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地药材品质评价现状及整体性研究思路
道地药材规格等级和质量评价研究

道地药材规格等级和质量评价研究道地药材是指生长在特定地域的药材,其生长环境、气候、土壤等条件都具有特殊的要求。
道地药材的品质优良,疗效确切,因此在中药材市场上备受推崇。
对道地药材的规格等级和质量评价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近年来,随着中药材市场的需求和消费者偏好的变化,对道地药材的规格等级和质量评价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道地药材规格等级和质量评价的研究现状,探讨如何通过定量和定性方法来评估道地药材的规格等级和质量,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
一、道地药材规格等级和质量评价的研究现状1. 规格等级的评估方法目前,道地药材的规格等级评估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重量评估法。
这种方法通过对药材的重量进行测量,确定其规格等级。
例如,中国南方地区的某些中药材,如广东大戟和广东药材,常常以重量作为评估标准。
(2)叶片面积评估法。
这种方法通过对药材叶片的面积进行测量,确定其规格等级。
例如,某些南方地区的中药材,如广东南药和福建当归,常常以叶片面积作为评估标准。
(3)外观评估法。
这种方法通过对药材的形态、颜色、纹理等外观特征进行评估,确定其规格等级。
例如,某些中药材,如地道中药材黄精和地道中药材山药,常常以其外观特征作为评估标准。
2. 质量评价的方法道地药材的质量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化学成分分析法。
这种方法通过对药材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确定其疗效和品质。
例如,某些中药材,如地道中药材黄芪和地道中药材防风,常常以其化学成分作为评估标准。
(2)生物活性研究法。
这种方法通过对药材的生物活性进行研究,确定其疗效和品质。
例如,某些中药材,如地道中药材连翘和地道中药材当归,常常以其生物活性作为评估标准。
(3)临床疗效评估法。
这种方法通过对药材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确定其实际疗效。
例如,某些中药材,如地道中药材金银花和地道中药材红花,常常以其临床疗效作为评估标准。
二、道地药材规格等级和质量评价研究的建议1. 建立统一的道地药材规格等级和质量评价标准道地药材的规格等级和质量评价应该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以确保评估结果的一致性和公正性。
体现中医药特色的道地药材黄连品质评价系统研究

e t Hs i a o或 云 连 C . t e e t a Wa l 1 . 的干燥根茎 , 商 品 分 别 习称 “ 味连” 、 “ 雅 连” 、 “ 云连 ” , 具有清热燥湿 、 清 热 泻 火、 泻火 解 毒 、 退 虚热 的功 效[ 1 ] 。 味连 主产 于 重 庆石 柱 县、 及湖北利川 ; 雅连 主 产 于 四川 洪雅 、 峨 眉和 雅 安[ 2 1 。 黄 连 中主要 含 小 檗碱 , 其 次 为 黄连 碱 , 甲基 黄 连 碱 , 巴
世界科学 技术一中医药现代化 ★思路与方 法
体 现 中 医药特色 的道地 药材黄连 品质
评 价 系统 研 究 六
范 刚 , 唐 策 , 张 静 , 赖先 荣 ,孟 宪丽 , 张 艺 ,范昕建
( 成都中医药大学 民族医药学院 成都 6 1 1 1 3 7 )
摘
要: 本 文以道地药材黄连 的研 究为例 , 对其 生长环境进 行分析 , 运用 I S S R等方法考察其遗 传
★
科 学技 术 部 国 家“ 十一 五” 科技 支撑 计划 项 目( 2 0 0 7 B A I 4 0 B 0 0 — 0 5 ) : ) l l 产道 地 药材 ) l l 贝母 、 白芷 、 黄 连 的 系统研 究与 开发—— 体现 道 地 性 与 中 医 药特 色相 关的 川 贝母 、白芷 、 黄 连质 量 标 准 系统 研 究 , 总课 题 负责人 : 范 昕建 , 子课 题 负责 人 : 张艺; 四 川 省教 育厅 四 川 省 省 属 高校 科研 创 新 团队 建设 计 划( 1 1 T D 0 0 4 ) : 中藏 药 资源保 护 与利 用 , 负责人 : 张艺。
道地药材品质评价现状及整体性研究思路

道地药材品质评价现状及整体性研究思路摘要:道地药材“道地”与否带来的药材品质的差异直接影响着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但中药成分复杂,长期以来都缺乏一个统一的质量评价标准,目前评价道地药材质量的直接指标主要有三点:药材性状、化学成分以及药效,前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药效。
道地药材的内涵包含着药材的品种、产地、栽培技术、性状、化学成分、疗效等多个层面的内容,产地与栽培技术是前提条件,药材性状、化学成分以及疗效则是评价道地药材有效指标。
因此在道地药材质量评价过程中要融入整体观念,应用现代的技术手段,不仅要关注药材的生态环境、生物特性、遗传信息等,还要重视与生物效应之间的联系,确立遗传因素-生态环境-有效成分-生物效应质量评价的综合指标。
关键词:道地药材品质评价整体思维中药药材的品质与生态环境、遗传背景密切相关,由中医长期实践积累的经验将来自特定产区、生产历史久、栽培加工精良、质优效佳的药材称之为道地药材[1]。
产地不同会对药材的形态、生理特性及有效成分含量产生直接影响,中医历来重视药材的产地,“道地”与否带来的药材品质的差异直接影响着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然而中药成分复杂,很难制定统一的质量评价标准,因此道地药材的品质评价是一直以来的难点问题。
本文就道地药材品质评价现状进行概述,并且从整体思维来探讨道地药材的质量评价。
就目前而言,评价道地药材质量的直接指标主要有三点:药材性状、化学成分以及药效,前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药效。
由于气候、土壤、光照、水分等生长环境的不同,药材的外观也会出现一定的差异,最直观地反映药材质量。
在漫长的古代,人们都是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眼看、鼻嗅、口尝、触摸等方法来判断药材质量的优劣,药材的外观能够一定程度上反应药材的性状,但是由于鉴别者经验有别,评判标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不能完全客观的反映药材质量。
评价药材品质的重要依据是药材所含有效化学成分的含量和种类,不同产地的药材其化学成分也存在差异,是影响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道地药材品质生态学研究进展

2019第二十一卷 第五期 ★Vol. 21No.5道地药材品质生态学研克进展'黄林芳I,张 翔打陈士林2**(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资源保护重点研究室 北京100193; 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北京100700)摘要:品质生态学是近年来道地药材研究的新兴学科。
化学品质、性状品质、遗传品质与生态品质是药 材道地性的重要评价指标。
本文总结和归纳了近年来基于品质生态策略的道地药材研究。
从道地药材集成创 新研究技术体系的化学与性状品质特征,条形码及本草基因组学技术的道地药材遗传品质特征,GIS 技术为核 心的道地药材生态适宜及生态品质特征的三个纬度阐述。
并提出以本草基因组学为代表的“组学”技术、基因 组辅助分子育种及新品种选育是未来的研究方向,数字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是实现道地药材跨越式发展的重 点。
为道地药材研究提供新视角。
该研究策略对诠释道地药材优良品质生物学成因,评价道地性,道地药材种 质创新及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深远科学意义。
关键词:品质生态道地药材产地生态适宜性遗传品质品质特征doi : 10.11842/wst.2019.05.003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道地药材是在特定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区域内所产,中医药界公认的“质优效佳”的中药材叫其概念 源于数千年的生产和中医临床实践,是传统中医药的 特色和精髓。
作为评价优质中药材质量的独具特色、 约定俗成的古代药物标准化术语,道地药材具有丰富科学内涵。
2017年,我国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将道地中药材作为专业术语纳入。
近年来我国 学者在道地药材传承与创新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总结与梳理了环境态论、品种延续与产地变迁论、品质生 态学、逆境效应及本草基因组学五种道地药材学术理论^。
其中,品质生态学理论是传承基础上的道地药材学术思想创新。
“诸药所生,皆有境界…”体现了药物功效与生长环境关联的古代朴素生境观和“天药人合一”的整体观 叫陈士林提出科学假说“生态型是道地药材形成的生物学本质”,诠释我国中药材多道地、多产区、多生态收稿日期:2019-01-24修回日期:2019-03-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81473315):地理格局及生态驱动揭示肉茨蓉品质生态型机理,负责人:黄林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81274013):道地药材形成的生物学实质负责人:陈士林;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2016-12M-3-015):创新中药发现与研 发协同创新团队,负责人:邹忠梅。
道地药材与中药质量

整理课件
14
2.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环境因素在道地药材品质的形成中起着极其重要的 作用。古人云: “离其本土,则效异” 。
特定地域(即道地产区)特定的生态环境是道地药 材研究中首先碰到的一个科学问题,离开了道地产 区也就不存在道地药材的概念。由于有着适宜道地 药材生长发育及品质形成的特定生态环境,道地药 材往往质量优良、且易形成规模生产,因此,在全 国药材市场具有良好的声誉。
整理课件
2
第一节 道地药材的形成与发展
一、 道地药材概念的历史沿革
关于药材品质与产地生境的关系,自古既有认识。
《神农本草经》序文中写道:“药有……采治时月,生熟, 土地所出,真伪新陈,并各有法”,强调了区分产地,讲 究道地的重要性
在《神农本草经》所收载的365种药物中,很多从药名上 看就带有道地色彩,如巴戟天、蜀椒、蜀枣(山茱萸)、 秦椒、秦皮、吴茱萸、阿胶、代赭石(山西代县所产)等。
榴叶而薄,堪食,俗呼为甜菜。其茎杆高三五尺作从,六月七月生小红紫花,随便结 红实,形微长,如枣核。”据此描述及茂州枸杞附图,系指茄科植物枸杞Lycium chinensis Mill.。茂州即今四川北川、汶川及茂汶羌族自治县。 明代《本草品汇精要》在“道地”项中记载:“陕西甘州、茂州”,甘州即今甘肃高 台县弱水上游以东的广大地区。可见产地开始自江苏、河北向四川、甘肃演变。 《本草纲目》云:“古者枸杞、地骨取常山者为上,后世唯取陕西者良。而又以甘州 者为绝品,今陕之兰州、灵州、九原以西枸杞并是大树,其叶厚根粗,河西及甘州者 其子圆如樱桃,暴干紧小少核,甘亦红润甘美,味如葡萄,可用果食,异于他处。” 综上所述,枸杞道地产区自华北、华东向川北再向河西走廊的陕西、甘肃、宁夏等地 演变,同时华北、华东的枸杞亦并存,但品质逊于陕甘产者,老品种丛生矮小,新品 种树形高大,新品种应为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即今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研究2

4.从道地药材属于居群这个生物学范畴进
行研究
“道地药材”的生物内涵是同种异地,即同一 物种因其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能在不同的地点上 形成大大小小的群体单元,其中如果某一群体产生 质优效佳的药材,即为道地药材,这个同一物种在 不同地点上形成的群体单元,在生物学上就称为 “居群”。因此,道地药材在生物学上就是指某一 物种的特定居群。因此,可从居群的数量特征、空 间特征和遗传特征三方面来研究道地药材的道地性。
才起步,198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次确
立了“中药道地药材研究”课题。各省也 先后开展了对本地道地药材的研究。
近20年来,我国先后对常用中药的品 种与质量开展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分 别对大约300种中药材进行了包括品种考 证、生态、性状、显微特征、理化特性、 化学成分、药理、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系统 研究,为常用中药材的全面质量控制打下 了一定基础。
单从土壤或其它单一因素考虑。
③迁入(immigation)是指其它居群内个体通
过扩散进入到该研究居群的过程。
在“道”生产上这种迁入常常是伴随着人为
的栽培引种而发生。引种药材质量的好坏,不仅 影响当年每亩药材的产量和质量,而且因这种迁 入能打破“道”与非“道”之间的隔离,导致居
群间基因的流动,改变整个“道”的遗传组成,
因此,应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研究道地药材。
第四节
指纹图谱质控模式研究
一、指纹图谱质控模式的概念
指纹图谱质控模式是指应用分子生物学、
化学(光谱或/和色谱)的技术,获得组分群体
的特征图谱或图像,并结合计算机技术对所获
得的资料进行分析,通过适当的数据处理方法
对图谱进行“过滤”和简化,清除无用信息,
获得专属、稳定、实用的特征数据,从而对药 物的质量进行判断。
伊春道地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国林副特产Forest By-Product and Speciality in China第5期(总第168期)2020年10月No. 5(Total No. 168)Oct.2020DOI. :10.13268/ki.fbsic.2020.05.033伊春道地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刘运伟,惠大勇,李志新(黑龙江省林科院伊春分院,黑龙江伊春153000)摘要:为全面了解伊春市药材生产及加工现状,深人到伊春铁力局、双丰局、南岔局、金山屯局、汤旺河局、红星局等重点区局,以及4家制药生产企业,并深人到生产基地实地查看,到场所种植户家中了解实情,初步摸清了伊春市道地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道地药材;伊春;产品研发;资源优势中图分类号:S759.81 文献标识码:A1道地药材生产基本情况多年来,伊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北药当成林区 经济绿色化转型发展的五大主导产业之一强力推动,产业快速发展的趋势开始彰显,2019年,全市北 药产业实现产值21.亿元,同比增长14.4%.1.1药材基地不断壮大2019年,药材种植面积11.2万亩,主要品种为平贝、五味子、返魂草,产量6285 t ;改培面积53万 亩,主要品种为刺五加、五味子、苍术,产量6408 t. 全市建有以四大“森林百草园”为代表的各类药材种 植、改培、保护基地和养殖基地97个,其中国家级基 地1个,省级基地6个,市级基地21个,县(区)级基 地69个.1.2医药企业稳步发展依托伊春生态经济开发区、铁力市加工园区,全市现建成制药企业10户、森林保健品企业5户,生 产中药、西药、12个剂型.25个批准文号.10户制 药企业中,其中8户为规上企业,2年实现产值6.5亿元,同比增长22.85% ;主营业务收入5.68亿元, 同比增长27.0%;实现利润7575.9万元,同比增长29.4% ;实现税金4472.9万元,同比增长18.85%. 2017年黑龙江四宝生物科技公司在新三板成功上市,2018年获得国家颁发的药品生产许可证,成为 国内林蛙产业第一家制药公司.1.3产品销售供求两旺近几年,我市北药市场销售看好,基本上没有积压.其中30%作为本地企业生产原料就地消化,70%流向了药材市场.药材销售以外地药商来我市直接收购和本地经纪人组织营销为主,汤旺河区与 哈尔滨天一药业、铁力市与葵花药业分别签订了苍术、苦参订单,铁力局与吉林修正药业、南岔区与格 润药业签订了返魂草订单.我市地产北药在全国森博会等农产品经贸活动上进行了宣传推介,并统一打造了“林都北药”区域公用品牌,“铁力平贝母”“铁 力北五味”“铁力中国林蛙油”获地理标志认证.1.4产品研发和项目建设取得成效近五年来,围绕中药产业项目研发,组织实施了药用动植物种植养殖、道地中药材提取、新药开发. 功能性产品研制等科技项目21项,其中省科技项目4项.创新开发了双黄莲粉针剂、双黄莲口服液、苓暴红口服液、苓暴红合剂等新药.大力推动规模化种植和改培、饮片加工、药精深加工项目,成功引进 了天一药业饮片加工、国药集团红星平贝饮料、哈药四厂铁力中药材种植加工等项目落地.2019年引 进中药材产业项目7个,签约总额3.5亿元.1.5组织指挥系统实现有力保障我市提出北药开发的十几年来,几届市委市政府班子都把推动北药产业发展,提升产业总量作为重要任务紧紧抓在手上,一以贯之地推进.2001收稿日期:2020 —06 —14基金项目: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ZY19C11)作者简介:刘运伟(1968—),女,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林业及林下经济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E-mail : **************.932020年中国林副特产第5期年,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北药产业的推进部门——伊春市北药开发办公室,核定12名编制负责全市北药产业开发工作,这在全省是唯一的一家。
中药质量评价现状与分析

中药质量评价现状与分析课程40中药质量评价现状与分析中医药是我国在自然科学中最有基础、最有优势、最有后劲的领域之一,中药的质量问题是影响中医药学的应用和发展,尤其是影响中医药进入国际市场的极为重要的因素。
中药标准化是实现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必要条件。
其中中药材标准化是基础。
没有中药材的标准化就没有饮片和中成药的标准化。
换句话说必须从源头上控制中药的质量,中药现代化需要中药材质量控制的现代化。
中药材质量评价研究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安全性、真实性与质量优劣评价。
众所周知,中药之所以能发挥治病功效,是它所含的物质基础—化学成分对机体作用的结果。
由于中药的化学成分极为复杂,它的质量优劣评价方法和相应的质控标准长期以来一直是个难题,这也是影响中药现代化的一个主要因素。
只有以客观规范的质量评价标准和实验数据表明中药及原料药材的有效性、稳定性和可控性,才能使中药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以科技为支撑,以标准为引领是未来中医药占领市场制高点的关键举措。
一、中药质量标准发展史中药质量标准是国家对中药质量和检验方法所做出的技术规定,是中药生产、销售、应用和监督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包括中药材质量标准、中药饮片质量标准、中药提取物质量标准和中药制剂(中成药)质量标准。
(一)古代中药质量技术标准(1)《神农本草经》,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最早的中药技术标准,载药365种。
(2)《本草经集注》成书于南北朝期间,增加了产地、采集时间及加工方法;《新修本草》唐代,世界上第一部药典。
(3)最早的中药制剂技术标准《太平惠民合剂局方》宋代,对处方、剂型、制剂工艺、用法用量、功能主治等做了详细的解释。
《本草品汇精要》明代,载药1815,对其名、苗、地、时、收、用、质、色、味、气等24方面给予描述。
(二)、我国现行质量标准体系1、国家中药药品标准--中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国家监督管理药品质量的法定技术标准。
六十年来,先后出版了九版:1953年版——中西药合一1963年版——中西药分开:一部为中药二部西药1977年版——增加了民间民族药避孕放射药1985年版——每5年修订一次整理了混乱品种1990年版——同时设化学对照和药材对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地药材品质评价现状及整体性研究思路
发表时间:2018-03-15T11:18:56.933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12月上第23期作者:李玲
[导读] 将中医的整体观念融入到道地药材品质评价过程中,重视遗传因素-生态环境-有效成分-生物效应之间的联系,将有利于道地药材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
山东省德州华安医药有限公司山东/德州 253000
摘要:道地药材“道地”与否带来的药材品质的差异直接影响着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但中药成分复杂,长期以来都缺乏一个统一的质量评价标准,目前评价道地药材质量的直接指标主要有三点:药材性状、化学成分以及药效,前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药效。
道地药材的内涵包含着药材的品种、产地、栽培技术、性状、化学成分、疗效等多个层面的内容,产地与栽培技术是前提条件,药材性状、化学成分以及疗效则是评价道地药材有效指标。
因此在道地药材质量评价过程中要融入整体观念,应用现代的技术手段,不仅要关注药材的生态环境、生物特性、遗传信息等,还要重视与生物效应之间的联系,确立遗传因素-生态环境-有效成分-生物效应质量评价的综合指标。
关键词:道地药材品质评价整体思维
中药药材的品质与生态环境、遗传背景密切相关,由中医长期实践积累的经验将来自特定产区、生产历史久、栽培加工精良、质优效佳的药材称之为道地药材[1]。
产地不同会对药材的形态、生理特性及有效成分含量产生直接影响,中医历来重视药材的产地,“道地”与否带来的药材品质的差异直接影响着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然而中药成分复杂,很难制定统一的质量评价标准,因此道地药材的品质评价是一直以来的难点问题。
本文就道地药材品质评价现状进行概述,并且从整体思维来探讨道地药材的质量评价。
就目前而言,评价道地药材质量的直接指标主要有三点:药材性状、化学成分以及药效,前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药效。
由于气候、土壤、光照、水分等生长环境的不同,药材的外观也会出现一定的差异,最直观地反映药材质量。
在漫长的古代,人们都是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眼看、鼻嗅、口尝、触摸等方法来判断药材质量的优劣,药材的外观能够一定程度上反应药材的性状,但是由于鉴别者经验有别,评判标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不能完全客观的反映药材质量。
评价药材品质的重要依据是药材所含有效化学成分的含量和种类,不同产地的药材其化学成分也存在差异,是影响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19世纪以来,随着生物科学的不断发展,为中药材品质评价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先进的技术保障,能够探析药材比较稳定的内部结构和细胞形态,进而评价药材质量;现代分析手段能够探析药材中有效化学成分的含量,将不同产地药材之间的生物药应进行对比,进而对药材质量进行客观的评价,弥补了性状鉴别的不足。
后来遗传信息法从能够基因水平鉴别药材质量,近年来应用DNA多态性分析技术对药材的DNA片段进行测序,进而有效鉴别道地药材与非道地药材,同时有利于诠释“道地性”的科学内涵。
道地药材的内涵包含着药材的品种、产地、栽培技术、性状、化学成分、疗效等多个层面的内容,产地与栽培技术是前提条件,药材性状、化学成分以及疗效则是评价道地药材有效指标,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是一个不能分离的整体[2]。
上述鉴别道地药材品质的方法都是基于单一的性状或者是化学成分,虽然现代分析技术已经很成熟,但也只能一定层次上反应药材质量,并没有将药材内在的疗效与临床应用相结合,不能体现“遗传因素-生态环境-有效成分-生物效应”四个要素之间的相关性,在评价的过程中缺乏整体性[3]。
因此在道地药材质量评价过程中要融入整体观念,应用现代的技术手段,不仅要关注药材的生态环境、生物特性、遗传信息等,还要重视与生物效应之间的联系,确立道地药材质量评价的综合指标。
1. 遗传信息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
药材的性状、化学成分都是由基因决定的,特定的基因产生的酶能够调控药材次生代谢产物。
例如应用HPLC测定含量、分析SS-rRNA基因隔区序列等方法测定金银花的有效成分,结果显示不同产地的金银花其基因变异情况与绿原酸分析结果一致;厚朴经HPLC测定含量、RAPD分析遗传分化测定发现其遗传分化与有效成分的含量显著相关。
2. 生态因子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
药材的品质主要由基因携带的遗传信息决定,同时也受光照、水分、土壤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有研究通过矿物质元素和土壤pH值测定来分析栀子的化学成分,结果显示影响栀子苷含量的主要因素在于Mg和pH值,其中的矿物质元素与药效密切相关。
通过分析金银花生长的土壤、气候等因素,发现光照时长能够影响有效成分含量,而土壤并不起重要作用。
3. 化学成分与生物效应的相关性
评价药材品质的重要依据是药材所含有效化学成分的含量和种类,不同产地的药材其化学成分也存在差异,是影响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因素。
目前主要是将化学成分测定和生物测定相结合,进而探析药材的本质,为其质量评判提供更加有力的依据。
例如不同产地的黄连其抑菌作用也存在差异,经过抑菌活性和黄连总生物碱含量测定得出其抑菌作用与生物碱含量关系密切,另外黄连的抗菌活性与其产地、气候、经纬度以及采收时间等生态因素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道地药材品质的评价,传统的方法简捷直观,实用性较强;现代有效化学成分含量测定、基因测序能够更加精准、客观的揭示药材的内在性质[4]。
就中药而言,其成分复杂,影响药效的因素众多,同时中药发挥作用往往是多种成分共同发挥作用,因此难以用单一的指标去评价和界定道地药材的质量。
将中医的整体观念融入到道地药材品质评价过程中,重视遗传因素-生态环境-有效成分-生物效应之间的联系,将有利于道地药材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
参考文献:
[1]李亚杰,覃大吉,杨永康,等.道地药材的品质评价现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科版), 2010,28(4):410-413.
[2]张艺,范刚,耿志鹏,等.道地药材品质评价现状及整体性研究思路[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9, 11(5):660-664.
[3]鄢丹,王伽伯,李俊贤,等.论道地药材品质辨识及其与生态环境的相关性研究策略[J].中国中药杂志, 2012, 37(17):2672.
[4]王永炎,张文生.中药材道地性研究状况与趋势[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6,2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