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
布鲁氏菌病临床诊断标准
布鲁氏菌病临床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
一、疑似病例:
具备以下3项者:
1.发病前2-4周病人与家畜或畜产品(如皮毛工业等)、
布鲁氏菌培养物有密切接触史,与生活在疫区的居
民,与布病疫苗的生产、使用密切接触;
2.出现持续数日乃至数周发热、多汗、肌肉关节酸痛,
肝、脾、睾丸肿大等可疑症状和体征;
3.布氏菌玻片或虎红平板凝集反应阳性或可疑或皮内
反应24小时后红肿浸润超过2.5×2.5厘米以上。
二、确诊病例:
1.病原分离、血液、体液培养出布鲁氏病;
2.试管凝集反应1:100-1:160++以上(目前国内定
1:100++,但国际定1:160++)。
对半年内有菌苗接触
史者,虽达1:100-1:160++,过2-4周应再次检查,
效价升高1倍以上方能确定,最好用补体结合试验检
查;
3.补体结合试验1:16++以上;
4.抗人血球蛋白试验1:160++以上;
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阳性。
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1、2、3、4之一。
【传播途径】
1.接触传播:牧民接羔、剪毛、挤奶、剥皮,兽医治疗
病畜,实验室人员接触染菌动物血、尿、分泌物等标
本及工人加工畜产品时,均可由破损或无破损处皮
肤、粘膜而感染。
2.消化道传播:食用染菌饮水、生乳、未煮熟的畜肉等
均可感染。
3.其他:病原菌也可通过呼吸道粘膜、眼结膜和性器官
粘膜而发生感染。
【消毒】
对光、热及常用消毒剂敏感。
日光照射10-20分钟,100℃
3-5分钟可杀灭。
布鲁氏菌病诊断的金标准
布鲁氏菌病诊断的金标准
布鲁氏菌病的金标准诊断方法是通过分离和鉴定布鲁氏菌。
具体诊断布鲁氏菌病的步骤包括:
1. 临床症状分析:布鲁氏菌病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关节痛、乏力、头痛等,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初步判断。
2. 实验室检查:通过采集患者的血液、骨髓、尿液、淋巴组织或其他体液或组织进行培养。
3. 分离布鲁氏菌:将采集到的样本进行无菌条件下的培养处理,将培养基上的菌落进行进一步的鉴定。
4. 鉴定布鲁氏菌:通过对分离的菌落进行生理生化试验,如氧化酶试验、嗜碱性试验、免疫荧光试验、PCR等,判断菌株
是否为布鲁氏菌。
金标准诊断布鲁氏菌病的主要依据是从患者体液或组织样本中成功分离和鉴定出布鲁氏菌。
但由于布鲁氏菌的培养和鉴定过程较为复杂,诊断通常需要时间,并且技术要求高,因此常常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其他辅助诊断方法来综合判断。
布鲁氏菌病磁共振诊断标准
布鲁氏菌病磁共振诊断标准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传染病,通常通过接触感染的动物或其分泌物而传播给人类。
磁共振成像(MRI)在诊断布鲁氏菌病时发挥着重要作用。
磁共振成像可以显示出脑膜炎、脑炎、脑脓肿、脑脊液异常等情况,有助于确诊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磁共振诊断布鲁氏菌病的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脑膜炎和脑炎的表现,磁共振成像可以显示出脑膜炎和脑炎的特征性改变,如脑脊液增多、蛛网膜下腔积液、脑实质水肿等。
2. 脑脓肿的形态和位置,布鲁氏菌病在磁共振成像上可以显示出脑脓肿的形态和位置,有助于了解病变的范围和严重程度。
3. 脑脊液异常,磁共振成像可以辅助观察脑脊液的情况,如蛋白质含量、细胞数目等,从而帮助医生进行综合判断。
除了以上几点,磁共振成像在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中还可以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判断。
需要指出的是,磁共振成像在诊断布鲁氏菌病时并非特异性,因此需要结合临床资料和其他检查
结果来进行综合判断。
总的来说,磁共振成像在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帮助医生观察病变情况,辅助临床诊断,但诊断时仍需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
2020布病诊疗及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
3. 补体结合试验(CFT)滴度为 1:10++及以上。 4. 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Coomb’s)滴度为 1:400++及以上。
PCR技术
实验室检查
针对IS711或IS650,16S-23SrRNA 片段,BCPS31和omp2a基因 的PCR可以用作培养产物的菌种鉴定,也有直接用于临床标 本鉴定。该方法快速、敏感,但由于PCR尚未标准化,在临 床上的应用还需验证,尚不适用常规检测。但对中枢神经 系统感染或者局灶感染可发挥特别作用。
5、布病与其他疾病
诊断与鉴别诊断
布病急性期还应与败血症等鉴别,慢性期 还应与其他关节损害疾病及神经官能症等 鉴别。
误诊原因分析
① 早期症状不典型: 多以发热、关节疼痛、肝损 害、乏力、肌肉疼痛为首发症状,容易误诊为其 他相似疾病; 个别患者出现全血细胞减少、重度 血小板减少症、甲状腺危象等少见情况。 ② 流行病学改变: 目前布鲁菌病流行范围由牧区 向非牧区转移,呈小范围、点状、分散的形式流 行,有向非职业人群扩散的趋势。临床医师对该 病流行病学特点认识不足,首诊常忽略本病可能, 导致误诊。
临床表现
5. 泌尿生殖系统症状
可发生睾丸炎(6.67%)、附睾炎、 前列腺炎、卵巢炎、输卵管炎及子宫 内膜炎。 可发生特异性乳腺炎,表现为乳腺 浸润性肿胀而无压痛。 有少数患者可发生肾炎、膀胱炎等。
临床表现
6. 乏力
这一症状为全部病人所具有, 尤以慢性期患者为甚,患者 自觉疲乏无力,能吃不爱动, 故有人将此病称为“懒汉 病”、“爬床病”。
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治疗、报告及归口管理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氏菌引起的人畜
共患的传染病,当地人叫做“羊憨憨”病。我 门诊开展布病治疗已有2年多,2009年治疗 120例,2010年治疗155例, 2011年到7月31 日止治疗110例, 95%患者治愈,1%的患者 基本治愈,有4%的患者症状缓解就不继续治 疗或者流失。由此可见,布病是可以治疗的, 也是可以治愈的。
• 4、 肌肉、关节疼痛 常在发病之初出现,亦有 发病后1个月才出现者。关节疼痛多发生于大关 节如膝、腰、肩、髋等关节。关节炎可分两类; 一类为感染性,常累及一个关节,滑囊液中可以 分离出布氏杆菌。另一类为反应性,常为多关节 炎。疼痛性质初为游走性、针刺样疼痛,以后疼 痛固定在某些关节。除关节炎外,可有滑囊炎、 腱鞘炎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炎。
布病诊疗
• (一)治疗原则 • 1、早期用药,彻底治疗 • 2、合理选用药物和用药途径 • 3、综合疗法 • 4、中西医结合 • 5、对症治疗
(二)治疗方法
• 1.西医治疗 • 1.1传统药物的应用
• 1.1.1、 四环素类并用链霉素治疗:四环素每日2 克,分四次口服,21天为一疗程,可重复1-2个疗 程,疗程间隔5-7天。第一疗程时并用链霉素。成 人每日1克,他两次 根据自治区卫生厅《关于将布鲁氏杆菌病耐多药 结核病儿童白血病纳入新农合特殊重大疾病管理 试点的通知》(内卫农字【2010】581号)精神。 将布病作为特殊重大疾病管理,对在巴彦淖尔市 范围内定点医疗卫生机构就诊治疗及居家治疗的 急、慢性布病患者,纳入新农合、城镇职工和居 民保障报销范围,其中,住院治疗费用及门诊治 疗费用均按85%的比例报销,个人支付10%,其 余5%由医疗救助给予报销,门诊治疗费用年人均 累计报销金额不超过800元。
布鲁氏菌病标准
布鲁氏菌病标准
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流行病学史:患者是否有与患病动物或其产品的接触史,如食用未煮熟的肉类
或饮用未消毒的牛奶等。
2.临床表现:出现持续发热、多汗、关节痛、肌肉痛、头痛等症状,以及淋巴结
肿大、肝脾肿大等体征。
3.实验室检查:包括血象检查、细菌培养和血清学检查等。
血象检查可能有白细
胞减少、淋巴细胞增多等变化;细菌培养可以检测到布鲁氏菌;血清学检查可以通过凝集试验等方法检测出抗布鲁氏菌抗体。
如果符合以上三个方面的标准,即可诊断为布鲁氏菌病。
在治疗方面,一般采用抗生素联合治疗,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对症治疗。
此外,预防措施也非常重要,包括避免与患病动物及其产品接触,食用煮熟的肉类和消毒的牛奶等。
布病诊断标准
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人群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的诊断和疫区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医疗、卫生防疫机构。
2 术语皮肤过敏试验:受布氏菌感染后,再受到布氏菌过敏原刺激,皮肤出现的迟发型过敏反应。
布病疫区:凡有新病人发生,或有疫畜检出的自然村(屯)或畜牧场(队)均视为布病疫区。
检疫:用特异性的血清学,皮肤试验,分离细菌等方法对人畜布病的检查。
淘汰:对查出的阳性畜进行屠宰处理。
3 布病诊断布病是一种严重地危害人民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染疫的家畜是人和畜间布病的主要传染源。
3.1 流行病学:发病前病人与家畜或畜产品,布氏菌培养物有密切接触史,或生活在疫区的居民,或与菌苗生产、使用和研究有密切关系者。
3.2 临床表现:出现持续数日乃至数周发热(包括低热),多汗,肌肉和关节酸疼,乏力,兼或肝、脾、淋巴结和睾丸肿大等可疑症状及体征。
3.3 实验室检查:布病玻片或虎红平板凝集反应阳性或可疑,或皮肤过敏试验后2 4、48h分别观察1次,皮肤红肿浸润范围有一次在 2.0cm x 2.0cm及以上(或4.0cm(上标始)2(上标终)以上)。
3.4 分离细菌:从病人血液、骨髓、其他体液及排泄物中分离到布氏菌。
3.5血清学检查:标准试管凝集试验(SAT)滴度为1 : 100及以上;对半年内有布氏菌苗接种史者,SAT滴度虽达1 : 100及以上,过2〜4周后应再检查,滴度升高4倍及以上;或用补体结合试验(CFT)检查,CFT滴度1 : 10及以上;抗人免疫球蛋白实验(Coomb / s)滴度1 : 400及以上。
疑似病例:具备3.1 、3.2 和3.3 者。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3.4 或3.5 中任何一种方法阳性者。
4 疫区处理原则4.1 核实诊断:对确诊的病人应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核实诊断。
4.2 检疫和淘汰处理疫畜:对疫区内全部羊,牛和猪用血清学方法进行检疫,检疫后1 个月再检一次。
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
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
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如下:
(一) 流行病学:发病前病人与家畜或畜产品,布氏菌培养物有密切接触史,或生活在疫区的居民,或与菌苗生产、使用和研究密切联系者。
(二) 临床表现:出现数日乃至数周发热,多汗,肌肉和关节酸痛,乏力兼或肝、脾、淋巴结和睾丸肿大等可疑症状及体征。
(三) 实验室检查:布病玻片或虎红平板凝集反应阳性或可疑,或皮肤过敏试验后24、48小时分别观察一次,皮肤红肿浸润范围有一次在2.0cm×2.0cm及以上(或4.0cm²以上)
(四) 分离细菌:从病人血液、骨髓、其他体液及排泄物中分离到布氏菌。
(五) 血清学检查:标准试管凝集试验(SAT)滴度为1:100及以上,对半年内有布氏菌苗接触史者,SAT滴度虽达1:100及以上,过2——4周后应再检查,滴度升高4倍及以上,或用补体结合试验(CFT)检查,CFT滴度1:10及以上;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Coomb'S)滴度1:400及以上。
诊断疑似病例:具备(一)、(二)、(三)者。
诊断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四)或(五)中任何一项者。
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
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268-2007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人群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布鲁氏菌病诊断与报告。
2诊断依据2.1 流行病学史发病前病人与家畜或畜产品、布鲁氏菌培养物有密切接触史,或生活在疫区,或与疫苗生产、使用和研究有密切关系。
其他流行病学参见附录A。
2.2 临床表现2.2.1 出现持续数日乃至数周发热(包括低热),多汗,乏力,肌肉和关节疼痛等。
2.2.2 多数患者淋巴结、肝、脾和睾丸肿大,少数患者可出现各种各样的充血性皮疹和黄疸;慢性期患者多表现为骨关节系统损害。
具体临床表现参见附录 B。
2.3 实验室检查(操作方法见附录 C)2.3.1 实验室初筛2.3.1 .1 平板凝集试验(PAT)(见C.1.1)或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见C.1.2)结果为阳性或可疑。
2.3.1 .2 皮肤过敏试验(见C.2)后24h、48h分别观察1次,皮肤红肿浸润范围有一次在2.0cm×2.0cm及以上(或4.Ocmn2以上)。
2.3.2 血清学检查2.3.2 .1 试管凝集试验(SAT)(见C.1.3)滴度为1:l00++及以上,过2周-4周后应再检查,滴度升高4倍及以上)。
2.3.2 .2 补体结合试验(CFT)(见C.1.4))滴度2.3.2 .3 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Coomb’s)(见2.3.3 分离细菌1:lO++及以上。
C.1.5) 滴度l:400++及以上。
从病人血液、骨髓、其他体液及排泄物等任一种培养物中分离到布鲁氏菌。
3诊断原则布鲁氏菌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比较复杂,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很难以一种症状来确定诊断。
对人布鲁氏菌病的诊断,应是综合性的。
即结合病人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4诊断4.1疑似病例应同时符合2.1.2.2和2.3.l 中任一项者。
4.2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2.3.2或2.3.3中任何一项者。
布鲁氏菌病诊断方法、疫区判定和控制区考核标准-
布鲁氏菌病诊断方法、疫区判定和控制区考核标准正文:---------------------------------------------------------------------------------------------------------------------------------------------------- 布鲁氏菌病诊断方法、疫区判定和控制区考核标准(1988年10月25日)一、诊断方法和标准(一)人间布病诊断方法和判定标准1.人的布病诊断是综合性的,主要依据:(1)流行病学接触史:密切接触家畜、野生动物(包括观赏动物)、畜产品、布鲁氏菌培养物等或生活在疫区内的居民。
(2)临床症状和体征应排除其他疑似疾病。
(3)实验检查:病原分离、试管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皮内变态反应试验仅供初诊用)。
凡具备(1)、(2)项和第(3)项中的任何一项检查阳性即可确定为布病病人。
对已确诊的慢性布病病人和接种过菌苗的人,应以临床症状为主要依据,血清学试验效价高低,皮内变态反应强弱仅供参考。
2.实验检查阳性判定标准(1)病源分离:检出布鲁氏菌。
(2)试管凝集试验:1∶100(++)及以上,即100国际单位/毫升及以上。
(3)补体结合试验:1∶10(++)及以上。
(4)抗人球蛋白试验:1∶400(++)及以上。
(5)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血清0.03毫升,检查出现可见凝集。
(6)皮内变态反应:皮试后24、48小时分别各观察一次,皮肤红肿浸润范围有一次在2.5×2.5厘米及以上(或6.25平方厘米及以上)。
(二)畜间布病检验方法和判定标准1.家畜布病的诊断是综合性的,主要依据:(1)流行病史(2)临床症状(3)实验检查:A、病源分离B、血清学及其他试验a、初筛试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平板凝集试验、全乳环状试验(牛)、皮内变态反应(羊)、任选一种或多种进行初筛。
布鲁氏杆菌诊断标准
布鲁氏杆菌诊断标准
布鲁氏杆菌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确诊病例。
1. 临床症状:患者通常会出现肌肉酸痛、多汗、乏力、发热、关节痛等症状。
若患者有过疫区生活接触史,出现上述症状,可以作为诊断标准。
2. 实验室检查:通常进行血常规检查、血生化检查、血细胞沉降率检查。
如果在检查的过程当中发现白细胞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加、红细胞沉降率明显增快,也可以作为诊断依据。
3. 确诊病例:通常是进行布鲁氏菌病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补体结合试验、试管凝集试验等检测,当患者符合上述之一者,即可以作为诊断标准。
此外,也可以通过免疫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电生理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式来诊断。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咨询专业医生。
布鲁氏杆菌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布鲁氏杆菌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病例检查1. 确认病史。
在病例检查中,首先要确认患者的病史,包括与动物接触史、生活环境等相关信息。
布病的诊断标准
布病的诊断标准
摘要:
1.布病的概念和历史
2.布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
3.布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依据
4.布病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正文:
1.布病的概念和历史
布病,全称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
该病首次被发现可追溯至19 世纪末,当时英国科学家布鲁斯首次从牛身上分离出布鲁氏菌,并因此得名。
后来,研究发现该菌还可引起羊、猪、犬等动物的感染。
2.布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
布鲁氏菌为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主要通过病畜的排泄物、分泌物以及乳汁传播。
人感染布鲁氏菌的途径主要有:直接接触病畜,如牛、羊等;食用未经充分煮熟的病畜肉制品;吸入被布鲁氏菌污染的气溶胶。
3.布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依据
布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多汗、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等症状。
严重病例可能导致肝、脾、淋巴结肿大,甚至影响生育能力。
诊断布病主要依据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史以及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清学试验、细菌培养等。
4.布病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治疗布病主要采用抗生素疗法,如四环素、链霉素等。
病程早期治疗可获得较好疗效,但晚期治疗可能效果较差。
诊断布病的金标准
诊断布病的金标准摘要:1.布病的定义与症状2.诊断布病的金标准3.布鲁氏菌病的治疗方法4.预防布病的措施正文:1.布病的定义与症状布病,全称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
该病主要通过感染的牲畜(如牛、羊等)传播给人,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病菌的组织或分泌物传播。
布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多汗、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等,严重时可导致肝、肾等器官损害。
2.诊断布病的金标准目前,诊断布病的金标准是血清学检测。
布鲁氏菌感染人体后,会在体内产生特异性抗体,通过血清学检测可检测到这些抗体。
常用的血清学检测方法有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ELISA 法等。
这些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于早期和晚期的布病诊断都有重要价值。
3.布鲁氏菌病的治疗方法布鲁氏菌病的治疗主要采用抗生素疗法,常用的抗生素有链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等。
治疗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用药,并按照疗程进行,以防止病情反复。
对于重症患者,可能需要采用多种抗生素联合治疗。
同时,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营养,以促进病情康复。
4.预防布病的措施预防布病的关键在于加强畜禽养殖场的卫生管理,防止病菌传播。
具体措施包括:(1)对养殖场进行全面清扫、清洗、彻底消毒,尤其是病畜所在的圈舍;(2)严格实行养殖场的生物安全制度,限制人员和车辆往来,对进出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消毒;(3)对病畜群进行严格隔离、扑杀、销毁,防止病菌传播;(4)加强对畜禽的疫苗接种,提高畜禽的抵抗力;(5)对从事畜牧业的人员进行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隔离感染者,切断传播途径。
总之,诊断布病的金标准是血清学检测,而预防布病的关键在于加强畜禽养殖场的卫生管理和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
布鲁菌病的症状有哪些,有什么样的诊断标准?
布鲁菌病的症状有哪些,有什么样的诊断标准?布鲁菌病的常见症状发烧、睾丸触痛、白细胞增多布鲁菌病有什么症状一、症状本病临床表现变化多端,就个别病人而言,其临床表现可以很简便,仅表现为局部脓肿,或很复杂而表现为几个脏器和系统同时受累。
羊型和猪型布鲁菌病大多较重,牛型的症状较轻,部分病例可以不发热。
国内以羊型布病最为多见,未经治疗者的自然病程为3~6个月(平均4个月),但可短仅1个月或长达数年以上。
其病程一般可为急性期和慢性期,牛型的急性期常不明显。
潜伏期7~60天,一般为2~3周,少数患者在感染后数月或1年以上发病。
实验室中受染者大多于10~50天内发病。
人类布鲁氏菌病可分为亚临床感染、急性和亚急性、慢性感染、局限性和复发感染。
1 亚急性及急性感染病:急骤起病者约占10%~30%。
少数患者有至数日的前驱症状,如无力、失眠、低热、食欲症、上呼吸道炎等。
急性期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45%~100%)、多汗(40%~95%)、乏力(30%~10%)、关节炎(70%~90%)、睾丸炎(占男性病例的20%~40%)等。
按起病缓急和病程进展,可分为缓进型和急进型,以缓进型多见。
1.1 热型:以弛张型最为多见,波状型虽仅占5%~20%,但最具特征性,其发热其增殖为2~3周,继以3~5天至2周无热期后热再起,如此循环起伏而呈波状型;多数患者仅有2~3个波,偶可多达10个以上。
其他热型尚有不规则型、持续低热等。
1.2 多汗:是本病的突出症状,每较其他热性病为著。
常于深夜清晨热急骤下降出现大汗淋漓,大多患者感乏力、软弱。
1.3 关节疼痛:常使患者辗转呻吟和痛楚难忍,可累及一个或数个关节,主要为骶髂、髋、膝、肩、腕、肘等大关节,急性期可呈游走性。
痛呈锥刺状,一般镇痛药无效。
部分患者的关节有红肿,侧有化脓。
局部肿胀如滑囊炎、腱鞘炎、关节周围炎等也较多见。
肌肉疼痛多见于两侧大腿和臀部,后者可出现痉挛性疼痛。
1.4 睾丸炎:也是布病的特征性症状之一,乃睾丸及附睾被累及所致,大多呈单侧性,可大如鹅卵,伴明显压痛。
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2018
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2018
1.流行病学资料:患者可能具有流行地区居留史、病畜接触史,进食未严格消毒的乳制品及未煮熟的畜肉史等。
2.临床表现:反复发作的发热,伴有多汗、游走性关节痛。
查体发现肝脾及淋巴结肿大。
如有睾丸肿大疼痛、神经痛,基本可确诊。
3.实验室检查:
(1)血象:白细胞半数正常或轻度减少,淋巴细胞相对或绝对增多,分类可达60%以上。
血沉在各期均增速。
久病者有轻或中度贫血。
(2)细菌学检查:患者血液、骨髓、乳汁、子宫分泌物均可做细菌培养。
因牛种菌初分离困难,要求严格的环境,故各种标本最好采集两份,一份用含肝浸液的肉汤做培基,在CO2孵箱中培养;另一份放一般环境中孵育,培养时间不得短于2周。
急性期阳性率高,慢性期低。
骨髓标本较血液标本阳性率高。
有人建议慢性布鲁氏菌病患者的血液接种到鸡胚卵黄中可获较高阳性率。
请注意,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其诊断需要结合多方面的信息,建议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诊断。
布鲁氏菌诊断的金标准
布鲁氏菌诊断的金标准
摘要:
一、布鲁氏菌诊断简介
二、布鲁氏菌诊断的金标准
三、金标准的重要性
四、结论
正文:
布鲁氏菌诊断的金标准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传染病,常见于畜牧业发达的地区。
诊断布鲁氏菌病的方法有很多,但金标准一直是血清学检测。
血清学检测是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布鲁氏菌抗体,来判断患者是否感染了布鲁氏菌。
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够准确地诊断出患者是否感染了布鲁氏菌,因此被认为是布鲁氏菌诊断的金标准。
金标准的重要性
金标准是医学诊断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一个诊断方法在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在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中,血清学检测作为金标准,具有其他诊断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
首先,血清学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够准确地诊断出患者是否感染了布鲁氏菌。
其次,血清学检测操作简单、快速,能够满足临床对快速诊断的需求。
最后,血清学检测适用于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病程的患者,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
结论
总的来说,血清学检测作为布鲁氏菌诊断的金标准,在诊断布鲁氏菌病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然而,血清学检测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对抗原的质量和检测方法的选择要求较高,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等。
布鲁氏菌病诊疗指南(卫生部2021试行版)
布鲁氏菌病诊疗指南(卫生部2021试行版)布鲁氏菌病(又称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发的一种人畜共患疾病。
患病的羊、牛等疫畜是布病的要紧传染源,布鲁氏菌能够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等途径传播。
急性期病例以发烧、乏力、多汗、肌肉、关节疼痛和肝、脾、淋巴结肿大为要紧表现。
慢性期病例多表现为关节损害等。
布病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
一、临床表现及分期暗藏期一样为l-3周,平均为2周。
部份病例暗藏期更长。
(一)临床表现1.发烧:典型病例表现为波状热,常伴有寒战、头痛等病症,可见于各期患者。
部份病例可表现为低热和不规那么热型,且多发生在午后或夜间。
2.多汗:急性期病例出汗尤重,可湿透衣裤、被褥。
3.肌肉和关节疼痛:为全身肌肉和多发性、游走性大关节疼痛。
部份慢性期病例还可有脊柱(腰椎为主)受累,表现为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等。
4.乏力:几乎全数病例都有此表现。
5.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多见于急性期病例。
6.其他:例可伴有睾丸炎,女例可见卵巢炎;少数病例可有心、肾及神经系统受累表现。
(二)临床分期1.急性期:具有上述临床表现,病程在6个月之内。
2.慢性期:病程超过6个月仍未痊愈。
二、实验室检查(一)一样实验室检查1.血象: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有时可显现异样淋巴细胞,少数病例红细胞、血小板减少。
2.血沉:急性期可显现血沉加速,慢性期多正常。
1.平板凝集实验:虎红平板(RBPT)或平板凝集实验(PAT)结果为阳性,用于初筛。
2.试管凝集实验(SAT):滴度为1∶l00 ++及以上或病程一年以上滴度1∶50 ++及以上;或半年内有布鲁氏菌疫苗接种史,滴度达1∶100 ++及以上者。
3.补体结合实验(CFT):滴度1∶10 ++及以上。
4.布病抗-人免疫球蛋白实验(Coomb’s):滴度l∶400 ++及以上。
(三)病原学检查血液、骨髓、关节液、脑脊液、尿液、淋巴组织等培育分离到布鲁氏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2010-10-22 22:41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268-2007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人群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布鲁氏菌病诊断与报告。
2 诊断依据2.1 流行病学史发病前病人与家畜或畜产品、布鲁氏菌培养物有密切接触史,或生活在疫区,或与疫苗生产、使用和研究有密切关系。
其他流行病学参见附录A。
2.2 临床表现2.2.1 出现持续数日乃至数周发热(包括低热),多汗,乏力,肌肉和关节疼痛等。
2.2.2 多数患者淋巴结、肝、脾和睾丸肿大,少数患者可出现各种各样的充血性皮疹和黄疸;慢性期患者多表现为骨关节系统损害。
具体临床表现参见附录B。
2.3 实验室检查(操作方法见附录C)2.3.1 实验室初筛2.3.1.1平板凝集试验(PAT)(见C.1.1)或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见C.1.2)结果为阳性或可疑。
2.3.1.2 皮肤过敏试验(见C.2)后24h、48h分别观察1次,皮肤红肿浸润范围有一次在2.0cm×2.0cm及以上(或4.Ocmn2以上)。
2.3.2 血清学检查2.3.2.1 试管凝集试验(SAT)(见C.1.3)滴度为1:l00++及以上,过2周-4周后应再检查,滴度升高4倍及以上)。
2.3.2.2 补体结合试验(CFT)(见C.1.4))滴度1:lO++及以上。
2.3.2.3 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Coomb’s)(见C. 1.5)滴度l:400++及以上。
2.3.3 分离细菌从病人血液、骨髓、其他体液及排泄物等任一种培养物中分离到布鲁氏菌。
3 诊断原则布鲁氏菌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比较复杂,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很难以一种症状来确定诊断。
对人布鲁氏菌病的诊断,应是综合性的。
即结合病人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4 诊断4.1 疑似病例应同时符合2.1.2.2和2.3.l中任一项者。
4.2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2.3.2或2.3.3中任何一项者。
4.3 隐性感染符合2.1和2.3.2或2.3.3中任何一项者,但不具备2.2者。
5 鉴别诊断主要应与风湿热、伤寒、副伤寒、肺结核、风湿性关节炎等做出鉴别诊断(参见附录D)。
附录A(资料性附录)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A.1 贮存宿主及传染源布鲁氏菌(以下简称布氏菌)的贮存宿主很多,已知有六十多种动物(家畜、家禽、野生动物、驯化动物)可以作为布氏菌贮存宿主。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往往先在家畜或野生动物中传播,随后波及人类,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
疫畜是布病的主要传染源,我国大部分地区羊是主要传染源;有些地方牛是主要传染源;南方有的省份,猪是主要传染源;鹿和犬是次要传染源。
A.2传播途径及传播因子布氏菌可以通过体表皮肤粘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等侵入机体。
人的感染途径与职业、饮食、生产生活习惯有关。
含有布氏菌的各种污染物及食品均可成为传播媒介,主要有病畜流产物,病畜的乳、肉、内脏,被布氏菌污染的皮毛、水、土壤、尘埃等。
A.3易感人群人群对布氏菌普遍易感。
人群感染率与传染源和传播媒介密切接触的机会、程度有关。
布病患者可重复感染布氏菌。
A.4分布A.4.1职业有明显的职业性,凡与病畜、染菌畜产品接触多者发病率高。
牧民、兽医、皮毛和乳肉加工人员感染率比一般人高。
A.4.2性别人对布氏菌易感,无性别差异,主要取决于接触机会。
A.4.3年龄一岁以上各年龄组均有惑染发病报道。
由于青壮年是主要劳动力,接触病畜频繁,因而感染率比其他年龄组高。
A.4.4季节一年四季各月均可发病。
羊种布氏菌流行区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峰。
我国北方牧区人群发病高峰在4~5月。
夏季剪羊毛和乳制品增多,也可出现一个小的发病高峰。
猪种菌和牛种菌流行区,发病季节性不明显。
A.4.5地区一般情况下,牧区感染率高于农区,农区高于城镇。
牧区牲畜多,人与之接触频繁,感染机会多。
牧区草原辽阔,居住分散,因此病人分布广,很少集中暴发和流行。
在农区或半农半牧区,以农业生产为主,兼有少量牲畜,感染机会相对减少,但由于居住较密集,发病易呈点状暴发。
城市病人多集中在一些皮毛乳肉加工企业或城郊养畜户。
A.5不同疫区流行特点由于传染源的种类、病原菌的种型、毒力和人群免疫水平不同,表现不同的流行病学特点。
A.5.1 羊种布氏菌疫区羊种布氏菌疫区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羊。
羊种菌各生物型对人、畜均有较强的侵袭力和致病力,易引起人、畜间布病暴发和流行,疫情重。
大多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A.5.2牛种布氏菌疫区牛种布氏菌疫区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牛。
牛种菌生物型较多,毒力不一,有的菌株毒力接近羊种菌强毒株。
就总体而言,牛种菌毒力较弱,但有较强的侵袭力,即使是弱毒株,也可使牛发生暴发性流产或不孕,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
但对人致病较轻,感染率高而发病率低,呈散发性,临床症状和体征多不典型;病程短,后遗症少。
A.5.3猪种布氏菌疫区猪种布氏菌疫区主要传染源是病猪。
通常由猪1型和猪3型菌致病,毒力介于羊种菌和牛种菌之间。
同一生物型菌株,既有强毒株,也有弱毒株。
猪种菌对猪致病力强。
对羊、牛致病力较低。
对人致病力比牛种菌强,但也是感染率高,发病率低,除少数病例病情较重外,大多数无急性期临床表现。
A.5.4犬种布氏菌疫区犬种布氏菌疫区主要传染源是病犬。
犬种菌除了侵犯犬,引起犬流产外,也可使猫、牛、猪、兔、梅花鹿、鼠等动物感染,产生抗犬种布氏菌抗体。
人也可被感染,但症状较轻。
A.5.5混合型布氏菌疫医两种或两种以上布氏菌同时在一个疫区存在,这与羊、牛在一个牧场放牧或圈舍邻近有关。
由于彼此接触密切,菌种可以发生转移,羊种菌转移到牛多见,也有羊种菌转移到猪;猪种菌、牛种菌也可以转移到羊。
混合型疫区流行特点取决于当地存在的主要菌种。
附录B(资料性附录)布鲁氏菌病临床表现布病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病情的差别也很大。
潜伏期一般为l周~3周,平均2周,最短仅3天,最长可达1年。
B.1 主要症状B.1.1发热是布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发热多在午后或晚上开始,可见于各期病人,热型不一、变化多样,也有典型的波状热热型,多数为低热和不规则热型。
发热常伴有寒战等症状。
布病患者在高热时神志清醒,痛苦也较少,但体温下降时自觉症状恶化,这种高热与病况相矛盾的现象为布病所特有。
B.1。
2多汗也是布病患者的主要症状之一,尤其急性期患者,出汗非常严重,体温下降时更为明显,常可湿透衣裤,使患者感到紧张、烦躁,甚至影响睡眠。
B.1.3骨关节和肌肉疼痛骨关节和肌肉疼痛也是布病最常见的症状,大关节多见,常呈游走性疼痛。
有的慢性期病人,关节强直,活动受限。
B.1.4乏力这一症状几乎为全部病人所具有,尤以慢性期患者为甚。
B.1.5头痛为急性期的常见症状之一。
慢陛期患者在疲乏无力的同时,也经常伴有头痛。
个别头痛剧烈者常伴有脑膜刺激症状。
当大脑皮层功能降低时,往住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
部分病人可有眼眶内疼痛和眼球胀痛等。
B.1.6其他症妆心悸、神经痛、食欲不振、腹泻、便秘等。
B.2主要体征急性期患者可出现各种各样的充血性皮疹,多数患者淋巴结、肝、脾和睾丸肿大,少数患者可出现黄疸;慢性期患者多表现为骨关节系统损害。
B.3临床分期B.3.1急性期发病3个月以内,凡有高热和有明显其他症状、体征(包括慢性期患者急性发作),并出现较高滴度的血清学反应者。
B.3.2亚急性期发病在3~6个月,凡有低热和有其他症状、体征(即有慢性炎症),并出现血清学阳性反应或皮肤变态反应阳性者。
B.3.3慢性期发病6个月以上,体温正常,有布病症状、体征,并出现血清学阳性反应或皮肤变态反应阳性者。
B.3.4残余期体温正常,症状、体征较固定或功能障碍往往因气候变化,劳累过度而加重者。
附录C(规范性附录)布鲁氏菌病诊断的特异性实验室检查技术C.1 特异性血清学检查C.1.1 平板凝集试验(PAT)C.1.1.1 器材及试剂赫德逊凹玻板或一块清洁无油脂玻璃板,平板凝集抗原,被检血清,已知阴性和阳性血清,0. 2mL 吸管或微量加样器,牙签或细铁丝。
C.1.1,2操作方法C.1.1.2.1备方形洁净的玻璃板,划成25个方格,横数5格,纵数5格,第一列各格写下血清号码。
C.1.1.2.2用0. 2mL吸管按下列剂量加受检血清于任何一行的各格中:第一格0.08mL,第二格0. 04mL,第三格0.02mL,第四格0.OlmL。
C.1.1.2.3加平板凝集抗原0. 03mL于各血清格中,用牙签或细铁丝混合,由血清量最小的格混起,每份血清用一根牙签}昆合即可,用后烧毁;若用细铁丝混合时,每份血清混合后用酒精棉球擦净,然后再用作另一份血清。
C.1.1.2.4混匀后将玻璃板置于酒精灯火焰或凝集反应箱上,均匀加温,使其达到30℃左右,5min 内记录反应结果。
C.1.1.2.5每次试验用阴、阳性血清各1份作对照。
C.1.1.2.6按下列标准用加号记录反应强度:++++:出现大的凝榘片或小的粒状物,液体完全透明.100%凝集。
+++:有明显的凝集片,液体几乎完全透明.7J%凝集。
++:有可见的凝集片,液体不甚透明,50%凝集。
+:液体混浊,只有少量粒状物,25%凝集。
一:液体均匀混浊。
C.1.1.2.7平板凝集反应与试管凝集反应的关系0. 08mL血清量出现凝集相当于试管法1:25的血清稀释度,0.04mL相当于1:50,0.02mL相当于1:100,0.OlmL相当于1:200。
C.1.1.3判定人血清0. 02mL出现++及以上凝集程度判为阳性,0. 04mL出现++及以上凝集程度判为可疑。
C.1.2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C.1.2.1 器材及试剂清洁脱脂玻片或有凹型孔的玻片,0. ImL吸管或微量加样器,牙签或细铁丝,虎红平板凝集抗原,被检血清。
C.1.2.2操作方法在玻片上加0. 03mL被检血清,然后加入虎红平板抗原0.03mL,摇匀或用牙签混匀,在5min内判定结果。
C.1.2.3判定判定凝集程度(一至++++)同平板凝集反应;亦可只分为(+)阳性,(一)阴性两类。
C.1.3试管凝集试验(SAT)C.1.3.1 器材及试剂试管凝集抗原,被检血清,0. 5%的石碳酸生理盐水,吸管,凝集试管,温箱和试管架等。
C.1.3.2操作方法C.1.3.2.1被检血清的稀释:在一般情况下,每份血清用5支小试管(口径8mm~lOmm),第一管加入2. 3mL石碳酸生理盐水,第二管不加,第三、四、五管各加0.5mL。
用ImL吸管吸取被检血清0.2mL,加入第一管中,混匀。
混匀后,以该吸管吸取第一管中血清加入第二管和第三管各0. 5mL,以该吸管将第三管混匀,并吸取0. 5mL加入第四管,混匀。
从第四管吸取0.5mL加入第五管,混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