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分析复习资料
公共政策分析复习提纲+答案
公共政策分析1.公共政策的定义和特点2.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和转型社会的特殊功能3.行动主体的定义和特性17.政策规划的定义和实质18.政策规划的取向19.政策规划的步骤和原则20.政策决策的定义21.决策模型有哪些22.政策合法化的定义23.公共政策执行的定义24.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25.政策评估的定义38.危机事件的定义、特点、类型、危害39.如何决策危机事件1.公共政策的定义和特点公共政策是以执政党和政府为主的公共机构,在一定的政治背景下,经论辩、竞争、合作的民主途径,以科学方法选择适合的工具,采取行动解决社会公共问题、求得社会进步的活动。
戴伊:凡是政府选择作为或所不作为之诸事即公共政策。
威廉.詹金斯:是由政治行政主体或行动主体团体在特定的情境中制度的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在空间分布与实践流动方面的配置,对社会过程的发展方向、速度、规模进行约束,使社会生活中基于利益的、复杂的、相互冲突的行为被有效地纳入到统一的轨道上来,保证社会形成合力的秩序,并朝某种既定的目标前进。
两种途径:借助于目标要素,规范人们的行为规范;借助于价值要素,规范人们的行为方向。
②政策的调控功能:必要性:因为现实社会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利益群体,他们之间不可避免的会有摩擦、冲突甚至对抗。
可能性:因为现代社会运行不是一个自发的、无序的过程,而是一个依据客观规律的、有秩序的、按比例的过程,只要有意识的调节、控制各类关系,就能保证公众利益均衡合理,保证社会发展的持续有序。
4.政策不同阶段的参与者织、第三部门的行业、中介组织、社会基层的居委会、村委会等自治组织)、国际组织机构(①作为政府间组织的联合国及其所属的各种专门办事机构、世贸组织、世界金融组织;②非政府国际和地区组织;③大型跨国公司及其子公司6.价值取向在政策活动中的作用1)正是依据政策行动主体的主观价值判断才能确定和诊断公共政策问题。
2)政策行动主体正是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政策价值才参与政策辩论的。
公共政策分析复习资料
公共政策定义:公共政策,就是政府这样的权威机构运用其职能来标准与引导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行为,以及有效地调动和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以实现公平与效率等价值目标的方案或决定。
公共政策的特征1、阶级性和政治性2、价值标准与价值选择性3、标准性与指导性4、稳定性与灵活性公共政策的功能1、导向功能,引导人们行为或事物朝着政策所期望的方向开展2、调控功能,是指政府运用政策,在对社会公共事务中出现的各种利益矛盾,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3、分配功能〔利益分配〕公共政策的分类〔一〕影响不同,划分:1、分配性政策2、调节性政策〔二〕空间层次不同,划分:1、总政策2、根本政策3、具体政策〔三〕社会生活领域不同,划分:1、政治政策2、经济政策3、社会政策4、文化政策公共政策分析包含内容:1确认公共政策问题第2确定公共政策的目标。
3公共政策方案的拟定与选择。
4公共政策的推行与实施。
公共政策分析定义为一个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
二、公共政策分析要素1、政策问题2、政策目标3、政策方案4、政策资源5、政策评价标准6、政策效果7、政策环境8、政策信息公共政策主体主要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利益集团、思想库、群众传媒和公民个人。
一、官方政策主体1、立法机关立法机关是公共政策主体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
2、行政机关3、司法机关司法机关传统上被认为只是一个检察、审判的机构,但它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执政党非官方的政策主体是指政治体制外的、不直接行使公共权力的政策过程的参与者,包括利益集团、非执政党、群众传媒、思想库、公民等。
二、非官方政策主体1、利益集团2、非执政党3、群众传媒4、思想库5、公民或选民公共政策客体是指公共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两个方面。
公共政策问题当公共政策主体意识到某一个问题需要通过政策手段来解决时,该问题就成了一项公共政策问题。
公共政策复习资料
公共政策复习资料1.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就是政府等社会公共权威为实现社会目标,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公共行动计划,方案和准则,它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法令,决策,条例,措施等。
2.政策问题:所谓公共政策问题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为实现一定的利益诉求和价值追求而经过一定的渠道和途径反映到政府部门、需要通过制定和执行某项政策才能加以解决的一种客观的社会状况。
3.公共政策的合法化:一项公政策经过会议讨论并以法律法规,命令,措施等的形式确定下来的过程,就是公共政策的合法化的过程。
4.公共政策的评估:从广义上讲,公共政策评估是指对政策运行全过程的分析和判断;从狭义上讲,公共政策评估是专指依据一定的标准的程序,对公共政策的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
5.公共政策的终止:公共政策终结是公共政策主体在进行政策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终止那些果实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公共政策及其相关的内容的一种政策行为。
6.公共政策的政策目标群体:公共政策目标群体,泛指那些由于政策的强制性而必须对其自身的行为模式重新进行调适的群体,又称政策对象。
7.公共政策执行:就是指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实施、协调与监控等各种行动,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
8.政策议程:是指某一公共问题引起政府及其他公共权力主体的深切关注并被正式纳入其政策讨论,确定为予以解决的政策问题的过程。
1.公共政策学产生的背景?公共政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产生于美国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公共政策作为一门学科而出现,既是当代世界中社会、经济和政治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也与战后美国特殊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虽然导致公共政策学科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更直接的原因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社会问题的压力;政府管理的需要;政治科学的发展;其他学科的发展。
2.公共政策活动的基本性质?(1).公共政策活动是以解决公共问题为取向的;(2).------------------是以政府及其公共部门为主体的;(3).------------------是以公共权力的利用为依托的;(4).------------------是以科学民主决策为生命的;(5).------------------是以维护公共利益为目标的。
公共政策分析复习资料
公共政策分析复习资料公共政策分析(第二版)陈庆主编(一)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是由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为实现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实施共同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2.政策分析:是指依照政策方案与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及其可能产生的多种效果与相关规则,在各种已知备选方案中确定一个最好的政策方案的过程。
对政府为解决各类公共政策问题所采取的对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实施效果的研究。
3.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参与各方在掌握对市场交易具有重要性的信息的量和质上出现了差异。
4.阿罗不可能定理:加总个体意见的方式并非只有多数票原则一种。
这样,我们就需要在各种方式之间进行选择,而选择又必然涉及到标准问题。
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阿罗提出了一套基本上能够被普遍接受的标准,然后证明了:同时满足这些标准的加总方式是不存在的。
5.市场失灵:市场尽管有着许多其他途径不可以比拟的优势,但市场作为一种社会问题解决途径也存在本质性的缺陷。
这些缺陷的发生基本上来源于这样一种事实,即:与现实世界中所有事物一样,市场本身也不是完美的。
在市场不完美的情况下,市场保证经济效率的上述优势也就或多或少地要打一些折扣。
另一方面,即使不考虑不完美市场造成效率损失的可能性,市场在促进另一个价值标准----公平----的实现方面也往往不能令人满意。
6.政府失灵:与市场途径类似,政府本身也存在一些潜在的缺陷。
这些缺陷的影响可能使得政府不能如我们所期望的那样完成其使命,而是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缺陷。
通常,我们将这些缺陷的发生统称为政府失灵。
7.志愿失灵:对于第三部门作为解决社会问题途径的缺陷,萨拉蒙从第三部门作为一个志愿部门的角度将其总结为“志愿失灵”志愿失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与政府途径相比,单纯依靠第三部门一般不能提供足够数量的公共物品。
②与政府途径不同,第三部门中所提供的志愿性服务在分布上可能具有不平衡性③第三部门中志愿组织很可能会受到其捐助者过多的影响,从而将违背民主原则的家长制作风带入其服务过程中。
公共政策分析复习重点
公共政策分析复习重点第一章公共政策分析理论与框架1、公共政策的含义(记住):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2、公共政策的本质:更好的维护好、落实好国家意志,而对社会利益进行权威性的分配,并不断采取各种措施、手段、方法来增进社会公共利益。
3、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掌握):(1)常态社会下的公共政策的功能:(2)转型社会中公共政策的特殊功能:①稳定功能②公平正义功能③社会革新功能4、公共政策的类型(掌握):(1)按层次划分:①元政策:即具有价值规范功能,突出宪法的政策总称;②基本政策:通常是高层次的、大型的、长远的、带有战略性、主导性的政策方案,即基本国策。
特征有:1)权威性 2)广泛性 3)稳定性 4)系统性③具体政策:实现基本政策的手段或具体规定。
(2)按政策具体功能划分:分配型政策(如交通政策)、再分配性政策(如福利政策)、规制型政策(如刑事政策)(3)按所调整的社会内容划分:政治政策、经济政策、科技政策、社会政策、文化教育政策、外交政策、民族政策等(4)按内容性质划分:实质性政策、程序性政策5、公共政策分析的三种模式及特征(了解):(1)麦卡尔—韦伯分析模式(内容和过程分析模式)1)政策分析主要包括政策的内容和政策过程两个方面;2) 政策分析的常见形式:规范性分析和描述性分析;3)包括四种不同的类型分析:A. 政策内容的规范性分析 B.政策内容的描述性分析C. 政策过程的规范性分析D.政策过程的描述性分析(2)沃尔夫的分析模式认为政策分析通常有如下程序:1)收集信息和资料 2)分析信息和资料之间的关系 3)建立各种分析模型4)提供可供选择的方案 5)根据实际选择相对最优方案(3)邓恩的分析模式(信息转换的过程)1)主要是从政策信息转换的过程来研究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框架。
2)政策分析就是要解决:事实、价值、规范三个核心问题。
由此导出三种分析方法:经验分析法、评价分析法和规范分析法。
公共政策复习资料
公共政策分析复习资料1.公共政策产生在什么年代?20世纪50年代。
“政策科学”的概念,主要是由美国政治科学家H.D.拉斯韦尔提出的。
1951年拉斯韦尔与D.勒纳合编了《政策科学》一书,首次对政策科学的基本范畴与方法等内容做出来了规定,奠定了政策科学的基础。
2.伊斯顿的定义是什么?认为公共政策是政治系统权威性决定的输出,因此它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有权威的分配。
这个定义包含了四层内容:(1)公共政策的实质是分配(2)分配的内容是价值(3)分配是面向全社会的(4)分配的行为与结果具有权威性。
需要特别说明,西方学者提出的“价值”一词,有着丰富的内涵,“它不仅包括实物、资金,还包括权利、荣誉、服务等等有价值的东西”。
价值≠货币。
3.公共政策的定义。
1.公共政策制定主体是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2.公共政策的需求基础是社会公共事务3.公共政策是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所制定的行为规范4.公共政策的主体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实施管理的同时,也要对自身管理制定准则4.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的影响因素(政策环境)内涵:所谓公共政策环境,是指影响公共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凡是对公共政策产生作用和影响的因此皆可归为公共政策环境。
公共政策环境划分为一般环境和工作环境两类。
一般环境是指影响公共政策的所有外部因素的总和,进一部可以划分为地理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国际环境等。
工作环境是一般环境中的不同部分在特定时间点上的聚合,具有多样性、变动性、主观性和人为性等特点。
公共政策环境的构成。
(1)经济环境(2)政治环境(3)社会文化环境(4)国际环境。
5.公共政策问题。
1.社会客观现象或问题情境。
政策问题来源于社会期望与社会现状之间的差距。
2.对上述问题的察觉与认同。
3.价值、利益与规范的冲突。
4.团体的活动与力量。
5.政府的必要行动。
6.目标群体政策针对什么人,什么人就是目标群体。
7.政策实验政策实验是一项新政策在正式推广之前,根据政策目标群体和政策适用范围的实际情况,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局部地区、范围或群体,使用较少的成本和较短的时间,试行政策的方法。
公共政策复习资料
模拟考题一、单项选择1、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系统性)。
A.整体性B.超前性C.层次性D.系统性2、史密斯认为,政策执行中有(四)个基本要素是必须认真考虑。
A.四B.五C. 三D.二3、在任何决策过程中,(理性)因素和超理性因素总是混合在一起。
A.理智B.理性C.情感D.有限理性4、在某些认识媒介的诱导、启迪下,思维者突然开朗的思维过程是指(灵感思维)A.创造性思维8.直接思维 C.灵感思维 D.豁然开朗思维5、“系统分析”最早是由(兰德公司)提出并使用的。
儿美国国防部 B.兰德公司C.麦克纳马拉 D.贝塔朗菲6、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惩罚性)措施相联系,若缺乏这样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
A.奖励性B.惩罚性C.温和型D.权威性7、(史密斯)提出了著名的政策执行模型。
A.克朗B.史密斯C.西蒙D.拉斯韦尔8、个人决策模式包括个人专断式和(个人负责制)两种具体形式。
A.个人不负责B.个人负责制C.个人与集体共同负责D.集权者 9、公共政策的归宿在于(及时有效地解决公共问题)。
A.及时有效地解决公共问题B.对社会进行管理C.为人们提供行为准则D.塑造公共价值观10、在拟定公共政策方案时,要求各备选方案之间互相(排斥)。
A.补充B.协调C. 一致D.排斥11、最早提出“政策科学”概念的是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
A.史密斯B.西蒙C.拉斯韦尔D.伊斯顿12、决策权力的横向分化反映在政治结构中立法、司法、(行政)权力的分化,以及行政部门的分化。
A.压力集团B.利益群体C.社会团体D.行政13、在政策方案执行过程中,偶然失效是指执行过程进入(正常状态)时的失效。
A.正常状态B.特殊状态C.终结状态D.起始状态14、政策评估是对政策(效果)所做出的判断。
A.方案B.效果C.结果D.结论15、人们把分析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失效现象所描述的曲线称为(浴盆模型)。
A.对策模型B.互动模型C.浴盆模型D.系统模型16、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是运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对公共政策案例进行辨析,发现和解决公共政策问题,以促进对公共政策认识和研究的深化,改进公共政策实践的一种研究方法。
【VIP专享】公共政策分析复习资料
《公共政策分析》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官僚制度:为追求既定组织目标提供可以提供行动效率的结构和程序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
2、分权:决策权向组织下级单位的分散。
3、精英论:一种坚持认为公共政策不是由群众而是由统治精英制定的理论。
4、政策过程:政策制定过程所包含的一系列事件,从最初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和定义到对该问题作出反应的政策规划、执行和评估。
5、公共政策:政治系统的产出,通常以条例、规章、法律、法令、法庭裁决、行政决议以及其他形式出现。
公共政策可以被视作一种连贯的和反复运用的行动模式。
6、成本-收益比:衡量和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或解决收支之外的公共政策问题的效率的一种手段。
7、游说:企图对其他人施以积极影响,使他们相信某个计划或意见的合理性,并争取他们对此计划或意见表示赞成。
8、执行评估:对执行某特定政策的可能性和能力的估计和评价。
二、简答1、解释政策系统、政策主体和政策客体概念。
政策系统:政策制定过程所包含的一整套相互联系的因素,包括公共机构、政治制度、政府官僚机构以及社会总体的法律和价值观,政策系统是公共政策的运行平台。
政策主体可以被简单界定为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政策客体研究的是公共政策的作用对象及其影响范围,即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及其目标群体。
(注:答出政策主体与客体的构成的也可以。
)2、简述公共政策问题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公共政策问题是指,客观存在的对社会上大多数人的利益、生存、发展条件和价值规范等产生重大不良影响,并经过一定的渠道和途径反映到政府有关部门,列入政策议程并为政策制订者分析和研究,等待解决的社会公共问题。
其基本特征包括:客观性,即客观存在性、相互依赖、层次性、变迁性(动态性);主观性,即人为性、受人们的利益和价值观的影响、受人们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和能力的影响。
3、政策规划的基本程序包括哪些步骤?政策目标的确定;政策方案的设计;政策方案的选择;政策方案的可行性论证4、简述政策执行的一般程序。
行政管理-《公共政策分析》复习资料
一卷一、单项选择题BDCDA BCBCC DBDAC1.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是以下哪位学者提出的()A威廉·詹金斯 B戴维·伊斯顿 C托马斯·戴伊 D保罗·萨巴蒂尔2.下列不属于政策行动建议的要素的是()A政策价值 B行动规划 C行动结果 D政策环境3.强调被评估者评估能力的培养,使被评估者产生不断改善和自觉的效果()A回应性评估模式 B焦点效用模式 C授权评估模式 D自我评估模式4.政策问题建构方法中最具有综合性的方法是()A综摄法 B头脑风暴法 C多角度分析法 D假设分析法5.下列不属于利益集团要素的是()A拥有共同价值或信念 B拥有共同利益 C组织在一起 D向决策者提出要求或施加影响6.下列不属于政策客体的是()A政策问题及其情境 B政策环境 C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 D目标群体及其行为7.下列前景预测方法中不是基于演绎逻辑的方法是()A因果模型 B回归分析 C交叉影响分析 D理论图形化8.政策利益相关者之间具有低度合作的可能性,政策利益相关者对于政策制定主体能够高度配合的目标群体是()A支持型目标群体 B边际型目标群体 C混合型目标群体 D反对型目标群体9.下列不属于界定思想库的必要条件或属性的是()A观点是否中立 B状态是否稳定 C是否为营利性组织 D是否以影响或改进政策为目标10.现代政策科学的创立者是()A德洛尔 B林德布洛姆 C拉斯韦尔 D萨巴蒂尔11.从问题的解决方案开始问题建构分析方法是()A边界分析 B层次分析 C头脑风暴 D假设分析12.问题搜索的对象是()A实质问题 B元问题 C正规问题 D问题情境13.目标群体行为的多样性属于影响政策执行的哪一类因素()A政策的规制能力 B政策以外的因素 C政策自身的因素 D政策问题的可处理性14.检测目标与行为表现一致性的评估模式是()A目标导向模式 B决策导向模式 C目标中立模式 D授权评估模式15.政策子系统复杂程度较高且对决策者的限制约束条件较少的决策类型是()A理性探求型 B渐进调整型 C最优化型 D满意型二、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价值:在公共政策活动中指导人们行动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公共政策分析(复习提纲)
公共政策分析1.公共政策含义及本质(简答)含义:就是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特定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本质:公共政策的本质是阶级意志、利益的集中体现或表达,是管理国家的工具1)政策集中反映或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愿望,是执政党、国家或政府进行政治控制或阶级统治的工具或手段2)政策作为执政党、国家或政府的公共管理的工具或手段,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3)政策作为分配或调整各种利益关系的工具或手段,是各种利益关系的调节器2.公共政策功能:分配功能;制约功能;导向功能;管理性功能;象征性功能;调控功能3.政策分析的学科性质(多选)1)政策分析是一个跨学科的、应用性的学科2)政策分析既是方法论、又是艺术3)政策分析涉及的是从问题的发现到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即整个政策过程4)政策分析不仅是描述性的,而且是规范的4.公共政策与政策分析的不同(辨析)公共政策就是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特定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公共政策分析是一个应用性的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它采用各种研究或论证方法,产生和转变与公共政策相关的信息,以便帮助决策者或当事人发现和解决公共政策问题。
政策分析所涉及的是整个政策过程。
5.政策分析的局限性1)政府权力的限制2)问题认识上的分歧3)人文研究的设计限制4)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复杂性5)社会问题的多样性、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和科学知识的有限性6.政策与法律辨析(辨析)联系:1)都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它们相辅相成,共同调整、控制和规范社会关系,作用是服务于国家管理和政治统治;2)政策可以转化为法律,法律是政策的定型化和具体化;3)重大政策常常用于指导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同时法律又是保障政策执行的有力工具。
(完整版)最全公共政策分析题库(含答案)-推荐文档
公共政策分析题库(最全)一,单项选择题:1,控制社会,经济运行的两大并行力量是(A).A,市场和政府B,法律和市场C,宪法和法律D,政府和政策2,深刻影响早期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和行政主流理论的人是(B).A,马克思,恩格.B,马克斯·韦伯,亚当·斯密C,柏拉图,亚里士多.D,尼采,弗洛伊德3,现代政策研究最早兴起于(D).A,德国B,中国C,英.D,美国4,美国现代政策研究的起始阶段主要侧重于(C).A,农村问.B,政府问.C,大型城市问.D,小城市问题5,二次大战后催化政策科学发展的一个内在因素是(A). A,公民社会意识的"非政治化"倾.B,公民道德判断意识加强C,公民社会意识的"政治化"倾.D,经济危机6,亚当·斯密以及后来的赫伯特·斯宾塞主张(B).A,加大政府干.B,减少政府干预C,多用"看得见的手"干预社.D,尽量用公共政策手段干预社会7,20世纪公共政策对社会的调节,规范作用已经(C).A,失.B,降到最.C,不可或.D,逐步减少8,拉斯维尔和卡普兰认为公共政策是(A).A,"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B,"凡政府决定做的或不做的事情"C,"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权威的分配.D,"政府机构和它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9,政策不仅具有符号特征,而且是(B).A,一个分析过.B,一个行为过.C,一个收益过.D,一个黑箱过程10,在政策研究中,政策,制度,法律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D).A,矛盾关.B,等价关.C,平行关.D,交叉关系11,下列属于当代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的是(C).A,政策目标与政策实际执行结果趋于统一B,道德价值判断成为政策制定的唯一标准C,政策的合法性受到更多重视D,在政治领域出现由治理政治向统治政治的转化12,下列关于政策,制度,法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A,制度与政策是截然不同的B,制度,政策与法律不一致的情形并非罕见C,法律有时不是"统治者",而是统治者的工具D,制度与政策有时很难截然分开13,现代政策科学兴起的背景是(C).A,文艺复.B,民权运.C,产业革.D,二次大战14,20世纪早期美国的专业政策研究部门有(B).A,遗产基金.B,布鲁金斯学.C,商业圆桌委员.D,三边关系委员会15,现代政策科学的创始人是(D).A,道格拉斯·诺.B,戴维·韦.C,艾丹·维.D,拉斯维尔16,一个负责任,高效率的政府应该追求政策的(A).A,合理性,科学.B,计划性,操作.C,经济性,全面.D,综合性,权威性17,P=f(G,E)表达的关系是(B).A,政策取决于法律和制度两个变量的共同作用B,政策取决于政府和环境两个变量的共同作用C,政策取决于政府和法律两个变量的共同作用D,政策取决于制度和环境两个变量的共同作用18,公共政策的主体(B)A,就是国家行政机.B,包括各种具有法定权威性的公共部门C,包括利益集团和政.D,全体公民19,对公共政策影响最为直接的政治制度是(A).A,决策制.B,议会制.C,选举制.D,政党制度20,传统的政策决策往往较多地依赖(D).A,政治系统自身.B,智囊.C,理性原.D,领导人的个人直觉和预见能力21,作为一个系统的不同部分,政治文化与法定制度是(C). A,等价.B,对立.C,自洽.D,矛盾的22,决策制度涉及的内容有(A).A,最高决策者是.B,决策者的个人能.C,决策集体的执政能.D,决策的内容23,决策质量的主要标准应该是(B).A,能否使决策者受.B,能否使绝大部分人受益C,能否使少部分人受.D,能否使特定人群受益24,在传统社会中对世袭地位的认同属于(A).A,系统文.B,过程文.C,政策文.D,生态文化25,下列政策手段中不是用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是(C). A,关税壁.B,"绿色壁垒.C,举证壁.D,非关税壁垒26,影响公共政策的内部环境因素中的制度与政治系统自身因素中的政治制度之间(A).A,没有清晰的界.B,有清晰的界.C,完全一.D,完全不同27,在计划经济制度下,公共政策往往(D).A,对个人思想的放松控制倾.B,对个人行为的放松控制倾向C,出现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倾.D,出现对私有财产的剥夺倾向28,新制度主义经常把文化称为(A).A,"软制度.B,"外在制度.C,"价值尺度.D,"道德约束"29,利益集团一般代表了(B).A,"大众"的利.B,集团成员的利.C,"弱势群体"的利.D,政策决策者的利益30,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将地理条件因素看作是影响国家历史进程的(B).A,决定因.B,"长变量.C,"短变量.D,"恒定量"31,外部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力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将(A). A,继续增.B,进一步减.C,保持不.D,以上答案均是错误的32,"马太效应"指的是(C)A,越是利益受到损害,其利益就应当受到更多的补偿B,社会经济越发达,政府职能越广泛C,越是利益受到损害,越是缺少利益诉求的渠道,越是容易受到进一步的利益损害D,社会经济越发达,社会分化越严重33,公众对于政治过程的倾向属于(B).A,系统文.B,过程文.C,政策文.D,生态文化34,系统文化和过程文化对于政策的作用是(D).A,无效的B,决定性的C,直接的D,间接的35,抗拒全球化风险的最好方式是(A).A,参与全球.B,回避全球.C,闭关锁.D,通过贸易壁垒保护民族产业36,政策科学家在进行政策研究时的起点一般是(A).A,界定政策问.B,发现因果关.C,确定政策目.D,明确利害相关者37,各色各样的政策分析具有(A).A,类似的大致环.B,完全不同的环.C,完全一样的环.D,以上选项均错38,设计政策方案时应该(C)A,不遗漏任何可能的方.B,只要找到少量的方案就行了C,达到"满意"的程.D,以上选项均错39,进行政治(伦理)可行性评估时要综合考虑(A)A,政策将为谁增加福利B,理性因素C,技术上实现政策目标的可能性D,弱势群体的因素40,界定政策问题时,要做的工作包括(B)A,找到解决方案B,找到问题的成因C,对解决方案进行评估D,设计评估标准41,政府通过税收比率,价格补贴,罚金等手段建立实际的价格机制来调节人们的行为,这种政策方案属于(B).A,直接货币方.B,间接货币方.C,备选方.D,常规方案42,政策评估过程也是一个(D).A,辩护过.B,展示过.C,整合过.D,反馈过程43,理性方法可以帮助政策分析者(A).A,简化对象,理清关.B,增加不确定.C,消除各种局.D,确定唯一的结果44,政策评估中采用多元评估标准可以(A).A,避免狭隘的评.B,简化评估过.C,保证政策的科学.D,以上选项均错45,"拥有的唯一工具是一把锤子,那么所有的问题都像钉子",这句话的含义是(D).A,理性方法会过于简化政策问题.B,专业的政策分析者往往受雇主的价值观左右.C,设计政策方案是一个追求满意的过程.D,不顾实际情况,用一种政策解决所有政策问题.46,界定问题事实上是政策分析的(B).A,全部工.B,"预研究.C,最后环.D,"再研究"47,在政策分析中只有一种备选方案将造成(D).A,奎德选.B,斯托基选.C,帕顿选.D,霍布森选择48,政策分析需要(A).A,多元的评估标.B,简单的评估标.C,唯一的评估标.D,以上选项均错49,设计政策方案需要(A).A,让更多类型的方案进入视.B,简化方案C,统一方案的类.D,考虑所有可能的方案50,政策分析的步骤是(A).A,灵活.B,不变.C,必须严格遵循.D,可以完全忽略的51,政策评估工作应该具有(D).A,简捷.B,时间.C,保密.D,批判性52,现代公共决策的主要方法是(C).A,感性分析方.B,领导者的个人直.C,理性分析方.D,超理性分析方法53,理性方法(B).A,是完美.B,有无法避免的缺.C,有缺陷但可以避.D,容易产生"拍脑袋"方案54,集团争取利益的能力(B)A,与集团规模无.B,与集团性质有关C,与集团规模,集团类型都无.D,与集团规模和类型都有关55,集团利益(C)A,具有供给的连带性和对内排他.B,没有供给的连带性也没有对内排他性C,具有供给连带性和对内的非排他.D,没有供给的连带性但具有对内排他性56,奥尔森关于集体行动逻辑的理论假设前提包括(A)A,经济人假.B,人的有限理.C,人的学习能.D,道德人假定5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A,集团越大,个人提供集体物品的可能性就越大B,提供集体物品的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体或团体的部分成员C,区分一个集团是何种集团的依据是集团的规模D,一般说来,公益性集团的行动能力较弱58,奥尔森把集团分为两种类型,即(D)A,大规模集团和小规模集.B,生产者集团和消费者集团C,私利性集团和公益性集.D,相容集团和排外集团59,企业在追求税收政策变化时是(A)A,一个相容集.B,一个排外集.C,一个公益性集.D,是一个竞争性集团60,企业数量很少以至于一家企业的行为对其他某一企业或整个集团有明显影响的情形被称为(C)A,垄.B,买方寡头垄.C,卖方寡头垄.D,垄断竞争61,相容集团可以分为(B)A,大集团,小集团和中等规模集.B,特权集团,中间集团和潜在集团C,特权集团,显集团和潜在集.D,特权集团,压力集团和潜在集团62,利益集团提供给成员的利益之一是对参与实现目标的工作过程给予奖励相关的利益,如归属感,这种利益被称作(D) A,物质利.B,目的性利.C,精神利.D,社会连带利益63,目的性利益(C)A,只能通过个人化的亲身参与才能获.B,可以通过搭便车获得C,可以通过捐款获.D,不可以通过捐款获得64,阿罗悖论表明(C)A,人们没有稳定的偏.B,集体像个体一样拥有理性C,集体往往没有理.D,个体和集体都没有理性65,投票规则的主要功能在于(B)A,加总个人偏好找到共同利.B,保持形式公正C,降低决策成.D,帮助人们确定偏好顺序66,人们之所以对过半数规则比较偏爱是因为(C)A,半数规则的决策成本.B,半数规则的外部性成本低C,半数规则的预期成本.D,半数规则能保持形式公正67,在制定公共政策时,意识形态(B)A,基本上毫无用.B,使公民的偏好趋同,易于决策C,帮助摆脱信息不完备带来的困扰,使决策变得容易D,的主要功能在于帮助确定政策标准68,公共政策中的基本价值观包括(D)A,民.B,效.C,有.D,自由69,公共政策中的基本价值观内容(B)A,是互不相干的B,构成一个系统C,不同国家,不同条件下的人们的理解都是完全无差异的D,是没有冲突并相互增进的70,环保政策的出现从价值观来看主要是(B)A,经济繁荣和保障的需.B,代际公正价值观的体现C,自由价值观的体.D,效率价值观的体现71,亚当·斯密认为重商主义的关税政策(D)A,保护了民族工业的发.B,促进了国家财富的增长C,促进了商业的发.D,是对效率的惩罚和对工业的破坏72,市场与政府最大的区别在于(B)A,市场缺乏独立决策的能.B,市场相对缺乏强制C,市场没有约束和限.D,市场总是带来效率73,市场失灵具有必然性,常见的市场失灵包括(A)A,外部.B,内在.C,缺乏必要的强.D,寻租现象74,政府干预往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包括(A)A,政府规模的不断扩.B,政府的效率日益低下C,政府的合法性降.D,宏观经济总量失衡75,纯共享品是(B)A,由自然界提供.B,无需分配.C,必须由公共财政资金购买.D,有竞争性的76,现代市场经济有效运作的体制条件是(C)A,完善的市.B,民主政.C,法.D,公民社会意识的"非政治化"倾向77,所谓的免费品是指(D)A,由自然界提供的物.B,不需付费即可享用的物品C,政府向公民免费提供的物.D,由自然界提供的非稀缺物品78,下列属于纯共享品的是(A)A,互联网的主干.B,公共卫.C,基础教.D,湖泊79,一般说来纯共享品(B)A,无需分配也不存在供给问.B,无需分配但存在供给问题C,都是动用公共财政资金供给.D,在归属权上不清晰80,俱乐部物品(B)A,既对内排他也对外排.B,对内不排他,但不供外部成员享用C,不存在分配问.D,没有竞争性81,公域物品(C)A,使用时没有竞争.B,原则上只能由政府提供C,原则上政府不必生.D,具有排他性82,下列属于社会化物品的是(D)A,国.B,教.C,高速公.D,草地下水资源83,公地悲剧问题的核心是(D)A,外部.B,竞争.C,规模不经.D,搭便车84,解决公地悲剧的思路包括(A)A,"化公为私.B,引入竞争机.C,改变参与者的偏.D,变一次博弈为多次博弈85,导致自主治理失败的外部因素有(C)A,当事人缺乏相互交流的能.B,外部社会经济条件恶劣C,当事人不享有改变制度结构的自治.D,外部政府当局效率低下86,现代福利国家中大规模的福利政策在福利接受者当中带来了(B)A,逆向选.B,败德危.C,道德风.D,个人利益最大化87,法治通过其两个经济作用为市场经济提供制度保障,即(C)A,界定产权,公平裁.B,产权的界定和保护C,约束政府,约束经济人的行.D,界定产权,维护市场竞争88,布坎南对解决公共物品供给问题提出了一种市场失灵的自发解,即(A)A,俱乐部提供某些非私人物.B,通过完善市场机制解决市场失灵C,政府与企业结成伙伴关系提供公共物.D,把公共物品转变为私人物品89,制度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有联络的子系统,即(B)A,强制性制度和诱致性制.B,内在制度和外在制度C,政治制度和经济制.D,正式化内在规则和非正式化内在规则90,一般说来,违反内化规则的代价是(B)A,名声受.B,产生内.C,利益受.D,受到惩罚91,一般说来,违法习俗和礼貌的代价是(A)A,名声受.B,产生内.C,利益受.D,受到惩罚92,下列关于内在制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A,内在制度就是习惯.B,内在制度对产权和契约的保障作用远远超过了外在制度C,内在制度是从人类经验演化出来的规则体系D,内在制度是理性的个体协商谈判的结果93,正式化内在规则(A)A,是以正规的方式发挥作用并被强制.B,是外部加于社会并要求共同体成员遵守的规则C,包括习惯和内化规.D,包括习俗和礼貌94,人们通过习惯,教育和经验习得的,并达到了在正常情况下不加思考,自我服从程度的规则是(B)A,习.B,内化规.C,正式化内在规.D,礼貌95,人们"约定"的对某类事务或交易的惯常处理方式是(A)A,习.B,习.C,内化规.D,正式化内在规则96,下列关于内在制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C)A,内在制度以非正式为.B,内在制度允许试验和重新解释C,内在制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偏离文化系统D,内在制度缺乏非人格化的精神,具有排外性97,由外在于共同体的政治权力机构代言人自上而下地设计和确立的规则是(A)A,外在制.B,公.C,强制性规.D,普遍适用的禁令98,外在制度的优势包括(D)A,允许试验和重新解.B,执行成本较低C,强化垂直结.D,歧义较少,统一公正99,大部分公民面对于己不利的外在制度选择了"忠诚",这反映了(C)A,信息不完.B,人的有限理.C,理性的无.D,行为的非理性100,政治企业家指的是那些(C)A,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治家B,把企业管理的方法运用到政府管理中的政治家C,为了获得政治声望或物质利益组织利益集团的人D,积极参与政治生活的企业家101,诱致性制度变迁(B)A,是由政府法令引发的进一步的制度变迁B,是人们在制度不均衡引致获利机会时所进行的自发性变迁C,往往可以带来制度安排的最优供给D,一般是非正式的制度安排102,强制性制度变迁(A)A,是由政府法令引致的变迁B,一般会遇到搭便车问题C,一般会遇到外部性问题D,一般会带来制度绩效的改善103,当外部制度导致低效率和不公平时,公众会按照自己的偏好,外部成本和(D)来决定自己的行为.A,时间成.B,机会成.C,内部成.D,行动成本104,如果集体行动和市场活动产生的结果与某一个人的偏好相悖,人们可以考虑的行动类型包括(D)A,退出,创新和忠.B,声音,反抗和容忍C,谈判,交易和妥.D,退出,声音和忠诚10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外在制度对内在制度的歧视和排外现象有校正作用B,外在制度会强化垂直结构C,外在制度具有排外性D,外在制度往往带来低效和不公平106,预测工作的任务是,对政策所依赖的(D)作出判断,同时预见政策对未来社会状况的作用后果.A,综合环.B,当前环.C,不可知环.D,未来环境107,外推预测的基本假设前提是(C)A,未来是可预测.B,人是有推导能力的C,过去的趋势会向未来延.D,政策的既有信息是可延续的108,外推预测的具体方法不包含(B)A,时间序列分.B,直觉分.C,线性回.D,马尔柯夫模型109,下列关于线性回归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A,该方法以时间序列里的观察到的变量值为基础,判断这些数值是否存在线性趋势B,该方法以空间序列里的观察到的变量值为基础,判断这些数值是否存在线性趋势C,该方法以空间序列里的观察到的变量值为基础,判断这些数值是否存在非线性趋势D,该方法以时间变量的不可确定性为基础,判断这些数值是否存在线性趋势110,理论模型预测是一种(C)A,数字化理论预.B,唯象描.C,分析预.D,推导性预测111,建立理论模型的关键在于要分析对象的运行机理,最大限度地摸清(A)A,因果关.B,前后关.C,渐进关.D,互动关系112,魏墨和维宁认为政策方案有四个基本来源,即现有的政策提案,通用的解决方案,非现成的解决方案及(D)A,守的解决方.B,激进的解决方案C,过去使用过的解决方.D,调整过的解决方案113,不作为分析(B)A,绝对排除任何行.B,是以现有政策为基础进行有限调整的设计方法C,意味着对现有政策不作改.D,是最好的选择114,建立理论模型所使用的数理逻辑形式(D)A,是科学而全面.B,是难以进行精确推理的C,一般将所有"因素"考虑在.D,一般会忽略一些"次要要素" 115,下列说法中体现了林德布罗姆的"渐进主义精神"的是(B)A,新政策应力求尽善尽.B,优先考虑"保守疗法"C,政策分析应当依赖于理性分.D,政策过程是偶然的,不可预测的116,通过理论来构建政策方案(C)A,是一种守旧的办.B,是一种过时的办法C,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D,会产生很多负面效果,需谨慎使用117,获取政策创意的途径之一是激发并利用他人的思维,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是(D)A,工作日志.B,渐进决策.C,管理者继承计.D,头脑风暴法118,常见的"治污"政策方案中不包括(D)A,对排污行为收.B,直接控.C,建立污染权市.D,间接收费119,建立污染权市场(B)A,意味着任何人均可购买污染.B,意味着污染权允许转让C,是一种不可行的办.D,会造成污染加剧120,边际收益递减意味着(C)A,消费水平越高,边际效用越.B,消费水平越高,边际效用越低C,成本越高,边际收益越.D,成本越高,边际收益越大121,前景预测工作(D)A,是可有可无.B,实际用途不.C,容易产生误.D,不可或缺122,许多变量的变化趋势呈现出非线性特征,这些变化趋势常常表现为(C)A,直.B,垂直.C,增长曲.D,平行线123,政策评估和展示属于分析工作的(C)A,前期内.B,中后期内.C,贯穿全过程的内.D,后续内容124,净现值评估针对的是由于(D)的存在对于政策行动收益的影响以及与此相关的政策选择问题.A,利.B,股.C,债.D,贴现率125,政府资金来源一般为税收和(D)A,捐.B,国.C,罚没收.D,筹措的资金126,内在利润率是(B)A,净现值达到100时的贴现.B,净现值达到零时的贴现率C,银行内部规定的商业利润.D,政府同银行之间的贷款利率127,最常用的经济可行性评估方法是(A)A,成本-收益分.B,敏感性分.C,净现值评.D,剩余价值计算128,净现值评估中一般(D)A,选择净现值最高的方.B,选择内在利润率最高的方案C,选择收益与成本之比最高的方.D,要综合考虑净现值和内在利润率因素129,进行敏感性分析的目的是(C)A,寻找对政策最关心的人.B,寻找政策最需关心的弱势群体C,发现什么变量对政策结果的作用是关键.D,寻找最易变动的变量130,进行敏感性分析时,通常需要进行分析的变量(A)A,包括多.B,只有一.C,包括全.D,只有少数几个13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A,政治可行性评估没有公认的方法,但基本有量化标准B,政治可行性评估既没有公认的方法,也基本没有量化标准C,政治可行性评估虽然有公认的方法,但基本没有量化标准D,政治可行性评估的方法同经济可行性评估的方法大致相同132,下列方法中不属于政策展示和建议的方法是(D)A,两两比较.B,确定满意程度.C,无绝对优势选项.D,投票表决法133,无绝对优势选项法的缺点是(B)A,参与者难以就重要性程度达成一.B,可能保留一个以上的答案C,不能排除中庸的方.D,许多细节,不可见的方面被忽略134,最为有效的展示政策方案的方法是(D)A,词典排序.B,两两比较.C,满意程度.D,三者都不是135,下列关于社会系统核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A,指标可能带有人为偏见,难以反映社会真实情况的变化B,它比社会试验方法优越C,随着范畴的不同,实验对象会随时改变态度D,只有监测客观状况的指标才是客观的136,社会实验方法的缺点是(D)A,指标带有人为偏.B,政策与社会指标变化不一定有因果关系C,过于强调对指标的追.D,是一种局限于小范围的试验,不能大范围推广137,判断政策效果的常用技巧和方法包括(B)A,两两比较法B,指数法C,排除法D,词典排序法138,污染物浓度指数不能体现污染物对人和环境的不同危害程度的原因是(D)A,不同污染物对人和环境的危害程度不一.B,不同污染物的浓度不应该相加C,所有的测量数据不准.D,综合指数不能反映具体的细节问题139,散点图可以用来(B)A,反映变量随时间变化的规.B,分析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C,测量贫富差.D,分析经济发展速度140,恩格尔系数是(A)A,一种指数.B,是一种图示.C,一种间断时间序列分.D,一种表格法二,多项选择题:1,爱莉诺·奥斯特罗姆把制度分为以下几个层次(ABD)A,宪法选.B,集体选.C,法律选.D,操作选择2,当代公共政策的特征有(BC)A,统治政治进一步强.B,政策问题日益复杂C,政策的合法性受到重.D,政策预期和政策结果趋于一致3,20世纪早期美国的专业政策研究部门有(ABCD).A,国家经济研究.B,对外关系委员.C,全国计划学.D,布鲁金斯学会4,亚当·斯密等人主张(AC)A,干预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B,干预最多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C,政府尽量少用"看得见的手"干预社.D,政府尽量多用"看得见的手"干预社会5,公共政策的内涵可以回答(ABCD)A,为什么干.B,谁来干.C,用什么干.D,干预什么人6,影响公共政策的因素大致分为(BCD)A,决策者的直觉因.B,政治系统自身因.C,内部环境因.D,外部环境因素7,阿尔蒙德等人将政治文化分为(ACD)A,政策文.B,生态文.C,过程文.D,系统文化8,政治制度包括(ABCD)A,政体制度B,决策制度C,政治文化D,舆论控制制度9,决策制度涉及(ABCD)A,决策的合法程.B,决策原.C,最高决策者是.D,最高决策权是什么10,下列政策手段中用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是(ABD)A,关税壁.B,"绿色壁垒.C,举证壁.D,非关税壁垒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
公共政策分析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1.公共政策基本功能导向功能;管制功能;调控功能;分配功能;2.公共政策特征政治性;多样性;层次性;阶段性;复杂性;合法性;权威性;普遍性;稳定性;3.政策执行基本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教育手段(思想诱导手段);4.公共政策市场化工具民营化、用者付费、管制与放松管制、合同外包、内部市场、分权与权力下放、产权交易5.政策工具研究途径工具主义;过程主义;权变主义;建构主义;二、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有权威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标准对社会资源进行的分配活动。
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况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
政策是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的总称。
2.社会问题Jon&Harwin:“一个社会的大部分成员和一部分有影响的人物认为某种社会状态不理想或不可取,应该引起全社会关注并设法加以改变。
”毛泽东:“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矛盾。
”社会问题是指现实与期望之间的差距或各种需加以解决的矛盾,由于现实状态与社会期望、理想之间存在差距,便产生了所谓的社会问题。
三、解答题1.公共政策的特征1.政治性:公共政策的制定就是政党和政府(政治组织)的政治行为。
公共政策集中体现了统治阶级的利益需要,是源于政治动机的组织产物。
2.多样性:层次多样性,领域多样性,形式多样性,时间多样性,功能多样性。
3.层次性:高层次指导低层次政策,可操作性弱;低层次以高层次制定为依据,可操作性强。
4.阶段性:制定阶段→执行阶段→评估反馈阶段5.复杂性:主要指政策执行结果充满复杂性,既可能符合初衷,也可能好坏参半,还有可能适得其反。
6.合法性:合法性是经历合法化过程的结果。
第一层面,合乎政治系统;第二层面,合乎民意。
7.权威性:以合法性为基础,表现为对针对对象包括利益受损者的强制性。
公共政策学考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问题:统治集团或社会大多数人感觉到现实中出现的某种情况与他们的利益、期望、价值和规范有相当严重的矛盾和冲突,进而通过团体或组织活动要求有关社会公共组织和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被社会公共组织和政府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
2.公共政策议程:对政策问题的讨论、商讨、规划以及研究的议事程序。
3.公共政策规划:针对公共政策问题,采取科学方法,广泛收集各种信息,充分运用思维而设计的各种行动方案,是关于未来的一种具有一定权威性的政策构想。
4.公共政策合法化:法定主体为使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而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所实施的一系列审查、通过、批准、签署和颁布的过程。
5.公共政策危机决策:一般要求组织在高度逆境中完成应对危机的具体措施,即在一旦出现某些预料之外的紧急情况下,为防止错失良机,而通常需要打破常规程序和方法,省去决策中的某些“繁文缛节”,以尽快做出应急性非常规程序的决策。
6.公共政策执行:政策方案被采纳之后,政策执行者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运用各种政策资源,经解释、实施、服务和宣传等行动方式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现实效果,从而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7.公共政策执行再决策:执行主体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根据信息反馈对现行政策方案所做的补充或修正。
主要因环境变化、人们认识的深化、政策偏差的产生、政策副作用较大,通过再决策以使政策取得较好的效果。
8.公共政策评估: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它是政策分析的重要方面,是一种具有特定标准、方法和程序的专门研究活动。
9.公共政策监控:为了实现政策的合法化与保证政策的贯彻实施而对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和政策终结等活动进行检查、监督、指导与纠偏的行为过程。
10.政策调整:在政策监督和控制所获得的有关政策系统运行的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对政策方案、方案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不断的修正、补充和发展,以便达成预期政策效果的一种政策行为。
公共政策复习资料doc
1、评估的含义: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去判断某一系统的状态或质量,判断的核心问题在于确定该系统的好坏、优劣等价值。
2、公共政策评估的含义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持续,考察整个政策过程,对政策的效率、价值等进行检测和评价,以判断政策结果实现政策目标的程度。
3、政策评估的积极目的——把握政策活动与政策目标之间的实际关系;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
4、政策评估的消极目的:①以“情况不同,尚在调查评估”为借口,推迟做出决策或采取行动;②企图通过评估找到有利于自己的证据,以便推卸工作失误的责任;③把政策评估作为炫耀工作业绩,为自己树碑立传的手段;④以政策评估达到追加预算、增拨经费的目的;⑤选择某些表现光线的政策环节进行评估,借以掩饰政策在整体上的失败或者严重错误;⑥选择某些次要的、直接性的政策要素造成的不良效果进行评估,企图借此从整体上攻击并要求废纸某项政策。
5、政策评估的主要用途有哪些?①是检验政策效果的基本途径;②是决定政策取向的依据(政策延续、政策革新、政策终结);③是合理有效地配置政策资源的认识基础;④是进行政策教育的重要方法;⑤是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必由之路。
6、试举例说明公共政策评估者(公共政策评估的主体)不同,其对政策评估的动机和期待也不同。
社会成员——确定公正和能力政府——证明能力和诚意政策制定者、执行者和受益者——发现缺陷、提高质量政策反对者、受损者和受益较少者——证明错误、重新分配7、不同政策评估主体在进行政策评估活动时的特点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了解全貌、评估结论容易被采纳。
容易受到固有观念和利益的束缚,同时因为往往缺乏评估专业训练,所以影响评估质量。
专业机构和人员——机构系统内部的评估者和受托者:评估结论易受重视。
但是容易受到牵制和暗示,而影响评估质量。
独立观察者和研究者:不带偏见,但是材料困难,结论不易受重视。
政策对象——体会真切、简单快捷。
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8、公共政策评估的类型①非正式评估与正式评估②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③事前评估、执行评估、事后评估9、非正式评估的含义:是指对评估者、评估形势、评估内容不做严格规定,对评估的最后结论也没有严格的要求,人们依据自己所掌握的情况对政策加以评说。
公共政策期末复习材料.doc
(3)特点:非正式性
•2.正式部门:
<1)政府
(2)市场
(3)第三部门(NGO、NPO、志愿组织)
五、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和志愿失灵
•社区途径的优势和缺陷
•市场途径的优势和缺陷
•政府途径的优势和缺陷
•第三部门途径的优势和缺陷
(一〉社区途径的优势和缺陷
•1.社区的优势
(1)信息优势
Step3:公共政策内容的实施
Step4: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价
九、公共政策分析要素
•政策问题,政策目标,政策方案,政策模型
十、公共政策分析原则
•系统原则:要注重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预测原则:对未来做设想
•协调原则:协调各方利益
•民主原则:给公众以意思表达的空间
十一、公共政策学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古代的政策研究
五、公共政策分析的内涵
•公共政策分析是对政府为解决各类公共政策问题所采取的共政策的研究,有两类基本的途径:
一种是关注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研究关于政策过程的知识,称为政策过程理论;另一种是关注公共政策制定的内容,研究政策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知识,称为公共 政策分析。
第一章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框架
一\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是由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为实现特定时期的目标,在 对社会公共事务实施共同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公共政策:
•1.公共政策制定主体是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
•2.公共政策的需求基础是社会公共事务
•3.公共政策是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所制定的行为规范
(2)通过各种报酬方式来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激励,从而提高投入产出效率。
(3)通过对社会成员的需求进行评估保证资源配置效率
公共政策考试复习资料(完整版)
公共政策学复习资料1、公共政策学既是___________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又是___________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它是一门“显学”,其诞生地是___________。
(政治科学、公共管理学、美国)2、“政策分析”是由___________《政策分析》一书中首先提出的。
(林德布洛姆)3、政策学或公共政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发端于_____和_____(拉斯韦尔、勒纳);两人合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著作中。
(《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4、公共政策学的学科三要素是(研究对象、概念体系、研究方法)5、,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组织的决策行为6、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不属于公共组织。
(家庭、企业组织)7、就行为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核心和重点是政府组织即公共权力组织的___________;就结果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就是___________。
(决策行为、公共政策)8、政府组织以外的公共组织被称为非政府组织,具体是指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各种事业单位9、直接决策者可区分为三种类别,即(个人、团体、组织)10、个人决策在面临封闭的、可计划的、可计算的情境时,最佳决策路径是___________;在面临开放的、不可计划的、判断的情境时,最佳决策路径是___________。
(理性路径、直观的路径)11、团体决策的方法是(碰头会、头脑风暴法、具名团体法、德尔菲法)12、组织决策的四种模型是(系统分析模型、卡内基模型、渐进决策模型、垃圾桶模型)13、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四种结构是(线性结构、职能结构[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线性—参谋结构[参谋指令]、矩阵结构)14、依据研究过程的不同阶段,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可划分为三个方面,即(研究程序设计、政策研究资料的收集或对研究对象的观察、研究视角和路径)15、收集资料是公共政策研究的最基本步骤。
公共政策分析
公共政策分析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类(按章节顺序)1、公共政策:是指公共权力机关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实现公共利益,经由政治过程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方法、办法、条例等的总称。
2、公共权力:是指在公共管理的过程中,由政府官员及其相关部门掌握并行使的,用以处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增进公共利益的权力。
3、公共利益:是一定社会条件下或特定范围内不特定多数主体利益相一致的方面。
它不同于国家利益和集团(体)利益,也不同于社会利益和共同利益。
4、政策工具:是指被设定为旨在实现一定政策目标的各种措施、策略、方法、技术、机制、行动、作为以及配置的人力、资金、设备、资源等手段。
5、公共政策问题:是指统治集团和社会大多数人感觉到现实中出现的某种情况与他们的利益、期望、价值和规范有相当严重的冲突,进而通过团体活动要求有关社会公共组织和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被政府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
6、政策议程:是指有关公共问题受到政府等公共组织的高度重视,将其纳入政策讨论,确定为应予以解决的政策问题的过程。
7、公共政策制定:指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针对政策问题,依照一定的程序和原则确定政策目标,拟订、评估、选择、决定政策方案的过程。
8、公共政策目标:指为解决公共政策问题而制定的政策方案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
9、政策方案规划:指政策议程确立后,为实现政策目标,政府组织力量拟定和评估政策措施与行动步骤的过程。
10、政策方案抉择的合法化:指政策抉择主体依据有关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对政策方案进行审查、通过或批准、签署及发布的过程。
11、公共政策执行:指政策主体(或机构)为实现政策目标,运用各种措施和手段将政策内容贯彻落实于政策对象的行动过程。
12、公共政策的监控:指对公共政策过程(制定、执行等)进行督促、检查、指导、纠偏的过程。
二、简答题(按章节顺序,或与论述题在类型区分上有所偏差)1、公共政策的本质——1)公共政策是由特定的主体,即由国家或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所制定及执行;2)公共决策具有特定的价值取向,要实现特定的目标或目的,政策主体尤其是执政党和政府总是试图通过制定和执行政策来实现自己的价值目标;3)公共政策是政府为解决特定社会问题以及调整相互关系而采取的政治行动;4)公共政策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
公共政策分析复习资料
公共政策定义:公共政策,就是政府这样的权威机构运用其职能来规范与引导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行为,以及有效地调动和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以实现公平与效率等价值目标的方案或决定。
公共政策的特征1、阶级性和政治性2、价值标准与价值选择性3、规范性与指导性4、稳定性与灵活性公共政策的功能1、导向功能,引导人们行为或事物朝着政策所期望的方向发展2、调控功能,是指政府运用政策,在对社会公共事务中出现的各种利益矛盾,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3、分配功能(利益分配)公共政策的分类(一)影响不同,划分:1、分配性政策2、调节性政策(二)空间层次不同,划分:1、总政策2、基本政策3、具体政策(三)社会生活领域不同,划分:1、政治政策2、经济政策3、社会政策4、文化政策公共政策分析包含内容:1确认公共政策问题第2确定公共政策的目标。
3公共政策方案的拟定与选择。
4公共政策的推行与实施。
公共政策分析定义为一个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
二、公共政策分析要素1、政策问题2、政策目标3、政策方案4、政策资源5、政策评价标准6、政策效果7、政策环境8、政策信息公共政策主体主要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利益集团、思想库、大众传媒和公民个人。
一、官方政策主体1、立法机关立法机关是公共政策主体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
2、行政机关3、司法机关司法机关传统上被认为只是一个检察、审判的机构,但它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执政党非官方的政策主体是指政治体制外的、不直接行使公共权力的政策过程的参与者,包括利益集团、非执政党、大众传媒、思想库、公民等。
二、非官方政策主体1、利益集团2、非执政党3、大众传媒4、思想库5、公民或选民公共政策客体是指公共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两个方面。
公共政策问题当公共政策主体意识到某一个问题需要通过政策手段来解决时,该问题就成了一项公共政策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政策分析复习资料第一讲公共政策、政策科学、政策周期一、为什么研究公共政策随着科技和交通的发展,社会越来越相互依存,流动性越来越大,我们需要对公共政策问题有更多的认识。
我们可以在国家、省市、地方和社区层面都发现公共政策问题公共政策如今日益重要,原因如下:1、从科学角度看,更好地理解公共政策的成因与结果,有助于制定更好的政策,从而达致好的政府”。
“良2、从政治角度看,公共政策信息可以帮助我们知道哪个地方的政府能有效地减缓公共政策问题,那个政客/议员真正代表公共利益。
3、从实际的角度看,一个人理解了公共政策过程就可以知道如何去影响公共政策。
二、什么是政策,政策有什么属性政策可以用来指一种明显的取向/倾向(“我们实行政务公开政策”)政策可以用来标识一种正常行为(“公司的政策是尽可能从本地供应商购买”) 政策可以用来指一种具体的承诺(“一项政策决定指出模拟传输将在2010年前被数码传送取代”)政策可以用来指价值观的陈述(“诚实是最好的政策”)政策的属性是:秩序、权威和知识。
首先,政策与秩序相关。
政策意味着制度/秩序和和谐其次,政策建基于权威。
政策意味着它的到了某位有权威的决策者的认可。
第三,政策意味着知识。
政策并不存在于真空,而是与某一认可的实践领域相关,这就意味着知识。
政策知识可以细分成不同的功能领域,如教育政策、交通政策等。
三、什么是公共政策、盖?彼得斯 (1999),“简而言之,公共政策就是政府活动的总和,不管是政府直接进行的还是通过代理人进行的,这些活动都对老百姓的生活有影响。
”综观这些定义,我们可以发现公共政策的某些属性1、政策是以“公众”的名义制定的2、政策通常是由政府制定或发起的3、政策是由公共或私人主体来解释和执行的4、政策是政府所打算做的东西5、政策也可能是政府所不想做的东西6、很难在公共政策的精确定义上形成共识。
7、公共政策制定是众人之事,因为它对人和利益的影响比私人决定大的多。
8、公共政策非常重要,虽然有时它极富争议性和令人沮丧。
9、政府处在制定公共政策活动的中心。
四公共政策类型罗维区分了三种类型的公共政策:• 分配型政策:有的政策致力于分配利益给每一个人。
–政府机关将利益、服务或成本、义务分配给不同的标的人口)享受或承担的政策如交通政策。
–非零和博奕–轻微抗拒• 再分配型政策:有的政策致力于在“有者”与“无者”之间进行利益的再分配。
–政府机关将某一标的人口的利益或成本转移给另一标的人口享受或承担的1政策。
如福利政策,–零和博奕–抗拒• 规制型政策:有的政策致力于规管行为。
–政府机关设立某些特殊原则或规范,以指导政府机关或标的人口从事某项活动,或处理不同利益政策。
如刑事政策、环境保护政策:–零和博奕、–巨大抗拒五、什么是政策科学政策科学:关注政府实际上的所作所为。
关注公共政策及其制定政策科学的创立者:哈罗得?拉斯维尔。
三大特点:多学科性:超越了狭隘的政治制度和结构研究,包容了社会学、经济学、法律和政治等学科的成果。
解决问题倾向:面向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而不是纯粹的学术辩论。
明显的规范性:不戴“科学客观性”的面具,但承认在研究政府活动中不可能把目的与手段分开,或者说把价值与方法分开。
六、如何理解公共政策四种传统政治决定政策政策决定政治什么影响政策政策影响什么七、什么政策周期,有什么优缺点政策周期:• 是关于政策过程的应用性的问题解决模型。
• 是简化政策研究最常见的方法。
• 它把政策制定过程分拆成一系列分立的阶段或次阶段。
• 又成为阶段途径• 政策周期/循环:前后相继的阶段五阶段说• 议程设定:指那些问题引起政府关注的过程。
• 政策构建:指政府如何提出政策方案。
• 决策:指政府选择某一特定行动或不行动的过程。
• 政策执行:指政府把政策付诸实施。
• 政策评估:指政策结果被国家和社会主体监察的过程。
优点:政策周期模式作为一种分析工具,可以方便对公共政策制定的理解,因为它把复杂的过程分割成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可以独立进行研究。
缺点:不过,实际的政策过程通常并没有这一模式所显示的那种直线性的过程。
这一模式没有突出卷入政策过程的主体、制度和工具。
2第二讲政策主体与政策工具一、什么是政策主体主体:指的是个人、团体和阶级;或者是指国家主体、社会主体和国际主体制度:狭义上指的是国家、社会和国际体系中的实际结构或组织参与政策过程的主体都有其自身利益,但是他们如何解释和追求其利益,以及他们得到的利益都受制度因素的影响。
主体与制度相辅相成。
因此,在理解公共政策时要把主体与制度结合起来。
二、什么是政策次系统,他在政策过程中的角色如何,政策次系统:由各种主体和制度组成 (实际存在的或潜在的。
它是相关主体为追求自身利益而讨论政策问题,进行劝说和讨价还价的空间。
一个政策次系统中的主体与其它主体相互作用。
这些互动是在环绕着政策过程的不同的制度安排的环境中发生的。
三、全球化对对公共政策有何影响,举例说明国际化为学习外国的政策经验创造了新的机会。
公共政策的国际化:政策趋同,政策扩散,政策学习与政策转移:凸显国际知识社群和非政府组织在推动政策学习活动中的作用。
国际化/全球化推动了政策制定的新模式。
当一个国内政策主体在国内环境中失去了机会,如今它可以把政策转移到国际组织中,如果它期待能在国际舞台得到更好的对待。
新的强大的国际组织和政体为国内政策主体追求自身利益提供了新的行动渠道: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
国际主体影响国内政策的能力有很大差距:1、决定国际主体影响力的一个最重要的资源是一国际政体是否便利其卷入国内政策。
2、一个更为重要的资源是国际主体是否拥有某一政策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许多国际组织拥有某一政策问题的丰富知识,民族国家政府常常以来这些知识来制定政策,3、国际组织可以分配给民族国家政府的财政资源是其影响力另一来源。
4、在国家层面存在的政策次系统的性质也可以影响到国际主体在政策过程中的作用。
四、国家主体强国家:自主权和能力:影响国家政策制定和实施能力的两个层面。
首先;国家必须拥有制定和有效实施政策的自主权。
(自主权:指的是国家独立于自私自利的和相互冲突的社会压力的程度)第二:国家必须拥有制定和有效实施政策的能力。
五、政策工具政策工具,亦称为政策手段,或治理工具。
政策工具是政府所拥有的、用于执行政策的实际手段或工具。
政府在构思/规划政策时必须对政策工具作出选择。
政府是干预者。
政策工具就是干预的手段。
3(一)权本工具管制:政府制定的规定,要求指定目标必须遵守,不遵守就要受到惩罚。
经济管制:生产过程的方方面面,特别是有关特定的产品和服务的控制,例如,对生产价格和产量,投资回报等控制。
社会管制:对医疗卫生、安全和诸如民权和各类歧视问题等社会行为的控制。
这些东西更多地与我们的物质和精神健康而不是钱包有关经济管制与社会管制有交叉地带。
社会管制比经济管制更宽泛,而且不像经济管制那样专注于特定产业。
社会管制一般是跨部门的,而且受几个政府部门管辖,关注诸如污染、安全或伦理道德等较广泛性的问题。
管制作为政策工具的优点:1、所需的信息比较少。
2、政府的行动和计划可以更好地协调。
3、比较适合于危机管理4、成本较低5、政治上较吸引弱点:1、扭曲了志愿或私人部门的活动,带来经济上的无效率。
2、抑制创新和技术进步。
3、没有弹性,不允许考虑个别情况。
4、管理中的困难。
5、高执行成本。
(二)财本工具这类工具以政府的财政资源和政府筹集及支付资金的能力为基础。
包括政府向个人、公司、组织的各种形式的财政转移,这些转移也是向私人部门提供的诱因或阻碍以使其符合政府的意愿。
补贴:补助金、税务激励、贷款优点:Advantages:• 容易确立。
Easy to establish• 弹性管理工具。
Flexible instrument to administrate• 鼓励创新。
Encourage innovation• 低成本。
Low cost• 政治上更易接受。
缺点:Disadvantages:• 难以通过正式的预算过程。
Difficult to pass through the formal budgetary process.• 收集信息的成本高。
High cost of gathering information• 取得预期效果之前的时滞很明显。
Time lag before the desired effects are discernible.• 可能给受益者太多补贴。
Causing a windfall(横财) for the recipients (too manysubsidies).• 一些国际协定所禁止。
Banned by international agreements.• 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may not accomplish the goal)4第四讲议程设定一、什么是议程设定,为什么它在政策周期中具有关键地位,议程简单地说就是一个问题清单。
可以定义为:政府官员,以及与这些官员有密切联系的政府外部人员在特定时期所特别关注的问题清单。
议程设定就是“把一组问题缩小到那些真正成为关注焦点的问题” 简言之,议程设定就是让政府认可某一问题,决定将一个公共问题予以接纳,并排入处理议程的过程。
议程设定是政策周期最初也可能是最重要的阶段,在这一早期阶段所发生的事情对政策政策过程及其结果有决定性影响。
政策被看作是过程,而不仅仅是“拍板”那一刻。
因此——政策分析不仅关注决策,而且关注“前决策”(议程),以及“后决策”(执行)。
而议程是为问题排序,同时就是将有些“问题”排除或压制。
二、状况是如何变成问题的,为什么问题认定是社会建构过程,议程设定涉及问题、状况、参与者状况对问题Condition vs. problem我们每一天都面对不同的状况,有的有利,有的不利。
并非所有不利的状况都被他人视为问题。
只有当我们相信我们能对它们有所作为时,状况才成为问题。
把状况变为问题与价值观相关,当所观察到的状况与一个人心目中的理想状态不一致,这种状况就成了问题。
然而价值观依社会和文化不同而不同。
时间的流逝也改变价值观。
把状况变成问题与比较有关。
如果一个人没有取得他人所取得的东西,那么这种相对的差距就会构成“问题”。
跨国比较和国际标杆在问题界定中很常用把状况变为问题与分类有关。
把一种状况放入某一类别可能不构成问题,但是若归入另一类别就可能是问题,因为分类建构人们对问题的看法。
问题识别是社会建构过程Problem recognition is very much a socially constructed process.• 它涉及对正常状况的界定,以及什么是对正常状况的背离。
It involves definitions ofnormalcy and what constitutes an undesirable deviation from that status.• 问题认定不是简单的机械过程,而是一个社会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