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临床检验管理系统与持续改进(检验科)
检验科整改措施(完整版)
![检验科整改措施(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8ce401ca9e314332396893d4.png)
检验科整改措施检验科整改措施第一篇:201X.03检验科整改措施检验科整改措施1.3.4. 下一步增加调查人数和科室,争取开展项目,调查覆盖全体医师和科室。
增加临床医师需求开展项目的调查表记录。
增加临床科室征求项目设置合理性意见调查表。
急诊项目设置争取征求临床科室意见,设置征求临床意见表,现能够满足危急情况下诊断治疗的需求。
5.6.7. 检验收费已按聊城市物价执行,所有项目均按聊城市检验项目物价收费。
制定开展新项目、仪器、试剂科室详细计划,进一步完善试剂管理。
规范新项目审批流程,开展前收集资料;征求意见;评估开展意义、开展项目所需人力、设备及空间资源等。
8.9.10.11. 全面实施新项目开展后跟踪记录。
有传染病职业暴漏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有培训及演练记录,加强培训。
定期监控环境、各种消毒用品的有效性,及时作细菌培养检测。
大型生化分析仪操作者5人持有上岗证(≥80%),加强学习培训,生化仪操作者争取通过大型仪器上岗证考试。
113. 实验室有科室授权资料,制定详细的操作技术标准增加室间质控项目,争取能够覆盖全体检验项目,无室间质评的项目进行比对。
14.15.16.17.18.19.20.21.223. 检验报告定期自查、反馈、整改。
对存在问题持续改进实验室与临床有2种沟通途径(网络及电话),争取多渠道与临床沟通定期召开与临床协调会议制度,听取临床意见。
完善质量体系文件,严格监控分析前、中、后关键流程。
改进程序,争取标本全程跟踪。
对未知标本进行血清学检测时,进行已知血清阳性和阴性对照。
室间质评争取全部达到项目的比对。
督促仪器厂家完成每年的仪器校准记录及报告。
严格按仪器设备操作规范操作。
定制201X年pot项目室间质评,督促临床科室进行室内质控。
检验科201X年3月第二篇:检验科整改报告检验科整改报告尊敬的医院领导:我院有关职能部门于近期对我科进行了满意度调查,调查发现,我科的满意率只有64%-74%,远未达到医院的有关要求,主要的反馈意见有:有时血标本丢失;有个别人服务态度差;有检验报告丢失及错发现象;外送检查报告回来慢,不及时清对;急诊铃有时失灵;需加强检验结果的核查,加强检验报告发放制度管理等。
检验科临床检验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措施
![检验科临床检验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3919f8750e2524de5187ee9.png)
五医院检验科管理持续改进汇报王跃平一、有完整检验科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制度和流程及工作记录)。
1、五医院检验科有完整检验科质量管理体系,我科又是大同市医学检验依托单位,制定颁布“大同市检验质量评价统一标准”,经常开展全科及全市检验质量控制知识教育和培训,充分认识开展检验室内质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全科建立和完善各种仪器档案。
各室建立完善仪器的使用、定标校准及保养记录登记本,包括试剂购入及使用登记(每一次所购入主要不同批号试剂,必须与上一次试剂对比试验和/或室内质控合格)。
3、完善各室室内质控制度。
建立仪器的使用室内质控文件册,统一质控标准,开展常规检验项目室内质控,参加部及省中心室间质评并取得好成绩。
尤其加强质控图的上图和绘制,认真作好各实验室室内质控失控原因分析和处理办法记录。
4、建立各室冰箱温度记录。
5、完善交接班制度。
尤其24小时提供检验服务。
6、建立和完善危急值记录,及时处理及时发报告。
二、严格遵守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完善检验质量保证措施1、修订完善检验科各实验室操作手册(SOP文件)。
2、对个别班组及负责人进行适当调整或补充加强。
具有高学历的人员担任专业组长。
(1)加强门诊化验室(窗口部门)工作。
(2)成立大同市医学检验质控部和山西省医师检验学会大同检验医师分会、大同市医学检验联盟,有利于提高指导全市医学检验整体水平。
(3)每年定期开展3-4次检验专业人员学术培训和全市二级医院和部分民营医院检验科年度室内、室间质量评价,(4)我科全年收入全市第一,试剂成本22%,耗材成本11%共计33%。
3、规范了HIV、微生物实验室管理程序,是山西省首批通过初筛实验室验收科室和国家微生物哨点医院科室。
三、检验科与临床建立有效的沟通方式1、进一步加强劳动纪律,对工作人员进行经常性的医德医风、职业道德教育,强化“病人第一、质量第一、服务第一、岗位第一、安全第一”,2、加强业务学习,外出开会、学习归来的同志必须就本次相关会议或学习内容在全科会上作专题汇报或讲座,不断提高整体水平。
临床检验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
![临床检验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cdff25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77.png)
临床检验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一、引言临床检验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关键环节,对于提高临床诊疗水平至关重要。
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临床检验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以确保临床检验结果准确可靠、操作规范一致,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二、目标1.提高临床检验质量水平,保障患者安全;2.建立完善的临床检验质量安全管理机制;3.完善和规范临床检验相关的各项流程和操作;4.强化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的意识和能力。
三、管理机制1.设立临床质量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制定临床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的制度和规范,并监督执行;2.制定和完善相关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和标准,包括实验室标本采集、处理、分析、结果报告等方面;3.建立和健全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流程和规范,包括内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评估等。
四、人员培训1.进行临床检验操作规范的培训,包括标本采集、仪器操作、实验方法等;2.建立健全的继续教育体系,定期组织培训会议、讲座等形式,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3.强化实验室质控意识和持续改进的能力培养。
五、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1.制定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标准和目标,监测和评价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和质量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可能存在的问题;3.制定和实施持续改进计划,对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和改进,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六、信息系统建设1.建立完善的临床检验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实验室设备管理、标本采集管理、质量控制数据分析等功能;2.制定标本采集和报告结果的电子化流程,提高操作效率和质量控制能力;3.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确保患者隐私和数据安全。
七、持续改进机制1.通过建立质量监控指标和持续改进报告制度,对实验室的检验质量进行评估和分析;2.定期召开质量安全管理小组会议,总结分析临床检验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制定改进计划;3.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合作,共同推进临床检验质量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
检验科整改措施(多篇范文)
![检验科整改措施(多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499cb30b4daa58da0114adc.png)
检验科整改措施检验科整改措施1.2.3.4. 下一步增加调查人数和科室,争取开展项目,调查覆盖全体医师和科室。
增加临床医师需求开展项目的调查表记录。
增加临床科室征求项目设置合理性意见调查表。
急诊项目设置争取征求临床科室意见,设置征求临床意见表,现能够满足危急情况下诊断治疗的需求。
5.6.7. 检验收费已按聊城市物价执行,所有项目均按聊城市检验项目物价收费。
制定开展新项目、仪器、试剂科室详细计划,进一步完善试剂管理。
规范新项目审批流程,开展前收集资料;征求意见;评估开展意义、开展项目所需人力、设备及空间资源等。
8.9.10.11. 全面实施新项目开展后跟踪记录。
有传染病职业暴漏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有培训及演练记录,加强培训。
定期监控环境、各种消毒用品的有效性,及时作细菌培养检测。
大型生化分析仪操作者5人持有上岗证(≥80%),加强学习培训,生化仪操作者争取通过大型仪器上岗证考试。
12.13. 实验室有科室授权资料,制定详细的操作技术标准增加室间质控项目,争取能够覆盖全体检验项目,无室间质评的项目进行比对。
14.15.16.17.18.19.20.21.22.23. 检验报告定期自查、反馈、整改。
对存在问题持续改进实验室与临床有2种沟通途径(网络及电话),争取多渠道与临床沟通定期召开与临床协调会议制度,听取临床意见。
(请勿抄袭好范文网:) 完善质量体系文件,严格监控分析前、中、后关键流程。
改进程序,争取标本全程跟踪。
对未知标本进行血清学检测时,进行已知血清阳性和阴性对照。
室间质评争取全部达到项目的比对。
督促仪器厂家完成每年的仪器校准记录及报告。
严格按仪器设备操作规范操作。
定制XX年poct项目室间质评,督促临床科室进行室内质控。
检验科XX年3月第二篇:检验科整改报告检验科整改报告尊敬的医院领导:我院有关职能部门于近期对我科进行了满意度调查,调查发现,我科的满意率只有64%-74%,远未达到医院的有关要求,主要的反馈意见有:有时血标本丢失;有个别人服务态度差;有检验报告丢失及错发现象;外送检查报告回来慢,不及时清对;急诊铃有时失灵;需加强检验结果的核查,加强检验报告发放制度管理等。
检验科临床检验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总结
![检验科临床检验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24c473a0b4c2e3f57276365.png)
检验科临床检验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总结
2013年上半年检验科认真配合院办落实各项二乙创建工作。
一、科室参与医院开展的急诊病例演练5次,使科室成员进一步熟练掌握危急值报告流程和规范操作。
二、科室根据二级乙等评审标准,临床检验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创建内容进行积极准备。
基本完成质量控制、标本管理、仪器管理、试剂和质量管理、信息管理、生物安全等台账准备工作。
三、根据二乙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检验科进行重新专修,重新布局各实验区域,科室环境也得到明显改善。
四、根据温州市二级乙等评审标准实验室未达到的内容,细则92:实验室生物安全根据未达到的要求。
1、实验室要安装非手动洗手水龙头,每实验室至少设一个,位置靠出口处。
2、实验室要有冲眼装置及其他个人防护用品,工作人员能正确使用。
3、实验室紫外线灯布局不合理。
五、下半年工作对检查组质量检查反馈信息进行认真分析和总结。
并做好对科室存在不足及日常反馈信息进行及时调整和改进。
检验科
2013年8月12日。
检验科临床检验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措施
![检验科临床检验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ba1f434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44.png)
检验科临床检验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措施引言临床检验在医疗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指通过一系列实验室检验手段来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及诊断疾病的方法。
而临床检验质量管理的目的就在于确保检验结果可靠、准确,提高临床决策的正确性和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为了不断提升临床检验质量,持续改进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持续改进措施,并详细阐述各个措施的具体操作方法。
1. 定期评估和更新质量控制程序定期评估和更新质量控制程序是持续改进质量管理的基础。
这项措施的目的是确保质量控制程序能够及时适应新型检验方法、设备和要求的变化。
具体操作如下:•文档和记录更新:对已有的质量控制程序进行评估,如流程文件、SOP(标准操作程序)等,并及时更新。
•人员培训:对参与质量控制的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了解新的质量控制方法和程序。
•检验设备校准:定期校准检验设备,确保其准确性和稳定性。
•内部审核和外部评估: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和外部评估,评估质量控制程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2. 引入质量指标和指标监控引入质量指标和指标监控是持续改进质量管理的重要措施。
通过监控关键质量指标,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临床检验的质量。
具体操作如下:•确定质量指标:根据临床检验的特点和需求,确定一些重要的质量指标,如误差率、准确性、一致性等。
•数据收集和分析:收集质量指标相关的数据,并进行定期统计和分析。
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和工具,如控制图、趋势分析等。
•及时纠正问题:当质量指标超出预期范围时,需要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以避免对患者健康造成影响。
•持续改进:通过不断监控和分析质量指标,可以发现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临床检验的质量。
3. 实施质控教育和培训质控教育和培训是提高临床检验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对检验人员进行培训,可以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增强他们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感。
具体操作如下:•建立培训计划:根据检验人员的需要和质量控制的要求,制定质控教育和培训计划。
检验科-临床检验标本管理PDCA持续改进案例汇报
![检验科-临床检验标本管理PDCA持续改进案例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445015ab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ce.png)
临床检验标本管理PDCA持续改进案例汇报XX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一、预期目标:所有送达检验科的检验标本应符合接收标准,避免患者重新采集或重留标本,延误检测时间。
二、监测结果:每天都有极少数不符合检验标本接收标准的标本被退回临床科室。
三、问题描述:检验前质量控制是检验质量的重要保证,合格的标本是检验质量控制的第一步。
因此患者样本的管理和保证样本的合格率,就成为实验室管理者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不合格的标本会延误标本正确结果的检测发放,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医生对患者的治疗。
因此,降低标本的不合格率对保证检验质量起着关键作用。
在实际工作中,检验质量不仅仅医学检验科内部的事情,而是涉及到全院每一个临床科室的医生和护士甚至是在院内学习和实习生、进修的医生以及负责运送样本的工人。
由于涉及的人员众多、部分人员流动性大、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同、以及医生、护士和检验科室的沟通机制不够完善或者检验科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均有可能导致不合格标本时常发生。
对于检验科而言,降低标本不合格率甚至追求零不合格率是其终极的质量目标之一,同时这对保障临床和患者及时获得准确的检验结果也是至关重要的。
1问题现状本实验室的信息管理系统上建立了检测检验质量关键指标的体系,其中就包括样本的不合格率,依托1IS的强大数据库管理模式和信息处理能力,科室每月都会进行统计样本的不合格率,看其是否能达到本科室制定的质量目标。
通过对全院各临床科室标本2015年2月到2016年1月的一年的不合格标本进行统计数据,得到如下结果:图1:检验科标本不合格率统计数据■标本量少,建议重采!图2检验科不合格标本原因分布■标本有凝块!■容器错误!■标签与标本不符!■医嘱撤销!■空管/无标本!■采样时间不对!■标本溶血■标本脂血■痰液采取不当(如唾液)■标本泄露、污染■其他从表1可以看出全院2015年4月到2016年1月共十个月的样本合格标本比率总不符合率均控制在1.0%以内,虽然达到了科室的质量目标,但是但仍有大多数超过0∙5虬表2总结了全年不合格样本的原因分布,其中显示标本量少和标本有凝块儿乎占了不合格标本的一半;其他依次分别是容器错误、标签和标本不符、医嘱撤销、空管/无标本、采样时间不对、标本溶血、标本脂血、痰液采取不当(如唾液)、标本泄露、污染以及其他(例如标本黄疸,抽取错误,标本已干、标本丢失等非常罕见退回)等原因。
检验科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
![检验科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da1307ff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23.png)
检验科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室主任持有临床检验专业技术职务证书;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和考核;检验人员持续教育记录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之前存在员工资质不符合要求的情况,经过培训和考核后,现在所有员工都持有相应的证书。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需要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和考核,确保员工的技能和知识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2、质控人员定期开展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评估,制定和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和程序,建立和维护质量手册和记录。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之前质控人员的工作不够规范和严谨,现在已经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和程序,并且定期开展内部和外部质量控制和评估。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质量管理制度和程序的执行和监督,确保质量控制活动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3、建立标准化操作规程,规范检验流程和操作方法,确保结果准确可靠;建立异常结果处理流程,及时报告和处理不良事件。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之前操作规程不够规范,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存在问题,现在已经建立了标准化操作规程,并且建立了异常结果处理流程,及时报告和处理不良事件。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操作规程的执行和监督,确保检验流程和操作方法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持续改进1、定期开展检验质量管理评审,总结经验和教训,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推动持续改进。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之前的评审工作不够规范和及时,现在已经建立了定期的评审机制,并且总结经验和教训,提出了改进建议和措施。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评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确保评审工作的规范化和及时性,推动持续改进。
2、定期开展客户满意度调查,了解客户需求和意见,及时改进服务质量。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之前客户满意度调查工作不够及时和全面,现在已经建立了定期的调查机制,并且及时了解客户需求和意见,改进服务质量。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客户满意度调查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确保调查工作的全面性和及时性,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
临床检验科管理系统与持续改进督查
![临床检验科管理系统与持续改进督查](https://img.taocdn.com/s3/m/534ae9b06f1aff00bed51ec6.png)
临床检验管理与持续改进时间:地点:负责人:质控人员:一、检验质量与安全管理((★)(★)为核心条款,(★)为核心制度)(一)部门设置、布局、设备设施;服务项目;急诊检验1、设置、布局、设备设施符合《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合作单位服务协议;(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定期网络通报细菌耐药、临床标本菌种分布(1次/季度);三年开展的检验新项目一览表4.15.1(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临床合理性建议、新项目设置合理性及急诊检验满意度调查表(2次/年);(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急诊项目报告时间对外公示(急性心肌标志物、凝血和感染)(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5、检验项目、设备、试剂管理:三证齐全;分子诊断项目(外送);应急检测能力和技术储备;方法学验证及评价记录(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6、新项目审批及实施流程:步骤;新项目实施后的跟踪,听取临床对新项目设置合理性的意见,改进项目管理(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二)实验室安全程序,制度及相应的标准操作程序,遵照实施并记录1、《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科主任负责、记录、培训;实验室生物安全分区、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标志、工作流程避免交叉污染;(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洗眼器、冲淋装置及其他急救设施及耗材、警示标识、《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档案》;(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传染病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培训演练;《标本溢洒处理流程》消毒记录、检测;废水废物专人负责、记录、整改(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微生物菌种、毒株的管理规定与流程》专人负责、应急预案、记录;《化学危险品的管理制度》《化学危险品清单和安全数据表》储存、记录《化学危险品溢出与暴露的应急预案》(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三)具备临床检验专业资质的人员进行检验质量控制活动,解释检查结果4.15.31、生化室≥80%的员工持卫生部核发的大型生化分析仪上岗证、科主任资质(副高以上)、《实验室上岗、轮岗、定期培训及考核》、检验全程质量控制授权及动态管理(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四)检验报告及时、准确、规范,严格审核制度1、量值溯源、校准验证、能力验证、室内质控、室间质评(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检验报告时限(TAT):临检常规项目≤30分钟;生化、免疫常规项目≤1个工作日;微生物常规项目≤4个工作日;时限符合率≥90%;《检验结果报告时间定期评估》(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检验报告双签字制度》及审核《复检制度》及记录;《检验报告单书写制度》书写规范、统一,检查内容:格式、检验项目名称中英文对照、报告单位、参考范围、患者信息、标本类型、标本采集时间、结果报告时间、双签名等(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实验室与临床沟通机制》宣传、咨询、沟通、记录;《检验与临床的科间协调会议制度》每年1-2次(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五)试剂与校准品管理:《试剂与校准品管理制度》(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六) 检验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1、《检验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名册》及组织结构图2、《检验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工作记录、佐证材料)3、《检验质量与安全监控指标》、定期量化评估4、质量体系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标准操作规程和记录表格等(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七) 《标本采集运输指南》:标本接收、拒收标准与流程及记录;标本全程跟踪、检验结果回报时间(TAT)查询;标本处理、保存专人负责(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八)室内质控:室内质控项目一览表、质控记录、质控规则、质控报告负责人签字、质控重点项目流程和记录及评价1、《临床化学、免疫学、血液学和凝血试验的质量控制流程》2、《血涂片评价和分类计数的质量控制流程》3、《细菌、分枝杆菌和真菌检测的质量控制流程》4、《尿液分析和临床显微镜检查的质量控制流程》5、《采用质量控制鉴别病毒鉴定试验中的错误检验结果》(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九) 参加室间质评或能力验证活动:室间质评记录、室间质评项目一览表、无室间质评检验项目的替代评估方案;(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十)保证检测系统的完整性和有效性;POCT项目均应开展室内质控,并参加室间质评;(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十一)实验室信息管理(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十二) 新技术准入制度(★)(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十三)专项督查1、患者知情同意与告知、医患沟通、隐私保护、私密沟通场所(★)(★)(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危急值(★)(★)(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不良事件(★)(★)(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培训(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十四)补充项目:(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三、其它1、急救设施、设备、药品管理(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人员配备与培养(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病人投诉及医疗纠纷(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五、统计(检验质量与安全指标、本月工作量、不良事件、危急值、投诉等)。
检验科三甲标准要求内容
![检验科三甲标准要求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d710b81110a6f524cdbf8501.png)
第 3 页
排工作流程 以避免交叉 污染。 2.无违规情况。 4.16.2.3 【C】 1.根据工作人员的不同工作性质,按照行业规范进行充分的个 人防护。 2.配备洗眼器、冲淋装置及其他急救设施及耗材,并保证以上 设施可正常工作。 3.设立适当的警示标识,对生物安全、防火防爆安全、化学安 全等做出充分警示。 4.如开展放射免疫分析和其他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的检测,保证 实验室配置 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时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性。 充分的安全 5.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防护设施。 【B】符合“C”,并 1.根据实验等级设置个人防护,能执行。 2.实验室出口处设有专用手部消毒设备。 3.各种设施定期维护,保障正常。 【A】符合“B”,并 实验室安全防护到位,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档案管理。 【C】 1.建立易燃、易爆物品的储存使用制度。 2.设置专门的储藏室、储藏柜。 3.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实验室的消防安全。 4.定期检查灭火器的有效期。 4.16.2.4 5.保持安全通道畅通。 有消防安全 【B】符合“C”,并 保障。 1.定期检查各种电器,电路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2.对消防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A】符合“B”,并 有关人员掌握消防安全知识与基本技能,进行消防演习并持续 改进。 4.16.2.5 【C】 1.制订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 实验室制订 2.相关人员知晓职业暴露的应急措施与处置流程。 各种传染病 【B】符合“C”,并 职业暴露后 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职业暴露的培训及演练,并作相关记录 的应急措 施,并详细 。 记录处理过 【A】符合“B”,并 程。
第 6 页
4.16.4检验报告及时、准确、规范,严格审核制度。 4.16.4.1 【C】 实验室应采用量值溯源,校准验证,能力验证或室间质评,实 验室间的比对等方式充分保证每一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保证每一项 【B】符合“C”,并 检验结果的 开展室内质控与室间质评,保障检验质量。 准确性。 【A】符合“B”,并 室内质控与室间质评结果达到质量控制目标。 4.16.4.2 【C】 1.严格执行检验报告双签字制度(急诊除外)。 2.指定经验丰富,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较高的人员负责检验报 告的审核。 【B】符合“C”,并 严格执行检 1.审核重点识别分析前阶段,由于标本不规范所带来的结果错 验报告双签 误。 字制度。 2.对于识别出的分析前不合格标本,应保留相关记录。 3.制定复检制度并保留相关的复检记录。 【A】符合“B”,并 有根据审核结果进行整改的措施,持续改进检验报告质量。 4.16.4.3 【C】 1.严格遵守国家或地方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制定明 确的检验报告时限(TAT)。 2.定期评估检验结果的报告时间。 3.明确规定“特殊项目”清单。特殊项目的检测,原则上不应 检验结果的 超过2周时间;提供预约检测。 报告时间能 【B】符合“C”,并 够满足临床 1.临检常规项目≤30分钟出报告。 诊疗的需求 2.生化、免疫常规项目≤1个工作日出报告。 。 3.微生物常规项目≤4个工作日。 4.时限符合率≥90%。 【A】符合“B”,并 对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有成效。 4.16.4.4 【C】 1.检验报告单格式规范、统一,有书写制度。 2.报告单提供中文或中英文对照的检测项目名称。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实施细则 检验科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实施细则 检验科](https://img.taocdn.com/s3/m/9ec59f8e680203d8ce2f242c.png)
评审标准
评价要点
责任部门
协助部门
工作组
4.15.1临床检验部门设臵、布局、设备设施符合《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服务项
目满足临床诊疗需要,能提供24小时急诊检验服务。
4.15.1.1
临床检验项目满足临床需要。
【C】
1.按照《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的要求,全院临床实验室集中设臵,统一管理,资源共享。
【B】符合“C”,并
1.各实验室设臵安全员,负责各个场所的安全。
2.保存完整的各项安全相关活动记录。
【A】符合“B”,并
严格执行安全规程,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定期研究安全管理,保障实验室安全,各项记录完整。
4.15.2.2
实验室进行生物安全分
【C】
1.实验室生物安全分区合理,有明确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标志。
【B】符合“C”,并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职业暴露的培训及演练,并作相关记录。
4.15.2.5
实验室制订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的应急措施,并详细记录处理过程。
【A】符合“B”,并
有职业暴露处臵登记及随访记录,有根据职业暴露的案例分析改进职业暴露管理。
4.15.2.6
实验室制定针对不同情况的消毒措施,并保留各种消毒记录。定期监控各
4.15.2.8
实验室应建立微生物菌种、毒株的管理规定,并安排专人进行监督。(可选,县医院必选)
【C】
1.建立微生物菌种、毒株的管理规定与流程。
2.微生物实验室有专人负责菌(毒)种管理。
【B】符合“C”,并
1.样品收集、取用有相应的过程记录。
2.有相应的应急预案。
3.职能部门有监管记录,有改进措施。
种消毒用品的有效性。
十五、临床检验管理与持续改进(检验科)
![十五、临床检验管理与持续改进(检验科)](https://img.taocdn.com/s3/m/506d3286360cba1aa811da75.png)
【C】
1.检验科主任为实ຫໍສະໝຸດ 室安全责任人。2.有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严格规定各个场所、各工作流程及不同工作性质人员的安全准则。
3.保存完整的安全记录。
4.开展安全制度与流程管理培训,相关人员知晓本岗位的履职要求。
【B】符合“C”,并
1.各实验室设置安全员,负责各个场所的安全。
2.保存完整的各项安全相关活动记录。
【B】符合“C”,并
1.样品收集、取用有相应的过程记录。
2.有相应的应急预案。
3.职能部门有监管记录,有改进措施。
【A】符合“B”,并
实验室微生物菌种、毒株收集、取用、处理记录完整,无意外事件发生。
4.15.2.9
实验室建立化学危险品的管理制度。
【C】
1.建立化学危险品的管理制度。
2.建立化学危险品清单和安全数据表。
5.保持安全通道畅通。
【B】符合“C”,并
1.定期检查各种电器,电路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2.对消防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A】符合“B”,并
有关人员掌握消防安全知识与基本技能,进行消防演习并持续改进。
4.15.2.5
实验室制订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的应急措施,并详细记录处理过程。
【C】
1.制订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
【C】
1.不同实验室应组织有针对性的上岗、轮岗、定期培训及考核,对通过考核的人员予以适当授权。
2.选择并授权具有相关资质、经验丰富及较高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的人员负责检验全程质量控制工作及结果解释工作。
【B】符合“C”,并
1.对授权工作实行动态管理。
2.有职能部门监督检查,评价培训效果。
十五、临床检验管理系统与持续改进(检验科)
![十五、临床检验管理系统与持续改进(检验科)](https://img.taocdn.com/s3/m/7ab470e9227916888586d758.png)
严格执行安全规程,定期进展安全检查,定期研究安全管理,保障实验室安全,各项记录完整。
实验室进展生物安全分区并合理安排工作流程以防止交叉污染。
【C】
1.实验室生物安全分区合理,有明确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标志。
2.合理设计工作流程以防止交叉污染。
【B】符合“C〞,并
有职能部门监视检查。
【B】符合“C〞,并
1.每年根据临床科室需求,经论证后与时推出新项目。
2.微生物检验项目对院内感染控制与合理用药提供充分支持。
【A】符合“B〞,并
1.定期〔至少每季〕向临床科室通报细菌耐药情况。
2.至少每半年一次向临床征求对项目设置合理性意见,持续改良,确保检验项目满足临床需求。
能提供24小时急诊检验服务。
2.急诊检验项目在规定时间内报告。
【A】符合“B〞,并
1.开展心肌标志物、凝血和感染等指标的测定。
2.临床各科对开展急诊检验服务满意度高。
检验项目、设备、试剂管理符合现行法律法规与卫生行政部门标准的要求。
【C】
1.检验项目符合卫生行政部门准入X围。
2.检验仪器、试剂三证齐全,符合国家有关部门标准和准入X围。
4.有化学危险品溢出与暴露的应急预案。
5.相关人员对制度和预案的知晓率≥95%。
【B】符合“C〞,并
有职能部门监管的记录。
【A】符合“B〞,并
针对监管情况,持续改良危险品管理工作。
4.15.3由具备临床检验专业资质的人员进展检验质量控制活动,解释检查结果。
有明确的临床检验专业技术人员资质要求。
【C】
评审标准评价要点科主任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能够用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岗位职责与质量安全指标落实全面质量管理与改良制度开展室质控参加室间质评对床旁检验项目按规定进展比对和质量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有新项目审批及实施流程。
2.新项目开展应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新项目开展前应收集相关的检验资料。
(2)征求相关临床科室专家意见。
(3)评估新项目开展的意义。
(4)评估开展该检验项目所需人力、设备及空间资源。
(5)核定该项目开展所需仪器、试剂的三证是否齐全。
(6)核定该项目的收费情况或在卫生与物价行政部门备案情况。
【A】符合“B”,并
开展1.无违规情况。
2.若设置有结核检测实验室,则应至少达到P2实验室标准。(可选)
十五、临床检验管理与持续改进(检验科)
评审标准
评价要点
4.15.2有实验室安全程序、制度及相应的标准操作程序,遵照实施并记录。
4.15.2.3
实验室配置充分的安全防护设施。
【C】
1.根据工作人员的不同工作性质,按照行业规范进行充分的个人防护。
十五、临床检验管理与持续改进(检验科)
评审标准
评价要点
4.15.1临床检验部门设置、布局、设备设施符合《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服务项目满足临床诊疗需要,能提供24小时急诊检验服务。
4.15.1.1
临床检验项目满足临床需要。
【C】
1.按照《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的要求,全院临床实验室集中设置,统一管理,资源共享。
4.15.4.4
检验报告格式规范、统一。
【C】
1.检验报告单格式规范、统一,有书写制度。
2.报告单提供中文或中英文对照的检测项目名称。
3.检验报告采用国际单位或权威学术机构推荐单位,并提供参考范围。
4.检验报告单包含充分的患者信息,标本类型、样本采集时间、结果报告时间。
5.有双签字。
【B】符合“C”,并
【A】符合“B”,并
1.仪器、试剂三证均在有效期内。
2.项目收费规范,无违规收费。
十五、临床检验管理与持续改进(检验科)
评审标准
评价要点
4.15.1临床检验部门设置、布局、设备设施符合《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服务项目满足临床诊疗需要,能提供24小时急诊检验服务。
4.15.1.4
有新项目审批及实施流程。
【C】
1.能提供24小时急诊检验服务。
2.急诊项目设臵充分征求临床科室意见,使检验项目既能满足危急情况下诊断治疗的需求,又不过度浪费急诊资源。
3.明确急诊检验报告时间,临检项目≤30分钟出报告,生化、免疫项目≤2小时出报告。
【B】符合“C”,并
1.检验项目满足危急情况下诊疗需求,开展必须的常规检查。
【A】符合“B”,并
严格执行安全规程,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定期研究安全管理,保障实验室安全,各项记录完整。
4.15.2.2
实验室进行生物安全分区并合理安排工作流程以避免交叉污染。
【C】
1.实验室生物安全分区合理,有明确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标志。
2.合理设计工作流程以避免交叉污染。
【B】符合“C”,并
有职能部门监督检查。
5.保持安全通道畅通。
【B】符合“C”,并
1.定期检查各种电器,电路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2.对消防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A】符合“B”,并
有关人员掌握消防安全知识与基本技能,进行消防演习并持续改进。
4.15.2.5
实验室制订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的应急措施,并详细记录处理过程。
【C】
1.制订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
3.检验收费经过物价部门核准。
4.能开展分子诊断项目,并具有一定的针对突发传染病等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检测能力和技术储备。
5.相关人员知晓履职要求。
【B】符合“C”,并
1.职能部门定期对开展项目和仪器、试剂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改进。
2.进行恰当的方法学验证以保证准确度、精密度、灵敏度、线性范围、干扰及参考范围设定等各项技术参数均能符合临床使用需求。
【C】
1.不同实验室应组织有针对性的上岗、轮岗、定期培训及考核,对通过考核的人员予以适当授权。
2.选择并授权具有相关资质、经验丰富及较高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的人员负责检验全程质量控制工作及结果解释工作。
【B】符合“C”,并
1.对授权工作实行动态管理。
2.有职能部门监督检查,评价培训效果。
【A】符合“B”,并
2.对于识别出的分析前不合格标本,应保留相关记录。
3.制定复检制度并保留相关的复检记录。
【A】符合“B”,并
有根据审核结果进行整改的措施,持续改进检验报告质量。
4.15.4.3
检验结果的报告时间能够满足临床诊疗的需求。
【C】
1.严格遵守国家或地方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制定明确的检验报告时限(TAT)。
2.开展检验项目满足临床需要。
3.检验项目具有前沿性、能够保证疑难疾病的诊断。
4.检验项目应覆盖医院各临床科室所诊治的病种。
5.对本院临床诊疗临时需要,而不能提供的特殊检验项目,可委托其他三级甲等医院提供服务,或多院联合开展服务,但应签署医院之间的委托服务协议,必须有室内与室间质量控制及结果回报时限等保证条款。
2.实验室出口处设有专用手部消毒设备。
3.各种设施定期维护,保障正常。
【A】符合“B”,并
实验室安全防护到位,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档案管理。
4.15.2.4有消防安全保障。
【C】
1.建立易燃、易爆物品的储存使用制度。
2.设置专门的储藏室、储藏柜。
3.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实验室的消防安全。
4.定期检查灭火器的有效期。
【B】符合“C”,并
1.每年根据临床科室需求,经论证后及时推出新项目。
2.微生物检验项目对院内感染控制及合理用药提供充分支持。
【A】符合“B”,并
1.定期(至少每季)向临床科室通报细菌耐药情况。
2.至少每半年一次向临床征求对项目设置合理性意见,持续改进,确保检验项目满足临床需求。
4.15.1.2
能提供24小时急诊检验服务。
【B】符合“C”,并
1.有新项目实施后的跟踪,听取临床对新项目设置合理性的意见,改进项目管理。
2.有职能部门监管记录。
【A】符合“B”,并
新项目开展符合规范,审批资料完整,为提高诊疗质量提供支持。
4.15.2有实验室安全程序、制度及相应的标准操作程序,遵照实施并记录。
4.15.2.1
有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
1.科室有专门人员定期自查、反馈、整改。
2.有职能部门监督检查、反馈,落实整改措施。
【A】符合“B”,并
检验报告合格率≥95%。
4.15.4.5
实验室与临床建立有效的沟通方式。
【C】
1.实验室与临床建立有效沟通机制,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如电话或网络等),及时接受临床咨询。
2.实验室通过有效的途径(如参与临床查房、现场宣讲、提供网络资料等)宣传新项目的用途,解答临床对结果的疑问。
2.职能部门有监管记录,有改进措施。
【A】符合“B”,并
实验室废弃物、废水处理登记资料完整,处理规范,无污染事件发生。
4.15.2.8
实验室应建立微生物菌种、毒株的管理规定,并安排专人进行监督。
(可选,县医院必选)
【C】
1.建立微生物菌种、毒株的管理规定与流程。
2.微生物实验室有专人负责菌(毒)种管理。
3.指定专门的储存地点,专人管理,对使用情况做详细记录。
4.有化学危险品溢出与暴露的应急预案。
5.相关人员对制度和预案的知晓率≥95%。
【B】符合“C”,并
有职能部门监管的记录。
【A】符合“B”,并
针对监管情况,持续改进危险品管理工作。
4.15.3由具备临床检验专业资质的人员进行检验质量控制活动,解释检查结果。
2.相关人员知晓职业暴露的应急措施与处置流程。
【B】符合“C”,并
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职业暴露的培训及演练,并作相关记录。
【A】符合“B”,并
有职业暴露处置登记及随访记录,有根据职业暴露的案例分析改进职业暴露管理。
4.15.2.6
实验室制定针对不同情况的消毒措施,并保留各种消毒记录。定期监控各种消毒用品的有效性。
2.急诊检验项目在规定时间内报告。
【A】符合“B”,并
1.开展心肌标志物、凝血和感染等指标的测定。
2.临床各科对开展急诊检验服务满意度高。
4.15.1.3
检验项目、设备、试剂管理符合现行法律法规及卫生行政部门标准的要求。
【C】
1.检验项目符合卫生行政部门准入范围。
2.检验仪器、试剂三证齐全,符合国家有关部门标准和准入范围。
有管理试剂与校准品制度,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合法。
培训及考核记录完整,有授权人员的定期评价,工作人员无超权限范围操作。
十五、临床检验管理与持续改进(检验科)
评审标准
评价要点
4.15.4检验报告及时、准确、规范,严格审核制度。
4.15.4.1
保证每一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C】
实验室应采用量值溯源,校准验证,能力验证或室间质评,实验室间的比对等方式充分保证每一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1.生化室≥80%的员工持卫生部核发的大型生化分析仪上岗证。
2.医院若设置有“分子生物学实验室、HIV初筛实验室等”,则≥60%员工持证上岗。(可选)
【A】符合“B”,并
科室负责人具备检验专业副高及以上技术职称。
4.15.3.2
不同实验室组织有针对性的上岗、轮岗、定期培训及考核,对通过考核的人员予以适当授权。
2.定期评估检验结果的报告时间。
3.明确规定“特殊项目”清单。特殊项目的检测,原则上不应超过2周时间;提供预约检测。
【B】符合“C”,并
1.临检常规项目≤30分钟出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