,故答案为:A .【分析】A、开关闭合后,为上面的电阻的简单电路,电流表与下面的电路被短路,电流表示数为零;BCD、开关闭合后,根据电路的连接方式,利用欧姆定律分别列出电流的表达式,再比较大小 .6.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4.5V,电压表量程为“0~3V”,电流表量程为“0~0.6A”,滑动变阻器规格为“10Ω1A”,小灯泡L标有“2.5V1.25W”(灯丝电阻不变)。
在保证小灯泡L电流不超出额定电流的情况下,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小灯泡的额定电流是0.6A②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变化范围是4Ω~10Ω③电压表示数变化范围是0~3V④电流表示数变化范围是0.3~0.5A()A. 只有②、④正确B. 只有②、③正确C. 只有①、④正确D. 只有①、③正确【答案】 A【解析】【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为2.5V,功率为1.25W,根据P=UI可得,灯泡正常发光时电路中的电流:I=I L===0.5A,故①错误;灯泡的电阻:R L===5Ω,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灯泡的额定电流为0.5A,电流表量程为“0~0.6A”,所以,为使电路安全,电路中的最大电流:I最大=I L=0.5A;电压表示数最大为3V时,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此时灯泡电压最小为U L′=U﹣U V=4.5V﹣3V=1.5V,此时电流中电流最小,由欧姆定律可得,电路中的最小电流:I最小===0.3A,所以电流表的示数范围为0.3A~0.5A,故④正确;电路中电流最小时,总电阻最大,滑动变阻器有最大值,根据串联电阻的规律,R变最大=R总最大﹣R L=﹣R L=﹣5Ω=10Ω;电路中电流最大时,总电阻最小,滑动变阻器有最小值,则R变最小=R总最小﹣R L=﹣R L=﹣5Ω=4Ω,所以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变化范围是4Ω~10Ω,故②正确。
因变阻器允许连入电路中最小电阻为4Ω,所以电压表示数不可能为0,故③错误。
综合分析只有②④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结合小灯泡的铭牌,根据P=UI可得灯泡正常发光时电路中的电流.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确定电路的最大电流;当电压表示数最大3V,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此时灯泡电压最小,此时电流中电流最小,由欧姆定律求出电路的最小电流;根据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规律求出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电阻的范围;根据变阻器的取值范围可确定变阻器的电压能否为0.7.图甲是某电子秤的原理示意图,R1的阻值为100 Ω,托盘下方的电阻R2为压敏电阻,其电阻大小与托盘内所放物体质量m大小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电源电压为6 V保持不变,则()A. R2的阻值变化范围为0~1000 ΩB. 电路中电流的变化范围为0.1 A~0.6 AC. 电路中电流为0.02 A时,托盘内物体的质量为600 gD. 托盘内物体质量为400 g 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01 A沿此线折叠【答案】C【解析】【解答】A. 由图乙可知,压敏电阻R2的阻值变化范围为0∼500Ω,A不符合题意;B. 当托盘内物体的质量为零时,压敏电阻R2=500Ω,则电路总电阻:R=R1+R2=100Ω+500Ω=600Ω,此时电路中的电流:I==0.01A,当托盘内物体的质量为1000g时,压敏电阻阻值是0Ω,则电路总电阻:R′=R1+R′2=100Ω+0Ω=100Ω,此时电路中的电流:I′==0.06A,所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范围为0.01A∼0.06A,B不符合题意;C. 当电路中电流I1=0.02A时,电路总电阻:R总==300Ω,则压敏电阻R2的阻值:R2=R总−R1=300Ω−100Ω=200Ω,由图乙可知,当R2=200Ω时,托盘内物体的质量为600g,C符合题意;D. 当托盘内物体质量为400g时,由图乙可知,R2″=300Ω时,则电路总电阻:R′总=R1+R2″=100Ω+300Ω=400Ω,此时电路中的电流:I2==0.015A,D不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