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让定价避税主要方式及反避税策略
国内转让定价方式预防

转让订价是跨国纳税人进行国际避税活动的一种最常有的手段。
跟着跨国公司的盛行和日趋发展,跨国公司经过在内部交易中应用转让订价,能够转移和再分派各关系公司的收益,以达到避税目的。
与此同时,也造成收益转出国和转入国之间税收收入的再分派。
所以,增强转让订价的管理,遇到各国政府的广泛关注。
一、我国关系公司转让订价采纳的主要方法( 一 ) 货物的转让订价。
公司公司利用其关系公司之间的供给原资料、产品销售等来往,经过采纳“高进低出”或“低进超出”等内部作价方法,将收入转移到低税负地域的独立核算公司,而把花费尽量转移到高税负地域的独立核算公司,进而达到转移收益和减少公司整体税负的目的。
( 二 ) 劳务的转让订价。
关系公司之间除了上边提到的资料和产品贸易来往外,还会常常互相供给各样劳务服务。
其做法同货物的转让订价基真同样,关系公司之间能够利用供给劳务服务的内部作价方式来实现收益的转移,达到减少整体税负。
( 三 ) 管理花费的转让订价。
公司公司总部为其部下公司供给各样管理服务。
所以,相关的管理花费一定分摊给部下公司负担。
公司公司为了降低公司整体税负,常常没有按合理标准来分派管理花费,而是对高税率子公司多分派花费,对低税率子公司少分派花费,使公司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 四 ) 有形财富的转让订价。
在公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关系公司之间常常发生生产设施等有形财富的租借行为。
这就为关系公司进行纳税筹备供给了空间。
( 五 ) 无形财富的转让订价。
无形财富,是指公司拥有的商标、商誉、专利权、专有技术等产权。
因为无形财富拥有单调性和专有性的特色,转让价钱没有一致的市场标准可供参照,其转让订价比货物及劳务更加自由灵巧和方便,转让价钱亦可包含于被转让的设施款之中,可是假如是国内公司将无形财富的转让订价包含于设施里面,则应试虑国家对销售固定财富收税的其余税收政策法例。
( 六 ) 资本的转让订价。
资本的价钱表现为贷款或借钱的利息。
关系公司之间能够经过其内部结算银行发生借贷行为,其常常表现为总公司对分公司进行贷款。
转让定价避税

转让定价避税[案例] 某酒厂主要生产粮食白酒,产品销售给全国各地的批发商,也对当地的消费者直接销售。
按照以往的经验,当地的消费者每年到工厂以零售价格直接购买的白酒大约50 000斤。
为了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2002年初企业在本市设立了一个独立核算的白酒经销部。
该厂按照销售给其他批发商的产品价格与经销部结算,每斤4元,经销部再以每斤5元的价格对外销售。
粮食白酒消费税实行从量定额和从价定率的征收方式,从价税率为25%,同时按每斤0.5元计征消费税。
假设当地消费者的购买水平不变,则按同期水平计算:不设经销部时应纳消费税=50 000×5×25%+50 000×0.5=62 500+25 000=87 500(元)设立经销部时应纳消费税=50 000×4×25%+50 000×0.5=50 000×25 000=75 000(元)通过这项筹划,企业降低消费税额为12 500元。
但是,企业在进行筹划时要注意这样的问题,单独设立经销部减少了消费税的缴纳,但是消费税属于允许在所得税前扣除的销售税金。
转让定价,又叫“转移价格”或“划拨价格”,是公司集团内部或利益关联方之间为了实现其整体战略目标,有效协调集团内各个单位之间或利益关联方之间的关系,谋求整体最大限度的利润而实现的一种交易定价。
它一般只会发生在关联企业的内部交易,但也不排除有业务关系的企业互相勾结进行此类交易的可能。
(《纳税筹划》,贺志东著,EMBA教材,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正常价正常价母公司(高税地)进货方销货方图1 一般模式母公司(高税地)高低价价进货方销货方正常价正常价子公司(低税地)图2 转让定价模式二、转让定价的动机(一)税务动机(二)非税务动机影响在华外资企业转让定价的因素影响转让定价的因素平均重要因素纳税服从2.12中国的市场份额2.64与政府的良好关系2.64所得税率的差异2.70在中国的经营竞争力2.77转让定价争议最小化2.77业绩评判2.89经营独立性2.92当地合作者的利益2.98中国的通货膨胀3.02外汇管制3.02关税最小化3.03人民币贬值3.03中国政局的稳定性3.45维持足够的现金流以保证中国的经营3.56在当地融资的需求3.62价格管制3.67利润汇回的限制3.75对特许权使用费和利息支付的限制4.08被没收和国有化的风险4.312.12资料来源:Chan和Chow,1998.注:平均重要程度数值的意义为:1——非常重要,2——很重要,3——比较重要,4——不太重要,5——根本不重要。
外资企业避税的主要方式与防治措施

积极参与国际税收规则制定,争取制定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 税收规则,减少外资企业的避税行为。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详细描述
国际避税地通常具有低税率、税收优惠等特征,外资企业通过在避税地设立基地公司或利用避税地金融机构进 行投资,可实现规避税收的目的。此外,外资企业还可以通过在避税地设立控股公司、利用信托等方式进行资 产转移和财产安排,以规避税收。
转让定价避税
要点一
总结词
转让定价避税是外资企业常用的避税手段之一,主要是 通过关联方之间进行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交易,实现 规避税收的目的。
CHAPTER 03
防治措施
完善税收法规
01
02
03
制定反避税条例
针对外资企业避税的主要 方式,制定专门的反避税 条例,明确避税行为的认 定标准和处罚措施。
完善税收优惠政策
在保证国家利益的前提下 ,完善税收优惠政策,避 免税收优惠被滥用。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加强税务部门与其他政府 部门、企业之间的信息共 享,提高税务部门对企业 的监管能力。
方式进行资本运作,以规避税收。
避税地子公司避税
总结词
外资企业在低税率国家或地区设立子公司,将高税率国 家的利润转移至低税率国家或地区,从而实现规避税收 的目的。
详细描述
外资企业在低税率国家或地区设立子公司,将高税率国 家的利润转移至低税率国家或地区,从而实现规避税收 的目的。例如,外资企业在低税率国家或地区设立子公 司,将高税率国家的商品销售给该子公司,再由该子公 司将商品以较低的价格销售给第三方国家或地区,从而 降低整个集团的税收负担。此外,外资企业还可以通过 在低税率国家或地区设立控股公司、利用信托等方式进 行资产转移和财产安排,以规避税收。
跨国公司转让定价的避税动机、经济影响及反避税政策

跨国公司转让定价的避税动机、经济影响及反避税政策摘要:伴随经济的全球化,跨国投资成为世界经济中常见的经济现象,跨国公司日益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核心力量。
跨国公司的转让定价问题极受关注,研究了跨国公司转让定价的避税动机、经济影响及政府的反避税政策,并提出完善中国转让定价税制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跨国公司;转让定价;避税;反避税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 (2012)36-0032-02一、跨国公司转让定价的避税动机转让定价,是指跨国公司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相互约定的出口和采购商品、劳务及技术时使用的一种价格。
由于跨国公司具有跨国界经营的特点,而各国税收制度又有所不同,因而研究者们很自然将研究的焦点集中在税收问题上。
转让定价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关联企业间商品交易采取压低或抬高价格的策略,转移利润而避税。
其二,关联企业间通过增加或减少利息的方式转移利润,达到避税的目的。
其三,关联企业间劳务提供采取不合常规计收报酬方式,根据“谁有利就倾向于谁”原则,转移收入来避税。
其四,关联企业间通过有形或无形资产的转让或使用,采用不合常规的价格转移利润进行避税。
此外,通过对固定资产租赁租金的高低控制等手法,影响利润进行国际避税。
总的来说,跨国公司转让定价的税收目标是使全球范围的关联企业在整体上税收负担最轻。
基本的策略是利用各国税收政策特别是税收负担不同,通过货物销售价格的人为改变、费用分担的人为调整、利息率、无形资产转移中特许权使用费标准的人为确定等手段,调高税率较低国家的关联企业的账面利润,降低税率较高国家关联企业的账面利润,从而将利润转移到税负较低的国家,达到关联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税收负担最小化的目的。
实际上,跨国公司出于利润最大化目标而进行的避税性转让定价,是国际转让定价的主流。
安永公司2005年开展对转让定价的调查和研究报告中指出,在被访问的对象中,90%以上将转让定价认定为目前面临的最为重要的国际税收问题。
跨国公司转让定价的避税及反避税研究

对 于按 “ 价 税 ” “ 合 税 ” 征 的关 从 或 混 计 税 来 说 . 国 公 司 在 进 行 内部 交 易 时 , 利 跨 可
11 利 用 各 国所 得 税 税 率 的不 同而 避 税 .
2 跨 国 公 司 利 用 转 让 定 价 在 我 国
避 税 现 状
世 界 各 国各 地 区所 得 税 的税 率 存 在 着 用 不 同 国家 或 地 区 的 子公 司 . 以较 低 的 发
课 题。
关 键词 跨 国公 司 转让 定价
避税
反 避 税
中 图分 类号
F 1. 82 2 4
文 献标 识 码 A
. 根 据 国际 上 的普 遍 意 义 .所 谓 转 让 定 12 通 过 避 税 港 实 施 避 税
种 方 式 将 利 润 由高 税 负 国家 转 移 到低 税 负
的 内部 交 易 作 价 .通 过 转 让 定 价 所 确定 的 家 和地 区 出于 一 定 经 济 目的 的 考 虑 .有 意 内资 企 业 . 资关 联 交 易 行 为 一 直 存 在 。 融 融
价 格 称 为 转 让 价 格 跨 国公 司利 用 各 国 的 识 地 实 行 远 低 于 国际 ~ 般 税 收 水 平 的 税 收 资 关 联 交 易 的 避 税 手 段 与 大 多 数 跨 国公 司 税 制 差 别 .制 定 转 让 价 格 使 跨 国公 司全 球 制 度 .而 且 常 常 是 放 弃 在 双 边 对 等 原 则 的 采 取 的 通 过 原 材 料 购 进 和 产 品 销 售 定 价 的 税 负 最 小 化
条 件 下 . 方 面 给 予 税 收 上 的特 别 便 利 。 单
避 税 手 段 是 不 同 的 在 融 资 过 程 中实 行 关
利用转让定价进行反避税的案例

利用转让定价进行反避税的案例
背景: 假设公司A是一家在中国注册的跨国公司,同时在其他国家也设有子公司。
公司A拥有一项技术专利,决定将该专利的使用权转让给其在美国注册的子公司B。
由于在中国设置的子公司B在税务方面享有较低的税收优惠政策,公司A希望通过合理设置转让定价来最大化税务优势。
步骤:
1. 进行市场调研: 公司A应在相关行业调研类似技术专利的转让和使用费用,以了解合理的市场定价水平。
2. 定价策略: 公司A可以根据技术专利的技术含量、市场前景和竞争环境等因素,制定一个合理的定价策略。
在确定定价策略时,公司A需将可能的税务优惠政策考虑进去。
3. 选择合适的转让定价方法: 公司A可以选择根据市场定价或成本定价法来确定转让价格。
根据不同定价方法,需要使用不同的评估模型和数据。
4. 准备相关文件: 公司A应准备详细的技术专利转让协议和相关文件,以确保转让过程具备合法性和合规性。
5. 子公司B的合规性: 公司B应确保在转让过程中遵守美国相关税法和法规,并确保子公司B有能力承担转让费用并履行合同义务。
6. 其他合规性考虑: 公司A还应确保以透明的方式进行转让过程,并确保合同价格与市场价格相符,避免可能的税务调查和避税风险。
7. 跟进和监测: 公司A应定期跟进并监测转让费用对子公司B的影响,确保税务优势的持续性,并及时调整转让费用策略。
结论: 以上步骤仅是一个案例的简单概述,具体策略应根据公司A的实际情况、适用法律和税务规定来制定。
为了避免违反任何税务法规,建议公司A在制定转让定价策略时咨询专业税务顾问,并遵循适用的法律和法规。
国际反避税的基本方法

国际反避税的基本方法国际避税的基本方式就是跨国纳税人通过借用或滥用有关国家税法、国际税收协定,利用它们的差别、漏洞、特例和缺陷,规避纳税主体和纳税客体的纳税义务,不纳税或少纳税。
基本方式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类:1.转让定价避税。
转让定价方式避税是指跨国纳税人人为地压低中国境内公司向境外关联公司销售货物、贷款、服务、租赁和转让无形资产等业务的收入或费用分配标准,或有意提高境外公司向中国境内关联公司销货、贷款、服务等收入或费用分配标准,使中国关联公司的利润减少,转移集中到低税国家(地区)的关联公司。
2.利用国际避税地避税。
国际避税地,也称避税港或避税乐园,是指一国为吸引外国资本流入,繁荣本国经济,弥补自身资本不足和改善国际收支情况,或引进外国先进技术以提高本国技术水平,在本国或确定范围内,允许外国人在此投资和从事各种经济活动取得收入或拥有财产可以不必纳税或只需支付很少税收的地区。
避税最常见、最一般的手法就是跨国公司在国际避税地虚设经营机构或场所转移收入,转移利润,实现避税。
3.滥用国际税收协定避税。
国际税收协定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主权国家为解决国际双重征税问题和调整国家间税收利益分配关系,本着对等原则,经由政府谈判所签订的一种书面协议。
为达到消除国际双重征税目的,缔约国间都要作出相应的约束和让步,从而形成缔约国居民适用的优惠条款。
目前我国已同80多个国家签订税收协定。
然而国际避税活动是无孔不入的,一些原本无资格享受某一特定税收协定优惠的非缔约国居民,采取种种巧妙的手法,如通过设置直接的导管公司、直接利用双边关系设置低股权控股公司而享受税收协定待遇,从而减轻其在中国的纳税义务,这种滥用税收协定避税的行为还将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而产生。
4.利用电子商务避税。
电子商务是采用数字化电子方式进行商务数据交换和开展商务业务的活动,是在互联网与传统信息技术系统相结合的背景下产生的相互关联的动态商务活动。
在实现了书写电子化、信息传递数据化、交易无纸化、支付现代化的同时,也引起了审计环境、审计线索、审计信息的储存介质、审计的技术方法、审计方式等一系列的重大变化。
国际避税案例分析--转让定价

国际避税案例分析--转让定价国际避税案例分析-转让定价目录宝洁公司避税案例01星巴克避税案例02对比分析03现状对策04税收在国家的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长久以来,企业与政府之间进行着反反复复的避税与反避税的博弈。
转让定价是税收征管中碰到的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主要表现形式:货物购销、货款往来、提供劳务、固定资产的购销或租赁、无形资产的转让或使用。
一、宝洁避税失败案例简介:自1993年以来,广州宝洁一直蝉联全国轻工行业向国家上缴税额最多的企业的名号。
而正是这家缴税大户,在2003年上半年,被查出漏报了应纳税所得额共5.96亿元,并补缴企业所得税8149万元。
这是至2003年以来广州市反避税调整单个案件补缴税额最大的案例。
具体内容:2002年,在宝洁公司的关联企业中部分公司出现连续亏损,这些公司失去了向银行借贷的能力。
于是宝洁公司以公司本部的名义向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寻求总金额高达20亿元左右的巨额贷款。
但与正常企业行为相违背的是,宝洁公司又拨出巨资以无息借贷的方式借给其关联企业使用,这个举动造成避税行为产生。
综合来看,宝洁将此次的资金使用权的转让定价即贷款利息定为零,减少了两个企业当年应缴纳的税收之和,规避了大量的所得税,行成了漏税。
二、星巴克避税案例简介:在过去的3年期间,星巴克的英国财务报告一直显示亏损,没有支付所得税。
但市场分析师宣称星巴克在英国的业务是“可盈利的”。
据统计,星巴克自1998年在英国开业以来,一共开设了735家分店。
通过使用合法的避税策略,实现30亿英镑销售收入,却仅支付了860万英镑所得税。
转让定价特许权使用费资本弱化三个“妙招”:第一招,星巴克总部规定在英国以及所有海外经营的星巴克,每年需要向星巴克集团公司的“星巴克”品牌支付年销售额6%的知识产权费。
这笔支出一方面减少了星巴克英国公司的应纳税所得额,另一方面又把知识产权费用转移到税率很低的国家,纳入该国星巴克公司的应纳税所得额,从而支付相对较低的税费。
转让定价策略的避税效应分析及我国的防范对策

为33%,其一下属子公司甲公司,雇用残疾 企,相当数量的外企通过各种避税手段转移
人比例达到75%,被认定为福利企业,暂免 利润,造成从账面上看,外企大面积亏损,
征收企业所得税。公司集团总部把成本80万 年亏损金额1200多亿元。按照税法的规定,
元,原应按120万元作价的一批货物,压低到 以后的所得可以弥补以前年度的亏损,因此
二、转让定价策略的避税效应分析 (一)转让定价避税的表现形式 跨国关联企业利用转让定价进行国际避 税的基本做法是:高税国企业向低税国关联 企业销售货物、提供劳务、转让资产、租赁 财产、提供贷款时制定低价;低税国企业向 其高税国关联企业销售货物、提供劳务、转 让资产、租赁财产、提供贷款时制定高价。 这样,利润(所得)就可以从高税国转移到 低税国。
B、C分别设在甲、乙、丙三国,三国的公司 入,实际税负可能会远远低于其正常税负的
所得税税率分别为50%、40%、25%。A公司 标 准 。 而 税 收 负 担 是 另 外 一 种 意 义 上 的 成
为B公司生产组装电视机用的零部件。现A公 本,为此对同等条件的纳税人来说,避税成
司以1000万美元的成本生产了一批零部件, 功相当于成本更为“低廉”,进而可以获得
(三)损害了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声
B公司,而是按成本价1000万美元卖给了C公 誉,影响外商投资的积极性
浅议外资企业利用转让定价避税问题与防范对策

正 当的收益, 对我 国经济造成 了一系列不利的影响。我 国外商投资企业转让 成 我 国境 内外 商 投 资 企业 普 遍 亏损 的假 象 , 必 影 响 不 明真 相 的 外 势 定价避税与反避税 问题 , 也是当前我 国税收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商 来 华投 资 的 积 极 性 , 碍 我 国进 一 步 引 进 外 资 , 而 阻碍 我 国 投 妨 进 关键 词 : 商 投 资 企 业 转让 定 价 避 税 反避 税 外
资 环 境 的进 ~步 完 善 。 0 引 言 2 防 范 外 商投 资 企 业 利用 转 让 定 价避 税 的 对 策建 议 外 商 投 资 企 业 入 驻 我 国 , 我 国 带 来 了 先 进 的 管理 经 验 、 才 给 人 我国开展反避税工作是维护国家权 益,严肃税收法纪的需要, 是 和 技 术 , 补 了 国 内 建 设 资 金 的 不 足 , 我 国 社 会 主 义市 场 经 济 的 填 对 正确 执 行对 外开 放政 策 的需要 , 实现 公平 税 负与 平等 竞争 的需要 。 是 形 成 和 发 展 起 到 了很 大 的推 动 作 用 。但 是 , 些 外 商 投 资 企 业 为 了 一 21 完 善 我 国 现 有 税 收 制度 2 0 . 0 7年 3月 1 日第 十届 全 国 人 6 谋 求 利 润 的 最 大 化和 税 负 的最 小 化 , 过 转 让 定 价 这 种 公 开 的手 段 通 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又通过 了《 中华人 民共和 国企业所得税法> , 谋 取 各种 不 正 当的 收益 。 所 以认 真 分 析 研 究 外 商投 资企 业 转让 定 价 这将更有利于我国的转让定价管理。事 实上 , 我国 目前的转让 定价 避税的特 点、 因及其危害性 , 断完善我 国转让 定价税制 , 成 不 有效防 税制 , 无论 在 基 本理 论 方 面 还 是 具 体 运 用 上 , 已和 国际 惯 例 接 轨 , 都 范 外 商利 用转 让 定 价避 税 是 非常 必 要 的 。转 让 定 价指 的就 是 有 关联 并 且 在 发 展 中国 家 属于 领 先地 位 。 这 无 疑对 加 强经 济 建设 , 一 步 进 关 系 的企 业 法 人 之 间. 相 互 举 借 贷 款 、 售 货 物 、 供 劳 务 和 转让 在 销 提 推进改革开放 , 完善税制建设 , 维护国家权益起着积极作用。但也必 无 形 资 产 等 经 济 往 来 中 , 制 定 的价 格 称 划 拨 价 格 。 “ 往 低 处 所 也 利 须看到 , 国转让 定价税制 的实施 刚刚起步 , 中仍存在诸如 未明 我 其 流 ”“ 、费往高处走 ”“ 、税往低 处流 ” 是转让定价 的一般规律 。表现形 确 规 定 纳 税 人 的 相 关 义 务 , 整 方 法 不理 想 , 乏 对 无 形 资产 转让 调 缺 式: ①进 口设备价款大大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使企业 固定 资产价值 中避税的规定等一系列 问题 , 使税务机关在 实施转让定价税制的过 虚增 , 旧多提 , 折 利润和税 收减少 , 而外方投资者却用较少 的投 资取 程 中 显得 乏力 。 得较多的股息和红利 , 或将企 业利 润从我国 向其关联企业所在 国转 22 加 大 涉 外 税 收征 管 和 处罚 力度 有 法 不 依 , 法 不 严 , 收 . 执 税
外企常用的五种避税方法

外企常用的五种避税方法
1.跨国转移定价
跨国转移定价是一种通过调整跨国公司内部交易的价格来减少税负的
方法。
外企通常会将利润转移到低税率的国家或地区,以减少税额。
通过
合理设定内部交易的价格,外企可以将利润合法地转移到低税率的地区,
从而降低整体的税负。
2.利润转移
利润转移是外企常用的另一种避税方法。
通过将利润转移到低税率的
国家或地区,外企可以减少在高税率国家或地区的税负。
外企可以通过设
立子公司、转移知识产权、债务关联交易等方式将利润转移到低税率地区。
3.设立离岸公司
设立离岸公司是外企常用的一种避税方法。
离岸公司通常设立在低税
率的国家或地区,通过将利润转移到离岸公司,外企可以减少在高税率地
区的税负。
同时,离岸公司可以享受该国或地区提供的其他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减少税负。
4.利用税收协定
不同国家之间常签署税收协定,以避免双重征税和减少税负。
外企可
以通过将利润转移到税收协定下的国家或地区,减少双重征税的发生,从
而降低税负。
外企可以优先考虑在签署税收协定的国家设立子公司或离岸
公司,以获得更多的税收优惠。
5.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各国政府常常为吸引外资和促进经济发展而提供税收优惠政策。
外企可以利用这些政策降低税负。
外企可以选择在提供税收优惠政策的国家或地区设立子公司或离岸公司,以享受更低的税率或其他税收优惠。
公司避税的常用手段

公司避税的常用手段
避税是指纳税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采取一定的形式,方法和手段,避免或者减轻税赋的行为。
大体上有三种形式:合法型、非违法型、形式合法而内容不合法。
具体采用的手法有以下几种:
一、转让定价:通过关联企业,达到整体最大限度的逃避纳税义务。
对产品、劳务的交易不按市场价格进行,在税率高地区采用高进低出,在低税率地区采用低进高出,以达到整体的避税。
在跨国企业中甚至还存在开票公司这种形式。
二、企业存货计价避税:利用企业内部具体的核算方法和存货的市场价格变动,采用高转成本,低转利润的办法。
三、折旧:采用税法允许而对企业有利的折旧方法。
四、资产摊销法:对无形资产、递延资产、低值易耗品、包装物、材料的摊销尽可能保持成本最大化,税前利润最小化。
五、筹资租赁法:以支付租金的方法降低企业利润和税基。
六、信托手段:通过在税收优惠地区设置信托机构,让非优惠地区的财产挂靠在优惠地区的信托机构名下,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避税。
七、挂靠避税:例如挂靠在科研、福利、教育、老少边穷地区。
转移定价避税的方法

转移定价避税的方法转移定价是一种通过控制企业的内部交易价格,为企业节省税收的方法。
主要利用跨国公司利用公司实体和子公司存在的边界,以及它们介入的贸易订单,合作伙伴的不同的税率,让企业可以把财务责任转移到不同的实体中,以减少最终的税收,以节省税额。
转移定价技术也被称为“税务规避”或“税务优惠”,它是通过建立特定的内部价格调整和交易结构,来减少企业的税收。
转移定价的基本原则是企业的定价必须是合理的,满足国家的税收政策,从而减少企业的税收负担。
转移定价技术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减少企业的税收:第一是改变内部贸易价格和利润模式,使贸易价格和利润支出合理分配,减少企业税收。
第二是在跨国公司之间建立税收合作伙伴关系,通过重新安排控制权,确立合理的定价,来缩减税收负担。
第三是在不同国家安排子公司的投资,根据不同国家的法律,对投资的收益采取不同的定价,以减少税收负担。
除此之外,转移定价技术还可以通过财务工具的应用,如特殊的税收抵免或投资回报的分配,以及与投资管理机构的合作等来减少企业的税收负担。
转移定价技术是一种新兴的企业税收优惠措施,它有助于企业减少税收,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大多数国家对转移定价技术有一定的监管措施,企业实施转移定价技术前,必须清楚了解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并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办理。
在企业实施转移定价技术前,公司管理者需要对各国政策法规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要有足够的实力和经验来处理和控制这类技术的运用,杜绝可能出现的风险,从而确保企业在转移定价技术运用中实现减税的目的。
综上所述,转移定价是一种有效的节省税收的方法,企业实施转移定价技术前,必须清楚了解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正确处理企业实体和子公司的边界,以及它们介入的贸易订单,有效管控实施转移定价技术的风险,从而节省税收,以实现转移定价技术的目的。
跨国公司转让定价反避税

跨国公司转让定价反避税汇报人:日期:•跨国公司转让定价概述•跨国公司转让定价反避税制度•跨国公司转让定价税务审查目录•跨国公司转让定价调整与惩罚•跨国公司转让定价反避税的建议与措施•跨国公司转让定价反避税案例分析01跨国公司转让定价概述0102转让定价是一种经济行为,其核心是价格转移,即通过价格调整实现经济利益在关联企业之间的转移。
转让定价是指跨国公司内部关联企业之间在交易过程中,为了实现避税或其他目的,对产品或服务定价进行人为干预。
商品交易跨国公司通过人为调整商品交易价格实现避税。
例如,将高价值商品以低价出售给关联企业,从而减少所得税。
服务交易跨国公司通过人为调整服务交易价格实现避税。
例如,将高价值服务以低价提供给关联企业,从而减少所得税。
贷款跨国公司通过人为调整贷款利率实现避税。
例如,将高利率贷款以低利率提供给关联企业,从而减少利息预提税。
特许权使用费跨国公司通过人为调整特许权使用费实现避税。
例如,将高价值特许权以低价授权给关联企业,从而减少特许权使用费预提税。
01020304跨国公司通过转让定价手段,将利润从高税率国家转移到低税率国家,从而降低整体税负。
避税跨国公司通过转让定价手段,规避高外汇管制的国家对外汇流出的限制,从而确保资金和利润的自由转移。
规避外汇管制跨国公司通过转让定价手段,调整国际业务结构,从而优化全球资源配置和业务布局。
调整国际业务结构02跨国公司转让定价反避税制度制定过程反避税法规的制定通常由立法机构完成,经过公众意见征集、专家讨论和审查等环节,以确保法规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背景与目的为防止跨国公司利用转让定价进行避税,维护税收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各国制定了反避税法规。
法规框架反避税法规通常包括转让定价的定义、纳税人的义务、税务机关的权力、转让定价调整方法、处罚规定等部分。
纳税人义务纳税人应按照独立交易原则进行关联交易,及时向税务机关报送有关文件和资料,并按照规定调整转让定价。
国际税收-转让定价具体避税方式、意义

第二,我国开展跨国经营的企业,采用转让定价手段可以
有效地转移资金和利润。我国开展跨国经营的企业有时因 营业扩大或追加投资,需要从海外子公司或分公司调用资 金,但各东道国政府对外国企业的资金转移都有不同程度 的限制,采用转让定价手段,可以绕开这些限制,成功地 转移资金。我国跨国经营企业国内母公司或某一海外子公 司或分公司急需资金时,可以比较高的转让价格,向设在 其他东道国或地区的子公司或分公司提供大量服务,或销 售大批商品,将后者可周转的资金转移过来。有的东道国 为了本国的企业和经济发展,严格限制外国企业汇回利润, 我国在这些东道国的企业如果没有其他措施来避开这些限 制,而又必须将利润汇回母国(我国),可以大幅度地提高 向设在这些东道国的子公司提供商品、服务之转让价格, 通过收付货款的形式将部分利润汇回国内,但转让价格不 能太高和经常使用,否则会招致东道国政府更严厉的限制。
(1)商品交易压低定价。例如甲公司向关联乙公司销售商品,甲公司增
值税税率为17%,而乙公司增值税为 13%,甲公司低价向乙公司销售商 品,并按关联关系分享乙公司税收收益,从而使甲企业达到减少增值税 税务负担,乙公司增加利润的目的。
(2)商品交易抬高定价。这是最常见的利用地域税率差异转移收入或利
润进行避税的方式。一些企业由于所在地增值税率和企业所得税率较高, 通常向关联方开展采购业务,以高价购进所需货物或设备。这种做法不 仅借此增加了增值税进项抵扣税额,减轻流转税税负,也减少了所得税 税务负担。
法。根据税法规定,企业在借款时所产生的利息可作为费用税前扣除, 这一规定为企业通过增加利息费用以调增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额,减 少应纳税所得额,减轻企业所得税纳税负担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例如,某一跨国集团公司通过设立金融机构,以中介的形式为其关联
企业内部转移定价与增值税风险的防范措施

企业内部转移定价与增值税风险的防范措施为了规避潜在的税务风险,企业在进行内部转移定价时须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本文将介绍几种应对增值税风险的措施,以帮助企业有效避免潜在的纳税问题。
请注意,本文只是提供了一些基本的防范措施,实际情况需要结合具体业务和法规来确定最佳解决方案。
1. 建立合理的内部转移定价政策企业应建立合理的内部转移定价政策,确保转移价格与市场价格保持一致或接近。
这可以通过市场调研、行业比较和国际经验等方法来确定。
合理的定价政策将有助于避免税务机构对企业进行审计和调查。
2. 管控关联交易的风险关联交易是内部转移定价的核心环节,也是增值税风险的主要来源。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关联交易管理制度,包括明确关联交易的范围、程序和标准等,确保交易操作的合规性和公正性。
此外,企业还应建立相应的关联交易文件,包括交易合同、发票、付款证明等,以便后续的税务审计。
3. 定期进行内部转移定价的自查与修正企业应定期进行内部转移定价的自查,以确保交易价格的合理性和合规性。
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修正并记录相关的调整过程和原因。
这样可以向税务机构展示企业的合规性和主动避免潜在的纳税争议。
4. 与税务机构保持积极沟通企业应与税务机构保持积极的沟通与合作,及时了解并确保自己遵守最新的税法法规。
同时,企业还可以主动向税务机构咨询相关问题,以获得更具体的指导和建议。
5. 寻求专业税务顾问的帮助为了更好地应对增值税风险,企业可以寻求专业税务顾问的帮助。
税务顾问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为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并帮助企业解决潜在的税务问题。
综上所述,企业在进行内部转移定价时应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来减少增值税风险。
建立合理的转移定价政策、管控关联交易风险、定期自查与修正、与税务机构保持积极沟通以及寻求专业税务顾问的帮助,都是有效应对增值税风险的关键步骤。
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和法规要求,结合具体业务来确定最佳的防范策略,以确保企业的合规性和经营的稳定性。
外资企业避税手法与反避税案例

外资企业避税手法与反避税案例2009年7月29日,国税总局就曾发文要求各地国税局和地税局加强跨境关联交易的监控和调查,以防止跨国企业在金融危机中,将境外企业的经营亏损转移至境内关联企业,导致国内税收的流失。
事实上,外资企业在我国的避税行为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了。
从商务部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到,2010年1~3月,我国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111亿美元;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106亿美元,延续了往年强劲的引进外资的势头。
但与这些闪光数字同时出现的却是超过一半的外商投资企业亏损。
一方面外企大面积亏损,另一方面大量外资不断涌入。
面对这一现象,税务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不少外资企业亏损是假,避税是真。
避税是指纳税人利用现行税法中的漏洞或不明确之处,规避、减少或延迟纳税义务的一种行为。
长久以来,在中国大陆投资的外资企业中,一直存在很多企业“长亏不倒”和“越亏损越投资”的现象。
基于许多外资企业的避税行为,中国每年税收流失约有300亿元人民币,这其中还不包括个人所得税、营业税的收入,中国俨然成为外资企业的避税重灾区。
外资企业在我国常用的避税手段有以下几种。
1、利用转让定价避税跨国公司可以通过价格转让,利用关联交易控制纳税公司的成本和利润。
具体做法大致有以下几种:(1)控制零部件和原材料交易价格。
深圳某港资子公司销售产品给母公司的时候售价为5美元,而母公司销售给深圳子公司的原材料价格为14美元。
(2)抬高固定资产的出售价格。
高额的机器设备费用直接导致在华分支机构成本加大、利润下降。
(3)控制无形资产的转让和特许权使用费的价格。
一般为了增加子公司的成本,外资公司会抬高无形资产的价格或者提高特许权使用费。
但也有外资公司为了规避预提所得税,而采取压低特许权使用费的办法,然后将压低部分的款项以设备费用等名目变相收取。
(4)控制劳务费用。
往往子公司提供给母公司的劳务是免费的,而母公司提供给在华子公司的咨询、技术支持、培训等都收取高昂的费用,这样就可以加大在华子公司成本,减少利润。
转让定价避税与反避税

转让定价避税与反避税纳税筹划思路转让定价,也称转移定价,是指关联企业之间在转让货物、无形资产或提供劳务、资金信贷等活动中,为了一定的目的所确定的不同于一般市场价格的内部价格。
关联企业之间转让定价的主要形式通常有购销货物(零部件、原材料和产成品)、购置设备(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专利、专有技术、商标、厂商名称等)转让与使用、提供劳务(技术、管理、广告、咨询等)、融通资金及有形资产的租赁等。
在跨国经济活动中,利用关联企业之间的转让定价进行避税已成为一种常见的税收逃避方法。
其一般做法是:高税国企业向其低税国关联企业销售货物、提供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时制定低价;低税国企业向其高税国关联企业销售货物、提供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时制定高价。
这样,利润就从高税国转移到低税国,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减轻其税负的目的。
反避税制度关联方,是指与企业有下列关联关系之一的企业、其他组织或者个人:①在资金、经营、购销等方面存在直接或者间接的控制关系;②直接或者间接地同为第三者控制;③在利益上具有相关联的其他关系。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完善关联申报和同期资料管理有关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42号)规定,企业与其他企业、组织或个人具有下列关系之一的,构成本公告所称关联关系。
(1)一方直接或间接持有另一方的股份总和达到25%以上;双方直接或间接同为第三方所持有的股份达到25%以上。
如果一方通过中间方对另一方间接持有股份,只要其对中间方持股比例达到25%以上,则其对另一方的持股比例按照中间方对另一方的持股比例计算。
两个以上具有夫妻、直系血亲、兄弟姐妹以及其他抚养、赡养关系的自然人共同持股同一企业,在判定关联关系时持股比例合并计算。
(2)双方存在持股关系或同为第三方持股,虽持股比例未达到第(1)项规定,但双方之间借贷资金总额占任一方实收资本比例达到50%以上,或者一方全部借贷资金总额的10%以上由另一方担保与独立金融机构之间的借贷或担保除外。
我国反转让定价避税现存问题及政策建议

种 。 我 国是 跨 国公 司 通 过 转 让 定 价 进行 避 税 的 受 害 国之 一 , 年 因转 让 定 价 造 成 的 税 收 流 失 达 上 千 亿 。研 究 转 每
让定价税制 , 完善 我 国转 让定 价 税 制 , 效 地 防 范外 商 利 用 转 让 定 价 避 税 , 当前 我 国 税 收 制 度 建设 中的 一 个 重要 有 是
发了《 关联企业 间业务往 来税务 管理规 程》, 定 了转让 定 规
价 审核 调整 的方 法 、 骤 和 程 序 。 但 有 些规 定 很 难 操 作 。 步
2 避税成本较低。我 国打击外资逃避税款 的主要做法是 . 补交税款 。逃避税款企业违规成本很低 , 导致很 多外资企业 存在侥幸心理 , 能逃税就逃税 , 被发现后最多把税款补交上。
者 的利益 , 破坏了公 平竞争 的市场规则 , 致使企 业间不 平等
竞争 , 恶化了我国投 资环境 。我们应在转让定价税收征管 的 实践 中, 不断完 善转 让定价税 收制度 , 防范跨 国公司境 内转
让 定 价 避 税 , 维 护 国家 权 益 。 以
二 、 国反 跨 国公 司 转让 我 定价避税存在 的 问题
4 税务人员业务素质 不高 。跨 国企业税 收不 仅涉及 国 .
我 国反转 让 定 价 避 税 现 存 问题 及 政 策建 议
闫红 霞
( 太原 理 工 大 学 阳泉 学 院 , 西 阳 泉 山 0 50 ) 4 0 1
[ 摘
一
要 ]转 让 定价 是 国 际税 收领 域 的 重要 问题 之 一 。跨 国 关联 企 业之 间 的转 让 定 价 是 避 税 手 段 中最 重 要 的
定 价行 为加 强监 控 和 管理 , 全 完 善 法 律 、 规 制 度 , 健 法 以维 护 我 国 的 国 家 利益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乐税智库文档
财税文集
策划 乐税网
转让定价避税主要方式及反避税策略
【标 签】税务稽查,转让定价,反避税
【业务主题】企业所得税
【来 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细则的颁布实施,使境内外企业面临新的税收环境,也让税务部门面对越来越多的新问题。
通过对新形势下转让定价避税手段进行剖析,对加强并扩大反避税的力度和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转让定价避税的主要方式
所谓转让定价又称“转移价格”,是指有关联的企业之间进行产品交易和劳务供应时均摊利润或转移利润,根据双方意愿,制定高于或低于市场价格的价格,以实现避税。
转让定价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联企业间商品交易采取压低定价的策略,使企业应纳的流转税变为利润而转移,以此避税;关联企业间商品交易采取抬高定价的策略,转移收入,以此避税;其涉外企业利用国内不熟悉国际行情避税,诸如:高价进,低价出,转移利润规避税收;抬高进口设备价款,从中避税;利用投资者身份承包工程,任意抬价,从中获利。
2.关联企业间通过增加或减少利息的方式转移利润,达到避税的目的。
作为关联企业间的一种投资方式,贷款比参股有更大的灵活性。
3.关联企业间劳务提供采取不计收报酬或不合常规计收报酬方式,根据“谁有利就倾向于谁”原则,转移收入来避税。
如:在所得税问题上,高税负企业为低税负企业承担费用;在营业税问题上,高税负企业无偿为低税负企业提供服务。
4.关联企业间通过有形或无形资产的转让或使用,采用不合常规的价格转移利润进行避税。
因为无形资产价值的评定缺乏可比性,很难有统一标准。
因而,与其他转让定价方式相比,无形资产的转让定价更为方便、隐蔽。
如:将技术转让价款隐蔽在设备价款中,规避特许权使用费的预提税;用工程承包应纳的税收避税,将劳务费用向材料价款转移,将包工包料工程分订两个合同,规避材料应纳税税款。
5.通过对固定资产租赁租金的高低控制;利用国家之间折旧规定的差异;售后租回,将投产不久的设备先出售再租回使用,买卖双方对同一设备都可享受首年折旧免税,承租方还可享受租金扣除的优惠,以此转让定价,影响利润,进行避税。
6.利用关联间关系费用承担来转让定价。
如企业的广告性赞助支出通过关联企业来支付,由关联企业承办本应由自身企业主办的各种庆典、展销活动等,最后通过资产置换或债务豁免、长期占用预付货款或预收账款形式来弥补。
7.连环定价法。
即参与转让定价的关联企业不是单个境内公司与境外公司之间,而是延伸到境内几家关联公司之间,经过多次交易,把最后环节因转让定价的避税成果分摊到各中间环节,从而掩盖转让定价的实质。
即所谓的“两头在外”或“一头在外”的公司,从而使连环定价避税更显隐蔽性。
二、判断转让定价避税的相关标准
我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123条规定:企业与其关联方之间的业务往来,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或者企业实施其他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安排的,税务机关有权在该业务发生的纳税年度起10年内,进行纳税调整。
但是,利用转让定价避税具有避税方式多样化、避税手段隐蔽性、避税范围广泛性、避税主体多元性的特点,作为税务部门如何发现纳税人转让定价避税的迹象或嫌疑?或者说税务部门依据什么标准来判断纳税人有避税苗头?目前在我国尚无统一标准,可以有效地借鉴国际上的相关标准。
1.动机标准。
根据纳税人经济活动安排的法律特征或其他特征,看其主要或部分目的是否在于减少或完全逃避纳税义务。
纳税人的动机蕴含于纳税人的思想中,不易直接检验,但动机可以通过其行为、效果反映出来,可以通过分析纳税人对有关经济事务的处理来间接地推断其动机。
2.人为状态标准。
通过纳税人表面上遵守税法而在实质上背离立法机关对之征税的经济或社会实际状况来判定。
也可以把人为状态标准表述为缺乏“合理”或有说服力的经营目的或其他积极目的。
3.受益标准。
从实行某种安排而减少的纳税额或获得其他税收上的受益来判定。
一项税收上的受益可能是一特定交易的惟一结果,也可能是某一交易的主要的或仅是一部分结果,必须作出区别,注意发现正确的因果关系,分清受益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4.规则标准。
依据税收法规中的特殊规则来判定。
典型的例子是,在美国的1970年所得税和公司税法第482节中,包含了针对公司迁移出境的规则。
法令中没有具体包含制定公司迁移出境的税收动因和非税收动因的标准,而是规定纳税人必须到财政部办理手续。
财政部可以宣布什么是避税行为,由此可以拒绝公司迁移出境的要求。
三、对利用转让定价的避税行为实施反避税的策略思考
(一)建立统一管理、协调配合的反避税工作机制。
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王力强调的企业所得税管理与反避税 “六要”原则,严格贯彻执行反避税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促进规范调查分析、不断提高对转让定价避税行为的调查质量;加强转让定价反避税工作与其他税收征管工作的协调配合,加强国际税收情报交换,拓宽可比信息来源,强化反避税信息基础建设;做好反避税结案企业的跟踪管理,监控其关联交易定价水平和利润水平,防止再出现转让定价避税问题。
(二)加强转让定价反避税工作的税收征管与预警监督。
明确处罚规定,强化税务机关执法职能,加强执法执行权、处置权;建立“避税与反避税”两条预警线,从纳税人内部控制制度(会计控制、管理控制)风险的评审入手,以“避税与反避税”风险模型分析及纳税人的财务及非财务指标为重点,建立红、橙、黄、绿四种颜色的预警标识,实施不同等级风险监控与应对,以实现转让定价避税风险的有效防范、控制与化解。
(三)加强涉税情报交流与共享反避税信息。
加强与涉外经济部门的横向联系,关注外资包括立项、可行性研究、协议、合同的签订和执行等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活动,特别对于购销大权由外商负责的企业,要对其建立收入与费用计价标准的控制管理制度,降低企业转移利润的空间;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税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在反避税工作中的作用,明确中介机构的反避税义务,并将中介机构获取的信息在法律法规许可范围内与税务执法部门共享。
关联知识: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