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中的30则经典名句(值得分享收藏)

合集下载

二十四史名言名句及翻译

二十四史名言名句及翻译

二十四史名言名句及翻译1.求二十四史中的名言◎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史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史记》◎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史记》◎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史记》◎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史记》◎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

《史记》◎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

《史记》◎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史记》◎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汉书》◎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汉书》◎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汉书》◎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汉书》◎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汉书》◎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汉书》◎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汉书》◎事不当时固争,防祸于未然。

《汉书》◎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廉约小心,克己奉公。

《后汉书》◎丈夫有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后汉书》◎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后汉书》◎专己者孤,拒谏者塞。

《后汉书》《后汉书》◎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鹫咚臁!逗蠛菏椤?br> ◎精诚所加,金石所开。

《后汉书》◎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后汉书》◎爱之则不觉其过,恶之则不觉其善。

《后汉书》◎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多,而忧智之不博。

《后汉书》◎扬汤止沸,不如灭火去薪。

《三国志》◎迷而知返,失道不远;过而能改,谓之不过。

《三国志》◎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

《三国志》◎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三国志》◎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

《三国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图四海者,匪怀细以害大。

《三国志》◎国之兴也,视民如赤子;其亡也,视民为草芥。

《三国志》◎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

《三国志》◎全一人者德之轻,成天下者功之重。

《晋书》◎清平者,政化之美也;枉滥者,乱败之恶也。

《晋书》◎非得贤之难,用之难;非用之难,信之难。

《晋书》◎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

《二十四史》名言名句集锦(100条)

《二十四史》名言名句集锦(100条)

《二十四史》名言名句集锦(100条)1、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史记》2、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史记》3、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史记》4、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史记》5、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史记》6、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7、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

《史记》8、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

《史记》9、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史记》10、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汉书》11、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汉书》12、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汉书》13、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汉书》14、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汉书》15、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汉书》16、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汉书》17、事不当时固争,防祸于未然。

《汉书》18、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19、廉约小心,克己奉公。

《后汉书》20、丈夫有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后汉书》21、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后汉书》22、专己者孤,拒谏者塞。

《后汉书》《后汉书》23、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

《后汉书》24、精诚所加,金石所开。

《后汉书》25、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后汉书》26、爱之则不觉其过,恶之则不觉其善。

《后汉书》27、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多,而忧智之不博。

《后汉书》28、扬汤止沸,不如灭火去薪。

《三国志》29、迷而知返,失道不远;过而能改,谓之不过。

《三国志》30、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

《三国志》31、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三国志》3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

《三国志》33、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图四海者,匪怀细以害大。

《三国志》34、国之兴也,视民如赤子;其亡也,视民为草芥。

《三国志》35、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

《三国志》36、全一人者德之轻,成天下者功之重。

二十四史经典语

二十四史经典语

开通黄钻《二十四史》中的千古名言◎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史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史记》◎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史记》◎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史记》◎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史记》◎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

《史记》◎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

《史记》◎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史记》◎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汉书》◎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汉书》◎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汉书》◎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汉书》◎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汉书》◎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汉书》◎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汉书》◎事不当时固争,防祸于未然。

《汉书》◎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廉约小心,克己奉公。

《后汉书》◎丈夫有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后汉书》◎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后汉书》◎专己者孤,拒谏者塞。

《后汉书》《后汉书》◎精诚所加,金石所开。

《后汉书》◎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后汉书》◎爱之则不觉其过,恶之则不觉其善。

《后汉书》◎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多,而忧智之不博。

《后汉书》◎扬汤止沸,不如灭火去薪。

《三国志》◎迷而知返,失道不远;过而能改,谓之不过。

《三国志》◎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

《三国志》◎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三国志》◎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

《三国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图四海者,匪怀细以害大。

《三国志》◎国之兴也,视民如赤子;其亡也,视民为草芥。

《三国志》◎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

《三国志》◎全一人者德之轻,成天下者功之重。

《晋书》◎清平者,政化之美也;枉滥者,乱败之恶也。

《晋书》◎非得贤之难,用之难;非用之难,信之难。

《晋书》◎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

《晋书》◎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

二十四史名句整个文库唯一可直接复制粘贴文本

二十四史名句整个文库唯一可直接复制粘贴文本

二十四史名句整个文库唯一可直接复制粘贴文本二十四史名句史记汉书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外举不隐仇,内举不隐子以书御者不尽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达事之变小人徒见利,而不顾其害以权利合者,权力尽而交疏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一沐三捉发,一一饭三吐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隐忍就功名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烁金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慈母有败子而严家无格虏狂夫之言,圣人择焉骐骥之跼躅,不如驽马之安步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士之智也。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兴必虑衰,安心思危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其诺必诚飞鸟尽,良弓藏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家累千金,坐不垂堂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疑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谔谔物有必至,事有固然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利。

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苦言药也,甘言疾也恃德者昌,恃力者亡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道高益安,势高益危汉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礼义廉耻,是谓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人情非有匹敌,不能久安其处画地为狱,议不入;刻木为吏,期不对鸟鸢之卵不毁,而而后凤凰集;诽谤之罪不诛,而后良言进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草尚之风必偃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人能弘道,非道能弘人临渊羡鱼,不如归而织网虽有兹基,不如逢时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国之将兴,尊师而重道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国耳忘家,公而忘私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汲汲于贫贱,不戚戚于贫贱事不当时固争,防患于未然后汉书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栗栗,日慎一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车如流水,马似游龙物之兴衰,情之起伏,理有固然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丈夫为志,穷且益坚,老当益壮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浊其源而望清流,曲其行而欲景直,不可得也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死者不可复生,来者犹可就也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安贫乐道,恬于进趣君子自强不息,斯其道也智者弃短取长,以致其功天下之祸,皆兴于内有志者,事竟成廉约小心,克己奉公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专己者孤,拒谏者塞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爱之则不觉其过,恶之则不知其善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多,而忧智之不博三国志扬汤止沸,不如灭火去薪迷而知返,失道不远;过而能改,谓之不过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图四海者,匪怀细以害大国之兴也,视民如赤子;其亡也,视民为草芥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晋书荆山之璞,不琢不成其宝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意相干,可以礼谴荣进之心日颓,任逸之情转笃静不听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寒暑渐于春秋,隆替起于得失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先生吾着鞭太刚则折,至察无徒义感君子,利动小人全一人者德之轻,成天下者功之重清平者,政化之美也;枉滥者,乱败之恶也非得贤之难,用之难;非用之难,信之难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变通革弊,与时代宜之真松标于岁寒,忠臣亮于国威宋书疾风知劲草,严霜识贞木罚慎其滥,惠戒其偏;罚滥则无以为罚,惠偏则不如无惠南齐书英睿当乱不移,忠贤临危而尽节尺镬之屈,以求申也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不务先富民,而唯言益国,岂有民贫于天下,而国富于上耶?有贤而不知,知贤而不用,用贤而不委,委贤而不信,此四者古今之通患也梁书不充诎于富贵,不遑遑于所欲溪壑可盈,志欲无满陈书取草绝根,在于未蔓;扑火止燎,贵乎速灭魏书量己者,令终而义全;昧利者,身陷而名灭虚己以求过,明恕以思哲理有一准,则民无觊觎;法起二门,则吏多威福袵席不遗,簪履弗丢耕则问田奴,绢则问织婢迷而知返,得道不远尚俭者开富之源,好奢者起贫之兆北齐书思政不察逆顺之理,不识大小之形,不度强势之势,有此三蔽,宜其俘获任之重者莫如身,途之畏者莫如口,期之远者莫如年,以重任行畏途,至远期,唯君子为能及矣周书俭为德之恭,侈为恶之大清者莅职之本,俭者持身之道学不精勤,不如不学士必从微而至著,功必积小以至大化于敦朴者,则质直;化于伪者,则浮薄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南史人生不得行胸怀,虽寿百岁犹为夭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北史行生于己,名生于人审而后发,犹未为晚隋书清其流者必竭其源,正其本者须端其末旧唐书先谋后事者逸,先事后谋者失与人共其乐者,人必忧其忧;与人同其安者,人必拯其危。

二十四史经典名句

二十四史经典名句

⼆⼗四史经典名句《⼆⼗四史》24句经典1、智者千虑,必有⼀失;愚者千虑,必有⼀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2、太刚则折,⾄察⽆徒。

——《晋书·周岂页》3、君⼦⽴⾝,虽云百⾏,唯诚与孝,最为其⾸。

——《隋书·⽂帝纪》4、天知、地知、我知、⼦知,何谓⽆知? ——《后汉书·杨震传》5、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汉书·扬雄传》6、浊其源⽽望其流,曲其形⽽欲其直,不可得也。

——《后汉书·刘般传》7、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战战栗栗,⽇慎⼀⽇。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8、以铜为镜,可以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为镜,可以明得失。

——《旧唐书·魏徵传》9、临渊羡鱼,不如退⽽结⽹。

——《汉书·董仲舒传》10、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后汉书·宋弘传》11、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史记·货殖列传》12、以清⽩遗⼦孙,不亦厚乎。

——《南史·徐勉传》13、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闻于天下。

——《晋书·帝纪·第⼀章》14、志⼠不饮盗泉之⽔,廉者不受嗟来之⾷。

——《后汉书·列⼥传》15、居⾼⽽必危,每处满⽽防溢。

——《北史·后妃列传》16、智者弃短取长,以致其功。

——《后汉书·王符传》17、义感君⼦,利动⼩⼈。

——《晋书·符登传》18、成远算者不恤近怨,任⼤事者不顾细谨。

——《明史·汤和传》19、过⽽不改,是谓过矣。

——《汉书·成帝纪》20、先发制⼈,后发制于⼈。

——《汉书·项籍传》21、患⼈知进⽽不知退,知欲⽽不知⾜,故有困辱之累,悔吝之咎。

——《三国志·魏书⼆⼗七·王昶传》22、奢侈之费,甚于天灾。

——《晋书·傅⽞传》23、乘⼈之车者载⼈之患,⾐⼈之⾐者怀⼈之忧,⾷⼈之⾷者死⼈之事。

二十四史经典语录

二十四史经典语录

二十四史经典语录1、义感君子,利动小人。

《晋书・符登传》译文:道义可以感动君子,利益可以打动小人。

2、太刚则折,至察无徒。

《晋书・周岂页》译文:过于刚直就会折断,极其明察就没有门徒。

3、为国之道,食不如信。

立人之要,先质后文。

《宋书・江夷传》译文:治理国家的道理是给民以食物不如给民以信义,做人首先要讲诚信,才可以饰之以文。

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译文: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5、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史记・滑稽列传》译文: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话也是善良的。

6、浊其源而望其流,曲其形而欲其直,不可得也。

《后汉书・刘般传》译文:希望从浑浊的源头流出清澈的泉水,希望扭曲的形体有笔直的.影子,这都是不可能的。

7、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后汉书・杨震传》译文: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汉书・董仲舒传》译文:站在深潭边,希望得到里面的鱼,还不如回家去结网。

9、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战战栗栗,日慎一日。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译文:应该像面临着深渊和在薄冰上行走一样提心吊胆,害怕得发抖,一天比一天更加谨慎。

10、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史记・货殖列传》译文:(人生一世,无非是在追求名利),天下熙熙,都是为利而来;天下攘攘,都是为利而往。

11、顺德者昌,逆德者亡。

《汉书・高帝纪上》译文:顺应道德的人才会昌盛,不遵从道德的人必然灭亡。

12、农,天下之大本,民所恃以生也。

《汉书・文帝纪》译文: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是百姓赖以生存的衣食来源。

1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汉书・成帝纪》译文:有了过错,而不悔改,这才叫过错。

14、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

《汉书・食货志》译文:在寒冷的天气,人们不会去等待狐裘或丝绵做的轻暖的冬衣(寒不择衣);人在饥饿的时候,不会去等待甜美的食物(饥不择食);人在饥寒交迫之时,也就不会考虑到廉耻之心了。

古人24史经典语录

古人24史经典语录

古人24史经典语录《古人24史经典语录》:1. 不识功名者,安于现状,不求改进。

——《论语·阳货》2.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

——《论语·颜渊》3. 为人君子,先礼后兵,以义除暴。

——《论语·雍也》4. 智者,博文而笃志,仁者,宽厚以正,勇者,刚毅以进。

——《论语·子路》5. 衣冠整齐,而后可以有言论;滴水不流,而后可以抒情。

——《论语·季氏》6. 量其所不能,而后可以有过;见其所不明,而后可以有见识。

——《论语·子罕》7.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子张》8.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子罕》9. 君子量也,小人计也。

——《论语·子罕》10. 善之爱之,必在其身;不善害之,亦在其身。

——《论语·子罕》11. 君子不以辞令,小人以辞令。

——《论语·颜渊》12. 爱仁不爱财,是以有财而无财;爱智不爱势,是以有势而无势。

——《论语·子罕》13. 君子之财,贵以义;小人之财,贵以贱。

——《论语·阳货》14. 扬己而志用,立功而归荣;志用不成,归荣空虚。

——《论语·子罕》15. 知不足而不改,是谓固也。

——《论语·子罕》16. 贤贤易色,事父母平,言而有信,行而有恒。

——《论语·子张》17. 其言不可不谨,其行不可不密。

——《论语·子罕》18. 无人而不用心,不能而有不及。

——《论语·子罕》19. 仁者,其待臣也忠。

——《论语·颜渊》20. 君子之居,非有酒食之乐也,非有庙宇之俊也,非有竹帛之贵也,其乐必在其言。

——《论语·子路》21. 君子有志,然后可以有为。

——《论语·子路》22. 不怒自威,不悲自怨。

——《论语·子罕》23. 信如狱,言如棘,义不可没也。

《史记》20句《二十四史》经典佳句30则,以古为镜以史为鉴

《史记》20句《二十四史》经典佳句30则,以古为镜以史为鉴

《史记》20句《二十四史》经典佳句30则,以古为镜以史为鉴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出处:《屈原贾生列传》大意:天,是人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本源。

人困顿时就希望回到本源,所以劳苦疲倦致极的时候,没有不呼喊天的;疾病忧伤悲惨的时候,没有不呼爹喊娘的。

点评:中华民族有崇天敬祖的天命观,认为天能左右人间祸福,《易经》里说:“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中国人对不可饶恕的罪行称为“天谴”。

中华民族对“孝”的强调远远超过其他民族,也由此有强烈的“家”的意识,所谓“家国天下”。

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出处:《商君列传》大意:恃(shì)是依靠的意思。

依靠德政的昌盛,依靠暴力的败亡。

点评:中华民族崇尚德行、德政,不崇尚暴力。

强暴者不能持久,终会灭亡。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

出处:《孝文本纪》大意:农业是国家的根本。

点评:中国古代文明就是农业文明,历来都是重农抑商。

农耕生活培养了中华民族对土地的深情和文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民以食为天。

出处:《郦生陆贾列传》大意:老百姓把吃饭作为最要紧的事。

点评:生存是开展文化活动的基础。

古代的老百姓只要能吃上饭,就能忍受很多盘剥。

法之不行,自于贵戚。

出处:《秦本纪》大意:法令得不到贯彻执行,主要来自于皇亲国戚的阻挠。

法律得不到执行,阻力来自于达官显贵,皇亲国戚。

点评:权贵凌驾于法律之上,使得法律成了一纸空文。

这也使得古人有“清官”情结,那么多小说戏曲里都有拦轿鸣冤的情节。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出处:《陈涉世家》大意:那些称王侯、拜将相的人,就是天生的贵种吗?难道就比我们高贵吗?点评:这句口号从两面看,一方面有追求平等自由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有取而代之的意思,而取而代之也是后来治乱循环的一部分。

累累若丧家之狗。

出处:《孔子世家》大意:神情憔悴颓丧,像无家可归的狗。

“累累”是瘦瘠疲惫的样子。

点评:这是孔子的同时代人对孔子的评价:丧家犬,孔子欣然接受。

中考作文素材之《二十四史》中的经典名句

中考作文素材之《二十四史》中的经典名句

中考作文素材之《二十四史》中的经典名句中考作文素材之《二十四史》中的经典名句导语:如何让孩子的作文有深度?来看看二十四史中的经典名句,这些句子适当的引用在作文中,作文分值瞬间提升!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义感君子,利动小人《晋书·符登传》译文:道义可以感动君子,利益可以打动小人。

2、太刚则折,至察无徒《晋书·周岂页》译文:过于刚直就会折断,极其明察就没有门徒。

3、为国之道,食不如信。

立人之要,先质后文《宋书·江夷传》译文:治理国家的道理是给民以食物不如给民以信义,做人首先要讲诚信,才可以饰之以文。

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译文: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5、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史记·滑稽列传》译文: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话也是善良的。

6、浊其源而望其流,曲其形而欲其直,不可得也。

《后汉书·刘般传》译文:希望从浑浊的源头流出清澈的泉水,希望扭曲的形体有笔直的影子,这都是不可能的。

7、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后汉书·杨震传》译文: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译文:站在深潭边,希望得到里面的鱼,还不如回家去结网。

9、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战战栗栗,日慎一日。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译文:应该像面临着深渊和在薄冰上行走一样提心吊胆,害怕得发抖,一天比一天更加谨慎。

10、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史记·货殖列传》译文:(人生一世,无非是在追求名利),天下熙熙,都是为利而来;天下攘攘,都是为利而往。

11、顺德者昌,逆德者亡。

《汉书·高帝纪上》译文:顺应道德的人才会昌盛,不遵从道德的`人必然灭亡。

《二十四史》中的30则经典名句

《二十四史》中的30则经典名句

《二十四史》中的30则经典名句1、义感君子,利动小人《晋书·符登传》译文:道义可以感动君子,利益可以打动小人。

2、太刚则折,至察无徒《晋书·周岂页》译文:过于刚直就会折断,极其明察就没有门徒。

3、为国之道,食不如信。

立人之要,先质后文《宋书·江夷传》译文:治理国家的道理是给民以食物不如给民以信义,做人首先要讲诚信,才可以饰之以文。

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译文: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5、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史记·滑稽列传》译文: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话也是善良的。

6、浊其源而望其流,曲其形而欲其直,不可得也。

《后汉书·刘般传》译文:希望从浑浊的源头流出清澈的泉水,希望扭曲的形体有笔直的影子,这都是不可能的。

7、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后汉书·杨震传》译文: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译文:站在深潭边,希望得到里面的鱼,还不如回家去结网。

9、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战战栗栗,日慎一日。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译文:应该像面临着深渊和在薄冰上行走一样提心吊胆,害怕得发抖,一天比一天更加谨慎。

10、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史记·货殖列传》译文:(人生一世,无非是在追求名利),天下熙熙,都是为利而来;天下攘攘,都是为利而往。

11、顺德者昌,逆德者亡。

《汉书·高帝纪上》译文:顺应道德的人才会昌盛,不遵从道德的人必然灭亡。

12、农,天下之大本,民所恃以生也。

《汉书·文帝纪》译文: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是百姓赖以生存的衣食来源。

1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汉书·成帝纪》译文:有了过错,而不悔改,这才叫过错。

24史经典语录

24史经典语录

24史经典语录一、《史记》部分1.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译文:聪明的人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吧;愚蠢的人上千次考虑中,也会有一次收获。

2.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史记》译文: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话是善良的。

3.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史记》译文:泰山不辞让每一块微小的土壤,所以才能够那样巍峨壮观;河海不拒绝每一条细小的水流,所以才那样深不可测。

(涉及到领土,没有一寸是多余的啊)4.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史记》译文:(人生一世,无非是在追求名利),天下熙熙,都是为利而来;天下攘攘,都是为利而往。

(引申为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有点绝对了啊。

慢慢体会吧。

)5.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史记》译文:苦口的直言,就像良药;动听的言辞,就像疾病。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6.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

《史记》译文:这句话以“家贫思良妻”作比,说明了国家处于危急状态下,杰出的治国英才对于“挽大厦之将倾”的作用。

其意是强调杰出人才的作用,只有在危急关头才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二、《汉书》部分7.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汉书》译文:先采取行动的往往处于主动地位,后采取行动的往往被人所制。

(狭路相逢勇者胜啦)8.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汉书》译文:有了过错,而不悔改,这才叫过错。

(知错不改是为贼)9.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汉书》译文: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

(一张一弛,中庸之道)10.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汉书》译文:在一百里的范围之内,可能气候是一样的,出了一百里,这个气候就不同了,如果你出了一千里,俗也不同了。

(百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11.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汉书》译文: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

(富贵于我如浮云)12.事不当时固争,防祸于未然。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二十四史》中的经典名句(原文与译文)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二十四史》中的经典名句(原文与译文)

《二十四史》中的经典名句(原文与译文)《二十四史》中的经典名句(原文与译文)一般来说,“经”主要是南宋以后形成的“十三经”。

是科举考试的基础内容。

如果说经书用于立论,史书则是进行佐证,提供思路。

也正是史学先驱司马迁所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用处。

1.义感君子,利动小人。

——《晋书·符登传》译文:道义可以感动君子,利益可以打动小人。

2.太刚则折,至察无徒。

——《晋书·周岂页》译文:过于刚直就会折断,极其明察就没有门徒。

3.为国之道,食不如信。

立人之要,先质后文。

——《宋书·江夷传》译文:治理国家的道理是给民以食物不如给民以信义,做人首先要讲诚信,才可以饰之以文。

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译文: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5.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史记·滑稽列传》译文: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话也是善良的。

6.浊其源而望其流,曲其形而欲其直,不可得也。

——《后汉书·刘般传》译文:希望从浑浊的源头流出清澈的泉水,希望扭曲的形体有笔直的影子,这都是不可能的。

7.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后汉书·杨震传》译文: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汉书·董仲舒传》译文:站在深潭边,希望得到里面的鱼,还不如回家去结网。

9.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战战栗栗,日慎一日。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译文:应该像面临着深渊和在薄冰上行走一样提心吊胆,害怕得发抖,一天比一天更加谨慎。

10.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史记·货殖列传》译文:(人生一世,无非是在追求名利),天下熙熙,都是为利而来;天下攘攘,都是为利而往。

《二十四史》经典名句集锦

《二十四史》经典名句集锦

《二十四史》经典名句集锦1.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汉书》2.事不当时固争,防祸于未然。

《汉书》3.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4.廉约小心,克己奉公。

《后汉书》5.丈夫有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后汉书》6.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后汉书》7.专己者孤,拒谏者塞。

《后汉书》《后汉书》8.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

《后汉书》9.精诚所加,金石所开。

《后汉书》10.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后汉书》11.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史记》12.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史记》13.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史记》14.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史记》15.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史记》16.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17.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

《史记》18.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

《史记》19.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史记》20.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汉书》21.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汉书》22.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汉书》23.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汉书》24.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汉书》25.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汉书》26.爱之则不觉其过,恶之则不觉其善。

《后汉书》27.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多,而忧智之不博。

《后汉书》28.扬汤止沸,不如灭火去薪。

《三国志》29.迷而知返,失道不远;过而能改,谓之不过。

《三国志》30.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

《三国志》31.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三国志》3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

《三国志》33.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图四海者,匪怀细以害大。

《三国志》34.国之兴也,视民如赤子;其亡也,视民为草芥。

《三国志》35.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

《三国志》36.全一人者德之轻,成天下者功之重。

《晋书》37.清平者,政化之美也;枉滥者,乱败之恶也。

《二十四史》经典语录,每一句都值得背下来!

《二十四史》经典语录,每一句都值得背下来!

《二十四史》经典语录,每一句都值得背下来!古人云,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历史以沧桑的笔墨,道尽人世的真相。

01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感悟】世态人情,难遂心意。

天下人以利而聚,以利而散,这再正常不过。

不必责难,不必愤慨。

02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后汉书·张衡列传》【感悟】人生难得的是清净,是安宁,是闲淡。

但所有的悠闲,皆是用经年累月的繁忙换取。

事物皆有其来之不易的过程,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

03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规祸于未萌。

——《三国志·魏书》【感悟】真正的智慧,是洞察未来的能力。

一个人能见微知著,在一点小的细节里,把握到未来的大势。

这样的人,才能顺遂无忧,规避祸患。

04千人所指,无病而死。

——《汉书·王嘉传》【感悟】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

不负责任的流言蜚语,会置人于死地。

05君子立身,虽云百行,唯诚与孝最为其首。

——《隋书·帝纪》【感悟】诚信是一个人在社会立足的基石。

如果失去诚信,一个人再有能力,也不会被别人信任。

乌鸦反哺,羊羔跪乳。

人生来被父母哺育,这是父母之恩。

如果对父母都不懂得回馈,不懂得感恩,何谈他人呢?06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后汉书·宋弘传》【感悟】在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帮你度过难关,这样的朋友值得信赖,不能忘记。

和你携手共患难,经过风风雨雨的妻子是最为珍贵的,不能抛弃。

和你携手患难,经历风风雨雨的人,才是最值得珍惜的人。

《二十四史》中经典名句30句,满分作文学生的必备宝典

《二十四史》中经典名句30句,满分作文学生的必备宝典

《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是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统的史书,故又称“正史”.它的内容非常丰富,记载了历代经济、政治、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事迹,其中包含了许多经典的人生智慧.1.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传》译文: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服和帽子;以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兴衰和更替;以人作镜子,可以明白得失.2.居高而必危,每处满而防溢.《北史·后妃列传》译文:居高位一定要有危险意识,东西满了就要防止它溢出来.3.为国之道,食不如信.立人之要,先质后文.《宋书·江夷传》译文:治理国家的道理是给民以食物不如给民以信义,做人首先要讲诚信,才可以饰之以文.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译文: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5.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史记·滑稽列传》译文: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话也是善良的.6.浊其源而望其流,曲其形而欲其直,不可得也.《后汉书·刘般传》译文:希望从浑浊的源头流出清澈的泉水,希望扭曲的形体有笔直的影子,这都是不可能的.7.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后汉书·杨震传》译文: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译文:站在深潭边,希望得到里面的鱼,还不如回家去结网.9.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栗栗,日慎一日.《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译文:应该像面临着深渊和在薄冰上行走一样提心吊胆,害怕得发抖,一天比一天更加谨慎.10.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译文:(人生一世,无非是在追求名利),天下熙熙,都是为利而来;天下攘攘,都是为利而往.11.顺德者昌,逆德者亡.《汉书·高帝纪上》译文:顺应道德的人才会昌盛,不遵从道德的人必然灭亡.12.农,天下之大本,民所恃以生也.《汉书·文帝纪》译文: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是百姓赖以生存的衣食来源.1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汉书·成帝纪》译文:有了过错,而不悔改,这才叫过错.14.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汉书·食货志》译文:在寒冷的天气,人们不会去等待狐裘或丝绵做的轻暖的冬衣(寒不择衣);人在饥饿的时候,不会去等待甜美的食物(饥不择食);人在饥寒交迫之时,也就不会考虑到廉耻之心了.15.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汉书·项籍传》译文:先出击就能制服敌人,随后应战只会被控制16.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萌.《三国志·魏书二十八·钟会传》译文:明智的人在危险还没形成时就能预见到,智慧的人在灾祸还未发生时就会有所觉察.《二十四史》中经典名句30句,句句是人生做人做事“金玉良言”!17.患人知进而不知退,知欲而不知足,故有困辱之累,悔吝之咎.《三国志·魏书二十七·王昶传》译文:担心的是人们知道前进却不知道后退,知道索取却不知道满足,所以才会有受困窘侮辱的过错,才会有产生悔恨的过失.18.书籍之事,患人不好,好之无伤也.《三国志》《吴书三·三嗣主传》译文:对于读书这件事,担心的是人们不喜欢它,喜欢它是没有什么伤害的.19.成败相因,理不常泰.《南史·宋本纪》译文:成功与失败互为因果关系,世事不会永远太平安宁.20.以清白遗子孙,不亦厚乎.《南史·徐勉传》译文:把清清白白做人的品质留给后代子孙,不也是很厚重的一笔财富吗?21.负薪救火,扬汤止沸,以暴易暴,与乱同道,莫可测也,后嗣何观!《旧唐书·魏征传》译文:背着木柴去救火,扬起沸水来止沸,用残暴来代替残暴,与原来的混乱同出一辙,其后果之严重是很难测的,这样下去,继前朝而为君的,给后代还有什么可显示的呢?22.居官当廉正自守,毋黩货以丧身败家.《元史·刘斌传》译文:当官的人应该廉洁公正,坚持自己的操守,不要因为贪财而丧身败家.23.成远算者不恤近怨,任大事者不顾细谨.《明史·汤和传》译文:有长远打算的人不应为眼前的一点怨言而担忧,做大事的人不必顾及一些细微琐事.24.聚如丘山,散如风雨,迅如雷电,捷如鹰鹘.《元史·郝经传》译文:(用兵之道在出奇制胜):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如同山丘一样不可震撼,分散的时候又如风雨一样无处不在,行动可以像闪电一样迅速,动作可以像鹰鹘一样凶猛.25.朝廷行事苟不自正,何以正天下?《金史·世宗上》译文:朝廷里的人自己行事都不正,怎么要求天下的人行为端正呢?26.馨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旧唐书·李密传》译文:用完南山的竹子(做笔)也写不完罪恶;放尽东海之水也无法流完恶行!(罪大恶极)27.义感君子,利动小人.《晋书·符登传》译文:道义可以感动君子,利益可以打动小人.28.太刚则折,至察无徒.《晋书·周岂页》译文:过于刚直就会折断,极其明察就没有门徒.29.智者弃短取长,以致其功.《后汉书·王符传》译文:聪明人舍弃短处,发挥长处,以此来取得成功.30.君子立身,虽云百行,唯诚与孝,最为其首.《隋书·文帝纪》译文:君子在社会上立足成名,尽管需要修养的品行有很多方面,但只有诚和孝才是最重要的.。

古人24史经典语录

古人24史经典语录

古人24史经典语录1.《左传》:“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2.《史记》:“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3.《汉书》:“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之间。

”4.《三国志》:“事不过三,三则为强。

”5.《晋书》:“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6.《南北史》:“人生在世,应以诚实为本。

”7.《旧唐书》:“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8.《新唐书》:“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9.《宋史》:“道不同,不相为谋。

”10.《元史》:“大丈夫应当愤怒,但不应失控。

”11.《明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2.《清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3.《资治通鉴》:“功成不必在我,功败不可不在我。

”14.《春秋公羊传》:“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错,必有一得。

”15.《春秋左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6.《战国策》:“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17.《世说新语》:“干戈不止,智者方安。

”18.《韩非子》:“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9.《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0.《孟子》:“人之初性本善。

”21.《大学》:“格物致知。

”22.《中庸》:“中庸之道,天下大同。

”23.《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24.《诗经》:“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四史》中的30则经典名句(值得分享收藏)
《二十四史》中的30则经典名句(值得分享收藏)
1义感君子,利动小人《晋书·符登传》《北史·后妃列传》译文:道义可以感动君子,利益可以打动小人。

2太刚则折,至察无徒。

《晋书·周岂页》译文:过于刚直就会折断,极其明察就没有门徒。

3为国之道,食不如信。

立人之要,先质后文。

《宋书·江夷传》译文:治理国家的道理是给民以食物不如给民以信义,做人首先要讲诚信,才可以饰之以文。

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译文: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5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史记·滑稽列传》译文: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话也是善良的。

6浊其源而望其流,曲其形而欲其直,不可得也。

《后汉书·刘般传》译文:希望从浑浊的源头流出清澈的泉水,希望扭曲的形体有笔直的影子,这都是不可能的。

7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后汉书·杨震传》译文: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
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汉书·董仲舒传》译文:站在深潭边,希望得到里面的鱼,还不如回家去结网。

9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战战栗栗,日慎一日。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译文:应该像面临着深渊和在薄冰上行走一样提心吊胆,害怕得发抖,一天比一天更加谨慎。

10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史记·货殖列传》译文:(人生一世,无非是在追求名利),天下熙熙,都是为利而来;天下攘攘,都是为利而往。

11顺德者昌,逆德者亡。

《汉书·高帝纪上》译文:顺应道德的人才会昌盛,不遵从道德的人必然灭亡。

12农,天下之大本,民所恃以生也。

《汉书·文帝纪》译文: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是百姓赖以生存的衣食来源。

1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汉书·成帝纪》译文:有了过错,而不悔改,这才叫过错。

14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

《汉书·食货志》译文:在寒冷的天气,人们不会去等待狐裘或丝绵做的轻暖的冬衣(寒不择衣);人在饥饿的时候,不会去等待甜美的食物(饥不择食);人在饥寒交迫之时,也就不会考虑到廉耻之心了。

15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汉书·项籍传》译文:先出击就能制服敌人,随后应战只会被控制
16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萌。

《三国志·魏书二十八·钟会传》译文:明智的人在危险还没形成时就能预见到,智慧的人在灾祸还未发生时就会有所觉察。

17患人知进而不知退,知欲而不知足,故有困辱之累,悔吝之咎。

《三国志·魏书二十七·王昶传》译文:担心的是人们知道前进却不知道后退,知道索取却不知道满足,所以才会有受困窘侮辱的过错,才会有产生悔恨的过失。

18书籍之事,患人不好,好之无伤也。

《三国志》·《吴书三·三嗣主传》译文:对于读书这件事,担心的是人们不喜欢它,喜欢它是没有什么伤害的。

19成败相因,理不常泰。

《南史·宋本纪》译文:成功与失败互为因果关系,世事不会永远太平安宁。

20 以清白遗子孙,不亦厚乎。

《南史·徐勉传》译文:把清清白白做人的品质留给后代子孙,不也是很厚重的一笔财富吗?
21负薪救火,扬汤止沸,以暴易暴,与乱同道,莫可测也,后嗣何观!《旧唐书·魏征传》译文:背着木柴去救火,扬起沸水来止沸,用残暴来代替残暴,与原来的混乱同出一辙,其后果之严重是很难测的,这样下去,继前朝而为君的,给后代还有什么可显示的呢?
22居官当廉正自守,毋黩货以丧身败家。

《元史·刘斌传》译文:当官的人应该廉洁公正,坚持自己的操守,不要因为贪财而丧身败家。

23成远算者不恤近怨,任大事者不顾细谨。

《明史·汤和传》译文:有长远打算的人不应为眼前的一点怨言而担忧,做大事的人不必顾及一些细微琐事。

24聚如丘山,散如风雨,迅如雷电,捷如鹰鹘。

《元史·郝经传》译文:(用兵之道在出奇制胜):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如同山丘一样不可震撼,
分散的时候又如风雨一样无处不在,行动可以像闪电一样迅速,动作可以像鹰鹘一样凶猛。

25朝廷行事苟不自正,何以正天下?《金史·世宗上》译文:朝廷里的人自己行事都不正,怎么要求天下的人行为端正呢?
26馨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旧唐书·李密传》译文:用完南山的竹子(做笔)也写不完罪恶;放尽东海之水也无法流完恶行!(罪大恶极)
27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旧唐书·魏征传》译文: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服和帽子;以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兴衰和更替;以人作镜子,可以明白得失。

28居高而必危,每处满而防溢。

《北史·后妃列传》译文:居高位一定要有危险意识,东西满了就要防止它溢出来。

29智者弃短取长,以致其功。

《后汉书·王符传》译文:聪明人舍弃短处,发挥长处,以此来取得成功。

30 君子立身,虽云百行,唯诚与孝,最为其首。

《隋书·文帝纪》译文:君子在社会上立足成名,尽管需要修养的品行有很多方面,但只有诚和孝才是最重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