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用药合理性与疗效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用药合理性与疗效的关系

1.自行用药者须警惕什么?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会碰到一些自认为“无关大碍”的小伤小病,为省事,人们往往根据平时获得的健康知识自行用药。自行用药虽然简单、方便,但由于人们缺乏医药学常识,难以很好把握用药原则、剂量和时间。凭借经验,或者他人的介绍、或药房人员的推荐而购药来用,盲目性极大,用药不当还会引起不良反应,造成对身体的损害,具体表现如下。

(1)药不对症。同样的症状可由不同的病因引起,在没有搞清病因之前,胡乱买些药物使用,可能会造成药不对症问题,花了钱,还耽误了病情。例如嗓子痛这一临床表现,可以是普通感冒所致,也可能由急性扁桃体炎引起。前者是病毒感染,对板蓝根、双黄连及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敏感;后者是细菌感染,对青霉素、头孢菌素和罗红霉素等抗菌药物敏感。再如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上呼吸道感染,流感患者往往自行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对流感治疗是无效的,只有当并发细菌感染时,可考虑使用抗菌药物。

(2)忽略不良反应。许多人在自行用药时,大都只看重其治疗作用而忽略其不良反应。药物具有两重性,既有防治疾病的有利一面,即临床称之为治疗作用的一面,也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一面,即不良反应一面。大多数药物都或多或少有一些不良反应。即使是滋补药,胡乱服用也会引起不良反应。我们通常都是为治病而用药,若不了解和防范药物不良反应,就有可能因药物不良反应而致新的病变产生。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抗过敏、抗炎作用,对某些皮肤疾病、瘙痒症有一定的疗效,但大多数情况下使用是无益的。此药长期使用或经常使用,可能诱发感染,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导致溃疡或不愈。只有湿疹、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牛皮癣等才选用激素。患有皮肤病、瘙痒的患者不要首先选用激素或激素制成的外涂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此类药。

(3)容易重复用药。为了尽快康复,患者有时将作用相同的药物一起用,认为这样疗效会更好;还有一些慢性病患者,一买药就是一大堆,有的可能是同类药物;还有一些是药名不同而作用类似,同样也会引起重复用药问题。一旦重复用药,有的非但不增加药物疗效反而可能增加不良反应。

所以,当我们患病而未看医生前,最好不要自行用药,应在医生作出诊断和给予必要指导后再用药,那样会更安全、有效。

2.为什么作用相同的药物一起用反而疗效不理想?

生病是件痛苦的事,为了尽快康复,我们时常将作用相同的药物一起用,认为这样疗效会更好。作用相同的药物一起用,有些合用后疗效不仅不增加反而有加重不良反应的可能。如风湿性关节炎病人,服用消炎痛有一定的疗效,想加强疗效又合用阿司匹林,结果关节痛反而加剧,因为阿司匹林在肠内抑制了消炎痛的吸收,反而使疗效下降,并且加重对胃肠道的副作用,使胃出血、穿孔的机会明显增加。又如有些细菌感染的呼吸道疾病、肺炎、尿路感染病人,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妥布霉素等,由于这类药对耳听神经、肾脏毒性较大,结果合用后原病未好,又出现了头痛、眩晕、听力减退、耳鸣或蛋白尿、血尿等药物毒性反应。有些人感冒时喜欢同时服用两种甚至更多的感冒药或抗生素,以为这样更有利于治疗。其实,这样服用感冒药可能对病人的肝脏造成严重损害。由此可见,作用相同的药物一起用,药效不一定相加,有时反而有害,故不要随意合用。

3.怎样区别药物的慎用、忌用、禁用?

我们在阅读药品说明书时,常会发现“慎用”、“忌用”、“禁用”等字样,三者仅一字之差,那么他们有什么不同呢?

慎用:指的是用药时要小心谨慎,要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如出现某些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药。通常要慎用的对象多是小儿、老人、孕妇以及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低下者。因为这些特殊人群或因生理、或因病理因素,可造成在使用药品时机体对一些药物容易出现不良反应,故对一些药物不能轻易使用。如喹诺酮类抗菌药可诱发癫痫,有癫痫病史者应慎用,另本类药物可影响软骨发育,孕妇、未成年儿童应慎用。慎用并不是说不能用,一般来说,慎用的药品应当向医生咨询后使用为好。

忌用:指的是不宜用或避免使用或最好不用之意。比“慎用”进了一步。忌用的药品其不良反应比较明确,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很大。如具肝肾毒性的药物,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要忌用,否则会进一步加重肝肾功能损伤。如消炎痛可引起肝功能损害,故肝功能不全者应避免使用;再如丙咪嗪可能引起新生儿畸形,故妊娠初期的孕妇应忌用。忌用的药品通常最好不用,若病情急需,应以药理作用相似、不良反应小的药品代替,或合用其他药物来对抗不良反应。

禁用:指的是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严禁使用的药物。指药品对患有某种疾病或对某些药物有过敏史的人禁止使用之意。是对用药的最严厉警告。一旦误用,将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如对青霉素过敏的病人禁用青霉素,否则一旦应用就会出现过敏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抢救不力还有可能造成生命危险。又如胃溃疡患者禁用阿司匹林,否则易造成胃出血甚至胃穿孔。

4.怎样合理使用止痛药?

疼痛是因组织损伤或潜在的组织损伤产生的痛觉,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症状,剧烈的疼痛不仅使我们产生痛苦和紧张不安的情绪反应,还可能引起机体生理功能紊乱,甚至诱发休克。大约有一半的人曾有过

疼痛(如头痛、牙痛或关节痛等),疼痛可持续或间断发生长达数月,而更多的人曾有过一次性疼痛。当被疼痛困扰时,药物治疗是临床缓解疼痛的主要措施之一。而临床常用止痛药品种繁多,如何正确合理应用止痛药呢?

(1)出现疼痛时,首先应就诊确定病因后再用药,不要随意自行服用止痛药,以免用止痛药后掩盖病情,延误诊断治疗。临床常用的止痛药包括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和中枢止痛药。常用的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有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双氯芬酸钠、布洛芬等,适用于轻、中度疼痛,对炎症引起的疼痛尤为有效;对中空脏器的疼痛效果不佳;对手术后的慢性疼痛有效。中枢止痛药主要为阿片类止痛药,常用的有吗啡、美沙酮、哌替啶、芬太尼、可待因、镇痛新等,是目前已知最有效的止痛药,对各种疼痛均有效,但由于易产生耐受性和成瘾性,所以一般仅用于其他止痛药物无效的急性剧烈疼痛的短期使用或晚期癌性疼痛,属于严格管理的药物,不宜长期应用。

(2)注意阶梯用药。针对疼痛部位、疼痛性质、疼痛强度,正确选用止痛药。非甾体类药常用于止头痛、牙痛、肌肉痛、关节痛、神经痛及月经痛等。一般在用物理疗法或非甾体类药无效时,可加用弱阿片类药物(如可待因),二者合用后仍不能止痛,则可以使用强效阿片类药物(如吗啡、芬太尼等)或提高阿片类药物剂量。

(3)关注药物不良反应。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长期单用非甾体类药时,个别人有可能出现含血的黑便,这是胃出血所致,应立即停药。长期服用止痛药,应定期检查肝肾功能,以便及早发现损害。另外,不宜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止痛药,同时使用多种止痛药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叠加。特别注意一药多名,同一种化学成分的药物可能以不同的商品名出现,避免重复用药。如感冒时,若使用多种镇痛药,应注意这些药物是否含有相同或相似的止痛成分,以免药量累加增加肝损害。用药过程中如果出现可疑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必要时立即到医院对不良反应给予适当的处理。(4)严格遵照医嘱或按照说明书足量用药。只要正确选药、剂量合理、时间准确,大部分病人的疼痛可及时消除。换药、改变给药剂量,请事先咨询医生的意见,不要擅作主张。

(5)用止痛药期间勿饮酒,以免酒精干扰药物代谢,增加药物对肝肾的毒性,加重对胃肠道黏膜的刺激。(6)应禁服或慎服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的情况有:活动性消化性溃疡和近期胃肠道及脑出血者,对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类药物过敏者,肝肾功能不全者,严重高血压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减少及凝血、造血障碍者,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5.消炎药和抗菌药有哪些区别?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将抗菌药“俗称”为消炎药,其实从严格的药理学角度来讲,消炎药和抗菌药是完全不同的两类药物。医学上所指的消炎药是解热镇痛消炎药,是指能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如“红、肿、热、痛”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双氯芬酸钠等,它能够缓解、抑制这些炎症症状,但并不能根除引起炎症的病因。消炎药一般多用于非感染性的炎症,是针对无菌性炎症(如风湿性关节炎)的,是对症治疗药物。而抗菌药是指对细菌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多用于感染性炎症,不是直接针对炎症来发挥作用的,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各类细菌。抗菌药物种类很多,常用于临床的有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复方磺胺新诺明等人工合成的抗菌药和青霉素类G、青霉素类V、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头孢曲松、罗红霉素、氯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