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术语
古代文学必背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必背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必背名词解释:
1. 词:在古代文学中,词是指一种以抒发个人感情为主题的文学体裁。
词的特
点是短小精炼,通过简洁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表达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情感体验。
古代文学中许多脍炙人口的词作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等。
2. 骈文:骈文是一种形式繁复、语言丰富多变的文学体裁。
它以雕琢的修辞和
华丽的辞藻为特点,常常运用比喻、夸张和反复叠句等修辞手法,使句子或段落具备鲜明的节奏感和华美的效果。
骈文在古代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被广泛运用于散文和诗歌创作。
3. 辞章:辞章是指古代文言文中的一种写作形式。
它以“篇章”为主体,通过辞
格和修辞手法的运用来表达文学形式和意义。
辞章的形式丰富多样,有纪传体、赋、咏史等。
它不仅在古代文学中有重要地位,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4. 赋:赋是一种以描写具体事物和情景为主题的文学体裁。
赋可以描绘自然景物、人物形象、社会风貌等,通过瑰丽、生动的语言来渲染和抒发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古代文学中有许多优秀的赋作品,如杜甫的《登高》、苏轼的《赤壁赋》等。
5. 韵文:韵文是一种依照一定的音韵规律组织诗歌和文辞的文学形式。
古代文
学中的很多诗歌、词曲都是以韵文形式呈现。
韵文通过押韵和平仄的安排,使文章或诗歌具备韵律感和节奏感,增强了语言的美感和表现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以上是对古代文学必背名词的解释。
这些名词代表了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和风格,了解它们的含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魅力。
古代文学的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的名词解释导语: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人们思想和情感的抒发方式,承载着历史、民俗、哲学等众多元素。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解释一些与古代文学密切相关的名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的内涵和价值。
1. 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由《周南》、《关雎》、《卫风》、《国风》等15篇组成,内容广泛涵盖了古代人们的宴饮、爱情、生活等方方面面。
诗经以其简洁、自然的表达方式,揭示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知和思考。
2. 辞章:辞章是古代文学中的一种形式,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一种以整齐、工整的辞藻和语言结构组成的文章,通常用于见礼、赠文、祭文等场合。
辞章在古代文学中具有非常高的艺术性和表达力,常常以富有感情、华丽多彩的语言,表达人们对友情、爱情、亲情等的思念和赞美。
3. 骈文:骈文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文体,指使用平行的句子结构、重复的修辞手法、对仗的语言形式等特点构成的文学作品。
骈文在唐宋之间较为盛行,其形式多样,无论是骈体诗、骈话还是骈文诗,都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艺术才华和美学追求。
4. 七言绝句:七言绝句是一种由四句组成、每句七个字的诗歌形式。
它在古代文学中被广泛使用,一方面因为其节奏感强、句子紧凑的特点,而且它的灵活性和表现力也值得赞扬。
七言绝句的优美旋律、准确表达和富有意象的描绘使其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最常见的形式之一。
5. 韵文与散文:韵文和散文是古代文学中的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韵文是指有一定的韵律、音调的文学形式,例如诗歌和骈文。
散文是指不受音律约束、按照自由的思维和表达方式组织的文学形式。
韵文通常具有较高的节奏感和音韵的美感,而散文则更注重细腻的抒发和真实的揭示。
结语: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其中一些名词的解释,希望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学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古代文学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音韵之美、修辞之妙以及对社会、情感的深入剖析。
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古代文学史是指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涉及到众多的名词和概念。
下面对古代文学史中的一些重要名词进行解释。
1. 史诗:史诗是一种以叙事为主的文学体裁,常常描绘英雄事迹、历史事件或神话传说。
史诗的典型特征包括高度叙事性、庄严雄浑的语言风格和大规模的叙事结构。
2. 诗歌:诗歌是一种通过韵律和节奏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文学形式。
古代的诗歌往往以五言句或七言句为基本的韵律形式,常用来表达对自然、爱情、友谊等主题的感悟。
3. 散文:散文是一种较为自由的文学形式,不受韵律和节奏的限制。
古代散文通常以散文骈文形式存在,通过丰富的修辞手法和写实的内容展示史实、记录社会风俗和表达个人思想。
4. 词:词是古代文学中的一种独立体裁,具有短小、抒情的特点。
古代的词常常以七言绝句为基本形式,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情的表达来抒发个人情感。
5. 辞章:辞章是古代文学中表达政治主张、宣传思想和批评社会现象的短篇作品。
辞章往往结构简练,文字锋利,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反讽意味。
6. 公案小说:公案小说是古代中国发展的一种独特文学形式,以侦探故事为主线,通常以禁令、案情、侦探过程和结案为基本构成要素。
公案小说的特点是案情复杂、结构精巧、考量社会伦理和道德观念。
7. 杂剧:杂剧是古代文学中的一种戏剧类型,多以讽刺、讥笑为特点。
杂剧通常以笑话、滑稽的对白和夸张的动作来展现社会中的荒谬与丑陋。
8. 传记:传记是以真实人物生平事迹为素材的文学形式。
古代传记常常以史实为基础,通过对人物经历、个性和思想的描写,展示人物的形象和价值。
9. 笔记:笔记是古代文学中记叙或评论事物的一种形式,常见于古代的学者和文人。
笔记以批注、评论、记录为基本手段,用以概括、点评、记录历史事件、文化现象或个人经历。
以上是古代文学史中的一些常见名词解释。
这些名词代表了古代文学发展的重要方面和不同流派的特点,对于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汇总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汇总随着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学者们收集了许多有关中国古代文学的术语和术语的解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古文学名词体系。
以下是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一些重要名词汇总,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一、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是指中国从夏代的历史起源开始,到清末,跨越六朝、十六国、三国、晋朝、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宋朝、元朝、明朝、清朝等历史时期,以及一些主要宗教派别,在时间长达三千余年的过程中出现的文学作品。
二、上古诗歌上古诗歌是中国古代一种最古老的文学形式,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可以说上古诗歌是中国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古诗歌最初以神话、哲学讨论和抒情性叙述为主,但后来也涉及到政治、军事和日常生活等话题。
三、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指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四部书籍与五部书籍,其中四书指《诗经》、《尚书》、《礼记》和《春秋》;五经指《易经》、《书经》、《诗经》、《尚书》和《礼记》。
四书五经汇集了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文化和理念,既是古代史实的体现,又是古代的哲学思想和精神文明的宝藏,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四、宋词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体裁当中的一种,以宋朝词人苏轼、辛弃疾等人的作品最为流行,宋词以精致的文字、灵动的画面、诗意的议论传达出一种复杂的情感,抒发出一种文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为中国文学史增添了许多精彩的作品,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当代文学当代文学是指从20世纪至今所出现的文学作品,它是宋词、诗词、元曲等中国古代文学体裁的延续,也是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发展整个过程中的反映,是中国社会发展最新动态的写照。
当代文学既延续了中国传统文学的特点,又具有明显的现代特色,其内容包括科幻小说、社会小说、言情小说、悬疑小说、历史小说等类型。
六、文言文文言文是指以古代汉语为文体的文学作品,它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重要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学的主要部分,也是中国修辞文学研究的基础。
古代文言文以《汉书》、《史记》、《诗经》以及宋明以来著名的文学著作为代表,为弘扬和传播古代文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国语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国语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1. 诗歌:由具有韵律和韵母规则的语言组成的文学形式,古代文学的主要形式之一。
2. 诗经: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集,又称《诗三百》。
3. 《红楼梦》: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中国古典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4. 八股文:明清时期的一种文学形式,要求写作思路按照八个部分展开,属于应试教育的一种产物。
5. 古文观止:明代诗人毛晋所编纂的一本文学选本,收录了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6. 《三国演义》:国内外知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7. 辞章:古代文学中的一种文体,强调文字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8. 文言文:古代文学中的一种文体,是汉字书写的文学样式,带有文化和历史的积淀。
9. 故事会:清代小说家蒲松龄所编纂的一本民间传说集合,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0. 元曲:元代的一种戏曲形式,形式多样,既包含说唱、演奏、舞蹈等要素。
11. 《西游记》: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小说通过描绘唐僧、孙悟空等人物的历险,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智慧和精髓。
12. 古文运动:发生在清朝的一种文化运动,意在恢复和推广古代的文化,对现代汉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3. 吴承恩:中国明代著名小说家,代表作品有《西游记》。
14. 明清小说: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时期,小说的创作水平和数量都有了显著提高。
15. 《聊斋志异》: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所著的一本奇幻小说集,描写了民间传说和神怪故事。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全)
一.先秦:1、神话: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马克思语),是远古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
它通常以神为主人公,包括自然神和神话了的英雄人物。
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
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我国古代有丰富的神话,但保存下来的极少,主要见于《山海经》《淮南子》等。
2、诗三百:《诗经》共有305篇,称为“诗三百”或“诗三百篇”,是举其成数作《诗经》的代称。
到西汉初年,诗三百篇被奉为经典,才尊之为《诗经》。
3、四家诗:《诗经》虽遭秦火焚毁,但由于其口耳相传,易于记诵,得以保存。
至汉复得流传,当时传授《诗经》的有四家,齐之辕固,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苌。
或取国名,或取姓氏,而简称齐、鲁、韩、毛四家。
齐鲁韩三家武帝时已立官学,毛诗晚出,未得之。
毛氏说诗,事实多联系《左传》,训诂多同于《尔雅》,称为古文,其余三家则称为今文。
自东汉末年,儒家大师郑玄为毛诗作笺,学习毛诗的人逐渐增多,其后三家先后亡佚,今本《诗经》就是毛诗,独行于世。
4、笙诗:又称“六笙诗”,指《诗经小雅》中的《南X》《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田仪》六篇,有声无辞,据《礼仪》记载,这六篇都以笙奏,故名笙诗。
5、六义《毛诗大序》总结了《诗经》的艺术经验,把《周礼春官大师》中的“六诗”说发展为“六义”说。
其云:“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风雅颂是对《诗经》的分类,而赋比兴是对《诗经》表现方法的归纳。
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文大序》“诗有六义”句《疏》中说“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
大小不同,而得并为六义焉,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6.婉约派:指有晚唐五代宋初一路继承,以吟风弄月,闲情逸致,男欢女爱为题材,风格委婉、轻柔、圆润的词派。
以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为代表。
婉约派:宋词一大流派。
明确提出词分婉约、豪放者,一般认为是明人张詅。
婉约,即婉转含蓄。
词本为合乐而歌,娱宾遣兴,内容不外离愁别绪,闺情绮怨。
五代即已形成以《花间集》和李煜词为代表的香软词风。
北宋词家承其余绪,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虽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各具风韵,自成一家,但仍未脱离宛转柔美之风。
故明人以婉约派来概括这一类型的词风。
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但内容比较狭窄,人们形成了以婉约为正的观念。
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皆受影响。
7.兴四大诗人:是进入南宋以后,从江西诗派得氛围中冲决而起,取得重大创作成就得四大诗人,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以陆游为代表。
书上的解释:陈与义、吕本中去世以后,一批出生于靖康前后的诗人登上诗坛。
他们是在烽火连天的时代里成长起来的,山河破碎的动荡时势使他们具有完全不同于苏轼、黄庭坚的创作环境。
而且他们自少就感受到诗坛风气的转变,所以比陈、吕等前辈更富有独创精神,最终以全新的艺术风貌取代了江西诗派在诗坛上的主流地位。
这些诗人中以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四人最为著名,被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8.诚斋体:南宋诗人杨万里号“诚斋”,其诗内师心源,外师造化,要求师法自然,感悟自然,想象新颖清新,语言活泼,风格诙谐幽默,自成一体,人称“诚斋体”。
由江西入,不由江西出,是“诚斋体”得以成立的前提。
“诚斋体”的特点,最突出的是善于敏锐地发现与迅速地把握自然万物和日常生活中常人难以发现的或容易忽视的富有情趣与美感的景象。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注意在景物的描写中融入自己的主观领悟与体验,使之带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趣。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大全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大全一、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充满了深厚的历史意义和艺术魅力。
为了便于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以下是一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大全,帮助读者理解古代文学中的重要概念和术语。
1. 诗经:又称《国风》,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集,收录了来自不同诸侯国家的诗歌,是研究古代社会、政治、经济的宝贵资料。
2. 五言绝句:指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每首诗由四行组成,每行五个字,形式简洁,内容丰富,是唐诗最典型的表现形式之一。
3. 七言绝句:指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每首诗由四行组成,每行七个字,有比五言绝句更广阔的表现空间,是宋诗时期的主要诗体之一。
4. 神话:是古代人们创造的关于神灵和英雄的故事,用以解释自然现象和人类起源,是古代文学中富含幻想和神秘色彩的重要形式。
5. 历史剧:古代文学的一种体裁,以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戏剧形式展现出人物的形象和历史的进程,具有叙事和戏剧冲突的双重特点。
6. 传记:古代文学的一种体裁,以实事为基础,以记载人物生平和事迹为主要内容,对于了解历史人物和社会背景具有重要价值。
7. 讽刺:是古代文学中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夸张、讽刺、嘲笑等方式,以幽默的方式批评或揭露社会中的不良现象或个人的缺点。
8. 对联:是古代文学中传统的艺术形式,由上下两行对称、相对呼应的诗句组成,形式简练、意境丰富,是中国文化中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9. 古文:指古代的文学作品,包括古代诗词、散文和史书等文体,是研究古代社会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10. 辞章:是古代文学中的一种文体,多用于讴歌、赞美英雄、宣扬美德,形式短小精悍,寓意深远。
11. 饮食文化:反映古代饮食习俗和文化传统的文学表达形式,通过描述食物、菜肴和饮品等来表达人们对美食的欣赏和追求。
12. 戏剧:古代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舞台表演来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寓教于乐,使观众在欣赏中获得知识和快乐。
13. 叙事:古代文学中的一种修辞手法,通过详细的描写和情节的展开,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和转折点表现出来,增加作品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最终版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一、魏晋南北朝1、玄学:指魏晋时期以何晏、王弼等为代表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潮。
以宣传《老子》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而得名。
主张“以无为本”,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无”,万事万物都是“无”派生的。
宣扬“无为”,要人们安于现状。
东晋以后,与佛学趋于合流。
2、文学自觉:“文学自觉”指的是文学及文学创作主体意识到文学的独立性和价值性,自觉地对文学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等进行探讨和认识,促进文学按其自身的规律向前发展。
中国文学的自觉时代,肇始于东汉中后期,至于建安文学。
3、建安风骨:建安风骨是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形成的文人集团所表现出的共同的文学倾向,他们高扬政治理想,展示强烈个性,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展现了东汉末年动荡的时代,形成了慷慨激昂、刚健有力的诗歌风格,代表人物主要有“三曹”、“七子”和蔡琰等。
4、建安七子: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等七位文学家的并称。
他们均以诗文显赫当世,是曹魏文学集团核心成员,与三曹同为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
其中以王粲、刘桢成就最高。
5、竹林七贤:正始时期的隐士,指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
七位文士“相与友善,游于竹林”,故号“竹林七贤”。
他们发言玄远,任性放达,饮酒服药,一进颇有名声。
七贤的政治态度和处世方式也各有不同,其中,人品和文学成就最高者是阮籍、嵇康。
6、魏晋风流:在魏晋玄学的背景下出现的文化现象。
它是魏晋士人所追求的一种具有魅力和影响的人格美。
它以竹林七贤和兰亭名士为代表人物,以狂放不羁、率真洒脱和颖悟旷达为代表特征。
魏晋风流促进了思辨意识的提升,但是也带来了一定的危害。
7、永明体:永明文学是指上自刘宋泰始二年,下至梁武帝天监十二年这一时期的文学活动,而以齐永明年间为中心。
“永明体”又称新体诗,是从诗歌声律角度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五言诗从声律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之间的过度阶段,其理论支持便是永明声律说。
代表人物有谢朓、沈约等。
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分享日志热门日志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分享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来源:徐木的日志一、名词解释1、上官体:指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
《旧唐书》本传:“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
”2、文章四友: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的并称。
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
3、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并称,四人都出生于太宗时,才高位下,高宗时以文词齐名天下。
四人从理论和实践上与“上官体”对立,体现出诗风的转变。
并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推动了律诗的发展。
4、吴中四士:指包融、贺知章、张若虚、张旭。
四人为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长安,号称“吴中四士”。
5、沈、宋:沈佺期、宋之问的并称,二人皆为初唐宫廷诗人,同以五言律诗见长。
他们在总结前人和当代人应用声律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了“回忌声病,约句准篇”(《新唐书?宋之问传》)的工作,为律诗在平仄粘对、句数用韵方面的定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使以后作诗的人有明确的规格可以遵循。
律诗形式的定型,在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6、山水田园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
在陶渊明以来的田园诗和谢灵运以来的山水诗的基础之上。
偏重于写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大多表现自然之美和闲适心情,偶或反映农家生活现实。
所作以五言为主,风格多清淡恬静,具有较高的艺术技巧和审美价值。
代表诗人有储光羲、裴迪、丘为、常建等,而以王维、孟浩然为首,故后世又称“王孟诗派”。
7、边塞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
其诗长于七言,特别是七言歌行,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表现征人思妇的思想感情,大多具有爱国感情和进取精神,显示浓厚的生活气息,风格多慷慨悲壮。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参考资料郑重声明制作本作品纯粹是提高本班的整体水平。
因本人水平业余,不足之处,请多谅解。
仅供参考,谢谢大家的支持!文学名词:1、贞观诗风:唐太宗李世民及其身边的北方文人和南方文士。
主张各去所短,合其所长。
2、上官体:指唐初以宫廷诗人上官仪为代表的一种诗体。
他的诗多为奉和应诏之作,绮靡浮艳,是齐梁宫体诗的余风。
3、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
4、七言歌行:是七言古诗与骈赋相互渗透和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诗体,在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南朝乐府和近体诗的一些影响。
5、文章四友: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和崔融。
6、沈宋:宋之问和沈全期。
是高中武则天时期的宫廷诗人,二人媚附权贵,品格低下。
他们所作律诗多为应制奉和之作,佳篇不多,但词采精丽,且数量较多,格律形式完整,为后人所推崇,为近体诗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他们的五七言近体诗歌作品标志着五七言律诗的定型。
7、吴中四士: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和包融。
8、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最有影响的诗派之一,诗人多仕途失意,受佛教思想影响较深,寻求隐逸。
诗中多描写山水田园自然风光,诗风清新流丽,表现出静谧恬淡的境界。
代表诗人:孟浩然、王维。
9、边塞诗派:是盛唐诗歌中一个重要流派。
代表诗人:高适、岑参、王之涣等。
继承并发展了魏晋、隋及唐初以来边塞诗的创作传统,以深刻的边塞生活体验多方面反映边塞生活。
表现了巩固国防,为国立功的英雄主义气概和进取精神。
诗歌反映了盛唐时代气息。
开阔了诗歌创作题材。
气势磅礴,乐观向上。
描写生动形象,风格雄浑豪放,富有艺术感染力,促进了盛唐诗歌的繁荣。
10、诗仙:诗中之仙。
是对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赞誉。
李白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
既有气势浩瀚,变幻莫测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美不胜收。
大概因为其诗才飘逸如仙,多写游山求仙之事,富有浪漫主义特色而得名。
11、诗圣:诗中之圣。
是对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赞誉。
杜甫兼备众体而又自铸伟辞。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话本:原是“说话”艺人的底本,是随着民间“说话”伎艺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形式。
2.拟话本:明代中叶以后,随着话本小说的流行,一些文人在润色,加工宋元明旧篇的同时,开始有意识地模仿话本小说的格式而独立创作的一些新小说。
自鲁迅之后,一般又将三言之后的白话短篇小说都归属于拟话本一类3.元曲:散曲和杂剧(1)。
从配乐曲词的角度来说,它们可以统称为曲,同属北曲系统;(2)。
从文学分类角度来说,杂剧为综合的戏剧表演,散曲是诗歌———一种起源于民间,与音乐密切相关,字句更为参差的自由诗。
元曲作品内容上主要表现下层民众的思想感情。
散曲风格明快活泼,杂剧风格多样,是元代文学的光辉代表。
4.宫调:就是音组,或称调门。
作用在于确定主音和限定管色高低,元杂剧中有九种宫调,统称“五宫四调”或“北九宫”,由于调门不同,在表现感情方面也有不同。
5.曲牌:即是曲谱,剧作家倚声填词,组成套曲,一套曲即一折,只能用一个宫调的曲牌6.唱词:不仅抒发人物情怀,刻画人物心理活动,还能担负说理人物7.宾白:是人物自白和相互对话,现存元杂剧宾白可略分为两类,一是有韵的诗白;二是无韵的散白,常见的就有独白,对白,带白,插白,旁白等舞台演出:(1)一个角色主唱,主唱只能是正旦或者正末,所以有旦本和末本之分(2)科:舞台演出虚实结合,以虚为主。
元杂剧还把有关动作,表情效果等舞台指示叫科。
如两人相见为“作相见科”,思考问题“作寻思科”。
指示舞台效果的,如“作起风科”等。
科在传奇里称为介。
起霸:将军出征马鞭上的颜色代表马的颜色(3)表演城市化,根据舞台艺术的特点和规律,把生活的语言,动作,提炼,加工为唱念艺术和身段,并和音乐节奏相配合,称为形式上,技术上的规范和表现手段,诸如:唱腔板式,以及动作,台步等等。
题目正名:8.科:舞台演出虚实结合,以虚为主。
元杂剧还把有关动作,表情效果等舞台指示叫科。
如两人相见为“作相见科”,思考问题“作寻思科”。
古籍常见术语
古籍常见术语
1. 经书:指古代书籍,特指古代典籍或有一定历史价值的书籍。
2. 篇目:指古代文学著作中的每一篇或每一章节。
3. 卷:是指古籍中的一大段文字部分,通常是由若干篇目或章节组成的一部分。
4. 章:指古籍中的一个小段文字部分,通常是由若干节或段组成的一部分。
5. 圣人:指古代具有崇高道德和智慧的人,意为至高无上的贤人。
6. 诸子:指古代的众多思想家和哲学家,如墨子、荀子、孟子等。
7. 论语: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8. 史书:指记载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书籍,如《史记》、《资治通鉴》等。
9. 典籍:是指被大量引用和研究的重要古籍,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10. 子曰:是《论语》中经常出现的开场白,意为孔子说。
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中国古代文学涵盖了漫长的历史时期,由于历史演变和地域差异的原因,文学名词繁多。
以下是对一些常见的古代文学名词的解释:1. 诗:古代文学的主要体裁之一,古人用韵文形式表达情感、思想和意境。
主要分为诗经、楚辞、汉赋、曲子和绝句等。
2.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集,共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其中,风是北方地区的民歌,雅是宫廷音乐,颂是祭祀的歌颂诗。
3. 楚辞:指楚国人创作的一类诗歌,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思想为主题。
楚辞以辞章多变、意境深远著称,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4. 汉赋:是中国古代散文的一种形式,起源于汉代。
汉赋以描写事物、表达感情、抒发思想为目的,以华丽辞藻和形象瑰丽见长。
5. 曲子:是古代戏曲的歌唱部分,形式上分为南曲和北曲。
南曲是江南地区发展起来的曲艺形式,以细腻的情感和哀怨的曲调为特点;北曲则是北方地区的曲艺形式,以豪放奔放的音乐和明快的节奏为特色。
6. 绝句: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是四行诗,每行五、七个字,用字简练,表达含蓄,富有音韵美。
7. 陋室铭:是荀子的其中一篇文章,借用辞章简约的写作风格,表达了内容之丰满。
8. 悼亡文:是古代文学中一种以悼念逝者为主题的作品,常见于祭文、碑文和墓志铭等。
悼亡文常以真情实感表达对逝者的思念和惋惜。
9. 雍正《御制诗》:是清朝雍正帝的御选诗集,雍正帝个人选定和修改了一些诗词,供后世参考。
10. 《三国演义》:古代长篇小说,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政治斗争和英雄豪杰的故事。
以上是对一些古代文学名词的简要解释,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学多样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
这些文学名词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特点、文化氛围以及人们的思想和情感。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录了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
包括国风、小雅、大雅、颂。
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
“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
“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又分大雅和小雅,也是缘于音乐的不同。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2、赋比兴:赋:《诗经》在艺术上对后代文学影响最大就是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赋者,敷陈其事物而直言之也”,也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从本质上讲就是直接描绘,直接抒情,直接铺叙;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带比喻性质的一种手法。
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引用其它自然现象引起所要咏叹的情感,有些甚至能起到比的作用。
3、四家诗:汉代传授齐、鲁、韩、毛四家诗说的合称。
《鲁诗》为鲁人申培所传,《韩诗》为燕人韩婴所传,《齐诗》为齐人辕固生所传。
三家诗为今文诗学,并立于学官,魏晋以后先后失传。
《毛诗》为毛亨、毛苌所传,虽比三家诗晚出,但学有渊源,又经学大师郑玄作笺,流传至今。
4、笙诗:又称“六笙诗”,指《诗经·小雅》中《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六篇,有声无辞。
据《仪礼》记载,这六篇诗都以笙奏,故名笙诗。
5、春秋笔法:原指《春秋》作者以一字“寓褒贬,别善恶”来表明尊王攘夷、正名定分的思想倾向的写作手法。
春秋笔法言简意赅,委婉含蓄,用词准确,浅显平实,表现出修辞学的发展,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但其“为尊者讳,为亲者讳”的严格倾向性,也产生了消极作用。
7、《国语》:是一部按国别记载的史书,分别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吴八国史事。
约成书于战国初年,是战国早期人根据各国史料编订,以记言为主,书中记载的史实上起周穆王,下至鲁悼公春秋时期各国的政治、外交、军事等活动。
其思想倾向于儒家。
书中既尊礼,又崇德;既敬神,又重民。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风雅颂: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
“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分大雅小雅。
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
赋比兴:“赋”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比”是以此物言彼物;“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尚书》: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
《春秋》:本是周王朝和各诸侯国历史的通称,后特指经孔子修订的鲁国的编年史。
“香草美人”: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
香草除了丰富美人形象的同时,也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
楚辞:楚辞之名,始见于西汉武帝之时,是指具有出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在形式上与北方诗歌有较明显的区别。
离骚:屈原的代表作,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一首长篇抒情诗。
抒发了屈原爱国与忠君的思想,表达了明君贤臣共兴楚国的美政理想。
《九歌》:九歌原是流传于江南楚地的民间祭歌,屈原加以改定而保留下来。
从现存九歌看来,它的民间文化色彩十分浓郁,而屈原的个人身世、思想痕迹倒并不重,《九歌》主要是南方巫祭文化的产物。
九章:九章是屈原所作的一组抒情诗歌的总称,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等9篇作品。
九章之名大约是西汉末年刘向便定去原作品时所加上的。
九章的内容与离骚基本接近,主要是叙述身世和遭遇。
天问:天问是楚辞中一首奇特的诗歌。
所谓天问,就是列举出历史和自然界一系列不可理解的现象,对天发问,探讨宇宙万事万物变化发展的道理。
诗中一共提出了172个问题,大致次序是先问天地之形成,次问人事之兴衰,最后归结到楚国的现实政治,线索基本清楚。
天问虽然叙事庞杂,思想倾向却很明显,尤其是在涉及天命和历史盛衰时,很能显示屈原的现实政治态度。
招魂:招魂是在怀王死后,屈原为招怀王之魂而作。
全诗由引言、正文、乱次三部分组成,内容主要是以宏美的屋宇、奢华的服饰、艳丽的姬妾、精致的饮食以及繁盛的舞乐,以招徕楚怀王的亡魂。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归纳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归纳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涵盖了广泛的作品类型和文学流派。
在这些文学作品中,存在着许多特定的术语和名词,理解这些名词对于深入了解古代文学的内涵和特点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一些古代文学名词进行解释和归纳,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一、诗歌1. 诗经: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集了305篇诗歌。
它以五言古体诗为主,是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经内容丰富多样,包括风、雅、颂、赋等不同类型的诗歌,揭示了古代社会生活、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
2. 绝句:绝句是一种四行诗,每行五个字,共十六个字。
它简洁精炼,常用于表达作者的情感和观察现实。
3. 赋:赋是一种以文辞工美和音律优美为特点的韵文体裁,形式上注重平仄、韵脚和叠字等技巧,内容上着重描写事物的美感和情感的抒发。
二、散文1. 骈文:骈文是一种短文体,常用嵌套并列的句子,表达丰富多样的内容。
骈文风格华丽辞藻,内容繁复,是古代文言文中的一种重要形式。
2. 清谈:清谈是古代文学中的一种流派,也是一种以言辞展示才思和学识的形式。
清谈作品通常以对话的方式呈现,通过言语交流来表达见解和观点。
3. 哲学散文:古代的哲学散文常常具有深度的思考和哲学观点的阐述。
这些作品以论述问题和思辨为主要目的,运用修辞手法和辩证思维表达自己的观点,并通过陈述现象或问题来启发读者的思考。
三、小说1. 志怪小说:志怪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一种,以神怪异象和奇异事件为主题,通常包含超自然的元素。
它常常以短篇形式呈现,并以描写奇特的情节和人物为特点。
2. 历史小说:历史小说以历史事件和人物为背景,通过虚实结合的叙事方式,展示历史事实与作者创作的故事情节的结合。
历史小说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古代历史,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历史的理解和解读。
3. 传奇小说:传奇小说是一种古代长篇小说,通常以历史传说、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为题材,充满浪漫主义的色彩。
它常常通过描绘主人公的遭遇和经历来表达对人性、命运和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抒发。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古代文学是指在历史较为久远的时代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和相关的文学理论。
古代文学涵盖了中国和世界各个地区的不同文化和时期,有着丰富多样的种类和风格。
以下是对古代文学中的一些重要名词的解释。
1. 诗歌:古代文学中最早的一种文学形式,以抒发情感和表达思想为主要目的。
古代诗歌分为各种体裁,如唐诗、宋词、汉乐府等。
其中,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杰出的诗歌形式,具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
2. 散文:与诗歌相对应的一种文学形式,主要用来叙述、议论和表达思想。
古代散文以《左传》、《史记》等为代表,形式自由多样,内容广泛涉及社会、人生、道德、政治等方面。
3. 小说:古代文学中的另一种重要文学形式,以虚构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来展现社会和人性。
古代小说不同于现代小说,不具有成熟的长篇结构,而是以短篇或对话和描写为主。
4. 赋:古代文学的一种韵文体裁,以华丽的辞藻和形象的表达为特点。
赋是中国文学中的独有形式,起源于先秦时期,发展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达到鼎盛。
5. 辞章: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韵文形式,其内容通常为赞美或祈请神灵保佑,也可表达对祖先、君王或朋友的敬意。
辞章在古代文学中具有颂扬风范和美化寓意的作用。
6. 典籍:指在古代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的经典著作。
典籍有《诗经》、《书经》、《礼记》、《易经》等,这些书籍被视为古代文学和文化的重要典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 文言文:古代文学的一种书面语言,以古代汉字和语法为基础,具有修饰华丽、构思周密的特点。
古代文学作品大多是以文言文写成的,这种语言形式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8. 词牌:指古代诗歌中的一种固定的曲调、节奏和韵律形式。
具有不同特点和情感倾向的词牌有很多,如江西、满江红、西江月等。
词牌在古代文学中被广泛运用,并且成为后世文人和民间艺人创作诗词的重要依据。
以上是对古代文学中一些重要名词的基本解释。
古代文学是人类文化的宝库,通过研究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社会和人类的智慧。
汉文 文学领域术语
汉文文学领域术语
1. 小说:一种长篇故事性文学作品,通常由多个章节组成。
2. 散文:不受诗歌形式限制的散文性文学作品。
3. 诗歌:用韵律和格律进行表达的文学作品。
4. 戏剧:包括话剧、音乐剧、舞台剧等形式的戏曲表演艺术形式。
5. 长篇小说:指字数较多、情节丰富、主题深刻的小说。
6. 短篇小说:指字数较少、情节简单但精炼、主题突出的小说。
7. 叙事诗:一种通过叙述故事内容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诗歌形式。
8. 抒情诗:一种通过表达感情和情感来表达思想和主题的诗歌形式。
9. 唐诗:指唐代(公元618年至907年)时期创作的诗歌作品。
10. 宋词:指宋代(公元960年至1279年)时期创作的词作品,以抒发情感为主要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含蓄与含混。含蓄是把似乎无限的意味隐含或蕴蓄在有限的话语中,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含混,也称歧义、复义或多义等,则是指看似单义而确定的话语却蕴蓄着多重而不确定的意义空间,令读者回味无穷。比较而言,两者的不同在于:含蓄突出表达上的“小”中蓄“大”,含混则偏重阐释上的“一”中生“多”。但两者在实质上又是一致的:它们共同揭示出文学本文的话语系统具有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即话语蕴藉特性。
21 .创作动机。创作动机是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
22 .艺术构思。艺术构思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基础上,在创作动机指导下,以心理活动和艺术概括方式,创造完整的意象系列的思维过程。它是文学创造过程最实际、最紧张、也最重要的阶段。
23 .回忆与沉思。回忆是艺术构思的重要机制之一,它指积极地和有意义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的心理过程。沉思则是在寂静和独处中对某个中心意念或意象加以深沉思索的心理过程。
12 .审美无功利性。这是由德国美学家康德提出的概念,认为审美具有不指向实际利益满足的特性。文学中的审美无功利性,是指作家或读者的创作或欣赏活动不指向直接的实际利益满足的特性。
13 .直觉。直觉,这里指审美直觉,是主体对于对象的不依赖概念而获得的瞬间领悟。
14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这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性质的概括,指文学是一种交织着无功利与功利、形象与理性、情感与认识等综合特性的话语活动。
37 .象征主义文学。象征主义文学是 19 世纪 70 年代兴起于欧洲的文学思潮,主张文学是作家的情感或理智的间接暗示的产物。代表人物有法国诗人马拉美、魏尔伦和兰波等。象征主义突出暗示性和朦胧性,主张以主观意识的客观对应物来暗示主观意识,建造一个寓意深长的符号世.即兴与推敲。即兴与推敲是物化阶段的两种不同操作方式,也是作品定型的两种不同手段。即兴是作家因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而在文字操作过程中迅速创造出作品的情形。推敲是作家反复选择、调动词句以求准确和妥贴地把心象物化为定型作品的文字操作情形。即兴与推敲其实是同一操作过程的两个不同的侧面,不可绝对地分开。
3 .观物取象说。这是中国古代有关文艺起源的学说,认为文艺的起源与人“观”天地鸟兽的运动变化并加以摹仿的行为有关。
4 .表现说。这是西方 18 世纪以来伴随浪漫主义思潮而形成的学说,认为文学是作者心灵或情感的表现。
5 .言志说。这是中国先秦产生的学说,认为诗歌是作者情感和志向的表现。
38 .现代主义文学。这是西方在 20 世纪初兴起的综合性的文学思潮,包含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新小说派等众多文学流派或思潮。这一思潮主张运用变形、荒诞或象征等手法去表现人的不确定的或变幻莫测的心理现实,带有浓烈的非理性、无意识或荒诞色彩。
39 .诗。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诗可以分成抒情诗和叙事诗,格律诗和自由诗等。诗的基本特征有三个:凝练性、跳跃性和音乐性。
35 .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是 18 世纪末兴起于欧洲的文学思潮,主张文学是作家的情感表现的产物。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柯勒律治、华兹华斯、济慈、雪莱和拜伦,法国的雨果等。浪漫主义突出主观表现性和虚幻性,强调情感、理想、想象和幻想的作用,崇尚自我表现,将理想型文学伸展到极致。
36 .现实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是 19 世纪中期兴盛于欧洲的文学思潮,主张文学是作家对客观现实加以再现的产物。代表人物有法国的斯汤达、巴尔扎克、福楼拜、左拉,俄国的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英国的狄更斯等。现实主义突出客观再现性和逼真性,强调按照现实生活的本来面目去忠实地再现现实,描绘现实生活的丰富复杂画卷,揭示其真实性,成为现实型文学的典范形态。
术语辞典
1 .文学四要素。这是由美国批评家艾布拉姆斯提出的观点,认为文学活动由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四要素组成。
2 .摹仿说。这是古希腊有关文艺起源的学说,认为文艺起源于人对宇宙事物的摹仿。它内部存在两种对立观念,一种是以柏拉图为代表的否定性摹仿说,认为艺术仅仅摹仿世界的“影子的影子”,因而没有真理价值;另一种是以亚里斯多德为代表的肯定性摹仿说,与柏拉图的主张相反,认为艺术摹仿世界同样能达到真理境界,这一主张后来成为现实主义文艺观的圭臬。
18 .文学。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19 .文学创造材料。这是指储备在作家内心的精神或心理现象,具体地说,是指作家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无意获得的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或信息。
20 .艺术发现。艺术发现是作家在积累材料基础上,依据自己认识和评价生活的原则及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获得的一种独特感知。
30 .变形与陌生化。变形是指作家在构思中调动想象力与创造力、在违反常规或事理中创造意象的方式。陌生化是指作家构想艺术形象的反常或奇特方式,目的是引起读者的新奇感受。陌生化与变形有密切的联系,即都是将习见的事物以别种奇异方式呈现,以取得最佳艺术效应。但两者的区别是明显的:变形着重于改变事物的通常形状,而陌生化则倾向于用不习见的方式来描写事物,使人产生奇特的新鲜感。
25 .灵感与直觉。灵感是艺术构思的最重要机制之一,它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往往表现为对问题的突如其来的顿悟,是非预期的和转瞬即逝的,但却是长期思索的结果。直觉是省略了推理过程而直接把握事物的本质的心理现象。直觉的作用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作家对事物或现象的直观式把握,二是作家从事物或现象背后突然发现使人深省的内蕴。直觉与灵感有不同:第一,灵感是长久思索和艰苦劳动之后的的成果,而直觉却是从整体上对事物的突兀判断;第二,灵感发生在久思不得其解之后,而直觉却往往发生在第一次碰头之时;第三,灵感是获取成熟的答案,而直觉则是得到推测性的洞察。
11 .话语。话语是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而从事沟通的具体行为或活动,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语境中通过本文而展开的沟通活动。文学正是这样一种话语活动。文学作为话语包含如下五个要素:说话人、受话人、本文、沟通和语境。一是说话人,这是话语的两主体之一,是体现在本文中的叙述者或抒情者角色和作家因素。二是受话人,这是话语的另一主体,指阅读本文的接受者角色和读者因素。三是本文,这是供阅读以便达到沟通的特定语言构成物。四是沟通,这是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通过本文阅读而达到相互了解或融洽状态。五是语境,这是说话人和受话人的话语行为所发生于其中的特定语言关联域,包括具体语言环境和更广而根本的社会生存环境。
24 .想象与联想。想象是构想意象的心理过程。它有三种形态:一是再现想象,指在内心复现外部事物或现象的过程;二是比拟想象,指将某种难以言状的东西形象化的过程;三是虚构想象,指凭空地将此物想成彼物、无物想成有物、或常物想成异物的过程。联想是由此物想到彼物的心理过程,也是想象之一种。联想有三条规律:一是接近联想,这是将两种以上在时空上接近的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的心理过程;二是类似联想,这是把两种具有类似特征的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的心理过程;三是对比联想,这是把两种以上相关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的心理过程。
27 .意识与无意识。意识是作家以清晰的理智有意地调动、分析和综合材料,使之成为能表达意义的有机整体的心理能力。无意识是作家没有明显地觉察到但暗中对排列和组合材料发生作用的深层心理能力。这两种心理能力共存于艺术构思过程之中。意识对无意识起着指导作用。意识对于无意识的指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意识向无意识提供材料,二是意识为无意识指引方向。
26 .理智与情感。理智是指作家有意识的理性认知和思维。情感则分为情绪和感情,前者指由有机体生物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生理与心理反应,后者则指作家对外在事物或现象的态度评价及其体验。在艺术构思中,情感是动力因素而理智则是节制动力的规范,两者都不可缺少。要使艺术构思顺利进行,需要很好地调节情感与理智的关系。
32 .现实型文学。现实型文学是文学作品的三种类型之一,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33 .理想型文学。理想型文学是文学作品的三种类型之一,它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34 .象征型文学。象征型文学是文学作品的三种类型之一,它是一种侧重以暗示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15 .文学的双重性质。这是指文学同时具有审美与意识形态性质。这表明,文学既是审美的又是意识形态的。
16 .话语蕴藉。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其语言组织内部包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具体地说,一是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性质,二是被创造出来供阅读的特定语言性本文带有话语蕴藉特质。
28 .综合。这是指艺术综合,是作家根据自己的中心意念去加工和改造现有材料,使之揉合成一个能体现自己意图的完整的有机形象的过程。
29 .突出和简化。突出是作家从纷繁芜杂的思绪中抓住一个形象或意念,并调动各种材料和加工手段为其服务,尽量使其比周围其他形象更明确、清晰和特别的过程。简化则是作家有意略去具体细节而抓住主干,以便传达形象或意念的大致轮廓与内在精髓的构思方式。简化与突出的区别主要在于:突出是以浓墨重彩或淡化背景来吸引注意力,简化则是将形象或意念身上的所有遮蔽物都全部剥掉而只抽离出最核心、最能表现本质的要素。
40 .小说。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小说可以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小小说,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等。小说的基本特征主要是: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和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41 .剧本。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剧本可以分为悲剧、喜剧与正剧,按场次划分,还可分为独幕剧与多幕剧等。剧本的基本特征是: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42 .散文。散文有两义:广义散文和狭义散文。广义散文是诗歌以外的所有文学作品及非文学的一般科学著作、论文和应用文等的统称。狭义散文则是文学意义上的散文的统称,是与诗、小说和剧本等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杂文和游记等。这里主要谈论狭义散文即文学散文。文学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和境遇的文学体裁。它的基本特征是:第一,题材广泛多样;第二,结构自由灵活;第三,抒写真实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