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七章教案
护理教育学第七章教案编写模板
护理教育学第七章教案编写模板第一部分:概述1.1 引言在护理教育学的第七章中,我们将学习如何编写教案。
教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指导教学的作用,帮助教师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介绍护理教育学第七章中教案编写的相关内容。
1.2 教案的定义教案是一种详细规划教学活动的文件,它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以及评估方式等内容,是教师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的依据。
1.3 教案的重要性教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供有效的评估方式,并且可以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第二部分:教案编写的要点2.1 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目的和依据。
在编写教案时,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并从认知、技能和情感等方面进行设定。
2.2 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内容应根据教学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来确定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2.3 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的教学手段和策略。
在编写教案时,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2.4 教学评价的方法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的过程。
在编写教案时,教师需要考虑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以便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三部分:教案编写的步骤3.1 教学目标的设定1.确定教学目标的认知、技能和情感方面的要求。
2.设定明确、具体、可衡量的教学目标。
3.2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1.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和组织合适的教学内容。
2.将教学内容分解为不同的教学单元,便于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3.3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1.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2.运用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4 教学评价的方法1.确定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育学课本及教案
教育学课本及教案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1 教育概述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的类型与目标教育在个人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2 教育学说与教育思想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国内外著名教育学家及其理论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的关系第二章:教育心理学2.1 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基本原则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2.2 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第三章:课程与教学论3.1 课程概述课程的概念与类型课程设计与课程开发课程评价的方法与标准3.2 教学论教学的基本概念与原则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评价第四章:德育与班级管理4.1 德育概述德育的概念与目标德育的内容与方法德育的评价与实施途径4.2 班级管理班级管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班级组织建设与班级文化建设班级管理与教育实践的关系第五章:教育改革与发展5.1 教育改革概述教育改革的动因与目标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教育改革的政策与措施5.2 教育发展教育发展的内涵与指标我国教育发展的现状与挑战教育发展与国际比较第六章:教师与学生6.1 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的角色与职责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与方法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改革6.2 学生发展学生的特点与差异学生发展的目标与途径学生评价的方法与标准第七章:学前教育7.1 学前教育概述学前教育的概念与目标学前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学前教育机构与管理7.2 学前教育理论国外学前教育理论我国学前教育理论学前教育发展趋势第八章:基础教育8.1 基础教育概述基础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8.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目标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与措施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与评价第九章:高等教育9.1 高等教育概述高等教育的概念与目标高等教育的类型与结构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9.2 高等教育教学与管理高等教育教学方法与策略高等教育质量管理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第十章:终身教育与教育技术10.1 终身教育概述终身教育的概念与意义终身教育体系与终身学习机会终身教育政策与实践10.2 教育技术教育技术的应用与效果教育技术发展趋势与挑战十一章:教育政策与法规11.1 教育政策概述教育政策的定义与类型教育政策制定与实施的过程教育政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11.2 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的概念与特征我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教育法律责任与法律救济十二章:教育经济学12.1 教育经济学概述教育经济学的定义与研究内容教育投资与人力资本理论教育经济效益的分析方法12.2 教育经济政策与实践教育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我国教育经费投入与分配教育资助政策与教育公平十三章:教育社会学13.1 教育社会学概述教育社会学的定义与研究内容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与理论13.2 教育社会现象与问题教育不平等与教育公平校园欺凌与学生心理问题教育改革与社会发展十四章:比较教育学14.1 比较教育学概述比较教育学的定义与研究内容比较教育研究方法与类型比较教育学在国际教育交流中的作用14.2 国际教育制度与实践国外教育制度的特点与改革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项目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发展趋势十五章:教育研究方法15.1 教育研究概述教育研究的概念与类型教育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教育研究的过程与伦理15.2 教育研究方法应用定量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定性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教育研究方法在实践中的整合与创新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教育学课本及教案的内容,涵盖了教育与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德育与班级管理、教育改革与发展等十五个章节。
教育学课本及教案
《教育学课本及教案》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1 教育的概念与起源讨论教育的定义,理解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普遍性和必要性。
探讨教育的起源,分析教育的历史发展。
1.2 教育的目的与功能分析不同教育思想和理论对教育目的的阐述。
讨论教育在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功能和作用。
1.3 教育与个体发展研究教育与个体认知、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发展的关系。
分析教育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
第二章:教育心理学2.1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介绍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理解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2.2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代表人物。
分析不同学习理论对教育实践的影响和指导作用。
2.3 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研究学习动机的类型和影响因素。
探讨学习策略的选择和使用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第三章:教育方法3.1 教学方法概述讨论教学方法的定义和分类。
理解教学方法选择的原则和依据。
3.2 讲授法与讨论法分析讲授法和讨论法的特点和适用情境。
探讨如何有效运用这两种教学方法。
3.3 实践教学与探究学习研究实践教学和探究学习的概念和重要性。
分析如何设计和实施实践教学和探究学习活动。
第四章:教育评价4.1 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理解教育评价的定义和目的。
探讨教育评价的类型和常用方法。
4.2 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分析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特点和实施方式。
讨论这两种评价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4.3 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研究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的概念和作用。
探讨如何有效运用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来提高学习效果。
第五章:教育管理5.1 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解教育管理的定义和目的。
分析教育管理的重要性和挑战。
5.2 班级管理研究班级管理的目标和策略。
5.3 学校管理分析学校管理的层次和任务。
讨论学校管理中的领导力发展和团队合作。
《教育学课本及教案》第六章:课程理论与设计6.1 课程理论的基础探讨课程理论的起源和发展。
分析不同课程理论模型及其对教育实践的影响。
教育学第七章教学论(下)
第一部分教育学第七章教学论(下)一、名词解释:1、教学方法是指师生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要求所采取的工作方式或手段。
它是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的有机统一。
2、启发式教学是相对于注入式教学而言的,是指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教学规律,运用各种有效的形式去调动和维也纳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它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3、课外活动是在教学大纲范围以外由学生自愿参加的多种教育活动的总称。
广义的课外活动包括正式课程以外的校内外各种教育活动,狭义的课外活动仅指校内的课外活动。
4、班级授课制也称课堂教学,是将学生按大致相同的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级,由教师按照固定的课程表和教学时间表面向全体同学进行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它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由夸美纽斯论证确立。
5、教学相长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教学互动原则。
6、产婆术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善于用问答方式来激发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求正确答案,这种苏格拉底法被称为“产婆术”。
7、注入式教学是指教师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否定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看作是接受知识的容器,硬性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教学指导思想。
8、课的类型和课的结构:课的类型是指按完成教学任务的多少而划分的课的种类。
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单一课,另一类是综合课。
课的结构是指课的基本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进行的顺序和时间分配。
一般包括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五部分。
二、填空题: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思想,最早是由(孔子)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2、教学方法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3、讲授法包括讲述、讲解、讲读、讲演四种方式。
4、教学的辅助形式有现场教学、个别教学、分组教学。
5、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习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其中上课是中心环节。
护理教育学第七章教案模板范文
护理教育学第七章教案模板范文一、教学目标1.理解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护理教育学的相关知识;2.掌握教学重点:掌握护理教育学中教学模板的设计要点;3.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对护理教育学的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
二、教学内容本章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护理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学模板的设计要点以及教学模板的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护理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教学模板的设计要点;2.教学难点:掌握教学模板的应用和使用方法。
四、教学方法本章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以及实践操作等。
五、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护理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步骤二:教学模板的设计要点(15分钟)1.探讨教学目标的设计:明确教学目标的具体内容,确保目标具有可衡量性和可达到性;2.教学内容的组织:按照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组织;3.教学方法的选择: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4.教学资源的准备:准备好所需的教学材料和教学设备。
步骤三:教学模板的应用实例分析(20分钟)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向学生展示教学模板的实际应用,让学生理解教学模板的设计过程和应用方法。
步骤四:小组讨论和总结(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并总结教学模板的设计要点和应用方法。
步骤五:实践操作(2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根据所学内容设计自己的教学模板,并进行评估和修改。
步骤六:教学效果评估(10分钟)对学生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资源1.护理教育学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2.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3.实际教学案例。
七、教学评估1.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环节的表现;2.教学效果的评估。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护理教育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有所提高,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但仍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选择与准备。
护理教育学第七章教案编写模板
护理教育学第七章教案编写模板一、教学目标1.了解护理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历史演变;2.掌握护理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及其研究内容;3.掌握护理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和技能;4.能够分析护理教育学研究所面临的实践问题及其解决方法;5.能够运用护理教育学理论指导临床护理实践。
二、教学内容1.护理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历史演变;2.护理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及其研究内容;3.护理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和技能;4.护理教育学的实践问题及其解决方法;5.护理教育学理论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授课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阐述护理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学科体系、研究方法和技能等内容;2.案例分析法:通过真实的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护理教育学在实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3.团队合作法:通过小组讨论、小组实践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沟通和交流,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四、教学过程1.护理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历史演变(1)引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护理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2)讲授:讲解护理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历史演变;(3)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及要点。
2.护理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及其研究内容(1)引入:通过引入学科体系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护理教育学的学科划分;(2)讲授:讲解护理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及其研究内容;(3)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及要点。
3.护理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和技能(1)引入:通过引入研究方法和技能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护理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和技能;(2)讲授:讲解护理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和技能;(3)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及要点。
4.护理教育学的实践问题及其解决方法(1)引入:通过引入实践问题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护理教育学在实践中面临的问题;(2)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实践问题的具体情况及其解决方法;(3)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及要点。
5.护理教育学理论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1)引入:通过引入护理教育学理论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护理教育学的具体应用;(2)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为小组进行讨论,探讨护理教育学理论在实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3)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及要点。
专业课《教育学基础》教案(交)
专业课《教育学基础》教案(交)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1 教育概述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的本质和功能教育的类型和形态1.2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学的学科体系1.3 教育学的任务与方法教育学的任务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学的应用与实践第二章:教育目的与教育价值观2.1 教育目的概述教育目的的概念和分类教育目的的作用和意义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变2.2 教育价值观教育价值观的概念和分类教育价值观的作用和意义当代我国教育价值观的构建2.3 教育目的与教育价值观的关系教育目的与教育价值观的联系教育目的与教育价值观的冲突教育目的与教育价值观的协调第三章:教育制度3.1 教育制度概述教育制度的概念和分类教育制度的作用和意义我国教育制度的历史演变3.2 现代教育制度现代教育制度的特点和类型现代教育制度的基本结构现代教育制度的国际比较3.3 教育制度与教育公平教育公平的概念和分类教育制度对教育公平的影响促进教育公平的制度建设第四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4.1 教育者的概念与角色教育者的定义和分类教育者的角色和职责教育者的素质与培训4.2 受教育者的概念与特点受教育者的定义和分类受教育者的权利和义务受教育者的特点和发展规律4.3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互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合作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与协调第五章: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5.1 教育内容概述教育内容的概念和分类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编排教育内容的特点和原则5.2 课程理论与课程设计课程理论的基本概念课程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课程评价的内涵和类型5.3 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教学方法的概念和分类教学组织的形式和类型教学手段与教学技术的应用第六章:德育与教育价值观6.1 德育概述德育的概念和内涵德育的功能和意义德育的类型和实施途径6.2 德育理论德育理论的基本概念主要的德育理论流派我国德育理论的发展与现状6.3 德育实践德育实践的基本原则德育实践的主要方法德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第七章:智育与教学7.1 智育概述智育的概念和内涵智育的功能和意义智育的类型和实施途径7.2 教学概述教学的概念和内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教学的基本环节7.3 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概念和分类教学策略的基本概念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第八章:体育与健康教育8.1 体育概述体育的概念和内涵体育的功能和意义体育的类型和实施途径8.2 健康教育概述健康教育的概念和内涵健康教育的作用和意义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8.3 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融合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联系与区别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融合策略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实施要点第九章:美育与审美教育9.1 美育概述美育的概念和内涵美育的功能和意义美育的类型和实施途径审美教育的概念和内涵审美教育的作用和意义审美教育的实施途径9.3 美育与审美教育的融合美育与审美教育的联系与区别美育与审美教育的融合策略美育与审美教育的实施要点第十章:教育评价10.1 教育评价概述教育评价的概念和内涵教育评价的功能和意义教育评价的类型和实施途径10.2 教育评价方法与技术教育评价方法的概念和分类教育评价技术的原理与应用教育评价中的数据分析与处理10.3 教育评价的实践与问题教育评价的实施步骤与要点教育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与展望第十一章: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改革的定义和类型教育改革的原因和动力教育改革的过程和策略11.2 当代教育改革的主题与趋势教育改革的主题:公平、质量、创新教育改革的趋势:终身化、全民化、国际化我国教育改革的现状与挑战11.3 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展望教育改革的未来趋势教育发展的目标与任务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路径与策略第十二章: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12.1 教育政策概述教育政策的定义和类型教育政策的功能和作用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12.2 教育法规概述教育法规的定义和类型教育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教育法规的监督和保障12.3 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的关系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的联系与区别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的相互作用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的协调与冲突第十三章:教育经济与管理13.1 教育经济概述教育经济的定义和特征教育经济的作用和意义教育经济效益的评估13.2 教育财务与管理教育财务的概念和内容教育财务的管理原则和方法教育投资的分配与使用13.3 教育组织与管理教育组织的类型和结构教育管理的原则和方法教育管理现代化与信息化第十四章:教育研究方法14.1 教育研究概述教育研究的定义和类型教育研究的方法和过程教育研究的伦理与规范14.2 教育研究方法论实证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混合研究方法14.3 教育研究实践与评价教育研究项目的实施与评价教育研究成果的应用与推广第十五章: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教育15.1 教师专业发展概述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和内涵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与特点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策略15.2 教师教育概述教师教育的定义和类型教师教育的内容和目标教师教育的制度与体系15.3 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教师教育改革的背景与动力教师教育改革的内容与趋势教师教育发展的挑战与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教育学基础》课程的十五个章节,涵盖了教育与教育学、教育目的与教育价值观、教育制度、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德育与教育价值观、智育与教学、体育与健康教育、美育与审美教育、教育评价、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教育经济与管理、教育研究方法、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第三节 师生关系
第七章教师与学生①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
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
——高尔基②在人的个性形成中,教师乃是自然界的助手。
——夸美纽斯③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
——夸美纽斯④教师的工作不怎么感天动地,但也许每个细节都惊天动地。
——许淑娴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教师职业的特点和价值,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教师这一职业,从而进一步促进他们形成热爱教师事业的情感。
2.使师范生了解“学生”这一教育对象的基本特性,并树立新型学生观。
3.要求同学们根据所学的内容,结合“我是如何理解师生关系的”思考题,认真思考,并在课后写出发言提纲,准备进行一次课堂讨论,以提高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教学的重点是“教师的作用和地位”及“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教学的难点是“教师的价值和作用”,因为这涉及思考问题的尺度、价值观、情感、态度等。
三、教学时数与课时分配1.教学时数为3学时2.总体安排:第一课时先导入新课,然后重点讲解: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发展,教师的作用和地位,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教师劳动的特点;第二课时重点讲学生的本质属性和身心发展特点;第三课时主要讲师生关系。
四、预习要求本章要求学生课前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参阅我国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条款中有关教师与学生的规定,并在自己头脑中建构理想师生关系的要素,构想一下如何建构理想的新型师生关系。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1.本章教学以研究性学习为主,教师与学生的相关内容都与师范生自己受教育经历相关,且与教育实践联系密切;2.教师教育相关理论以讲授法为主,结合讨论法、案例教学法等;3.教学过程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辅以简短教学录象教学。
六、教学的具体步骤和内容第三节师生关系(第3课时)阅读下面两个教育案例:案例1:小学生何来18条“罪状”最近,一所小学某班开班会,学生小D迟到了,班主任说,因为小D又迟到了,所以临时改变注意,把班会主题改为让其他学生来评小D。
专业课《教育学基础》教案(交)
专业课《教育学基础》教案(交)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学科体系和发展历程。
2. 使学生掌握教育的基本原理、教育目的、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3. 培养学生的教育情怀,提高其教育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教育学的定义与学科体系2. 教育的基本原理3. 教育的目的与功能4. 教育方法与手段5. 教育评价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教育实践中的典型案例,提高学生的教育素养。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教育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实践演练法:设计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
四、教学安排1. 第一章:教育学的定义与学科体系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教育学的概念、学科性质、体系结构和发展历程。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2.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原理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教育的基本原理、教育与人、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3. 第三章:教育的目的与功能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教育的目的、功能及其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4. 第四章:教育方法与手段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常见的教育方法、手段及其适用场景。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5. 第五章:教育评价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教育评价的定义、类型、方法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践演练法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实践演练:评估学生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其教育实践能力。
4. 期末考试:设置闭卷考试,测试学生对教育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内容6. 教育的个体差异与适应性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育适应性理论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7. 教育制度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教育制度的定义、类型、结构及其在教育发展中的作用。
《学前教育学》中职教资面试 第七章教案及逐字稿
重视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卫生
三、结束部分
总结知识
布置作业:选择你感兴趣的年龄阶段,分组设计一个相应年龄阶段的劳动活动方案
习惯和意识是从小培养的,而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
愿意做家务的意识比会做家务的能力更重要
单元、章、节
幼儿园节日活动
教学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图片展示
一、导入部分
【案例导入】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孩子应该从小就学做家里的家务,和大人一起分担,另一种认为孩子年龄只会帮倒忙,而且家务孩子大了自然而然就会做,不用从小学。
【提问】你更倾向于那种观点?说说理由
【归纳】家务作为家庭劳动的一部分,也是儿童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儿童劳动与大人有何不同?如何指导?
二、基本部分
2.突出不同节日应有的特色
3.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富有趣味性
4.面向全体儿童,成为活动的主人
三、结束部分
总结知识
布置作业:活动设计,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节日,设计一份节日活动方案,可以是大中小班
3.生活技能的练习
三、结束部分
总结
布置作业:请分组讨论,如何在一日生活进行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教育?结合具体的例子谈谈
172页
单元、章、节
学前儿童劳动
教学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图片展示
教学准备
教学PPT、案例文本、图片、教学活动案例、活动视频
教学环节与主要内容
试讲关键词【板书】
二、基本部分
(一)幼儿园生活活动的内涵
【教师讲解】幼儿园生活活动是指幼儿一日活动中的生活环节,包括入园、离园、进餐、饮水、盥洗、如厕、睡眠等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满足幼儿基本生活需要的活动,贯穿于一日生活的始终。
幼儿教育学教案(整理版)
幼儿教育学教案(整理版)第一章:幼儿教育的概念与目标1.1 幼儿教育的定义1.2 幼儿教育的目标1.3 幼儿教育的重要性1.4 幼儿教育的特点1.5 幼儿教育的原则第二章:幼儿身心发展特点2.1 幼儿生理发展特点2.2 幼儿心理发展特点2.3 幼儿认知发展特点2.4 幼儿情感发展特点2.5 幼儿社交发展特点第三章:幼儿教育环境与材料3.1 幼儿教育环境创设的原则3.2 幼儿教育环境的分类3.3 幼儿教育材料的选择与提供3.4 幼儿教育环境与材料的重要性3.5 幼儿教育环境与材料的评估与改进第四章:幼儿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4.1 幼儿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步骤4.2 幼儿教育活动的类型与结构4.3 幼儿教育活动的实施策略4.4 幼儿教育活动的评价与反思4.5 幼儿教育活动的案例分析第五章:幼儿教育中的教师专业素养5.1 幼儿教师的角色与职责5.2 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5.3 幼儿教师的沟通技巧5.4 幼儿教师的观察与评价能力5.5 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第六章:幼儿德育与道德教育6.1 幼儿德育的概念与重要性6.2 幼儿道德教育的内容与目标6.3 幼儿德育的实施策略与方法6.4 幼儿德育的案例分析6.5 幼儿德育的评价与反思第七章:幼儿智育与认知发展7.1 幼儿智育的概念与目标7.2 幼儿认知发展的阶段与特点7.3 幼儿智育的教学方法与策略7.4 幼儿智育的案例分析7.5 幼儿智育的评价与反思第八章:幼儿体育与身心健康8.1 幼儿体育的概念与目标8.2 幼儿身心发展的健康标准8.3 幼儿体育的教学方法与策略8.4 幼儿体育的案例分析8.5 幼儿体育的评价与反思第九章:幼儿艺术教育与审美发展9.1 幼儿艺术教育的概念与目标9.2 幼儿审美发展的特点与阶段9.3 幼儿艺术教育的教学方法与策略9.4 幼儿艺术教育的案例分析9.5 幼儿艺术教育的评价与反思第十章:幼儿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10.1 幼儿家庭教育的概念与重要性10.2 幼儿家庭教育的方法与策略10.3 幼儿社区教育的概念与目标10.4 幼儿社区教育的实施与活动设计10.5 幼儿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评价与反思第十一章:幼儿安全教育与保护11.1 幼儿安全教育的概念与重要性11.2 幼儿常见的安全问题与预防11.3 幼儿安全教育的方法与策略11.4 幼儿安全教育的案例分析11.5 幼儿安全教育的评价与反思第十二章: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12.1 幼儿心理健康的概念与重要性12.2 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与处理12.3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策略12.4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案例分析12.5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与反思第十三章:特殊幼儿教育与融合教育13.1 特殊幼儿教育的概念与目标13.2 特殊幼儿教育的基本原则与方法13.3 特殊幼儿教育的支持系统与资源13.4 融合教育的概念与实施策略13.5 特殊幼儿教育与融合教育的案例分析与评价第十四章:幼儿教育政策法规与伦理14.1 幼儿教育政策法规的基本内容14.2 幼儿教育政策法规的实施与监督14.3 幼儿教育伦理的基本原则与实践14.4 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与维护14.5 幼儿教育政策法规与伦理的案例分析与评价第十五章:幼儿教育研究方法与实践15.1 幼儿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15.2 幼儿教育研究的步骤与技巧15.3 幼儿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解决与创新15.5 幼儿教育研究的评价与反思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详细整理了幼儿教育学教案,共包含十五个章节。
《教育学》教案
从起源上看,英语的“pedagogy”、法语的“pédagogie”和德语的“pedagogik”(教育学)均源于希腊语的“pedagogue”(教仆)一词,意为照看、管理和教育儿童的方法。19世纪末,英语国家的人们先后用“education”和“educology”取代“pedagogy”。“教育”(education)和“教育学”(pedagogy)几乎成了同义词,甚至“pedagogy”一词已被“education”一词取代。
美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约翰·杜威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其著作《民本主义与教育》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作品。实用主义教育学是建立在实用主义或经验自然主义哲学的基础之上的,对教育和教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威强调学生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
2.国内学者对教育学的定义
在我国教育学界,学者们对教育学的定义也不尽相同。例如,有的说:“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中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旨在研究教育规律、原理和方法。”有的说:“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客观规律的一门科学。从教育对象来看,它分为学前教育学、中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和特殊教育学等。通常所讲的教育学,一般指初等教育学和中等教育学,即普通教育学。”
总体来看,教育学的含义主要有三种:一是指一门科学,如把教育学定义为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二是指一种学科门类,将教育学与哲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文学等并列;三是指一门课程,教育学课程主要在师范院校开设,也称教育概论、教育原理或教育学原理等;四是指作为一门课程的教学用书。
本书所讲的教育学是指一门科学,即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护理教育学讲义第7章 护理教学的组织形式
第七章护理教学的组织形式Organizational Form of Teaching第一节概述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与发展(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教学组织形式(organizational form of teaching)简称教学形式,是指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活动诸要素的组合方式,即包括如何控制教学活动的规模,安排教学活动的时间和利用教学活动的场所等。
(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古代的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学近代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捷克 J.A. Comenius 《大教学论》●英“导生制”,又称贝尔—兰开斯特制。
现代教学组织形式及发展●美“道尔顿制”“设计教学”“文纳特卡制”二、教学组织形式的分类及特点(一)按组织学生的方式分类1.班级授课制(class teaching system)又称课堂教学,是将学生按大致相同的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有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中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学校的课程表进行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
特点:集体性、统一性、稳定性、系统性优点●提高教学效率●确保教学内容系统化●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局限性●难以适应学生个别差异●过分强调教师主导作用●对学生能力培养效果差2.小组教学(group teaching)将2人以上的学生编成一个小组,以各小组为单位共同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
优点●有利于情感领域教学目标实现●有利于开展项目或作业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组织和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有助于不同经验和想法的交流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习情况,给予适当指导局限性●教学组织和学生准备比较困难●教师发言时机和时间长度掌控有难度●保证每个小组成员积极参与有难度●难以鉴别学生能力和水平●教学进度难控制3.个别教学(individualized instruction)是教师分别对个别学生进行传授和指导的教学组织形式,能较好地解决个别差异问题。
专业课《教育学基础》教案(交)
专业课《教育学基础》教案(交)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1 教育概念与起源讲解教育的定义,教育的基本要素介绍教育的起源与发展历程1.2 教育与社会发展分析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探讨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1.3 教育学基本理论介绍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阐述教育学的学科体系与研究方法第二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2.1 教育目的概述讲解教育目的的定义,教育目的的分类与层次分析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2.2 教育制度与教育体制介绍教育制度的定义,教育制度的层次与类型探讨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与改革2.3 我国教育制度与教育体制改革分析我国教育制度的现状与问题讨论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与策略第三章:学生与教师3.1 学生概述讲解学生的定义,学生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方法3.2 教师概述介绍教师的定义,教师的角色与职责探讨教师的职业素养与专业发展3.3 师生关系与教育方法分析师生关系的类型与特点探讨教育方法的选择与运用第四章:课程与教学4.1 课程概述讲解课程的定义,课程的类型与结构分析课程编制的过程与方法4.2 教学概述介绍教学的定义,教学的原则与方法探讨教学评价的类型与方法4.3 课程与教学改革分析我国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现状与问题讨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方向与策略第五章:教育评价5.1 教育评价概述讲解教育评价的定义,教育评价的类型与方法分析教育评价的原则与标准5.2 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介绍学生评价的定义,学生评价的方法与指标探讨教师评价的类型与方法5.3 教育评价改革与发展分析我国教育评价的现状与问题讨论教育评价改革的方向与策略第六章: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6.1 德育概述讲解德育的定义,德育的目标与内容分析德育的原则与方法6.2 德育实践与改革介绍我国德育的现状与问题探讨德育实践与改革的策略6.3 心理健康教育概述讲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分析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第七章:教育改革与发展7.1 教育改革概述讲解教育改革的定义,教育改革的原因与动力分析教育改革的过程与方法7.2 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介绍我国教育改革的现状与问题探讨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与规划7.3 国际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分析国际教育改革的背景与特点探讨国际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第八章:教育技术8.1 教育技术概述讲解教育技术的定义,教育技术的类型与作用分析教育技术的发展与趋势8.2 教育技术与教育改革介绍教育技术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探讨教育技术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与价值8.3 教育技术应用与实践分析教育技术应用的现状与问题讨论教育技术应用的策略与方法第九章: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9.1 家庭教育概述讲解家庭教育的定义,家庭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分析家庭教育的特点与方法9.2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介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家庭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与价值探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与协调9.3 社会教育概述讲解社会教育的定义,社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分析社会教育的方法与途径第十章:教育学前沿问题与展望10.1 教育学前沿问题概述讲解教育学前沿问题的定义,教育学前沿问题的特点与研究价值分析教育学前沿问题的研究领域与方法10.2 我国教育学发展现状与问题介绍我国教育学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探讨我国教育学发展的战略与规划10.3 教育学发展展望分析教育学发展的趋势与挑战探讨教育学发展的前景与机遇重点解析本文教案为专业课《教育学基础》的教学内容,涵盖了教育与教育学、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学生与教师、课程与教学、教育评价、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技术、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以及教育学前沿问题与展望等十个章节。
教育学第七章教案
标题:教育学第七章教案引言:教育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研究的是教育的原理、方法和过程,旨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素质和个性。
本文将针对教育学第七章的内容,设计一份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一、教学目标本章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1. 了解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2. 掌握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3. 分析和评价不同教育模式的优缺点;4. 思考和探讨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教育学知识。
二、教学内容和重点本章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教育的定义和目的;2. 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介绍;3. 不同的教育模式和教育制度分析;4. 教育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本章的重点是学生对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对不同教育模式和教育制度的分析和评价。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本章的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不同教育模式和教育制度的优缺点,并分享意见和观点。
3.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案例分析,分析教育学在实践中的应用,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4.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相关教育实例和案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四、教学步骤本章的教学步骤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引入阶段:- 介绍本章的教学目标和重点,并引发学生对教育学的兴趣和思考。
- 利用多媒体工具,向学生展示一些有趣的教育实例,引发学生对教育问题的讨论。
2. 探究阶段:-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研究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 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教育模式和教育制度的优缺点,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3. 实践阶段:- 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案例分析,分析教育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探讨如何改进现有的教育模式和制度。
4. 总结阶段:- 对本章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回顾学生的学习成果。
幼儿教育学讲义第七章幼儿园课程
⼀、幼⼉园课程概述 (⼀)课程的概念 1.课程的定义 幼⼉园课程是实现幼⼉园教育⽬的的⼿段,是帮助幼⼉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以促进其⾝⼼全⾯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幼⼉在园的⼀切活动都属于幼⼉园课程的范畴。
2.课程的要素 课程组织是依据⽬标的要求,对构成教育的基本要素或课程实施的各种因素,加以编排、组合、平衡的⽅式。
它包括教育教学计划、学习材料及活动设计、环境创设与布置、教育组织形式、时间与空间的安排等。
(4)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以⽬标为标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或某阶段终结时,对课程各要素的适宜性以及效果进⾏测量和评估,为教育⾏政部门鉴定课程⽅案提供决策的依据,同时也为课程实践者完善课程、提⾼课程的适宜性提供调整的信息。
课程⽬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教程评价这四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系的整体。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它们相互作⽤、互相制约、互相调节,从⽽使课程处于良性循环的动态发展过程之中。
(⼆)幼⼉园课程的特点 幼⼉园课程与中、⼩学课程相⽐较,从内容到形式都有着较⼤的区别,这是由不同教育阶段的教育任务与⽬标,以及不同年龄段⼉童⾝⼼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决定的。
1.幼⼉园课程融合于⼀⽇⽣活之中 幼⼉在园所进⾏的各种活动都包含课程的⽬标和内容,幼⼉园课程融合在⼀⽇⽣活的各种活动与环节之中,包括集体活动、⼩组活动、⾃选活动、转换过渡与收拾整理、进餐、盥洗、午睡以及⼈(离)园等。
另外,从幼⼉园课程的内容来看,由于幼⼉教育不是单纯地传授系统的知识技能,⽽是注重幼⼉全⾯和谐的整体培养。
因此,在内容上就不仅仅限于⼏门学科,还必须能够满⾜幼⼉⾝体的、认知的、情感的、社会性的以及沟通与创造等各⽅⾯的发展需要。
⽽如此多的内容只通过作业课是不可能完成的,必须综合利⽤幼⼉园的各种教育途径,特别是通过科学地、合理地、有效地安排幼⼉的⼀⽇⽣活,使教育渗透在⼀⽇⽣活的各个环节之中。
只有这样,才能全⾯落实幼⼉园课程。
2.游戏是幼⼉园课程的基本形式 幼⼉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因此,游戏是幼⼉园课程的基本形式,幼⼉园通过游戏对幼⼉进⾏全⾯发展的教育。
教育学基本原理教案
教育学基本原理教案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1 教育的概念与内涵解释教育的定义和特点探讨教育的目的和功能1.2 教育的历史发展回顾教育的历史演变分析不同教育制度的特点和影响1.3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介绍教育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探讨教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和理论第二章:教育与人2.1 个体发展与教育分析个体发展的阶段和特点探讨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2.2 智力与教育解释智力的概念和内涵分析智力发展与教育的关系2.3 情感与教育探讨情感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分析情感对学习的影响和作用第三章:教育与社会3.1 教育与社会发展探讨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分析教育对社会进步的贡献3.2 教育与文化建设解释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和作用探讨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角色3.3 教育与社会组织分析教育与社会组织的相互关系探讨教育在社会组织中的作用和影响第四章:教育过程与方法4.1 教学过程与方法分析教学过程的特点和规律探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4.2 学习与学习理论解释学习的基本概念和类型分析学习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和理论4.3 教育评价与反馈探讨教育评价的目的和原则分析教育评价的方法和技巧第五章:教育改革与创新5.1 教育改革的背景与动力分析教育改革的内外部因素探讨教育改革的目标和挑战5.2 教育政策与教育改革解释教育政策的概念和作用分析教育政策对教育改革的影响5.3 教育创新与未来发展探讨教育创新的内涵和重要性分析教育创新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第六章:课程理论与设计6.1 课程理论的基本概念解释课程的定义和作用探讨课程理论的发展历程6.2 课程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分析课程设计的目标和原则探讨课程设计的步骤和技巧6.3 课程评价与反思解释课程评价的重要性和方法分析课程反思的过程和策略第七章:教师专业发展7.1 教师角色的认识与演变探讨教师角色的历史变迁分析教师角色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7.2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策略探讨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分析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方法和途径7.3 教师教育与师资培养解释教师教育的概念和目标探讨师资培养的模式和挑战第八章:教育管理与管理理念8.1 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原则解释教育管理的定义和重要性探讨教育管理的原则和方法8.2 学校管理与领导分析学校管理的功能和组织结构探讨学校领导的策略和挑战8.3 教育政策与教育管理解释教育政策对教育管理的影响分析教育管理在教育政策实施中的作用第九章:教育心理学应用9.1 学习理论的应用分析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探讨不同学习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9.2 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解释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阶段探讨教育对students心理发展的影响和作用9.3 心理健康与教育探讨心理健康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分析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策略第十章:教育伦理与法律10.1 教育伦理的基本原则与实践解释教育伦理的概念和重要性探讨教育伦理原则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10.2 教育法律与教育权益分析教育法律的基本体系和主要内容探讨教育权益的保护和教育法律纠纷的处理10.3 教育法律责任与伦理教育解释教育法律责任的种类和特点探讨伦理教育的方法和策略,培养教师和学生的伦理素养重点和难点解析六、课程理论与设计补充和说明:课程理论的基本概念:需要深入探讨不同课程理论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观点,如布鲁姆的分类学、斯滕豪斯的课程设计模式等。
教育学教学导案(北师大版)
教育学教学导案(北师大版)————————————————————————————————作者:————————————————————————————————日期:《教育学》教案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任课教师:周军科目教育学班级藏、汉语言文学,英语、思政教材名称出版社《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任课教师周军学生人数77、81 总课时36教学目的本课程主要目的在帮助学生了解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与原则,特别是与课堂教学领域相关的知识,以及国家新课程改革的有关情况。
并通过社会学生能由小组讨论中,实际运用教育学的理论与原则解释现实之教育问题,并能运用于实际教学中。
同时,通过反思性教学,澄清个人的教学观点与信念,并培养探讨与发掘在教育领域中的问题的兴趣与正确的态度。
同时,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西藏中小学教育实际,使学生对西藏学校教育现状有一定了解,树立为西藏教育贡献力量的信心。
周次教学进度安排章节1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2课时)第一节2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2课时)第二节3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2课时)第一、第二、第三节4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2课时)第一、第二、第三节5 第四章教育方针及目的(2课时)第一、第二节6 第四章教育方针及目的(2课时)第三节、第四节7 第五章学校教育制度(2课时)第一、第二8 第五章学校教育制度(2课时)第三、第四9 第六章课程(2课时)第一节10 第六章课程(2课时)第二节、第三节11 第七章教学理论(2课时)第一、第二节12 第七章教学理论(2课时)第三、第四节13 第八章教学实践(2课时)第一、第二节14 第八章教学实践(2课时)第三、第四节15 第九章德育理论(2课时)第一、第二节16 第十章德育实践(2课时)第一、第二节17 第十一章教师与学生(2课时)第一、第二、第三节18 机动(2课时)19 复习(2课时)20 考试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教学目标:1、掌握教育的概念,理解教育的本质2、了解教育的产生、发展的基本情况,掌握其中的一些教育常识3、掌握教育学的概念,知道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教育学的目的。
教育学教案
教育学教案【篇一:教育学教案】教育学教案第一章绪论主要学习目标:1.掌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理解教育问题在教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2.理解教育学的任务3.了解教育学的产生及发展过程4.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5.懂得学习教育学的意义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中,人们为了有效地进行教育工作,就需要对它进行研究,总结教育经验,认识教育规律。
教育学是通过对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的研究,从而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师范院校教育学就是帮助教师或未来的教师获得必要的教育理论素养、必需的专业思维意识和基本的解决教育问题的工作原则和方法的一门课程。
(一)教育事实教育事实(亦称教育现象)具有广泛的含义:一方面,教育事实作为研究对象,说明教育学研究对象是存在于现实之中的客观存在物,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而不是主观臆测的各种观念;另一方面,教育事实是正在从事着的教育实践,它包括各种形式、各种类型、各种模式的教育事实,还包括教与学过程中的教育因素和教育行为,这些是教育学研究对象中的教育事实部分。
(二)教育问题当教育事实积累到一定程度,被教育工作者议论、评说时,教育问题便产生了。
比如人们有意识地提出了“要造就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方法培育人”等问题,并对此进行讨论,于是就产生了“教育问题”。
当一个个的“教育问题”提出来,得到回答、解释,并解决矛盾和疑难时,教育科学研究便有了开端。
这些是教育学的使用价值所在。
教育学研究要有“问题意识”,因为教育问题的提出标志着教育学的萌芽,教育问题的发展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教育问题的转换表明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变革,对同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就形成不同的教育思想或流派。
教育学要重现对教育问题的研究。
(三)教育规律所谓规律,它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内在的、本质性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教育学第七章课程
本章主要内容
课程的内涵及其理论 课程设计 课程改革与发展
第一节 课程的内涵及其理论
(一)课程内涵的界定 (二)课程理论流派
(一)课程内涵的界定
1.课程词源分析 2.课程定义多样性分析
1.课程的词源分析
汉语词源分析:课程是”功课及其进程”, 即教学内容及其进程。
课程的英文名称是“curriculum”,意思 是“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该词起源于 拉丁语“currere”,意为“跑道” (race-course)。椐此,西方最常见的课 程定义是“学习的进程”(course of study),简称“学程”。
第三,把研究课题相关但理论体系不同的各种理 论加以比较,需要产生行动过程并预计其道德 后果的能力。
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本质 ——追求实践兴趣
实践的课程开发: (1)并不是不要理论的指导; (2)要反对对“外来的”理论过分的、无根据的依赖; (3)强调课程理论的重建与发展; (4)强调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直接参与课程决策过程。
实践的艺术
(1)观察的艺术,或“感知的艺术” , 要有意地进行“无关扫描”;
(2)问题形成的艺术:诊断问题—权衡对 问题的表述—选择最佳的问题表述方式;
(3)“问题解决”的艺术:问题解决备择 方案的形成—评估可能的结果—权重和选 择—决定何时终止审议并开始采取行动。
准实践的艺术——实践艺术的延伸
由于课程开发的过程性,使博比特的 课程开发成为一种“课程工程”。
(2)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理论
1923年,查特斯(W. Charters) 出版了《课程编制》 (Curriculum Construction)一 书。把课程开发活动解析为七个步 骤:确定主要目标;分析活动;目 标排序;选择;精简;收集措施;现 代主义课程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皖西学院单元教案第七章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学习目的:1、明确班级组织的概念、基本结构和功能。
2、掌握班级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3、了解班主任的角色作用、班主任提高自身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4、掌握班主任建设和管理班集体的操作方法。
第一节班级组织(班级)一、班级组织的概念——是学校按照确定的培养目标、把年龄特征和文化程度相近的学生集中在一起进行教育、教学和管理的组织。
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是学生生活及开展活动集体单位,也是学校教育管理的基本单位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班级——班委会——团支部(少先队)——小组(反映正式组织层面的需求)(制度化的人际关系)非正式组织:学生在共同的学习与活动中基于成员间的需求、能力、特点的不同,并从个人的好感出发而自然形成的(个人属性层面的人际关系)班级是组织、系统、社会、团体,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据点、自我实现的场所。
新近分配来校的杨老师,被任命为初二(4)班的班主任,该班级是全校有名的乱班;经杨老师调查了解发现该班乱就乱在以赵祥为首的一伙“捣蛋鬼”身上。
赵祥来自一个单亲家庭,父亲是个出租车司机,为了赚钱很少过问儿子在学校的表现。
该生酷爱体育,喜欢打拳,常和社会上的一些哥儿们混在一起。
他在班上有几个铁哥们,只要他一声令下,王刚就朝某同学拳打脚踢,只要他使一个眼神,李力就把另一个同学的作业本撕得粉碎;一天教外语的女老师批评他几句,其他几个成员就怪腔怪调地起哄。
杨老师对此忍无可忍,决定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瓦解这个小团体。
星期一课外活动,杨老师召开了班级例会,号召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但发言的同学寥寥无几。
杨老师十分生气地批评了赵祥一伙,并郑重地宣布解散赵祥这个小团体,并做了两条规定:第一,勒令赵祥作深刻反省,限三天内交出一份有家长签字的检讨书;第二,全班同学要密切注意赵祥一伙的动向,不允许他们再有来往和聚会。
三天过去了,赵祥并没有交来检讨书,理由是“不会写”,态度是随杨老师的便,爱怎么办就怎么办。
四五天以后,不少学生发现他们之间的联系、聚会不是少了而是更多了,班级比以前更乱了。
杨老师十分气愤,把赵祥送到了政教处,对王主任说:“不严惩赵祥一伙,我这个班主任就没法当了”。
请你帮助杨老师分析工作失误的原因;帮助杨老师制度转化该班非正式群体的具体办法。
班主任要善于观察学生,在学生言行、表情、神态甚至眼神中捕捉学生思想感情的变化。
眼神、面部表情、言语表情、身段表情、言行举止、其他方面小学班干部现象面面观长沙市一个小学生当上了班里的“小组长”,这个小组的其他7个孩子就一起请她吃“肯德基”。
回家后,这位“小组长”神气十足地告诉父母,“当上班干部好处可多了,他们会送我吃的,还有礼物!”尽管朋友们听过这事后捧腹大笑,但记者却始终笑不起来。
如果谈起成年人的“官本位”思想,也许还会招来一片唏嘘,为什么孩子们的“官本位”反而只被当作笑料?带着这些沉重的问题,记者在一段时间内对孩子们的“官本位”现象进行了调查。
长沙市清水塘小学校园内,几个2年级的小学生放学后在学校参加体育特长培训,记者上前与这几个孩子聊天。
其中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是副班长,记者问他觉得当班干部有什么好处,他笑嘻嘻地说:“我可以管别人,别人不能管我。
”“如果有人不听话,你是不是会记他的名字?”小男孩瞪了记者一眼,似乎这个提问很没水准:“我想记谁的名字就记谁的名字。
”据记者调查了解,这些“孩子官”的“特权”和“特权”思想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一是当上班干部肯定是老师喜欢的学生,在心理上比别的同学有优越感,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二是把学校和老师赋予自己的一些管理职责当作在同学面前耍威风的资本,满足了当“孩子王”的虚荣心;三是当上班干部后,手中的“权力”能够制约同学,同学们会给自己“好处”,如请吃零食、代搞卫生甚至代替做作业等。
二、班级组织的确立个别教学——师徒制、家庭教育、私塾个别---小组教学——宋代的书院和各类官学,欧洲中世纪的学校班级教学——17世纪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将儿童按年龄分为六个班级,集体同步教学。
我国1862年创办京师同文官实行松散班级教学;1878年创设于上海的正蒙书院正式采用班级教学;20世纪初普遍推行。
三、班级组织的特点1、班级组织的目标是使所有学生获得发展2、班级组织中师生之间是一种直接的、面对面的互动3、情感是班级组织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纽带4、师生交往的多面性5、班主任和教师需要用自己的人格力量来组织班级活动四、班级组织的改造班级组织的问题:集中、统一、同步,不能照顾个别。
班级组织改造:分组教学;改革班级编制办法,如按能力、成绩、兴趣、年龄编班;改革教学办法,设辅导教师,实行个别教学与集体教学相结合;道尔顿制(帕克赫斯特、1920年在马萨诸塞洲的道尔顿市中学实施而得名)倡导学校生活社会化,班级组织以自由与合作为前提,以实验室自由组合代替班级授课,儿童根据作业计划随意进入各自的实验室,通过老师辅导,学生自学,废除课程时刻表和上课铃。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
学习组织还有“作业共同体”;“生活共同体”;“开放班级”或“开放学校”。
第二节班级管理一、班级管理的概念、特点、任务(一)班级管理的概念:班级管理者(班主任)遵循班级管理规律,运用指导、督促、约束和激励等手段和方法,使学生在班级组织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教育目标的过程。
班级管理工作主要是班主任工作。
(二)班级管理特点班级管理的过程具有教育性班级管理从开始、过程到归宿都是以教育为宗旨,是一种对人的工作进行管理的过程,体现出教育性。
班级管理工作的广泛性和丰富性时空上,课内外、校内外;内容上,学生、事务、活动、环境、家长等管理班级管理方法的多样性多样性……要求:方法必须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要不断创新和变化班级管理对象的不成熟性(三)班级管理任务促进学生社会化,实现育人的功能使儿童由“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传递社会文化,内化价值观念,培养社会角色,促进个性发展保证学校各项教育目标的落实协调任课教师、家长及相关人员共同作好班级工作,形成教育合力二、班级管理的内容与原则(一)班级工作的基本内容1、抓好思想品德教育2、注重科学文化教育,加强学法指导3、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学生哥受屈打沙包发泄“心灵疗法”出奇招广州日报受到家长或同学的不平待遇,心里觉得委屈,到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打打沙包发泄、“密”约老师说说心里话、或者让音乐抚慰幼小心灵,甚至跟班主任以“隐者”身份聊QQ等等,如今的中小学为学生开辟的“出气”渠道可谓五花八门。
昨日,记者走访荔湾多所中小学校,获悉教育综合改造工程过后,八成以上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行为偏差型、压抑型、暴力型、自卑型等各种类型的“问题学生”逐渐转变观念,敞开心扉,接受心灵治疗。
发泄疗法:“暴力”后回归理性人民中小学有一间约40平方米大的心理咨询室,分里、外两间,里间为静室,仅木地板上放置着两个“懒人座”;外间为动室,空中悬挂两个绿色的圆柱型沙包,地上铺着软软的地毯。
现任六年级班主任的谢老师称,小强是心理咨询室的“常客”,经过长期观察后,老师发现这个学生患有小儿多动症并伴随着暴力倾向,其母长期让他服食一种抗狂躁的药品。
谢老师跟小强的母亲沟通后,建议将药品改为维生素,平日小强依靠打沙包发泄时,也伴随在侧,用理性的思维帮助他分析、解决心理症结。
小强告诉记者,打沙包真的好出气。
发泄完后,大脑清醒、冷静了许多,加上老师的从旁细心教导,常常会反思刚才的“暴力”行为太不应该了。
温馨疗法:悄悄话牵出心灵症结现读小学五年级的小陈在同学眼中是个不受欢迎的人,以捣蛋为乐趣,欺负弱小同学,甚至还有小偷小摸的恶习。
班主任梁老师在调查其家庭状况后获悉,学生家长属超级暴躁型父母,小陈在家中稍有不如意的行为,便会遭到父母严厉的体罚。
缺乏温馨、关怀的家庭造成他的性格怪异,行为怪诞。
而同龄少女小珠则因家庭破碎,在同学前抬不起头来,长期自卑让她郁郁寡欢。
心理咨询室的静室主要针对那些没有“暴力”倾向的孩子设置的,静室环境优雅,绿色窗幔有利于舒解内心压力,暖色调的布艺“懒人座”营造温馨、随意的家庭气氛,加上健康、舒缓的轻音乐伴随,学生心灵深处的痛楚就这样在师生之间秘密的悄悄话中被套问出来,让老师好对症下药。
时尚疗法:隐身与班主任聊QQ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心理问题最多,而学校也顺应他们时尚、潮流的行为方式,提倡师生之间实行QQ聊天,班主任公布自己的QQ号码,学生以“隐者身份”反映心理问题,寻找解决途径。
据悉,荔湾区很多中学都依靠校园网,发挥心理资料室的功能。
网络上,师生关系转变为网友关系,很多问题都变得可以畅所欲言。
一位外表看似正常、健康的初二女孩小徐,因父母离异,随母亲与外婆、舅舅、表哥共同居住,小徐在网上告诉老师常受到舅舅的无端刁难及表哥的骚扰,曾有过轻生念头。
小徐的班主任得知情况后大吃一惊,在学生中悄悄寻找这位“网友”,最后通过网络将爱心、信心传达给这个女孩,而小徐在不知不觉中,坦然接受“知心网友”的鼓励。
4、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劳动和社会实践5、关心学生课余生活6、指导少先队中队的工作7、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8、做好家长工作(二)班级工作的基本原则1、正面教育原则2、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3、适应年龄特征与因材施教相统一原则4、集体教育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原则5、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相统一原则第三节班主任工作一、班主任的由来中国起初并没有班主任这个设置,直到清代,于1904年1月13日公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小学“各学级置本科正教员一人”,“通教各科目”,“任教授学生之功课,且掌握所属之职务”。
由一个教师担任一个学级的全部学科,或者主要学科的教学制度,称为“学级担任制”。
简称级任制。
负责一个学籍全部或者主要学科的教学工作和组织管理工作的教师就叫做“级任教师”。
到中华民国时期,1937年才规定中学实行级任制。
1938年又把中学的级任制改为“导师制”,负责班级组织教育工作的教师被称作“级任导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以后),继承老解放区的传统,借鉴和学习苏联教育经验,在中小学里一律设置班主任。
二、班主任的素养与能力素养:主要是指人们在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等方面所经过长期的勤奋学习和涵养锻炼所达到的能力和形成的品质。
班主任素养:指班主任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学识能力等方面所进行的涵养锻炼而逐渐养成的对待学生、家长、各种班务的正确态度和教育机智,在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所形成的特有心理品质和符合班主任角色需要的审美观、独到的气质和风度等。
(一)班主任素养与能力的意义做好班级工作的基础,不在于班主任所处的优越地位,不在于班主任具有能够震慑学生的威严,也不在于班主任的“门道多”,方法奇,而在于班主任具有能够吸引、影响学生的优良素质和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