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RAN组网指导意见和设备配置规范

合集下载

安全防护-网络三同步 (IPRAN)

安全防护-网络三同步 (IPRAN)

14安全防护IPRAN通信网的安全应参照工信部发布的YD 5177-2009《互联网网络安全设计暂行规定》。

根据中国电信通信网络定级对象划分及安全等级的要求,辽宁省相关安全级别按照2级安全级别要求。

14.1业务安全现网设备,A类设备与B类设备组成环形网络,B类设备与RANER设备以口字形互联,RANER 设备与CN2PE设备以口字形互联,RANER设备与MCE以口字形互联的方式,通过这些组网方式,对IPRAN网络承载的业务起到保护的作用。

同时也可通过对现网容量分析,进行基站设备的拆闲补忙调整,避免影响业务的连续性。

现有的网管系统IP城域网网管可以对维护人员对网络进行的发布、修改、删除等操作行为进行详细记录,并可以按照时间、操作方式、操作人员进行查询。

14.2 网络拓扑安全现有IPRAN网设备以环形或者口字形网络组网,可以满足网络业务保护的需求,不会出现因光路中段或者个别站点失效而导致网络业务中断的情况。

14.3 设备安全IPRAN\RANER\MCE等设备安全满足通信行业及中国电信设备技术规范,设备入网相关管理要求。

14.4物理环境安全14.4.1机房、办公场地物理环境安全机房整体抗震能力应不低于里氏7级,相关机架及设备需进行必要的抗震加固,相关楼层承重能力不低于750kg/m2。

机房应具备防虫防鼠等相关措施,以有效防范鼠虫蚁害。

14.4.2 IPRAN\RANER\MCE等设备场地物理环境(1) 物理位置选择IPRAN\RANER\MCE等设备场地应当避开强电场、强磁场、强震动源、强噪声源、重度环境污染、易发生火灾、水灾和易遭受雷击的地区。

IPRAN\RANER\MCE等设备场地整体抗震能力应不低于里氏7级,相关机架及设备需进行必要的抗震加固,承重能力不低于750kg/m2。

(2) 防盗窃和防破坏应将主要设备放置在物理受限的范围内。

应对设备或主要部件进行固定,并设置明显的不易除去的标记。

应将通信线缆铺设在隐蔽处,如铺设在地下或管道中等。

手把手教会华为IPRAN设备组网设计、配置、维护、故障

手把手教会华为IPRAN设备组网设计、配置、维护、故障
Security Level:
IP RAN网络解决方案介绍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目录
1. IPRAN组网方案介绍 2. IPRAN和SDH的比较 3. IPRAN承载网建设方案建议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uawei Confidential
保护方案最丰富,电信级ms保护,实现业务系统无感知
分层保护:LSP1:1, PW冗余, VPN FRR 硬件 层次化OAM:BFD for everything, Y.1731 50ms海量业务倒换,实现业务系统无感知
类SDH网管方案-IP可视化运维,简化网络部署和运维
业务发放:一次进站,即插即用,远程管理,可视化配置 故障定位:智能告警、可视化一键式故障定位、智能排障 性能管理:性能监控等主动运维、弹性网络规模管理
软交换 IPTV业务系统
IP RAN通常会新建或利旧现有的城域网或者承载网。
整体架构采用分层方式,实现路由隔离、故障隔离,同时降低对接入层设备的要求:
接入层:每基站配置一台ATN,采用GE/10GE的环形或者双上行组网。
机房1
汇聚层:每汇聚机房配置一台CX600设备,采用10GE或N*10GE的环形、树形或MESH组网,接入 环通常挂接在两台汇聚层CX600上。
汇聚层+核心层:汇聚层以上的隧道类型根据现网情况来选择,优先建立TE隧道,存在友商互通场景 下,可选择建立LDP隧道。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uawei Confidential
Page 7
业务承载方式一览
业务核心控
制层
BSC
RAN CE NE40E-X16

IPRAN组网指导意见和设备配置规范

IPRAN组网指导意见和设备配置规范

IP RAN组网指导意见和设备配置规范为了更好地指导IP RAN网络建设,根据IP RAN网络组网原则和运维规范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IP RAN组网指导意见和设备配置规范”,请参照执行。

一、总体网络架构IP RAN网络结构按照“核心-汇聚-接入”三层架构组网,地市核心层部署ER设备,上联业务核心网络;汇聚层部署B设备对,口字型上联ER;接入层部署A设备,环形或链型上联B设备对。

网络架构图如下:二、IP RAN组网指导原则(一)核心层组网原则各地市核心层均部署RAN ER设备对,用于本地网基站、政企客户等业务的调度转接。

其中一般本地网暂设置2台RAN ER设备,特大本地网部署多台RAN ER设备。

1.承载LTE业务核心层城域RAN ER直接口字型上联EPC CE,汇聚ER至城域ER双归;其他地市核心层RAN ER口字型上联CN2 PE,通过CN2网络口字型上联EPC CE。

2.承载政企客户业务省中心部署1对政企专用RAN ER,实现跨地市政企客户业务端到端的配置及调度转接,各地市RAN ER均通过10GE链路口字型上联省中心政企RAN ER。

(二)汇聚层组网原则IP RAN汇聚层按照综合承载网规划结果部署B设备对,用于汇聚和转接区域内的移动、政企客户等业务。

具体原则如下:(1)B设备成对部署并口字型上联RAN ER;(2)现阶段B设备部署在城区,今后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再考虑下沉;(3)1对B设备接入宏基站数量控制在100个以内;(4)B设备上联ER和B设备互联链路应分系统或分路由承载;(5)汇聚层及以上链路流量达到预警值时需扩容链路,预警值为:峰值大于60%且忙时均值大于40%。

ER ERBB BB(三)接入层组网原则 1.城区城区IP RAN 接入层一般按照LTE 业务、政企客户业务独立组网进行建设。

(1)LTE 基站接入组网原则城区LTE 基站一般采取BBU 池方式建设, BBU 池设置A2设备,用于基站BBU (含室分)接入,一般每2台A2设备组成10GE 环上联B 设备对。

7-IP RAN网络规划和组网

7-IP RAN网络规划和组网

AN5516-01
R845/R840/R830
CiTRANS640
Access
边缘网络一站式多业务接入 完善的端到端业务提供能力和保 护机制,满足差异化服务要求
IBAS110A/B
ODN
CiTRANS620
R845/R840/R830
Node B BTS MDU 型 ONU 到户型 ONU PDH Fiber Converter SHDSL
行层次化的队列调度能力,确保重要基站永丌掉线。
8
大纲
1
网络建设需求
2
网络组网及规划
3
辽宁阜新网络规划实例
9
建设组网方案
目录
1. 烽火IP RAN组网总体规则、
2.
3. 4. 5. 6.
烽火IP RAN拓扑规划
烽火IP RAN IP地址及路由协议规划 烽火 IP RAN 端到端业务规划 烽火 IP RAN QOS规划 烽火 IP RAN 时间同步规划
R845 R860
R860
R845
Page 16
接入层带宽需求分阶段计算
我们以每个接入链戒环十个接入点为例,以每个3G节点接入用户3000-5000人计算,结合CS16.4k、 CS64k、PS及其相应开销等进行计算,得到每基站30M,后期将扩展到50M的容量。进行分析
业务类型
容量 接口 收敛
3G基站
从3G到LTE RAN的变化
网络结构扁平化:EPC+eNB, 无RNC 网络结构全IP化,上下行速率显著提高,3G 一般为30M,最大50M,而 LTE需要150M左右的带宽 eNB能力较2G/3G基站显著提升,接口需要劢态连接
4
业务需求

IPRAN配置指导规范

IPRAN配置指导规范

工程实施文档基于7705的IPRAN配置指导规范The Format Guide of IPRAN Based on 7705 Configuration作者姓名:叶天祥部门、产品: TSC工号: CV0011122完成日期: 2011.7创新沟通方式,缔造多彩生活工程实施文档摘要为了能够规范基于7705的IPRAN现场配置数据,实现业务开放的可延展性,避免由于工程实施过程中随意性配置带来的重复返工,同时,也为了提高IPRAN在现场的稳定性,制定了基于7705的IPRAN现场配置规范指导文件。

根据江苏常州联通7705 IPRAN测试、割接和浙江金华电信7705 IPRAN测试、割接两个成功案例,进行实例分析,并给出了基于7705 IPRAN的各项指标的对照状态检查表。

关键词:7705;IPRAN;配置;规范;指导基于7705的IPRAN配置指导规范AbstractIn order to make the criterion of 7705 IPRAN onsite configuration and increase the stability of the onsite devices, the 7705 IPRAN configuration user guide has been written. The user guide based on two successful cases which has been tested in Jiangsu Changzhou and Zhejiang Jinhua IPRAN. And the check list has also been listed in the document.Key Words:7705;Configuration; Criterion; Guide; IPRAN工程实施文档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 IPRAN引言 (6)1.1 背景与意义 (6)1.1.1 背景 (6)1.1.2 意义 (6)1.2 目标与范围 (7)1.2.1 目标 (7)1.2.2 范围 (7)1.3 技术方案与本文结构 (7)1.3.1 技术方案 (7)1.3.3 本文结构 (8)2 7705 IPRAN基本配置 (10)2.1 7705 IP RAN端口配置 (10)2.1.1 互联端口配置 (10)2.1.2 FE端口配置 (10)2.1.3 E1端口配置 (10)2.1.4 STM-1端口配置 (11)2.1.5 LAG端口配置 (13)2.1.6 IPIPE端口配置 (14)2.2 7705 IP RAN协议配置 (15)2.2.1 OSPF配置 (15)2.2.2 MPLS配置 (16)2.2.3 BGP配置 (17)2.2.4 QOS配置 (18)3 7705 IPRAN业务配置 (20)3.1 初始业务配置 (20)3.1.1 创建用户 (20)3.1.1 SDP配置 (20)3.2 标准业务配置 (20)3.2.1 CPIPE业务 (20)基于7705的IPRAN配置指导规范3.2.2 EPIPE业务 (22)3.2.3 IPIPE业务 (22)3.2.4 VPLS业务 (23)3.2.5 VPRN业务 (24)4 7750 IPRAN时钟配置 (26)4.1 同步以太方式时钟配置 (26)4.1.1 核心层7750设备BITS时钟源配置 (27)4.1.2 汇聚层7750时钟同步配置 (27)4.1.3 接入层7705时钟同步配置 (28)4.1.4 时钟冗余端口SSM配置 (29)4.2 ACR方式时钟配置 (29)4.2.1 ACR E1端口配置 (29)4.2.2 ACR同步配置 (30)5 7750 IPRAN网管配置 (31)5.1 网管接入路由配置 (31)5.1.1 物理端口配置 (31)5.1.2 逻辑interface配置 (32)5.1.3 路由配置 (32)5.2 网元设备配置 (32)5.2.1 配置网元packet size (32)5.2.2 配置网元系统安全设置 (32)5.2.3 配置网元日志 (32)6 IPRAN现网实例 (34)6.1 常州联通测试网络规划 (34)6.2 金华电信测试网络规划 (35)7 故障排查分析 (37)7.1 7705与7750在QoS处理方式上的差异 (37)7.2 7705 GE口拥塞问题 (39)7.3 叠加测试丢包问题 (39)参考文献 (41)附录A 7705 GE端口状态检查 (42)附录B 7705 E1端口状态检查 (44)附录C 7705 端口流量检查 (45)附录D 7705 LSP路径检查 (46)附录E 检查7705业务及相应SAP端口状态 (48)附录F 7705检查时钟同步状态 (49)1 IPRAN引言1.1 背景与意义1.1.1 背景业务的转型必然带来网络的转型,随着3G的商用和以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的出现和迅速普及,移动宽带市场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IPRAN原理与配置

IPRAN原理与配置

掌握IP组网下Iub, Iu-CS, Iu-PS配置步骤,命令和相关参数。
Copyright © 201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Page3
目 录
1. IP组网接口配置概述 2. Iub接口数据配置 3. Iu-CS/Iu-PS接口数据配置
《TD-SCDMA IUPS IP组网配置指导V2.1》
Copyright © 201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Page2
培训目标


学完本课程后,您应该能:
掌握DRNC820 IP组网接口数据配置相关原理。 了解TD-RAN IP承载情况下各接口组网原则和规范。
增加RNC对外接口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数据

增加RNC Iub接口控制面数据


增加邻节点传输资源映射关系


增加RNC Iub接口用户面数据

增加RNC Iub接口操作维护通道
RNC基于IP传输时对外的物理端口包括: E1/T1端口(PEUa/UOI_IP/POUa) FE/GE端口(FG2a/GOUa)
Page18
增加RNC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数据

使用FG2a/GOUa单板(非链路聚合方式 )
SET ETHPORT: ADD ETHIP:

每个以太端口支持配置6个IP地址。 当所要配置IP的端口已经配置为主备模式,
用户输入的槽位号只能是偶数槽位号。
ADD DEVIP:

可选仅当采用三层组网时需要设置

IP单协议栈Iub接口数据配置 的必要步骤, 具体请参见右侧 图示流程

中国电信集团IPRAN网络建设指导意见

中国电信集团IPRAN网络建设指导意见

附件1IP RAN网络建设指引(2013v1版)二〇一三年五月目录一. 前言 (6)二. IP RAN综述 (6)2.1 技术及特点 (6)2.2 网络架构 (7)三. 承载业务需求分析 (8)3.1 3G基站回传承载需求 (8)3.2 LTE承载需求分析 (8)四. IP RAN组网方案 (9)4.1 建设模式 (9)4.2 组网要求 (9)4.2.1 节点设置 (9)4.2.2 A类设备‐B类设备组网 (10)4.2.3 B类设备‐ B类设备组网 (11)4.2.4 B类设备‐RAN ER的组网 (11)4.2.5 RAN ER与BSC的对接 (11)4.2.6 RAN ER与L TE EPC对接 (12)4.3 设备要求 (13)4.4 基站回传逻辑组网方案 (14)4.4.1 PW + L3 MPLS VPN方案 (14)4.4.2 CE+L3 MPLS VPN方案 (15)4.4.3 方案建议 (16)4.5 与接入光缆的协同 (16)4.6 网管 (16)五. 时钟同步 (17)六. MSTP 投资保护 (17)附录:名词解释 (18)一.前言随着3G无线数据流量增长和LTE即将发牌,传统的MSTP网络由于业务承载扩展性差、不支持流量统计复用、承载效率低,无法有效承载LTE大突发流量及基站间多点到多点业务。

IP RAN网络具有承载效率高,支持点到多点间通信,扩展性好等优点,可纳入城域网网管统一管理,适合作为3G及LTE基站的回传网络。

中国电信从2009年开始试点部署IP RAN,并于2011年后进行了规模试商用,IP RAN大规模组网的能力在现网得到了验证。

为更好地指导各省建设IP RAN网络,集团公司网络发展部组织编制本建设指引,对IP RAN的网络架构、业务承载需求、建设方案和MSTP 利旧等问题进行了阐述,供各省公司在网络建设中参考。

本建设指引以满足3G与LTE承载的需求为目标,重点描述基站回传的承载方案,后续再逐步考虑其他业务的承载。

A320中国移动拓展资料-1 IP RAN设备集采规范

A320中国移动拓展资料-1 IP RAN设备集采规范

第二册技术规范书中国移动IP RAN设备集中采购技术规范书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二零零九年九月目录一、总则 (2)1.概述 (2)2.卖方的技术应答要求 (4)2.1技术规范书点对点应答 (4)2.2设备指标应答 (4)2.3设备典型配置应答 (4)2.4技术建议书 (4)3.其他 (5)二、IP RAN设备技术要求 (6)三、IPRAN设备典型配置 (11)四、网管系统配置 (12)五、其他 (13)附表: (16)一、总则1.概述1.1 本文件为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买方)对中国移动IP RAN设备集中招标采购中的设备供应商(以下简称卖方)提出的技术规范书。

本规范书将作为谈判的基础。

1.2 卖方所提供的所有各项设备和系统(包括软、硬件)应符合技术标准的要求如下:(1) 符合有关标准(如ISO、ITU-T、ETSI、IETF等),卖方应在建议书中具体说明,并附上相应的详细技术资料;(2) 若卖方的设备和系统包含自己的专用标准,应在建议书中具体说明,并附上相应的详细技术资料;(3) 本文件中未给出,但ITU-T已有建议的系统设备性能和功能均应满足ITU-T 最新建议要求;(4) 待买方新的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和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相关技术要求等)制定出来后,卖方应免费修改其系统以满足要求。

(5) IP RAN汇聚核心设备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YD/T 1097-2001 《路由器设备技术规范——高端路由器》及其它已颁发的相关技术要求和文件,具备中国信息产业部颁发的电信设备进网许可证;(6) IP RAN接入设备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YD/T-1096-2001《路由器设备技术规范——低端路由器》或YD/T-1099-2001《千兆比以太网交换机设备技术规范》、YD/T-1255-2003《具有路由功能的以太网交换机技术要求》及其它已颁发的相关技术要求和文件,具备中国信息产业部颁发的电信设备进网许可证;(7) IP RAN汇聚核心设备应符合中国移动通信标准QB-A-002-2004 《宽带城域数据网总体技术要求》、QB-X-XXX-XXXX 《中国移动城域传送网IP RAN汇聚核心路由器技术规范》、QB-X-XXX-XXXX《中国移动集中采购高端路由器设备技术规范》(送审稿)、QB-X-XXX-XXXX《中国移动集中采购中端路由器设备技术规范》(送审稿)、《中国移动数据网设备网管接口技术规范第1部分承载设备通用网管接口技术规范》(送审稿)、《中国移动数据网设备网管接口技术规范第2部分路由器接口数据要求》及其他已颁发的相关技术要求和文件;(8) IP RAN接入路由器应符合中国移动通信标准QB-A-002-2004 《宽带城域数据网总体技术要求》、QB-X-XXX-XXXX 《中国移动城域传送网IP RAN接入设备技术规范》、QB-X-XXX-XXXX《中国移动集中采购低端路由器设备技术规范》(送审稿)或QB-X-XXX-XXXX 《中国移动三层以太网交换机设备技术规范》、《中国移动数据网设备网管接口技术规范第1部分承载设备通用网管接口技术规范》(送审稿)、《中国移动数据网设备网管接口技术规范第2部分路由器接口数据要求》或《中国移动数据网设备网管接口技术规范第8部分三层交换机接口数据要求》及其他已颁发的相关技术要求和文件;(9) 国家已颁发的相关法律文件(例如招标法等)1.3 卖方应按照本文件的要求提供报价和详细的技术建议。

中国电信综合业务接入网(IPRAN)业务承载与维护指引V

中国电信综合业务接入网(IPRAN)业务承载与维护指引V

中国电信综合业务接入网(IP RAN)业务承载与维护指引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二○一一年六月目录前言 (3)一、名词解释 (4)二、业务承载需求 (5)(一)基站回传等自营业务或者系统的承载需求 (5)(二)政企业务的承载需求 (5)三、总体原则 (6)四、组网要求 (7)(一)依托城域骨干网搭建综合业务接入网(IP RAN) (7)(二)A类与B类设备的互连要求 (8)(三)B与B设备间的互联方式 (8)(四)B设备与城域骨干网的互联方式 (9)(五)RAN CE设置以及与城域网骨干网的互联方式 (9)五、业务承载方案 (10)(一)方案一:PW+L3VPN (10)(二)方案二:CE+L3VPN (15)(三)推荐方案 (16)六、VPN部署要求 (17)(一)RAN VPN的部署要求 (17)(二)CTVPN193部署要求 (18)(三)CTVPN194VPN部署要求 (20)七、QOS部署要求 (21)(一)基站回传等自营业务的QOS部署策略 (22)(二)政企客户业务的QOS部署策略 (24)八、网络管理 (26)(一)网管组网 (26)(二)A类设备的即插即管理 (27)(三)网管系统的部署要求 (28)九、逻辑资源的分配 (29)(一)IP地址的规划 (29)(二)VLAN资源的分配 (32)十、网络维护要求 (33)前言为满足大带宽、高品质、多点化的关键业务接入需求,集团公司自2009 年开始组织研究综合业务接入网技术标准和建设方案,在部分区域组织开展试点工作,采用IP RAN 和PTN 两种技术方案实现对移动基站回传、政企客户专线等多业务的融合承载。

目前,集团公司确定依托IP城域骨干网一平面搭建基于IP RAN 技术的综合业务接入网,在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省市公司多个城域网进行扩大试点,为在业务承载方案、组网要求、VPN部署要求、QOS部署要求、网管系统部署要求、逻辑资源分配等方面规范并指导综合业务接入网(IP RAN)扩大试点项目的实施部署,明确综合业务接入网(IP RAN)的维护分工与职责,集团公司特制定本业务承载及维护指引。

统谈统签类IP设备集中采购项目IPRAN采购组网方案与关键业务实施建议

统谈统签类IP设备集中采购项目IPRAN采购组网方案与关键业务实施建议

目录1 业务需求 (1)1.1 综合业务承载需求及趋势分析 (1)1.2 无线业务需求分析 (1)1.2.1 2G业务需求分析 (1)1.2.2 3G基站接口及带宽需求分析 (2)1.2.3 LTE业务需求分析 (2)1.2.4 无线业务QoS要求 (2)1.2.5 无线系统同步要求 (4)1.3 固网业务需求分析 (4)1.3.1 大客户业务需求分析 (5)1.3.2 NGN AG业务需求分析 (5)1.4 综合业务承载需求总结 (5)2 全业务承载解决方案 (6)2.1 网络总体建设思路与承载方案汇总 (6)2.1.1 综合业务接入网(IP RAN)总体建设思路 (6)2.1.2 综合业务接入网(IP RAN)组网方案 (7)2.1.3 全业务承载方案汇总 (8)2.2 IGP方案 (8)2.3 BGP方案 (10)2.4 无线业务承载及保护方案 (10)2.4.1 E1基站业务承载及保护方案 (10)2.4.2 3G ETH、LTE单播、动环监控业务承载及保护方案 (12)2.4.3 LTE eMBMS组播业务承载及保护方案 (18)2.5 固网业务承载及保护方案 (19)2.6 承载方案对比及选择建议 (20)2.6.1 承载方案对比 (20)2.6.2 全业务承载实施建议 (21)2.7 QoS部署方案 (22)2.7.1 流分类及重标记 (22)2.7.2 流量监管与整形 (23)2.7.3 优先级映射 (23)2.7.4 队列调度及拥塞避免 (23)2.7.5 HQoS部署方案 (24)2.8 安全解决方案 (25)2.8.1 IPSec安全解决方案 (25)3 时间同步解决方案 (25)3.1 同步需求概述 (25)3.2 时间同步解决方案 (26)3.2.1 时间同步解决方案概述 (26)3.2.2 同步以太方案 (26)3.2.3 1588v2时间同步方案 (27)3.3 华为1588v2部署优化技术介绍 (29)3.3.1 单纤双向 (30)3.3.2 仪表逐点测量 (30)3.3.3 环网自动测量 (30)4 简化运维解决方案 (32)4.1 运维解决方案综述 (32)4.1.1 无线业务对网管运维提出全新挑战 (32)4.1.2 运维解决方案全景图及产品组合 (32)4.1.3 主要亮点特性 (33)4.2 IP RAN运维解决方案 (33)4.2.1 网管DCN方案 (33)4.2.2 网络设计导入 (34)4.2.3 快速开局部署 (37)4.2.4 可视化业务发放 (40)4.2.5 故障监控及处理 (43)4.2.6 网络及业务调整 (49)4.2.7 时钟管理方案 (51)4.2.8 性能管理 (54)4.2.9 网元升级管理 (56)4.3 OSS集成方案 (56)4.3.1 综合接入网OSS集成方案建议 (56)4.3.2 iManager U2000 北向接口介绍 (59)4.3.3 华为OSS集成案例 (60)5 关键技术介绍 (62)5.1 关键技术概述 (62)5.2 业务承载技术 (62)5.2.1 多段PW(MS-PW) (62)5.2.2 TDMoPSN (63)5.2.3 IMAoPSN (63)5.2.4 IGP分进程、分区域 (64)5.2.5 内部接口L2入L3方式 (64)5.2.6 6vPE (66)5.2.7 NetStream (66)5.3 高可靠性技术 (67)5.3.1 E-VRRP (68)5.3.2 PW Redundancy (69)5.3.3 E-APS(Enhanced-APS) (70)5.3.4 TE Hotstandby (71)5.3.5 TE FRR (75)5.3.6 VPN FRR (76)5.3.7 下一跳分离 (77)5.3.8 NSR (78)5.4 OAM技术 (78)5.4.1 BFD (78)5.4.2 链路层OAM技术: (82)5.4.3 网络层和业务层OAM (82)6 华为IP RAN系列产品介绍 (83)6.1 华为IP RAN系列产品概述 (83)6.2 CX系列产品描述 (83)6.2.1 CX600-X8产品硬件描述 (84)6.2.2 CX600-X3产品硬件描述 (88)6.2.3 CX系列产品软件特性描述 (92)6.3 ATN系列产品描述 (93)6.3.1 ATN系列产品硬件描述 (93)6.3.2 ATN系列产品软件特性描述(详见附件ATN产品概述) (97)7 华为IP RAN应用案例 (98)7.1 中国电信IP RAN应用案例 (98)7.1.1 杭州电信 (98)7.1.2 深圳电信 (99)7.1.3 苏州电信 (100)7.1.4 大连电信 (101)7.1.5 沈阳电信 (102)7.2 中国联通IP RAN应用案例 (103)7.2.1 上海联通 (103)7.2.2 沈阳联通 (104)7.3 海外IP RAN应用案例 (105)7.3.1 泰国DTAC (105)7.3.2 英国BT (106)7.4 华为IP RAN应用案例汇总 (107)7.5 总结 (108)1 业务需求1.1 综合业务承载需求及趋势分析电信网络的分组化已经成为电信技术发展的趋势。

【光通信精品】中国电信西藏公司2016年IPRAN网络建设指导意见-1013

【光通信精品】中国电信西藏公司2016年IPRAN网络建设指导意见-1013

前言 (1)1、编制依据 (1)2、IPRAN网络的定位 (1)3、西藏电信IPRAN网络现状 (2)4、西藏电信IPRAN网络目标 (4)5、IPRAN组网原则 (4)5.1组网策略的基本原则 (4)5.2A与B互联原则 (4)5.3B与B互联原则 (7)5.4B与ER互联原则 (7)5.5节点设置原则 (8)5.1.1A路由器节点设置 (8)5.1.2B路由器节点设置 (8)5.1.3RAN ER设备节点设置 (8)5.6链路带宽设置原则 (9)5.7业务流向选择原则 (9)6、IPRAN工程建设指引 (14)6.1800M LTE工程建设指引 (14)6.2IPRAN网管分析 (14)6.3IPRAN网络IP地址分配建议 (15)i6.4IPRAN建设流程需注意的问题 (17)6.5IPRAN网络维护 (17)7、附件:西藏电信IPRAN在网设备参数 (17)7.1设备介绍 (17)7.2设备选择 (22)8.2.1A设备选择 (22)8.2.2B设备选择 (23)7.3各网元端口分配原则 (23)i前言为满足大带宽、高品质、多点化的关键业务接入需求,集团公司自2009年开始组织研究综合业务接入网技术标准和建设方案,在部分区域组织开展试点工作,采用IP RAN 和PTN 两种技术方案实现对移动基站回传、政企客户专线等多业务的融合承载。

本技术指导意见主要针对目前西藏电信IPRAN工程建设中涉及到的相关技术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结合西藏网络现状,提出适合西藏电信实际的技术合理、经济合理,并充分考虑网络演进的技术方案。

1、编制依据(1)中国电信〔2013〕630号《IPRN组网及配置策略规范》;(2)中国电信运维〔2012〕22号关于印发《中国电信综合业务接入网(IP RAN)实施与维护指引》的通知;(3)中国电信集团《IPRAN网络建设指引(2013v1版)》;(4)中国电信集团《中国电信网发业【2015】23号》文件;(5)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西藏分公司实际情况。

IP RAN组网架构及建设方案探讨

IP RAN组网架构及建设方案探讨

IP RAN组网架构及建设方案探讨作者:沈梁来源:《中国新通信》2014年第17期【摘要】本文总结了IP RAN端到端组网L2+L3以及L3到边缘两种典型组网方案,结合中国电信ipran承载lte业务的需求给出组网策略。

【关键词】 IP RAN 组网架构保护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IP RAN the end-to-end network L2 + L3 and L3 to the edge of the two kinds of typical network scheme, with the demand of China telecom ipran carrying lte business networking strategy is given.Keywords: IP RAN, network architecture, protection一、ipran技术综述IP RAN 是指以IP/MPLS 协议及关键技术为基础,满足基站回传承载需求的一种二层三层技术结合的解决方案。

由于其基于标准、开放的IP/MPLS协议族,也可以用于政企客户VPN、互联网专线等多种基于IP化的业务承载。

IP RAN 针对无线接入承载的需求,增加了时钟同步功能,增强了OAM能力。

IP RAN网络具有如下特点:1、IP RAN 网络支持流量统计复用,承载效率较高,能满足大带宽业务的承载需求;2、能提供端到端的 QoS 策略服务,保障关键业务、自营业务的服务质量,并可提供面向政企客户的差异化服务;3、能满足点到点、点到多点及多点到多点的灵活组网互访需求,具备良好的扩展性;4、能提供时钟同步(包括时间同步和频率同步),满足3G 和LTE 基站的时钟同步需求;5、能提供基于 MPLS 和以太网的 OAM,提升了故障定位的精确度和故障恢复能力。

二、ipran网络组织架构IP RAN 分为核心层、汇聚层与接入层三层。

HW_华为IPRAN产品配置原则介绍

HW_华为IPRAN产品配置原则介绍

1端口10GE子卡
12端口FE/GE-SFP子卡
12端口GE-RJ45子卡
40G母板ISUF-40/ISUF-40-B,2子卡 槽
2端口10GE子卡
20端口FE/GE子卡
24端口FE/GE子卡 12端口FE/GE子卡
1端口10GE+10 端口FE/GE子卡
40G固定板:ISUI-41/ISUI-41-B
主控板: CXPJ/K(含业务接口2GE(光)+4FE(电)+16E1,2.5G容量 ),J表示E1为75欧,K表示E1为120欧 CXPG/H(含业务接口2GE(光)+4FE(电)+16E1,6.5G容量),G表示E1为75欧,H表示E1为120欧 CXPI(含业务接口2GE(光)+4FE(电)+4FE(光),6.8G容量 ) 业务板卡:
Solaris
小型机-Oracle M4000单机 大规模小型机(含磁盘阵列)-Oracle M4000单机 or above 超大规模小型机(含磁盘阵列)-Oracle M5000单机
Windows
普通规模PC服务器 中等规模PC服务器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uawei Confidenti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uawei Confidential Page 6
CX600高端路由器产品族
CX600CX600-X8 3.54T 800G CX600-
X16
交换容量(双向) 端口容量(单向) 转发能力 6.29T 1.6T
X3
1.08T 300G
CX600-X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电信IPRAN网络方案-华为

电信IPRAN网络方案-华为

Huawei Confidential
Page 13
建设思路
拓扑&设备选型
IP地址 路由
隧道
业务
可靠性
时钟
QoS
网管
设备地址(Loopback)分配举例

接入层
汇聚层
Lo:11.1.3.2/32
Lo:11.1.3.3/32
Lo:11.1.3.1/32
BTS/eNB
接入环11
Lo:11.1.1.1/3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uawei Confidential
Page 6
IP RAN网络分层架构
建设思路
拓扑&设备选型
IP地址 路由
隧道
业务
可靠性
时钟
QoS
网管

BTS/eNB BTS/eNB
接入层
汇聚层
A
A
B
SR
A
A
A
B
B
A
SR
B
核心层
CR
CR
业务层
CE
BSC/aGW CE
IPRAN业务规划与设计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uawei Confidential
Page 16
IGP方案设计:多区域
BTS/eNB BTS/eNB BTS/eNB BTS/eNB
接入层
A
A
A
OSPF Area 1
A
A
A OSPF Area 2 A
A
OSPF进程
Page 9
核心层网络拓扑设计

中国电信IPRAN组网与策略规范

中国电信IPRAN组网与策略规范

中国电信IP RAN组网与策略规范(试行)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目录编制说明 (4)名词解释 (5)1. 业务承载需求 (7)1.1 1X/3G基站回传需求 (7)1.2 eNodeB回传需求 (7)1.3 核心网承载需求 (8)1.4 二层点到点通道类业务承接需求 (9)2. 组网原则 (10)3. 整体架构 (11)4. 组网要求 (13)4.1 A-B互联要求 (13)4.2 B-B互联要求 (14)4.3 B-ER 互联要求 (15)4.4 城域ER-汇聚ER组网要求 (16)4.5 城域ER与CN2 PE互联要求 (17)4.6 EPC CE与CN2 PE/ER互联要求 (17)4.6 MCE-ER互联要求 (17)4.7 EPC CE-B间的组网要求 (18)4.8 EPC CE-ChinaNet间组网要求 (19)5. 路由组织 (20)5.1 IGP (20)5.1.1 A-B (20)5.1.2 B-B/B-ER/ER-ER/EPC CE-ER (21)5.1.3 MCE-ER (21)5.1.4 IGP COST值设置原则 (21)5.2 MP-BGP设置要求 (22)5.2.1 AS设置要求 (22)5.2.2 VRR设置要求 (23)5.2.3 MP-eBGP设置要求 (23)5.2.4 AS Override+SOO的实现 (24)5.3 路由快速收敛 (24)5.3.1 A-B间故障检测与路由快速收敛 (24)5.3.2 B以上故障检测和路由快速收敛 (25)5.3.3 多点故障保护 (26)5.4 IPV6 (26)6. 基站的业务实现 (28)6.1 基站接入A设备方式 (28)6.1.1 基站地址分配要求 (28)6.2 BBU接入方式 (29)6.2.1 分布式BBU接入 (30)6.2.2 集中式BBU接入 (30)6.3 A-B基站业务的实现 (31)6.3.1 PW+L3VPN方案 (31)6.3.2 CE+L3VPN方案 (32)6.4 基站业务在B以上的实现 (32)6.5 EPC的接入及业务互通 (33)6.5.1 EPC网元的接入要求 (33)6.5.2 EPC网元各逻辑接口与VPN的对应关系 (33)6.5.3 S2a接口的互通 (35)6.5.4 Sta接口的互通 (35)6.6 BSC/RNC的接入及业务互通 (35)6.6.1 BSC/RNC的接入要求 (35)6.6.2 BSC/RNC的业务互通 (36)7.通道类业务实现 (37)7.1 CN2三层VPN在城域内的落地方案 (37)7.2 BAS/SR下挂业务透传方案 (38)7.3 BTS到BSC间的E1电路承载方案 (38)7.4 QoS部署方案 (39)8. 网管要求 (39)9. VPN组织 (40)9.1 EPC VPN (40)9.2 RAN VPN (40)9.2.1 RD/RT的设置 (40)9.2.2 RAN VPN的省间互通 (42)9.3 CTVPN193 VPN (42)9.4 CTVPN194 VPN (44)10. QoS部署要求 (45)10.1 QoS整体部署原则 (45)10.2 PW+L3VPN方案QoS部署策略 (45)10.2.1 业务标识 (45)10.2.2 队列调度 (46)10.3 CE+L3VPN方案QoS部署策略 (47)10.3.1 业务标识 (47)10.3.2 队列调度 (48)11. 资源分配 (49)11.1 EPC VPN地址分配表 (49)11.2 PI-1 VPN新增私网地址分配表 (50)11.3 CTVPN193 VPN地址分配表 (52)11.3.1网络互联地址及设备管理地址 (52)11.3.2网管互联地址及网管管理 (53)11.4 RAN VPN地址分配表 (54)12. 设备命名/链路命名 (57)12.1 设备命名 (57)12.2 网络端口命名 (58)12.3 Loopback接口命名 (59)编制说明为满足移动业务大带宽、高品质和差异化的关键业务接入需求,集团公司在试点基础上,启动新一代移动网络建设。

1.IPRAN基础组网和IPRAN高级知识

1.IPRAN基础组网和IPRAN高级知识

IPRAN基础组网和IPRAN高级知识目录;第1章IPRAN基本原理............ .......... ...... . (3)1.1IPRAN的主要作用........... .......... .. . (3)1.2IPRAN的常见组网结构.... .......... .......... .. (3)1.3IPRAN使用的主要技术..... .......... .......... . (4)1.3.1DHCP协议基本原理. .......... .......... .. (5)1.3.2BGP MPLS VPN原理..... .......... .......... ..6 1.3.3MPLS L2VPN原理.. (14)第2章中国电信IP RAN技术规范 ..... ...... .. (24)2.1 中国电信移动承载网组网与策略规范 . .......... (24)2.1.1 IPRAN业务承载需求 ...... ....... . (25)2.1.2 中国电信IPRAN组网原则 ........ ....... (27)2.1.3 中国电信IPRAN整体架构 ......... . (28)2.1.4 中国电信IPRAN组网要求 (29)2.1.5 路由组织......... .......... .. (36)2.1.6 基站的业务实现 ........... . (43)2.1.7 通道类业务实现 ..... .......... . (51)2.1.8 网管要求 .... .......... .......... (52)2.1.9 VPN 组织 .. .......... .......... ........ .. 532.1.10 QoS 部署要求 .. .......... .......... (56)2.1.11 资源分配 .... .......... .......... .. (59)2.1.12 设备命名/链路命名 . .......... . (67)2.2 中国电信IP RAN网管规范 .... ........ (69)2.2.1 功能架构 (69)2.2.2 功能要求 ....................... (70)第3章 IP RAN网络日常维护及故障处理 ....... (92)3.1 IP RAN网络日常维护 .............. (92)3.2 IP RAN网络故障处理 ........... ........ (93)第1章 IP RAN基本原理1.1 IP RAN的主要作用RAN是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的简称,目的是为无线基站和核心网之间提供稳定高效的承载和回传网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P RAN组网指导意见和设备配置规范
为了更好地指导IP RAN网络建设,根据IP RAN网络组网原则和运维规范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IP RAN组网指导意见和设备配置规范”,请参照执行。

一、总体网络架构
IP RAN网络结构按照“核心-汇聚-接入”三层架构组网,地市核心层部署ER设备,上联业务核心网络;汇聚层部署B设备对,口字型上联ER;接入层部署A设备,环形或链型上联B设备对。

网络架构图如下:
二、IP RAN组网指导原则
(一)核心层组网原则
各地市核心层均部署RAN ER设备对,用于本地网基站、政企
客户等业务的调度转接。

其中一般本地网暂设置2台RAN ER设备,特大本地网部署多台RAN ER设备。

1.承载LTE业务
核心层城域RAN ER直接口字型上联EPC CE,汇聚ER至城域ER双归;其他地市核心层RAN ER口字型上联CN2 PE,通过CN2网络口字型上联EPC CE。

2.承载政企客户业务
省中心部署1对政企专用RAN ER,实现跨地市政企客户业务端到端的配置及调度转接,各地市RAN ER均通过10GE链路口字型上联省中心政企RAN ER。

(二)汇聚层组网原则
IP RAN汇聚层按照综合承载网规划结果部署B设备对,用于汇聚和转接区域内的移动、政企客户等业务。

具体原则如下:(1)B设备成对部署并口字型上联RAN ER;
(2)现阶段B设备部署在城区,今后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再考虑下沉;
(3)1对B设备接入宏基站数量控制在100个以内;
(4)B设备上联ER和B设备互联链路应分系统或分路由承载;
(5)汇聚层及以上链路流量达到预警值时需扩容链路,预警值为:峰值大于60%且忙时均值大于40%。

ER ER
B
B B
B
(三)接入层组网原则 1.城区
城区IP RAN 接入层一般按照LTE 业务、政企客户业务独立组网进行建设。

(1)LTE 基站接入组网原则
城区LTE 基站一般采取BBU 池方式建设, BBU 池设置A2设备,用于基站BBU (含室分)接入,一般每2台A2设备组成10GE 环上联B 设备对。

单台A2设备接入华为或中兴BBU 数控制在10个以内、接入诺西BBU (单基带板)数控制在20个以内。

BBU 池中一般不采用A1设备下挂BBU 。

组网示意图如下:
B
B
A2
A2A2
(2)政企客户接入组网原则:
客户侧设备应优先选择U设备组网。

在U设备未得到成熟应用前,可以使用A设备,组网原则如下:
●客户侧U设备可以灵活采用GE单链或双上联方式接入A2设
备。

U设备不允许直连B设备。

●带宽大于1G的政企客户中心节点,设置U设备使用10GE双
上联两台A2设备;或使用A2设备10GE双上联B设备对。

●带宽小于1G的政企客户中心节点,设置U(A1)设备。

安全性要求高的客户中心节点,使用U设备双上联至两台A2
设备,或使用A1设备双上联B设备对;安全性要求不高的
客户侧U(A1)设备单上联综合承载A2节点;
●客户分支节点一般设置U(A1)设备,并上联综合承载A2节
点。

根据安全性要求,组网方式和中心节点类似。

●客户侧使用A1设备时,不允许双挂两个A2节点,优先上联
至B设备对。

组网示意图如下:
B
A2
A2 A2
A2 B
2.乡镇及以下区域
乡镇及以下区域采取综合承载方式承载LTE 及政企客户业务,通常2-4个乡镇A2节点组成10GE 环上联B 设备对,每个A2节点均为BBU 小集中点及政企客户汇聚节点,可直接下挂BBU 及政企客户接入设备。

乡镇基站优选直接接入就近乡镇汇聚点,农村偏远地区基站可采取在较近基站设置A1,远端基站拉远到该站点A1设备再上联到汇聚点方式组网。

尽量不采取A1环方式,对部分利旧原C 网站点的,A1应直接上联到B 设备。

组网示意图如下:
B
B
A2
A2
A2
A2
A2
具体要求如下:
● 每个乡镇A2环由2-4个A2节点组成,单环接入基站数不超过50个,单台A2设备接入基站数不超过16个。

● 乡镇A2环10GE 链路原则上采用裸纤承载,纤芯性能或资源不能满足要求时,应综合光缆与OTN 建设成本比较,选择最优的承载方式。

●每个A1环由2-4个A1节点组成,单环接入基站数不超过8
个,单台A1设备最多接入2个基站。

●A1设备可采取支链上联乡镇A2节点,但A1级联数应不超过
2级。

●A1环需直接下挂B设备对,不允许A1环挂A2节点。

●A1环上联B设备对采取OTN承载时,在资源条件具备情况下,
尽量接入不同OTN节点或者同一OTN节点的不同板卡。

接入层链路流量达到预警值时,不得再接入新业务,需根据流量变化和预测考虑裂环或新增接入环。

接入层预警值为:峰值>70%且忙时均值>50%。

三、IP RAN设备端口使用规范
为规范IP RAN设备端口使用,满足业务开放和运营维护要求,RAN ER端口使用规范如下:
1、ER 设备端口使用规范
(1)设备的上联、互联端口必须位于不同板卡;B与ER互联或CN2 PE与ER互联时,两台ER设备端口对称使用。

分区内,业务槽位号从小向大分区依次使用;
(2)同一个型号的设备,上联端口和互联端口所在板卡、所在槽位全省统一;上联端口、互联端口全省统一。

具体要求如下:
2、B设备端口使用规范
(1)B设备的上联、互联端口必须位于不同板卡。

(2)B设备的上联板卡和互联板卡需在不同供电区域。

分区后,业务槽位号从小向大分区依次使用;
(3)B设备对端口对称使用。

同一个型号的设备,上联端口和互联端口所在板卡、所在槽位全省统一使用;上联端口、互联端口全省统一使用。

具体情况如下:
3、A设备端口使用规范
A2设备的上联、互联端口必须位于不同板卡;A1设备侧使用固定端口。

同一个型号的设备,上联端口和互联端口所在板卡、所在槽位全省统一使用,上联端口、互联端口全省统一使用。

具体情况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