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病原真菌 第二节 鞭毛菌亚门真菌
第二章鞭毛菌亚门之二aj共32页
![第二章鞭毛菌亚门之二aj共32页](https://img.taocdn.com/s3/m/5ff693a0aaea998fcc220ea9.png)
1)孢囊梗的形态、大小、无有乳头状突起
4)卵孢子的形态(满器与否)。
重要属分述:
1)Sclerospora 指梗霉属:孢囊梗粗大,顶端分支似手指
状。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系统侵染。
S.graminicola 粟白发病菌, 引起北方谷子白发病:使叶
P. parasitica 引起十字花科蔬
菜霜霉病。发生在下部叶片。
P. tabacina为害烟草,对外检
疫对象。通常取叶脉附近病组织 捣碎观察卵孢子。
P. parasitica
blue mould of tobacco caused by Peronospora tabacina
(3)Pseudoperonospora 假霜
为害地下、地面、叶也为害,低 温高温都分别有引起某些疫病严 重为害。 P.infestans马铃薯叶片、块茎 P.parasitica蔬菜其它作物根腐
2、霜疫霉科:Peronophythoraceae(以前腐霉科)
1961年建属,此科是1978年由柯文雄建立的。只有1属1
种:Peronophythora litchii 为害荔枝叶、花,主要为害
1、腐霉科Pythiaceae 为水霉目进化到高等霜霉目的过渡类型。 水生、两栖和陆生,陆生种类引起植物危险病害 (马铃薯晚疫病 )。腐生-寄生。 孢囊梗分化不明显到与菌丝有显著区别。
注意隔膜
有些种的孢子囊萌发产生泄管
顶端膨大成囊状──称为泡囊 原孢子囊内原生质进入泡囊内割裂成 游动孢子。
高等的孢子囊可直接萌发生出芽管。
霉属:假二叉单轴分枝,不对称, 顶端尖,与主轴成锐角,孢子囊 有乳状突起,可产生游动孢子。
P.cubensis 瓜类霜霉,黄褐色
第二章植物病害基础知识10(2)
![第二章植物病害基础知识10(2)](https://img.taocdn.com/s3/m/258c5007f78a6529647d5386.png)
A无隔菌丝 B有隔菌丝
1. 有隔菌丝
2. 无隔菌丝
有隔菌丝
有 隔 菌 丝
无隔菌丝
真菌的菌丝
真菌的菌丝
菌丝一般从孢子萌发而来,形成菌丝体,最后 再产生孢子。
孢子萌发产生菌丝
后期菌丝产生孢子
菌丝生长
菌丝的正常功能是摄取养分并不断生长发育。 依真菌的种类不同,菌丝在寄主体内的寄生 方式也不同: a) 生长在寄主细胞内的真菌,由菌丝直接从寄 主内吸收养分; b) 生长在寄主细胞间的真菌,则以菌丝体上产 生的特殊结构——吸器,伸入细胞内吸取养 分。
动物的病害。
有益真菌可被用来制药、生产食品和用于生防等。 寄生植物的真菌能引起植物病害,称植物病原真菌。
(一)真菌的一般性状
(一)真菌的一般性状
1.真菌的营养体
(1)菌丝体 典型的真菌营养体为 纤细分支的丝状体,单根的丝状体 称为菌丝,很多菌丝交织成团,称 菌丝体。低等真菌菌丝为无隔菌丝, 高等真菌菌丝为有隔菌丝。 真菌的菌丝体
3、子囊菌亚门
除酵母菌为单细胞外,其它子囊菌的营养体都是分 枝繁茂的有隔菌丝体;
无性繁殖在孢子梗上产生分生孢子。产生分生孢子 的子实体有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盘等。
有性繁殖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大多数子囊产生在 子囊果内,少数裸生。 子囊果: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的结构体称子囊果; 根据其不同形态,子囊果分四种类型:闭囊壳、子囊 壳、子囊盘、子囊腔。
丝孢菌
分生孢子着生在分生孢子梗上, 有少部分不产生分生孢子,只 产生菌核。 丝孢菌中很多是重要的植物病 原菌。如稻梨孢菌引起的水稻 稻瘟病,丝核菌引起水稻纹枯
病及多种作物立枯病。
梨孢属
腔胞菌
第二章病原真菌第二节鞭毛菌亚门真菌ppt课件
![第二章病原真菌第二节鞭毛菌亚门真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072b513482fb4daa58d4b5d.png)
-
3
2、游动孢子囊
低等:有水才能萌发
高等:有明水,温度低,产生游动孢子——间接 萌发;温度稍高,直接产生芽管——直接萌发 。
(三)有性生殖
低等的种类以游动配子结合,产生合子,发 育成休眠孢子囊;大多数以异形配子囊结合产生 卵孢子。
2019 4
(四)分纲
根据: 游动孢子鞭毛的类型;鞭毛的 数目;鞭毛着生的位置。分为4纲。 根肿菌纲(Plasmodiophoromycetes):图-4 游动孢子前端有两根长短不等的尾鞭 壶菌纲(Chytridiomycetes):图-1 游动孢子后端有一根尾鞭
胞膨大和组织的增生)。
单目(根肿菌目
Plasmodiophorales),
单科(根肿菌科
Plasmodiophoraceae
),16属。
(一)形态特点
营养体:多核原生质团,呈变形虫状,可在细胞间移动。
产果方式:整体产果式。 无性繁殖:产生薄壁游动孢子囊( 形成游动孢子囊的原质团为单倍体 ), 有两根长短不等顶生鞭毛,属尾鞭型鞭毛,短的在前,长的向后。 有性生殖:同型游动配子结合形成合子,合子侵入寄主组织,核 配,减数分裂,形成厚壁的休眠孢子(囊)(形成休眠孢子囊的原质团为二
释放游动孢子。
2019
-
11
(四)重要的属
1、节壶菌属(Physoderma):
菌体在寄主细胞内形状多变,之 间有细丝相连;最后在寄主内形成 休眠孢子囊;休眠孢子囊呈扁球形,
黄褐色,具囊盖,萌发时释放多个
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囊盖上有裂纹, 萌发时自囊盖裂纹处开裂,释放游
动孢子。
为高等植物的专性寄生菌,侵染寄主常引起病斑、稍隆起,但 不引起寄主组织的过度生长。 如:引起玉米褐斑病的玉蜀黍节壶菌(P. maydis)。
《植物病虫害防治》课后习题及答案
![《植物病虫害防治》课后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8ff2e6866fb84ae55c8dee.png)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植物病虫害防治作业题植物病理学部分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植物病害:植物在生长发育、储藏运输过程中,在一定外界环境影响下,受到病原生物或非生物的持续干扰,超越了它能忍受的范围,致使在生理上、组织上、及形态上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生长发育不正常,表现出一些特有的外部症状及内部病理变化,病因此造成产量下降、质量变坏、颗粒无收,降低了对人类的经济价值。
2、病状:植物生病后的不正常表现.3、病症:病原物在植物发病部位形成的有一定特点的结构。
4、病害三角:需要有病原生物、寄主植物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三者配合才能引起病害的观点,就称为“病害三角"。
5、侵染性病害:生物侵染引起的病害。
6、非侵染性病害:非生物因素导致的病害称。
二、填空1、引起病害的病原种类很多,依据性质不同分为()()两大类.2、根据病原生物的类别侵染性病害分为()( )()()()等。
3、植物病害的病状分为( )()()()()五大类型。
4、植物病害的病征分为()()()( )()五种类型。
5、()( )()构成病害发生的三要素。
6、植物侵染性病害由( )侵染引起,非侵染性病害由() 引起.7、植物病害症状包括( )和().8、1945年,爱尔兰由于()病大流行,而使欧洲以马铃薯为主食的地区饿死100万人,200万人逃亡海外,这称为爱尔兰饥荒。
9、按照传播方式,植物病害可以可以分为()()( )( )等.1、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2、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线虫病害、寄生性植物病害3、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4、霉状物、粉状物、点状物、颗粒状物、脓状物5、寄主、病原、环境条件6、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7、病症、病状8、马铃薯晚疫病9、气传病害、种苗传播病害、土传病害、虫传病害三、选择1、植物细菌病害的病症是()。
a.脓状物b。
霉状物c。
粉状物d。
颗粒状物2、属于非侵染性病害的是( )。
a. 霜霉病b。
晚疫病c。
普通植物病理学重点问题解答
![普通植物病理学重点问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3e095ddb5022aaea998f0fc5.png)
第一章绪论1.植物病害、病害症状、病因的定义。
植物因受到不良条件或有害生物的影响超过它的忍耐限度而不能保持平衡时,植物的局部或整体的生理活动或生长发育就出现异常状态,这种表现异常的植物我们称之为植物病害。
症状是植物受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因素的侵扰后,内部的生理活动和外观的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
常见的病害症状有很多种,变化很多归纳起来只有5类,即变色、坏死、萎蔫、腐烂和畸形。
引起植物偏离正常生长发育状态而表现病变的因素谓之“病因”。
植物发生病害的原因很多,既有不适宜的环境因素,包括各种物理因素与化学围素,又有生物因素。
引起植物发生病害的生物,统称为病原生物(pathogen)。
病原生物的种类很多,有动物界的线虫和原生动物,有植物界的寄生藻和寄生性种子植物,有菌物界的真菌和粘菌,有原核生物界的细菌、放线菌和支原体,还有病毒界的病毒和类病毒。
由病原生物侵害植物引起的病害称为侵染病害。
没有病原生物侵染的植物病害称为非侵染性病害。
2.寄生性、致病性、抗病性的概念。
寄生性是寄生物从寄主体内夺取养分和水分等生活物质以维持生存和繁殖的特性。
一种生物生活在其他活的生物上,以获得它赖以生存的主要营养物质,这种生物称作寄生物(parasite)。
供给寄生物以必要生活条件的生物就是它的寄主(host)或宿主(parasitifer)。
寄生是生物的一种生活方式。
这两种生物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是寄生关系。
植物病害的病原物都是寄生物,但是寄生的程度不同。
有的是只能从活的植物细胞和组织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专性寄生物。
其营养方式为活体营养型(biotrophe)。
有的除寄生生活外,还可在死的植物组织上生活,或者以死的有机质作为生活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非专性寄生物,这种以死亡的有机体作为营养来源的称为死体营养型(necrtroph)。
只能从死有机体上获得营养的称腐生物(saprogen)。
植物病原物中,如真菌中的锈菌、白粉菌、霜霉菌等,以及寄生在植物上的病毒和种子植物,都是专性寄生的活体营养型。
第二章、鞭毛菌亚门真菌
![第二章、鞭毛菌亚门真菌](https://img.taocdn.com/s3/m/526ec35fa45177232f60a279.png)
荔枝霜疫霉(P. litchi)
1. 多级有限生长的孢囊梗;2. 同步生长的孢子囊;3a~e. 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4. 具双鞭毛的游动孢子;5. 具围生 雄器的藏卵器;6. 具侧生雄器的雄器和卵孢子
霜霉科(Peronosporaaceae)
病菌特征
①高等的卵菌,都是植物体上的活体寄生菌, 菌丝蔓延在寄生的细胞间,以吸器伸入寄主的细 胞内吸收养分。 ②孢囊梗有限生长,呈树枝状分枝。从 寄主的气孔产生, ③孢子囊在孢囊梗上形成,孢子囊卵圆形, 顶端乳头状突起,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或直接长 出芽管。 ④引起的病害通称霜霉病
• 两游现象:首先从 游动孢子囊中产生 洋梨形游动孢子, 经过一定时期的游 动,孢体变园,鞭 毛收缩,形成有细 胞壁的休止孢,经 休止后,萌发产生 肾脏形的游动孢子, 再经过休止以后, 萌发产生芽管。
• 层出现象(proliferation):即新孢子囊从 释放过游动孢子的空孢子囊里面或从成熟 孢子囊基部的孢囊梗侧面长出。
• 节壶菌属(Physoderma):菌体在寄主细胞内形 状多变,之间有细丝相连;最后在寄主内形成休 眠孢子囊;休眠孢子囊为扁球形黄褐色,以开盖 式释放游动孢子。 • 引起玉米褐斑病(P. maydis)危害叶片,叶鞘, 产生泡状、褐色隆起的病斑。
油壶菌属( Olpidium ):菌体在细胞内寄生, 形成孢子囊或休眠孢子,萌发时产生逸出芽 管穿透寄主组织而外露,顶部开裂释放出游 动孢子。游动孢子是传播一些病毒的介体。 • 引起十字花科猝倒病(O. brassicae)
壶菌纲(Chytridiomycetes)
• 营养体形态变化很大,从呈球形或近球形的 单细胞至较发达的无隔菌丝体。 • 多数生于水中,腐生在动植物残体上,部 分寄生于水生的小动物、藻类、真菌上, 有的生活于海洋中,陆生的主要在土壤中, 其中一些寄生于植物上,引起植物的病害。 与植病有关的只有壶菌目。
植物病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植物病理学复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cb123d69dc5022aaea00bb.png)
植物病理学复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 *1、植物病害 **2、病状 *3、病症 **4、病害三角 *5、侵染性病害**6、非侵染性病害二、填空*1、引起病害的病原种类很多,依据性质不同分为()()两大类。
**2、根据病原生物的类别侵染性病害分为()()()()()等。
*3、植物病害的病状分为()()()()()五大类型。
*4、植物病害的病征分为()()()()()五种类型。
*5、()()()构成病害发生的三要素。
**6、植物侵染性病害由()侵染引起,非侵染性病害由()引起。
*7、植物病害症状包括()和()。
**8、1945年,爱尔兰由于()病大流行,而使欧洲以马铃薯为主食的地区饿死100万人,200万人逃亡海外,这称为爱尔兰饥荒。
*9、按照传播方式,植物病害可以可以分为()()()()等。
三、选择*1、植物细菌病害的病症是()。
a.脓状物b.霉状物c. 粉状物d. 颗粒状物**2、属于非侵染性病害的是()。
a. 霜霉病b. 晚疫病c. 猝倒病d. 缺素症*3、引起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因素有()。
a. 缺素症b. 高温c. 病原菌d. 遗传因素*4、引起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因素有()。
a. 缺素症b. 真菌c. 线虫d. 原核生物**5、植物生病后表现下列病症,()是真菌性病害的病症。
a. 霉状物b. 粉状物c. 脓状物d. 颗粒状物**6、()是植物病害的病状。
a. 霉状物b. 坏死c. 脓状物d. 腐烂**7、、属于侵染性病害的是()。
a. 霜霉病b. 晚疫病c. 猝倒病d. 缺素症**8、()是植物病害的病症。
a. 霉状物b. 坏死c. 脓状物d. 腐烂四、判断对错*1、病害的三角关系指病原、植物和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
()**2、植物病害引起的萎蔫可以恢复。
()*3、植物病毒病没有病症。
()*4、非侵染性病害无病症,侵染性病害都有病症。
()**5、环境条件不仅本身可以引起非侵染性病害,同时又是传染性病害的重要诱因。
02-2真菌-鞭毛菌亚门
![02-2真菌-鞭毛菌亚门](https://img.taocdn.com/s3/m/994522e1f61fb7360b4c6593.png)
三、壶菌纲
节壶菌属(Physoderma)
玉米褐斑病
四、卵菌纲
营养体为发达的无隔菌丝 游动孢子囊萌发产生双鞭游动孢子,或直接 产生芽管
配子囊(雄器和藏卵器)配合,在藏卵器内 产生一个或多个卵孢子
生活习性:从水生到陆生
绵霉属(Achlya)
发达的无隔菌丝 筒状游动孢子囊 游动孢子:两游现象 藏卵器:多个卵孢子
鞭毛菌亚门真菌
一、鞭毛菌亚门的一般特性
二、根肿菌纲 三、壶菌纲
四、卵菌纲
一、鞭毛菌亚门的一般特性
1. 形态特征
营养体:原生质团或十分发达的无隔菌丝 无性繁殖:游动孢子囊和游动孢子 有性生殖:休眠孢子或卵孢子
一、鞭毛菌亚门的一般特性
2. 生活习性
多生活在水中或潮湿的环境中,高等鞭毛菌陆生
尾鞭:细而长,基部
长而坚实,
茸鞭:羽毛状
二、根肿菌纲
营养体为原生质团
无性孢子为双鞭游动孢子 有性生殖为厚壁休眠孢子
二、根肿菌纲
根肿菌属 (Plasm起100多
种十字花科植物的根肿病
根肿菌属(Plasmodiophora)
休眠孢子 整体产果
假霜霉属(Pseudoperonospora)
四、卵菌纲
白锈属(Albugo)
分体产果
水稻烂秧
游动孢子囊
藏卵器:多个卵孢子
四、卵菌纲
腐霉属(Pythium) 菜 豆 猝 倒
游 动 孢 子 囊
卵 孢 子
四、卵菌纲
疫霉属(Phytophthora)
马铃薯晚疫病 茄绵疫病
鞭毛菌亚门
![鞭毛菌亚门](https://img.taocdn.com/s3/m/db17bdde360cba1aa811da77.png)
褐土壤中。
稻绵霉(A. oryzae)寄生水稻幼苗,引起绵腐病,
通称烂秧。秧苗期长期低温阴雨、秧田灌水过深、过多 易发生。 症状特点:稻秧3叶期以前变黄腐 烂,基部近地面处有成团的放射状菌
丝体。
1、游动孢子在孢子囊孔口处形成休止孢 2、游动孢子 3、雄器、藏卵器及卵孢子
(三)霜霉目(Peronosporales)
游动孢子囊的释放:高等鞭毛菌的游动孢子囊成熟后 从菌丝或梗上脱落,随凤传播;低等鞭毛菌的游动孢 子囊成熟后不脱落,只放出游动孢子。
游动孢子囊的萌发:有直接萌发和间接萌发两种方式。 直接萌发是孢子囊萌发产生芽管发育成菌丝,高等鞭 毛菌;间接萌发是孢子囊萌发释放游动孢子,低等鞭 毛菌。间接萌发又具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游动孢子在 孢子囊内形成,通过孢子囊直接破裂或孢子囊顶端排 孢孔或逸出管放出;一种孢子囊先长出排孢管,其顶 上长出泡囊,在其中形成游动孢子,通过泡囊破裂或 从泡囊顶端排孢孔放出。
游动孢子前端有一根茸鞭 卵菌纲(Oomycetes):图-3 游动孢子有一根尾鞭和一根茸鞭
二、根肿菌纲(Plasmodiophoromycetes)
共同特征是游动孢子前端具2根长短不等尾鞭。
(一)一般性状
1.生态 寄生细胞内专性寄生菌。寄生于真菌、藻类、高等植物。 寄生于维管束植物地下部时常常引起根肿(细胞膨大和组 织增生)。 2.营养体 多核原生质团,变形虫状,可在细胞间移动。其细胞壁 主要成分为几丁质。整体产果式。 3.无性繁殖 营养体生长一定阶段,整个变成游动孢子囊(形成游动 孢子囊的原质团为单倍体),产生两根长短不等顶生尾鞭, 短的在前,长的向后。
休眠孢子。
•分类意义:休眠孢子囊的排列方式、放出游动孢子数目、有 无囊盖都是分类依据。
2-02第2章 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侵染性病原)
![2-02第2章 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侵染性病原)](https://img.taocdn.com/s3/m/9fc860ed524de518964b7d24.png)
植原体的基本特性
1.植原体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病原物。 2. 可以人工培养。
3. 对四环素类药物敏感,可用于诊断和治疗。对
青霉素和链霉素不敏感,因无细胞壁。
4. 引致黄化、矮缩、丛枝、小叶等症状。
5. 必须依赖昆虫介体传播。叶蝉和飞虱等刺吸式 口器是主要媒介。
病毒类和植原体病害的防治
以及野生寄主。
C、有性繁殖产生接合孢子。
根霉属 Rhizopus
菌丝体发达,有分枝,一般无隔膜,有匍匐枝和假根。 孢囊梗 2~3 根丛生于假根的上方。孢子囊球形,孢囊孢子球 形、多角形。常引起种实、球根、鳞茎的霉烂。
孢子囊
孢囊梗
匍匐枝 放大的孢子囊 假根
3-7 接合孢子的形成
(3)子囊菌亚门
子囊菌亚门真菌是较高等的真菌。全部陆生, 包括腐生菌和寄生菌。 菌丝体发达,有分隔,少数为单细胞(如酵母 菌)。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子。有性繁殖产生子 囊和子囊孢子。 子囊果的类型: A、闭囊壳 B、子囊壳 C、子囊腔(假囊壳) D、子囊盘
泡囊 孢子囊
②霜霉属 Peronospora
孢囊梗呈二叉状锐角分枝,孢子囊卵形,单生于孢囊 梗顶端。 危害植物叶片,引起霜霉病。 孢囊梗
孢子囊
(2)接合菌亚门
接合菌亚门真菌近600种,水生到陆生。多 数腐生,少数寄生,还有些是昆虫的寄生物或共 生物。 A、营养体是无隔膜的发达的菌丝体或虫菌 体,少数有隔膜。 B、无性繁殖产生孢囊孢子。
二、细菌
(一)形态和结构
细菌属原核生物界,单细
胞,有细胞壁,无真正的细胞
核。形状有球状、杆状和螺旋
状。植物病原细菌都是杆菌。 细菌以裂殖方式进行繁殖
(三)植物细菌性病害的症状特征
植物病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植物病理学复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0b5364ad02de80d4d84070.png)
植物病理学复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 *1、植物病害 **2、病状 *3、病症 **4、病害三角 *5、侵染性病害**6、非侵染性病害二、填空*1、引起病害的病原种类很多,依据性质不同分为(???)(???)两大类。
**2、根据病原生物的类别侵染性病害分为(???)(??)(???)(??)(???)等。
*3、植物病害的病状分为(??)(??)(??)(??)(??)五大类型。
*4、植物病害的病征分为(??)(??)(??)(??)(??)五种类型。
*5、(??)(??)(??)构成病害发生的三要素。
**6、植物侵染性病害由(???)侵染引起,非侵染性病害由(???)引起。
*7、植物病害症状包括(?)和(?)。
**8、1945年,爱尔兰由于(??)病大流行,而使欧洲以马铃薯为主食的地区饿死100万人,200万人逃亡海外,这称为爱尔兰饥荒。
*9、按照传播方式,植物病害可以可以分为(??)(??)(??)(??)等。
三、选择*1、植物细菌病害的病症是(??)。
a.脓状物??????b.霉状物?????c. 粉状物??d. 颗粒状物**2、属于非侵染性病害的是(???)。
a. 霜霉病?????b. 晚疫病????c. 猝倒病??d. 缺素症*3、引起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因素有(??)。
a. 缺素症?????b. 高温??????c. 病原菌??d. 遗传因素*4、引起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因素有(??)。
a. 缺素症?????b. 真菌??????c. 线虫????d. 原核生物**5、植物生病后表现下列病症,(??)是真菌性病害的病症。
a. 霉状物?????b. 粉状物????c. 脓状物??d. 颗粒状物**6、(??)是植物病害的病状。
a. 霉状物?????b. 坏死??????c. 脓状物??d. 腐烂**7、、属于侵染性病害的是(???)。
a. 霜霉病?????b. 晚疫病????c. 猝倒病??d. 缺素症**8、(??)是植物病害的病症。
植物病原真菌
![植物病原真菌](https://img.taocdn.com/s3/m/f853efacb9d528ea81c77945.png)
第二章植物病原真菌[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第一节真菌概述1. 什么是真菌?大多数真菌的个体很小,通常需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楚。
真菌在自然界的分布极广,种类很多,已描述的约10万个种,在淡水、海水、土壤以及地面的各种物体上都有真菌存在。
真菌的主要特征有:(1)为真核生物,有固定的细胞核;(2)营养体简单,大多为菌丝体,细胞壁主要成分为几丁质,有的为纤维素,少数真菌的营养体是不具细胞壁的原质团;(3)营养方式为异养型,没有叶绿素或其它可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4)典型的繁殖方式是产生各种类型的孢子。
真菌营养方式有腐生、共生和寄生的三种。
大多数真菌是腐生的,生活在死的有机体上。
寄生的真菌,主要寄生在植物上,植物病原真菌指的就是那些可以寄生植物并引起植物病害的真菌,已记载有8000种以上。
植物病害中,由真菌引起的病害数量最多,是第一大植物病原物。
作物上常见的黑粉病、锈病、白粉病和霜霉病等,都是由真菌引起的。
2. 真菌的营养体的主要类型、结构与功能。
大多数真菌的营养体是丝状体。
真菌丝状营养体上的单根细丝称作菌丝(hypha),组成真菌菌体的一团菌丝称作菌丝体(mycelium)。
菌丝呈管状,有固定的细胞壁,大多无色透明。
不同的真菌苗丝粗细差异很大,多数直径在5~6μm之间。
大多数真菌的菌丝有横隔膜,将菌丝隔成许多长圆筒形的小细胞,这种有隔膜的菌丝称作有隔菌丝,如高等真菌的菌丝。
有隔菌丝的隔膜上有孔洞,细胞内的细胞质和细胞核可以通过隔膜的孔洞进入相邻的细胞。
有些真菌的菌丝无横隔膜,称作无隔菌丝,如低等真菌的菌丝,整个菌丝体为一无隔多核的细胞。
3. 真菌无性繁殖、有性生殖的主要方式或过程,以及所产生的常见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类型。
植物病原真菌的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在植物病害发生中所起的主要作用。
真菌的繁殖分为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方式。
无性繁殖是指真菌不经过核配和减数分裂,营养体直接以断裂、裂殖、芽殖和割裂的方式产生后代新个体。
鞭毛菌亚门真菌Mastigomycotina
![鞭毛菌亚门真菌Mastigomycotina](https://img.taocdn.com/s3/m/b69a1a7b2af90242a895e5ee.png)
2、代表菌
根肿菌属:十字花科根肿病 粉痂属: 马铃薯粉痂症状、 病原
根肿菌属:Plasmodiophora
芸薹根肿Plasmodiophora brassiae
引起十字花科根肿病。 症状 病原 发生规律 防治方法
(2)疫霉属 Phytophthora
Phytophthora survives in the dead host tissues left in the soil. P. infestans, as a rule, survives as dormant mycelium in infected potato tubers. However, it can be cultured in laboratory
Laterally biflagellate, flagella of equal size; one whiplash the other of tinsel type. Sometimes anteriorly biflagellate.
1、基本特点:
(1) 营养体多数为发达的二倍体的无隔菌丝 (2) 细胞壁为纤维素 (3) 无性繁殖产生游动孢子囊和游动孢子,有
常用药剂为瑞毒霉波尔多液代森锰锌等单轴霉葡萄霜霉霜霉属病原霜霉属白菜霜霉假霜霉属瓜类霜霉瓜果腐霉图猝倒病图猝倒病图晚疫病原图番茄晚疫番茄晚疫霜疫霉属图游动孢子类型图根肿菌属白菜根肿病白菜根肿病白菜根肿病原图白菜根肿病原图壶菌目菌体图玉米褐斑病图节壶菌休眠孢子图水霉属图
第二节 鞭毛菌亚门真菌
Mastigomycotina
(1)腐霉属Pythium:
重要病原,主要引起腐烂如引起腐烂的瓜果 腐霉和幼苗猝倒。主要存在于土壤中。
鞭毛菌亚门
![鞭毛菌亚门](https://img.taocdn.com/s3/m/fa475bc75fbfc77da269b1af.png)
1. 根肿菌属 Plasmodiophora
形态:休眠孢子在寄主内分 散,呈鱼卵状,寄生在根部,
形成肿瘤,细胞内专性寄生。
典型病害:白菜根肿病。 分布:仅发生在辽宁,福建等4 省,引起十字花科根肿病。
2.粉痂菌属 Spongospora
休眠孢子成熟后形成海绵状
孢子球,中间多空隙,胞内可有 多个球,侵染根部或块茎。形成 粉痂或瘤肿。 典型病害:马铃薯粉痂病。
鞭毛菌亚门小结
1. 根 肿 菌 纲
根肿菌属 2.壶菌纲 节壶菌属 集壶菌属
粉痂菌属
鞭毛菌亚门小结
3.卵菌纲 水霉目:水霉属 绵霉属 霜霉目:腐霉科--腐霉属、 疫霉属;
霜霉科--指梗霉属、单轴霉属、假霜霉属、霜
霉属、 盘梗霉属;
白锈科--白锈菌属
6.腐霉属(Pythium)
孢子囊梗与菌丝无区别,孢子
囊呈袋状,有的呈袋状叶瓣状。 成熟时不脱落,萌发时形成泡囊,
由泡囊产生游动孢子,有性产生
一个卵孢 子。
• 瓜果腐霉 (P.aphanidermatum)引起幼苗猝
倒病。由伤口侵入造成根系腐
烂。•
7.疫霉属(Phytophthora)
• 寄生能力较弱,可为害地上的绿 色部分。①孢囊梗和菌丝有区别 或没区别,即使有区别,也很少, 能继续生长。②游动孢子囊柠檬 形、椭圆形、卵形。③萌发直接 产生游动孢子,不产生泡囊。有 性生殖产生一个卵孢子,需异宗纲 根肿菌属、粉痂菌属、 2.壶菌纲 集壶菌属、节壶菌属
3.卵菌纲
水霉目:水霉属、绵霉属 霜霉目:腐霉科--腐霉属、疫霉属;
霜霉科--指梗霉属、单轴霉属、假霜霉属、霜霉属、
盘梗霉属; 白锈科--白锈菌属
卵菌纲真菌小结
植物病理学__整理
![植物病理学__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40dee02dcfc789eb172dc8e3.png)
第一章绪论植物病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降低产量(2)降低品质(3)患病植物产品造成人畜中毒(4)限制了农作物的栽培。
(5)园林植物的观赏性(6)破坏环境(7)影响农产品的国际贸易、运输和贮藏。
(8)病害防治造成经济、生态损失。
第二节植物病害概念和类型一、植物病害的概念由于植物受到病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的持续干扰,其干扰强度超过了能够忍受的程度,使植物正常的生理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在生理上和外观上表现出异常,这种偏离了正常状态的植物就是发生了病害。
二、植物病害的特点(1)植物病害是根据植物外观的异常与正常相对而言的。
健康相当于正常,病态相当与异常。
(2)植物病害与机械创伤不同。
其区别在于植物病害有一个生理病变过程,而机械创伤是往往是瞬间发生的。
(3)植物病害必须具有经济损失观点。
三、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1 )植物自身的遗传因子异常。
(2)不良的物理和化学环境条件。
(3)有病原生物参与的“病害三角” 。
非侵染性病害:由于生长环境条件不合适,物理或化学因素造成的,是非侵染性的,这不能传染的病害叫非侵染性病害。
有时叫生理病害。
侵染性病害:由于病原物对植物侵染造成的,可传染,又叫传染性病害。
引起植物病害的原因叫病原,寄生物病原叫病原物,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叫病原菌。
病原物主要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五大类,俗称五大类病原物。
四、植物病害的类型(1)根据致病因素的性质分: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
(2)根据病原生物的种类分: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线虫病害以及寄生性种子植物引致的病害等。
(3)根据病原物的传播途径分:气传病害、土传病害、种传病害以及虫传病害等。
(4)根据表现的症状类型分:花叶病、斑点病、溃疡病、腐烂病、枯萎病、疫病、癌肿病等。
(5)根据植物的发病部位分:根部病害、叶部病害、茎秆病害、花器病害和果实病害等。
(6)根据被害植物的类别分:大田作物病害、经济作物病害、蔬菜病害、果树病害、观赏植物病害、药用植物病害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孢囊梗的形态多样而且稳定,是分属的重要依据。
重要属:
指梗霉属(Sclerospora)
单轴霉属(Plasmopara) 霜霉属(Peronospora) 假霜霉属(Pseudoperonospora) 盘梗霉属(Bremia)
葡萄霜霉病(Plasmopara viticola)
葡萄霜霉病(Plasmopara viticola)
五、卵菌纲(Oomycetes)
(一)习性
典型的水生,有些两栖或陆生。腐生、非专性寄生到专性寄生。
(二)形态特性 1、营养体:发达的菌丝体,菌丝无隔,为二倍体。细胞壁主要
成分纤维素(其它真菌多为几丁质)。
2、产果方式:多数分体产果式,少数整体产果式。 3、无性繁殖:形成游动孢子囊,游动孢子囊产生双鞭毛游动孢
发育成厚壁、光滑或具有纹饰的卵孢子
(2N),能抵抗不良环境。
产生卵孢子可以充满藏卵器也可不充满。
(三)卵菌纲的分目
根据: 孢子囊萌发的方式:直接萌发还是间接萌发,有
无两游现象;藏卵器中卵球的数目;菌丝有无溢缩现象; 产果方式进行分目。
分为四个目:水霉目* 水节霉目 链壶菌目 霜霉目*
* 表示与植物病害有关的目。
(二)有性生殖 产生休眠孢子囊。 (三)无性繁殖
产生后生单鞭毛的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囊(有或无囊盖)
释放游动孢子。
(四)重要的属
1、节壶菌属(Physoderma):
菌体在寄主细胞内形状多变,之 间有细丝相连;最后在寄主内形成 休眠孢子囊;休眠孢子囊呈扁球形,
黄褐色,具囊盖,萌发时释放多个
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囊盖上有裂纹, 萌发时自囊盖裂纹处开裂,释放游
部 分 思 考 题 参 考 答 案
1、鞭毛菌亚门与植物病害有关的主要的属有哪些?
答:鞭毛菌亚门真菌的共同特征是产生具鞭毛的游动孢子,因此这
类真菌通常称作鞭毛菌。鞭毛菌大多为水生真菌,少数是两栖的 或接近陆生的。其中寄生高等植物并引起严重病害的是霜霉目真 菌,如腐霉菌属、疫霉菌属、霜霉菌属、假霜霉菌属、白锈菌属 等。
第二节
一、概论
鞭毛菌亚门真菌
(Mastigomycotina)
特征: 具有具鞭毛的游动孢子。多水生,少数两栖或陆生;腐生、
寄生、专性寄生。 所致植物病害喜潮湿、多雨、低洼积水、通风不良的环境。
二、形态特征
(一)营养体
比较原始的原质团,单细胞或单细胞具假根,多数为典型菌丝体, 分枝,多核,无隔膜。
(二)无性繁殖
藏卵器分化为卵周质和卵球。卵周质一部分作为营养、一部分沉积 于卵孢子壁上,外表增厚或形成纹饰。
分为3种情形:
①卵孢子不充满藏卵器;
② 卵孢子充满藏卵器,但
不和藏卵器结合;
③ 卵孢子充满藏卵器,并
和藏卵器结合。
6、分科 根据:无性繁殖器官(孢囊梗等)的特点;
卵孢子的类型; 寄生性。 可分为4个科。 (1)腐霉科(Pythiaceae)
3、油壶菌属(Olpidium):
菌体在细胞内寄生,整体产果式,形成孢子囊或休眠孢 子,萌发时产生逸出芽管穿透寄主组织而外露,顶部开裂释
放出游动孢子。
引起十字花科猝倒病的芸薹油壶菌 ( O.
brassicae ) ,是许
多高等植物的专性寄生菌,对植物生长的直接影响不大,但 它的游动孢子是传播土壤中病毒的介体。
四、壶菌纲(Chytridiomycetes)
后生单鞭毛、尾鞭式。
多数生于水中,腐生在动、植物残体上,部分寄生于水生的小动物、 藻类、真菌上,有的生活于海洋中,陆生的主要在土壤中,其中一 些寄生于植物上,引起植物的病害。
(一)营养体
多核的单细胞至较发达的无隔菌丝,细胞壁为甲壳质,分体产 果式或整体产果式,单中心或多中心。有的单细胞营养体具假根。 A:整体产果式 B-D:分体产果式 B:单中心的体内生的 C:单中心的体外生的 D:多中心的
1、孢子囊 2、孢子囊萌发形成泡囊
②疫霉属(Phytophthora):
孢子囊梗分化明显,不分枝或假轴式分枝。孢子囊球形或倒梨 形,顶端有明显的发芽区域。 如:致病疫霉(P. infestans)引起马铃薯晚疫病。
马 铃 薯 晚 疫 病
致 病 疫 霉
P. infestans
生 活 史
( )
(2)霜疫霉科(Peronophthoraceae)
孢囊梗多级有限生长。藏卵器中卵周质不明显。兼性寄生。 含1个属:霜疫霉属(Peronophthora)。 荔枝霜疫霉(P. litchii),引起荔枝霜霉病。
1、孢囊梗及孢子囊 2、雄器、藏卵器及卵孢子
(3) 霜霉科(Peronosporaceae)
孢囊梗分化程度高,树枝状分支,从寄主的气孔产生,专性寄生, 卵周质明显。
孢子囊梗和菌丝区别不大,分化不明显,无限生长。藏卵器中卵周质不明 显;包括腐生到兼性寄生种类。
重要属:
①腐霉属(Pythium): 孢子囊形状变化大,有丝状、瓣状、和球 形,成熟后一般不脱落;孢子囊萌发先产生泡 囊,在泡囊内形成游动孢子。藏卵器球形、单 卵球。多数腐生于土壤中或水中。主要危害植 物的非绿色部分。
(4)白锈科(Albuginaceae)
植物的专性寄生菌,孢子囊梗为棒状,顶端产生成串的孢子囊,无 限生长。很多梗呈栅栏状排列成一层。
孢子堆为白色,生长到一定阶段,顶破表皮,释放孢子——呈白色 粉末(称为白锈)。 仅一属:白锈属(Albugo)
白锈属(Albugo):
油菜白锈病(A. candida)
丝壶菌纲(Hyphochytridiomycetes):图-2
游动孢子前端有一根茸鞭 卵菌纲(Oomycetes):图-3 游动孢子有一根尾鞭和一根茸鞭
三、根肿菌纲(Plasmodiophoromycetes)
寄主细胞内营专性寄生,为专性寄生菌。可寄生于真菌、藻类、
高等植物。主要寄生于维管束,在植物地下部时常常引起 根肿 (细
黄瓜霜霉
(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
霜霉属
指梗霉属
霜霉科真菌的致病性特点:
寄生程度高,为专性寄生菌; 在寄主表面形成霉层,颜色不同,多数为白色(霜霉),还有灰色 等。 多数局部侵染,少数系统性侵染。多长在叶片的背面
(气孔位臵)。
无性繁殖特别发达,是侵染的主要来源。
诊断要点: 稻秧 3叶期以前变黄、腐烂,
基部近地面处有成团的放射状菌丝体。
1、游动孢子在孢子囊孔口处形成休止孢 2、游动孢子
3、雄器、藏卵器及卵孢子
(五)霜霉目(Peronosporales)
1、习性:水生 营养方式:腐生 两栖生 弱寄生 陆生 专性寄生
游动孢子无两游现象。藏卵器中只有1个卵球。
2、营养体:菌体发达无隔,多分枝
1、水霉属(Saprolegnia)
产生顶生、长形、粗壮的游动孢子囊;游动孢子可排列成多列; 两游现象明显;第二个孢子囊以内层出方式产生。藏卵器中有多个卵球。 多为腐生,有些是水生动物的寄生菌。 串囊水霉(S. monilifera),引起水稻烂秧。
1、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两游现象) 2、孢子囊形成方式(内层出现象) 3、雄器、藏卵器及卵孢子
本
差异?
节
的
复
习
思
考
题
1、各类群鞭毛菌的营养体、无性繁殖与有性繁殖有哪些共性及
2、卵菌与其它鞭毛菌的主要区别? 3、鞭毛菌亚门及其代表目的主要形态特征与习性?
4、鞭毛菌亚门与植物病害有关的主要的属的形态特征及其所致
病害的特点? 5、简述根肿菌纲所含重要植物病原菌的寄生性和致病特点。 6、卵菌纲中的腐性、形态特征等方面有何不同?
动孢子。
为高等植物的专性寄生菌,侵染寄主常引起病斑、稍隆起,但 不引起寄主组织的过度生长。 如:引起玉米褐斑病的玉蜀黍节壶菌(P. maydis)。
玉米褐斑病的玉蜀黍节壶菌(P. maydis)
2、集壶菌属(Synchytrium):
休眠孢子囊结合成堆。 引起马铃薯癌肿病的内生集壶菌(S. endobioticum)。 为检疫对象。
(四)水霉目(Saprolegniales)
游动孢子囊多为丝状、圆筒状或梨形;游动孢子囊有层 出现象;新孢子囊从成熟后的孢子囊里面(内生)或侧面(侧生) 长出;游动孢子具两游现象;藏卵器中有一个或多个卵孢子。
梨形游动孢子
休止孢(具细胞壁)
肾形游动孢子
水霉大多腐生,生活在水域,少数寄生鱼类、藻类。
重要的属:
2、怎样从鞭毛菌亚门的特征看真菌的进化趋势? 答:鞭毛菌的进化,一般认为是从水生演变到陆生的,由腐生的到
专性寄生的。低等的鞭毛菌大都是水生的腐生菌,或者寄生在水 生植物、水生动物和水生真菌上;中间类型是两栖的,可以生活 在较潮湿的土壤中,多为腐生或兼性寄生物;较高等的具有接近 陆生的习性,其中有许多是高等植物的专性寄生菌。
子,茸鞭向前,尾鞭向后。 高等的卵菌孢子囊直接萌发产生芽管,形成菌丝体,作用相当于 分生孢子。
两游现象:首先从游动孢子囊中
产生洋梨形游动孢子,经过一段休止以后,
萌发产生肾脏形的游动孢子,再经过休止 以后,萌发产生芽管。
4、有性生殖:异形配子囊——雄器和藏
卵器结合产生卵孢子。 藏卵器:常为圆形,内含一至多个卵球。 雄器:常呈棍棒形或圆柱状。 雄器和藏卵器通过受精管和受精孔交配后
2、绵霉属(Achlya)
游动孢子囊有层出现象,新孢子囊在老的孢子囊侧面产生;具两游 现象,但第一阶段短,休止孢在孢子囊顶端孔口处聚集成团。藏卵器中
有多个卵球。
该属的真菌大多腐生,少数弱寄生,广
泛存在于池塘、水田、褐色土壤中。
稻绵霉(A. oryzae)寄生水稻幼苗,引起绵腐病,通称烂秧。秧
苗期长期低温阴雨、秧田灌水过深过多易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