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知识点

合集下载

(完整版)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1、公共政策的研究途径(1)政治学的研究途径系统途径、过程途径、团体途径、精英途径、制度途径(2)经济学研究途径福利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主义2、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公共政策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利益4、公共政策的规范性和指导性的具体表现(1)规范了具体的客体、指向目标、制定程序,对人或包括政党在内的组织都具有约束力。

(2)政策对党和国家的工作人员及人们的行为予以指导(3)分为宏观指导和微观指导,总指导或具体指导,指令性指导或一般性指导。

(4)与法律不同,公共政策的指导性只具有一般性约束力。

5、公共政策的时代性的具体表现(1)在与公共政策同时期的历史条件下,政策自身为适应时代所显示的特征。

(2)公共政策的内容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政府职能转变不断丰富。

(3)政策理论和政策分析方法的多元化(4)政策问题的复杂性问题体现了时代性。

第二章1、公共政策的客体:指的是政策所发生的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

政策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充当人们处理问题,进行社会控制以及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的工具或手段。

公共政策的目标团体:从人的角度看,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是社会成员,这些受规范、制约的社会成员称为目标团体。

政策所要调整或规范的是人的行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利益关系。

2、政策环境的定义:是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

3、社会问题的定义:社会正常发展过程中出现偏差或现实状况与社会期望状况之间的差距。

偏差和差距导致了社会的紧张状态,涉及较为广泛的社会关系。

4、社会经济状况对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过程的影响:(1)首先,经济状况是一国或地区的政府制定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2)其次,经济实力是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资本物质条件。

(3)最后,社会物质经济利益的分配调节,是一定历史时期政策体系,特别是大量经济社会政策得以确定的主要根据。

00318公共政策自考知识点汇总

00318公共政策自考知识点汇总

00318公共政策自考知识点汇总公共政策-目录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1.公共政策学2.政策系统与政策过程3.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4.政策研究、政策分析和公共政策学的概念5.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6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7.古代中国政策研究8.公共政策学在西方国家产生的条件、标志和过程9.公共政策学的引进10.公共政策学中国化的进程和发展方向11.研究公共政策学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章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12.公共政策的概念涵13.公共政策的类型划分14.公共政策的功能15.公共政策的产生与发展16.公共政策与法的异同17.公共政策的认识论本质、公共政策的社会本质18.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19.政策工具20.政策工具的类型第三章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21.公共政策的主体与主体系统22.政策系统与政策客体和环境的关系23.政策系统的运行及步调24.政策支持系统25.政策反馈系统26.政策系统的普通情况27.政策系统的工作环境28.当局本领29.公共决策体制30.政府权力、政府职能与公共政策的关系31.国家结构与公共政策的关系32.政府能力、治理能力与公共政策的关系33.公共利益34.作为政策客体和主体的百姓35.非政府政策行为者与公共政策的关系36.公共决策权力及其归属37.决策权力的配置38.公共决策体系体例的类型39.非当局行为者与公共政策的关系40.公共决策的规则第四章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41.政策过程模型的认识论意义42.政策过程模型的必备条件43.公共政策分析需要借助于模型的原因44.理性主义模型的含义45.渐进主义模型的含义46.规范最适模型(德洛尔)47.混合扫描模型(埃齐奥尼)48.政治系统模型49.机构-制度模型50.集团模型51.精英模型52.规范最适模型与混合扫描模型的详细运用53.揭示认识论素养的政策过程模型有54.揭示社会本质的政策过程理论模型有55.“上来下去”政策过程模型的含义56.构建中国特色的政策过程模型的原因57.“上来下去”政策过程模型的特征是包容性和开放性58.决策过程理性化的含义59.决策过程专业化的含义60.政策过程科学化的寄义61.政策过程的民主化的含义第五章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62.政策问题的概念63.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64.政策问题的分类65.公共问题和政策问题之间的关联66.常见的公共问题提出主体67.政策网络的含义68.问题认定的寄义69.问题认定的方法70.问题认定的步骤71.政策议程的含义与类型72.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与障碍73.政策议程确立过程的模型74.三源流模型的寄义第六章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75.政策方针76.政策目标特征77.公共政策方针的分类与基本方针78.确定政策目标的意义79.确定政策方针的准绳80.政策规划的含义81.政策设计的含义82.政策规划的主体83.公共政策的决定主体84.公共政策抉择的原则85.常规决策与危机决策86.预测性评估87.可行性评估第七章公共政策执行88.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特点、作用89.基于中国经历的政策执行“上来下去”模型90.基于西方经历的政策执行的实际模型91.政策执行机关的特性92.下级执行人员执行行为的地位及作用93.提升公共政策执行力的方法94.公共政策执行力的概念95.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影响身分96.政策本身关于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97.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的概念98.政策主体关于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99.政策对象对于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100.政策环境对于政策执行的影响身分101.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的概念102.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含义103.政策执行偏差的施展阐发方式104.执行偏差产生的客观原因105.执行偏差产生的客观原因106.政策执行偏差的矫正107.政策失灵的概念108.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原则109.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机制110.政策无效执行的概念111.政策无效执行的具体表现第八章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112.公共政策评估的寄义113.公共政策评估的目的114.政策评估的主体115.公共政策评估的作用116.公共政策评估的类型117.公共政策评估的内容118.政策评估的过程119.公共政策评估的事实尺度、技术标准、价值标准的含义120.公共政策评估事实标准的内容121.公共政策评估技术标准的内容122.公共政策评估价值标准的内容123.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重要因素124.政策指标的含义125.一元线性回归分析126.实验法评估127.政策指标体系的价值取向128.以定性分析为主的政策评估的程序129.公共政策监控的含义130.公共政策监控的类型131.公共政策监控的内容132.公共政策监控机制133.公共政策监控的功用134.内部政策监控机制135.内部政策监控机制136.公共政策监控的过程第九章公共政策的稳定、变动与终结137.公共政策稳定的内涵138.政策变动的含义139.公共政策创新的内涵140.影响公共政策稳定的动力因素141.政策稳定的意义142.公共政策变动的原因143.公共政策变动的类型144.公共政策创新的动力145.公共政策调整的含义146.公共政策接续的含义147.公共政策调解的方式和程序148.公共政策调整的原因149.公共政策调整的原则150.公共政策调解的作用151.公共政策终结的含义152.公共政策终结的对象153.公共政策终结的原因154.公共政策终结的作用155.公共政策终结的停滞156.公共政策终结的策略第十章公共政策学知识的应用157.知识的寄义和特征158.政策学知识的应用159.政策分析的含义、要素、原则和过程160.政策分析的注意事项161.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的含义163.政策分析师的角色定位164.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的作用165.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与政策阐发师的职业伦理166.政策阐发师的素养要求167.政策研究的寄义及类型168.中国的政策变成国家意志的法定程序169.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类型170.大众传播对公共政策评估和调解的影响171.政策探究和政策对话172.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

公共政策知识点

公共政策知识点

公共政策知识点公共政策是指由政府制定并实施的一系列行动方案,旨在解决社会问题、提高公共利益和改善社会福祉。

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涉及多方面的知识点,以下将就公共政策的相关知识点展开讨论。

首先,公共政策的形成过程需要考虑的知识点包括政策制定、评估和实施。

政策制定阶段需要政府机构通过调研、协商和决策确定政策目标和措施,政策评估阶段则需要对政策效果和成本进行评估,为政府调整政策提供依据,政策实施阶段需要政府动员资源和组织协调各方力量,确保政策的有效执行。

其次,公共政策的影响因素包括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

政治因素主要指政府的政策倾向和执政目标,经济因素主要指资源分配和利益关系,社会因素主要指公众需求和舆论环境。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公共政策的方向和效果。

再次,公共政策的类型有多种,包括社会保障政策、环境保护政策、城市规划政策等。

不同类型的公共政策涉及不同的领域和对象,制定和实施过程也有所不同。

例如,社会保障政策主要面向弱势群体,环境保护政策主要考虑资源利用和生态平衡,城市规划政策主要关注城市空间布局和功能配置。

最后,公共政策的评估和调整是政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政府应根据政策实施效果和社会反馈,及时进行政策评估,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调整。

只有不断完善和改进公共政策,才能实现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

总的来说,了解公共政策的知识点对于政府决策者、社会管理者和公众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公共政策的相关知识,才能更好地参与政策制定和实施,推动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

希望各方共同努力,共同促进公共政策的健康发展,为社会和谐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总结整理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总结整理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1、公共政策的研究途径(1)政治学的研究途径系统途径、过程途径、团体途径、精英途径、制度途径(2)经济学研究途径福利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主义2、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公共政策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利益4、公共政策的规范性和指导性的具体表现(1)规范了具体的客体、指向目标、制定程序,对人或包括政党在内的组织都具有约束力。

(2)政策对党和国家的工作人员及人们的行为予以指导(3)分为宏观指导和微观指导,总指导或具体指导,指令性指导或一般性指导。

(4)与法律不同,公共政策的指导性只具有一般性约束力。

5、公共政策的时代性的具体表现(1)在与公共政策同时期的历史条件下,政策自身为适应时代所显示的特征。

(2)公共政策的内容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政府职能转变不断丰富。

(3)政策理论和政策分析方法的多元化(4)政策问题的复杂性问题体现了时代性。

第二章1、公共政策的客体:指的是政策所发生的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

政策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充当人们处理问题,进行社会控制以及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的工具或手段。

公共政策的目标团体:从人的角度看,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是社会成员,这些受规范、制约的社会成员称为目标团体。

政策所要调整或规范的是人的行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利益关系。

2、政策环境的定义:是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

3、社会问题的定义:社会正常发展过程中出现偏差或现实状况与社会期望状况之间的差距。

偏差和差距导致了社会的紧张状态,涉及较为广泛的社会关系。

4、社会经济状况对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过程的影响:(1)首先,经济状况是一国或地区的政府制定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2)其次,经济实力是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资本物质条件。

(3)最后,社会物质经济利益的分配调节,是一定历史时期政策体系,特别是大量经济社会政策得以确定的主要根据。

公共政策知识点

公共政策知识点

1.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2.公共政策的内涵:1)是决定、决策、对策、政策的一种特殊形态2)是经由政治过程而进行方案的初拟、优化和择定的结果3)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基本的活动方式或活动过程,是公共权力机关的权力意志的表现4)三大要素:公共问题、公共目标、公共利益5)是一种权威性的价值分配方案6)有消极和积极之分3.公共政策产生的条件:公共问题的形成、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4.现代的公共政策的表现:1)在公共问题的形成过程中,公民参与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2)现代国家和政府制度的基本理念是主权在民3)现代国家和政府越来越注重执行社会管理职能,其目的不仅在维护和巩固政治统治,而且是推动经济和社会自身的发展4)传统的公共政策的质量取决于统治者个人,而现代的公共政策的质量取决于政策过程的科学化和民主化5。

政策类型:从内容特征上分:1)元政策(总政策、总方针)、基本政策(基本国策、方针性政策、纲领性政策、根本政策)、部门政策(具体政策、方面政策)2)战略(宏观决策、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策略(中观决策)、战术(微观决策)6。

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管制,引导,调控,引导7.现代公共政策的规定性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为着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社会资源的配置和社会价值的分配8.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1)政治性、权威性、强制性2)公共性与偏好性的对立统一3)应然与实然的统一4)回应性与普遍性的统一9。

政策工具的类型:1)一至八至更多2)三分法:政策工具光谱依强制的有无、强弱划分为:自愿性(非强制性)、混合性、强制性10.公共政策主体:1)直接主体:国家的代议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某些政治体制内的政党和军队领导人2)间接主体:①次国家政策行为者(地方政府、政党、利益集团、非政府组织、公民、社会会政治运动、公共舆论)②跨国政策行为者(跨国公司、联盟)③全球性政策行为者(全球性政府间组织、全球性非政府组织)11。

公共政策学第一章知识点

公共政策学第一章知识点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第一节什么是公共政策学一、政策研究、政策分析与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是随着公共权力机关的产生而产生的。

在学科发展的早期阶段,学科名称很多,学者们倾向于认为这些学科名称是用于不同的话语表达同一概念,就像同一个人可以有多个名字一样。

1、政策研究政策研究:主要是由学术群所发动,其目的是希望了解公共政策过程与公共政策本身,最终目标则是建构政策理论,呈现出政策的描述性与诠释性倾向。

政策研究的内涵:①研究的主体是学术取向的职业学问家;②研究活动关注的重点和研究范围是政策内容、政策过程和政策产出,发现和验证政策与其主体和课题之间、与有关社会和自然环境诸多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③研究的目的或目标是构建政策理论,创设研究方法,推动学科发展;④对研究成果的社会反响的期待是获得学术界同僚的肯定。

2、政策分析政策分析作为学术术语是由美国耶鲁大学林德布罗姆于 1956 年出版的《政策分析》一书中首先提出的。

政策分析这门学科,具有突出的应用性、多学科交叉、多架构研究方法,涉及众多的研究领域等特征。

这是推动这门学科兴起的时代需求的特点造成的。

政策分析的内涵:①研究的主体或者政策分析者是应用取向的政府机构和其他公共组织内部的专业人员,以及民间智库的政策研究人员。

②研究活动关注的重点或研究范围是“为了政策而分析”,即分析是一个基于政策、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研拟备选方案并从中选择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该目标的最优方案,以及对政策结果进行科学评估,以期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的过程。

③政策分析的目的或目标是为公共组织特别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决策者规划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政策蓝图。

④对研究成果的社会反响的期待是被决策要用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3、公共政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政策科学或公共政策学发端于1951年拉斯韦尔和勒纳两位美国政治家合编的《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一书。

公共政策学的定义: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它尽可能地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公共政策分析知识点梳理

公共政策分析知识点梳理

公共政策分析知识点梳理1.公共政策理论:公共政策理论包括公共选择理论、制度主义理论、政策实施理论等。

公共选择理论研究政府决策的根本原则以及利益相关者如何通过游说和组织来影响政策制定过程。

制度主义理论研究非正式和形式的制度对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影响。

政策实施理论研究政策如何在实施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组织的能力、资源的充足性以及政策执行者的态度。

2.政策问题识别:政策问题识别是公共政策制定的第一步,它涉及到对社会经济问题的客观分析和主观判断。

政策问题识别包括问题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以及突出问题的筛选等。

3.政策制定:政策制定是指在确定政策目标的基础上,通过选择手段和实施措施来解决公共问题。

政策制定涉及到政策目标的设定、政策手段的选择、政策评估的重要性等问题。

4.政策实施:政策实施是指政府将政策目标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过程。

政策实施涉及到资源配置、组织安排、人员培训、监督考核等问题。

5.政策评估:政策评估是对政策目标的实现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的过程。

政策评估包括政策影响评估、政策效率评估、政策可行性评估等。

6.利益相关者分析:利益相关者分析是指对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利益相关者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

利益相关者可以是政府部门、公民社会组织、企业、媒体等。

7.决策分析:决策分析是指通过采用科学的决策工具和方法,对政策选择和决策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估。

决策分析包括成本效益分析、风险分析、决策树分析等。

8.管理和组织:公共政策分析涉及到政府和公共组织的管理和组织问题。

管理和组织包括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安排、资源的调配、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等。

公共政策分析需要综合运用上述知识点进行分析和评估,以制定合理有效的公共政策。

同时,还需要注重政策实施和政策评估,以保证政策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和改进。

公共政策分析不仅是学术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是政府和公共组织制定决策的基础。

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绪论1.公共政策:即解决社会公共问题的政策。

政策被定义为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

其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达形式包括法律法规、行政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指示、政府大型规划、具体行动计划及相关策略等。

2.公共物品:是指那些能够被所有人得到的物品或服务;私人物品:是指那些通过市场选择而被个人消费的物品,而且只有那些为之付费的人才有权利对其进行支配。

3.公共利益:一般认为,公共利益是指一定范围内不特定多数人的共同利益。

它包括国家利益、阶级利益、民族利益、集体利益在内的公共物质利益和精神需要。

界定公共利益应遵循四项基本标准:公共性;合理性;正当性;公平性。

4.公共权力:一般指由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它在保证社会稳定、维护良性互动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任何非公共的私人权利都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

5.公共秩序:也称“社会秩序”,是指为了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运行而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由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规章制度等共同确定。

【划分公共秩序与私人权力可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正当性,二是必要性,三是合法性,四是合理性。

】6.公共政策的政治解释:首先,政策是一种社会活动,而不是单一的或孤立的事件;其次,政策产生于两种需要的其中一种,或者是协调冲突性要求,或者是为集体活动建立激励机制,这类集体活动的参与者往往具有一致的目标,但总会在活动中发现与他人的合作不怎么合算(后者有时要求解决“搭便车”问题)。

7.政治的三个层面及其与公共政策的关系:A 微观政治是指个人、公司和社区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其政策诉求,努力寻求政府采取有利于他们的行动;B 中观政治是指在某一特定的政策领域内,一些与此相关的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和利益群体所形成的互动模式;C 宏观政治是指某些政策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形成了广泛的政策争论。

00318公共政策自考知识点汇总

00318公共政策自考知识点汇总

00318公共政策-目录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1.公共政策学2.政策系统与政策过程3.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4.政策研究、政策分析和公共政策学的概念5.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6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7.古代中国政策研究8.公共政策学在西方国家产生的条件、标志和过程9.公共政策学的引进10.公共政策学中国化的进程和发展方向11.学习公共政策学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章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12.公共政策的概念涵13.公共政策的类型划分14.公共政策的功能15.公共政策的产生与发展16.公共政策与法的异同17.公共政策的认识论本质、公共政策的社会本质18.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19.政策工具20.政策工具的类型第三章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21.公共政策的主体与主体系统22.政策系统与政策客体和环境的关系23.政策系统的运行及步骤24.政策支持系统25.政策反馈系统26.政策系统的一般环境27.政策系统的工作环境28.政府能力29.公共决策体制30.政府权力、政府职能与公共政策的关系31.国家结构与公共政策的关系32.政府能力、治理能力与公共政策的关系33.公共利益34.作为政策客体和主体的公民35.非政府政策行为者与公共政策的关系36.公共决策权力及其归属37.决策权力的配置38.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39.非政府行为者与公共政策的关系40.公共决策的规则第四章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41.政策过程模型的认识论意义42.政策过程模型的必备条件43.公共政策分析需要借助于模型的原因44.理性主义模型的含义45.渐进主义模型的含义46.规范最适模型(德洛尔)47.混合扫描模型(埃齐奥尼)48.政治系统模型49.机构 -制度模型50.集团模型51.精英模型52.规范最适模型与混合扫描模型的具体运用53.揭示认识论本质的政策过程模型有54.揭示社会本质的政策过程理论模型有55.“上来下去”政策过程模型的含义56.构建中国特色的政策过程模型的原因57.“上来下去”政策过程模型的特征是容纳性和开放性58.决策过程理性化的含义59.决策过程专业化的含义60.政策过程科学化的含义61.政策过程的民主化的含义第五章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62.政策问题的概念63.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64.政策问题的分类65.公共问题和政策问题之间的关联66.常见的公共问题提出主体67.政策网络的含义68.问题认定的含义69.问题认定的方法70.问题认定的步骤71.政策议程的含义与类型72.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与障碍73.政策议程确立过程的模型74.三源流模型的含义第六章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75.政策目标76.政策目标特征77.公共政策目标的分类与基本目标78.确定政策目标的意义79.确定政策目标的原则80.政策规划的含义81.政策设计的含义82.政策规划的主体83.公共政策的抉择主体84.公共政策抉择的原则85.常规决策与危机决策86.预测性评估87.可行性评估第七章公共政策执行88.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特点、作用89.基于中国经验的政策执行“上来下去”模型90.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型91.政策执行机关的特性92.下级执行人员执行行为的地位及作用93.提升公共政策执行力的方法94.公共政策执行力的概念95.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影响因素96.政策本身对于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97.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的概念98.政策主体对于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99.政策对象对于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100.政策环境对于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101.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的概念102.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含义103.政策执行偏差的表现形式104.执行偏差产生的主观原因105.执行偏差产生的客观原因106.政策执行偏差的矫正107.政策失灵的概念108.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原则109.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机制110.政策无效执行的概念111.政策无效执行的具体表现第八章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112.公共政策评估的含义113.公共政策评估的目的114.政策评估的主体115.公共政策评估的作用116.公共政策评估的类型117.公共政策评估的内容118.政策评估的过程119.公共政策评估的事实标准、技术标准、价值标准的含义120.公共政策评估事实标准的内容121.公共政策评估技术标准的内容122.公共政策评估价值标准的内容123.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重要因素124.政策指标的含义125.一元线性回归分析126.实验法评估127.政策指标体系的价值取向128.以定性分析为主的政策评估的程序129.公共政策监控的含义130.公共政策监控的类型131.公共政策监控的内容132.公共政策监控机制133.公共政策监控的功能134.内部政策监控机制135.外部政策监控机制136.公共政策监控的过程第九章公共政策的稳定、变动与终结137.公共政策稳定的内涵138.政策变动的含义139.公共政策创新的内涵140.影响公共政策稳定的动力因素141.政策稳定的意义142.公共政策变动的原因143.公共政策变动的类型144.公共政策创新的动力145.公共政策调整的含义146.公共政策接续的含义147.公共政策调整的形式和程序148.公共政策调整的原因149.公共政策调整的原则150.公共政策调整的作用151.公共政策终结的含义152.公共政策终结的对象153.公共政策终结的原因154.公共政策终结的作用155.公共政策终结的障碍156.公共政策终结的策略第十章公共政策学知识的应用157.知识的含义和特征158.政策学知识的应用159.政策分析的含义、要素、原则和过程160.政策分析的注意事项161.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的含义163.政策分析师的角色定位164.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的作用165.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与政策分析师的职业伦理166.政策分析师的素质要求167.政策学习的含义及类型168.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变成国家意志的法定程序169.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类型170.大众传播对公共政策评估和调整的影响171.政策探究和政策对话172.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公共决策制度的特点。

公务员中的公共事务管理与公共政策知识点梳理

公务员中的公共事务管理与公共政策知识点梳理

公务员中的公共事务管理与公共政策知识点梳理公共事务管理和公共政策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两个重要知识领域。

公务员应具备一定的公共事务管理和公共政策知识,以便更好地履行职责、服务人民。

本文将对公务员中的公共事务管理和公共政策知识点进行梳理。

一、公共事务管理知识点梳理1. 公共事务管理概述公共事务管理是指政府行为与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相结合的管理活动。

公共事务管理包括公共事务的制定、实施、监督和评估等环节。

2. 公共事务管理的核心要素(1)公共目标:即政府为社会公众提供的各种服务和公共产品。

(2)公共资源:政府集中掌握并使用的资源,包括财政资金、土地、劳动力等。

(3)公共权力:政府行使的合法权力,用于管理公共事务和维护社会秩序。

3. 公共事务管理的基本原理(1)公正公平:政府在处理公共事务时应秉持公正公平的原则,确保公共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益的公平享有。

(2)科学决策:政府在制定公共事务管理方案时应依据科学的数据和分析,做出客观合理的决策。

(3)效率优先:政府在管理公共事务时应追求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工作效益的最大化。

4. 公共事务管理的功能和任务(1)规划与设计:政府通过制定各类规划和设计方案,指导社会经济各领域的发展。

(2)组织与协调:政府负责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确保公共事务的顺利进行。

(3)监督与评估:政府对公共事务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公众利益的最大化。

(4)服务与管理:政府为公众提供各种服务和管理公共事务,以满足公众的需求。

二、公共政策知识点梳理1. 公共政策概述公共政策是指政府为解决公共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方案。

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决策效果和社会的发展方向。

2. 公共政策的基本要素(1)问题意识:政府必须具备对社会问题敏锐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公共政策。

(2)政策目标: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时需要明确具体的目标和预期的效果。

(3)政策工具:政府制定出相应的政策工具,以实现政策目标,如法律法规、经济手段、社会调节等。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公共政策学知识点第⼀章绪论1、公共政策:由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化⽬标所采取的政治⾏动或所规定的⾏为准则,它是⼀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法、条例等的总称。

“公共政策”的内涵:1)公共政策有特定的主体,即由国家或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所制定及执⾏,体现了主体的意志。

2)公共政策具有特定的价值取向,要实现特定⽬标或⽬的。

3)公共政策表现为由⼀系列⾏为所构成的⾏动过程,是政府为解决特定社会问题及调整相关利益关系⽽采取的政治⾏动过程。

4)公共政策是⼀种⾏为准则或⾏为规范。

公共政策的本质:1)“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要素。

2)公共政策就是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

3)公共政策对社会利益分配的基础是不断的促进公共利益的增长。

利益的选择——利益的整合——利益的分配——利益的落实——利益的增进公共政策的本质就是在更好的维护好、落实好国家意志,⽽对社会利益进⾏权威性的分配,并不断采取各种措施、⼿段、⽅法来增进社会公共利益。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阶级性;整体性;前瞻性;层次性;多样性;合法性公共政策的功能:常态社会下的公共政策的功能1)导向功能2)调控功能3)分配功能4)象征性功能转型社会中公共政策的特殊功能1)公共政策的稳定功能2)公共政策的公平正义功能3)公共政策促进社会⾰新功能2、政策系统:由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相互作⽤⽽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

政策主体(政策活动者)指的是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执⾏、评估和监控的个⼈、团体或组织。

政策客体指的是政策所发⽣作⽤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作⽤的社会成员(⼈)两个⽅⾯。

政策环境:社会经济状况、体制或制度条件、政治⽂化、国际环境政策系统的划分:信息⼦系统、咨询⼦系统、决断⼦系统、执⾏⼦系统、监控⼦系统3、政策过程:阶段途径决策过程划分为情报、建议、规定、⾏使、应⽤、终结、评价七个阶段(拉斯韦尔)创议、估计、选择、执⾏、评估、终结(布鲁尔)4、公共政策学的兴起1)公共政策学的形成: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政策科学运动”拉斯韦尔—德洛尔的政策科学传统2)公共政策学的新进展:20世纪七⼋⼗年代(1)政策评估⽅⾯(2)政策执⾏⽅⾯(3)政策终结⽅⾯3)最近⼆三⼗年:(1)与公共⾏政学和管理学不断融合-公共管理学(2)经济学研究途径地位越来越重要(3)新的分⽀⽐如⽐较公共政策、政策伦理学等(4)从纯技术和经济理性,转向价值分析公共政策学兴起的背景(1)公共政策学的兴起与当代⼈类所⾯临的共同问题以及各国所⾯临的特殊问题有关。

公务员中的公共政策与管理知识点梳理

公务员中的公共政策与管理知识点梳理

公务员中的公共政策与管理知识点梳理公务员是国家公务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政府的执行者和决策者,承担着管理和制定公共政策的重要责任。

在此,本文将梳理公务员中的公共政策与管理的相关知识点。

一、公共政策的定义与基本概念公共政策是指政府或者公共机构为解决社会问题,制定并执行的一系列行动和决策。

公共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公众利益、社会需求和政府职责等因素,以实现社会的公正与效益。

1.1 公共政策的定义公共政策是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和执行的一系列行为和决策,旨在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促进社会发展和公民福祉。

1.2 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公共政策包括宏观经济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环境保护政策、教育政策等多个领域,涵盖面广泛。

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包括政策制定、政策实施、政策评估等环节,需要政府通过科学决策、有效管理实现政策目标。

二、公共政策制定与实施公共政策制定与实施是公务员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具备以下几个要点。

2.1 政策制定政策制定是公务员的重要职责之一,具体包括对问题进行调研分析,制定政策目标和措施,明确政策的合法性和可行性。

2.2 政策实施政策实施是政策制定的延续和落地,需要公务员合理分配资源、组织实施,并监管实施的过程,确保政策顺利推进并取得预期效果。

三、公共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公共管理是指政府或公共机构为履行职责,实现公共目标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在公务员的工作中,需要掌握公共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1 公共管理的基本原理公共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公众参与、法治原则、效益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其中,公众参与是保障政府决策公正合理的重要途径,法治原则是保证公共管理运行稳定和有序的基础。

3.2 公共管理的方法公共管理的方法包括制度设计、绩效管理、风险管理等。

其中,制度设计是保证公共管理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绩效管理是实现政府职能高效运行的关键。

四、公共政策与管理的现实挑战与创新公共政策与管理在实践中常常面临各种挑战,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和改进。

自考 00318公共政策小抄 知识点

自考 00318公共政策小抄 知识点

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内容:1“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政策思想2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3“惠民”“养民”“富民”的政策传统4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5“不惠寡而患不均”的政策倾向6无为而治的政策构想。

亚当-斯密对政策研究的贡献1他谴责一切封建关系,既对重商主义进行了严峻的批判,又克服了重农学派认为只有农业才创造财富的偏见,力图证明刚诞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合理性,证明只有分工进一步发展才能增进整个社会的福利,反对一切阻碍经济自由的政策和学说,并提出了理论和经济政策2他有关政策与市场关系的理论对整个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提供了一种基本政策理念,界定了政策的范围和方向。

经济自由是它的基本观念3在研究方法上,他以经济人的利已心这一假设作为立论的基础克劳塞维茨的贡献:1他提出系统的战略决策思想,认为应当把战争或战争中的各个战局看成一条完全由相互衔接的一系列战斗所组成的锁链,并把每一个战斗都看成这条锁链中的一个环节。

他认为要取得相对的优势,即在决定性地点上巧妙地集中优势兵力,就往往必须准确地选定决定性地点并使自己的军队一开始就有正确的方向,就必须有决心为了主要的东西而不惜牺牲次要的东西。

这样,他就正确地设定了战略、策略和战术之间的关系,为政策研究中“政策链”“政策群”概念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他将战略要素区分为精神要素、物质要素、地理要素和统计要素。

3他强调战略决策须依据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为公共决策如何根据内部情势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予以修正和完善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马克思的贡献:1他的全部理论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战略与策略提供了理论指导,规定了根本的政策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为社会主义国家各个发展阶段的元政策和各项基本政策,甚至为各个领域的部门政策,提供了基本的政策理念,界定了政策的范围和方向。

2他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为政策研究从注重政策结果到注重政策过程的转变指明了方向,而且政策研究遵循这样的认识论路线能够正确地勾画出政策过程及其各个主要阶段的一般特点。

公共政策-串讲

公共政策-串讲

公共政策串讲知识点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1、政策研究定义及其包含4个方面的内涵与政策分析定义及其包含的4个方面内涵的区别点。

2、政策分析“政策分析”作为学术术语是由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林德布洛姆于1956年出版的《政策分析》一书中首先提出的。

3、政策分析作为一门学科产生的标志是奥斯汀。

兰尼。

4、公共政策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政策科学或公共政策学发端于1951年拉斯韦尔和勒纳两位美国政治学家合编的《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一书。

5、公共政策学=政策研究+政策分析以及公共政策学的定义和4个内涵。

6、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7、非政府组织的7个特点。

8、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定义主要是。

P679、公共政策学研究的对象公共政策包含的三个层次。

10、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第二个基本方面是政策系统。

包含:政策制定系统;直接主体系统;政策支持系统;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

11、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包含三个方面。

12、研究设计的程序。

13、政策研究的资料收集方法。

包含一手资料的收集和二手资料的收集。

14、公共政策的8种研究方法。

系统分析(3方面)、矛盾分析(3方面)、历史分析、比较分析(比较种类)、个案研究(5个步骤+6种来源)、经济分析、制度分析、价值分析。

15、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现在内部构成上区分为三个层次。

16、史官制度、策士制度、谏议制度和科举制度。

17、“巫”、史”作为中国有文字传世以来最早的知识人和思想者。

中国最早的史书《尚书·周书》。

宋代苏轼在应考时所进的“时务策”之一《教战守策》。

18、没能成为学科的原因。

P91 两个方面。

19、公共政策学是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和二战后初期孕育而于20世纪50年代初诞生。

20、从产业革命到20世纪初叶,直接为公共政策的研究做出重大贡献的学者有亚当·斯密、克劳塞维茨、卡尔·马克思、马克思·韦伯。

21、公共政策学产生的历史条件4个点。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1、公共政策的研究途径(1)政治学的研究途径系统途径、过程途径、团体途径、精英途径、制度途径(2)经济学研究途径福利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主义2、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公共政策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利益4、公共政策的规范性和指导性的具体表现(1)规范了具体的客体、指向目标、制定程序,对人或包括政党在内的组织都具有约束力。

(2)政策对党和国家的工作人员及人们的行为予以指导(3)分为宏观指导和微观指导,总指导或具体指导,指令性指导或一般性指导。

(4)与法律不同,公共政策的指导性只具有一般性约束力。

5、公共政策的时代性的具体表现社会价值和资源(利益)的调整和重新分配。

政策不是针对一个人的,而是针对社会全体成员,或是针对一类人、一群人(某一社会阶级、阶层、集团、群体等).然而,社会却没有完全一致的价值和利益的存在,只有团体与个人的价值和利益存在。

第四章1、按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将公共决策体制分为分权制和集权制。

2、公共决策体制类型中独裁制包括宗教领袖型、君主亲政型、军人独裁型、法西斯制。

最高决策权归属于神的决策体制是神权制或君权制。

3、孔多赛标准的概念:选出在运用过半数规则的成对比较选择中击败所有人的候选人。

4、投票规则(1)全体一致规则定义:是指所有投票人都对某项表决的方案投赞成票,一致同意的规则。

在现实中,我们不难见到全体一致规则的例子,如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形成决议时,一个基本条件就是要中、美、俄、英、法五国同意。

特征:●一票否决●“帕累托最优”缺点:●决策成本过高●鼓励“策略行为”两种形式:讨价还价和弃权(2)过半数规则定义:是指对一项表决方案,需要超过二分之一的投票人赞同方才能通过的规则。

特征:●决策效率高●“少数服从多数”缺陷:●“多数剥削少数”●决策结果未必可靠●投票悖论第五章1、自愿型工具:家庭与社区、自愿型组织、市场强制型工具:规制、公共企业、直接提供混合型工具:信息与劝诫、补贴、产权拍卖、征税和用户收费2、影响政策工具选择的因素(1)政策目标(2)工具的特性(3)工具应用的背景(4)以前的工具选择(5)意识形态第六章1、政策议程是指将政策问题提上政府议事日程,纳入决策领域的过程。

公共政策学重要知识点

公共政策学重要知识点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1、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拉斯韦尔。

标志:1951年哈罗德·拉斯韦尔《政策科学:近来在范畴与方法上的发展》拉斯韦尔关于政策科学的六点界定(1)政策科学是有关民主的学问:涉及个人的选择,必须以民主体制为前提。

(2) 政策科学的是建立在实证主义基础上的学问:其目标是追求政策的合理性,必须使用数学公式和实证主义,建立可检验的经验理论。

(3) 政策科学是一门对时间和空间非常敏感的学问:它所选择的经验分析模型必须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明确的记录。

(4) 政策科学具有跨学科的性质:它要靠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来确立自己崭新的学术体系。

(5) 政策科学是一门需要学者和政府官员共同研究的学问:后者的实践经验对于政策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6) 政策科学是以社会变迁和发展为研究对象,以动态模型为核心的学问。

2、“政策分析”、“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凡是政府决定做或者不做某件事的行为就是公共政策”,这些命题的提出者。

(1)(2)戴维.伊斯顿: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权威性的分配。

传统政治学的角度,侧重公共政策的价值分配功能。

但忽略了公共政策除价值分配功能之外的其他功能。

(3)托马斯.戴伊:凡是政府决定做或决定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突出了行动特征;政府的不作为并不代表没有政策,政府决定做或不做与政府真正做或不做很大差别。

3、“民贵君轻”、“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反映的政策原则?4、政策系统的构成,政策系统的“神经系统”“思想库”、“智囊”属于什么系统?(1)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政策系统(Policy System)是一个由政策主体系统、政策支持系统以及将政策主体系统与政策环境连接起来的反馈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

这一整体的各部分之间是密切相连的。

公共政策系统由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环境三大要素组成。

(2)非官方的政策活动者现代政策研究组织又叫“思想库”(think tank)、“脑库”(brain tank)。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2024)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2024)

引言概述:公共政策是政府在治理过程中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行动和决策,旨在解决社会问题,提高公民福祉。

公共政策学作为一门学科,涉及政府、市场、公众和利益相关方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本文将总结公共政策学的重要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知识。

正文内容:一、公共政策的概念和特征1.公共政策的定义2.公共政策的特征a.公共性b.法律性c.广泛性d.建设性二、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1.制定公共政策的过程a.问题识别与定义b.政策制定c.政策实施d.政策评估2.公共政策制定的参与者a.政府部门b.利益相关方c.公众参与三、公共政策的评估与调整1.公共政策评估的目的和方法2.政策评估的因素和指标3.政策调整和改进的方式a.修改政策目标b.调整政策措施c.修正政策执行方式四、公共政策的影响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公共政策的影响力和效果评估2.政策对社会问题的解决能力a.社会福利政策b.教育政策c.卫生政策d.环境保护政策五、公共政策的国际比较与案例分析1.国际公共政策的比较研究a.政策目标和导向b.政策措施和执行c.政策影响和效果2.国际案例分析a.国家级公共政策案例b.地方级公共政策案例总结:公共政策学是研究公共政策制定、实施和评估的一门学科。

本文通过概述公共政策的定义和特征,详述了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评估与调整,及其对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还通过国际比较和案例分析,展示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公共政策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深入了解和掌握公共政策学的知识,将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公共政策,为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做出贡献。

公共政策考研知识点归纳

公共政策考研知识点归纳

公共政策考研知识点归纳公共政策是指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实现公共利益而采取的行动和措施。

作为考研政治科目的一部分,公共政策的相关知识点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公共政策考研知识点进行归纳,以帮助考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一、公共政策的定义和特点公共政策是国家对特定问题或特定目标所采取的行动和措施。

它具有以下特点:1.公共性:公共政策是为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服务的,而不是个人或特定群体的私利。

2.法定性:公共政策是根据国家法律和法规制定的,具有法律约束力。

3.决策:公共政策是经过决策程序形成的,需要政府和其他相关部门参与。

4.行动性:公共政策需要采取具体行动和措施来实施。

二、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议题设置:政府或相关部门通过分析社会问题和需求,确定制定公共政策的议题。

2.议题研究:政府或相关研究机构对议题进行深入研究,了解问题的本质和原因,为后续政策的决策提供依据。

3.决策制定:政府根据研究报告和相关数据,进行政策的决策制定,包括政策目标的确定、政策方案的选择和政策的实施计划等。

4.政策实施:政府按照制定的方案和计划,采取行动来实施政策,包括组织资源、调动力量和实施各项具体举措等。

5.政策评估:政府对政策实施结果进行评估,了解政策的效果和影响,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政策的调整和完善。

三、公共政策的分类公共政策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式有以下几种:1.按照政策目标分类:可以分为社会政策、经济政策、环境政策、教育政策等。

2.按照政策领域分类:可以分为公共安全政策、城市发展政策、环境保护政策、教育改革政策等。

3.按照政策工具分类:可以分为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信息手段等。

4.按照政策层次分类:可以分为国家层面政策、地方层面政策、国际层面政策等。

四、公共政策的评估方法公共政策的评估是为了了解政策的效果和影响,为政策的调整和完善提供依据。

常用的政策评估方法有:1.政策目标评估:评估政策是否达到既定的目标,通过指标、数据和统计分析等方法进行评估。

考研公共政策知识点归纳

考研公共政策知识点归纳

考研公共政策知识点归纳一、引言公共政策是指政府在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过程中,为了实现公共利益而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和决策的总和。

考研公共政策这一专业方向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对公共政策的理论基础、基本概念和实践经验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本文将对考研公共政策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考试。

二、公共政策的概念和特点1. 公共政策的定义:公共政策是政府部门在特定时期,就特定问题采取的措施、行动和决策,旨在调节社会关系、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实现社会目标。

2. 公共政策的特点:公共性、公益性、权力性、长期性、协同性。

三、公共政策制定的理论与模型1. 公共政策制定的理论基础:制度理论、制度效能理论、决策理论、利益博弈理论、制度规范理论等。

2. 公共政策制定的模型:多益决策模型、增量和再增量模型、制度模型、创新决策模型等。

四、公共政策执行与评估1. 公共政策执行的主体和机制:政府行政机关、社会组织、市场机制等。

2. 公共政策评估的方法和指标:逻辑评估、经济评估、效果评估、可持续性评估等。

五、常见的公共政策领域1. 经济领域: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贸易政策、金融政策等。

2. 社会领域:教育政策、医疗卫生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养老政策等。

3. 环境领域:环境污染治理政策、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政策、生态保护政策等。

4. 区域发展领域:城市规划与发展政策、乡村振兴政策、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等。

六、国际公共政策与全球治理1. 国际公共政策的特点和挑战:跨国性、国际协作、全球问题治理等。

2. 全球治理体系:联合国及其附属机构、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贸易体系、环境保护体系等。

七、中国的公共政策发展与实践1. 公共政策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以来的公共政策转型与创新。

2. 公共政策实践案例:扶贫政策、环境治理政策、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等。

八、公共政策的发展趋势与展望1. 反思与创新:公共政策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与方法创新。

2. 全球化与智能化:公共政策在全球化和智能化背景下的发展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绪论:政策科学的“研究纲领”1 1951年,拉纳和拉斯韦尔主编的《政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最近发展》一书出版,被人们认为是现代政策科学诞生的标志。

2 拉斯韦尔被誉为现代政策科学的创立者。

德洛尔是现代政策科学发展上的另一个关键人物。

德洛尔的政策科学“范式”是拉斯韦尔的政策科学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构成政策科学发展史上又一里程碑。

3 政策科学:“一个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它的目的是提供政策相关知识,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

第2章政策与政策系统1 正确把握“政策”的内涵政策是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1)政策主体具有法定的权威性(2)目标指向明确且具有较强的时效性(3)政策是为实现特定目标的一系列活动(4)行为规范带有强制性2 政策的基本功能(1)导向功能体现在统一目标、协调行动;(2)协调功能是指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保证整个国家社会生活的和谐进行;(3)控制功能是指政策对社会中人们的行为或事物的发展起到制约或促进作用;(4)规范功能是指为维持社会正常运转起着规范性作用3 了解常见的政策类型4 政策主体(政策活动者):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5 政策客体: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

6 政策环境包括:社会经济状况、制度或体制条件、政治文化和国际环境等。

7政策主体、客体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政策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如:农村社会管理中的干群关系政策主体与政策环境的关系:政策主体必须尊重、认识和把握政策环境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的关系:高度融合、相互转化。

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第3章政策活动者官方政策活动者(政策过程参与者)非官方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执政党利益团体大众传媒公民思想库政治体制内、行使公共权力政治体制外、不直接行使公共权力1 立法机关在西方指国会、议会、代表会议一类的国家权力机构,在我国则是指全国及地方各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立法机关是政策主体的一个最重要的构成因素,它的主要任务是立法,即履行制定法律和政策这一政治系统中的主要职责。

2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重要职能体现在:一是把执政党即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和社会的政治领导及其政治路线、政治纲领、政治意志以国家法律的形式体现出来,使其成为国家的意志——国家权力的灵魂;二是建立政府权力体系——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

人民代表大会制定政策的两个基本特征(1)权威性:经过法定程序制定,通常是大政方针;(2)强制性:以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必须得到坚决贯彻执行。

3在我国,政府是政策主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国务院享有行政立法权、提案权、监督权、人事权以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所授予的其他方面职权。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级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享有执行权、制令权、管理权和监督权以及中央政府授予的其他权限,全面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文化建设和各项行政事务。

4政府部门制定出的政策特征(1)具体性:行政机关制定的政策绝大部分是党和国家权力机关政策的具体化,它们要体现党和国家权力机关所制定出的政策的基本精神;(2)补充性:对党和国家权力机关政策所没有涉及的领域,行政机关有权制定出一些补充性的政策规定,以防止出现政策空白。

5 现代国家的政治统治大都是政党政治。

在现代社会,政党常常履行着某种“利益聚合”的功能,即努力将利益集团特定的要求转变为可供选择的政策方案。

6 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全国人民的领导核心,它在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中起着主导作用。

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

中国共产党在政策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政治领导和向国家机关尤其是政府部门推荐重要干部。

7 利益团体:基于某种共同价值、共同利益、共同态度或者是某种职业和行业而形成的正式、非正式团体和群体等社会组织。

职责是履行利益聚合功能,以保障或增进其成员的利益作为最高目标。

8 在现代民主国家中,公民决定或影响政府公共决策的主要途径有:(1)以国家主人或主权者的身份,对某些重大政策问题直接行使主权,如对宪法的修订、领导人的选举、基本国策或重要的地方性政策采取直接投票的方式来加以决定;(2)用间接或代议的方式,选出自己的代表制定或修改并执行公共政策;(3)使用各种威胁性方式(如请愿、示威游行、罢工、罢课等)去反对某些政策,迫使政府将问题提上议事日程;(4)通过参加利益集团,借助团体的力量去影响政策,或通过制造舆论或游说的方式去影响政策;(5)对政府通过并实施的政策采取合作或不合作的态度,以此影响政策结果等。

9 大众传媒对政策制定的影响与作用(1)及时反映社会所发生的公共问题;(2)通过对政策信息和政策问题进行选择、整理、淘汰、处理,影响受众对问题内容及性质的认知和态度,进而影响政策议程的建立;(3)大众传媒是连接政府与社会的桥梁和中介,可以扩大公众对政策制定的参与程度,使分散的公众公开表达自己的诉求,是实现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重要载体10 现代政策研究组织:由各种专家、学者组成的跨学科的综合性政策研究和政策咨询组织,主要工作是进行综合性政策理论研究、政策规划、政策设计、政策分析、政策评估等,帮助公共管理部门改善决策,提高公共政策质量。

11现代政策研究组织的类型:官方思想库、半官方思想库、民间思想库和跨国思想库。

12 现代政策研究组织的管理体制一般采用理事会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

13 现代政策研究组织的功能(1)提供政策建议,充当咨询参政机构(2)提供学术思想,充当认识机构(3)提供政策结果信息,充当评估机构(4)向政府输送官员和专家,充当人才的交流、储备机构第一,思想库的这种作用直接表现在把思想库的专家安排到政府重要岗位第二,思想库专家直接参与政策制定工作第三,参与竞选,影响公共政策制定(5)制造舆论、传播观点,充当宣传机构第4章公共决策体制1 公共决策体制:决策权力分配的制度和决策程序、规则、方式等的总称。

公共决策体制的构成:决策权力、决策程序和决策规则和方式。

2 评价尖型和扁型决策体制尖型的优点:管理层次多而管理幅度小,其权力集中,控制有力,便于决策的统一执行;缺点:不利于发挥下级决策组织的创造性。

扁型的优点:管理层次少而管理幅度大,其便于下级决策组织因地制宜,发挥创造性;缺点:由于分权过大,可能导致政令不行,削弱最高决策的权威性。

3 决策权力:决策主体在决策过程中对他人的控制力、制约力和影响力。

4 利益影响着公共权力的各个层次,在决策权力中表现为:首先,公共决策权力的产生和维护以利益关系为基础;其次,公共决策权力的运行实质上就是各种利益相互博弈的过程;最后,公共决策权力体制因利益关系的改变而改变。

5 我国政府体制内实际的权力体系结构是:在党的最高领导之下,行政机关遵从党的意志去管理人民群众;立法机关遵从党的意志,联系人民群众,制定法律和监督政府;司法机关遵从党的意志,一方面监督人民,另一方面监督政府。

6 议会制的基本内涵:是在资本主义国家盛行的决策制度,最早出现在被称为“议会之母”的英国,它建立在西方的人民主权论和代议制理论的基础上,其基本模式是:由人民选举出他们信任的议员,由议员代表人民做出公共决策,维护人民的利益。

7 人民代表大会制它属于民主集中制决策体制的一种,属于代议制民主决策体制的范畴,但又不同于“三权分立”基础上的西方议会制。

其重要特点就是“议行合一”,即国家的行政机关、法院和检察院都是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并受其监督,对其负责;另一个特点是中国共产党在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发挥领导作用,党的决策在中国公共决策体制中具有重要意义。

8 人民代表大会制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对策存在的问题1.党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尚未理顺。

2.人大代表素质不够高,选举制度不完善,人员结构有待改善和优化。

3.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力度不够。

改革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对策1.理顺党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实现党通过人民代表大会管理国家事务。

2.改革和完善选举制度,提高人民代表素质,优化委员会成员结构。

3.加强人大的监督工作,发挥其“钢印”的作用。

9 议会制的基本原则是“三权分立”;独裁制的原则是独断专制;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基本原则是“议行合一”。

10“搭便车”现象:不承担公共活动的成本,却享受公共活动收益的行为。

11. 投票悖论:在多数票规则下,可能没有稳定一致的均衡结果,而是在各种选择中循环。

第5章政策工具1 政策工具:人们为解决某一社会问题或达成一定的政策目标而采用的具体手段和方式。

2 政策工具的分类市场化工具:政府利用市场这一资源有效配置的机制,来达到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目的的具体方式。

工商管理技术:把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借鉴到公共部门中来,吸取有效经验达成政府的政策目标。

社会化手段:政府更多地利用社会资源,在一种互动的基础上来实现政策目标。

一、市场化工具:1. 民营化:实质是通过市场机制合理配置资源,使资源能够流向使用效率更高的部门。

民营化并非为了弥补政府的预算缺口,而是要实现对公共部门资源的再分配。

如:我国民办学校(与公办的、官办的相对应)2. 用者付费:指政府对某种物品、服务或行为确定“价格”,由使用者或行为者支付这种费用,其主要目的是想通过付费把价格机制引入公共服务中来。

经常被用于控制负的外部性,特别是控制污染的领域,它也被用于城市交通控制。

如:过路桥费、公共泊位停车费等的收取3.管制与放松管制管制:由政府做出的,它们必须为目标团体及个人所遵守、服从,不遵守或不服从将受到惩罚。

政府管制遍及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尤其是物品和服务的价格和标准等方面。

如:许可、禁止、标准、规章等放松管制:在市场机制可以发挥作用的行业完全或部分取消对价格和市场进入的管制,使企业在制定价格和选择产品上有更多的自主权。

4. 合同外包:政府确定某种公共服务项目的数量和质量标准,对外承包给私营企业或非营利机构,中标的承包商按照与政府签订的合同提供公共服务,政府用财政拨款购买承包商的公共产品和劳务。

双方的关系是平等的。

5.分权与权力下放实行分权与权力下放的主要目的是要通过公共组织决策和执行的分离来赋予执行者更大的自主权,使被授予权力的下级组织成为独立的单位,能够自己控制自己的预算,自由地与其他组织进行竞争,而政治家只是确立目标并对绩效进行有效控制。

6.产权交易财产权:由使用权、收益权、决策权和让渡权等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