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核承气汤的功用和附方

合集下载

桃核承气汤

桃核承气汤

第一节活血祛瘀活血祛瘀剂,适用于蓄血及各种瘀血阻滞病证,如经闭`痛经`干血痨`症瘕`半身不遂` 外伤瘀痛等。

临床表现以刺痛有定处,舌紫黯,舌上有青紫斑或紫点,腹中或其他部位有肿块,疼痛拒按,按之坚硬,固定不移为特点。

活血祛瘀剂常用活血祛瘀药如川芎、桃仁、红花、赤芍、丹参等为主组成方剂。

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故义常配理气药以行气活血。

血证的成因较多,且病机又有寒、热、虚、实的不同,故遣药组方又相应有所侧重,如血瘀偏寒,需配温经祛寒药以温经活血;血瘀偏热,又当配清热凉血药以清热活血;水瘀互见,则应以利水渗湿药与化瘀药同用;正气亏虚而瘀血阻滞者,应扶正活血兼顾。

代表方如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复元活血汤`补阳还五汤`温经汤等。

桃核承气汤《伤寒论》[组成] 桃仁去皮尖,五十七个(12克)大黄四两(12克)桂枝二两(6克)甘草炙,二两(6克)芒硝二两(6克)[用法]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半,去滓,纳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功用] 破血下瘀;[主治]下焦蓄血证。

少腹急结,小便自利,甚则谵语烦躁,其人如狂,至夜发热。

以及血瘀经闭,痛经,脉沉实而涩等。

[方解]本方由调胃承气汤减芒硝之量,再加桃仁、桂枝而成。

《伤寒论》原治邪在太阳不解,循经入腑化热,与血相搏结于下焦之蓄血证。

瘀热互结于下焦,故少腹急结;热在血分而不在气分,膀胱气化未受影响,故小便自利;热在血分,故至夜发热瘀热上扰心神,故心神不宁,甚则谵语,如狂。

此时治当破血下瘀,并除血分之热。

方中桃仁与大黄并用为君,桃仁活血破瘀,大黄破瘀泻热,两者配伍,瘀热并治。

桂枝通行血脉,助桃仁活血行瘀,配于寒凉破泄方中,亦可防止寒凉凝血之弊;芒硝泻热软坚,助大黄下瘀泄热,共为臣药。

炙甘草护胃安中,缓诸药峻烈之性,以为佐使。

五味配合;共奏破血下瘀之功,服后“微利”,使蓄血去,瘀热清,诸证自平。

[运用]1.本方为治疗下焦蓄血证的主方。

桃核承气汤方

桃核承气汤方

桃核承气汤方一天研究一条《伤寒杂病论》桃核承气汤方 (转载)发表者:赵东奇 84人已访问原方:桃核承气汤方:桃仁五十个,大黄四两,桂枝二两,甘草二两(炙),芒硝二两。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意思是不要空腹服药,服药前要适当吃点东西)温服五合,日三服。

当微利。

参考比例:桃仁四大黄四桂枝二炙甘草二芒硝二;分三服。

合方分解:桃核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桃仁+桂枝甘草汤。

桃仁主要作用在于疏通水血的瘀滞,与杏仁作用有相似的地方,但较杏仁,疏通瘀血的作用更大而下水的作用偏弱,所以不能治疗形肿,故如水血瘀滞都重者,宜桃仁杏仁同用,效果会更明显、作用也会更全面,二药均用于实证,虚证一般不太适宜。

按:从分解可知,本方含有调胃承气汤,可见潮热、烦呕、谵语发狂、腹满痛等证。

有桂枝甘草汤,可见心悸、气上冲等证。

有桃仁,可见有充血性的出血证。

由实践比较所得,空腹服这类药攻下会比较急剧猛烈,由于这类药不是治胃肠结热的,而是治少阳血瘀热证的,下利太猛太快就成了清肠胃药了,而先吃点东西再服药,泻下作用会明显减弱,能使药性发作得慢点、吸收得多点,这样就能比较有效地达到治瘀血的作用而不会变成清泻胃肠了。

历来的医家、注家都认为要在饭前空腹服用,说是有利于药到病所,据实践感受,这种做法和说法恐怕不是那么合理、也跟实践所得有点相反,所以这种说法个人认为不可信,所以用这类袪瘀血药(包括桂枝茯苓丸(虽然此方仲景明确说明是“食前服”的)等)、要求“先食”的,我现在都不会再空服给服,都转为先适当吃点东西或饭后服用,效果理想,也没有出现攻下急剧的表现,比空腹服用出现攻下急剧、药物反应剧烈的情形好很多,治疗效果既理想又平稳,此经验供大家参考。

“先”不但可解为在什么什么之前,而此书用得最多的意思反倒不是这种,而是“一开始、首先”这类意思,大家也不妨参详参详,看是不是这样,所以我认为这类的“先食”应该直接理解为“先吃东西,后服药”似乎更合理些。

桃仁承气汤的功能主治

桃仁承气汤的功能主治

桃仁承气汤的功能主治一、桃仁承气汤的概述桃仁承气汤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由桃仁、川楝子、白芍、白术、滑石等药材组成。

该方剂具有承气、清热、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气滞胸痛、胸闷、咳嗽等症状。

二、桃仁承气汤的组方桃仁承气汤的主要组成药材有:- 桃仁:具有行气活血的作用,能够舒张血管,缓解气滞胸痛。

- 川楝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胸闷、咳嗽等症状。

- 白芍:具有活血止痛、调理气血的作用,能够缓解气滞胸痛。

- 白术:具有健脾化湿、益气和胃的作用,能够改善消化不良等症状。

- 滑石:具有清热解毒、润肠通便的作用,可以缓解肠热便秘等症状。

三、桃仁承气汤的功能主治桃仁承气汤具有以下主要的功能和主治作用:1.承气化瘀:桃仁、白芍等药材可以活血化瘀,缓解气滞胸痛、胸闷等症状。

特别适用于气滞血瘀引起的胸痛、乳房胀痛等问题。

2.清热解毒:川楝子、滑石等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有效消除内热引起的症状,如咳嗽、口干舌燥等。

同时,它们还可以改善肠热便秘等肠道问题。

3.止痛消肿:桃仁、川楝子等药材可以缓解胸痛、胸闷等不适感,具有明显的止痛和消肿的作用。

4.调理气血:白芍具有调理气血的作用,能够改善气血不畅引起的各种症状,如月经不调、面色苍白等。

5.健脾化湿:白术具有健脾化湿、益气和胃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导致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问题。

四、用法用量桃仁承气汤的用法用量一般如下:•桃仁:9克;•川楝子:9克;•白芍:9克;•白术:9克;•滑石:9克。

以上药材混合后入药袋,加水煎煮,煎至水剩一半时即可取出,分3次服用。

五、注意事项1.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老年人和体弱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忌口辛辣刺激食物,避免饮酒和烟草。

3.若服用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以上是关于桃仁承气汤的功能主治的介绍。

在使用该药方时,应根据个人情况遵循医嘱,避免滥用。

若症状持续或加重,请及时就医。

[每日学伤寒]桃核承气汤

[每日学伤寒]桃核承气汤

[每日学伤寒]桃核承气汤106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

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外。

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C112桃核承气汤方太阳不解热结膀瘀结轻浅热气盛少腹急结人如狂桃核承气外解攻五十桃仁四两大桂硝炙甘二两同桃仁五十个,去皮尖桂枝二两,去皮大黄四两芒硝二两甘草二两,炙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

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前边是关于两个误下的问题,这一条是讲太阳病蓄血的腑证。

太阳蓄血证有三个,一个是桃核承气汤证,一个是抵当汤证,再一个是抵当丸证。

这头一个就是桃核承气汤证。

.太阳病不解.,这是太阳的经证不解;.热结膀胱.,就言它的里证了,是表邪入到里了,热和血凝结了。

这个凝结,是开始凝结,所以叫初结。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热结于里了,我们现在说这个膀胱是指手太阳小肠。

热与瘀血初结,从病理上来讲它的势力不是强大的。

另外,热与血结,是热去结血,热的力量比较强一些,瘀血程度弱一些,是热重而瘀轻。

出现什么症状?.其人如狂.,语言动静,或是或非,言语行为有时正确,有时就很离奇,有点儿狂妄不羁,但是还不是发狂,叫做如狂。

还有一些理智,还没至于打人毁物,不避亲疏。

为什么热与血瘀,就会出现如狂的症状?因为第一,热与血结是个实证,不是个虚证;第二,因为他有热,实证而且还有热,虽然是结于下焦,但是热与血结要影响心神,浊邪浊热上扰于心,就出现了如狂的证候。

因为血脉都属于心,热与血结要影响到心,心神被扰,他就狂妄、烦躁狂乱,说这人就如狂。

从病机上来看,因为热和血初结,势力还没成,所以有.血自下,下者愈.。

血自己就下来了,正气抗邪,热随血减,病就好了。

从哪儿下?因为病在下焦,所以一般是从大便下血,妇女可能有一些像来月经,男性一般是从大便泻下,.下者愈.。

如果不下,热与血结没有一个自我作解的机会,那就要用药来攻逐了。

用药物攻逐的时候,张仲景提醒我们要注意一个问题,.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外.,这个病从太阳病的经证来的,泻下的时候就要注意,经表之邪是不是完全都解除了,如果还有一些什么恶寒哪,还有一些什么表不解啊,那就.尚未可攻.,.当先解外.,应当先用药解外,发汗解太阳之表。

桃核承气汤方证

桃核承气汤方证

桃核承气汤方证桃核承气汤[组成用法]桂枝6~10g、桃仁10~25g、大黄10~15g、甘草3~6g、芒硝6~10g。

将除芒硝以外的四味药水煎两次取汁,混匀后分两份,每日服两次,服时将一半量芒硝放入药汁内,放火上稍沸腾,溶化后空腹服用,以泻下为度。

[方证]1.大黄证。

2.少腹部固定性拘急疼痛,按之更甚。

3.出血紫黑,易凝固结块。

4.精神亢奋不安,如狂。

5.面红、唇暗红、舌质暗红或紫,舌面干燥,脉沉涩。

[现代应用]1.根据“其人如狂”而用于精神兴奋性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反应性精神病、癔病、癫痫、更年期综合征等;外伤性头痛、脑挫伤、脑震荡后遗症、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剧烈头痛、顽固性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等头痛难忍时也可表现为“如狂”之状。

2.根据“少腹急结”而用于盆腔及前后二阴部的急迫性、疼痛性、充血性疾病,如妇产科的急性盆腔炎、子宫肌瘤、难产、产后恶露不止、胎盘残留、输卵管结扎术后综合征、痛经、闭经;以及膀胱炎、外伤性血尿、前列腺增生继发感染造成的癃闭、淋病性尿道狭窄之尿潴留、流行性出血热的少尿期、输尿管结石的小腹绞痛、阴道血肿、直肠溃疡、产后会阴疼痛等。

3.头面部炎性充血性疾病,如急性结膜炎(爆发火眼)、麦粒肿、睑缘炎(目眦肿痛)、翼状胬肉(胬肉攀睛)、面部痤疮、面部毛囊炎、酒渣鼻、牙龈出血、龋齿疼痛等,以及皮肤科的荨麻疹、脂溢性皮炎、结节性痒疹、丹毒、猩红热、过敏性紫癜、湿疹的溃烂流水等也常出现本方证。

4.心脑血管疾病如多发性脑梗塞、脑溢血、脑膜炎、动脉硬化、高血压病、心肌梗死等也有使用本方的机会。

5.一些急腹症也用到本方,如胆道蛔虫症、机械性肠梗阻、急性坏死性肠炎、胰腺炎、异位妊娠。

6.其他还用于肺结核大咯血、代偿性咯血、哮喘、月经期鼻衄、糖尿病、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肝昏迷、化脓性乳腺炎、爆发性痢疾、蛲虫病、骨伤科疾病合并肠麻痹者、特发性血尿、骨质增生症、库欣综合征等。

[经验参考]桃核承气汤的应用相当广泛,几乎涉及全身各个系统。

医案——桃核承气汤

医案——桃核承气汤

医案——桃核承气汤【原文】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

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

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106)【组成】核仁15g 桂枝6g 川军12g 芒硝6g 炙甘草6g【方歌】桃核承气五般施,甘草硝黄并桂枝,淤热互结小腹胀,蓄血如狂最相宜。

【方解】此活血祛瘀,泻热通经之方。

临床使用以少腹急结,痛不移位,日轻夜剧,其人如狂,脉涩,舌暗为目标。

瘀血之成,原因种种。

实证有气滞血瘀,有腑实血瘀,有热结血蓄,有寒凝血滞;虚证有气虚血瘀,血虚血瘀等。

《伤寒论》106条桃核承气汤所治之瘀,系太阳病不解而成。

盖发热日久,煎熬营血,血液黏稠,血流不畅,瘀结于里;或素有瘀,复与热相结而成。

究之临床,不论何因致瘀,凡少腹硬满,疼痛拒按,癥病血漏,经水不利;或上半身热、下半身冷;或头痛、牙痛、跌打损伤、手术后者;或有心烦、健忘、如狂、发狂等精神病之状者。

症见面色晦滞发暗,唇、舌紫暗,或见瘀斑、瘀点,脉象沉弦、弦细、沉涩、沉滑有力者,皆可用本方治之。

《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可见水饮、血液经过脏腑气化作用,相互转化,相互补充,以完成水液代谢,维持其动态平衡。

二者密切相关,源本同一,入络脉为血,出络脉为水,或彼时为血,此时为水。

据有关资料表明,血液为体重之7%,正常人日饮水量约2500毫升,通过肠道参加血液循环,肠道通则血流畅,肠道壅则血流瘀。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六经为川,肠胃为海”,海盈则川塞溢,海浅则川畅通,故通利肠道可加速血液运行,从而使瘀血尽去。

方中调胃承气汤泻热导滞,桃仁、桂枝活血化瘀,使瘀热假肠道以出。

热结膀胱,非专指六腑之膀胱。

临床所见,以胞宫、大肠为多,膀胱较少见。

汤本求真谓:“热结膀胱,又称少腹急结,以余多年经验,此急结不在膀胱部位,以指尖沿下行结肠之横径,向腹底擦过而强按压之,触知坚结物,病人诉急痛,即少腹急结之证也。

桃核承气汤(《黄煌经方使用手册》)

桃核承气汤(《黄煌经方使用手册》)

桃核承气汤(《黄煌经方使用手册》)
古代蓄血病的专方,经典的泻下逐瘀方,适用于以少腹急结、其人如狂为特征的疾病。

【经典配方】桃仁五十个,大黄四两,桂枝二两,炙甘草二两,芒硝二两。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

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伤寒论》)【常用剂量】桃仁15g,制大黄15g,桂枝15g,炙甘草5g,芒硝10g。

【煎服法】以水11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40分钟,取汤液300ml,冲入芒硝,分2~3次温服。

【经典方证】其人如狂……少腹急结者。

(106)
【体质要求】面色有光泽,面颊偏红。

腹部充实,下腹部紧张,两少腹压痛,特别是左下腹部可触及索状物,并有抵抗与压痛。

精神不安定、烦躁者,常伴有便秘、小便频数、脉实有力等症。

【适用疾病】猩红热、肠伤寒、乙脑、流脑、流行性出血热、双相情感障碍、脑震荡后遗症、精神分裂症、癫痫、癔症、脑溢血、动脉硬化、高血压、脑炎、脑膜炎、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带下、子宫内膜炎、附件炎、更年期综合征、不孕症、痤疮、湿疹、痔疮、痢疾、跌打损伤、吐血、咯血、衄血、结膜出血、眼底出血、皮下出血、子宫出血、尿血、尿道感染、尿路结石、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炎等。

【加减法】双相情感障碍,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注意事项】体质虚弱者慎用。

经方心裁(154)桃核承气汤

经方心裁(154)桃核承气汤

经方心裁(154)桃核承气汤桃核承气汤【原文】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

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伤寒论》(l06)【组成与用法】桃仁五十个,去皮尖大黄四两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芒硝二两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

当微利。

【功效】破血下瘀。

【医案】1.经期过长初诊:2006年10月13日。

张某,42岁,月经按期于10月3日来潮,经量少,咖啡色,至今未净,平时月经周期基本规则,经量一般,7天净,经行腰部酸明显,纳便正常。

生育史:2-0-3-2,两侧输卵管已经结扎。

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治法:活血破瘀行经。

方剂:桃核承气汤加味。

桃仁10g 炙大黄9g 玄明粉5g 炙甘草6g 桂枝6g 益母草30g 丹参12g 川牛膝30g,5剂。

二诊:2006年10月24日。

进药3剂,经量转多,现经净已5天,带下色黄臭,腰痛,胃脘胀,大便溏薄。

B超检查未发现异常。

治法:健脾燥湿。

方剂:六君子汤(《妇人良方》)合平胃散(《和剂局方》)加黄连5g,7剂。

2.月经后期(高泌乳素血症)初诊:2005年4月6日。

周某,24岁,未婚,月经后期已经10年,2~3个月一潮,6~7天净。

经量正常,色红,夹大量血块,伴下腹痛,带下色白,纳可胃胀便秘。

末次月经1月20日来潮。

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治法:活血通下导滞。

方剂:桃核承气汤加味。

桃仁10g 炙大黄9g 桂枝6g 炙甘草6g 玄明粉(冲)10g 丹参15g 茺蔚子10g 地鳖虫10g 大腹皮10g 泽兰10g 王不留行15g,5剂。

二诊:2005年4月11日。

月经4月8日来潮,经量中等,今已减少,检测内分泌结果:雌二醇、孕酮、睾酮、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均在正常范围,泌乳素1037.5uIU/ml(正常值59~619 uIU/ml),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伤寒论》——桃核承气汤

《伤寒论》——桃核承气汤

《伤寒论》——桃核承气汤《伤寒论》桃核承气汤桃仁去皮尖,五十个(8.5克),大黄四两(12克),桂枝去皮,二两(6克),甘草炙,二两(6克),芒硝二两(6克)[服用方法]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治则方解]病机:血蓄太阳。

治则:活血化瘀,通下瘀热。

方义:本方由调胃承气汤加桂枝、桃仁而成。

桃仁活血化瘀,桂枝温阳活血以助桃仁。

合调胃承气汤苦寒泻下,泻热逐瘀,导瘀热下行,为治疗蓄血证的轻剂。

本方煎服时应注意:①以煎出液烊化芒硝。

②饭前温服五合(为五分之一药液),一日服三次。

③方中芒硝量仅为调胃承气汤的四分之一,泻下力较轻,患者服药后“当微利”。

[辨证要点]仲景以本方主治疗太阳病邪随经入里化热,与瘀血互结于下焦的蓄血证。

无论内伤外感,只要辨证为热邪与瘀血互结者,均可酌情使用本方。

[仲景方论]《伤寒论》第106条: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

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

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

宜桃仁承气汤。

[注家方论]1.成无己《注解伤寒论》:甘以缓之,辛以散之。

少腹急结,缓以桃仁之甘;下焦畜血,散以桂枝之辛。

大热之气,寒以取之。

热甚搏血,故加二味于调胃承气汤中也。

2.方有执《伤寒论条辨》:然则五物者,太阳随经入府之轻剂也。

先食,谓先服汤,而饮食则续进也。

3.许宏《金镜内台方议》:以桃仁为君,能破血结,而缓其急。

以桂枝为臣,辛热之气,而温散下焦蓄血。

以调胃承气汤中品味为佐为使,以缓其下者也。

此方乃调胃承气汤中加桃仁、桂枝二味,以散其结血也。

4.尤在泾(伤寒贯珠集》:此即调胃承气汤加桃仁、桂枝,为破瘀逐血之剂。

缘此证热与血结,故以大黄之苦寒,荡实除热为君,芒硝之咸寒,人血软坚为臣,桂枝之辛温,桃仁之辛润,擅逐血散邪之长为使;甘草之甘,缓诸药之势,俾去邪而不伤正为佐也。

5.柯韵伯《伤寒附翼》:治病必求其本,气留不行,故君大黄之走而不守者,以行其逆气。

老中医:逐瘀泻热的桃核承气汤

老中医:逐瘀泻热的桃核承气汤

逐瘀泻热的桃核承气汤导读:桃核承气汤为理血剂,由调胃承气汤减芒硝之量,再加桃仁、桂枝而成,具有逐瘀泻热的功效。

《伤寒论》中原治邪在太阳不解,循经入腑化热,与血相搏结于下焦之蓄血证。

现代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宫外孕、急性盆腔炎等病。

药物组成:桃仁 12g,大黄 12g,桂枝 6g,炙甘草 6g,芒硝 6g。

【主治病证】下焦蓄血证。

少腹急结,小便自利,其人如狂,甚则烦躁谵语,至夜发热,或妇人闭经、痛经,脉沉实或涩。

【加减化裁】若跌打损伤,瘀滞疼痛者加赤芍、当归尾、红花、苏木;月经不调瘀滞较甚者,痛经可加延胡索、五灵脂;闭经加牛膝、当归、川芎、益母草;恶露不下加五灵脂、蒲黄、生山楂;上部瘀热之头痛、头胀、面红目赤、吐衄者,加牛膝、生地黄、丹皮、白茅根。

【原方证治】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现代运用】主要用于急性盆腔炎,胎盘滞留,附件炎,肠梗阻;亦用于急性坏死性肠炎,精神分裂症,脑外伤后头痛,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脑血管病,宫外孕,子宫肌瘤,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及瘀热在上的头痛、脑胀、目赤、齿龈肿痛、鼻衄等。

【助记方歌】桃核承气五药施,甘草硝黄并桂枝;瘀热互结小腹胀,如狂蓄血均可治。

亲验病例:李某,女,29岁,已婚。

初诊:2005年9月15日。

孕 48 日而小产,小腹拘急作痛,引及腰骶亦痛,伴大便秘结。

昨夜突发悲伤欲哭,时而又大笑不止,彻夜未眠,询其小产出血不多,已过一周,平素体健,性格内向。

查:舌淡红、边有瘀点,苔薄润,脉细涩。

此证属瘀热结于下焦,经脉不通,上扰心神所致。

急宜活血化瘀,通下瘀热。

桃核承气汤加减:桃仁 12g,大黄 10g,桂枝 6g,炙甘草 6g,五灵脂 10g,生山楂15g,赤芍 12g,丹皮 12g,麦芽 20g,百合 12g,水煎服。

3剂后复诊,哭笑之症消除,小腹痛减轻,又进 5 剂病愈。

15、少腹蓄血证基础方:桃核承气汤

15、少腹蓄血证基础方:桃核承气汤

15、少腹蓄血证基础方:桃核承气汤少腹蓄血证基础方:桃核承气汤桃核承气汤是一种常用于治疗少腹蓄血证的中药方剂。

它由桃仁、桃红、桃花、大黄、甘草组成,每味药物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在桃核承气汤方剂中,药物的配伍及组成形成了君臣佐使的关系。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桃核承气汤方剂中的君臣佐使药。

桃仁是该方剂的君药,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够疏通经络,消散血瘀。

桃红和桃花是该方剂的臣药,它们能够活血化瘀,舒肝解郁,缓解痛经的症状。

大黄是该方剂的佐药,具有泻下行滞、通便的作用,能够排除体内的湿热。

甘草则是该方剂的使药,能够调和药物的性味,增强药物的功效。

桃核承气汤方剂中的君臣佐使药的配伍关系十分重要。

君药桃仁能够疏通经络、消散血瘀,是治疗少腹蓄血证的主要药物。

臣药桃红和桃花具有活血化瘀、舒肝解郁的作用,能够协同君药的功效。

佐药大黄能够泻下行滞、通便,排除体内的湿热,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使药甘草则能够调和药物的性味,增强药物的功效,同时还能够缓解其他药物对胃肠的刺激。

桃核承气汤方剂中的药物组成具有多种功能和作用。

首先,它能够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消散血瘀,从而改善少腹蓄血证的症状。

其次,它能够舒肝解郁,缓解痛经的症状,调节女性的生理周期。

此外,桃核承气汤方剂还能够泻下行滞、通便,排除体内的湿热,帮助清热解毒。

在中药方剂中,药物的君臣佐使关系至关重要。

君药具有主导作用,臣药协同君药,佐药辅助治疗,使药调和药物的性味。

这种药物的配伍关系能够发挥药物的最大功效,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桃核承气汤是一种常用于治疗少腹蓄血证的中药方剂。

在该方剂中,药物的配伍及组成形成了君臣佐使的关系。

桃仁作为君药,桃红和桃花作为臣药,大黄作为佐药,甘草作为使药,它们共同发挥作用,达到治疗少腹蓄血证的目的。

药物的君臣佐使关系在中药方剂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对于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桃核承气汤》适用症状:小腹及会阴部坠胀...

《桃核承气汤》适用症状:小腹及会阴部坠胀...
小腹及会阴部坠胀不适排尿时不适或尿频尿痛尿末滴白
《桃核承气汤》适用症状:小腹及会阴部坠胀...
《桃核承气汤》
适用症状:小腹及会阴部坠胀不适,尿时不适或尿频,尿痛,尿末滴白。
功效:逐瘀泻热。
用方:桃仁、制大黄、天花粉、石菖蒲、桂枝、甘草。
桃核承气汤中的桃仁活血化瘀;桂枝通行血脉,以散下焦之瘀血;大黄合甘草、桂枝之辛温甘缓,使瘀血邪热从肠腑而去;更以天花粉消肿排脓;石菖蒲通窍利尿诸药合用,共奏祛瘀通脉、消肿利尿之功。
注: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服用,忌盲目服用。

六、桃核承气汤

六、桃核承气汤

(九)痹症案
医案
刘xx,男,35岁,1963年10月13日初诊。 患者全身骨节疼痛已7个月,以指、膝,趾关节尤甚,两侧 膝踝关节红肿不能伸屈。发热38℃,口渴欲饮,溲赤便秘,舌 红苔黄而干,脉数而涩。 处方:桃仁12克,酒炒大黄、桂枝各12克,苍术、元明粉(冲) 各6克,甘草3克,炒黄柏4.5克。服2剂后大便得通,关节痛减。 再守方3剂,膝踝关节红肿消退,能坐立行走。原方去玄明粉, 续服3剂而愈。随访二年,未见复发。
桃仁12克,桂枝6克,大黄12克,芒硝6克,炙草6 克。 连服3剂,厥回呕平,粪下黑物,痛缓神清。惟肚 腹胀大,二诊改进小柴胡汤加山楂、益母草、当归、 川芎、广皮、厚朴、云连,调治两周全安。 按语:用桃仁承气汤治热入血室实证,确有新义, 值得进一步探讨。
(六) 产后发热案
医案
邱某,产后六七日,午后发热,既而但热不寒,少 腹感觉胀满。自恃体壮,不以为病。病数日胀益甚, 其夫始来邀诊。询之,产后三四日恶露即止。遂与桃 仁承气汤,晚间进药,至夜半腹中痛不可忍。约二小 时后,排下脓血极多,次日往诊,其病快然如失。 (邓铁涛医案) 按语:产后恶露闭止过早,残败之血内留,瘀而化 热,致发热、少腹胀满,下焦蓄血之证备矣,故用桃 核承气汤下其瘀热,瘀热一尽,则“其病快然若失”。
(五) 热入血室案
医案
李某某,女,28岁,春三月经水来多,八日方止 。因当烈日摘茶,忽然小腹急痛,上冲心膈,寒热往 来,喜呕,药不得入口,手足厥冷,气闭神昏。医以 附子五积散加减等方治之不效。更延余诊。脉象沉伏 ,舌苔黄,质暗红。查此病经水大来八日,医者无不 以虚治之,岂知热邪乘虚内入血室。仲景治热入血室 有小柴胡法.,然小柴胡乃和解之方,今热邪势急,必 用急攻。况血海隶于阳明,以少阳为来路,当以阳明 为去路。宜泄热逐瘀,拟桃仁承气汤。方用:

桃核承气汤

桃核承气汤

桃核承气汤桃核承气汤(别名:桃仁承气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工桃仁9g 大黄12g 桂枝6g 炙甘草6g 芒硝6g上5味,以水1400ml,煮取500ml,去滓,下芒硝,再微沸,先食温服100ml,日3服。

(功效)清热活血化瘀。

,(主治)主证,少腹急结胀满,大便色黑,小便自利,谵语烦渴,夜发热,或如狂,舌质紫,脉沉涩。

副证:或下瘀块。

(临证加减工1.桃仁承气汤治疗盆壁愈J01痉:药用桃仁9g,大黄12g,桂枝、甘草、芒硝各6g,加水1400ml,煮取450ml,去渣人芒硝,再上文火微沸即成.饭后温服150m1,每日3次。

2.桃核承气汤合大黄牡丹皮汤治疗宫外孕:以桃核承气汤合大黄牡丹皮汤联合或交替使用,疗效满意。

3.加味桃核承气汤治疗经理曳巵猿面塞乱:基本方为桂枝6"-~12g,桃仁、红花各10~15g,大黄10~14g,芒硝10~16g,甘草10---30g,木香6—10g,生山楂100g,益母草10g,丹参30g.’经前可加细辛3g,每日递增lg,但最多不得超越18g,经期只可将细辛用至3g;腹胀满者可加乌药10---30g;经后可将甘草用至30-~100g,益母草用至30g。

于经前6一工O天开始服本方,直至经血来潮,如症状消失可改用四物汤合加味乌药汤,服至经血回潮。

[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8,f4,:ss]4.桃核承气汤加味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用桃核承气汤加味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药用桃核承气汤加白芍、银花、丹皮、山栀子、泽泻、竹叶。

取得较好疗效。

[新医药学杂志,1973,(10):20] 5.桃核承气汤治疗肝性血卟淋病:根据血卟啉病患者有皮肤、腹部和神经三大症候群,中医辨证属于瘀热蓄血,腑气不通,不通则痛,治宜清泄瘀热。

采用桃核承气汤加减治疗。

基本方为桃仁lOg,桂枝7g,大黄9g,芒硝15g,白芍15g,甘草3g。

腹痛甚者加元胡、失笑散;瘀血重者加土鳖、丹参;呕吐者加半夏、藿香;腹胀者加枳实、厚朴;黄疽者加茵陈、栀子;血压高者加石决明、夏枯草;烦躁者加天麻、钩藤;谵妄者加珍珠母、琥珀;肢麻者加牛膝、地龙;贫血者加当归、川芎。

桃核承气汤方

桃核承气汤方

桃核承气汤方
桃仁五十个大黄四两桂枝二两甘草二两(炙)芒硝二两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

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上方以桃仁为君而冠以承气之名,即调胃承气汤加桃仁、桂枝。

桃仁偏于瘀血之散,桂枝长于血脉之行。

因“少腹急结”,一个“急”,突出了热与血结而以热盛为主的病机,故用承气汤去实热为主,加桃仁随硝黄直达少腹攻逐瘀血;加桂枝辛温通经,毕竟病从太阳随经而来,仍借太阳之药,凭硝黄导热下行,降秽气以宁心;
因“如狂”较“发狂”程度为轻,表明热邪盛而未极,瘀血结而未坚,故加炙草缓恋硝黄之猛峻,同时寓调胃护正之义。

“先食温服”即空腹温服,因病在下焦,便于药力直达病所发挥泄热逐瘀之功。

临床上,不光是蓄血于肠(大、小肠),就是妇人胞宫蓄血,辨证运用桃核承气汤同样好使,达到“血自下,下者愈”的目的。


本人于99年春治疗一英国28岁已婚女性,行两次人流刮宫术未净,B超显示仍有部分瘀血残留宫中,因担心日后造成习惯性流产决定暂不做第三次刮宫术。

患者症见小腹结痛,数月绵绵不休。

经用桃核承气汤(芒硝仅用6克,药汁分次冲服)加茜草,服至第
三剂,大块黑色败血并污秽之物自阴道而下,患者顿觉小腹轻松,精神清爽。

遂令卧床两日,改服当归补血汤两剂,并糜粥自养而愈。

临证心悟—桃核承气汤

临证心悟—桃核承气汤

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
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 其支者,从
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 右之左,上挟鼻孔。”
“龋齿数年不愈,当作阳明蓄血治,桃核承气为细末,
烂蜜丸如梧桐子大服之,好饮者多此,屡服有效。”
——《张氏医通》
(龋齿牙痛)此证多属阳明热实,兼有血瘀。桃 核承气汤可起到止痛,消肿,缓解症状的作用。
后经水下行,少腹痛止,精神随之而安。
——《经方临证指南》
本证的病机关键在于下焦蓄血。府血与邪热相结。从 临床实际情况来看,多与妇女经血淤阻有关,如淤热闭 经、少腹硬痛而心情烦躁或如狂者,服用本方多有疗效。 另外,产后恶露不下,淤血内阻而见喘胀欲死,或精神 狂妄者,亦可使用本方。
思考:
蓄血在膀胱,何不将桃仁桂枝加五苓散或者猪苓汤? 使血从小便而下,反而加入承气之内,从大便出?
临证心悟
——桃核承气汤
106条: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 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 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桃仁五十个,去皮尖 甘草二两,炙芒硝二两
大黄四两
桂枝二两,去皮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 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
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结。——桃核承气汤
鉴别点: ①、蓄水证,只有小便不利而无神志症状。
②、蓄血证,只有神志症状而无小便不利。
杜某某,女,18岁。因遭受惊吓而精神失常, 或哭或笑,惊狂不安。伴见少腹疼痛,月经衍期不 至。舌质紫暗,脉弦滑。此乃情志所伤,气机逆行,
血淤神乱。桃核承气汤主之。
桃仁12克,桂枝9克,大黄9克,炙甘草6克, 柴胡12克,陈皮9克,赤芍9克,水蛭9克,2剂。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承气汤加减而成,同具破血下瘀之功,均治疗瘀热互结于下焦的蓄血症。桃核承气汤证属淤血初结之时,浅而轻,少腹急结纯为自觉证,此时上有下痛之机,待表解后方可攻里,为逐瘀缓剂,服后微利,不一定下血。抵挡汤证瘀结日久深重证急,少腹硬满兼他觉证,此时全无下通之机,治疗虽有表证亦应先攻其里,为逐瘀峻剂,服后当下血。抵挡丸证瘀结深但病势缓,少腹满而不硬,治疗不可不攻,又不可峻攻,故改抵挡汤为丸,水蛭、虻虫减汤方三分之一,共制丸服四分之一,剂量居汤方十分之六,其作用介于桃核承气汤与抵挡汤之间,服后晬时当下血。下瘀血汤证为干血着于脐下,血之干燥而凝滞,少腹瘀疼而有硬块,故加蜂蜜为丸,破血下瘀之中兼有润燥缓急之功。
桃核承气汤的功用和附方
功用
宣肺祛淤,养血润肠、导滞通便。方中桃仁,生大黄、当归祛淤通络,活血润肠;杏仁、炙紫菀、瓜蒌仁肃肺润肠;小量桔梗升提肺气;少量桂枝开通气机;更用枳实导滞通便;莱菔子下气除胀;甘草调和诸药。水煎服。每日剂,日服2次。[1]
附方
抵挡汤(《伤寒论》) 抵挡丸(《伤寒论》) 下瘀血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