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马克思主义

前言

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

2,什么是经济:就是指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础上进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经济包括: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简记)经济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第一课商品和货币

一,商品

(一)、什么是商品

1,商品的含义:K4,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理解:(1)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就一定不是商品,如阳光、空气等自然物。(2)是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满足自身需要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如自产自用的东西);无偿地满足他人需要的劳动产品,也不是商品(如:礼品、奖品等)。

(3)商品必须是通过交换、满足他人需要的劳动产品。

2,商品交换表面上是物与物的交换关系,实质上是商品生产者互相交换劳动的关系。K5.

注意:不要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看成商品关系!人间还有亲情有友情有关爱等各种关系!3,商品不是从来就有的,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商品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

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物物交换。

(二)、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二因素)

分析商品必须从商品交换现象入手,把握商品的基本属性。

最简单的商品交换现象:50个西瓜=1件衣服。

二者能够交换,说明一定有“同质的东西”,因为只有同质的东西,才能进行“量”的比较。那么,二者“同质的东西”是什么?

首先,二者都有用,都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都有用,也就是说,二者都具有使用价值。商品交换时是不是比较它们的“有用性”呢?

1,商品的使用价值。参见:K5

(1)含义:商品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生活中,考虑商品的“质量”,就是从使用价值的角度考虑的。)以下理解:(不需硬背)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是指使用价值是构成商品的必不可少的组成因素,没有它就不是商品,但有它不能肯定就一定是商品。即它是商品的“前提或必要条件”。(区别于“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指它是某种商品天然具有的,以其本身的物理、化学属性麳满足人的某种需要,而不是在某种社会关系中产生的。(区别于“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2)使用价值不是商品的“同质的东西”。

不同的商品满足人的不同需要,50个西瓜=1件衣服,不能说50个西瓜的用处等于1件衣服的用处。使用价值不是商品的“同质的东西”,商品交换时比较的不是使用价值。那又是什么?

其次,我们发现“西瓜和衣服”都是劳动产品,都耗费了人类劳动,商品的“同质的东西”,商品交换时是不是比较耗费的人类劳动呢?不同形式的人类劳动能不能进行比较呢?

结论是肯定的。50个西瓜=1件衣服,就是说:生产50个西瓜耗费的人类劳动=生产1件衣服耗费的人类劳动,或者说,50个西瓜的价值量=1件衣服的价值量。

2,商品的价值参见:K5

研究商品的价值,必须研究:价值是什么(即“价值的质”或“价值实体”),价值的大小(即“价值量”),价值的表现形式(即价值形式)。这里主要先研究:“价值是什么”?。“价值量”和“价值形式”问题放在后面研究。

(1)价值的含义(即“价值的质”或“价值实体”):K5。(必须牢记)

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理解:(不需硬背)

A,“无差别人类劳动”或“抽象劳动”:就是,不考虑劳动的形式,而把它们多化成人的“体力或智力的耗费”。人类劳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形式的人类劳动能不能进行比较呢?能!其实我们每天都在比较,如:跑800米或背100个单词,唱一首歌或做50个俯卧撑,你选择哪个?这时,我们就不管劳动的形式了,只考虑哪个更“累”,哪个更“耗费体力或智力”。B,“凝结在商品中”:就是,通过交换得到社会承认。就是别人愿意用他的劳动交换你的劳动。是不是付出了劳动就一定有“价值”?是不是付出了多大劳动就有多大“价值”?不一定!

如:这幅画耗费了人类劳动吗?有价值吗?

肯定耗费了劳动。但不一定有价值。如果有人愿意买,

也就是愿意用他的劳动换取作者的劳动,这幅画就有价

值。如果没人愿意买,也就是没人愿意用他的劳动换取

作者的劳动,这幅画就没有价值。所以,是否有“价值”

的关键在于“耗费的劳动”是否“得到社会承认”。

参见K5。“惊险的跳跃”就是指生产商品“耗费的劳动”

能否“通过交换得到社会承认”。

C,“得到社会承认”还有个“社会承认多少”的问题,这属于“价值量”的问题。有几种情况:“不承认”,即废品,没有价值,如:一个破塑料桶,虽然有人买,但买的是塑料而不是买桶,因为它还有塑料的使用价值,但没有桶的使用价值,这时,承认的是塑料而不是桶的价值。“部分承认”,即次品,削价品,有部分价值。“全部承认”,即合格品。“附加承认”,即精品、名牌产品。

D,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是指价值是商品区别于其他劳动产品的根本因素,也就是商品所具有的,其他劳动产品不具有的,能够把商品和其他劳动产品区别开来的因素。即有价值一定是商品,没有价值就一定不是商品。即它是商品的“充要条件”。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指它不是某种商品天然具有的,而是存于在商品生产者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中。不进行交换,就不需要考虑“价值”。

综上所述,可以把“价值”理解为:经过交换得到社会承认的、生产商品耗费的体力和智力。(2)“价值”是内在的,本质的。必须通过“价值形式”才能表现出来。

我们可以看到50个西瓜=1件衣服这种现象、这种“价值形式”,但看不到“价值”,“价值”不能自己表现自己,必须通过其他商品表现,不是通过感官认识的,而是通过思维发现的。“价值形式”发展到一定时期,就产生了“货币”,“货币”就是一种“价值形式”。“价格”也属于“价值形式”。

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1)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或二因素),二者缺一不可。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就不成为商品。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没有价值就一定不是商品。(理解并牢记划线部分)

※没有使用价值就一定不是商品,就没有价值;没有价值的东西,一定不是商品。但不一定没有使用价值,如:不是商品的劳动产品,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理解并牢记划线部分)(2)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对立的,二者在时间空间上是分离的。任何人不能同时占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得到了使用价值(收货)就必须让渡出价值(付钱);得到了价值(收钱)就必须让渡出使用价值(付货)。

习题:1,企业为什么要重视产品的质量?

因为,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重视产品的质量,才能使他生产商品耗费的劳动,得到社会承认,才能实现商品的价值,才能实现从商品—货币的“惊险的跳跃”。否则,就要亏损甚至破产,所以,企业要生产质量上乘、适销对路的商品。

习题:2,如何理解人们总是追求“物美价廉”的商品?

因为,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二者缺一不可。“物美”是考虑商品的使用价值,“价廉”考虑的是商品的价值或价格。人们交换时,不是只考虑一个方面,而是不断寻找“物美”(使用价值)和“价廉”(价值)的最佳结合点。

习题:3,现实中,质量好的商品总是价格高,“价高”是因为“物美”,对吗?

错误。这犯了“使用价值决定论”的错误。(1)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当然没有价值。但不同的使用价值(商品)满足人的不同需要,不能进行量的比较,“物美”只是人们愿意交换的前提。(2)价值是商品的“同质的东西”,商品交换是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高”是因为,质量好的商品一般耗费了更多的劳动,价值量大。

(3)现实中,还有很多质量好,但价格并不高的商品。(如:电脑性能越来越好,价格却不断降低),可见,“价高”不是因为“物美”,而是因为“价值量”大。

(三)、商品的价值量 K15

1,价值量的含义: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也就是生产商品耗费的劳动量的大小。衡量劳动量的天然尺度(单位)是劳动时间。参见K15,“专家点评”(理解即可,不需硬背)。

2,商品生产者生产同种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各不相同,社会对于同种商品,只承认同一的价值量。(为什么,参见K15,“专家点评”,理解即可,不需硬背)。

3,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牢记)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称:平均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K15。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理解:“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主要看大多数生产者使用的设备、工具。

“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主要看大多数生产者的技术、技能。

“平均的劳动强度”,主要指大多数生产者的劳动紧张程度,或劳动的频度,勤劳懒惰程度。(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市场竞争中,通过无数次的交换而形成的。不是统计计算得来的。(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二者成反比关系。

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单位商品价值量之间的关系。

(1)社会劳动生产率:K16,A含义。B,表示方法:两种,产品数量表示法和单位时间表示法。C,分类:两种,个别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

(2)六个概念之间的几对重要关系:(必须掌握划线的几对重要关系)

六个概念:a,个别劳动时间,简称“个时”。b,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简称“社时”。c, 单位商品价值量,即“价值量”简称“单价”d, 全部商品价值总量,简称“总价”。e, 个别劳动生产率,简称“个率”。f, 社会劳动生产率,简称“社率”。六个概念之间共十五对关系,可以用正六边形表示。

※全部商品价值总量=产品数量X单价。

▲“单价”与“社时”成正比。▲“社时”与“社率”成反比。▲“单价”与“社率”成反比。▲“个时”与“单价”无关。▲“个率”与“单价”无关。▲“单价”与“总价”成正比。▲“社率”与“总价”无关。假设“社率”提高,则:总价(不变)=产量(增)X单价(降)▲“个率”与“总价”成正比。设“个率”提高,则:总价(增)=产量(增)X单价(不变)▲“个时”与“总价”成反比。设“个时”减少,则:总价(增)=产量(增)X单价(不变)其他关系:有兴趣的话,按上面的方法,自己去推导。

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对商品生产者来说,可谓生死攸关。习题:商品生产者为什么要不断改进设备技术、保守机密、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减少(个别)劳动时间?

因为,(1)商品的价值量由“社时”决定。与“个时”无关。社会对于同种商品,只承认同一的价值量。(2)“个率”如果高于“社率”,“个时”如果低于“社时”,那么按“社时”决定的价值量出售,就能获得更多的利益,在竞争中就处于有利地位;反之,~(自己说)。(3)如果

生产某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了,即“社率”提高了,则“社时”缩短了,“单价”就降低了,原有的利益、优势就消失了。

获得利益的内在动力,竞争的外在压力,驱使着商品生产者不断地改进设备技术、保守机密,采取一切办法,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减少(个别)劳动时间。(真累啊!)

习题:K16,铝制品、电脑、轿车、家电等商品的价格为什么会大幅度降低?

因为,(1)商品的价值量由“社时”决定。“社时”与“社率”成反比。生产上述商品的“社率”极大地提高了,“社时”大幅度降低,上述商品的价值量就大幅度下降了。(2)价值决定价格。上述商品的价值量大幅度下降,必然导致其价格大幅度降低。

二,货币

价值是商品内在的本质属性。商品不能自己表现自己的价值,必须通过其他商品表现。50个西瓜=1件衣服,称为“价值形式”,表明西瓜的价值通过衣服表现出来。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时期,当人们固定地用金银等贵金属,来表现商品的价值时,“货币”就产生了。所以说货币是价值形式发展的产物。

(一)、货币的起源: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牢记)K4-5

1,物物交换阶段。最初的物物交换不断发展,交换的品种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因为必须是彼此都需要对方的商品,交换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2,一般等价物的出现。随着交换的发展,出现了一般等价物,人们以一般等价物作媒介,交换变得简单了,即商品—一般等价物—商品。

※一般等价物:就是用来表现其它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商品。一般等价物与货币的区别在于:货币是固定的,即由金银充当,而一般等价物则不是固定的,历史上有许多商品充当过一般等价物,如:贝类、牲畜、布匹等。一般等价物在现代社会也可能出现,当一个国家的国家信用崩溃或行将灭亡,国家纸币不被人们接受时,一般等价物就会重新出现,如:国民党政权崩溃前夕,社会上出现了以大米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现象。

3,货币的出现。一般等价物仍然存在缺陷,在长期的交换中,贵金属金银逐渐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就出现了。人们以货币作媒介进行交换,即商品—货币—商品。(参见K6,最后)

(二)、什么是货币 K5。

1,货币的含义: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就是货币。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2,货币的本质: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牢记)

※为什么货币会固定在金银上,金银为什么最适合充当一般等价物?

马克思:“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金银因其本身的物理化学属性,如:体积小价值大、便于保存携带、易于分割、不易贬值等特点,逐渐被人们普遍接受,成为货币。

※货币是一种特殊商品。货币既然是商品,就必然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货币的价值就是生产金银所耗费的人类劳动,由生产金银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货币的使用价值就是货币的职能(见后面)。

(三)、货币的形式和纸币 K5。

必须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分析货币。货币的内容,即货币的含义、本质。货币的形式从最初的金银条块不断发展,出现了纸币,今后,还可能发展为电子货币等其它形式。

1,货币形式的发展:(1)金银条块,天然的——(2)铸币,国家按一定规格铸造发行的——(3)纸币。——(4)电子货币,未来可能的货币形式。

2,纸币。

(1)纸币的含义:国家发行的,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牢记)

理解:①在经济学理论中,纸币只是货币符号,纸币不是货币,不是商品,没有价值(参见货币)。但在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货币,一般就是指纸币。②纸币的职能或使用价值,就是充当交换的媒介,之所以有这种职能,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保证的。③纸币理论上是不能作为财富贮存的,现实生活中贮存纸币,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当国家信用崩溃或行将灭亡,国家发行的纸币就会被人们所抛弃。

(2)纸币的发行量: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为限度。(牢记)

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X价格水平)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

流通次数(或流通速度)

(3)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会引发通货膨胀;

纸币的发行量小于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会引发通货紧缩。二者都会影响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在经济运行中,都应该通过国家宏观调控加以消除。

(四)、货币的基本职能 K5-6。

职能,即职责于功能。货币具有五种职能,其中,基本职能有两种,所谓基本职能,指的是货币从以产生就具有的,而其它三种职能,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

1,价值尺度.

(1)含义:指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它商品的价值大小的职能。(简记)

货币能够充当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本身有价值,正如:一把尺子,本身必须有长度,才能衡量长度。从这个意义上说,纸币不能作为价值尺度。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意思是,只需要给商品标上价格,不需要在商品旁边摆放真实的货币。

(2),价格,价格与价值的关系。(非常重要,谈到价格,第一反应就是考虑价值)

①价格的含义:通过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价格=商品价值÷货币价值。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在货币价值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

②价格与价值的关系。(非常重要)

价值与价格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决定价格;价格表现价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即价格是用货币表现出来的价值)。

注意:影响价格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如果题目涉及到价格,第一反应就是考虑价值,凡是出现了:价格变化的“决定因素”、“根本原因”、“最终原因”等,一定要选“价值”、“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量”等。切记:供求或其它因素,只是“影响”价格的因素,不是决定价格的因素。

2,流通手段。

(1)含义: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简记)

(2)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公式为:商品-货币-商品。(不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物物交换。可以说,商品交换分为物物交换和商品流通。)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时,需要现实的货币。

※货币的三种其它职能:贮存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参见,K7,相关链接)

三,(商业)信用工具和外汇

纸币是国家信用工具,只有国家才能发行,最早出现的国家纸币,是我国宋代的“交子”。商业信用工具,商家发行以商业信用为基础的,最早的是我国唐代的“飞钱”。

(一)、(商业)信用工具

1,经济往来中两种结算方式:现金结算和转帐结算。后者主要是通过银行转帐结算

2,信用卡

(1)含义: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种类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银行信用卡。

(2)信用卡的优点:方便、安全、简化手续、节省劳动。

※A当取款时发生吞卡时你应该怎么做?拨打客户服务电话――按规定程序领新卡。

B如果你的银行信用卡遗失了,应该怎么办?办理挂失――按规定程序领新卡。

3、支票

(1)含义: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它由出票人签发,委托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简记)

(2)种类: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

转账支票是办理同城转账结算的,由付款单位签发,收款单位凭票到银行办理转账。外埠转帐使用“汇票”。现金支票可以凭票到银行提取现金。

(二)、外汇

国际经济交往,需要使用外汇。外汇是各国都愿意接受的某些发达国家发行的纸币。主要有:美元、欧元、英镑、德国马克、法郎、瑞士法郎、日元等。

1、外汇: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就我国而言,国际间结算需要把人民币兑换成外汇。

2、汇率:两种货币之间提兑换比率,就是汇率。汇率分为:外汇汇率和本币汇率。我国通常采用100单位外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

※如果100单位外币兑换更多人民币,就叫做:外汇汇率升高,人民币汇率下跌,人民币贬值。如果100单位外币兑换更少的人民币,就叫做:外汇汇率下跌,人民币汇率升高,人民币升值。 3,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1)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2)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利于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近来,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积极影响:1、有利于中国进口2、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能力增强3、外债还本付息压力减轻4、中国的国际购买力增强。

消极影响:1,降低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对中国的外贸出口造成极大的伤害。2. 对外资吸引力的下降,减少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3. 降低中国企业的利润率,增大就业压力。所以,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影响价格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涉及价格,第一反应就是: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可以理解为:价值是价格变化的决定因素;供求是影响价格的直接因素;其它各种因素是影响价格的间接因素。(供:指生产、供应。求:指需求)

这里首先研究,价格变化的决定因素-价值;影响价格的直接因素-供求;以及影响价格的间接因素―其它各种因素。下一框题研究,价格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也就是价格对供求的反作用)。

(一)、供求影响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K13。各种因素又是通过改变供求,来间接影响价格。

2,价格影响供求,供求不平衡时,会引起价格变化。

(1)供不应求时,价格上升。买者与买者竞争,卖方处于有利地位,是谓“卖方市场”。(2)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卖者与卖者竞争,买方处于有利地位,是谓“买方市场”。

※供求平衡时,价格与价值相符合,但这只是理想状态,或是短暂的。供求变化非常复杂,就算社会总供求平衡,但是,在各个局部、各个领域、各个时段,也不可能达到绝对的平衡。

3,供求和价格是相互制约的。供求会影响价格,价格反过来也会影响供求。

※供求会影响价格,导致价格上下波动;价格波动反过来也会影响供求变化,使供求关系在供不应求和供过于求之间循环往复,达到总体平衡。

重点:K19。“供求-价格-生产,相互制约关系图。”这也就是“市场或价值规律如何配置资源”。(要求记住,并能用自己的话准确表述出来)。

(二)、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与价格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决定价格;价格表现价值,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在一把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

※现实生活中,价格在供求和其它因素的影响下,上下波动,但这种波动总是发生在一定范围,如图①。另一种情况是,价格经过一段时间,大幅度波动(通常是下跌),如图②,其原因不是供求或其它因素,而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大幅度降低,商品的价值量减小,从而导致价格大幅度下跌。

区别下列两种图形:

①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图:

②价格因价值变化而波动图:此类商品如:铝制品、电脑、轿车、家电等。

(三)、价值规律——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只要存在商品经济,价值规律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自发地起作用。作为规律,它是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它通过一定的现象或现实表现出来,它不是人通过感官认识的,而是通过人的思维发现的。

1,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牢记)

特别注意:不要漏掉“围绕价值”!理解上面两个图形的区别。下面分析为什么~?

(1)价格由于供求关系的影响,经常会上下波动,高于或或低于价值。

分析:如下图,生活中,我们通过对某种商品价格简单的调查,就能绘制出其价格变化曲线。这是通过感官就可以认识的现象或形式。

(2)价格波动总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不会无限地上涨或下跌。

分析:如下图,如前所述,价格因供求变化产生波动。但为什么只在一定范围波动?什么东西使它不会不会无限地上涨或下跌?

(3)从一段较长的时间,看商品的平均价格。分析:如下图,

)商品的平均价格与价值相符合。说明,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交换是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分析:如下图――“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图

我们正是通过上图的分析,通过思维,发现了价值规律的存在。

结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惟一表现形式。

※现实生活中,从单个交换过程看,价格与价值相符合(即等价交换)的情况非常少(只在上图的交叉点),但从从一段较长的时间、从总体看,商品的平均价格与价值相符合,即等价交换。所以说,“等价交换”是通过无数次的“不等价交换”实现的。

2,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牢记)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3,价值规律的作用:很重要,但安排在选修课里,以后再补充。

可以参见第十课学习提纲,K93,“市场调节”,这是价值规律的一个最重要作用

(1)市场调节(市场如何进行资源配置?)。就是说,资源配置(即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主要是通过竞争、价格和供求的变化,由市场来安排和调整。市场象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即价值规律)引导着生产者和经营者,调节人财物(即资源)在全社会各部门的配置。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本节研究价格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也就是价格对供求的反作用)。可以把价格对生活的影响理解为对需求的影响,对生产的影响理解为对供应的影响。

(一)、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需求)的影响

1,价格变动会引起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一般说,价格↑需求量↓;价格↓需求量↑。※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比较大,对价格本身就比较低的商品影响也比较小。

商品的需求量还与消费预期有关,消费者如果预期商品价格还要下降,会减少现在的需求。消费者如果对经济发展的预期信心不足,也会减少现在的需求(不敢消费,参见K20)。

2,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会影响对既定商品的需求。(相关商品,包括替代商品和互补商品)(1)某种商品的价格↑需求量↓,会引起其替代商品的价格↓需求量↑。反之,~。(反比)※功用相同或相近的商品,称为互为替代商品。如:西装和夹克、鱼和肉等。

(2)某种商品的价格↑需求量↓,会引起其互补商品的价格↑需求量↓。反之,~。(正比)※必须组合起来共同满足人们需要的商品,称为互补商品。如:汽车和汽油、桌子和椅子等。(二)、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供应)的影响

1,价格变动能调节生产,即调节资源配置。

K19,“供求-价格-生产,相互制约关系图。”(用自己的话准确表述)。

2,促进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个率”高于“社率”,“个时”低于“社时”,就能获得更多的利益,在竞争中就处于有利地位。

3,促进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从而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从中获取更多的利润。。

习题: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1,什么是正确的金钱观?

(1)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2)今天,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各种经济活动、生产与生活都离不开货币,不能视金钱为罪恶如粪土。

(3)对待金钱,要取之有道,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致富,是光荣的。对待金钱,要用之有度、用之有益,要爱惜劳动成果,要把钱用到需要的地方,用到有意义的事上。

(4)要坚决反对“拜金主义”,反对“金钱万能论”,要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一、消费及其类型

(一)、影响消费的因素

1,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

(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①可支配收入越多,消费量就越大。收入增长快,消费增长就快。(消费与收入成正比)。

所以,提高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经济,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②消费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消费与收入预期成反比)。

※预期收入高,消费水平可能就高,相反,预期收入低,人们就会节制当前的消费。所以,保持经济发展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并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对提高消费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与收入差距密切联系。(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与收入差距成反比)。

※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就会降低;反之,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就会提高。所以,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解决城乡、地区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问题,对提高消费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物价变动会影响购买力,影响消费。(物价与消费成反比)。

※在人们收入水平一定的情况下,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消费水平下降;反之,物价下跌,购买力则普遍提高,消费水平提高。

所以,要提高消费水平,还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保持稳定物价。

2,影响消费的其它因素:(K21,简记)。商品的性能、外观、质量、包装、购买方式、商店位置、服务态度、售后服务等也能都能影响人们的消费。

(二)、消费的类型

消费按不同标准划分,由不同的类型。(注意:划分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不要混淆)。1,按照产品类型划分: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无形商品)消费。

2,按交易方式划分:可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注意其区别)。

(1)钱货两清的消费,是人们最常用的交易方式。交易一旦完成,商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都一次性发生转移。

(2)贷款消费。主要用于购买大宗耐用消费品及服务,所有权与使用权逐渐发生转移。

※贷款消费,以信用为基础,是消费者预支未来的收入,来满足当前的需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花明天的钱,园今天的梦”。贷款消费对提高生活质量,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的增长起来重要的作用。所以,要转变传统的消费观念,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贷款消费。当然,要考虑自己的偿还能力,要讲究信用,按时还贷。

(3)租赁消费。租赁消费,商品的所有权不变,而获得该商品一定期限的使用权。

3,按消费的目的划分: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生存资料消费是最基本的消费。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将逐渐增加。(三)、消费结构

消费结构是衡量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消费结构是反映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衡量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消费总量或消费额。

1,什么是消费结构:是指人们各类消费支出的构成,及其在消费总支出中的比重。(简记)

消费结构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2,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是反映消费结构的指标。一般说,这一系数越大,表明消费结构层次越低,生活水平越低;系数越小,表明消费结构层次越高,生活水平越高。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家庭消费总支出×100%。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绝对贫困国家;50%~59%的国家为勉强度日(我们称之为温饱型);在40%~49%为小康水平;在20%~39%为富裕水平;20%以下为极富裕国家。

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一)、消费心理面面观(要求记住4种消费心理的名称,及其如何对待即可)

1,人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影响。

2,消费心里面面观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如何对待:消费是否从众,要具体分析,不可盲目从众。

※特点:仿效性、重复性、盲目性。利:健康的、合理的从众心理可带动某一产业的发展,如绿色消费带动绿色产业。弊:不健康的不合理的从众心理误导经济良性发展和个人生活。(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如何对待:求异要考虑社会认可,考虑代价;不提出过分标新立异。※特点: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利:展示个性;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弊:代价大,社会不认可。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如何对待:攀比是不健康的消费心理,不值得提倡。

※特点:夸耀性、盲目性。弊:不实用,对个人生活不利

(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如何对待:求实是理智的消费心理,值得提倡。

※特点:符合实际,讲究实惠。利:理智的消费,对个人生活和社会都有利。

(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重点) 4个原则。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原则。即消费与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做到适度消费。

一要反对过度消费、超前消费。二要反对抑制消费。

※过分抑制消费,影响个人生活质量,影响人的发展;从社会角度看,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可以拉动经济增长,如果过分抑制消费,会影响社会生产的发展。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的原则。避免盲目从众。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重物质轻精神消费的倾向。要有合理的消费结构,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协调发展。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原则。要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核心是可持续消费。

※绿色消费的含义: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消费,(简记)。绿色消费的特征:“5R”:节约资源,减少污染(Reduce);绿色生活,环保选购(Reevaluate);重复使用,多次利用(Reuse);分类回收,循环再生(Recycle);保护自然,万物共存(Rescue)。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原则。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作风。应该不断发扬光大。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一种精神,是永不过时的。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无论是国家建设还是个人生活,都应该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当然,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不是具体的消费行为、消费模式,不能与合理消费对立起来。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重点)

生产与消费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注:凡是谈到关系,一定包括两大方面,即A对B的作用和B对A的作用。不要漏掉后者)。1,生产决定消费。消费从根本上说,决定于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2)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3)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4)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总之,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讲,人类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

注意:做选择题时,必须分清材料具体体现的是上述4个方面中的哪一个方面。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促进生产的发展。

(1)只有产品被消费了,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2)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

(3)消费刺激生产,新的消费热点能带动新的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4)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质量和生产积极性。

3,社会再生产的完整过程:

(1)社会再生产的含义:是指社会生产的不断重复和更新。

(2)社会再生产的全过程: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

(3)4个环节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地位作用:

生产过程是起点,起决定作用;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有着重要影响;消费是社会再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二)、大力发展生产力

1,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1)理论依据: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2)现实原因:社会主义本质和初级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决定了大力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国家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矛盾。

(3)发展生产力的现实意义:才能为社会主义建立雄厚的物质基础;才能摆脱落后局面,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才能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怎样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2)必须坚持改革,不断完善各项基本制度,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

(3)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基本战略。(4)必须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加快科技发展合科技创新。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也称为所有制结构。是指各种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或称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牢记)

(一)公有制为主体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的社会制度。这会主义制度包括3 项基本制度:一是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二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三是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制度。

2,公有制经济的内容: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注意:混合所有制经济整体,不是公有制经济。而只是其中属于国家、集体所有的那一部分资产,才属于公有制经济。

(1)国有经济及其地位作用。

①含义:只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以国家所有的形式)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形式。是与较高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

②国有经济的地位作用:(重点。注意区别于,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它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③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和作用的表现:(重点。注意区别于,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表现。)

A,表现在控制力上。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即控制经济的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

B,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占支配地位。

(2)集体经济及其地位作用。

①含义:是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农村的主要是经济形式,并广泛存在于城乡的工业、服务业中。如:各种形式的合作社,集体工、商、贸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等等。

※特别注意:我国农民是集体经济下的劳动者,农村集体经济的生产经营方式主要是: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农民的生产方式主要以家庭为主,容易使人产生误解,误认为农民属于个体经济。

②集体经济的地位作用: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区别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体现共同富裕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发展集体经济对发挥公有制的优越性,实现共同富裕有重要作用。

(3)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集体成分属于公有制经济。

3,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以上讲的是公有制经济的内容,表明资产归谁所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公有资产用什么方式、形式来经营使用。其实现形式使多种多样的,包括:独资,承包、租赁、与其他经济联合、合作等等。

※股份合作制:(区别于,股份制)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的经营方式,即企业职工既是出资者又是劳动者。这种方式是我国集体经济独有的经营方式,是一种创新。

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它可以增强公有制的活力;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提高企业和资本的效率。

4,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及其表现(重点。注意区别于,国有经济的地位及其表现。)

(1)公有制的地位: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居主体地位。(牢记)

(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表现:(重点,牢记)

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和重要行业占支配地位。

(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我国现有的非公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1)个体经济:(简记)

个体经济是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以个体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所有和支配的经济形式。(与私营经济的区别,形式上可以看雇佣人数,以雇佣8人为界限)

(2)私营经济:私营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的经济形式。※私营经济以雇用劳动为基础,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剥削。

(3)外资经济:指外国投资者和港澳台投资者,在我国大陆设立的独资企业以及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简称“三资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

2,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对待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

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自己看书,简记。

对待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鼓励、支持和引导其发展,使其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

(三)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性和必要性(重点)

1,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归根到底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根本原因)

2,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具体原因)

3,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新时代的劳动者(第五课第二节)

(一)劳动和就业

1,劳动和劳动者:劳动是创造物资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活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树立劳动光荣、尊重劳动的时代新风:

(1)树立热爱劳动、劳动光荣、尊重劳动、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

(2)在我国,劳动者分工不同,地位平等,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

3,就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重点)

(1)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使财富被生产出来,使社会得以发展。

(2)就业使劳动者获得报酬,使劳动力不断在生产出来。

(3)就业有利于劳动者实现自身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人的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就业是经济发展、国家繁荣、人民富裕、社会稳定的基本保证。

※我国的就业形势较为严峻:人口总量大,劳动力相对过剩;劳动力素质不高,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

4,如何更好地解决就业问题:(重点)

(1)党和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就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就业环境。

(2)劳动者个人应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个人素质,开拓就业领域。

①树立自主就业观,自主选择就业。②树立竞争就业观,提高素质,主动适应生产需要。③树立职业平等观,脚踏实地、兢兢业业扎实工作。④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灵活选择多种渠道就业。⑤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扬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在既定的岗位成才。⑥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全面素质。包括: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丰富的专业、综合知识和技能;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二)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1,《劳动法》全面规定了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基本法律。

2,我国劳动者享有的权利

我国劳动者享有的权利包括: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等权利。(不需硬背)

3,劳动者要自觉履行劳动义务。履行义务是享有权利的前提和基础。

4,如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重点)

(1)党和政府,必须落实政策,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2)劳动者个人:①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依法维权。②要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这是维权的重要依据。③要懂得维权的各种途径。维权途径包括:投诉、协商、调解、仲裁、诉讼(向法院起诉)等。

学习提纲

企业和公司专题

企业

一,企业与公司的关系:企业与公司是内容与形式、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①企业是公司的内容或本质,或者说,公司从内容上从本质上是企业。②公司是企业的一种最重要形式或现象,企业还有其他形式,如个人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K44。

二,企业的内涵外延

(一)企业的定义(内涵)K41

(二)企业的分类(外延,划分标准:按所有制性质划分)K41

三,企业的形式

(一)个人业主制企业。K44

XX

饭店、XX商店,海滩上的XX酒楼。(二)合伙制企业。K44。如XX

*

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参见K44

中数量不是最多,但地位作用最重要。四,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商品和服务的最主要提供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其他的市场主体和经济活动的参加者还包括:消费者、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社团等)

公司

☆公司是企业的形式

一,公司的类型

(一)公司的內涵(內容):K42,注意,属概念:企业法人,即法人制企业。

*法人:K42,简析:法人是组织,在法律上把组织视同自然人,可以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

(二)公司成立的条件:K42,L51

*股东的权利和义务:参见K42、56。公司股东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所有者等权利。股东以其出资额或所持的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股东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即不能要求退股,但股份可以转让。

*公司的法律责任何社会责任:K42

(三)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无限责任公司:公司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公司信用最高。*公司的形式两合公司:部分股东承担无限责任,部分股东承担有限责任,信用较高。

有限公司: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参见K43.

1,有限责任公司

①内涵:K43

②一人有限责任公司:K43

③股东的责任及其例外:K43

2,股份有限公司

①内涵:K43

②股东责任的例外:K43

※对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对比表的注释: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股份不能自由转让,股份有限公司股东的股票可以自由流通或转让,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东的股票可以更方便地流通转让。

并不是所有的股份有限公司都是上市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中只有一部分公司是上市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申请上市必须符合条件并经国务院证券监管机构核准。参见K56.

(四)公司的组织机构

1,公司组织机构的功能:K43

2,公司组织机构的构成及其职能:K43---44

(五)国企的公司制改革及其意义:K44

二,公司的经营与发展

(一)公司的经营的含义和意义。K45

(二)公司怎样才能成功经营和发展。参见L52

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战略定位准确,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2,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在价格、质量、服务水平、品牌

等方面占据优势。

3,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这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和财富。

(三)企业兼并(企业合并)

1,企业兼并的含义:K46

2, 企业兼并的新形式:强强联合(新设合并),K47

3,企业兼并的意义

(四)企业破产

1,企业破产的含义。K47

2, 企业破产的意义。K47

(五)正确对待企业兼并和企业破产

1,积极意义:企业兼并和企业破产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是市场经济中客观存在的现象,它有利于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提高经济效益,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2,消极影响:企业兼并和企业破产,在一定时期内会造成下岗事业问题,会给劳动者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影响积极和社会稳定。应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保持社会稳定。

投资的选择

个人投资的品种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本课讲述的只是其中的几种。其他如购买房产、黄金,投资艺术品、投资古董等等。

实际上,最重要的投资方式是自主创业投资开办各种企业。大力发展中小型企业(10-100人),是一个世界性的经济规律,也是我国今后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市场经济国家中,中小企业在全部企业中占99.5%的比重,是各国解决就业问题的最主要途径。

一,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一)便捷的投资——储蓄存款

1,含义:K52 简单了解

2,储蓄机构:商业银行,各种信用合作社,邮政企业等。

※储蓄的目的:K53。储蓄是一种最便捷的投资方式,但事实上,居民储蓄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投资,或者说,并不是为了取得利息。

3,利息、利率以及利息的计算:

(1)利息的含义:简单了解。利息取决于三个因素:本金,存期,利率。

(2)利息的计算:重点,公式:K53。注意:居民实际得到的利息必须扣除利息税。

(3)利率:一般了解。

简析:存贷款利率由中国人民银行拟定,国务院批准,各金融机构不得擅自变动。中国人民银行,也称中央银行,是国家金融管理机构(类似金融部,我国没设金融部),不是一般意义的银行。

※利率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的经济手段——货币政策。参见K98,一般说,通货膨胀时,调高利率;通货紧缩时,调低利率。想一想,为什么?

※如何正确看待居民储蓄存款连年增长?L63

4,储蓄的种类:K53,主要两种:定、活。最常用形式:整存整取,其他形式。一般说,存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